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企業管理 > 領導力

如何提升校長的道德領導力

欄目: 領導力 / 發佈於: / 人氣:1.67W

校長負責制的全面實施使校長在學校具有了絕對的管理權威,極大提升了管理效率,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一些校長權力膨脹與僭越的情況時有發生,影響了校長和老師融洽關係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校長的領導力。那麼校長道德領導力的提升路徑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

如何提升校長的道德領導力

  一、 道德領導力:改善學校管理的一種新維度

1992年,薩喬萬尼(T. J. Sergiovanni)在其《道德領導:抵及學校改善的核心》(Moral leadership:Getting to the heart of school improvement)一書中,系統闡述了道德領導的基本理念。他認為,過去的領導理論過於重視領導者的“特質論”、“行為論”,忽略了與道德相關的層面,如信念、價值觀等,必須加以彌補,所以倡導道德領導很有必要。這裏所謂的“道德領導”(moral leadership)係指以道德權威為基礎的領導。就是領導者基於正義與善的責任感和義務心來領導部屬,部屬亦因領導者的正義與善而勇於任事,進而發揮領導的效能。這種以身作則的領導方式,容易激起部屬團隊精神及為正義採取行動。準確地説,採取道德權威的領導,不僅可以培養部屬自動自發和犧牲奉獻的精神,而且可使領導者發揮其領導的最佳效果。

與傳統意義上的領導理論相比,道德領導理論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徵:

(一)將道德領導置於學校組織和管理實踐活動的首位

薩喬萬尼認為,傳統的學校領導過於依賴科層、心理和技術理性的權威,這種權威下的領導方式多是控制式的。他堅稱,控制得越多,得到的順從越少。為此,學校領導應當通過道德的權威進行領導,道德權威來源於領導為教師們塑造的寬廣的共享價值觀、理念,來源於領導自身高尚的德行,來源於領導對學校和教師發展的責任與承諾。道德領導的方式主要不是行為主義風格或管理技術主義的,它更多的是一種文化表達,通過價值進行領導。在卓越學校,領導人是善於把正確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師信念的人,為了得到下屬高水平的參與,領導不應把控制式的領導方式作為管理法寶,而要通過塑造願景、培植價值和態度來領導。

顯然,薩喬萬尼的道德權威是一種擴展了的領導價值結構和權威來源,強調人們出於道德原因而工作,依靠價值觀、目標、信念去驅動和鼓舞人們。

(二)道德權威源於教師在廣泛享有共同體價值、觀念與理想時所產生的義務和責任以及共同的承諾和相互依賴感

在學校管理中存在着被人們忽視的兩種領導權威:專業權威和道德權威。專業權威重視教師的專業知識以及面對具體情形時做出判斷的能力,它不是外在的,而是來自於教學和教師本身。源於道德權威的領導方式,有助於把學校建成學習共同體,使學校的每一個成員都感到對學校的成功負有責任,都願意為學校的理念與願景盡責,願意參與、追隨學校的理念和願景。當領導者的理念和承諾得到學校其他成員分享時,領導就不再是一種通常意義上的領導,而成為一種顯著意義上的道德領導。而傳統領導方式過於注重領導的特質、行為、技術和理性,忽略了作為附加價值的與道德相關的層面,如信念、價值觀、責任與義務等,必須設法加以彌補,因此實施學校道德領導有着重要意義。

薩喬萬尼主張建設學校道德共同體。共同體成員之間的“道德承諾”具有重要的激勵價值,而領導者的工作重點,應當從對組織成員的控制,轉移到關注學校的願景和文化。共同體強調人們由於自然意願而結合,有共享的價值觀和理念,把每一個人從個體的“我”改造成集體的“我們”,共同體既有責任激勵各種不同的聲音和利益,又不作為獨立的個體,而是圍繞共同的目標和理念,在相互尊重的框架下達成重疊性的一致意見。

(三)“領導替身”是道德領導在學校管理工作中發揮作用的內在機制

按照道德領導理論,領導者主要是以服務者的角色出現,以“領導的替身”(substitutes for leadership)來實施間接管理,以高尚的風範與修養影響組織成員對自身職責的義務感以及在為人處事上的正確的價值觀,注重引導成員自覺認同、承擔責任與義務。

在服務型領導模式下,位於頂點的不再是高層領導人,而是理念、價值觀和承諾等一些表達學校“目的”的東西。道德權威超越科層權威或心理權威,校長、教師、學生都應追隨學校目的,並且都平等處在同一個層級之上。領導者應確立“尊重所有人”的理念,善於將所需要處理問題的權責轉移至共同體其他成員,使成員為共同體分擔責任。

總之,道德領導理論強調學校的領導者必須關注領導力中的道德維度,重塑教育管理理念,構建學校共同願景,強調責任與義務,把學校由知識傳授組織轉化為學習共同體,培育學校成員對共同願景的信奉和追隨,培養學校成員具有協同工作以及共享工作成果的意識。運用多種動機激勵方式,把對共同願景的責任與義務視為最重要的激勵源泉。

  二、道德領導模式下的校長角色與管理策略

校長的權威通常來自三個方面,即科層權力、心理上的優勢和技術、理性權威(學術權威),但諸多事實表明,即使一個管理者同時擁有這三種權威,也不一定能有效實現對組織或下屬的領導,因為他沒有把道德的`力量或者説道德的權威作為其領導實踐的重要基礎。而一旦校長或者説學校管理團隊成為教師和學生心目中的“道德權威”,教師和學生就會發自內心地認同學校所倡導的價值觀,自覺地遵守學校的各種行為規範,自覺地追隨學校的管理者。校長必須實現角色身份的重要轉變,使學校管理不再囿於科層權威和人格權威,充分體認道德權威的作用。

道德領導(Moral leadship)一詞的中國本土語境,也是我們研究校長道德領導力過程中需要認真審視的一個重要問題。因為語境的差異,中國讀者在解讀“道德領導”一詞時往往存在歧義。筆者在和校長們交談時,問及對道德領導一詞的理解,多數人解釋為道德人格層面的特性,認為道德領導就是校長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在學校管理中要率先垂範,以德治校。這與大家對“Moral”一詞的偏狹理解有很大的關係。事實上,在英語中“Moral”一詞有很多語義,除了通常理解的“道德的”之外,還包括“道義上的”、“心理上的”、“精神上的”等複雜語義。從道德領導理論中,我們也不難看出,道德領導除了強調校長道德層面的素養與品質以外,更加強調了領導行為中的精神引領和心理溝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