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教育考試

四年級將心比心教學反思2015

欄目: 教育考試 / 發佈於: / 人氣:2.31W

《將心比心》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二組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通過記敍兩個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來啟示人們在生活中要學會將心比心,尊重老人,關愛孩子,讓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四年級將心比心教學反思2015

  範文一

本文以“將心比心”為題,以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

因為這是一篇閲讀課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然後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

其次,重視朗讀和讀後感受,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悟過程。如在學習第二個故事時,我讓學生細讀觸發點——只見母親輕輕地對護士説:“不要緊,再來一次!”找得很準,並且牽一髮而動全身地擴散深入開來:數數媽媽説的話,幾個字,簡簡單單。請你深入到這個故事中,再去讀一讀、品一品,你還會覺得簡單嗎?“不要緊,再來一次”對這位剛參加實習的護士來説這僅僅是簡簡單單的七個字嗎?普普通通的一位母親,她為什麼能有如此不簡單的舉動,説出如此不簡單的話呢?請聯繫下文再去體會。學生通過讀書體會到:透過母親“平靜的眼神”和“輕輕的話語”,可見母親把那位護士當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勵她,支持她,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女兒在將來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勵。在這樣有層次的導學中,學生深層次地感受、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促進思維發展,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我還注重課堂資源的整合,如始終將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貫穿導課、品讀、結課,同時又引入了台灣作家羅蘭的話,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做到了拓展與文本的緊密結合。

當然不同體裁的略讀課文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就是同一體裁的`略讀課文教學方法也有差異,但最主要的是要以學生自己讀懂,自己體會,真正增加語文知識的含量為目標來教學,這樣才能教學得法,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範文二

中國有句成語,叫作“將心比心”。意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萬善集》中有云:“物我一體,將心比心”。“將心比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本文以“將心比心”為題,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人人都希望能獲得更多人的關心和幫助。然而想獲得別人的幫助,首先要自己先去關心、幫助別人。同樣,要想得到別人的寬容和鼓勵,就要自己先去寬容、鼓勵別人。

教學本文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與文本人物的對話交流,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薰陶;同時體會作者如何進行人物語言描寫,而使表達產生感人的效果。

課堂應該説是在順暢而且是有些精彩的交流中進行……突然,“啪”的一聲,張羽君的鉛筆盒掉在了地上,我將目光注視過去,只見張羽君一臉的憤怒,而王欣瑤則是滿臉通紅。

我問:“怎麼回事?”

張羽君説:“她在後面推我!”

王欣瑤則説:“她總是把座位往後推,而且動不動就是發脾氣。”

“哪裏啊,自己不好還説別人,你這個人最討厭了。”張羽君不依不饒。

“誰像你,脾氣兇得不行,還專門打人,總以為自己好象很厲害似的。”王欣瑤,也不甘示弱。

“那麼這樣吧,你倆前後桌坐起來不行,我幫你們換到同桌也許能解決問題。”我忽悠着她們。

她們倆有些不知所措。但其他同學倒起了哄。

丫丫高聲説:“老師,你幫我也換個位置吧,孫奕總是説我,還掐我,你看我手臂上的傷痕。”為了證明,她説的是實話,丫丫挽起了她的胳膊。

孫奕説:“我本來就不高興跟你坐,小麼小氣來。就知道説別人。”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那這樣吧,你們到前面來向大家説説自己要換同桌的具體原因吧。丫丫,你先來。”我對丫丫説。她一臉興奮,急匆匆就上來了。

“孫奕上次,我不小心坐過去一點,她就打我。還有我要走出去,讓她讓一下,她都不高興……”丫丫一連説了一串孫奕的不是。

“孫奕是這樣嗎?”我看着孫奕。

孫奕點點頭,只是眼睛有些濕潤,紅了。

我轉過頭,對丫丫説:“你説的都是真的,她都承認了。只是孫奕好象哭了……”

教室裏,突然安靜了下來。

“老師,我也有不對的地方,她不讓我出去麼,我就打了她,其實應該好好對她説。還有上次下雨,我沒有帶傘,孫奕馬上就借我了……”丫丫好象突然醒悟了似的,“我不換了。”

“那誰還要換位置?”我對全班説道。

“不換了,不換了……”孩子們居然都搖搖頭。

看到此情此景,我沒有多説什麼,繼續帶着孩子們學習課文《將心比心》,孩子們在結課談感悟時,發言非常精彩,也許他們真正懂得了一些什麼。

道理人人都會説,“將心比心”的道理不學,學生也許也會理解,但課堂中的這個小插曲,把學生的生活經歷結合到了課文的感悟中了,孩子們有了切身的體會,才是真正的讀懂了。語文教學需要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