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生活經驗

魯迅社戲人物形象分析

欄目: 生活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1.7W

魯迅短篇小説《社戲》是以其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依據,用第一人稱寫的在浙江紹興小村看社戲的作品。小説主要通過夜裏行船、船頭看戲、月下歸航這幾個充滿江南水鄉氣息的畫面來表達作者對少年時代快樂生活和濃厚情誼的懷念及眷戀。

魯迅社戲人物形象分析

在《社戲》中,所出現的人物有較多,以個體而言,作者所提及的有迅哥兒、母親、外祖母、雙喜、阿發、桂生、六一公公,在這些人物中,雙喜無疑是一個出眾的人物,他在情節的展開上起了重要作用。

“孩子王”雙喜

載“我”去看社戲的船是聰明的雙喜想到的;在駕船和安全的問題上是雙喜打的包票,是雙喜擔任的舵手。由此可斷,如果沒有雙喜此聰明大膽能幹的朋友,“我”此次看社戲之願許要泡湯了。

當抵達趙莊開始看戲時,雙喜又為“我”介紹和解釋演員的舞台動作;大夥因老旦的戲而感到掃興,“不住的吁氣”“打起呵欠來”時,雙喜又一呼百應地率眾而歸;在歸途中偷羅漢豆一節,是雙喜考慮到先問問阿發的意見再偷,又考慮到只偷阿發一家的豆,阿發娘若發現又要哭罵的,大夥才又到六一公公地裏偷了一些;吃了豆又是雙喜考慮到細心的六一公公因少了鹽和油會發現他們的“劣跡”,最終使問題得以集中討論合力解決;當船到家時,更是雙喜報的平安。如此一個細心周到又頑皮未脱的鄉村少年,便在看戲和勝利而歸的趣事中,處處起了“孩子王”的作用。

六一公公次日的責問證明了這一點,第一個問的就是雙喜,可雙喜卻能把“偷豆”的不恥説成“請客”的高雅不説,還傲氣説“當初還不要你的呢”,並反而責怪六一公公嚇跑了他們的蝦。雙喜的狡黠和詼諧令趣事一趣到底。

在整篇小説中,雙喜成了小朋友的領袖,是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人物。雙喜也是“孩子王”,但他的智慧、勇敢、熱情周到是個體的表現,不代表別人,只代表他雙喜自己,一如他的自信。

自家也“偷”的阿發

阿發在小説中突出了兩次,一次是出航時拔後篙,説明他也是能幹的“航家”,與雙喜是合作愉快的一對;一次是偷羅漢豆時,雙喜問“阿阿發,這邊是你家的,這邊是老六一家的,我們偷哪一邊的呢”時,“阿發一面跳,一面説道,‘且慢,讓我來看一看罷’。”當他往來的摸了一回後,直起身來説道,“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這一回答可以説是震人耳聵的,出人意料而又妙趣橫生的。説是偷豆,偷到自家田裏,還煞有介事“驗收”一回,最後由自己定奪,“偷我們的罷”,還是用哪個“偷”字,竟不用“摘”。這裏出現在讀者面前的不再是能幹的阿發,而是一個熱情有餘,頑皮透頂,懂得“顧大局”不掃人興的主兒。可以這麼説,如果阿發把“偷”字略了,而換成“摘”的話,這“趣兒”將大大遜減,也許小説尾文作者也不會寫出“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這樣的話兒來。

自家豆被偷,娘會哭罵,阿發是知道的,但為了招待好朋友,不掃大家的興,孃的哭罵也就不重要了。孃的哭罵,對阿發來説,是件不光彩的事,(日裏定被夥伴嘲笑過的了),這倒很影響自己的“待客禮教”及在夥伴中間的地位,今天倒是為自家賺點臉面的機會,哪有猶豫之理?當然這是一家之言,也許調皮的阿發壓根兒就沒想這麼多,只是一個心眼的想偷羅漢豆,自家和六一公公家,只要高興,偷哪一家不是“偷”呀?

“小讒貓”桂生

再説桂生。桂生在小説中也出現了兩次。

一次是在看戲時,“我”託桂生幫買豆漿,桂生去了回來説,賣豆漿的聾子也回去了,買不到,給“我”舀一瓢水。“我”是城裏來的客人,會念“秩秩斯干”,當然是值得尊敬的,對於“我”的要求,桂生不容推辭,理應效勞。可惜沒有完成任務,回來後也不會安慰,還説“日裏我還喝了兩碗”,最後乾脆提議“我”喝水算了……他白紙樣的純樸、活脱脱的天真、爛漫的模樣就躍然紙上。

二次則是在歸途中,聽到大家説無力搖船,想是餓了的.緣故,就想到“羅漢豆正旺相”,給讀者一副對吃很有興趣的形象。按此看,“我”許是知道這一點,才託桂生去買豆漿吧!

這時,桂生的形象似乎清晰多了。當然,表面上看,他的提議在推動小説情節發展作用很大,但那麼一羣孩子當中,也許想到“羅漢豆正旺相”的不獨桂生一個只是作者讓桂生提議出,確有給桂生套上“小饞貓”帽子的嫌疑。

寬厚的六一公公

孩子們偷豆並用了寬厚的六一公公的鹽油。六一公公是發現了,而他對孩子們的責怪,並沒有孩子們想象中的嚴重。

看,他問雙喜時説,“你們這班小鬼,昨日偷了我的豆?又不肯好好地摘”,此言之意,如果肯好好地摘,是無傷大雅的;也可作雙喜他們“偷竊”行為也不止一次一説。(罵與不罵一樣,弄不好這羣活寶,不知又會搞出什麼花樣來。也拿他們沒辦法呀)。

《魯迅社戲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