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工作總結

精選教師跟崗學習總結4篇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2.12W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寫總結有利於我們學習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那麼如何把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跟崗學習總結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教師跟崗學習總結4篇

教師跟崗學習總結 篇1

十月的深圳,美麗的勒杜鵑仍滿街盛放着,遠處望去,像一簇簇綠的瀑布,上面飛濺着點點或粉色或白色或紫紅的水點。在這樣美的秋天裏,我們一行來到這樣美的深圳,跟着同樣美的導師,開始一段別樣的學習旅程,這是生命中難得的體驗,我們都特別珍惜這段跟着楊xx老師學習的時光。耳濡目染中感受着老師的教導:楊xx老師學識淵博,剖析教材、點評課堂中肯獨到,給我們開啟了不一樣的教學視角;楊xx老師辦事幹練高效,管理協調有條不紊,為我們安排了多樣的研修活動,豐富了體驗;最重要的是楊xx老師為人處世的豁達熱情、心裏永遠記掛着身邊每一個人的善良細心……所有這一切,讓我們滿懷着感恩徜徉在這個秋天詩意的美好的旅途中。

品賞語言藝術美

楊xx老師説:“好的作品用語言構建一座美麗的房子,讓靈魂住在裏面。”跟崗期間我多次反覆品讀何其芳的《秋天》,就像尋到了這樣一處美麗的房子,極美的字句一步步引領着我走入美的意境;語言的美構建了一座詩意的房屋,讓靈魂在喧囂的世俗中找到片刻安居的所在,所以,我也選擇這篇文章開設展示課與學生一同品賞《秋天》的語言藝術美。

詩的語言總是具有形象美,通過調動讀者的多重感官來使表現對象的形象立體起來,使這座美麗的房子具象化。“震落清晨滿披着的露珠”,一個“震落”活現了清晨寧靜無聲,伐木聲飄出幽谷仍清晰可辨、清脆有力的景象,一個“肥碩”非常形象地把瓜果豐收之美用特寫推出,一個動詞、一個形容詞,從聽覺、從視覺既準確表現了客觀清晨的情景,又渲染了詩寧靜清朗的情境。另一方面,修辭的多重使用更增加了景物的形象美,“滿披着的露珠”、“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都是通過擬人使露珠,使鐮刀詩意的復現在具體的情境之中,而這情境也因此獲得了可觀可感的情態,進一步生動了詩的情境。在每一節詩的末句,作者都用同一的句式、同一的修辭:第一節“秋天棲息在農家裏。”“棲息”本用來描寫有生命的物類,現用在詩句中是擬人,將秋天視象化,創造出鬆弛、閒靜的氛圍,意味雋永。第二節“秋天遊戲在漁船上。”“遊戲”是(愉快地)勞作的形象説法,虛實相生。第三節“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 “夢寐”名詞作動詞用,喻安詳寧靜憧憬之義。總的説來,“秋天棲息在農家裏”“秋天遊戲在漁船上”“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三句互為呼應,均運用擬人手法,表現詩人筆下秋天的寧靜、悠遠的特點。

詩歌的語言往往又具有彈性美,伸縮自然,變化多端,又新穎別緻,出乎意料,背離常態的構成審美意藴多樣的詩境,給這座詩之屋以豐富多彩的審美感受。“向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究竟是收起青鯿魚呢,還是收起烏桕葉呢,甚至於是收起烏桕葉的影子呢?這裏亦虛亦實,虛虛實實,讓人獲得了咀嚼不盡的詩意。再看“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那滿流着香與熱的笛孔”一句,“滿流”與“香與熱”“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襯下,詩味盎然。又如“草野在蟋蟀聲中更寥闊了。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洌了。”虛詞“更”產生更進一層的聯想,獲得了詩歌的彈性美。

詩歌的語言還常常給詩歌帶來色彩美,詩人在想象的畫面中恰當點染客觀事物的色彩,使詩歌具有一種與所抒之情和諧統一的色彩美感。“冷霧”、“ 青鯿魚”“烏桕葉”“白霜”,這裏霧的朦朧,魚的淡青,葉的灰褐,霜的瑩白,全都不可或缺,共同構成了與詩人筆下所要渲染的秋天清晨微寒清朗相一致的色彩,令讀者產生了豐富的想象,獲得色彩美感享受,讓人有咀嚼不盡的意味。

清朗寧靜是這首詩的主體風格。在這樣一個清朗寧靜的秋天,這樣一個清朗寧靜的清晨,這樣清朗寧靜的田野河邊,為彷徨躑躅的靈魂搭建一座美麗的清朗寧靜的詩之屋,這是多麼美好的詩人何其芳。

潘新和教授在他的《言語生命動力學“寫作本位”語文教育常規》講座中把寫作言語表達提到很高的位置:言語生命動力學語文教育基本觀念是:“言語人生詩意人生”。且讓靈魂在這言語構築的美麗房子裏讓尋得精神家園,寫就詩意人生。

教師跟崗學習總結 篇2

這次到實驗國小跟班學習,有幸參加了實小的“第五屆課堂文化研討月暨聯片發展共同體‘生本’課堂教學(數學專場)”教研活動。此次活動以“幾何直觀在數與代數領域的運用”為研討主題,一共展示了四節課。分別是翁xx老師的《認識釐米》、許xx老師的《積的變化規律》、林xx老師的《生活中的比》、張xx老師的《温度》。四位老師為我們展示了非常精彩的課堂教學實錄,老師圍繞着研討主題,設計了一個個很有新意卻又引人思考的環節。教學過程具有層次感,都能組織系列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從抽象變得直觀,動手動腦動口的多種感官共同聯合學習。老師的示範對學生的正確使用數學工具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直觀學習與抽象學習相結合。卓和平教授説過,抽象的概念可以藉助方格紙、實物模型、線段圖等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知識概念。感知、感受形成表象,設計幾個認知過程幫助學生形成表象,需要充分發揮參照物的作用。卓和平老師還建議,歸納數學規律需要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數學術語。因此,數學術語的積累需要老師平時用心的講解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而教師可以在黑板上板書出關鍵詞以此為搭手架,幫助學生歸納總結。

學生的表現是各異的,我們要善於傾聽學生的發言,善於發現學生的創新思維,要肯定並加以表揚學生,以此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老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善於創設“認知衝突”,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的評價語言應再豐富多樣,要善於抓住學生的優點、閃光點,不要停留在那麼幾句固定的句子。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聽了這麼多優秀教師的課堂,我們總是能從中找到我們的學習點,感謝他們的用心備課,精彩授課。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就像我的導師陳雙雅説的,一堂精彩的課,需要不斷的磨課、不斷的修改、不斷的研究。所以,一堂課的呈現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智慧,更是一個團體的智慧。這樣的教研活動對一個老師的促進作用是非常大的。而我有幸可以聆聽到這麼多精彩的課堂。

教師跟崗學習總結 篇3

本次到中山市三鄉鎮光後國小參加為期十多天的廣東省優秀山區教師跟崗學習。三鄉光後國小以“事事處處求學問,點點滴滴學做人”為核心理念,追求師生們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宏圖,給學生一片自由成長的沃土。在跟崗學習期間,我們跟隨光後國小的領導和老師通過參觀校園、參與教學教研、聽課、聽講座、讀書、討論、做博客、寫教學反思、等學習,開闊了眼界,促進了思考,激發了研究。跟崗學習期間我們學習很充實,學習的內容也很豐富。有以下體會:

在中山市光後中心國小這10多天的跟崗學習培訓中,我準時出勤,虛心好學,深入課堂,參與各種活動,其中聽評課15節,聽專家講座3次。我能積極主動與基地學校導師進行交流,探討學校的管理,班級的管理,課堂教學的設計等方面的知識,在跟崗學習期間,我能積極思考,不斷反思,完成了12篇學習日誌和1篇學習總結。

在光後中心國小良好的育人氛圍及導師的悉心指導下,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明確了未來努力的方向。光後中心國小,辦出了特色,人人有一技,學生的藝術素養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同時我們還到過不少名校參觀學習,每間學校的品牌特色都讓我大開眼界。

通過這次學習,我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基地學校的語文老師勇於創新,寧萍老師的語文閲讀教學《數星星的孩子》和曹小燕老師的寫作教學《父母的愛》是非常值得借鑑的。還有寧萍、莫冰老師的同課異教《恐龍的滅絕》,“光彩杯”閲讀教學競賽等獨具匠心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師生關係民主平等,學生自主合作、主動探究的教學新理念。桑志軍教授的《從聽課評課到觀課議課》講座,讓我在教學研究工作上有了大大的提高。

在此,我要感謝為我們提供學習機會的黨和政府、省教育廳、廣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省教育學會,感謝廣東第二師範學院,感謝光後中心國小的全體師生。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把所學到的理念、知識、技能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不斷改進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不辜負上級領導的期望,為山村的教育事業做出新的貢獻。

教師跟崗學習總結 篇4

20天的跟崗學習既短暫,又慢長。短暫在還有很多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要交流的話題,來深圳20天,沒有去逛過街,沒有去購過物;慢長是跟崗學習安排緊湊,任務繁重,每天一篇跟崗日誌,兩篇讀書筆記,三篇教學反思,安排了五場專題報告,二十三節觀摩課,上了兩節研究彙報課,真想早點結束。這是一次不一樣的學習,彷彿又回到了學生時代。20天有很多的感觸:我們有感於翰林學校的素質教育,有感於陳昔安教師的師德教養,有感於深圳青年老師的敬業與追求,有感於工作室成員的團結協作,有感於學員之間的關愛與進步。

一、有感於翰林學校的素質教育。翰林學校是一個九年一貫制的學校。學校非常整潔,這是出乎我們的意料。學生的衞生習慣很好,就連國小一年級的孩子,也是如此,他們看到有垃圾,都會自覺地會撿到垃圾筒裏,學校的養成教育可見一斑。看了三次的升旗議式,非常震撼,不管是入場還是退場,都是非常的有序,其中有一次是下雨,我以為升旗儀式免了,但儀式在教室裏舉行,一樣的嚴肅莊重,學生每次見到都會叫老師好,讓人感動。每天下班後,我們都會去體育館打球,最讓我們震撼的是學校的乒乓球訓練,隊員的年齡小,技術高,而且練得很刻苦。後來羅校長介紹説他們學校是乒乓球訓練基地。這幾天,學校的藝術節也在進行。他們學校的生源一般,但出口很好,排在全區的前列。

二是有感於陳老師的師德教養。沒來跟崗時,我以為陳老師是位長輩級的教師,一來才知道他與我們都是同齡人,都是70後。聽了陳老師的《追尋教育的夢想》,我很受啟發。他的職業操守,處世心態,他的師德教養,業績成果,無不讓人欽佩,使人折服。他説教室是他的“避難所”,學生使他內心寧靜。今天在績效工資面前,人人都想少上課,少幹活,而他卻象頭老黃牛,不知疲倦,默默耕耘。他在敬業、精業中享受“樂業”,對課堂的熱愛,對教學的感悟,對事業的追求,對教育的使命。深深地打動了我,在浮躁的世態面前,最重要的是心態和信念。他教育我們,面對大海,春暖花開,予人玫瑰,手有餘香。

自己是一名教研員,指導教學,引導教師的專業成長是自己的職責,經常與老師打交道,經常幫別人做嫁衣,沒有樂業的心態,沒有手有餘香的情懷,是難做好的,領導常説要提高服務意識,陳老師做了最好的詮釋。陳老師是法學碩士,非歷史專業,但主持歷史專業的工作室。這樣的人才估計是鳳毛麟角。聽了他的九年級的複習課,讓我們大開眼界。他的課教學理念先進,生活即歷史,重視選材的針對性和現實性,把基礎性和趣味性融為一體,關注學法的指導,把會考複習與提高學生的素養有機結合起來,既有高度又有深度。

三是有感於深圳青年教師的教學追求。跟崗期間,工作室安排了五節觀摩課例,三節是學校科組內的,兩節是其他學校的。安排了一天做深圳市説課比賽的大眾評委。一天的評委工作,非常累,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六點,25名選手。參賽選手先從學校初賽,再到區裏的淘汰賽,最後參加全市的決賽。這次説課是主題式的説課,以三維目標的設計與落實為主題。我們最直接的感受是深圳的青年教師説課的水平比較高,青年教師對教學的追求比自己所在地要高,做評委學到很多東西。特別是看了陳老師佈置的讀書任務:《教師成長的精神檔案》。儘管編輯的教師有其他省市的,但以深圳的為主,他們每位教師都用真情在訴説,潛心在研究,執着在教學,大愛在教育。讀後很震撼,很感動,很受啟發。他們的教育自傳,有的平淡,有的坎坷,但他們都有一種堅強的信念,有一種神聖的使命;他們的研究之旅,都有探索之艱辛,研究之追求;他們用心去做事,用情去育人。

四是有感於學員之間的關愛與進步。我們都是70後,都到了而立不惑之年,倍感學習機會之難得,同學友誼之難求。我們組成一個學習共同體,一起生活,一起學習,互相照顧,互相幫忙,彼此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充滿壓力、和諧包容的20天裏,我們一起在工作室完成作業,研討交流,一起在網上忙中偷樂,一起吃香喝辣,生活學習的點點滴滴常銘記於心。

生活委員老五小張安排每天的飲食,安全委員老七小杜負責每天大家出行安全,學習委員老六小塗負責提醒每天的作業,大姐老二王老師教我們如何轉載博文,老大哥葉老師指導我們教學的構思。在歡送宴上,我喝高了,同學把我扶回酒店,小塗幫我開好空調,關好門窗,更難能可貴的是老大幾次來巡房,生怕我出問題。同學的關愛,沒有做作,只有真情。為了上好彙報課,我們相互研究教材,把握三維目標,共同做課件,共享教學資源,互相啟發,互相交流,互相借鑑,取長補短。彙報課結束後,陳老師做了最後的點評,他認為大家的課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丰采,都上得比研究課好,展示了骨幹教師的實力。

20天是短暫而豐富的。我們深深被陳老師的人格魅力所感動,被他的教學追求所折服。20天是辛苦而快樂的,我們受到了啟發,開拓了視野,提高了能力,結下了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