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職務 > 納税籌劃師

企業納税籌劃認識的五大誤區

欄目: 納税籌劃師 / 發佈於: / 人氣:1.21W

任何納税籌劃行為,其產生的根本原因都是經濟利益的驅動,即經濟主體為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的。你知道納税籌劃的誤區有哪些嗎?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企業納税籌劃認識的五大誤區的知識,歡迎閲讀。

企業納税籌劃認識的五大誤區
  税務籌劃的分類

  税務籌劃通常分為以下兩大類:

第一類是税收籌劃。即税務徵收機關根據國家税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依法對納税主體進行行政執法的一種行為。這是在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賦予的徵税權力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進行税收徵繳的一種行為。

第二類是納税籌劃。即納税單位或個人根據國家税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依法向徵税機關繳納税款時遵從的一種行為。這是在遵守圍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賦予的納税權利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選擇税收繳納方式的一種行為。

簡單地説,税收籌劃是税務機關的工作佈置,納税籌劃是納税企業或個人的應税行為安排。二者是既對立又統一的一組矛盾。

説對立,是指徵納雙方一徵一納,一掏錢一收錢,是互為矛盾的行為體;説統一,是指徵納雙方的涉税目的是維護國家、穩定家園、服務社會。

  企業納税籌劃認識的五大誤區

  誤區一:納税籌劃就是合理節税。

所謂合理節税,就是納税人利用税法的漏洞、缺陷,利用税務部門監督成本太高等因素少繳或不繳税,達到減輕税收負擔的行為。這與納税籌劃存在本質的區別:合理節税雖不屬於非違法行為,但卻與國家立法精神相背離。同時在具體操作中較難把握,很容易受到質疑,另外,有了節税就有反節税,相關法規一旦完善,就會帶來相應的税務風險,使企業蒙受損失。如有些企業使用轉移定價的方式進行合理節税,通過母公司與子公司的交易往來,人為操縱公司損益,從而達到少繳税的目的。這種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暫時減輕了企業的税負,但是隨着反節税相關法規的健全和税務機關逐步加強反節税工作力度,企業必然會為此付出代價、得不償失。

納税籌劃合理、合法,順應國家立法精神,體現了税法引導經濟行為的作用,不僅沒有風險,事實上還存在較大的操作空間。

  誤區二:只要依法納税,就算是做好了納税籌劃

遵照國家法律,依法納税是合法經營、誠實守信的表現,是值得稱道的。但僅僅這樣不能説就是做好了納税籌劃工作,甚至還是相去甚遠的。納税籌劃概念大約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葉從西方引入我國的。從難易層次看,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正確履行納税義務,不錯計、漏計,也不多計税負,避免無謂地增加企業的税收負擔;另一方面要求納税人對多種納税方案進行比較,選擇最佳納税方案,獲得籌劃利益。在工作實踐中我們也深刻感到:企業應該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學習税收知識,研究税法精神,充分做好納税籌劃工作,不能僅僅依賴税務機關的幫助。從思想上認識到納税籌劃不僅不違法,而且順應了税法的立法精神,重要的是能給企業帶來利益,可謂雙贏。

  誤區三:納税籌劃以節省税款最大化為目標

在日常工作中,人們往往認為納税籌劃只是税款方面的籌劃,將納税籌劃簡單地看成是税款多與少的選擇,而較少考慮税款之外的其他事情,這是一種不全面、不正確的納税籌劃觀。形成這種誤區的原因是對納税籌劃目的的認識存在片面性。確切地説,税負的高低只是一項財務指標,納税籌劃作為一項中長期的財務決策,要兼顧當期利益和長期利益,追求企業整體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在某一時期內,繳税最少、税負最低的組合並不一定對企業發展最有利。納税籌劃必須統籌考慮現實的財務環境和企業發展目標及策略的協調統一,只有對各種納税活動進行選擇和組合,有效配置各種資源,才能獲得税負和企業利益的最優化配比。

另外,依法維護納税人權利也是納税籌劃的一個重要內容。納税人應當依法維護自身的權利。權利與義務是相輔相成的,納税人在依法履行納税義務的同時也應當享受法定的權利。納税籌劃的目的之一便是增加涉税方面的利益。事實上,我國納税人在納税權利方面的籌劃還很少。不僅如此,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納税人權利都不瞭解,對税收法律法規賦予的權利也常常是輕言放棄。從某種意義上講,放棄應有的權利也會使企業經濟利益蒙受損失。

  誤區四:納税籌劃是會計人員做賬的事情,與經營無關

有人認為,税收和經營是兩個相互獨立的概念,只要聘請一個好會計,通過賬目間的相互運作,就能夠起到納税籌劃的作用。這種認識源於不瞭解企業税收的產生。持這種觀點的人或許認為,既然財會部門除了進行會計核算外,還要做諸如税務登記、納税申報、交納税款、接受税務機關檢查等工作,納税籌劃理所當然應由財會部門來做。然而,財會部門所做的上述工作僅僅是記錄了經濟業務產生的過程、履行了企業正常的納税手續而已。

税收產生於企業的經營活動,企業在經營活動中的各個環節,由於選擇方式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税收效果。企業納税籌劃因此應運而生。與此同時,税收作為國家調節經濟的重要槓桿,與經營息息相關。利用國家税收優惠政策可以適當調整企業的經營方向,把經營項目轉向國家鼓勵的產業,既利於企業微觀發展,又達到了降低税負的目的,這才是納税籌劃的目的所在。

  誤區五:納税籌劃無風險、無成本。

納税籌劃具有一定的主觀性。納税人選擇什麼樣的納税籌劃方案、怎樣實施,取決於主觀判斷,包括對税收政策的認識與理解,對納税籌劃條件的選擇與判斷等。主觀性判斷的正確與錯誤必然導致納税籌劃方案選擇與實施的成功與失敗,失敗的納税籌劃對於納税人來説就意味着風險。

在納税籌劃實踐上,有的納税人往往不考慮納税籌劃成本。任何一項經營決策都有兩面性:一方面,為經營者帶來經濟上的效益;另一方面,決策與籌劃本身也需要實施費用。納税籌劃在可能給納税人減輕税收負擔,帶來税收經濟利益的同時,也需要納税人為之支付相關費用,諸如納税人為選擇納税籌劃方案而付出的税收法律政策的研究、學習費用,為實施納税籌劃組織相關人員的培訓費用,尋求税務代理機構為其選擇與實施納税籌劃的税務代理費用等。如果納税籌劃費用小於籌劃收益,那麼,該納税籌劃才是可行的,一旦納税籌劃費用大於籌劃收益,則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