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熱點

追問作文

欄目: 熱點 / 發佈於: / 人氣:2.91W

追問作文1

請問愛是什麼?是痴迷無悔的等待,還是望而卻止的祝福。是流水落花的無奈彷徨,還是東邊日出西邊雨竹枝落寞。

追問作文

無情的被痴情的等待,衷情的無人理會。我深深的知道這並不因為那人有什麼優秀的特質,只是緣分的陰差陽錯,只是愛神的光輝對於最中意的人隱匿了光耀,所以痴情的人啊,熱愛自己的理性生活吧!追求自己的美神吧,因為美永不會有傲慢與偏見。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什麼世人都這樣對我,我搜集空中的花,只是隕落的泥沙肯把我眷顧,我睜不開雙眼看情前面的路。我的理智呢?他是永遠的磁鐵石,可他總是偏離軌跡。我的思想呢?他是完美無暇的寶玉,可是散落滿地。

我不企求愛,他是那麼温柔隱藏的無比犀利的刀,我懼怕他甚於魔鬼,甚於最陰森的地獄。我只追求普希金、拜倫的大海,象他們在大海邊深沉的大海,我只希望在肖邦、莫扎特的音樂中沉醉,消融於無温和的音律裏。我只希望是安徒生筆下的夜鶯或是小魚。

追問作文2

在少年文學裏面看到這樣一篇散文,對生命的最後意義的感想。它主要是説,一個有着青春活力的少年在面對重重困難時,受不了而自殺。 “自殺”一個多麼嚴重的詞語啊,爸爸媽媽給了我們一個這樣的世界,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為什麼要自殺呢?一個快樂的人就會把這所謂的“重重困難”一樣一樣的去克服。但實際上的背景沒有我想的那麼簡單……

那個姐姐的家庭是四分五裂的,爸爸媽媽都離婚了。原本一個其樂融融的家庭都搞得冷冷清清的。所以她被領養到姑姑那兒生活,但終究不是親生的,不是很疼愛。在她的生命裏是沒有愛的存在和意義。但她依然是老師眼裏的好學生,老師眼裏的文藝委員。在她小的時侯常常想過“自殺”的念頭。最後好心的爸爸收留了她。在面臨大學聯考的時候,由於不及格而服藥解脱了世間的所有問題。

忽然間,我覺得她的生命真的沒有意義嗎?不,不是的。主要是由於大姐姐接受不了這種刀割一樣的困難,所以就上了天堂。人偏偏要在這個時候,要堅強起來,振作起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不能泄氣,要一樣一樣的克服。這才是最好的辦法!

追問作文3

拿起書,我望着它。扉頁上印着爍大的五個字“生命的追問”。我對書中這樣兩句話仍記憶猶新:“假如我能站起來吻你,世界該有多美啊!”“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

這是一個勇敢堅強地面對挫折、面對命運的人。她是山東濟南人,5歲時因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卻憑着驚人的毅力,自學了國小、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翻譯和出版了大量外文資料和著作。她還自學了醫學知識和鍼灸技術,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她就是這本書的,也是主人公——張海迪。

在書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殘疾人的痛苦和作為一個作家發自內心的激情。整本書中,字裏行間透露着一個殘疾人對愛的嚮往,對大自然的追求,對生命的渴望,對美好事物的憧憬,以及對命運的挑戰。

總是以樂觀的心態來對待事物,因此文章中很少出現苦痛、酸楚、傷心等類字眼。更多描寫的是當年隨父親一起流放的那個小山村,村裏一羣熱情的姑娘和一些淳樸的`鄉民。當這羣鄉村少女圍在輪椅旁親暱地叫着“玲玲姐”,推着她去十八里鋪的公社看電影,聽她唱着蘇聯民歌《紅莓花兒開》時,那是一幅何等質樸的畫卷,充溢着濃濃的鄉土氣息,令人陶醉呵!

這不僅深深地打動着,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她們的純潔善良,她們的熱情開朗,在筆下一次次展現在我的眼前。她們是一羣快樂天使,帶走無窮的憂愁和病痛,與她們共享歡樂與青春,不僅給以無窮的生命力量,也傳遞給我們健康的珍貴和生活的樂觀。

我感歎於的堅韌,更感歎於她的博愛和驚人的毅力。我從她的臉上,分明看出了病痛留給她的印記:我從她呈獻給我們的這本厚重的書本中,分明看見了她用激情熱流融化了自己心靈的痛苦後,以文字的永恆魅力所展示出來的她的心靈美麗;我從她那沒有知覺的軀體中,分明看到了那鋼鐵般的“保爾·柯察金”;我從她那堅強不屈的性格中,分明看見了生命的追問在大放異彩。生命是什麼?是拼搏,是奉獻!

我若是船,那麼她就是帆,她永遠鼓動着我在浩瀚的書海中乘風破浪。即使有狂風巨浪,濃霧瀰漫,我不怕,因為我有帆,有了她,我想自己一定能登上理想的彼岸……

追問作文4

“障礙有時成為真正的屏障,成為一張無處不在的網,只有精神的解放,才能掙脱這張網,獲得自由。”這是張海迪在《生命的追問》中説的話。短短几行字,卻將她不向命運低頭、追求美好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本書的作者是從八九歲起因患病而導致下半生都在輪椅的陪伴下度過的張海迪,內容都是她對生命的回憶,讓我認識了這麼一個面對困難從不低頭,面對挫折從不放棄,笑着走過人生路上每一秒鐘的她,讓我明白了誰也無法拒抗衰老,誰也無法逃避死亡,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珍愛生命,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艱難,我們都不能自暴自棄,讓生命更加燦爛輝煌。

面對殘酷的現實,有人恐懼了,他們感歎人生的短暫,便一昧享樂;有人無知地用荒唐的舉動為人生畫了個草草的句號;還有人卻依然把握住了時間的尾羽,他們用汗水甚至生命去與時間競賽,一直奮戰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感到心滿意足,而不是碰到困難就知難而退,半途而廢。就如張海迪所説,我們應該做與時間競賽的人,在時間之劍射入黑洞之前,無論經歷過多少痛苦,我都是幸運的,因為我曾飛翔在時間之中。

假如世界上每個人都像張海迪那樣堅強,那麼這兒將不會再存在世界末日,每個人只要還有一點力氣,都會堅持着去尋找新的希望。而不是像一些脆弱的人那樣,某個親人離開了,某件事情失敗了,就要鬧到放棄生命,放棄一切那樣嚴重。生命比任何東西都要珍貴,沒有了生命就等於等於沒有了一切,你的人生將不會再增添美好的色彩,而是從此變得死氣沉沉。珍愛生命,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做到的,我們要珍惜這一份上天賜予的厚禮,是命運註定讓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存活,探索更多的奧祕。

朋友們,讓我們向張海迪學習,把握住時間的尾羽,把握生命。因為,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

追問作文5

初識馮友蘭先生是因為讀他寫的《中國哲學簡史》,這本書讓我對中國文化有了一個清晰的輪廓,在孔子孟子的仁和義;墨子的兼愛;道家的“無為”,這些高深的哲理中慢慢吸取中國文化的營養。當看到《馮友蘭追問人生》一書時,毫不猶豫的收入囊中,信手翻開書頁,跟隨馮友蘭先生的目光探尋人生四部曲。本書45篇文章,從人生真相起筆,到人生境界等,最後落筆於人生的漫談,四部曲層層遞進,演繹人生之旅。

人生是一個宏觀的理論,馮友蘭先生從微觀的角度,闡述這個宏觀概念,我喜歡聽他娓娓道來,講授一個個哲學命題,傳授哲思,人生成功之因素,他講解只有才力命三種因素結合,才可以成功,《傷仲永》中講述的神童仲永,天姿聰穎,後來自己不要學習,淪落為一個普通人,就是沒有注重後天的教育和學習。所以古人云:業精於勤,而荒於嬉。只有努力才能在某個專業取得成功,但是要想有大的作為,就像詩人能成為大家,或名家,就要靠他的才來決定。正如愛迪生所説“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這讓我記起戴維。申克《天才的基因》提出的新觀點,“人人體內都藏着一個天才”,他指出天才不是靠天資,而是訓練出來的,莫扎特、貝多芬都是小小年紀開始訓練,堅持不懈,才獲得成功。“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恆心和毅力是制勝的法寶,戴維。申克先生在書中強調後天的重要性,認為只要努力,就會成功,我不完全贊同戴維。申克先生的觀點,我贊同馮友蘭先生和愛迪生的觀點,沒有天資,你即使再努力,也不一定能成為大家、名家。

馮友蘭先生提出自然、功力、道德、天地的 “人生四境界”説,從低到高,幫助人們在慾望和迷茫的世界中,構築精神的理想境界。靜心想想,我們都只有一個人生,一定要活出自己而不是成為別人。讀着這句話,我想起周國平先生所言,活得簡單才活得自由。只有一個人生,我們是渾渾噩噩還是清清楚楚,每人的基調不一,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如何去感受人生、體味人生,做真實的自己,活出真性情,活出自我,這也是我們該思考的內容?

追問作文6

初識馮友蘭先生是因為讀他寫的《中國哲學簡史》,這本書讓我對中國文化有了一個清晰的輪廓,在孔子孟子的仁和義;墨子的兼愛;道家的“無為”,這些高深的哲理中慢慢吸取中國文化的營養。當看到《馮友蘭追問人生》一書時,毫不猶豫的收入囊中,信手翻開書頁,跟隨馮友蘭先生的目光探尋人生四部曲。本書45篇文章,從人生真相起筆,到人生境界等,最後落筆於人生的漫談,四部曲層層遞進,演繹人生之旅。

人生是一個宏觀的理論,馮友蘭先生從微觀的角度,闡述這個宏觀概念,我喜歡聽他娓娓道來,講授一個個哲學命題,傳授哲思,人生成功之因素,他講解只有才力命三種因素結合,才可以成功,《傷仲永》中講述的神童仲永,天姿聰穎,後來自己不要學習,淪落為一個普通人,就是沒有注重後天的教育和學習。所以古人云:業精於勤,而荒於嬉。只有努力才能在某個專業取得成功,但是要想有大的作為,就像詩人能成為大家,或名家,就要靠他的才來決定。正如愛迪生所説“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這讓我記起戴維.申克《天才的基因》提出的新觀點,“人人體內都藏着一個天才”,他指出天才不是靠天資,而是訓練出來的,莫扎特、貝多芬都是小小年紀開始訓練,堅持不懈,才獲得成功。“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恆心和毅力是制勝的法寶,戴維.申克先生在書中強調後天的重要性,認為只要努力,就會成功,我不完全贊同戴維.申克先生的觀點,我贊同馮友蘭先生和愛迪生的觀點,沒有天資,你即使再努力,也不一定能成為大家、名家。

馮友蘭先生提出自然、功力、道德、天地的 “人生四境界”説,從低到高,幫助人們在慾望和迷茫的世界中,構築精神的理想境界。靜心想想,我們都只有一個人生,一定要活出自己而不是成為別人。讀着這句話,我想起周國平先生所言,活得簡單才活得自由。只有一個人生,我們是渾渾噩噩還是清清楚楚,每人的基調不一,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如何去感受人生、體味人生,做真實的自己,活出真性情,活出自我,這也是我們該思考的內容?

Tags: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