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教育考試

家庭教育心理講座心得體會(精選20篇)

欄目: 教育考試 / 發佈於: / 人氣:2.62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心理講座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家庭教育心理講座心得體會(精選20篇)

家庭教育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1

首先感謝學校為我們家長精心安排的這次家庭教育講座,感謝謝x校長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讓家長提高和進步的平台。

聽了xx大學的學生家長、中學高級教師、首批xx名師、xx十佳班主任、全國優秀作文指導教師xxx老師的講座,受益匪淺。x老師用深入淺出的語言、故事、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法以及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傳授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及教育方法,讓我感慨頗深,深刻領悟到了一朝為父母,終身為老師,認識到了家長所承載的責任有多麼大。

x老師首先講了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是非常必要的,應該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上,從小事做起,仔細觀察,及時發現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加以糾正和引導,對孩子生活中的好多行為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之成為習慣,讓孩子在好習慣的陪伴下學習、生活,在幸福中前行。

x老師還講到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對孩子要多鼓勵、多賞識,不要一味的批評,但也不能不切實際的表揚。不要因為孩子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就苛責孩子,要幫助孩子分析原因,並加以指導,同時要積極和老師溝通,和老師一起鼓勵孩子,徹底卸掉孩子心理上自卑的巨石,這樣的孩子潛能就能爆發。

同時講到要關注孩子的成長環境,不要盲目跟風,把孩子送出去住校,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增進父母與孩子心靈的溝通,解除相互的誤解,讓孩子感到家的温暖以及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有利於培養責任意識和感恩意識。

聽了x老師的講座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是至關重要的,我要不斷地反思自己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力爭做到x老師所期望我們的:要賞識孩子、包容孩子,引導孩子學會小步快走,不忘初心,助力孩子在健康快樂中幸福成長!

再次感謝學校、x老師給了我這一次成長的機會,我將把x老師的家庭教育理念貫穿到我的實際生活中,並滲透貫徹到今後對孩子的教育當中。

家庭教育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2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的言談舉止、道德品質以及家庭的温馨、和睦對孩子來説是至關重要的。

學習疲勞是孩子在連續學習之後出現的一種生理、心理異常狀態,其表現是:大腦反應遲鈍,頭麻木或者疼痛,注意力分散,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作為孩子的父母,應該正確面對和處理這種現象,使孩子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

一、家長給孩子減輕學習負擔

現在推行的素質教育,會逐步把過重的學習負擔減下來,家長應積極配合。報名參加各種小班,宜少而精,不能讓孩子沒有休息、娛樂、玩耍的時間。

二、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一是不論培養學習興趣,還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都必須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二是徵得老師的幫助,學校配合起來做工作,光靠家長是不行的。

三、科學用腦,勞逸結合

一次學習時間不宜過長,學習多長時間合適,依每個孩子的情況而定,但一定分段學習,間隔10-15分鐘。休息也應採取積極方式,參加輕微的體育活動,如深呼吸、做幾節體操、擴胸運動等。

四、合理營養,保證睡眠

多數家庭不存在經濟問題,但是如何合理營養卻是許多家長注意不到的。

總而言之,克服學習疲勞的問題,需要家長掌握對學習規律,特別是用腦衞生的認識,並把有關道理與孩子交流,讓孩子也明白科學用腦的常識,共同採取可行的措施。

家庭教育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3

國小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規教育,搞好國小教育,對孩子從小培養崇高地品德和良好地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國小教育,可以促使孩子們將來順利讀完國小、中學甚至大學。俗話説得好“萬事開關難”,國小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頭”,這個頭如何開好至關重要,它有時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以後走什麼樣的道路,決定一個人今後的品行如何。

那麼,怎樣搞好國小生的教育呢?關鍵應該根據國小生的特徵“對症下藥”。國小生象春天的花朵,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純真無瑕,分辯是非能力差,同時有極強的好奇心及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所以對國小生施教,作為家長絕不能採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應善於引導,想方設法激發國小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做為家長要放下架子,善於和孩子們交朋友,平時少用命令的口氣,多用商量的語言,比如可以説“來,爸爸跟你一起想看這到底是為什麼”,“我們來一起畫畫好不好!”等等。因為孩子膽小,如果家長經常教訓孩子,勢必使孩子產生恐懼感和厭惡感,不敢親近你,同時還往往產生逆反心理,不但不愛聽你的話,就連學校也怕去了。

其次,做為家長,平時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言行舉止不能隨便亂來,因為國小生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同時分辯是非能力差,在家裏,家長們都教育孩子,到學校後要聽教師的話,所以孩子們都認為老師的話永遠是對的,老師做的永遠都是好事,孰不知,老師在孩子們的心中無形已經樹立了偉大的形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成為孩子們模仿學習的榜樣,所以在孩子們面前,家長要像教師一樣,言談舉止要文明得體。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榜樣,家長在平時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着孩子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對孩子今後人生道路的成長影響深遠。

再次,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要想方設法善於引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孩子生性好動、貪玩,正如教育專家所言,只要他們感興趣的事,他才會真正認真去學,認真去做,自覺地做。否則,對他們不感趣的事,他們死活都不願去做,趕鴨子上架在孩子們身上行不通。只有善於引導孩子,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孩子們學得更多,平時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有趣的遊戲等,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總之,對國小生的家庭教育,要學會用心去與孩子們交流,即要耐心細緻,又要靈活多樣,只要我們都成了孩子的好朋友,還怕教不好他們嗎?

周老師結語:一個人是否傑出,主要表現在他的行為上,而行為表現的優劣主要取決於他的習慣。因此,要把一個孩子培養成才,就必須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校教育和家庭更應該在此關鍵時期加強配合與聯繫,相互協助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在這裏我為各位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提出三項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要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去分析孩子,既要看到優點、又要看到缺點。

看到優點,就及時表揚;看到缺點就及時批評,不能一味表揚,也不能一味批評,應該表揚與批評相結合。表揚和批評都要恰如其分。表揚時,不要説得完美無缺,批評時,不能簡單粗暴,説得一無是處。

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一致,有些家長在教育子女時意見不統一

比如,孩子有了缺點,爸爸批評,媽媽袒護,而且常常為此爭吵,這種情況對孩子沒有一點好處。這樣孩子就是非難辨了。同時也不利於孩子及時改正錯誤。

三、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時間來和孩子在一起盡情地玩兒,要讓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始終是第一位的。

在玩兒的時候,你一定要愉快而不是應付,讓他知道你非常樂意與他在一起。

家庭教育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4

聆聽武校長的家庭教育講座,我頗感收益良多。其中的一個事例,尤其令我感觸深刻。

武校長講到,電力工程隊在深山中架設電纜時,由於溝深壑險,把電纜線從一座山樑扯到對面的山樑上去,極為不便。聰明的施工人員是這樣操作的:首先放飛風箏,讓風箏落在對面山樑上。然後,把“風箏線”逐漸變得粗起來。當“風箏線”粗到足以承受電纜的重量時,最後順利地把電纜牽引過去。

這個聰明辦法令人拍案稱奇,其過程更是耐人尋味。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風箏線’逐漸變粗”的巧妙過程,細細的風箏線能成功地牽引電纜嗎?地球人都知道,當然不能!可是,在教育孩子,特別是在轉變差生的過程中,不少教師、家長恰恰忽略了那個讓“‘風箏線’逐漸變粗”的巧妙過程,急功近利,簡單粗暴,結果自然是事與願違。

由這件我聯想到自己的一些做法。初接班這個時,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一多半男生長期不交作業……我從每天早晨組織學生搞接力賽跑做起,培養學生力爭上游的意識。這種意識,遷移到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班風班貌漸漸好轉。鑑於學生不愛學習,我就從讀故事書抓起,讓學生愛上讀書,愛上學習……

總之,辦法總會比困難多。前提嘛,是付出足夠的愛心和耐心。

家庭教育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5

聽了王教授的《培養孩子主動生活》教育講座,才認識到家庭教育如此重要,才進一步明白孩子的成功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成功,才認識到對孩子的投入,不單純是金錢和時間。現擇其扼要結合自己反思如下:

一、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

保持情緒良好,不要把在單位的工作情緒帶到家裏,甚至轉移給孩子,要“制怒”,怒則失去正常理智,萬事皆失去準線。父母之間即便真有矛盾爭吵也要避開些,減少對孩子的影響。

二、要真愛自己的孩子。

人際交往的原則,理解、尊重、平等,多看優點,少看缺點,何況自己的骨肉至親,不要吝嗇我們的愛,多表揚他,增加自信,有自信才有志向,有志向才會成功。不要光看分數而看不到孩子的進步,“愛屋及烏”捆綁式的愛是要不得的,和孩子相處、和老師溝通都要講“和諧”,和則興,學習才會進步,才會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對孩子要放手,培養其獨立能力。

古人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要勇敢放手,沒有錯何來對,讓孩子自己領悟,“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方能進步。

四、學習要走直線。

1.眾人皆知一個數學觀點:“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所以從學習到有成,

2.要堅持走直線,中間彎曲將事倍功半,家長負責時刻矯正。避免“小貓釣魚”的故事再發生。

3.家庭教育也是一項工作,我們要堅持做下去才會有效果,曾國藩説過“但須

4.有志有恆,乃有成就耳”“事斷不可求速效,求速效必助長,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必要日積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終久必有豁然貫通之侯”

5。總之,聽完王教授的講座深有愧意,父母的做法,言傳身教直接影響着孩子

6.未來的成功與否,我們做得還遠遠不夠,感謝學校和趙老師給了我們做父母的一個學習的機會,給了孩子一個成功的可能。

家庭教育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6

5月13日下午,在青園陽春廳參加了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更好地關注孩子健康成長”為主題的家庭教育座談會後,我深有感觸。

學校能為我們構建這樣一個好的家長與學校交流與學習的平台,作為學生的家長,非常感謝學校!對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作為家長的我有很多的時候都是隻能用無奈兩個字來總結,孩子就是隻聽老師的,在家和學校就是不一樣,為什麼?因為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神聖地位,老師是最愛他們的,老師是無所不能的,老師説一不二.....老師是最會激勵孩子的,孩子什麼時候須要表揚,什麼時候須要幫助,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的父母,我們就沒有學校老師那麼有經驗,那麼有耐心。我覺得當孩子入校的時候,我們的家長也應當入學,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學習,一起畢業……

根據這次報告精神,結合我們家庭教育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不足,經過認真的反思,在今後的家庭教育中我會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心愛護,讓孩子在幸福的環境中成長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由於我們雙方從事的工作性質,不能抽出很多時間陪伴孩子,孩子從上託兒所開始就在學校全託,現在一年級了也幾乎都是由孩子的奶奶照顧。更為嚴重的是,雙方不注意各自的情緒控制,在家裏是典型的慈父嚴母型經常出現一些不必要的爭吵、衝突,給孩子一種爸爸在家就可以放肆地感覺,也導致學習成績上不去,這一教訓是極為深刻的,也是無法彌補的。教育最大的特點是不可逆轉性。對此,現在我們得做到及時的糾正,首先,雙方做了溝通,彼此理解對方,解除相互間的誤解,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要想孩子茁壯成長,必須創造一個幸福的環境,讓孩子感到家的温暖,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

二、以身作則,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

首先是雙親一致。夫妻二人在教育原則和思想上要高度一致,不能各自為戰,使孩子無所適從。其次,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好的習慣使人終身受益。

三、尊重孩子,健全孩子的良好人格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要把孩子看作具有獨立人格的主體,尊重孩子,不能一切包辦,更不能溺愛。遇事要和孩子商量,讓孩子參與家庭管理,學會處理一些基本的事務,不要因為孩子小,就認為他的意見可以不重視,這是不可取的。人的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自尊、自信。只要做到了自尊、自信,很少會出現心理問題。不把孩子當回事,就根本談不上培養孩子的自尊。要幫助孩子處理好人際關係。在現階段,孩子的人際關係主要是夥伴關係。良好的同伴關係,可以使孩子在同伴中受到尊重,有愛的歸屬感,對培養孩子的自尊、自信至關重要。同時要培養孩子謙虛的品格,把自已放低,學會寬容和。

四、鍥而不捨,強化孩子的素質教育

要強化自立教育。讓孩子學會自已的事情自已做,從小樹立“吃苦”的精神,學會生活自理,懂得生活的艱辛,因此,我們要從小刻意地培養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可以從一些小事做起,比如,對孩子的要求先不要急於答應,要讓孩子在“逆境”中成長。要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和愛好。這本身就是熱愛生活的表現,可以促進孩子積極向上的心理髮展,也是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要提供各種條件培養孩子的興趣,特別是讀書的興趣,要選取一些有思想深度的書,培養孩子“深讀”的習慣。

由於我的專業知識有限,以上這些體會非常浮淺,本人建議,由學校通過家長學校這個平台,定期組織開展系統的家庭教育專題講座,從整體上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配合好學校的教學工作實現協調持續發展。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會的未來。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乃人之常情,天下做父母的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令人仰慕的人中豪傑。然而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我們看到太多的父母在為子女的不爭氣而捶胸頓足,搖頭歎息。於是,怎樣教育子女,尤其是怎樣做好幼兒教育便成為擺在每位父母面前的一道難題。作為一名家長,我也同樣遭遇了這道難題,媽媽和婆婆有時説:“我那時一個人帶三、四個孩子,你們才不過一個,就忙得人仰馬翻的”。到底是現在父母比較“軟弱”,還是現代父母“難為”?

家庭教育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7

當我聽了縣張局長關於家庭教育的講座後,忽然使我眼前豁然開朗了,他那簡而易懂又富有幽默生動的語言對我的內心觸動很大,也讓我從家庭教育的誤區中走了出來。近三小時的講座讓我領悟到了: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優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

孩子從嬰兒期步入幼兒期,隨着年齡的增長,由家庭這個小環境終將步入大社會,接觸家庭外的人羣、事物。社會中那些真善美假醜惡不時地進入孩子的視野,大人採取隔離手法是行不通的,因為家庭中的電視錄像也會從不同角度不斷地反映着當今社會的現實,問題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

兒童特別是幼兒缺乏理性的辨別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鋭的感受能力。他們對身邊發生的親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強,而這種敏感性正是培養理性辨別能力的良好基礎,做為家長應利用這一拓點幫助孩子在這種感受能力的基礎上,發展對社會生活的辨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過濾社會信息,優化孩子幼小的心靈。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能針對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強的特點,抓住具體的日常瑣事,幫助孩子認識辨別社會中發生的是是非非,讓他們具體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體會到醜惡的卑鄙,可以幫助孩子增強揚善除邪的正義感,從而抵制醜陋陰暗面對孩子心靈的侵蝕。為此家長做好優化兒童心靈的工作對安定社會,安定國家功在千秋。

二、讓孩子感到生活和學習的快樂

首先要給孩子創造寬鬆的成長環境。不要有過多的禁令束縛孩子,不要絮絮叨叨地埋怨責怪孩子,更不要打罵體罰孩子,要讓孩子自由發展,盡情揮灑他們的天性,展現他們的才華。這樣他們才會無憂無慮地成長,開開心心地生活,感到生命的快樂。

其次,在遊戲中,要讓孩子盡情展示自我。孩子最快樂的時候往往是他們玩得最盡興的時候,而現在的孩子好象丟失了盡興玩耍的條件和勇氣,他們在玩耍的同時擔心父母的責罵。那怎樣才能讓孩子玩得盡興,玩得快樂呢?首先,我們要擁有一顆童心,能站在孩子的位置上,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體察他們的需要,歸還他們遊戲的權利,創造有趣的空間和環境,讓孩子盡情地釋放自我,充分享受童年的快樂時光,給他們青春的回憶錄上畫下童年的天藍色和快樂的淡粉色。再次,在活動中多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機會。

幼兒年齡雖小,但具有完整的人格和尊嚴,也是獨立的人,應該有自我選擇的權利。他們會對自己所選擇的事情投入百分之百的熱情,從而以全身的激情投入其中,以快樂的心情去享受快樂,因而會得到全身心的放鬆和達到活動的最終目的。

最後,允許孩子犯“錯誤”。幼兒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是在不斷地嘗試中學習和成長的,嘗試就免不了犯錯誤。而那些“錯誤”一般都是由於孩子缺少生活經驗和缺乏知識的緣故,對於孩子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我們要認真分析,充分理解,以科學的方法和寬容的心態對待孩子,讓他們在寬鬆的環境下無拘無束地認知、探索、創造這個世界。在享受快樂的同時吸收知識的養料,在成長的年輪上輕輕鬆鬆地,快快樂樂地度過燦爛的童年歲月,踏着快樂的節拍去創造快樂的未來生活。

三、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的能力。

(一)、學會自理

要求孩子玩完玩具自己負責收拾,放在固定的地方。孩子沒有管理好自己的玩具,想玩某種玩具找不到時,家長不要輕易替他尋找,而要藉此機會進行教育。家長可以問孩子:“玩具玩完應該自己收的,想一想,你把這個玩具放在哪裏了?”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可以培養他們獨立的自理能力。

(二)、承擔簡單的家務勞動

孩子雖小,也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例如:可以在飯前擺放碗筷;擦桌椅;掃地;倒垃圾;洗自己的小件衣服。作為家長一定要堅持孩子自己去完成,切莫代勞。

(三)、自我服務勞動

自我服務勞動是孩子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環境整潔衞生的勞動。作為學前班的孩子自我服務勞動的要求是:學會洗手、洗臉、刷牙、洗腳、剪指甲等;能初步搞好個人衞生;能穿脱衣服,繫鞋帶;學會削鉛筆、包書皮;能對自己的學習用品進行分類整理和保管。

總之,教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僅能培養幼兒的獨立性,還能培養幼兒愛勞動的品質。這對幼兒的成長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四、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給孩子樹立一個鮮活的榜樣。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説的就是環境對人的影響之大。的確,不同的環境,就會有不同的成長曆程,就會造就不同的人物性格。

週四受邀參加了xx縣xx國小杜主任主講的《家庭教育》專題講座,杜老師圍繞“用心呵護,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這個主題,深入簡出的闡述了孩子學習、日常行為習慣和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內容。聽完了杜老師的講座,作為家長的我感觸頗多,在孩子到學校的這段時間裏,孩子學到了很多知識,也比以前懂事了很多,這些都要感謝老師們的關愛和教誨,也離不開學校給家長的培訓。自己也通過和老師的配合,悟出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

1、家長的一言一行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想法和行為,以後我們對待孩子要言行一致,一切從有利於孩子的心靈健康出發。

2、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按各科的教學目標引導孩子,使孩子樂於學習,勤于思考,善於觀察,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以及安全意識。教會孩子認真遵守交通規則,提高自我防範意識。快快樂樂的生活、學習,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為以後成功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3、合理安排孩子的課餘時間,在完成家庭學業的前提下,給予其他興趣愛好培養,讓他做個全面發展的孩子。

4、要時刻保持與學校的溝通,尤其是班主任的溝通,對於一個一年級的學生來説,他還不具備自學能力,憑藉着的是個人的興趣愛好接受教育。孩子大部分時間在學校裏,只有時刻保持與學校的溝通,才能更全面的瞭解孩子,通過學校和家長的努力,讓孩子快樂的接受教育。

5、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利於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增進父母與孩子心靈的溝通。

一個人命運的好壞,取決於一個人的性格,而完善性格的培養取決於好習慣的養成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品德修養。但是這些東西從小就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尤其是在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多方面的因素都會影響到孩子,主要有家庭、學校、社會等。所以,我們大家要羣策羣力,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感謝xx國小的領導和老師提供了這樣一個讓家長提高進步的平台。正是因為你們的不辭辛勞,無私付出,犧牲自己寶貴的休息時間為我們提供這樣的培訓講座,真正的體現了老師們教書育人、無私奉獻的崇高品德。

家庭教育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8

英國作家薩克雷説過,“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道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我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能夠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揭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此刻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陽,家人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幫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從不在孩子面前説一聲:“不”。祖輩、父母過分的溺愛嬌慣,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適應潛力較差,任性,怕苦等問題。從開學初教師的上門家訪及調查問卷中發現,小班大都孩子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少家長很重視對孩子的認知教育、智力開發,把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則以“孩子還小”為理由而包辦代替或不予以糾正,在孩子發展中存在着認知潛力和行為潛力不和諧性、不一樣步性。不少孩子在表演節目時還很自信,但一旦讓他們去獨立完成一件簡單任務時,就顯得不知所措。有的孩子尚未構成用餐、入廁、傾聽、玩玩具等方面的基本行為習慣,如果任由這一狀況發展下去,孩子行為方面的問題將越來越多,孩子的不良發展將不可避免,對今後的一生都將產生不良的影響。

結尾:3~4歲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階段是孩子構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比知識的獲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構成的事,要培養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務必從小抓起。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得多,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能夠説,習慣是體現一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孩子從成人呵護中逐步走向獨立生活的重要階段。小班孩子的許多行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階段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具有更重要好處。

家庭教育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9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來説很重要,我作為一個母親,陪伴孩子是最多的,不管是孩子的生活,還是孩子的學習,我都要去管理,所以在這一個過程中,我也有了很多的家庭教育的心得。那麼現在我就來總結一下我在家庭的教育心得:

一、培養孩子興趣愛好,打開孩子的視野

我們做家長的,一定不要限制孩子的興趣愛好的發展,孩子有自己的興趣,能夠讓他更全面的發展。我知道很多的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在孩子學習階段,不讓孩子去碰觸自己喜歡的,覺得是在浪費時間,所以就制止孩子去發展愛好,這其實是錯誤的教育方式。我覺得良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更好的去贊同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的發展,去培養他們這方面的發展,儘可能的打開孩子的一個視野。從小去培養他們的興趣,在長大的過程中有利於他們去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也是推動孩子前進的一個動力。學習固然重要,但不是死學習,而是要活學活用,再説興趣也是在學習的範圍之內的,有了興趣,怎麼可能不願意去學習呢?

二、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習慣

勞動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於孩子來説,能夠在勞動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能夠讓孩子更加憐惜父母,更加懂得父母的艱辛。在家適當的勞動,對孩子健康成長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人類很多的重大成果,都是從勞動中產生的,所以培養孩子勞動的習慣,孩子也會學會獨立,對自己的生活負責,讓他們感受勞動的快樂。一個熱愛勞動的人,它的責任心肯定是不差的,而且還會幫助孩子在成長這一個過程中得到成長。

三、對孩子要賞罰分明

在一個家庭中,最忌諱的就是對孩子過於的溺愛,溺愛只會毀了孩子,好的教育是賞罰分明,孩子做錯了,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犯錯了,懂得認錯,並進行改正。在孩子做對事情,也要給予獎勵和誇讚,在誇讚中長大的孩子,會更有上進心,他們明白做事做對做成功,就能得到他人的誇獎,是一種對他們的肯定,那孩子也會變得自信和勤奮。像我在家裏,如果孩子做錯事了,我會引導他認錯道歉,讓他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所以現在他做事越來越有分寸,會努力的幫我做家務,會主動承擔起自己的事情。

家庭裏的教育對孩子成長中的'幫助是很大的,因而家庭教育一定要好,才能培養出好的孩子出來。

家庭教育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10

孩子是天真純潔的,孩子的大腦發育除了受到基本的遺傳作用外,還與孩子幼兒時期的生活體驗有很大關係。如果家長不讓孩子認識到做出貢獻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孩子在努力學習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的時候,孩子會認為自我成不了家長説的哪種人物,就會有沮喪和自悲感,嚴重影響孩子進取求知的信心。所以家長要幫忙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下頭就從自我的一些家庭教育心得體會中,分享一些樹立孩子正確價值觀的方法!

一、創造逆境,磨礪孩子的毅力

不要對孩子嬌生慣養,能夠製造一些挫折,考驗孩子的毅力。

二、讓孩子從克服小困難開始

對孩子的要求要嚴,讓孩子克服困難,逐漸加大,並且必須堅持到底,直到有效為止。

三、發揮榜樣的作用,啟發自我鍛鍊

根據孩子的特點,父母能夠經過講故事,看電影,參加烈士紀念館,閲讀書籍等,讓孩子學習典型人物,啟發自我教育,培養堅忍不拔的毅力。

四、愛和嚴結合

正確的愛孩子是培養孩子良好性格的基礎。父母要恰當的愛孩子,必須將愛和嚴格統一齊來。父母在行為品質方面嚴格要求孩子,孩子當然會苦一些,但從長遠來看,這有助於他們培養良好性格。怕孩子吃苦,過於遷就孩子,可能造成日、他們的任性、依靠性強的性格特點,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吃不了苦。事實上,孩子將來幸福與否,更受其性格的影響。

五、幫忙孩子樹立遠大的夢想

夢想是人格的核心。夢想是經過父母、教師、社會的啟發引導,在孩子的內心逐漸構成的一種自覺追求,父母不能代替孩子規定目標,確定夢想,並強加給他們。孩子單純而幼稚,他們常常會因為讀了一篇令其感動不己的文章而想長大了當作家,因參觀了自然博物館而想當科學家,也可能因為遇到一個可親可愛的教師,便立志自我長大以後也要當教師。對孩子這些想法不要輕易否定,要鼓勵他們向上的雄心壯志,隨着年齡的增長,根據不一樣孩子不一樣優勢的顯現,再把他們逐步引向適當的方向。

六、注意從日常小事培養

滴水見太陽。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光講大道理事不夠的,重要的是從日常生活中做起。

家庭教育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11

英國作家薩克雷説過,“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道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我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能夠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揭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此刻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陽。家人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幫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從不在孩子面前説一聲:“不”。祖輩、父母過分的溺愛嬌慣,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適應潛力較差,任性,怕苦等問題。從開學初教師的上門家訪及調查問卷中發現,小班大都幼兒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少家長很重視對幼兒的認知教育、智力開發,把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則以“孩子還小”為理由而包辦代替或不予以糾正,在幼兒發展中存在着認知潛力和行為潛力不和諧性、不一樣步性。不少幼兒在表演節目時還很自信,但一旦讓他們去獨立完成一件簡單任務時,就顯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兒尚未構成用餐、入廁、傾聽、玩玩具等方面的基本行為習慣,如果任由這一狀況發展下去,幼兒行為方面的問題將越來越多,幼兒的不良發展將不可避免,對今後的一生都將產生不良的影響。

3~4歲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構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比知識的獲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構成的事。要培養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務必從小抓起。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得多,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能夠説,習慣是體現一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幼兒從成人呵護中逐步走向獨立生活的重要階段。小班幼兒的許多行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階段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具有更重要好處。

家庭教育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12

在與孩子一起學習、生活的過程中,有時我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我苦口婆心地勸説與引導,卻適得其反的現象時有發生。碰到類似的事情,我苦惱過,也思索過:我們做父母的不能總是指責孩子,也應該自己反思一下,看看問題出在哪裏?或許,我們可以嘗試換一種方式,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接受一些呢?其實,只要有愛心、有創意,家庭教育也同樣可以富有情趣。

有一次,我對孩子的批評教育太過了,但自己並沒有意識到,以至於孩子有些傷心並牴觸,當時,她寫了一張紙片,遞到我面前的桌子上。我一看,紙片上寫着“我後悔説過那句話” 。她的這個舉動讓我意識到自己的言語過激了,於是,我把語氣放低放軟:“能告訴我,是哪句話嗎?”她依然用小紙片回道:“就是母親節卡片上的那句話”。我清楚地記得,母親節那天,女兒親手給我做了一張卡片,上面畫了好多各種顏色的愛心圖案,卡片上寫着“媽媽,我愛你!”原來她後悔……想到這裏,我的淚湧了出來。我把她寫給我的紙片翻了過來,寫道:“對不起,是媽媽錯了!”而且,我還故意,把“媽”字右邊的“馬”寫成了“鳥”,在母親節的卡片中,我女兒就是這麼寫的,呵呵。女兒看了之後,隨即捂嘴大笑,並批評起我來:“媽媽,你把‘媽媽’兩個字寫錯了,你是怎麼當媽媽的?”看到女兒發現了“媽媽”兩字的錯誤並破涕為笑,我也笑了,緊張的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我對她説:“孫老師,麻煩你幫我糾正一下錯誤,可以嗎?”女兒欣然應許。

從這件事中,我得到的啟發就是:在與孩子的溝通中,有時候用文字比用語言更方便有效。因為文字和語言相比,語言比較羞澀,有時難以啟齒,文字比較含蓄委婉,更利用我們和孩子之間進行親密無間的溝通;語言稍縱即逝,有時候説好幾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而文字克服了這個弱點,只要不把它毀掉,我們什麼時候想看,都可以拿出來再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覺都能重温一遍,印象也就自然比較深刻。與暴風驟雨式的訓斥相比,用文字,不僅顧及了孩子的自尊心、容易被孩子接受,也讓她能夠真實地觸摸到父母對她的關注和愛心,從而更有利於父母走進孩子的心扉。如此經常一來一往,家庭教育同樣可以增添不少樂趣。

家庭教育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13

在讀《家庭教育》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覺得好的孩子總是好的,不好的孩子總是不好的,至於為什麼好為什麼不好一直沒有深究,覺得或許這就是父母的命。但事實上這並不是命,而是和教育分不開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永遠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師。父母的潛移默化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影響,這也就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壓力,所以要培養教育好孩子,就先得從自身做起。

現代的許多年輕父母十分自私,打着給孩子創造富裕生活條件的幌子,擺着疲於奔命的姿態,好像是為了孩子願意付出一切,但其實卻很少捨得多為孩子花一點心思。孩子是人不是動物,動物尚且需要關愛更何況是孩子。既然把他帶到這個世界就有責任關心他愛護他。現在的孩子有相當一部分不在父母身邊長大,而是由老人們代為看管,很多父母只是定時去看望一下而已。其實孩子小的時候是特別需要父母的關愛,倒不是説長輩們不關愛他們,但是此愛非彼愛。慚愧地説,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有時也抱怨也覺得很累,看着別人在瀟灑的享受生活,我過着圍着家庭轉的日子,而且還總是有個小尾巴跟在身邊。現在想來,幸好由於種種原因,我不得不自己帶孩子,如若我也把孩子放在父母身邊放手不管,將來我一定會後悔的。以前孩子都因為讓老人帶慣的不聽話,脾氣太犟了,還好現在孩子還小,改正還不晚。千萬別小看孩子,別以為他小小的,貌似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心裏都明白,只是説不出來而已。

這本書的很多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也非常羨慕作者能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孩子。書中談到的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也有想過,但是沒有那麼透徹。讀完這本書可以説給我上了非常有意義的一課,也是對我這個不太稱職的媽媽啟蒙教育了一翻。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擁有自己的先天情感的特色,從個體教育而言,沒有標準的教育方式,只有是否能合適自己孩子特質的教育方式。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每個父母都是藝術家。相信我們做父母的只要選對了正確的方式方法,用心的去關心教育孩子,那麼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會是最出色的。

家庭教育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14

週末參加了xx幼兒園的家庭教育培訓學習,首先感謝學校各位老師精心組織,給家長們提供了學習的機會。

談到家庭教育,家長們多少都會有些困惑,各種渠道獲得的關於教育孩子的經驗、教訓也挺多,但哪一種是對的,哪一種是錯的卻無法判斷,因為許多的所謂經驗花樣繁多,有些甚至是相反的。最終哪一種方法是適合自己家庭適合自己孩子的,往往又無法有效判斷。通過培訓老師講述自己家庭的教育方法,結合自己其他方面的學習,我覺得養成家庭良好氛圍非常關鍵,在這方面家庭的每一位成員都有責任,尤其做家長的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談到教育我們總是講言傳身教,其實身教勝於言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處事方式,生活習慣都深深影響着孩子。家長在家裏整天捧着手機玩,卻總教導孩子不能玩手機,壞眼睛;家長出門亂穿馬路,不守交通規則,卻總教育孩子紅燈停綠燈行,要遵守交通秩序。家長出門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卻總教導孩子遵守公德,愛護環境。等等這些,試想一下這樣的家長怎麼能帶出一個遵德守法的好孩子呢?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約束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做好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想要孩子養成的習慣至少我們也要做到。

另一方面通過老師講解,也瞭解到學習國學的重要意義。孩子從小接觸國學,接觸先賢的經典著作,有助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國學經典的學習,孩子剛開始可能無法理解,僅僅是背誦,但通過反覆背誦,孩子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當日常某一個場景觸發到他的時候,他可能會想起或者理解經典的含義,進而又加深了對經典文章典故的理解。當然,孩子的學習不是單方面的,家長們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家長們自己平時也要加強自己的學習,營造學習氛圍的同時,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從而更好的教育孩子,真正的成為孩子的榜樣。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效結合會給孩子健康快樂成長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以後我也要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傳遞給孩子正確的信息,從而能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同時也感謝學校每一位老師對孩子的辛勤付出,感謝每一位老師對孩子美好童年的陪伴。

家庭教育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15

慚愧。在此次與我的孩子關於“家庭教育”的交流過程中,我們意識到我們這些家長總是在教育孩子應該如何如何,卻並沒有真正做到以身作則。

就拿我們教育孩子要“尊重別人”來説,我們總是在要求我們的孩子尊重我們,因為我們是家長是長輩就一定要尊重我們,卻完全忽視了我們也應該尊重我們的孩子這一點,以致於經常出現的對話情況就是“怎麼回事,你怎麼跟大人説話的?大人教你的‘尊重別人’都忘了嗎?”“那我的感受呢?我的感受就不重要嗎?”“你是小孩子,你就應該聽大人的話”。

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後,再回想這些過往的對話,無地自容。我們拿着道德的標準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卻不拿這些標準來要求自己,這樣的對話是永遠都不可能平等的,不能平等也就不會有正向的溝通和交流,這樣的家庭教育又怎麼稱得上是教育呢?純粹是君王與奴隸的對話罷了。

幸好我們這次給了孩子和我們家長自己一個正視家庭教育的機會,要不是這一次真正平等相待的交流和溝通,我們的孩子晃眼就長大了,他會因為沒有我們給他的正確的方式而影響其一生,他會帶着原生家庭的陰影在世界上走一輩子。想想過去我們的教育方式,我們自己都有些後怕,要是不及時改過來的話,那跟我們上一輩的家長給我們的教育又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不正是希望自己不要成為自己的父母而生養孩子的嗎?最後卻重蹈覆轍,又走了父母走過的老路,把孩子教育成一個不快樂的小孩。

通過這一次與孩子關於“家庭教育”的交流,我想我們往後的家庭教育應該會大有改善吧!但習慣是可怕的,我們還真的挺擔心,時間長了又走回到老路上去,忽略我們孩子的感受,讓他們的心智甚至都無法獨立成人。我想我們作為家長的有必要時刻提醒自己,到底是要孩子聽我們的話,還是讓孩子成長為一個出色的大人,如果讓孩子聽我們的話,那太輕鬆了,輕鬆到等孩子長大後,什麼事情都要我們來操心,沒有自己的主見,沒有自己的奮鬥。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我想還是得把讓孩子成人當成我們教育的核心,而不是讓孩子聽我們的話。

家庭教育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16

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從歷史中可以照出現實。父母是子女的一面鏡子,從父母中可以照出子女,從子女中也可以照出父母。

談到教子,目前我總是愧疚多於欣慰。

我們是過來之人,有時候看孩子,就猶如看自己這一生的重演,孩子的身上都有着某種酷似自己的影子。這種影子一是先天的遺傳基因,一是後天的父母的濡染。父母做為孩子的家長,常常會對孩子的“錯誤”大驚小怪,認為都是不可饒恕的天鑄大錯似的。家長此時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自己成人的思維去看孩子的問題。其實如果冷靜下來想一想,孩子的許多錯誤也不過是當年自己犯過的錯誤的翻版而已,甚至自己今天仍然存在這樣的錯誤。你可能不承認,但我承認。你説孩子不大方,我到如今都不大方。這是偶然的嗎?能強求孩子嗎?而且你對兒子管得那麼嚴厲苛刻,他能大方起來嗎?這不是你的責任嗎?父母,尤其是父親,其行為習慣、一舉一動都是孩子的模板。可見父母這孩子的第一教育者的如此重要!説句不好聽的話,兒子今天的某些缺點錯誤和你的昨天相比也不過是“小巫見大巫” ,你今天罵孩子打孩子,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或“百步笑五十步”而已。哈!這樣説你可能不接受,但我卻應該接受。我有時幾乎是天天都在痛恨自己不能是一個健全的性格的人,因而不能給孩子一個更健全完美的人格。孟子言:“古者易子而教之。”孟子不親自教育兒子,就是怕教育不好。其實我當時真的一直就有過這種想法。當然不能和孟子同時而語。就是怕把兒子塑造成我。這裏不是説我的兒子不好。平心而論我的兒子是一個直樸、善良、真誠的孩子。當然比較內向,有時脾氣也很不好,以及其它的一些缺點。這就與我有着直接的責任。所以説,孩子的許多錯誤其實都是可以饒恕的。犯錯誤是人生的規律,當然更是孩子的專利。你承認嗎?

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嚴於律己,小心謹慎做人。正己爾後正子正人。對孩子一定要多些寬容,多些理解,多些親密,多些善意的引導。而不要事後悔恨,亡羊補牢。誤了孩子,扭曲了孩子,更有甚者毀了孩子,就是罪過了啊。

家庭教育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17

不知道怎麼回事,寶寶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早上起牀後都會鬧情緒不背書包上幼兒園,每次硬送他去的時候也總會哭鬧一會兒,但是現在寶寶進步很大,起牀後不再鬧情緒了,每天都能高興地揹着書包上幼兒園了,入園後也不再哭鬧,都能開心的與小朋友一起玩,此外我們發現寶寶在進餐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不需要大人喂,大都時候都是自己吃飯,為此我深深感受到幼兒園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影響真是十分關鍵的,在此我要特別感謝小b班的兩位老師和阿姨對我家寶寶的細心照顧和耐心教導,沒有她們的精心呵護和教育,寶寶不會有這麼大的進步,同時也要感謝所有幫助和關心過泓鑫寶寶的每一位老師們!

作為父母,第一責任就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任務就是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拿破崙 . 希爾説過:“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習慣左右成敗,習慣改變人生。 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允許孩子的身上有壞習慣存在。因此我們非常重視寶寶良好習慣方面的養成教育,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去教育,比如教寶寶講衞生,進門就洗手,睡前刷牙、洗腳,勤剪指甲,不隨地吐痰、不亂丟果皮紙屑;教寶寶做事情要專心;教寶寶要誠實不説謊;教寶寶孝敬長輩等等。成功從培養習慣開始,為了自己的孩子成功,建議家長們多留意孩子的良好習慣的培養吧!現在寶寶升上小班了,原來的阿姨和angela 、fiona兩位老師也都跟班了,我很慶幸,我的寶寶能夠由她們繼續帶着,因為我發現她們兩位老師也很重視寶寶們良好習慣方面的養成教育,在這方面的教育甚至做得比家長還要好,還要細。有一天,寶寶回家脱下鞋子後就輕輕的把鞋子放好,嘴裏還説:“不能用扔的,”我就問他:“誰告訴你的,”他説:“老師説的。”還有一次,我叫他幫我拿東西,他竟然對我説:“媽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當時驚訝極了,這句話是從兒子的嘴裏説出來的。看,老師教的多好啊!寶寶真幸福!

我相信,泓鑫寶寶在父母和康橋雙語幼兒園老師的細心呵護和耐心教導下,一定會健康、自信、快樂地茁壯成長。

家庭教育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18

俗話説:"沒有教育不了的孩子,只有教育不當的父母".我很贊同這一觀點.身為家長應該如何才能教育好孩子呢?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初為父母,孩子雖小,但絲毫不能放鬆任何警惕,應該時時刻刻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一邊從小就能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不知道怎麼回事,前段時間每次送宏宏寶寶上幼兒園的時候,宏寶都會哭鬧一會兒.非得等家長走後,再在老師的精心呵護下,方能停止哭鬧,然後恢復平常,與老師及其他小朋友融為一體.每次見到宏寶哭鬧的時候心裏特不是滋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我們家宏寶平時在家的時候,沒那麼任性,也不那麼愛哭鬧,在我們心中是一個勇敢堅強的乖寶寶...

當孩子出現特殊表現時,一定會有特定的原因,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得找出原因所在,然後在對症下藥,這樣會取得較好的效果。廖尉宏主要原因還是對他媽媽的依賴性太大。

寶寶上了幼兒園,爸爸媽媽總是戀戀不捨的離開,把孩子也弄得很傷感。其實家長要鼓勵寶寶做一個堅強的孩子,因為孩子本來很堅強,爸爸媽媽離開後一會兒他就忘了,和小夥伴玩得很好,是家長太煽情了。家長不要總在那裏偷偷地看孩子,一旦你的偷看被孩子發現了,更引起孩子對你的思念,這樣又重新引起他的思想波動,這是最不必要的,家長要對老師採取完全信任的態度,老師會以非常大的愛心和耐心,來接待你的孩子。

之後的一天早上起來,寶寶還是問了要不要是幼兒園?我們跟他説肯定要上的!就象大人上班一樣,每天都要去,寶寶也不例外.吃過早飯,一路跟他説話和天玩笑,讓他放鬆上學的緊張情緒,不一會兒就到了學校門口我説寶寶帶我上你們班級,他説在二樓,然後就高興帶我上了二樓,也沒有跟我説再見,他自己已經一個人坐到老師旁邊的座位上去了

如説哭鬧和情緒不穩定的時候,有些家長就以幼兒園的名義,來嚇唬恐嚇這些孩子:你不聽話了明天我就給你送幼兒園。類似這樣的語言就不要跟孩子過多地去講。家長應該客觀地評價幼兒園。幼兒園是一個給孩子提供快樂,提供交流提供一個很好的生活環境的地方

家庭教育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19

4月23日,我有幸參加在陵水舉行全國家庭教育指導着專業能力提升培訓學習,圍繞這個專題,聆聽到多名省內外知名的家庭工作專家學者:關穎老師、程準教授、劉驚鐸教授、孫宏豔老師、硃紅老師、沈明革老師帶給大家極富養分的講座與分享、互動交流。

通過此次學習,我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深刻體會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家庭教育學習讓我真真切切感到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當今社會,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同時也是社會、家庭的責任。尤其是家庭對孩子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取得家長的支持就是你工作成功的一半。受益匪淺,有幾點體會:

一、家長要重視家庭教育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長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二、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是非常必要的,它應該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要有好的習慣,首先要讓孩子在思維上習慣,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不能管太死,否則精神上就會有叛逆,我們就要從孩子小時候起,從小事做起,仔細觀察,及時發現孩子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加以糾正和引導;對孩子生活中好的行為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之成為習慣,讓孩子在好習慣的陪伴下學習、生活。

三、做好與孩子的溝通。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要注意講究科學方法:首先要善於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裏話,知道孩子想什麼,關注什麼和需要什麼,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後的溝通變得更加輕易。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年齡、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異,理解需要一個過程。

這次為期兩天半的全國家庭教育指導者專業能力提升研修學習活動,帶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家庭教育不僅是一門複雜的學問,同時又是一門高超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去修煉自己,不斷地去反思,不斷地去提高。然而,這僅僅是開端,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進一步明晰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思路,在學習與思考背後,我感到更多的是責任,是壓力,真正感到家庭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

家庭教育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篇20

一、給孩子多一些陪伴和指導

家長的陪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珍貴的成分,有了家長的陪伴,孩子的心理才能健康成長,性格會更顯得活潑、勇敢,這對孩子的學習教育有很大影響的。可父母往往因為工作忙或是生活壓力大而缺少了對孩子的陪伴,對孩子的家庭教育造成缺失,從而影響了孩子的性格。所以我們要儘可能的多抽出一些時間,陪孩子玩耍和學習,這樣也能多發現孩子的不足之處,及時的給予正確的引導。

二、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最好不要反反覆覆的嘮叨孩子做錯的事情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大人也經常有犯錯的時候,孩子也是一樣的。做錯事情及時的糾正、改正錯誤就行。可有的家長對孩子的錯誤耿耿於懷,在批評指正過之後,兩三天對孩子都有情緒,有的過了很久還會時不時的提起舊賬説一説,甚至當着外人和親友經常數落孩子的缺點,其實這些對孩子的心理影響挺大的。在孩子做的不對的時候,及時的教育批評指正就行,事情過後如果孩子不在犯類似的錯誤就讓過去的事情過去,經常嘮叨會讓孩子心理受到打擊,會扭曲孩子的心理,讓孩子生活在抱怨與委屈中,孩子肯定不能健康的成長。對孩子我們要經常的鼓勵孩子,給孩子勇氣,讓孩子的性格最陽光,讓孩子的能力最充分的發揮。

三、多給孩子一些鍛鍊的機會

現在的孩子生活環境比較好,家長把孩子照顧的很周到,基本上包辦了孩子的一切,不願讓孩子受一點委屈。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無形中會讓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差一些,孩子缺少鍛鍊的機會,缺少生活的能力,缺少生活的自信心。俗話説“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因為窮人的孩子多了很多擔當和鍛鍊,環境歷練出來的。所以我們也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鍛鍊的機會,讓孩子能夠儘可能的自己完成能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多一些成長的經歷,將來能夠更好的面對社會。這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成分。

四、鼓勵孩子多交好朋友,歷練孩子的交往能力

現在的孩子比較自我,交往能力比較弱。我就對孩子説,你在家或是在學校都要多交好朋友,有一個好朋友就會有一分快樂,有許多好朋友就會有許多快樂。對好朋友要多一份理解與寬容,這樣人家就會對你多一些友好與關心,才能和好朋友更好的相處。

五、家校結合,學校是孩子的真正受教育的平台

學校有良好的教育環境,老師有正確的教育方式,只有家長和老師有很好的交流溝通,才能及時的掌握孩子的情況,真正的瞭解孩子的優點與不足之處,才能更好的解決孩子教育的困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