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生活經驗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13篇

欄目: 生活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1.42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比的意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13篇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第十一冊46頁—47頁。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參與、探索的過程中,發現並理解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認識比的各部分的名稱,學會求比值。

2、在引導學生知識的發現和探究實踐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事物的能力。發展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並從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性。

教學重點:比的意義。

教學難點: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背景陳述】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在創設的生動有趣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注重“學生收集、整理素材”是課改的一個亮點,它使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更貼近生的社會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經驗,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我這裏的是一節隨堂課,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開發了學生的智力。下面是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粗淺的體會。

【案例描述】

教學過程:

一、回憶生活素材,導入新課。

師;生活中經常有同學説誰比誰高點,誰比誰矮點。也就是説我們要經常比較數量。師:我們學習的數學知識有很多是來源於生活。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估算一下,教室前面的黑板長、寬各大約是多少米?生:長大約是4米,寬大約是3米。師:你們根據這兩個數據,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呢?生1:黑板的面積是多少?

生2:黑板的周長是多少?

生3:長是寬的幾倍?板書:4÷1生4: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板書:1÷4

師:長是寬的幾倍,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是我們以前學過的用除法對黑板的長和寬進行比較,今天,我們要在此基礎上,來學習一種新的數學比較方法。(板書:比)

[評析]:著名的教育家布魯納曾經説過: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導入新課時,教師能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採用教室裏的各種素材引入課題,不僅是學生感到數學知識的親切自然,而且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意識。

二、充分感知,建構意義1、整理生活素材

師:如長是寬的幾倍,除了用4÷1來比較,還可以説成長和寬的比是4比1。(板書:4÷1=4:1)

寬是長的幾分之幾,除了用1÷4來比較,還可以説成什麼呢?(1÷4=1:4)師:同學們用剛才調查方法,説説教室各種事物還能得到什麼數據。你還能把它們用比的形式説一説嗎?

生1:我班男同學人數是32人,女同學人數是23人。男生與女生的比是32比21。生2:教室裏的窗户扇數是48扇,門的扇數是2扇。教室窗户扇數與門扇數的比是48比2。生3:教室的長大約是9米,寬大約是6米。教室長與寬的比是9比6。學生可以説出許許多多的數據。(學生情緒高漲,一分鐘後陸續彙報。)

2、再次回憶生活素材,學習新課。師:同學們再仔細觀察教室裏面還有哪些勞動工具,你平常留意過它們的價格與把數有什麼關係嗎。我們請兩位同學去數一數掃帚的把數,也請全班同學想想每把掃帚要多少錢。根據這些數據你能提什麼出什麼問題?生:教室裏有23把掃帚,從街上買回來要46元錢。生:掃帚總錢數與掃帚把數的比是46比23。(板書:46:23)師:同學們真是聰明,請比較黑板上的最後一組比與前面的幾組比在數量上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生:前面的比是同一種數量相比較,最後一組比是不同的數量相比較。生:這些相比的數都是隻有兩個數。師:相同的數量可以進行比較,不同的數量也可以進行比較。相比的數最少要有兩個。師:同學們還能説説生活中還有哪些數的比是不同的數相比,請同學們多多舉例説明。生:車輛行駛的路程與時間,工作總量與工作時間。等等數據的比都是不同數量的比。生可以舉出很多的例子。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黑板是這些數的比是怎麼得出來的。誰能説説什麼是比?生;這些比都是從兩個數相除引出來的,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板書比的定義)師:比是由除法變成的,由於除法的除數不能為零,比的哪一項不能為零呢?請同學們討論。

3、練習: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正確,並説明理由。⑴比的前項是0,後項是1。⑵比的前項是1,後項是0。⑶比的前項和後項都是0。

學習比的寫法:師:你們學會了比的意義,那麼比是怎樣寫的呢?我們來學習比的寫法。請學生自學課本上比的寫法。請學生上黑板板書比的各部分名稱。師;比是由兩個數相除得到的,那麼我們可以怎樣去求比值呢?生;用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後項,這就是求比值的方法。師:我可以告訴大家它是一個比。比有時也可以用分數形式表示,如:9:6也可以寫成9比6。在這裏它不是一個數,是一個比。

師:從這道題你能發現比值的取值範圍嗎?

生:比值可以是整數,可以是小數,但更多形式是分數。

4、練習①説出下面每個比的前項和後項,並説出比值。

(生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師:比除了可以寫成這種形式外,還可以寫成分數形式。(板書:1:4=),請同學們讀一讀。特別注意分數形式的比。

[評析]: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教師能採用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探究,在分析比較中抽象概括出比的意義。同時,教師加強了引導,學生則採用了討論法、讀書自學法來進行探究學習。多種機會的創設,為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也為學生提供了多層次、多規則發展的機會,有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5、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繫:①比與除法的聯繫:師:請同學仔細觀察比與除法有什麼聯繫?同桌討論。並填寫下表:

比前項比號後項比值

除法

分數

②比與分數之間有什麼聯繫師:請同學們自學課本。同桌討論。生自學課本,並完成上表。師:可能有的同學發現了三者並不一樣,比是表示兩數的關係,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是代表一個數的。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比的意義後,為了區別數學中的“比”和體育比賽中的“比”的不同,我運用學生活動中常使用的小遊戲“錘子、剪子、布”,雖然遊戲時間很短,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師:下面請大家來做一個遊戲,“錘子、剪子、布”好嗎?要求是兩人一組,賽四局,然後彙報比分情況。

(學生情緒高漲,一分鐘後陸續彙報。)

生1:(很高興)四局比賽我贏了,4比0。

生2:我和同伴打平局2比2。

生3:我和同桌的比賽結果是2比3。

……

師板書:4:02:32:20:43:1

生:老師,比的後項不能為0,這裏為什麼是0呢?

生:比賽中的比和我們今天學的比一樣嗎?

生:這個2:2可以化簡比嗎?

(沒等我組織學生討論,就有學生站了起來。)

生:2:2只表示雙方各得二分,不表示相除關係,不可以化簡。

生:4:0表示對方得0分。

……

師:對!説得好。這是比賽中的一種計分形式,目的是讓觀眾看清兩隊得分情況。

生(楊崇俊):足球比賽的計分也有幾比幾,但它與今天學的比的意義不同。體育比賽中的比是表示兩個數的結果,而我們數學裏的比是表示兩個數的關係。

[評析]:在本節教學中,我採用了“小遊戲”,讓學生身臨其境,在他們感興趣的條件下理解“比”的意義。在活動中,學生不是聽眾,而是參與者,他們可以獲得許多不同的感受,並隨時提出不同的質疑,無論是質疑還是得到的啟迪都是最大的收穫,可以説是小小的成功。

因此,教師精心創設探索、操作實踐的情境,對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至關重要。在今後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真切體驗、領悟、發現,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創造潛能,讓課堂中的每一分鐘都有滿分的收穫。

三、鞏固練習:

①、蘋果是梨的,蘋果與梨的比是():()

②、我班的男生是女生的1倍,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的比是():(),女生人數與男生人數的比是():()

③、400千克與0.2噸的比是():()(能直接説出比嗎?為什麼)強調不同單位名稱不能直接相比。

④開放題:選擇合適的數量組成比

我校共有學生780人,教師38人,本學期中平均每個學生獲得優點卡3張,五年級有學生170人,本學期共獲得優點卡560張,其中五(1)班有男生20人,平均每人獲得優點卡3.5張。

學生回答後講評。

[評析]: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對於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聯繫,採用同桌討論學習、自學的方法,讓他們交流、啟發,實現有模糊到清晰的過程,正是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思維的過程。最後一個開放題的設計,注意聯繫了我校的特色建設,讓學生在“再創造”的過程中鞏固新知,創新思維。

四、小結歸納,應用拓展

全課小結: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想想今天這節課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惑?把你的收穫説給你的好朋友聽,相互評價一下,學得怎麼樣?如果有什麼疑惑,説給大家聽,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好不好?

[評析]: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要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藴含着的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結尾部分重點讓學生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有序地梳理,並且幫助老師解決難題,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了拓展。同時在相互的評價中,使每個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學習的成功感。

課後反思:

《比的意義》是學生初次接觸比的知識的第一個內容。能否透徹理解比的意義,對於比其他知識的學習,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説這節內容在整個比的知識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並且《比的意義》中包含的知識點比較多,如:比的意義、比的表示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稱、比值的求法、比與除法和分數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比的後項不可為零。如何把這麼多的知識,通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並解決?多個知識點緊促而成功的串聯是我課前備課中的一個主體思想。因此入課時,引導學生通過對教室裏黑板長與寬的比較,引出“比”來,讓學生感受比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這也是我們課題思想的一個體現。接下來每個知識點的教學,始終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在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又發現問題的螺旋式上升過程中進行。每一個知識點的出現和解決不是程序式的,而是抓住學生回答中出現的問題展開教學。教師在不是被學生牽着走,而是讓學生自己走。遊戲和練習題都體現了開放性。這都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本課重點、難點都得到了突破,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豐富的教學內容。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2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使教學重點得到有效落實,本節課主要預設了以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也應用於生活,因此,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來引入,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引入新課。

2、教學比的意義

通過除法與比之間的相互聯繫,讓學生初步感知數學中一種新的對兩個同類量進行比較的表示方法,初步理解比的意義。然後再從同類量的比延伸到不同類量的比,注重了比的概念的完整意義的教學。這樣教學有助於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發展和提升了學生的思維。

3、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當學生理解比的意義後,學生必然對這種新的概念“比”,產生進一步認識的需要,通過同學們自學,學會寫比,認識比的各部分名稱,讓學生在觀察中感知理解比值的概念,並從比值的意義中發現求比值的方法,然後昇華到討論比和比值的聯繫與區別。

4、討論並總結比、除法、分數的聯繫區別

通過設計表格形式的討論,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有序整理,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類比、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同時通過引導學生討論,共同思考,總結等還可以不斷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

5、練習的設計

主要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並掌握比的意義,讓學生在一種活潑、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去鞏固新知,理解新知,並能運用新知,同時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增強學生的學習數學自信心,從中感受到學數學和做數學的樂趣。

不足之處:

1、通過演示舉世矚目的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順利升空的畫面,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2、從同類量的比延伸到不同類量的比,注重了比的概念的完整意義的教學。這樣教學有助於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發展和提升了學生的思維。

3、採取自主學習的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和頑強的學習毅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有助於培養團結協作精神。

4、通過討論比賽中的比和數學中的比的不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順利的完成了學習目標。

5、不足之處,有極少數同學還沒有真正理解比和比值的聯繫和區別。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3

1、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基礎。

首要的是學生要具備與所學新知有關的知識基礎,其次是學生要有原有知識與新知進行溝通、聯繫的思想基礎。

由於教學前對學生的這兩個基礎不是很有把握,所以在課前談話中有意識的設置了數學語言、名稱與特定數學符號的對應關係。

回顧整節課,發現我當初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這個班的學生很好的具備了這兩個基礎。課堂上學生因為有了這兩個紮實的基礎儲備,所以自己創造了比的意義、比值的概念、比號等比中各部分的名稱,概括了求比值的方法。

2、課堂因為開放,才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才促使了學習資源的生成、才有了學生創造的慾望與創造成果的展示。

但是,這無形中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住了學生轉瞬即逝的創造點,合理重組學習資源,那麼教學會更精彩,課堂更富活力。

孩子的創造慾望決定了整堂課的生命。儘管在課堂中好幾個地方我都能做到不遺漏學生的一個個閃現靈性的創造點,但由於自己在某些環節的預設上發生方向偏差,主要原因還是對學生缺乏瞭解、課件的製作缺少互動。如:

(1)在讓學生猜測比的各部分名稱時按自己的預設學生肯定會先想到比號,而事實是有學生先想到的卻是比值,而且理由説的也清清楚楚,有根有據,如果課件是互動的話,那就很容易解決了這個問題。

(2)當學生總結出求比值的方法後,沒有設計練習題目讓學生得到及時的練習。

(3)關於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沒有得到強化。

3、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檢驗環節中。

前幾個題目從學生的反饋效果看,還是相當理想的,不僅進一步理解了比的意義,而且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的説、做都相當精彩。後面由於時間的原因,練習中對求比值的練習還沒有來得及完成。

我在教學比的意義這一節課時主要運用了以下方法教學。

1、遷移猜想:我先組織學生複習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引導學生結合除法、分數和比三者之間的關係,猜想出比的基本性質。

2、驗證概括:學生猜想出比的基本性質後,再引導學生任意寫出—個比,對照猜想出的比的基本性質進行驗證,從而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質。

3、動態生成:在學生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質後,引導學生小結出整數比的化簡方法:用比的前項和後項的最大公約數分別去除比的前項和後項。

小結化簡整數比的方法後,我便問學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除整數比需要化簡外,還會遇到哪些比需要化簡?學生討論後,得出還有分數比、小數比需要化簡。這時我又突然想到了整數、分數、小數的混合比需要化簡。

於是,便萌發了師生互動,動態生成這一知識的念頭。在我的不斷引導下,學生説出了整數與分數比、整數與小數比、分數與小數比也需要化簡。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列出以上各種類型的比,並留足一定的時間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其中一種比的化簡過程,然後小組合作討論化簡比的方法,最後全班交流總結各種比的化簡方法。

但此時全班交流總結尚未結束,下課鈴聲響了,我只好草草收兵,結束教學。學生對常見的三類比(整數比、分數比和小數比)的化簡方法印象浮淺、理解不清、掌握不到位,課堂教學的基本目標都沒有完成,更別説動態生成讓學生理解、掌握混合比(整數與分數、整數與小數、分數與小數)的化簡方法了。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在學習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分數乘除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成功之處:

1、明晰比的意義。

在教學中通過長方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15:10、路程和時間的比42292:50,讓學生明確兩個數的比既可以是同類量的比,也可以是不同類量的比。同類量的比即表示長和寬之間的倍數關係,既可以用除法表示,也可以用比表示。而不同類量的比同樣可以表示這兩個量之間的除法關係,還可以表示一個新的量,如路程與時間的比表示的是速度,總價與數量的比表示的是單價。通過以上分析,得出比的意義是兩個數的比表示兩個數相除。

2、明確求比值的方法。

在以往學習過程中,容易與後面學習的化簡比混淆。因此,在本課學習過程中,尤其讓學生明確用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後項所得的商,就是比值,並加強求比值的練習。

3、溝通比、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繫。

除了讓學生知道比的前項相當於除法的被除數,相當於分數的分子;比號相當於除號和分數線;比的後項相當於除法中的除數以及分數的分母;比值相當於除法的商和分數值。對於區別也要讓學生知道,比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係,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表示的是一個數值

不足之處:

1、在讀法上對於2:3也可以寫成2/3,但是仍讀作2比3,在這方面強調的不深刻,導致學生在進行判斷題時出現錯誤。

2、學生對於兩個數之間的比容易寫顛倒,不注意看是誰與誰的比。

改進措施:

加強對比的意義的理解,特別是要加強錯題的辨析練習。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5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掌握了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會解答分數乘法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1、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比、除法和分數之間有着一定的聯繫,在除法中,比的前項相當於除法中的被除數,比的後項相當於除數,比號相當於除號;在分數中,比的前項相當於分數的分子,比的後項相當於分母,比號相當於分數線。在教學中,我首先出示一道除法算式2÷3=2/3,然後指出這個算式也可以寫成2:3=2/3,從而直觀地讓學生觀察到除法、比和分數之間的關係。在此基礎上再聯繫除法和分數的意義,如:2÷3 表示2是3的幾分之幾或3是2的幾倍;3小時行60千米,算式60÷3既表示每小時行多少千米,又表示路程和時間的比是60:3;男生的人數是女生的2/3,也表示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2:3。通過這樣的教學,只有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才能讓學生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加強對比

使學生明確足球比賽中的3:2與我們所學比的知識的區別。知道比賽中的比是相差關係,而我們所學的比是相除的關係。不足之處:在教學比的意義時,對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也可以説成誰和誰的比,強調的還不夠,使學生的對兩個數相除也可以説成兩個數的比的感悟不深刻,導致個別同學出現比的順序顛倒的現象。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6

比的意義的導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喜歡關心的奧運話題出發,問題情境的創設主要立足於學生的現實生活,貼近學生的認知背景,設計形象而又藴含一定的與數學問題有關的情境,在開放性問題情境中,學生思維活躍,並積極主動地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變“讓我學”為“我要學”。

在學習比的意義的時候,考慮到學生對“比”缺乏感性上認知,所以以上的例子採用“導、撥”的方法,引導學生明確比的意義,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在學習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數關係的時候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意在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間,讓學生藉助板書、計算機課件的有機結合,總結出三者之間的聯繫,感悟它們之間的區別,有利於培養學生間的合作精神,實現了自主學習。

對比的概念的把握,即兩個數的比表示兩個數相除。這一概念的得出怎樣更加自然,思量再三,作為概念課,國小裏面採用的是不完全歸納法,要讓學生儘可能有更多的表象和感性認識,這節課立足於此,同時在學生的課堂舉例中,一些動態生成的材料也豐富了這一內容。課堂上學生較好的感悟、理解了比的意義,結論的得出自然水到渠成。

課堂因為開放,才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才促使了學習資源的生成、才有了學生創造的慾望與創造成果的展示。但是,這無形中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住了學生轉瞬即逝的創造點,合理重組學習資源,那麼教學會更精彩,課堂更富活力。孩子的創造慾望決定了整堂課的生命。儘管在課堂中有些地方我能做到不遺漏學生的閃現靈性的創造點,但由於自己在某些環節的預設上準備不足,主要原因還是對學生缺乏瞭解,個別地方沒有能很好的處理。

對拓展提高環節中,前幾個層次的練習,從學生的反饋效果看,還是相當理想的,不僅進一步理解了比的意義,而且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的説、做都相當精彩。後面“説一説”圓圖的練習由於預設準備不足的原因,處理顯得不夠完整。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7

兩個數相除不止侷限於同類量相除,出示一道不同類的數量之間關係,“路程÷時間=速度”,這是一種對於學生來説並不陌生的數量關係,學生運用知識的遷移,路程與時間的關係也能用比表示。讓學生在充分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加深對比的意義的理解。這裏把同類量的比和不同類量的比區分教學,不但教學過程更清晰,而且使學生進一步完善了對比的認識。比的意義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主要採用學生接受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這樣再次加深了學生對概念的識記,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書中畫出比的意義。

比、分數和除法的聯繫,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我發揮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優越性,採用小組討論學習、自學的方法,讓他們交流、彙報,實現由模糊到清晰的過程,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真正感悟出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係,這也是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思維的過程。最後把三者聯繫填在表格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表格的出現使這三者的聯繫與區別顯而可見。

思維拓展題的出現既幫助學生加深了對比的意義的理解,又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數學思考能力。而且還給學生增加了樂趣,特別是培養了學生辨析能力,使學生感到比在生活中處處可見。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8

由於新教材把“比”的內容前移至十一冊,學生難免會有遺忘和生疏,所以在教學時我適當增加“比”的複習分量,除了教材上的複習內容,還多加了幾道複習題。

新授例1後得到兩個相等比80:2=200:5,此時,應當再次指出:這個等式和複習題後面列出的等式都是比例。那麼什麼叫做比例呢?

引導學生觀察歸納,一般都可以根據幾個式子共有的特徵得出結論。雖然班上有些學生自己得出的結論,不夠嚴密,我還是加以肯定和鼓勵。那麼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再來討論“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主要是看什麼?”這樣的問題,自然會水到渠成。

這樣不僅加強知識間的聯繫,而且減緩學生認知過程的坡度,學生在逐步深入理解“比”的基礎上再去學習“比例”的知識,會輕鬆得多。

《比例的基本性質》的推導是這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但是我們教學時不是用數學證明的方法得到比例的基本性質的,而是引導學生研究具體比例的外項積和內項積的關係,在此基礎上歸納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質。為了使歸納的結論具有説明力,我讓學生在草稿本上任意寫一個比例,並研究兩內項積與兩外項積有怎樣的關係,再分小組討論。

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研究觀察得出,不論怎樣的比例,它的外項與內項積都相等,並讓學生自己用字母表示出來。

這節課學生不僅掌握了一個“基本性質”,更重要的是向學生滲透了研究問題的方法,學生的主體意識得以培養和發揮。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9

今天帶領學生學習了《比的意義》一節課,這節課要使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會讀、寫比;認識比的各部分名稱;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準確地求出比值。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意義、比與除法分數關係的探索過程,能利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實踐操作、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感受“比”產生的背景。這是一節概念課,知識點多,又抽象。在教學設計中我精心設計了引導語,預設應該很容易讓學生理解比的意義,但是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之中意料之外的小狀況。

在不同類量和同類量的比學習過程中,出示例題:同學們在升旗儀式行進中,3分鐘走了330米,同學們的速度是多少?讓學生列算式表示行走速度,列式計算之後,老師問速度還可以説成是哪個量和哪個量比?之後,在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同類量與不同類量的比時,教師就忘了對兩種量進行對比引導。學生雖然知道了路程比時間,但是卻沒有引出進行兩個不同類量的比較,缺失了讓學生理解了這兩種“比”的實際意義,這樣成為了這節課的缺憾。

如果設計的時候進行對比題目形式呈現就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了。如,五(2)班3分鐘走了330米,五(3)班5分鐘走了450米,你能説出哪些比?在第一個例題的基礎上,學生會説:3:5,5:3,3:5,5:3,450:330,330:3,450:5,3:330,450:5等。老師可以及時引導學生思考各個比表示誰和誰的比,有什麼發現?學生會發現3:5是五(2)班和五(3)班時間的比,330:450是五(2)班和五(3)班路程的比,330:3是五(2)班路程和它時間的比。再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比中有什麼不同點?學生會發現3:5是時間與時間的比,330:450是路程與路程的比,而330:3,450:5是路程與時間的比。經過教師引導學生交流討論,明確3:5,330:450是相同類量的比,330:3,450:5是不同類量的比。這樣會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同類量與不同類量,可以起到加深理解“比”的實際意義。

再如,在教學比的讀寫法、各部分名稱時,我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習單上的概念:“:”是比號,讀作“比”。比號前面的數叫作比的前項,比號後面的數叫作比的後項。如,3比5,記作3:5或。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比的前項除以後項所得的商叫作比值。如,25 : 160 = 25÷160 =

通過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學生認識了比的讀法和寫法,比各部分的名稱是什麼,怎樣求一個比的比值。教師及時對學生進行鞏固基礎訓練,讓學生做如下練習,説一説下面各比的前項和後項,再求出比值:3 : 7 ,8 : 4 ,0.5 : 1。學生算完在交流彙報時,學生對比值的讀法學生產生了異議,3:7=3÷7=,學生讀成3比7。這是好事,説明學生對分數形式的比的讀法掌握很好,但是也反應出學生對比值是一個分數,還是一個分數形式的比還分辨不清。這是一個很好的生成資源,我抓住機會引導:這裏的結果是一個比,還是一個數?如果是比該怎麼讀?是數該怎麼讀?學生還是有疑問,老師舉例分析之後學生明白。後來思考,為什麼我抓住了生成資源學生為什麼沒有馬上領會呢?通過評課和反思,認為教師如果再換一種問法引導會達到更佳效果,如,什麼是比值?商是一個數還是一個比?怎麼讀?從比值的概念中理解,比值是商,是一個數,這裏應該按分數來讀,會讓學生一下子明白這是一個數,不是一個比,應該讀成幾分之幾。從而讓學生對比的書寫分數形式和分數的本質有了更深刻認識。

由此感悟到,不同的引導語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引導不恰當的話,教師也不要慌,教師也可以把錯誤當成學習的資源,加以恰當的引導,也可能會達到更好的效果。所以,我們一定要在課堂中注重的引導方式和語言,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幫助學生加深了對知識本質的理解,提高數學思考能力。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0

《比的意義》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最後一部分內容,為後面學習比的基本性質、按比例分配應用題以及下學期要學的比例知識都打下了基礎。本課的知識重點是比的意義,比的讀寫法,比各部分的名稱,求比值的方法,比和分數,除法之間的聯繫。整節課涉及到的概念非常多,如果單純由教師來講解概念性的知識,學生一定會感覺到枯燥乏味。鑑於這一點,我採用了分段教學法。下面就把我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反思記錄如下:

一開始教學比的意義時通過提問學生:我班男女生的人數各是多少?進而提問:能不能用學過的方法表示出本班男女生人數的數量關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出發,注意讓學生聯繫生活經驗學數學。這部分的過渡還是比較自然的。只是在後面歸納、概括比的意義時,我感覺對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也可以説成誰和誰的比,強調的還不夠,使學生的對兩個數相除也可以説成兩個數的比的感悟好像並不十分深刻。

接下來在教學比的讀寫法、比的各部分名稱、求比值以及比和分數、除法的聯繫時,我嘗試了一下放手讓學生自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內化了幾個知識重點。因為這部分概念比較淺顯易懂,從學生交流自學收穫的課堂反映來看,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學生還是樂於接受的。不過,我還是覺得在培養學生質疑問難上做得還不夠,應該更加大膽一點,把彙報交流自學收穫中的老師向學生提問改成學生向學生提問,不知效果會不會更好。另外,學生在彙報交流自學收穫時,如何應變和調整新知的教學順序,能夠更好地駕馭課堂也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思考的問題。

最後在所有的知識學完後我還設計了一個實踐遊戲,就是讓學生通過測量了解人體的有趣的比以及知道這些比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常言道: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一節課成功與否的標準是看學生的課堂表現,而不是看老師有無完成教學任務或教得認真不認真。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得沒有收穫,即使老師教得再苦也是低效的或無效的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必須切實把握好學生的實際基礎,選擇切合學生實際的教法,順着學生思路進行教學,那麼課堂中的每一個環節就會顯得很和諧,那麼這樣的教學也肯定是成功的教學。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1

比的意義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比的概念實質是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表示兩個數量間的倍比關係。任何相關的兩個數量的比都可以抽象為兩個數的比,既有同類量的比,又有不同類量的比。教材還介紹了每個比中兩項的名稱和比值的概念,舉例説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數的關係,着重説明兩點:

(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表示,有的是用整數表示。

(2)比的後項不能是0。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和運用比的意義及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繫;教學難點是理解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係,明確比與比值的區別。

當然,學生對於本節課的學習,也有足夠多的知識儲備,因為比與除法、分數有着密切的聯繫,三者具有明顯的、可供利用的內在聯繫。在傳統的教學中,過早地揭示比的概念,不利於學生對於比的意義的理解,容易產生“囫圇吞棗”的現象。因此,在課堂上:

一、我重點採用“正面引導”的方式,通過引課板書2÷3=2/3,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複習除法與分數的關係。

1、除法算式可以寫成分數形式;

2、除法算式的商可以用分數表示。

較好地搭建起了連接舊知與新知的橋樑。在學生能用除法、整數、分數描述兩個數量倍數關係的基礎上,我引出兩者的關係還可以用數學上的“比”來表示,引出課題並及時板書出2:3=2÷3=2/3(在前面板書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式子並提出問題:兩個數的比表示什麼?學生很容易明白:

1、兩個數的比表示兩個數相除。

2、比表示的是一種關係。

很容易的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緊接着我又對比着式子讓學生複習2÷3和2/3中各部分的名稱,帶着複習的收穫自學課本並思考兩個問題:

1、比的各部分名稱。

2、比的各部分與除法、分數的聯繫。

學生很容易類比出比、除法、分數三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比和比值的聯繫與區別也是一個教學的難點,尤其是用分數表示比且前、後項互質時如2/3,這個分數表示的究意是比還是比值,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我是這樣設定的問題:

1、表示兩個數的關係時是比還是比值?

2、表示結果時是比還是比值?

這樣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比是一種關係,讀作幾比幾;比值是得數(一個數)。

趁熱打鐵我繼續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2:3=2÷3=2/3並提出"怎樣求比值"?學生對照着一下子就明白了"求比值先用前項除以後項再求出商"這一過程就是求比值的過程。

我把課本上的兩個引題放在了這節課的最後,在學生明白了比的意義和各部分名稱後讓學生理解任何相關的兩個數量的比都可以抽象為兩個數的比,既有同類量的比,又有不同類量的比。同類量的比表示倍的關係,不同類量的比表示一個新的量如路程:時間=速度工作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等。

比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我沒有讓學生舉例生活中的比,在後面我才舉例足球比賽場上分數之比,通過比較學生明白這不是我們學過的比,只是兩個隊的得分差。

一堂課下來,感覺不足之處還有很多,有些細節地方處理得不是很到位。像在教學比的意義時,對同類量的比説得過快,以致部分學生對什麼叫同類量的比是什麼意思不清楚。對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也可以説成誰和誰的比,強調的還不夠,使學生的對兩個數相除也可以説成兩個數的比的感悟不深刻;還有因為時間原因,習題以下內容包括課堂總結和延伸處理得比較粗糙。還有在比的後項不能是0這一點上沒有能很好的強調。總之,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改進。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2

本學期的教研課,我確定的題目是《比的意義》。這是學生在國小階段首次接觸到關於比的知識。對於我來説,也是第一次教學此課。我閲讀《教學參考書》《教材解讀》等教輔資料,在網上搜索關於此課的視頻,可以説,我把自己當學生,自學了本課的知識,同時,經過比對,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並多次推翻設計的教學環節。教研課之後我進行了反思:

一、我的收穫

1.講練結合適合概念多的進授課。《比的意義》這節課,需要學習比的意義、比號、比的讀法和寫法、比的各部分名稱、求比值,瞭解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知識多而且雜,對於部分提前學習的孩子來説,這些知識並不難,但是對於預習效果不好的學生來説,不把這些知識在新授課交代清楚,之後做很多的練習都不能彌補,從而影響後面學習更深入的知識。因此,在多次設計教學環節的過程中,我選擇了講練結合的方法,將知識點進行分割,逐個學習,並練習跟進。課後,我對學生進行了檢測,孩子們對知識的把握還是很不錯的。

2.老師講、學生講都要以學生為主體。講練結合是總體設計,我又思考了該如何“講”的問題:講授比的意義以我領學為主,通過“長是寬的幾倍可以説成長和寬的比是15比10”這樣的句式讓學生廣泛説,從而進行歸納總結,水到渠成比的意義;講授比號、讀法和寫法、各部分名稱和求比值,我採取讓學生自學的方式,通過彙報及跟進的練習檢測學習效果;其中比的寫法中,有一種分數形式的寫法,我預設的方案是讓提前認知的學生來領學,課堂上也確實有學生知道,我設計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可以寫成分數形式?”引導學生用分數與除法、比的關係進行理解,並順勢掌握了比的讀法。根據知識的特點,採取老師領學、學生自學、學生領學的方式既尊重了學生的主體,也豐富了課堂學習的方式。

3.問題的設計可以很好的服務教學。備課的過程是精練數學問題的過程,往往是幾個重要的問題引領了整個課堂教學。我在《比的意義》備課過程中,就經歷了這個過程。例如:領學比的意義時,我所設計的句式就是經過幾次的修改之後,充分尊重教材最後敲定的,課堂上,也不斷的引導學生按照這樣的句式去説,才在大量學説的過程中總結歸納出比的意義的。我感覺課堂問題的設計是重難點的體現,是教學環節的體現,是教師對教材把握程度的體現,“為什麼?”一定要問在該問的地方。

二、存在問題

1.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不夠合理。課堂中,前鬆後緊的現象仍然存在。

2.備課深度不夠,難點體現不夠合理。本課中的難點是經歷探索比與分數、除法之間關係的過程,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通過備課,我感受到,這個難點並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在充分學習前面的知識的過程中,感知並歸納總結出來的,學生能不能突破這個難點就要看學生在前半段知識的學習情況。領會到這一點,是我自己備課的一大突破,是我的重要收穫。對於他們之間的聯繫,我用表格的方式方便學生總結。對於他們之間的區別,我用課件的方式進行羅列,總結了三種區別。課堂上,學生們對於表格的填寫是很順利的。在回答他們之間的區別的時候,孩子們語言概括能力有限,我給出的課件又不能根據學生的回答來體現,因此,這張課件不能很好的服務教學。而且,對於六年級的孩子,能夠總結出這些區別,也實在有些難。

3.板書過於複雜,缺少規範性。要善於利用四塊黑板,做好功能分佈,保證在板書中體現教學重難點。

三、努力方向

1.加大備課力度,做好課前功。對於我這個半路教數學的美術老師,紮實數學素養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對數學知識體系的把握要紮實,課前備課尤其重要。

2.提升課堂駕馭能力,更好的為學生成長服務。自覺把每一節課當做提升自己能力的訓練場,在日常工作中鍛鍊,成長。

3.加強理論學習,提升綜合能力。以身邊的數學老師為師,以互聯網資源為師,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讓我這個愛上數學的美術老師逐漸成長為合格的數學老師。

《比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3

走近學生,走近真實的課堂教學——對“比的意義”教學的反思 隨着時代的發展,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小數學教育正悄然地發生着許多新的變化。什麼是理想的課堂?在新的課程理念下,面對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品格、價值追求,我們應以怎樣的態度來與學生對話交流?課堂上怎樣讓他們真正成為主動者,參與到老師的思維體操中來?這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有人説: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只有走近學生,才能走近真實的教學,從而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共同探究的場所,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當前,老師們正在認真貫徹新標準的要求。我作為一名課改一線的老師,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應用到課堂中,力爭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有一些新的變化。教學中有收穫與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尷尬,前不久,我就遇到過一次。

在教“比的意義”的這一節時,我設計了以下學習環節:

1、教育“比”的第一個作用:同類量的比。

①請第一組同學(男生7人,女生5人)起立,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自由提問。

學生提出的問題有:

a男生和女生共有幾人?

b男生比女生多幾人,女生比男生少幾人?

c男生、女生分別佔全組人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d男生是女生的幾倍,女生是男生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e男生比女生多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女生比男生少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②對問題進行分類

a—求兩個量的和。

走近學生,走近真實的課堂教學——對“比的意義”教學的反思 隨着時代的發展,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小數學教育正悄然地發生着許多新的變化。什麼是理想的課堂?在新的課程理念下,面對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品格、價值追求,我們應以怎樣的態度來與學生對話交流?課堂上怎樣讓他們真正成為主動者,參與到老師的思維體操中來?這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有人説: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只有走近學生,才能走近真實的教學,從而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共同探究的場所,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當前,老師們正在認真貫徹新標準的要求。我作為一名課改一線的老師,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應用到課堂中,力爭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有一些新的變化。教學中有收穫與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尷尬,前不久,我就遇到過一次。

在教“比的意義”的這一節時,我設計了以下學習環節:

1、教育“比”的第一個作用:同類量的比。

①請第一組同學(男生7人,女生5人)起立,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自由提問。

學生提出的問題有:

a男生和女生共有幾人?

b男生比女生多幾人,女生比男生少幾人?

c男生、女生分別佔全組人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d男生是女生的幾倍,女生是男生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e男生比女生多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女生比男生少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②對問題進行分類

a—求兩個量的和。

走近學生,走近真實的課堂教學——對“比的意義”教學的反思 隨着時代的發展,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小數學教育正悄然地發生着許多新的變化。什麼是理想的課堂?在新的課程理念下,面對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品格、價值追求,我們應以怎樣的態度來與學生對話交流?課堂上怎樣讓他們真正成為主動者,參與到老師的思維體操中來?這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有人説: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只有走近學生,才能走近真實的教學,從而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共同探究的場所,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當前,老師們正在認真貫徹新標準的要求。我作為一名課改一線的老師,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應用到課堂中,力爭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有一些新的變化。教學中有收穫與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尷尬,前不久,我就遇到過一次。

在教“比的意義”的這一節時,我設計了以下學習環節:

1、教育“比”的第一個作用:同類量的比。

①請第一組同學(男生7人,女生5人)起立,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自由提問。

學生提出的問題有:

a男生和女生共有幾人?

b男生比女生多幾人,女生比男生少幾人?

c男生、女生分別佔全組人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d男生是女生的幾倍,女生是男生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e男生比女生多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女生比男生少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②對問題進行分類

a—求兩個量的和。

走近學生,走近真實的課堂教學——對“比的意義”教學的反思 隨着時代的發展,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小數學教育正悄然地發生着許多新的變化。什麼是理想的課堂?在新的課程理念下,面對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品格、價值追求,我們應以怎樣的態度來與學生對話交流?課堂上怎樣讓他們真正成為主動者,參與到老師的思維體操中來?這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有人説: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只有走近學生,才能走近真實的教學,從而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共同探究的場所,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當前,老師們正在認真貫徹新標準的要求。我作為一名課改一線的老師,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應用到課堂中,力爭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有一些新的變化。教學中有收穫與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尷尬,前不久,我就遇到過一次。

在教“比的意義”的這一節時,我設計了以下學習環節:

1、教育“比”的第一個作用:同類量的比。

①請第一組同學(男生7人,女生5人)起立,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自由提問。

學生提出的問題有:

a男生和女生共有幾人?

b男生比女生多幾人,女生比男生少幾人?

c男生、女生分別佔全組人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d男生是女生的幾倍,女生是男生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e男生比女生多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女生比男生少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②對問題進行分類

a—求兩個量的和。

走近學生,走近真實的課堂教學——對“比的意義”教學的反思 隨着時代的發展,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小數學教育正悄然地發生着許多新的變化。什麼是理想的課堂?在新的課程理念下,面對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品格、價值追求,我們應以怎樣的態度來與學生對話交流?課堂上怎樣讓他們真正成為主動者,參與到老師的思維體操中來?這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有人説: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只有走近學生,才能走近真實的教學,從而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共同探究的場所,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當前,老師們正在認真貫徹新標準的要求。我作為一名課改一線的老師,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應用到課堂中,力爭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有一些新的變化。教學中有收穫與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尷尬,前不久,我就遇到過一次。

在教“比的意義”的這一節時,我設計了以下學習環節:

1、教育“比”的第一個作用:同類量的比。

①請第一組同學(男生7人,女生5人)起立,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自由提問。

學生提出的問題有:

a男生和女生共有幾人?

b男生比女生多幾人,女生比男生少幾人?

c男生、女生分別佔全組人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d男生是女生的幾倍,女生是男生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e男生比女生多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女生比男生少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②對問題進行分類

a—求兩個量的和。

Tags: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