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作文

以讓座為話題的作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49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讓座為話題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以讓座為話題的作文

以讓座為話題的作文1

有一次, 我玩得正興致勃勃,突然車停了,上來一位老爺爺和一位老奶奶。可是,車上的人很多,已經沒有座位了,老爺爺和老奶奶只好站在離我不遠的地方,車一開動他們就搖搖晃晃地站不穩。

車又停了,車燈也亮了,又上來幾個人,車上更擁擠了。這時,一個小夥子站起來分開別人對老爺爺説:“您老人家來坐這個座位吧,我就要下了。”老爺爺讓老奶奶坐,老奶奶讓老爺爺坐,兩個人推讓着。這時,原來坐在小夥子旁邊的一個姑娘站起來説:“您二老坐在一起吧!”兩個老人説了聲“謝謝”才落座了。

小夥子一直站在我身邊,我聽見他在低聲咳嗽。過了好幾站,他才下車,藉着路燈,我看見他進了武警醫院。這時,老爺爺説:“這小夥子可能是有病了,可他把座位卻讓給了我們。真是個好人啊!”

我聽了心裏酸酸的,很慚愧,我是一個少先隊員,為什麼就沒有給老人讓座啊?下車後,我把這件事對媽媽説了,媽媽也讚揚了那個小夥子,説我應該學習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的好品德。

媽從老家回來,坐在六路公共汽車上。媽媽坐在後排,我坐在離車較近的座位上,玩媽媽手機上的遊戲。

以讓座為話題的作文2

有一次,我做公交車去上興趣班,在車上發生了一件讓我記憶猶新的事。

當時車上人比較少,每人都有位子,可偏偏到位子剛坐滿時,上來了一位中年婦女:她看上去病懨懨的。蒼白的面頰,不紅潤的嘴脣以及那瘦弱的身子,讓人覺得她有點弱不經風。可沒有位子了,她只好站着。車顛了一下,她沒站穩,差點摔倒。這時一箇中學生樣子的人往裏靠了靠,想讓點地方給她。可他旁邊的胖子開口了:“喂,我説,這地方坐兩個人夠受的了,還坐三?”學生只好站起身,對她説:“阿姨,您坐吧。”於是,中年婦女小心的坐了下來,她沒有説話,只是用感激的眼神望着他。這時,胖子臉紅了起來。

我希望大家能在車上為老幼病殘讓座!

以讓座為話題的作文3

今天晚上放學,我和往常一樣向公交站走去,等了一會兒,533路就來了,噢!又是“沙丁魚罐頭”,肯定又沒座了,不過,我已適應擠車了。上了車,我緊緊抓住汽車中央的“擎天柱”,和大家一起隨着汽車行駛的節奏左右搖擺。沒過幾分鐘,車又靠站了,身邊的一位叔叔起身要下車,(.)我立刻坐了過去。嘻嘻,天助我也!慢慢地,車開動了,車上很擠,但是我卻穩穩當當地坐在座位上,感覺很幸福。又過了一站,上來一位抱小孩的阿姨,司機師傅喊:“誰給抱小孩的讓個座?”喊了幾聲,沒人給讓座。司機還在繼續喊着。我想,我不能再坐着了,我應該讓坐,不能給三小丟臉!我對阿姨説:“阿姨,您坐這兒吧!”阿姨道了聲謝謝,我離開了座位。

雖然站着很累,但是我很輕鬆,因為,在道德文明面前,我的選擇是正確的!

以讓座為話題的作文4

這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件事,每當我在公交車上看到有人讓座,我便會一起那件事。這件事既讓我對自己感到慚愧,也讓我對一位陌生人產生一種敬佩之情。

一天,我陪媽媽去醫院,我以上公交車就趕緊搶了個空位置,,看也不看,就一屁股坐下。隨後有望車廂一看,嘿,人還真不少,比肩繼踵,擁擠得不得了。

我正悠閒地坐着,看穿外的美景時,一位老奶奶上車了,朝我這排座走來。我想:到醫院還有幾站呢讓了座以後擠在人堆裏多累啊。到底讓不讓呀?正當我在猶豫時,一個小夥子站了起來:“老奶奶,我這兒讓您坐吧。”然後,他扶老奶奶小心地坐下,而他一直靠着座位,一手支撐着,緊握扶手,用力抵抗着擁擠的地方。我見老奶奶有座位了,就沒多想些什麼,繼續看風景。

車子又過了幾個站點,可是隻有上車的人,沒有下車的人,車裏變得更加擁擠了。我看見剛才那個小夥子被擠得滿頭大汗,腰背漸漸彎起來,很艱難的站着。好不容易到了終點站,下車的人非常多,大家都準備下車。大家你推我擠的朝門走去。突然,不知是哪個人把小夥子的腿撞了一下,小夥子“哎呦”尖叫了一聲,咬着牙,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捂着腿下了車。我心裏覺得奇怪:撞一下有這麼疼?他也太誇張了吧。我帶着“問號”下了車,只見那個人坐在路邊,捲起褲腿,查看傷口。天吶!原來是條傷腿呀!腿被紗布緊包着,他受過傷呀!我的臉立刻露出“囧”字,看着胸前的紅領巾,臉上突然火辣辣的,心想:我可是少先隊員,我對得起紅領巾嗎?我真是太慚愧了,心裏總是有塊石頭,堵得慌。

這件事告訴我:要做一個樂於助人的人!

以讓座為話題的作文5

讓坐,困難嗎?

今天,我在《讀者》上看到一段話:“在西方人們堅信人類確實是上帝造出來的。在上帝造人時,有個小失誤——讓人類帶着七宗罪就來到世界上,分別是色s欲、饕餮、貪婪、懶惰、憤怒、妒忌、傲慢,反之,也帶有其中美德,分別是貞潔、節制、慷慨、熱心、温和、寬容、謙遜。”而現在隨着時間的推移,美德在漸漸地消失,七宗罪在一旁虎視眈眈,難道最後七宗罪將取代美德?不由得讓我想起了一件事。

我們去外婆家,必須乘坐1路公交車,因為現在天氣冷了,所以車上的人就更多了。星期天,我和媽媽去外婆家,雖然我們早早就上車了,到還是沒有了座位。車開始走了,又上來幾個人,都是一個大人抱一個小孩。後來陸續下了幾個人,大部分人有了座位,但有一箇中年婦女抱着一個小孩子還在走廊上站着。

這時,車廂內的標語:“請給老幼病殘、及抱小孩的乘客讓座。”被人們冷落到一邊,漸漸地,車廂內的人聲沸騰起來,埋沒了她倆。

就在這時,一位大概年過古稀的老人走到那母女後面,輕輕地拍了一下婦女的肩膀,婦女轉過頭,問:“請問有什麼事嗎,大爺?”老人用顫抖的聲音説:“過來坐吧,剛才人多,我沒看到你們。”

儘管這句話説得很輕,聲音很小,但我認為整個車裏的人都聽見了。(文章

以讓座為話題的作文6

像往常一樣,又擠上了公交車,車像以前一樣擠得寸步難行,就只是,上來一個老人,煮着枴杖,瘦弱的樣子弱不禁風,彷彿風一吹就會倒下去。

大家不由得又擠了擠,讓出了一小條通道。這時,一位年輕人急忙站起,拉着老奶奶的手説:“來,坐我這。”不知誰小聲嘀咕了一句:“不情願就別裝樣,裝什麼裝?”頓時,車廂裏一片安靜,年輕人的臉也變化無常,我輕輕歎了口氣……

讓座,原是一種中國的良好的傳統美德,為什麼卻會被他人誤會?也許,是一種叫“品德”的東西在被人麼漸漸遺忘了吧?

原來,每個人都是為了“愛”而讓座,都存有一份好心;而現在,大家都只是把這讓座當成一種形式,讓座或許是真心的,但絕大多數人都好似是不情願,有了這種心理,難道大家還會不議論嗎?

不過,總比大多數人好,心裏雖説不情願,但是仍會行動;但是,卻還有一些人,視而不見,對公交車上站不穩的老人毫不關心,他們心中還存有着一點愛嗎?

又想起那次,我和姐姐坐公車時,車上人很多,公交車一搖一晃,大家也在“隨風搖擺”着,車上卻上來一位抱着孩子的婦女,車子搖晃中她差點摔倒好幾次,可是,坐在她旁的一位年輕女子,卻絲毫沒看見一樣,和同伴聊着天,有時還不耐煩地看看這對母女。周圍的人開始小聲議論,最後乾脆生氣的説:“你怎麼不給他們讓座呀?”

這位女子這才假惺惺地站起來,客氣地説:“阿姨請坐。”眼神中明顯帶着不滿,那位婦女尷尬地點點頭,不好意思坐下來。

隨着時代的發展,中華傳統幾千年的傳統美德,難道就這樣被遺忘了嗎?不,從今天起,讓我聞從身邊的小事,從讓座開始,讓這種好的風氣,在我們身上散發無限光輝!

讓座,雖説只是一件小事,卻令人深思……

以讓座為話題的作文7

讓座女子因孕婦的漠然而憤然收回座位,叫好聲質疑聲紛紛而起。在道德標準難以統一的當下,行善乃至所有正能量行為的目的成了爭議的中心,當善舉不一定有感恩作應答,當熱忱的心遭遇冷硬的結果,我想,我們應該在意的也許不是外界的回報,而是我們的心是否因善舉而臻於高貴,我們的行為是否為世界帶來温暖。

正如助人行為的根源是同情心,此類善事義舉,乃至人類所有的高尚行為都有着共同的出發點,那便是人性所共有的最本質的良知和趨善性。修養作為善舉的另一出發點,究其根源也是良知和道德的產物。在行善念頭誕生的瞬間,它是再純粹不過的,沒有複雜的欲求,只懷着幫助他人、慰藉內心的原始目的。行善原應為此,因此在善舉做出之時,它的目的已然達成。

可人性對於讚美、感恩、報答的渴望和依賴是如此強烈,以至這些脱離了行善原本目的的附屬產品便漸漸矇蔽了人們的眼睛,讓眾人把得到回報作為了高尚舉動的目的——為了感謝而行善、為了外界評價而舉義、為了成功後的名利而奮鬥這種尋求報酬式的舉動似乎脱離了高尚和良知,變成了純粹的交易,再也無心靈之美可言。

而對於受助者——如材料中的孕婦一般,認為自己有被幫助的需要而漠然受之的情況下——不平衡感自然會隨之而生。對外界回報的欲求越大,不平衡感越會變得強烈。我不敢説讓座女子起身的瞬間是出於良知的驅動還是感恩的索取,但在她收回善舉以示抗議的.時刻,道德的芳香一定悄無聲息地變了質。當行善不一定得到感恩,當付出不一定有正向的回報,那又怎麼樣呢?正如特雷莎修女所答:“説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間的事,而決非你和他人之間的事。”既然善舉的根本目的是為世界多帶來一絲美好,又何必去計較我們是得是失?畢竟我們已在行善之時守住了內心的道德律,享有了付出的快樂,收穫了高尚的德操。而懷有了如此純粹而熱忱的善念,又怎會融化不了那冷漠的堅冰,感化不了那無動於衷的外界呢?於是,我選擇相信正能量的力量。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們往往明天就會忘記,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做善事。” 讓我們謹記特雷莎修女的箴言,懷着最純粹的良知出發吧!收穫一顆日臻高貴的心,創造一個日益温暖的世界,這便是我們得到的最好的回報。

以讓座為話題的作文8

公交車上給孕婦讓座事件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而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折射出的社會現狀值得我們深思。

正如拉伯雷所説:“人和人之間最痛的事莫過於在你認為理應獲得善良和友誼的地方卻遭受了煩擾和損害。”其實,讓座女子最後又要回座位的行為無可厚非,我們做出善意的舉動應該不期回報,但總值得獲得一個感激的温暖微笑或一句真誠的感謝,而非冷漠與淡然的迴應。

誠然,行動不便的孕婦的確需要座位,但這並不意味着她可以視人們出於道德自覺做出的善舉為理所當然,並不意味着她應該用冷漠傲慢的態度冷卻人們的熱情與暖意。而事實上這種態度讓善者心寒。這樣的人,這樣的行為如若過多,我們就或許不得不面對下一個由冷漠人心構成的“道德寒冬”。

輿論爭論中,讓座女子的行為面臨着“沽名釣譽”的猜疑,面臨着“假充善人”的指責。但我想,她看似太過計較,有些較真的舉動恰恰是社會需要甚至是必要的。不然,便是側面向社會傳遞出信息,即做好事是“多事者”的“自作多情”,接受善舉是所需者的“理所應當”。即便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滴水之恩以湧泉相報”,但我們起碼應該借對此事的反思倡導一種懂得感恩,學會感恩的良好風氣,起碼應該弘揚一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正氣。

很多時候,社會都極力宣揚要幫扶弱者,禮待他人,並以此作為道德水平的重要評判標準。但我們是否同樣需要那些相對弱勢的人,那些如行動不便的孕婦,涉世未深的孩童,病痛纏身的老人一般的人有較高的道德水平?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我們不得不承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脆弱的,陌生人之間能給予的温情是有限的。這種情況下,只有當那些接受到善意的人肯同樣回報以善意和感激,關於友善與愛意的正能量才能得以在人羣中傳遞,交互,湧動;被鼓勵,被認可,被肯定的善意才會有再次給予的勇氣和力量。

很多時候,感激的話語與微笑和善舉一樣有着春風化雨的力量,只有二者同時對等的存在,社會才會在兩者的交融中保持和諧的氛圍與温暖的環境。

英國哲學家洛克倡導“要能做到通過恰如其分的普通的禮節與尊重,表明你對他人的尊敬,重視與善意,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是的,若想社會不被“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冷漠覆蓋,若想人心不被“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的自私吞噬,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這樣的境界。我們需要心靈的善意交互與健全的保障機制,從而營造一個不讓善者心寒,不讓好人有後顧之憂的社會,而只有這樣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社會才有能力孕育更多的好人與好事。

莫讓善者心寒,讓我們在收穫愛的同時給予愛,感受愛的交互中孕育的温暖,堅守簡單的真理與永恆的善意,去迎接一個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國家,更好的未來。

以讓座為話題的作文9

在我們這個自古就以“吾老人幼皆親愛”為道德準則的社會裏,在公交車上為孕婦讓座,似乎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然而,我們更應清楚的是所謂“禮尚往來”,縱是需要社會關懷的孕婦,縱是應當幫扶的弱勢羣體,又豈能一臉漠然,把愛心的收穫當作心安理得,把別人的温情置之冰封之域?

所以,才有了公交車上這幕讓了座卻又設法收回讓座的鬧劇,才有了網友“讓是情分,不讓是本分”的聲討,才有瞭如今“老人不敢扶、幼子不敢攜、見義之勇不敢為”的社會現狀這個叫做“漠然”的幽靈,正在悄無聲息地吞噬着這個世界上殘存的温情與愛心,正在讓有心人盡力奉獻的光與熱被凍結、被冰封。

很多時候,我們的心靈猶存温熱,不願“以善小而不為”,而外界卻冷若冰霜,我們的行為卻常常會“以善小而不謝”。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行善者拒絕為無意義的冷漠買單,而因冷漠被呵斥的弱者從此不受庇護。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嗎?一聲真誠的“謝謝”就真的那麼難以説出口嗎?

我想,那一臉漠然的背後,雖不至於藏着利用人們同情心謀利的醜惡想法,卻也暴露了這個社會道德式微、善念匱乏的可怕弊病。正如張曉風所言:“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漠然。”縱然奉獻愛心是長存於世的社會價值導向,縱然傾盡温情是人的未染於濁世的良知良能,而扭轉這一切,讓人們失去行善的動力,卻只需要對別人的恩惠淡然不言謝,對他人的關懷受用而不知感恩。這或許只是旁人看來的小事,卻給行善者帶來了心靈的傷痛,最終使社會道德的大廈在信任危機的衝擊下搖搖欲墜。

是的,奉行善念不需要功利的理由,卻需要公眾真誠的加油;傾盡温情不需要名譽的引誘,卻需要社會堅定的引導。而我們需要的動力,僅僅是一句“謝謝”;我們努力的方向,僅僅是得到他人的肯定;我們奉獻的願望,僅僅是解除弱者的困擾;我們夢寐的世界,僅僅是一片温暖的晴天。

正如沒有什麼比人們彼此以漠然相向更令人心酸一樣,也沒有什麼美好可以勝過我們人人以温情相待的真誠。那麼,我們最應該做的,不正是努力護佑這份温熱的美好,努力排除漠然的干擾嗎?唯有此,簡單的温情才能最終匯聚為愛心的暖流,温暖天地,振奮人心。

我們因温情相遇相護,就莫要因漠然彼此背向。讓我們每個人攜愛心出發,與真誠同行,那樣,温情的光焰終會消融冰雪,了斷糾結。

以讓座為話題的作文10

之前,我出門的主要工具除了腳,也就是自行車了吧。可是到了冬天,地面如鏡子一般滿是冰,我自認為車技高超,也沒有在意,但自從那次只有特技演出中才能做的飛下車的動作後,那自信就悄無聲息的走了,我也開始選擇相信公交車司機。

由於深受媽媽的教導,我每次坐車都會向後走,站在台階以上,而有些人不願向後走,所以通常前面很擠,就算後面有座也沒有人知道,可我卻總是尷尬地站在空座面前,想着同一個問題。想時,就總有種會有人從前面“殺”過來,看着我。我就會挪開站在空座的前的腳,並用眼神示意,“你坐”。每當空座被佔領之後,我心中那莫名其妙的負罪感就消失了,心情頓時暢快,但我也不知是為什麼,為什麼我見了座卻不想坐。

小時候媽媽抱着我上車,那時總有人為我們讓座,我也被迫有禮貌的説“謝謝”,滿心歡喜。我出門基本沒有站過。大了些,不經常有人讓座了,我就扶着別人的椅子,每當有人下車,我就會立刻衝上去,對着圍在左右的爸媽傻樂,後來有空座,總會讓一旁的父母來坐,裝出一副大人對小孩的樣子。從那時起,我學會了讓座,也會學着和別人一樣,用同樣的藉口委婉的把座讓出去。而現在看到座後,我就會一邊躲閃,等車上的人不多時,也快到站時才坐下。

後來我想明白了,為什麼不想坐?因為隨着年齡的增長,已不屬於兒童了,也就是説,不是別人給你讓座,而是你給別人讓。每當我站在空座前都會想,把它留給需要的人吧,可從反面一想,我是在逃避,不想捲入“坐與不坐”,“讓與不讓”的道德風暴中。“行善積德”,不坐算不算積德呢,而逃避又算不算作惡呢?

我也不知這些為何會從我腦中冒出,但既然已出,就寫下吧,不知道哪一天又開始了呢?

Tags:讓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