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教育考試

《狐狸和烏鴉》教學反思

欄目: 教育考試 / 發佈於: / 人氣:2.25W

《狐狸和烏鴉》是古希臘著名寓言家,世界四大寓言家之首的伊索所著《伊索寓言》裏的一篇寓言故事。下面本站小編帶來《狐狸和烏鴉》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狐狸和烏鴉》教學反思

  《狐狸和烏鴉》教學反思1

《狐狸和烏鴉》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隻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話騙取烏鴉一片肉的故事。其中課文第四至第八段講狐狸騙取肉的經過是重點,理解狡猾的狐狸為得到烏鴉叼着的肉,接連施計是課文的難點。抓住描寫狐狸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的詞,加深對語言文字內涵的理解,從而領悟道理是突破本文重點、難點的關鍵。

《新課程標準》提出:“國小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習中培養學

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下面就我在教學

《狐狸和烏鴉》這一課中談談自己的想法。我在處理狐狸與烏鴉的對話之前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狐狸想了想,它在想什麼?”學生們紛紛説狐狸在想怎樣得到這片肉。狐狸第一次對烏鴉説的話,“狐狸想了想,就笑着對烏鴉説:‘您好,親愛的烏鴉。’”是狐狸裝出一副笑臉,向烏鴉表示問候,在這句話中,“笑着”、“您”、“親愛的”這幾個詞是重點詞語。為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這些詞句的含義,我又設計了一句話:“狐狸想了想,就對烏鴉説:‘你好,烏鴉’。”將這句話寫出來,讓學生讀讀,思考:“這兩個句子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哪一句更好?為什麼?”通過讀和比較,使學生很容易地理解到狐狸是假裝笑臉,對烏鴉表示親熱,實際上是想騙到那片肉。這樣講解,就抓住了課文的重點,教學就有深度,學生學會了如何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句,對課文的認識也必然深刻。第二步關心孩子,第二次説:“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狐狸知道烏鴉很愛自己的孩子,想以孩子為題引逗烏鴉與自己説話;第三步投其所好,大肆奉承,第三次説:“您的羽毛真漂亮……您的嗓子真好……”事實上烏鴉的羽毛並不漂亮,嗓子並不好,這是奉承話。學生帶有感情地反覆朗讀這些話,不由自主地進入了角色,把課堂氣氛推上了高潮。通過反覆朗讀,使學生認識到狐狸所説的話都是為了騙取烏鴉嘴裏的肉。只有讓烏鴉張嘴肉才會掉下來。古希臘生物學家、散文家普羅塔戈曾經説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那麼,就讓我們用想象的火種點燃學生的創造之火吧,這是中華民族的希望之光!在教學中,讓學生深思,見疑,求同,求異。通過討論,引導學生在求同中去創新,敢於挑戰教材,推陳出新,有自己的獨特見解。獨特的想象力是兒童探索活動和創新活動的基礎,一切創新的活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象開始的。

  《狐狸和烏鴉》教學反思2

《狐狸和烏鴉》是一篇極其生動活潑的短文,通過狐狸三番五次的“花言巧語”,烏鴉的“沒有回答”、“還沒有回答”、到“非常得意”,勾勒出狐狸的醜惡嘴臉和烏鴉的“笨拙”與“驕傲”。對於讀慣了韻文類的課文的孩子們來説,學習這篇課文更是興致高漲。在教學前,我先用短短几筆在黑板上勾勒出“大樹”、“樹洞”、“狐狸”、“烏鴉”的樣子,然後讓學生説説“狐狸”和“烏鴉”兩個是什麼關係,接着板書“鄰居”,然後再讓學生考慮他們之間會發生什麼事,做填空題:( )的狐狸,( )的烏鴉。在孩子們眼中,他們的認同都是一致的,他們説“狡猾的狐狸,笨蠢的烏鴉”,都認為烏鴉肯定會上狐狸的當。於是,我再讓孩子們帶着好奇朗讀了課文,從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精彩及其人物的個性特點。在巡視指導時,看得出孩子們都朗讀得非常認真。在分小節讀課文時,讀的人忘情,聽的人更是仔細。其間,我又強調孩子們注意其中人物的動作、神情的描寫,語氣的表達,注重感情色彩。這樣通過學生有次序的解答,老師適當的板書,簡筆畫,烏鴉“受騙”的過程一目瞭然。最後,我讓學生總結“烏鴉上當”的原因。孩子們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最後的結論是“烏鴉聽好話,上了當”。繼而過渡到“現實生活中不要輕信花言巧語。”孩子們真聰明,在耳濡目染中,在積極探索中,他們已有了一雙“火眼金睛”,分辨人世間的醜惡了。課文雖簡短,意義卻深刻。在鞏固練習中,我又穿插了分角色朗讀,上台表演等練習,取得的效果較好。在表演中,學生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感受得多,體會自然也深。

課堂是“練兵場”,然而課外也不可忽視。課餘,我又向學生介紹了其他一些童話小故事,我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即使一遍不懂,多讀,總有“讀透”的一天。我告訴學生,“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會讀,會説,會用,便是“讀書”的精華所在。

  《狐狸和烏鴉》教學反思3

在我的記憶中,我們所使用的國小語文教材已更換多次,但無論時代如何改變,不變的是《狐狸和烏鴉》這篇課文卻能始終未被遺棄,並能留存於今天的國小語文教材中,可謂是經典課文了,曾被無數次公開教學,其中不乏有當今教壇的教學名師,而本次嘗試上這樣的課文確實對自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其實這樣的決定理由卻十分簡單:教學進度恰好是這一篇課文,再者也想嘗試用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這篇老課文。

曾讀到《語文課程標準》,其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設計中,為學生樹立獨立人格,充分舒展個性創造必要條件。本篇課文內容極其生動,文中通過狐狸和烏鴉的三次對話,形象地表現了狐狸的狡猾和烏鴉的輕信,是一篇孩子易於接受也樂意閲讀的童話故事,但其中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我認為,讀完課文孩子們悟出什麼,明白什麼,啟發多少,甚至對故事角色有何種情感,都應是孩子們自己的事。教師不應刻意追求教材書中的唯一標準答案。我想,尊重我們眼中每一個成長的生命,首先就要學會尊重“一千個讀者眼中的一千個哈姆雷特。” 所以在本文的教學設計中,充分體現了尊重學生的個性,將教學的過程轉化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抒真情、悟實感過程的教學理念。如:在教學的導入部分,我利用直觀形象的圖片,讓學生明確故事的主要角色。這樣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故事內容的慾望;又如,在本次的教學中有多次課文朗讀,而針對每一次朗讀的目的不同,我均提出了不同的朗讀要求,因為明確朗讀的要求,這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説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這樣可以幫助這些幼小的孩子明確朗讀的目標從而提高讀書的效率,有利於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再如,雖然是低年級的學生,但我們會發現他們對知識的渴求會遠遠超越於那些高年級的學生,如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並讓他們始終保持對知識的探求,也是我一直以來在課堂教學中孜孜探索,不斷嘗試的,在這次的.教學中我本着以學生的實際的知識水平出發,實際的需求、疑惑出發,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縱觀本次教學體現了以下教學觀念:

一、注意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倡導新的學習方式。

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作為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者,就必須立足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使學生逐漸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能夠不惟書,不惟上,不惟師,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成為一個獨特的自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牢牢確立正確的學生觀,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尊重每個學生的發展潛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説、去做、去演,引導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去表現自我。把教學的過程變革為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師(生)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實現教學重心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髮展轉移,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移。

二、注意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這是學生髮展的根本後勁。語文課堂不應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而應充滿鮮活生命力,因為學生作為活生生的個體,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識底子、自己的生活積累,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會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邊性和複雜性。加之新課程標準減少了知識點,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出了更多的空間,所以,預設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上也要納入很多彈性靈活的成分。在《狐狸和烏鴉》的教學設計中,試圖在活動化的教學時空裏,讓學生學習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給師生營造開放的課堂環境,提供激發靈感、即興創造、超越預設目標的空間。通過想像當時情景,深入理解角色思想,體會不同的情感;通過各種朗讀來放飛學生的思想,任他們在自由創造的廣闊天地裏振翅翱翔,盡顯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