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演講稿

國小五年級家長會發言稿範文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1.85W
  國小五年級家長會發言稿(一)

尊敬的各位家長:

國小五年級家長會發言稿範文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53名學生對每一位參加這次家長會的家長表示忠心的感謝!因為對孩子們來説,只要自己的家長能來參加會議,這就是幸福就是鼓勵,就會轉化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一、召開家長會的目的

各位家長,國小五年級,孩子們已經進入了高年級。這次家長會可以説是期待已久了,因為開學初甲流問題不允許大規模集會,學校請示上級單獨召開五年級家長會。其實,我已經通過不同的方式和部分家長交流了;通過學生的反饋,我和家長們早已不再陌生了。首先自我介紹一下,畢業於,教齡11年,多年教高年級及畢業班。今年,由我來擔任五二的班主任,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一切為了孩子!”

相信有了大家的支持,我的工作會做得更好。

  二、彙報本學期前段班級各項情況:

本學期,班裏的學生有了較大的進步,他們在文明禮貌、衞生紀律等方面努力達到學校的要求,努力學會自我約束、管理。學習的自覺性有了較大的進步,成績比較穩定。

但個別同學自控力需加強,學習缺乏恆心,與其他學生距離逐漸拉大,他們學習習慣需糾正;另外,個別家長給予孩子的具體指導太少。

本學期的教學、教育工作中,我從以下幾項入手:

(一) 從細節入手注重常規養成

“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很好,我在班級管理是對學生常規要求十分細緻。如:衞生方面衞生工具擺放整齊,規定每位同學座位周圍歸本人負責,如果有紙屑,有該生負責清理;人走之後凳子放入課桌下面;紀律方面,做操是要按口令整齊步伐帶入帶出;立正時手型有具體規定;學習方面,讀書姿勢朗讀和默讀都 有不同規定。養成習慣,老師放手。

將學生在校應做到的各個方面均包含其中,並每週組織進行評比,評比的結果及時公佈。

(二)開展多樣活動。

“寓教於樂”是國小教育的一大特點。“班幹部競選活動”使部分學生能充分展示自我,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閲讀大課間論語論壇”活動,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開展的“綜合實踐”的系列活動中(網絡陷阱、預防近視、甲流知識、酒後駕駛危害),學生自定課題,通過調查、研究、填表,學會觀察社會現象。參加區科技節,多名同學獲獎:邊小涵、孫凱、李家良、周藝軒、仉欣琪。

(三)好人好事層出不窮。

1、11月10日,濰州路交行從來一封表揚信,本班的周藝軒、劉子凡、劉驍飛同學在交行門口撿到錢包,交還失主。這種拾金不昧的作風得益於家長的良好引導。

2、我們的教室環境也是學生自己動手佈置的,也要感謝家長的大力支持。焦文哲、仉欣琪、劉玉廷、李兆宇、賈子涵的家長幫助孩子寫毛筆字,畫國畫;為美化教室環境,李榮華、孫月涵、韓靜怡、仉欣琪、李兆宇、邊小涵、譚琪嚴等主動帶花來校。李昊俊、鄭志偉分別從家裏拿來棉花、鬆緊帶、王雨薇的家長還幫着縫罩。培養了孩子關心集體的積極性。

(四)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1、重視朗讀與背誦的訓練,常言道“會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讀與背的重要。除語文課文中要求背誦的段落外,我們班每天推薦一首詩,充分利用學生手中的《中華寶典誦讀》每天課前全班吟誦,為學生今後上國中打下良好的基礎。

2、開展經典誦讀《論語》,開拓學生視野,提升學生內在修養,為學生生命奠基。利用閲讀課等時間,引發學生讀論語的興趣。12月23日準備舉行語文素養(論語)展示活動。

(五)自主互助,捆綁式評價

開展小夥伴互助活動,實行小組捆綁式評價。四人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具有象徵意義的花命名自己的小組,班級就是一個大花園。為促使小組同學互相幫助,對小組整體進行評價。從“紀律、發言、傾聽、衞生、作業、互助”等六個方面對小組進行評價,每週評選明星小組和優勝小組,用互助的方式促進後進生更大的進步。

(六)存在問題:

1、部分學生經常不完成作業(**),或忘帶作業。

2、個別同學經常遲到:(**);幹值日遲到:(**) 。

3、大部分男同學玩網絡遊戲“賽爾號”等,影響幹值日、甚至上課看書(**)

4、我的觀點是首先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學習可以有差距,但品德一定要好。個別現象:多次找事。拿東西。

  三、本學期後段的要求

1、現在已經結束課文的學習,馬上進入複習。和孩子交流,多關注孩子的學習,檢查孩子的作業,詢問孩子在校的學習。每天請檢查孩子的學習情況、家庭作業,督促孩子每天靜心讀書20分鐘,培養良好閲讀習慣。

2、本學期推薦課外閲讀讀物有:《主題學習叢書》7本,《水滸》《三國演義》《伊索寓言》《昆蟲記》《童年》等,配合背誦《論語》、《中華寶典誦讀》古詩詞等。最好試着和孩子一起背,做到堅持不懈,均會從中受益。

3、針對學生的情況,及時和老師聯繫,及時溝通。留下電話、開放我的博客,家長並與家長建立飛信。如果發現學生生活語言中説經典、用經典的實例,請及時發短信或發博客評論。

4、甲流每天及時測體温,家長簽名。孩子如生病,及時短信請假,併到正規醫院就診。

5、對學校老師工作如有建議或意見,學校已下發《家校聯繫表》,可先與我反映,如不方便可與分管中層聯繫。

  四、結束語。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走到一起來了。為了我們美好的理想,我們必須一起努力,實現這個理想。老師願意從一點一滴做起。最後,祝各位家長工作順利,家庭幸福。願我們的學生都能健康成長。

  國小五年級家長會發言稿(二)

各位家長:

下午好!

首先非常感謝你們在百忙之中抽空來校參加這次家長學校活動,歡迎你們一起來探討您的孩子在教育、學習、生活中的問題。感謝大家對我們學校工作的支持。感謝您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我深深知道,那每一張燦爛可愛的笑臉都承載着各位家長的殷切希望和美好憧憬,如果沒有你 們這樣的支持,孩子們不可能有這麼大的進步。在座的有些家長我們接觸的機會比較多,所以可能就對我和孩子們的瞭解也就多一些,但也有一些家長可能因為工作的忙碌我們接觸的就比較少一些,相對來説對我和孩子們的瞭解就少一些。今天我們想通過這次家長學校活動使每位學生在本學期都能取得或多或少的進步。使我們的孩子都能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下面,我就先將本班學生本次期中檢測情況向各位家長做簡單的彙報:平均分69、63分,最高分黃玉嬌88分,前五名的分別是……黃鑫鑫、劉金豔、楊錦濤、趙萍與上學期相比,名次上升比較多的是周東……下降的有……

考試成績只能作為一個階段的總結,作為我們老師和家長,我們更應關注的是孩子平時的學習表現。而語文學習 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上課、作業、作文、背誦、課外閲讀 。

下面我就從這幾方面進行彙報:

上課:是語文學習 成績好壞最關鍵的。學生知識的獲得主要是上課,如果上課不認真聽講,那麼課後是難以彌補的。可以説上課一分鐘抵得上下課一小時。比如班上大多數學生上課就比較認真聽講,但認真聽講還不夠,還必須要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比如班上有的學生髮言比較積極,如黃玉嬌、楊景濤、曹輝、黃鑫鑫 、趙平等,所以每一次的考試都比較優秀。而那些考試成績不太理想的,大多數上課容易開小差,比如李仁義、賀厚文、殷建波、楊曉東等。

作業:作業是堅持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的檢測,作業正確率高,説明對老師講的知識掌握比較好,正確率低就説明上課沒有好好聽講。比如李仁義、曹炎、殷劍波等同學作業正確率較低,與他們上課經常開小差就有很大關係,有的題目我在課堂上講了,他們還是不知道。還有從作業字跡上可以看出學習態度 問題,字跡工整,態度就比較認真;字跡馬虎,態度就比較馬虎。一馬虎,就是在聰明的腦袋也不會取得好成績。比如班上字跡最馬虎的謝志梵 和袁燦燦,應該説都有點小聰明,上課時能積極發言,但成績總上不去,就是因為態度差,要想改變態度,從寫字做起。

作文:是語文成績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成績是否優秀就看作文。比如班上語文成績優異的同學黃玉嬌、劉金豔等就是因為作文比較好,還有的同學平時表現也不錯,但就是得不到高分,原因就是作文水平的差距。國小寫好作文,上中學在語文方面就不用發愁了。怎樣才能把作文寫好?我採取的方法就是多練,熟能生巧嘛。剛才提到的幾個同學,他們就有堅持寫日記的習慣,日積月累,就能寫好作文。為了提高學生寫日記的興趣,並把它寫好,我採用了小組循環日記的形式,四個人為一小組,每週每人寫一篇,每週都進行一次評比。他們在寫的時候都能認真對待,因為還要給別人看,寫不好會被本組成員批評,不會寫的還可以看看別人怎麼寫。所以這個方法對大家作文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好處的。另外,國小生正是剛學寫作文的啟蒙階段,所以模仿是很重要的,因此,我還要求學生多看作文選,多背裏面的好句段,這樣才能提高自己寫作的水平。

課外閲讀 :在語文教學方面,有一句老話:“三分課內,七分課外。”這不是所課內不重要,而是説要將課內學的一些方法在課外閲讀 中進行運用,真正成為自己的能力。課外閲讀吧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閲讀理解水平,還能夠豐富知識,現在的學習光靠課內的東西是遠遠不夠的。課外閲讀還能讓學生學會做人,有時我們老師家長説一些道理,他們可能覺得有些煩,但在讀書的過程中他卻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有的家長不要看到孩子看課外書就認為是在看閒書,就進行制止,而應該關注孩子在看什麼書,如何是有益的書還要鼓勵他看,還要給孩子多買一些好書。

背誦:學生語文素養 的提高還需要有豐富的積累,古人説:“熟讀唐詩三百首 ,不會做來也會吟。”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學生就説不出精彩的語言,就寫不出好的作文。因此,我們要督促孩子多背一些優美的句段,名言警句 ,成語,古詩等。如果養成每天背誦的習慣,一兩年就能有深厚的語文積累,今後的語文學習 特別是作文就不用擔心了。

以上各個方面的表現,我都採用計分的形式分組做了記錄,並在全班開展了語文學 習競賽活動。競賽的主要規則是……每週的評比結果我都將通過家校通 知發個各位家長,請家長及時瞭解,並給予表揚或教育。

剛才,我談了作為語文老師在教學方面的做法,要想孩子取得優異的成績,最重要的還是要家長的培養。我們許多家長有一個錯誤的想法,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把孩子送到學校就不關自己的事了。還有的家長看到孩子成績不理想,就送到家教那裏去。在這裏,我要説的是,這些做法其實是這些家長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我讀過許多家教方面的文章,凡事有所作為的人大多是有着良好的家教,比如世界 發明大王愛迪生 就是由母親培養的。在發達國家,包括在我國的城區,家長都是非常注重家教的,比如我們城區的學校,學生回去的作業家長都必須要指導檢查並簽名的,如果有錯誤老師還會打電話給家長。這裏我也不是給學校推卸責任,因為我們老師是教一個班,有幾十個學生,我們只能從整個班出發,去進行教育教學工作,不能很好的注意到個體,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而現在的家長大多數是一個孩子,而且有一定知識文化,要指導國小的一些知識,還是有一定能力的。

以前在我們學校的曾老師、勛老師,她們孩子的成績是非常優秀的。張老師孩子上五年級了,成績也不錯。這並不是她們天分好,而是因為她們知道家庭教育 的重要性,一個成功的孩子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家教,除非你的孩子有特別的天分,應該説我們的孩子都不屬於那種。所以我們就應該在後天努力。我們有的家長有時間打牌,有時間看電視,有時間到處閒逛,就是沒時間陪陪孩子,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比如我是從來不打牌的,每天回家我都會抽出一兩個小時的時間陪孩子,每天的作業是必須要檢查的,陪陪他一起讀讀書,講講故事,還陪她下下,打打球。我覺得這些都是我們家長應該做的,不要等到孩子成績差了,考不得好的學校了,才責罵孩子不爭氣。那麼,我倒要問問你家長,孩子小,不懂事,就需要大人的指導教育,那麼你有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在這裏,我要説,孩子成才與否,跟你的家庭教育 有絕大部分的關係。

在這裏,我希望家長們以後要做到以下幾點:

(1)、支持全體老師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及建議;

(2)、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儘量抽時間與孩子們在一起,經常與孩子溝通,善於發現他們的長處,耐心地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自己的不足。並幫助他們改正缺點;

(3)、讓孩子多讀健康有益的課外書;

(4)、正確看待孩子的分數(不要認為分數就是一切,考試分數高,要引導孩子不要自滿,分數不理想,應該與老師、孩子一起研究問題的所在)。

(5)、要規定孩子放學後 必須做完作業,同時家長必須檢查作業,簽好名字,對孩子來講是一種督促,也是一種習慣的養成。因為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家長只顧工作,不正確引導孩子,就容易使孩子迷上看電視等,把什麼事都忘在了腦後。如有的孩子為了多玩一些時間,幾天的作業花半個小時就給解決了。也有孩子,先玩個痛快,等到第二天要上學了,一大早上跑到學校匆匆做作業應付檢查。這樣的作業,它的質量可想而知,不是字跡潦草,就是錯處很多。因此,家長要經常關心他們的學業,督促按時保質完成作業。

(6)、培養孩子定時專心學習的習慣。學習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只有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績。為使孩子養成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 ,父母必須認真地看待孩子學習這件事。國小生放學比較早,放了學可以讓孩子在外面玩一會兒,然後回家開始學習,最好不要拖到晚上。每天到了這個時間,全家人都要安靜下來,不要大聲談話、聊天或者閒扯,看電視時把聲音關得小一點,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在這段時間裏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修理電器、農機具 ,打撲克 、下象棋 、搓麻將等等,免得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也不要一會兒問孩子學校的事,一會兒批評孩子書包弄得太髒、文具放得不整齊,一會給孩子倒杯水等等,最好是坐下來做些沒有聲響的工作。如果這時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邊讀書、看報,那就更好了,這樣,除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還能給孩子樹立一個愛學習的榜樣。按照上面所説的去做,孩子就會把學習當作生活中的必要程序來完成,每到學習時間,就會主動坐下來做功課,再也用不着提醒、叮囑和責罵了,他們會很自然地養成定時、專心的好習慣。

在平時,我們會經常聽到家長説孩子不聽話,造成這種現象,主要原因是我們不理解孩子的心理,所以下面我就想讓各位家長聽聽孩子説説為什麼不好好聽家長話的原因:

1、他們對我提出的要求太高太嚴,我做不到。

2、他們曾傷害過我的自尊心。

3、我對他們不服氣。

4、當時我的心情不好。

5、我根本不相信他們説的話是真的。

6、我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

7、他們經常打人,我反感他們。

8、我正在生氣,心太煩,誰的話也不愛聽。

9、他們對我説話時態度不好,語言不文明,不尊重人。

10、他們總拿我跟別的孩子比,我最不願意聽這些話。

11、我經常挨訓,已經和他們形成對抗心理。

12、他們説的話是假話,我才不愛聽呢!

13、他們説話太羅嗦,讓我厭煩,我就賭氣不聽。

14、他們經常冤枉我,我很委屈,所以他們説話我就聽不進去。

15、家長總愛帶一大堆人來家喝酒打牌,吆吆喝喝影響我學習,我很反感。

16、家長遇上不順心的事總愛拿我們撒氣,所以我很生氣。

以上這些,希望我們的家長以後一定要注意,不能以凌駕於孩子之上,而應該真正的與孩子平等對話的形式,才能讓現在的孩子接受你的教育。

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我們走到一起來了,為了我們的理想,我們必須一起努力。

謝謝大家!

  國小五年級家長會發言稿(三)

各位家長,下午好!

在這裏,我要代表學校感謝你們在百忙之中,抽空來參加這個家長會。我真的很感動,同時也知道你們十分關心自己的子女。為了共同的目標,我們走到了一起。相信我們只要緊密地配合就一定能教育好你們的子女。

文學大師魯迅先生説過,要勇於批評與自我批評。對於孩子出現的問題,我覺得我們首先要學會自我批評,善於從自身找原因。因此我要講的第一點是家長要克服心理上的四大誤區。

目前,由於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因而易產生四種不正常心理,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影響很大。

一、攀比心理。有些家長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比,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優點,動不動就批評、指責孩子,恨不得自己的孩子處處都比別人的孩子強。這樣做,易使自己的孩子產生自卑感和忌妒心理,並漸漸地喪失自信心。

二、補償心理。很多家長由於小時侯沒有好的讀書環境,感到十分遺憾,因此往往會把自己未實現的願望寄託在孩子身上,不考慮孩子的具體情況,其結果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有些家長自己孩提時代生活條件不好,現在便給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高標準”的生活待遇,從而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缺乏獨立生活能力。

三、放縱心理。一些家長在“嬌慣要趁早,樹大自然直”的思想支配下,往往對孩子的品行、愛好、興趣及社會交往不聞不問,而一味放縱,溺愛。溺愛往往出現在孩子的爺爺奶奶,一遇到什麼問題“老黃傘”一撐,長此以往,使孩子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

四、從嚴心理。有些家長把嚴格要求理解為不斷地批評和訓斥,甚至逼迫孩子把日常的休息和娛樂時間用來學習。這樣,孩子整天生活在恐慌和緊張之中,學習興趣和記憶力普遍下降。

家長只有克服以上四大心理誤區,針對孩子的特點對症下藥,施以教育,才能讓孩子健康地成長。那麼如何使家長們克服心理的誤區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一、要用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孩子,看到孩子的“另一半”。

上學期期末考試後,一位學生家長交流孩子的學習情況。他不斷訴説孩子的種種缺點:學習不認真,沒有耐心,太粗心,做題很馬虎,成績總是上不去,不肯聽父母的'話……總之,在他的眼裏,孩子一無是處。 正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就像一杯沒有倒滿的水,我們不能總看到“一半是空的”,重要的是要看到已有一半的水,不能因為孩子一兩次考試成績上不去就全盤否定孩子。

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掌聲受到表揚,尤其是孩子。其實我們沒位家長也有這樣體會……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的智力發展、思維、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每一個孩子都有成為一個好孩子的慾望,家庭教育就應該讓孩子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覺。事實上,我們要對有缺點的孩子多一些寬容與賞識,多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幫助孩子分析落後的原因,提出應對的策略,你一定會發現“那隻杯子裏的水越來越多”。

當然,僅僅停留於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是不夠的,那樣做不但不能促使孩子進步,反而會滋生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儘管表揚和鼓勵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有效手段,但並不是在任何場合、任何時候都奏效的“靈丹妙藥”,在看到孩子的“另一半”的基礎上適時、適當的表揚和鼓勵,才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添加劑”。也只有真正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才能從把孩子教育好的角度去真正地愛孩子,才具備同孩子的溝通的良好心理基礎。

  二,給孩子一個鍛鍊的機會。

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天,年邁的漁王問年邁的漁夫:“老弟啊,想想過去的幾十年裏,我每次打到的魚總要比你多出許多,怎麼現在,我兒子的捕魚技術會差你兒子一大截了?”漁夫問:“那你是怎樣教兒子的呢?”漁王説:“為了讓他少走彎路,我從小就把他帶在身邊。每次出海,我都會告訴他,到哪裏去尋找魚羣,就是每次撒網前,我也總要向他指點一二……我可是毫無保留地傳授了一切呀!”漁夫笑了:“喏,問題就出在這裏。”我有一個女兒,在她1歲半的時候…… 在某大學,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即將畢業的物理系高材生,因成績出類撥萃,被學校選送到美國某名牌大學深造。誰知該大學生卻一口回絕,説什麼也不願出國。拒絕的原因説來令人難以置信:他根本無法獨立生活。大學生四年中,他的衣服鋪蓋都是媽媽定期來到學校取回去清洗。

很顯然,這位大學生是在父母的過分保護下成長起來的。所謂過分保護,是指父母親對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攬、包辦代替,像老母雞護小雞兒一樣,始終將子女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不捨得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還有的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將子女活動的範圍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視線之內。在某些地方,他們對子女行了直接的甚至完全的控制,用各種清規戒律來約束孩子的意志和行動,沒完沒了地糾正的指責,生怕孩子越出雷池一步。

過分保護會嚴重干擾孩子身心的正常發展,產生極其惡劣的後果。首先是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差了,動作笨拙,行為幼稚,起碼的個人生活都不會料理;第二是社會化困難,社交無能,無法與他人溝通、相處。第三是優柔寡斷,缺乏自信心,守分羞怯和自卑;第四是容易產生消極情緒,陷進持久的焦慮苦悶和抑鬱的心境中不能自拔;第五是缺乏道德情感,責任心淡漠,報復心較重,甚至具有盲目的進攻性行為;第六是性心理不成熟,對父母過分依賴,使愛心固定在父母身上,對其他任何人也不愛。

以上種種表現不能不令人擔憂。守分保護目前已成為兒童教育中的重要問題,成為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以及醫學等兒童研究專題的焦點。糾正父母對子女過分保護的不正確教育態度,實乃當務之急。

在發達國家的家庭時裏,父母普遍都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

美國人家庭教育是以培養孩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點的。父母從孩子小時候起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讓孩子自己動手修理、裝配摩托車,到外邊參加勞動。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謀生路。美國的中學生有句口號:“要花錢自己掙!”農民家庭要孩子分擔家裏的割草、粉刷房屋、簡單木工修理等活計。此外,還要外出當雜工,出賣體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機,冬天幫人剷雪,秋天幫人掃落葉等。瑞士人鼓勵孩子去打工。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成為無能之輩,着力培養孩子的自食其力精神。譬如,十六七歲的姑娘,國中一畢業就去一家有教養的人家當一年左右的女傭人,上午勞動,下午上學。因為瑞士有講道地工區,也有講法語的地區,所以一個語言地區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個語言地區的人家當傭人。掌握了這些語言後,就去辦事處、銀行或商店就職。

德國人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家長從不包辦代替。德國的法律還規定,孩子到14歲就要在家裏承擔一些義務,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

日本人教孩子“不給別人添麻煩”。日本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一個小揹包。父母説:“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大學生中勤工儉學的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們靠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照顧老人,做家庭教師等掙自己的學費。

  三,真正關愛孩子

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手心裏的寶,平時父母經常買些禮物送給孩子,可是經過筆者的調查,卻發現他們除了禮物之外,其實更需要父母的愛。

(一)、把你的時間留一點給孩子

1、每天花一定的時間與孩子交流。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時間的長短並不重要,但是每天要花一定的時間坐下來,問問孩子學習的情況,和孩子交流思想,溝通情感。

2、每天花一定時間和孩子玩耍。不一定要在空閒時,你在做家務時也可以和孩子玩“猜謎語”等遊戲,這樣既不影響你做家務,又讓孩子在快樂中積累了詞彙,豈不一舉兩得?

3、和孩子一起外出。帶孩子一同去户外散步,上街購物,去公園賞景,有條件的帶孩子出去旅遊,參觀。拓寬孩子的視野,陶冶孩子的性情。

4、和孩子一起看書、看電視。陪孩子看一些有益於他們身心健康的書和電視節目,並相到交流觀後感,培養孩子的鑑賞能力。

  (二)、把你愛撫送給孩子

當孩子獲得成功時,把你的親吻送給孩子,那將是對他最好的獎勵。當孩子遇到挫折時,送給孩子一個擁抱,將是對他最好的鼓勵。把你的愛撫毫不吝嗇地送給孩子,無需太多的言語,孩子會覺得享受到了無盡可的愛與關心,那會是他生活和學習的最大動力。

  (三)、把你的信任送給孩子

根據孩子的年齡,讓他們適當參與你的工作,他們會對你有所幫助,並分擔你的工作。所的孩子都喜歡與大人接近,並做大人的“事情”。讓他參與無疑是對他最大的信任。他會做得比其他任何一件事情都認真。

把你的時間、你的家撫、你的信任當做禮物送給孩子時,你會是一位成功的家長。

  (四)、從精神上善待孩子。

虐待一詞用在父母身上,聽起來有些聳人聽聞,其中一些是故意的,法律上明確規定了的;有些則是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的,但是這些行為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很不利,我們也稱之為虐待,包括精神上的虐待。父母往往物質上對孩子無微不至。以下的做法,對孩子的精神發展非常不利。

1.冷漠--愛的剝奪

愛的剝奪對孩子的心靈傷害至深。有的父母不缺孩子的吃穿,卻對孩子不管不問,不擁抱孩子,不和孩子一起玩,視孩子為負擔,把孩子扔給保姆或者爺爺奶奶。這樣的條件下長大的孩子感到生活根本就沒有意義,對人缺乏信任,冷漠,破壞慾強。容易和其他遭遇相似的孩子混在一起,形成犯罪小團伙。也容易被其他的成年犯罪分子所謂的關心拉下水。一個缺衣少食,乾重活的孩子,如果有温暖的家庭,不會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而如果情況相反,孩子的人格發展極有可能出現問題。對孩子幼小的心靈來説,"有奶未必就是娘"。

2.隔離

美國曾經有一個極端的案例,一個出生後1年多就被關在小廁所間的女孩,在10多歲被發現時,身體發育、智力發育只相當於幾歲的孩子,連説話都不會了。現在有些父母擔心孩子出外不安全,把孩子關在家裏,孩子孤單的不得了。在幼兒園、國小階段,孩子們就可能受到人際關係問題的困擾。

3.剝奪孩子玩遊戲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遊戲,在遊戲中,孩子得到快樂。現在的父母往往對子女期望很高,讓孩子每天都是要麼做作業,要麼參加各種各樣的輔導班,讓孩子每天忙的喘不過氣。不讓孩子玩的另一個後果是導致孩子厭倦學習。父母剝奪了孩子游戲的快樂,也使得學習中發現新知識的快樂變成了負擔。

4.忽略孩子的進步

在孩子看來,每當他取得一點進步,就值得好好高興一番。有的父母不懂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或者擔心孩子聽到表揚之後驕傲,就老是批評孩子,不把孩子的進步當回事兒,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認為自己真是沒有用,喪失進步的動力。

5.在其他人面前損傷孩子自尊

有些父母在孩子的同伴面前,毫不留情的數落孩子,揭孩子的短,讓孩子感到無地自容,也容易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小夥伴們嘲笑的對象。社會心理學有個術語叫做"標籤效應",意思是説,對人的看法就象一個標籤一樣,使得此人以後做出與標籤相符合的行為。父母當眾説,孩子調皮不聽話,就是給孩子貼一個標籤,以後即使孩子有了改變,別人對孩子的看法還是很難改變。

6.離婚後,遷怒於孩子

有的夫妻因愛成仇,離婚後不許孩子和另一方接觸,在孩子面前辱罵另一方。孩子看到自己最親愛的兩個人如此相待,哪裏還會相信有真正的關愛?還有的夫妻,每當看到孩子,就想起對方,不由得怒從心中來,責罵孩子。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多餘的。這樣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出現行為問題。將來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雖然心中渴望愛情,但是又心懷恐懼。在感情問題上非常敏感,也容易出現問題。

7.破壞孩子心愛的東西

小孩子往往有個百寶箱,裏面裝滿了他心愛的東西。另外,孩子對小動物的喜愛、親近更是一種天性。父母在看待這些東西時,往往會覺得那簡直就是一堆破爛。有的父母不僅自己動手,有時還逼着孩子親自扔掉、破壞掉這些東西。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多,這些玩具、寵物有的時候扮演了孩子的朋友的角色,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寵物,對玩具娃娃小心呵護,實際上是在鍛鍊如何去關愛。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長大後不知道如何愛別人,不懂得體貼別人,卻沒有想一想,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有沒有有意識地引導他如何關愛?

  (五)、學會和孩子溝通。

溝通的通常方式是談話。經調查發現,孩子是最厭惡的談話方式有下列幾種:

嘮叨型。某個道理孩子明明已經知道,可家長的絮叨沒完沒了,這就把他們看低了。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講,這種絮叨是一種重複的刺激,會在大腦皮層上產生保護抑制,你越説,他越聽不進。

遷移型。把別人身上出現的不良傾向和壞事,遷移一自己孩子的身上,想當然地左叮嚀、右囑咐。這就把孩子看壞了,從而把孩子的感情推向對立面。他們會對你的説教充耳不聞,甚至反脣相譏。

提審型。剛發現一些苗頭,便大驚小怪地孩子單獨審問,這就把孩子看死了。他們會因為你言過其實和妄加推斷而大為惱火,以致拂袖而去。

揭醜型。對於確有錯的孩子,有些家長愛在吃飯時進行訓話,或當着同學、親友的面大加數落,以泄心中之火,這就把孩子看扁了。這樣做會挫傷孩子希求保密、諒解和寬恕的心情,從而傷害自尊心,很容易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進而我行我素,無所顧忌。

“爸媽問話不耐煩,只願獨居小房間”。許多學生與家庭成員間的“親情淡化”。他們從不主動與家人談心,或只是偶爾才跟家人談心。家長,感覺與孩子存在“距離”與“隔膜”,有時甚至無從溝通。

現代家長都渴望與孩子交朋友,但事實卻非人願。為何你和孩子成不了朋友?和孩子交朋友你有何好辦法?

1,用心靈去接近

現在的孩子已有點獨立精神,對父母不像小時候那麼依賴了,有時對父母的言語表現出逆反心理。這時,父母只要和孩子友好、平等相處,用心靈接近孩子,還是能和孩子交朋友的。

我覺得尊重孩子的獨立個性很重要。仔細想想,孩子很聽話不見得好,有獨立判斷能力倒是好事情。只有引導其個性發展,他們才能超越我們。我讓他們自己安排學習計劃,很多事情上放“權”給他們,這倒培養了他們的責任心。

要和孩子交朋友,要多站在他們的立場想問題,體會他們年齡狀況下的一種心態,才能做到以心交流。比如像上課講話等問題,我們都要站在他們的角度分析給他們聽。只有在同一立場上規勸才有效。這裏有一例:有一次,老師反映,我女兒上課吃泡泡糖。我先問明原因,才知老師懷疑她抄同桌作業,暗地裏調查她,她很委屈,就在該老師的課上故意搗蛋。我感受到她的苦惱,站在她的角度勸她,你只有一趟趟用好成績給老師看,老師才明白真相。而用吃泡泡糖這種無聊辦法,更讓老師覺得你不聰明。後來她果然這科成績出類拔萃。

學點新新人類語言

小孩子為什麼不樂意跟自己父母説心裏話?那是覺得上一輩的人一定不會理解自己的處境和心情。而一些父母,老是固執地抓着過去的“育兒”道理不放,沒考慮過“代溝”出現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時代的確不同了,但一些人生經驗卻是很有意義的,只是孩子們往往看不到這一點。既然他們有這樣的誤解,那就解除它們,多學點時尚的東西,增加點年輕人的活力,時不時也能冒出點“帥氣”、“酷畢了”、“I服了YOU”這樣的青春專用語,一定能讓孩子眼前一亮——老爸老媽好像並不像他們所想象的那樣死板不開化。從言行上有認同感之後,孩子們自然在思想上也會漸漸產生認同感,也就願意把自己不開心、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跟父母説出來,而對父母的建議也就不會再有那麼大的牴觸情緒了。

多給孩子發言權

與孩子保持良好的心靈溝通並非是一件難事,最主要的是看你是否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在我國,受傳統理念的束縛,很多家長在主觀意識上存在着嚴重的父權、母權的思想。動不動就説“大人的事,小孩別管”,“大人講話,小孩別插嘴”之類的言語,這怎麼能不產生代溝,這怎麼能讓孩子與你暢所欲言?

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必須賦予其發言權,不管他的論點是否正確,想法是否單純。

從小培養溝通習慣,消除相互間的隔閡。

一位家長是這麼做的:最近,我看到報紙上講,很多父母和子女不知道彼此的優點,我提議和兒子互相找優點。兒子寫我的優點為:有愛心、善於理解別人、學習刻苦、興趣廣泛。我寫兒子的優點為有正義感等。叫他爸爸作評議,結論是,我們母子能相互瞭解。

我兒子才讀國小五年級,我們間像朋友一樣,無話不談。這種溝通習慣在他懂事起就開始了。雖然他上幼兒園時我工作很忙,但我沒送他全託,再苦再累也自己帶他。那時我除了照顧好他,更多時候是他的玩伴。他上國小後,我選擇身邊發生的有意義、他感興趣的事講給他聽,他也會把學校裏發生的事告訴我。後來報上的新聞也能成為我們的談資。晚飯桌上,我們的所見所聞、喜怒哀樂表露無遺。如果哪一天不交流,像缺了點什麼。因為彼此無隔閡,對他的教育都能落到“點子”上。

如果小時候缺乏和孩子溝通,等孩子長大了,特別到了高中的敏感年齡,想要做他的朋友,我覺得那是不大可能的。

  (六)、真正關心孩子的學習。

一説到關心孩子的學習許多家長一定會説我是很關心的,我每天都問孩子有沒有做作業,在學校表現好不好,那是不是真正的關心呢?我看未必。也許有的家長會説,題目我自己都不會,叫我怎麼教?

面對這些情況,家長應當怎樣輔導孩子呢?

首先是熱情支持。父母對孩子學習上的支持是多方面的,比如在家裏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看電視時,儘量控制音量,不干擾孩子學習;孩子學習用的文具、書籍要給他們隨時添置。同時在生活上注意孩子的衣食住行,使孩子時時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關懷。

其次是認真督促。由於孩子的自控能力差,父母心要的督促不能忽略。當遇到孩子放學後把書包一扔就去玩,或一邊做作業一邊聽收錄機、看小説、看電視時,父母就應勸導孩子,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學習上來。

第三是仔細檢查。文化水平低的父母雖不一定能看得懂孩子的作業,但也要仔細檢查孩子的作業本,因為作業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學習情況。如果發現作業馬虎潦草,亂塗亂畫,甚至不完成作業,父母就要及時追問原因,要求孩子重新做好。這樣,可以逐步培養孩子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習慣。

第四是積極配合。有些父母認為自己不懂,由學校去教好了,這種態度是不對的。正確的態度應是主動、經常地與老師聯繫,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傾聽老師的意見,把孩子在家中的學習情況告訴老師,並根據孩子的特點和短處,採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孩子學習好的功課。

  (七)、正確處理孩子出現的不良行為。

撒謊,孩子為什麼要撒謊,請聽下面一例:她早晨到菜市場去買菜,發現錢包裏少了十塊錢!

錢包裏就這麼點錢,每天就這麼點開支,她自信不會記錯。

她上班很少帶錢包,經常將錢包放在家裏,可從來沒有少過錢。

買了菜回來,她問兒子:“你在我錢包裏拿錢沒有?”

兒子説:“沒有啊!”她眼睛盯着兒子:“真的沒有?”“真、真的沒有。”兒子説話開始結巴起來。“昨天家裏沒來外人,我的錢我有數的,錢不見,你沒拿,它自己長腿跑了呀?!”她嚴厲地責問。“我、我——”“你老實説,拿還是沒有拿?只要你承認了,我不打你。”“我、我拿了。”“拿了多少?”“就十塊。”“把錢交出來!”“我、我花完了。”“花完了?一個晚上就花完了?買了什麼?”“我沒有買東西,我去上網了。”“上網?一個晚上就花完十塊錢?”她想起自己在飯店裏給人家洗盤子,從早幹到晚,一天的工資才十來塊錢,竟然被兒子一個晚上上網花完了,她越想越氣,抬手給了兒子一個耳光,“你這個敗家子,我打死你!”“你、你打我?”“我打你又怎麼樣?!”説完,又給了兒子一個耳光。

兒子雙手捂着臉,無聲地哭了。這之後沒多久,她又發現錢包裏少了十塊錢。她問兒子:“你是不是又在我錢包裏拿了錢?”

這一次,兒子老老實實承認了:“我們班上一個女同學得了癌症,昨天晚自習時間要為她募捐,你昨天下班得晚,我沒來得及説。”“那你也不要捐十塊錢啊!()捐個三塊兩塊的,也就夠了!”“下一次我就知道了。”

過了幾天,她遇到了兒子的班主任。她問:“劉老師,你們班上得癌症的是誰家的孩子?”“得癌症?我沒有聽説啊!”“你們上個星期不是還為她搞了募捐活動嗎?”“沒有的事啊!”……

她知道一定是兒子撒了謊。晚上,兒子放學後,她拿出一塊搓衣板,往兒子面前一丟,“你給我跪下!”

兒子耷拉着腦袋,跪下了。“你説,你為什麼要撒謊?”“我怕你打我。”“你撒謊我就不會打你嗎?”“我不撒謊你也會打我的。”兒子小聲嘀咕道:“你要是不知道我説了謊,我不就能逃過這一劫了嘛!”你看孩子為什麼撒謊,怕打!其實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恰恰是由於我們處理不當造成的。“棍棒”教育已經行不通了,我們必須謹慎處理。前不久,我們班一位同學丟了60元錢……有的孩子不僅上課小動作多,做作業丟三落四,平時還不時的擠眉弄眼、吵架出事兒,父母師長為之可謂傷透了腦筋!試想,孩子情感失控、心理變態、行為失常,做家長的誰不揪心?!然而這些問題的背後是什麼呢?有心理學研究表明:愉悦、舒展的心情往往會產生理解、接納與合作的行為取向,而抑鬱、緊張的心情又多產生封閉、排斥、自行其事的行為態度。所以,父母或師長平時應多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及時幫助他們排解內心深處陰鬱、沮喪、哀怨等情感障礙。

一、分析孩子出錯的動因,主動關心,不放縱也不亂打棍子,要掌握“火候”,以理服人,指出其可能出現的後果及相關的危害性,並讓孩子自己提出改過補救的辦法。

二、也有的可能平日對父母師長及社會的行為“偏向”憤憤不平,如希望父母師長不要長時冷落自己。因而,做家長的必須找準原因,多為“問題孩子”提供一些進取的機會和可能。其實,“頑皮”、“任性”的孩子往往是最富創造力的,只要我們用滿腔的熱情去教育感化他們,是有很大的潛力可挖的。

三、對於有冒險心理、攻擊性行為的孩子(包括沉迷網吧等),一方面不能為了“息事寧人”而妥協;另一方面,也不能揮舞“棍子”,妄潑“冷水”。一般需以冷靜的態度,商討、論理的辦法曉之以理,也可通過身邊的案例讓孩子感知問題的嚴重性,同時應設法安排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動來幫助孩子消解心中的“壓抑感”和“孤獨感”,讓孩子旺盛的精力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