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作文

生命的真諦作文通用11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23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命的真諦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命的真諦作文通用11篇

生命的真諦作文1

中國人一向以“中庸”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講究“與世無爭”。因此,“韜光養晦”也成了無數人立身處世的原則。但隨着社會的發展,快餐文化的衝擊,時間觀念的加深,許多人都希望能更快地嶄露鋒芒,更快地成就自己的事業。於是,韜光養晦和嶄露鋒芒似乎成為了一對矛盾的事物,各有擁護者。

諸葛孔明躬耕南陽,二十七歲的時候才上演了歷有名的“三顧茅廬”的故事,最終成就了諸葛孔明在歷傳奇的人生;北宋的蘇洵,二十七歲發憤讀書,四十七歲才得到文豪歐陽修的賞識走上仕途,但年齡並不能阻擋蘇洵閃亮的文采,最終他成為了北宋最有名的策論家之一;曹雪芹更是韜光養晦的典範,正是有了他的“披閲十載,增刪五次”,才有了那“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紅樓夢》問世。

而那些嶄露鋒芒的新星也不在少數。初唐四傑中的駱賓王傳説六歲能做詩,那首《鵝》相傳就是他孩提時代的作品;曹植的《白馬篇》中描寫的“幽並遊俠兒,連翩西北馳”便是人們心目中那個少年得志的英雄模樣;民國女子張愛玲的一句“出名要趁早”,到如今仍為許多人津津樂道;今天,更多嶄露鋒芒的少年為我們注意,80後甚至是90後的少年作家受到了人們的追捧,圖書銷售排行榜上他們的書籍總是名列前茅。

有人説:“韜光養晦,頤養天年。”也有人説:“自古英雄出少年。”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歷不僅有“傷仲永”式的人物,還有很多庸庸碌碌,泯然眾生的人。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看待自己生存的方式呢?

綜觀歷史,這些人的成功,其實並不在於自己是韜光養晦還是嶄露鋒芒,更重要的是,他們善於在自己的人生中勤奮努力。諸葛孔明的傳奇建立在自己潛心鑽研,以天下為己任的態度上;蘇洵的成功建立在自己的閉門苦學上。脱離努力奮鬥,單單來談是韜光養晦好還是嶄露鋒芒好,本身就是可笑的。

不管是做一個鼎鼎大名的人物,還是做一個平平凡凡的小人物,都需要在生命中努力,才能照自己的意願生存下去。因此,努力地做自己,這才是生命的真諦。

生命的真諦作文2

“鑼鼓喧天,鞭炮聲鳴”,千家萬户的賀喜聲聲入耳,牛年到了,伴着人們的賀喜聲,熱鬧的場景大面展開,各路的友人紛至沓來,鞭炮聲,吶喊聲,這一切告訴人們20xx年到了,新的一年,什麼都該有新的面貌,新的物,新的人,老人們常説:“過年過的是什麼,那過的就是孩子,”如今,我已經17歲了,又過了一年,長了一歲,什麼都不比以前,自己也懂事了,長了這麼大,第一次感覺這個年過的沒有一絲意義,沒有一絲年氣,好像同尋常日子差不多。

雨果曾説過:“比大海浩瀚的好是藍天,比藍天更浩瀚的是人的內心,”是啊,長了一歲,就變得懂事了很多,以前,幾乎抱得是船到橋頭自然直,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態,但是現在呢?徹底知道了自己錯誤的嚴重性,可不能繼續下去!

目標定完後,照着一步步完成,按照原定計劃,突然覺得自己的生活好充實,空間漸漸縮小了,整天不是忙裏就是忙外,一閒下來,就一頭扎進書堆裏,在那裏看到關門,知識也在逐漸豐富,充實的生活真的好自由,好自在,沒有了飢餓,知識是我的精神食糧,沒有了煩惱,甚至被學習忙的沒有了快樂,但這些已不再是我所需要的,對我而言,學習就是最好的社交,學習就是最好的收穫!

試想,照如此認真的速度發展下去,以快速的獲取知識的橋樑,架在我與書本之間,那要邁過這條長橋,我需要時間嗎?三年夠了,一直抱着考大學理想的我,總是不斷的激勵着自己,要控制控制再控制,只要管着自己學習,管着自己的成績就行,其餘什麼也別管,因為那些都與自身無關。

真諦,自己嘴中口口聲聲説的真諦,也無非是自我安慰罷了,不能自欺欺人,我還是無法做到。

領悟生命的真諦,不是但從動手寫寫就開始的,需要永恆的決心,堅定的毅力,和頑強的意志,與善於思考勤於動手的付出,千萬“理由”統歸一般,原於善。

生命的真諦作文3

我熱愛生活,我從不畏懼死亡,但我蔑視那些褻瀆生命的人,也歎息那些無知的被奪生命的人。花謝花開,草枯草生,大自然賜於他們的生命似乎很龐大。而我們人卻只有一次生命,這又是何其的不公。它無知無覺的誕生,卻又稍縱即逝的溜走。

誠然,小草之所以要破土而生是因為它對生命的珍惜;花兒之所以百開不敗是因為它對生命的呵護;松樹之所以四季常青是因為它對生命的眷戀。生命的多變卻讓我時常感歎,感歎它的脆弱,又感歎它的頑強。可以在高山之巔頑強生長,卻又抵禦不了那冰峯之寒。可以與海中的霸王搏擊,卻奈何不了一個無心之矢的大浪。

生命不是永遠,它在不停的消逝,若它能永遠延續下去。即花開花落也不會惹人黯然生情;草枯草長也不會令人情生嫉妒。

生與死其實沒有距離,但生比死似乎要更痛苦的多。死只需要一時之勇氣,但生卻要一世的膽識。生死一轉念,火災、車禍、溺水一切人為災害隨時隨地奪走一個又一個生命。那些生命在呼救、叫喊、呻吟、甚至乞求上帝渴望獲得重生,渴望生的曙光。死神帶走了這些原本不應該被帶走的靈魂,因此我仇恨上帝的存在,因為他對這些生命的愛太過脆弱,脆弱到他們失去自我安全意識。

我們與生俱來就有生命,而“安全”是“生”的代表,“命”的主宰。但也曇花一現般的短暫,所以人類不應該去固執相信那渺茫的上帝。如果想好好生存那就應該好好掌握安全知識,我們不知道災難何時降臨,但我們應提前準備,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上。它不應該被“安全”二字束縛。

或許在別人眼裏富與貴一世是一種快樂,兒孫滿堂是一種幸福,權大業大是一種威望,而在我看來平平安安一生是最過重要。

“花紅時,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般的脆弱形容生命再合適不過了,但我們可以把生命延長平安一生。去眷戀生命,呵護生命!

生命的真諦作文4

談起《草原上的小木屋》,它或許沒有《三國演義》和《紅樓夢》那麼家喻户曉。但是,我卻從這本書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諦——勇敢、智慧,因此,我會更加熱愛生活!

如果你的家要遷徙到野外生活,一路會遇到什麼?你要怎麼做?如果你在茫茫大草原,面對諸多困難,你要怎樣去面對?是害怕還是退縮?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紐伯瑞兒童文學大獎獲得者的不朽之作,小木屋既是勇敢和智慧的象徵,更是愛和幸福的源泉。整本書講述了查爾斯一家作為拓荒者走在危險重重的遷徙之路上時,咖啡依然香醇,琴聲依然悠揚,微笑依然甜美……他們一家人跋山涉水,卻在每一段路上都詩意地棲息。

羅蘭和父親查爾斯一家人在堪薩斯州的大草原,蓋起小木屋。他們自己挖井打獵,與狼羣作鬥爭,應對闖進來的印第安人,逃過熱病的侵襲和草原的大火……然而,即使生活再困難,小木屋裏依然有優雅的琴聲和温暖的笑容,為什麼?

因為勇敢和智慧。這一點令我非常敬佩,這讓我想起李時珍,他是中國古代的著名藥聖,在人們不知道草藥用處的時代,李時珍立志研究中草藥來給人們治療疾病,使人們健康地生活,這不也是勇敢和智慧的象徵嗎?

正是因為有這些勇敢智慧、不怕犧牲的人付出努力甚至生命,才換來了如今人類的文明和繁榮的生活。假如沒有勇敢智慧的拓荒者和探索者,那麼,人類還是遠古的困頓狀態;假如沒有勇敢智慧的建設者和研究者,那麼,世界依然如同昨日落後;如果沒有勇敢智慧的倡導者和宣傳者,那麼,世間的一切真理將永遠被深深埋藏。

勇敢和智慧,往往也是生命的真諦。當我們鼓起勇氣去探索時,即使遇到艱難險阻也可以用自己的智慧解決。那我們一定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真諦,來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讓我們勇敢地探索和學習,智慧地面對生活,樂觀地面對困難。因為“我會一直陪伴着你,日日夜夜漂流在廣闊的大海上……直到你尋找到生命的真諦。”

從《草原上的小木屋》中,我感受到勇敢和智慧的重要,也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的真諦。

生命的真諦作文5

有人説,不需要遠,不需要高,只要會飛就是鳥。

有人説,不需要快,不需要深,只要能遊就是魚。

我卻認為不然,如若為鳥,就會立志成為搏擊長空的雄鷹;如若為魚,就應立志成為遨遊深海的猛鯊。成功的桂冠,從來就鍾情於那些不安於平庸、敢於衝破桎梏的勇者。要成為強者,必先有一顆強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眾生,必先有一股“登臨意”。我們要成為這個強者,堅信平庸的生活本不該屬於自己。我們要有更高的追求,追求更廣闊的天空。

人生如流水。倘若一路上都是明媚的陽光,一望無際的平原,就無法經歷大自然的千變萬化,無法觸及大地的千溝萬壑。一滴水原本平庸。倘若能經歷風雲變幻,山高水深,能在風中咆哮,在雨中容納,在乾涸處澆灌,在陡峭處傾注,在蜿蜒處衝蕩,在阻礙處擊打,最終小溪瀉至大海。經歷過蕩氣迴腸的過程,這滴水就不再平庸。

我追求的人生,是經得起考驗、經得住歷練的人生。風華正茂的我們不要因為前方的道路上長滿荊棘而止步,不要因為遇到困難而畏懼。要知道,只有經歷過挫折的人生,才算真正的人生。

生命的真諦在於不斷追求,不斷探索新的目標。我們要懷揣一顆不甘於平庸的心去打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人生軌跡,不必在乎結果如何。人生的意義不在於最終的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我們要學會享受奮鬥的過程,體會其中跌宕起伏、蕩氣迴腸的樂趣。

生命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我們要在有限的時間裏盡最大的努力使其更加精彩。走向成功,從拒絕平庸開始。遷就平庸,可能會離困難遠一點,但惰性就多一點,衝勁就少一點,成功的希望就渺茫一點。

如若為土,為什麼不能是山峯?如若為水,為什麼不能是海洋?如若為樹,為什麼不能是白楊?帶着不甘,帶着自信,帶着希望,請讓夢想啟航,載着我們去翱翔,讓人生有一個新的開端,讓夢想有一個更高的追求,讓我們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海洋!我堅信:終有一天,每個不甘於平庸的人都能“扶搖而上九萬里”,“朝遊北海暮蒼梧”,攜長風,浩蕩而去。

生命的真諦作文6

自然,帶給我們美好,帶給我們活力,帶給我們明媚,使我們從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諦:一顆水滴、一株小草、一縷陽光,即使是微小的生命,都有它們自己的價值,從而組成了整個大自然。

一顆水滴雖小,但千千萬萬顆水滴聚集在一起,就匯成了汪洋大海。水,是魚兒生活的家園,是植物必需的營養,更是人們的生命之源。一顆水滴雖小,看似沒有什麼用處;但實際上,當水蒸氣蒸騰,散發到雲層中,一顆一顆的水滴降落,滋潤着世間萬物,也滋潤着人們的心靈。一顆水滴雖小,但當它們凝結成冰,又會給人們、給大地帶來多少歡聲和笑語啊!夜幕下,一座座奇異的冰雕閃着耀眼的光芒,似那黑夜中的星辰,迷失方向時的燈塔。

水,是世間萬物的源泉,更是自然的一部分,水,讓我從中學到了生命的真諦。

一株小草雖小,但當沉睡的小草全部甦醒,拱出地面,感受新春的氣息時,那株小草將不再是孤零零的一株,而是和它的兄弟姐妹一起組成的大片草地、大片原野,人們的眼中的世界也從白茫茫的雪景變成充滿綠色、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春日。一株小草雖小,但它可以給人們帶來希望,讓人們知道生命並不脆弱,生命可以很頑強,很頑強。

草,是勇敢拼搏的象徵,更是自然的一部分,草,讓我從中學到了生命的真諦。

一縷陽光雖小,卻可以照亮大地,温暖人心,一縷一縷的陽光聚集在一起,照遍各個黑暗的角落,為那些物無家可歸的老人、孤兒送去温暖。一縷陽光雖小,但凡是被它送去温暖的地方,花草復甦,蜂蝶嬉戲,沒有戰亂,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一派安靜祥和的景象生命是這樣美好。

陽光,是天神派往人間的使者,更是自然的一部分。陽光,讓我從中學到了生命的真諦。

在自然界,一顆水滴、一株小草、一縷陽光何等單調和渺小;但他們不自卑、永向上、更團結,匯成了自然的精彩和偉大這就是我從中領悟到的生命的真諦!

生命的真諦作文7

有時候,我在想,人到底是什麼?或許由猿進化的科學觀點已經不適合了,那樣太過科學化,反倒沒有了真正的'人類的靈活性,這大千世界的人都是誰?他們的動作思想到底由誰支配?活血你會回答由他本身,那麼他又是誰?難道都是帶着面具的精靈?

我只帶着自己的感官,我只知道自己在想什麼,甚至我會疑惑,那我自己又是什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總是把自己當作萬物的中心,因為我以一種形式存在這個世界上,一種唯我的感官,如果,很久很久後我不存在了呢,世界又該怎樣的交替,不不存在的我又該以怎樣的方式存在,我內心的精靈就這樣消亡了麼,難道就只是永存黃土?然後被一點一點腐蝕?還或許是變成灰燼?散亂的存在真空中,這些模式的自己是否還會有疼痛,會知道酸甜苦辣等嗅覺,是否還會有自己的思想去支配,本以為是萬物的中心,難道滅亡後的自己對世界影響就那麼小,自己就那麼微不足道?

自己的生死只是世界交替的一個伴隨狀態?為什麼在這個世上我被賦予了這個肉身,我是怎麼來的,受精卵?那受精卵又是怎麼決定我的?我出生之前那我又是什麼?我匆匆來到這個世上,然後又消亡,到底是一個更長的生命的一個分支還是本來就沒有分支,人本來就為了來這個世上罷了?我總認為我們只是存在更高維度的電視劇演員,然後又有創造我們這個劇的真正觀眾在看我們。

他們就像看電視劇的我們,為戲的主人的每次擦肩而過惋惜,然而處在只存在單感的我們卻只能以自己的角度看發生的事情,不會為這些沒有發現的惋惜而惋惜,我們一路上丟失的東西,我們只能看到前方所以對後方的東西無從所知,但是又有另外一種機器記錄這世界的每一樣事物,或許是一張紙,或許是一棵樹,或許是一片雲,或許是一個人,他能讓我們存在多種感官,能以後方的觀點看這一切發生的事情,每一個生物的一生都有一個檔案存在時光軸裏。但是對於這一切猜測,或許是或許是假?無從所知。生命到底是一個軀殼還是一份思想?

生命的真諦作文8

生命是地球上最神奇的現象,地球因為有了生命而多姿多彩。曾經,我對生命的理解還很薄弱。但隨着長大,我漸漸的明白了生命,這個寶貴無價的東西,感悟到了它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那天,我無意中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女孩在小時候就因患病而被病魔殘忍的奪去了瞭望美麗大地的視力和聆聽美妙旋律的聽力,在她的世界中沒有歡聲笑語,沒有美麗多姿的天地。剛開始,她也很自暴自棄,甚至想離開這個世界。但命運並不會讓她一直黑暗下去,而是打開窗照進了一些陽光,把陽光灑在了她身上。莎莉文老師用獨特的教學方式教會了她五國語言,她自己還寫出了許多本世界名著。

後來我才瞭解到這個“她”原來就是美國著名的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這個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讀完這個故事,引發了我的思考:“生命為何在有些人身上燦爛輝煌?為何在有些人身上竟那般的美好,創造着奇蹟?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到底是什麼?”

靜靜地思忖了半刻,我恍然大悟:其實答案就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成功者未必比任何人有天資、聰明,可能遠遠沒有普通人天生健全;沒有普通人良好的出身;沒有普通人幸福美滿的家庭。但正是因為缺陷才激發了他們內心深處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對美好未來的嚮往。他們就是由於這份渴望與嚮往,才更加努力學習,比別人更加勤奮賣力。他們用自己的汗水,最終澆灌出了成功的花朵。這就如同那句話“黑暗將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使人更加喜愛聲音。”讓我更加明白了“人生最大的災難,不在於過去的創傷,而在於把未來放棄。”我要像海倫那樣,珍惜生命並讓它更加輝煌,更加有意義!

生命的價值其實就是我們對它的珍惜程度。越珍惜,生命的價值就會更高。但“珍惜”是要融入自己的希望和嚮往。只要融入了它,生命才會有它存在的價值,有成就輝煌的機遇!而且要在心中銘記:只要朝着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

生命的真諦作文9

從沒有站在一個理性的高度去思考過一個問題:生命的真諦到底是什麼,也沒有帶着一顆好奇的心去探尋。只有偶爾在不經意間發現自己忽略了什麼,忽然間發現自己生命中遺漏了些東西。

常常感喟巖縫中掙扎搏出的小草,也曾刻意去欣賞那風雨中綻放的梅花。我總認為這些細小的生物身上隱藏着一種博大的精神,一種我追尋而又缺少的品質。我並不是一個喜歡孤芳自賞的人,因此,常將自己和這些幼小的精靈比較。猛然發現:它們總是那樣義無反顧的為它們的理想而奮鬥,為了它們的輝煌生命而努力拼搏。終於,我知道我要找的答案了。

王國權曾經説過:“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認為他這句話並不完整,既然要求它是合理的,就必須要看它是因為什麼而存在,而並不是所有存在便是合理的。就拿生命來説,在我看來,生命因為奮鬥而存在,它便是合理的。但是,假如生命只因為享樂而存在,那麼它便毫無意義,這個人便只是一具空殼,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

每每回溯歷史的腳印,總會被先哲的“生無所息”的境界所折服。司馬遷飽受極刑之苦而埋頭於《史記》的創作,歷史回贈他“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鴻篇鉅著。李時珍幾十年如一日,投身於對醫藥的研究,歷史饋贈他名揚於世的《本草綱目》。曹雪芹始終堅定不移地沉迷於對《紅樓夢》的寫作,“披閲十載,增刪五次”,終於給中華的豐富文化歷史留下了一塊瑰寶。如此地奮鬥不已,堅持不懈怎不令人欽佩?他們那種忘我的拼搏精神早已註定未來的成功。

歷史如滾滾江河般向前流動,先人的步伐也離我們越來越遠,然而他們奮鬥的聲響卻在我眼前久久迴盪。都説能到達金字塔的動物只有兩種——鷹和蝸牛。我自視並無雄鷹般展翅便可高飛的灑脱,於是我便選擇做一隻蝸牛,一步一步朝着理想奮鬥。我相信,只要我堅持不懈地奮鬥,只要我把握好生命的真諦,我一定會很快到達理想的金字塔!オ

生命的真諦作文10

那是令我銘記一生的一節課。我還記得那時我用顫抖的雙手一個一個地劃去我最愛的人的情景……

記得那一天,葉老師神神祕祕的,説要進行一個測試。葉老師先讓我們在紙上寫上三個我們最愛、最喜歡的人的名字。我第一個就想到了媽媽。媽媽很善解人意,她絕不會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我的身上。接着,我在紙上寫下了爸爸的名字。與媽媽的愛相比,爸爸的愛是嚴厲的愛。爸爸總是在我得意的時候為我敲醒警鐘。爸爸對我很嚴格,要求我每件事都要做到最好。別人看來,爸爸也許對我太嚴厲了,但我明白,爸爸這是為我好。然後,我寫下了李楚希的名字。這是一個會魔法的女孩,能讀懂我的心。接下來,葉老師讓我們寫下我們最好的朋友、最關心我們自己的人和對我們最好的老師的名字。我不假思索地寫下了石晨曦、婆婆和葉老師的名字。此時,幸福的笑容爬上了我的嘴角。我想,這一定是因為愛別人和被別人愛都是幸福的事情。

誰知,突如其來的噩耗降臨了。狠心的葉老師要我們從這六個名字中劃去一個!什麼?!看着紙上的六個名字,我突然覺得,不再是陽光明媚。我咬咬牙,劃去了石晨曦。當我想起石晨曦那甜美的笑容,我的心好痛。可是,狠心的葉老師仍然不死心,還要我們再劃去一個名字。還補充説,當我們劃去這一個人的名字時,這一個人便在我們的生命裏從此消失。我扭過頭去,劃去了李楚希。當我想到被我們戲稱為“黑妹牙膏”的李楚希將從我的生命中從此消失時,我有一種莫名的失落感。可是,葉老師還要我們再劃去三個名字。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沒辦法,這是規則,我必須遵守。我閉上了雙眼,劃去了婆婆、爸爸和葉老師。婆婆那慈祥的笑臉、爸爸那嚴厲的教誨和葉老師那温柔的話語,都將離我遠去。我絕望了,徹徹底底地絕望了。葉老師像是變了個人似的,與平時善解人意的她完全不一樣了,她竟然讓我們將剩下的最後一個名字也劃去。我呆呆地望着眼前這六個紅叉叉,心如刀絞。此時,我彷彿掉進了黑暗的深淵,孤獨、彷徨、無助。此時,眼淚早已奪眶而出。

愛,是我們生命中的一片綠洲。我們一生會認識很多人,他們都很重要,都值得我們去關心和珍惜。

生命的真諦作文11

第一、生命在事業中,不在歲月上:生命歲月的長短,不能決定它的意義。假如我們活了六十、七十、八十,甚至一百歲,卻對人類沒有利益貢獻,或者「老不曉事」、「倚老賣老」,乃至被譏評為「老而不死謂之賊」,那又有什麼意思?倒不如將生命的力量擴大,用來成就一番福國利民的事業,利益他人、利益大眾,那麼生命就不在年齡的長久,而在顯現的價值了。

第二、生命在思想中,不在氣息上:生命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生命就沒有了。但是,生命並不只是在這氣息上而已,因為你既然活在世間上,就要對人類、對社會有所貢獻,這就要靠思想了。你的思想裏有智能、有慈悲,都是利人利事,行止也必定是利人利事。你看,司馬遷受宮刑後,發願完成《史記》,柏楊也在牢獄中寫下白話文《資治通監》,他們的生命早已超越自身的氣息,而進入大我眾生的思想中了。

第三、生命在感覺中,不在時間上:自我的生命在那裏?捫心自問:自己活的有意義嗎?活的有價值嗎?我活着對國家、社會有什麼貢獻?對民眾有什麼貢獻?對團體、對家庭有什麼貢獻?如果感到是正面的,「我有貢獻」、「我有用處」、「我可以奉獻心意、力量」,那麼我們就擁有生命的真諦、生命的價值,而不是在時間的久長。

第四、生命在內涵中,不在表相上:生命的真諦要在有意義內涵,什麼意義?比方,我一生中,教育多少的後進,提攜多少的人才,幫助別人解決多少苦難,走過多少挫折。假如讓別人因為我們而能有所增長、有所提高、而能擴大,那麼,生命就不在表相上,而在自他成就的內涵中了。

因此,「生命的真諦」不在能成就多少榮華富貴;不在世間有形有相的事物,它在於:

第一、生命在事業中,不在歲月上;

第二、生命在思想中,不在氣息上;

第三、生命在感覺中,不在時間上;

第四、生命在內涵中,不在表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