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作文

【必備】觀察生活的作文4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53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察生活的作文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觀察生活的作文4篇

觀察生活的作文 篇1

今天我們學習瞭如何描寫心理活動。老師佈置了這次的:寫一次經歷,詳細地描寫當時的心理活動。

我在心裏竊喜:哈哈!這種我以前寫過,再把它改一下不就完成了嗎?但是,老師又扔來一個“重磅超級大炸彈”——不能寫以前寫過的素材,要勇於創新。聽了這句話,我不由自主地顫抖着,筆一個不小心從指間掉了下去,“啪”的一聲與地面來了一個“親密接觸”,又讓我嚇了一跳。

我怎麼想也想不出素材,便把目光投向了窗外,想要通過窗外的景物來獲取靈感。天空陰沉沉的,似乎要把一切吞掉;一陣陣冷風吹過,讓人感到脊背發涼;小樹和花草被風吹得直搖,似乎在叫:“不要吹啦,我好冷!”

看到窗外的景色如此灰暗,我又向其他同學瞟了一眼。有的同學還在冥思苦想,和我一起“並肩作戰”,還有的同學很令人“生氣”,他們的筆在本上“沙沙”地寫着,似乎在説:“哈哈,我已經想到素材啦!看你這下怎麼辦!”我看向本,它彷彿也在附和:“看你怎麼辦,看你怎麼辦!”我生氣地把筆重重地扔在桌子上,在心裏咒罵:你們真夠煩人,我什麼都想不出來,你們還嘲笑我……

突然,我靈機一動,這次尋找素材的過程不就是很好的素材嗎?於是,我就在本上的第一行寫下:巧找素材。

是啊,生活中有很多事能當素材,但我們都不在乎它。看來,在生活中要做個有心人啊!

觀察生活的作文 篇2

我的課餘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猶如百花點綴的花園,猶如天空中的點點星星。

那個陽光明媚的週末,萬里碧空飄着朵朵白雲,真是個觀察昆蟲的好日子!我催着姐姐拿上放大鏡來到院子裏,好不容易找到一塊觀察昆蟲的“風水寶地”。

咦,那不是一羣螞蟻嗎?是在搬運糧食。我的興奮勁一下子就湧上了心頭,我連忙拿出放大鏡。

在小助手的幫助下,我看見了螞蟻家族。我和往常一樣高興得手舞足蹈,為事情成功一半而歡呼雀躍。我像專家似的慢慢地蹲下了身,不管地上髒不髒,我直接就趴在了地上,觀察着螞蟻,我看着看着,靈機一動,把一顆瓜子放在了螞蟻前方20釐米,螞蟻越是走得近,我的心就越跳得快。終於在放大鏡下,我清楚地看到了螞蟻的每一隻細腳。

我喜歡觀察昆蟲的課餘生活。下次,我還要去看看螞蟻的眼睛到底有多大。

觀察生活的作文 篇3

我的課餘生活豐富多彩。我喜歡畫畫、游泳、打羽毛球但我最喜歡的是觀察各種小動物。

今天,我寫完作業後下樓去花壇邊尋找小螞蟻的身影。來到花壇邊,我看見一羣小螞蟻正在地上爬來爬去,似乎是在覓食。於是,我把手上準備好的餅乾,小心翼翼地放在其中一隻小螞蟻的身邊,看它們是如何反應的。只見這隻小螞蟻先用觸角,很小心地碰了碰這麼一塊突然出現的餅乾,然後試着拖了拖餅乾,但可能是餅乾對於它來説是有點重了,小螞蟻沒有拖動。這麼美味的食物,放棄自然是覺得可惜吧,於是小螞蟻又嘗試着拖了幾次,可餅乾還是一動不動。這時,周邊的螞蟻們都可能聞到了食物的美味,陸陸續續爬過來了,越來越多,不一會,就聚集了好多好多螞蟻。這些螞蟻們圍在餅乾的周圍,咬得咬,拖得拖,餅乾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被挪動了,一點點地被拖回到了螞蟻洞裏。

通過觀察小螞蟻成功搬餅乾的過程,讓我被它們的齊心協力精神所鼓舞,我們應該學習它們的這種團結!

觀察生活的作文 篇4

中學生寫作文,一個主要毛病是空空洞洞。寫人,不是“目光炯炯”,就是“精神抖擻”;寫樹,不是“枝葉茂盛”,就是“參天聳立”;寫花,不是“奼紫嫣紅”,就是“絢麗奪目”,總之,沒有具體、細緻地描述,只有抽象的、概括的介紹,反映不出個性,再現不出特徵。

實踐反覆表明,光是“抄詞語”、“背範文”,是不能從根本上治好學生作文中的“乾癟症”的。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離開對人物、天地、山川、草木、蟲魚的細緻觀察,離開對生活素材的自覺捕捉和用心積累,那麼,作文內容就很難豐富起來,充實起來,也就很難克服空洞膚淺的毛病。不會觀察,就不會作文。要真實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認真地觀察生活;要細緻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細緻地觀察生活。

怎樣培養和鍛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呢?

結合閲讀教學,喚起學生重視觀察生活。只有懂得觀察同作文的聯繫,認識了觀察生活的重要性,才能做觀察生活的有心人,才能隨時隨地捕捉到“貌不驚人”卻又“異彩閃耀”的生活素材。不少範文,所寫者小,所見者大。若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索,就可以喚起學生對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的重視。在生活中,有一些發人深省的小事、平常事,它不像獨立雞羣的白鶴,讓人一眼就看出它的高和美來。如不留心觀察和分析,就會稍縱即逝、一閃而過。魯迅先生筆下的《一件小事》,就是一個例子。必須通過對“一件小事”的深入分析,講清“小事”不“小”的道理。要使學生懂得,只要重視觀察,善於觀察,只要精心選擇,深入開掘,注意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小事也可以表現出具有現實意義的不小的主題來。《一面》《背影》等都是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的極好教材。

結合實例分析,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當學生逐漸注意觀察生活時,教師要聯繫實際,具體指導學生觀察生活,教給學生觀察和分析的`方法。這些方法是:一、由表及裏,深入思索。一次,有個學生清晨上學,經過學校傳達室,聽到老傳達員打電話到供電所,大聲地問路燈為什麼還不關掉,隨即又聽見老傳達員火爆爆地對着話筒叫:“什麼?什麼?忘記了?長着腦袋幹什麼的?説得輕巧,忘記了。這是浪費,是不負責任!”這個學生聽了,到班上又告訴其他的同學。語文教師聽到了,覺得很有意義,就啟發同學們議論:傳達員為什麼要“多管閒事”管到供電所去?又為什麼要“發了火”?是不是態度不好?他為什麼把誤時關燈説成是“浪費”“不負責任”,甚至責備對方“長着腦袋幹什麼”?同學們討論得很熱烈。課後,有些同學還特地走訪了老傳達員,瞭解到他平時所做的許多平凡而有意義的小事,他們便以此為題材,寫了一篇稿子。寫的內容充實,文筆感人。二、由點到面,目力集中。觀察,宜“細”不易“粗”。走馬觀花,只能“見大不見小”,寫出來也免不了“一般化”。只有把視線集中在某一“點”上,落實在某一個人或某一件事具體事物上面,才能發現特徵,辨別異同。比如看“拔河”比賽,只有一個人一個人的觀察,只有把每一個人的動作、姿勢、表情、神態都看得分明,“記拔河比賽”的作文才有可能寫的細緻逼真。許多同學寫有關“運動會”的命題作文,往往寫成“消息報道”、“概況介紹”,主要是由於沒有細緻觀察的緣故。三、由分到合,先分後合。集中目力於某一個人或某一件具體事物,這“目力”又怎樣具體運用?還是不能“囫圇”地看,而是要“化整為零”,從各個側面去看。有的同學在銀杏樹下看了半天,但寫出來的“銀杏新姿”卻既無“新”姿,又無“新”意,多半是些“高大”、“茂盛”之類現成詞語,凡是大樹均可適用。原因是沒有從樹的幹、枝、葉、皮、果等方面作細緻的觀察。經教師具體指點後,情況就不一樣了。由於看得細緻,描寫也就細膩得多,生動得多。再如看“菊展”。只有仔細地看,從名稱、形態、色彩等方面仔細觀察,才能發現特點,找出特徵。如果只是瀏覽一遍,泛泛地掃一眼,那麼除了看見“五色斑斕”之外,是不會留下什麼具體印象的。四、由此及彼,展開聯想。觀察與思維、聯想等是密切不可分的。只有在觀察的同時,展開由此及彼的聯想,才能豐富材料,充實內容,突出特徵。否則,不是浮泛,就是乾癟。學生的觀察文之所以往往瘦而癟,淺而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想不開、拓不開。比如寫人,要能夠通過察顏觀色、聽話聽音等來聯想到人物的內心活動,並能夠通過語言描寫、神態描寫、行動描寫等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和精神面貌。五、隨手採擷,及時記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也要培養學生勤於動筆,隨時記錄觀察、思索所得的習慣。對周圍的事物多看、多想,並且把觀察所得隨時記錄下來,養成習慣,看了寫,寫了看,久而久之,觀察能力也就會逐漸提高。

讓學生談體會,運用典型引路。有的學生觀察生活比較細緻,聯想比較豐富,思路比較開闊,取材於日常生活的作文寫得比較生動、深刻。教師可以讓這些學生談談自己平時觀察生活、分析生活的體會和經驗,讓他們現身説法,同學們聽了,不僅覺得親切,受到的啟發也會很大。一次,語文教師以《記一個熟悉的人》為題佈置作文。有個學生寫他的鄰居華工程師,通過對華工程師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等具體描寫,生動地反映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老一輩知識分子的歡暢心情和只爭朝夕的獻身精神,寫得有血有肉,活靈活現。通過個別交談,教師瞭解到這個學生平時注意觀察生活,並隨時把一些典型細節(人物的動作、神態、肖像特徵等)記在本子上。因此,他寫這類作文,就感到有話可説。他談的體會很實在,對同學們啟發很大。他説:“寫人記事,首先要熟悉那些人,要理解那些事。而要熟悉和理解,平時就要多看看,多聽聽,多想想。觀察多了,素材積累多了,就能不斷加深對人對事的理解,理解了,寫起來就不困難了。”在特殊情況下,也不妨讓那些不注意觀察的同學談談“寫不出”的苦楚,從“另一面”給大家以啟發。

化難為易,有步驟地進行序列訓練。生活像大海,一下子要他們寫人物眾多、場面宏大的文章,恐怕絕大多數學生難以勝任。因此,語文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排難解憂”。要指導學生就近觀察,因地制宜,不要動不動就“走出去”。要由小到大,由點到面,逐步地提高。要通過做小型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草一木”、“一鳥一石”的片斷練習,訓練學生具體觀察和細緻描寫的基本技能。俗話説,功到自然成。基本功練紮實了,不愁寫不好人物眾多、場面宏大的文章來。片斷練習也要講究序列。比如寫班主任,可以先寫班主任的外貌,再寫班主任的語言和班主任的動作,然後寫班主任的心理活動,在此基礎上,佈置學生寫“我們的班主任”,估計不會出現“抓耳撓腮”、“無從下筆”的情況。又比如寫我們的學校,可以先寫“學校的畫廊”“我們的操場”、“豐富多彩的閲覽室”“奧妙無窮的實驗室”等小練習,然後再做《我們的學校》。先片斷,後全篇,有利於調動學生觀察和寫作的積極性,也有利於提高作文的質量。序列訓練,不僅貫穿於總體訓練之中,而且貫穿於局部訓練之中。比如觀察人的外貌,寫人物的肖像,一般總是先打量人物的身材,先描寫人物的總體形象,再細看(細寫)人物的臉型。人物的臉型,又往往是從臉的上部看到臉的下部,從主要特徵看到次要特徵。觀察注意有“序”,寫起文章來也就不會亂得不像樣子。

加強課外閲讀,多方面引路開導。引導學生廣泛閲讀,多看多想,既可以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活躍他們的思想,充實他們的知識,又有利於提高他們觀察生活的能力。語文教師應當做有心人,經常向學生介紹短小精悍的、以日常生活為題材的文章,以便於他們模仿、學習和借鑑。學生寫“節日遊園”、“國慶記事”、“歡度元旦”等作文,常犯一般化、老一套的毛病,反映不出每年“遊園”、“國慶”、“元旦”的新特點。為了幫助學生克服“年年如此”的現象,語文教師應當結合報刊上面的有關文章,介紹如何抓住“往年沒有、今年獨有”的新氣象展開細緻描寫的方法,啟發學生多看、細看,發現特點,把握特點。再比如,學生描寫會場,往往寫得一平二冷,平鋪直敍,渲染不出會場的熱烈氣氛,教師要指導學生閲讀報導會議情況的通訊、特寫等,從中學習怎樣觀察會場,怎樣運用記敍、描寫、議論等方法,具體寫出會場佈置、會場氣氛、主要內容、聽眾反響等,把這類作文寫得有聲有色,生動活潑。

激發熱愛生活的熱情,提高觀察生活的自覺性。觀察是一種積極的智力活動,沒有自覺性和主動性是難以奏效的,更是難以持久不懈的。從根本 上説,要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就必須着眼於激發他們愛生活的熱情,培養他們關心生活、積極向上的品質。柳青説“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觀察的態度問題。一個對人冷淡無情和對社會事業漠不關心的人,無論他怎樣善於觀察人,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作家。這就是説在生活中或工作中要有熱情——熱情地喜歡人、幫助人、批評人或反對人……我深深地體會到這種熱情與我描寫人的時候所用詞句的分量都有關係。當你缺少這種熱情的時候,你在生活中或工作中也許觀察不到多少東西,觀察到的也許並不深刻,並非本質,在寫作時也不免嗟歎創作的困難。”這些話講得極為精闢。觀察當然需要講究方法,而更重要的是需要熱情。同處一個教學班、一個學校學生,他們寫反映班級、學校生活的作文,有的感到有許多東西要寫,而有的卻感到沒有什麼好寫,這裏的關鍵是對集體、對生活的熱愛程度、關心程度。對集體、對生活麻木不仁、冷若冰霜,那他就談不上細心觀察,談不上“心情激動”,即使“閃光的思想”、“閃光的人物”如花似錦,五彩繽紛,也會習以為常,熟視無睹。我們要十分重視結合聽説讀寫和課內外的活動,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感情,使學生人人都做一個有心人。

茅盾在《創作的準備》一書中寫道:“無論到哪裏,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幫助學生練就一副機敏的“鷹眼”,培養他們善於觀察的能力,是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務必把這項任務完成好。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