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文學

一副老花鏡散文

欄目: 文學 / 發佈於: / 人氣:1.22W

光陰似箭,人生苦短。驚回首,浮雲擄走那流年。春秋的船,風雨的帆,榮辱功過趨平淡。夜闌珊,思飛散。一簾曉月懸窗前,紅塵湮沒幾紅顏,花已謝,柳正眠,多少往事映燈盞。青春不再心悠閒,朝霞拱出曾經的眷戀……

一副老花鏡散文

日子,被門前小溪潺潺的流水沖走,青春的容顏、激情的華年,像從指縫滴落的清泉,不經意間丟失的沒了蹤影。往日的苦痛和糾結,在流光似水的柔波里漸漸逝遠,記憶深處歷久彌新的珍藏着歡樂和笑顏。

耄耋之年的母親,身子骨依然硬朗,精氣神依然矍鑠,心智手依然靈巧。但她仍如年輕時一樣,儉樸如初,和善如初,温情如初……

母親,有一副老花鏡。這副老花鏡,是母親的好幫手,如果從購得之日算起,到現在差不多四十五個年頭。這副老花鏡,幫母親縫合了有滋有味的日月,編織着若彩若霞的春秋,刺繡出五彩繽紛的年輪……

  一、縫墩子

“滾墩子,抱孫子。疼孫子,強起攢金子。”

我們臨沂一帶,有老輩傳承下來的習俗,就是誰家的男孩要結婚了,做母親的要給兒子張羅一個墩子,以圖日後能如願以償的抱上孫子。

母親是一位閒不住的'老人。打蘆烘、打苫子、縫帽子、縫老虎這些活計,老人家都不做了,又改作縫墩子。

夏雨舞蹈的日子,母親把幹稻草或麥秸泡好、淇勻,坐在一拃高的馬紮上,捋四五根麥秸或稻草,用花花綠綠的不到一寸寬的細長布條,邊裹邊縫,邊縫邊裹,起個頭縫墩子。

我見過很多次,其流程是這樣的:母親先在底部留一個茶杯口大小的圓窟窿,手上戴着頂針兒,把裹好布條的麥秸捏成圓形,用一根引着長長的紅線的二號針,先縫一個圓箍,再把圓箍象畫一個無限大的逗號一樣,將圈與圈之間縫合,等到底面差不多象二十六號高壓鍋底大小的時候,再立起來縫,整個底部像一粒石子投進池塘,一圈圈向外盪漾開去。接着,就是把圓箍慢慢的向上縫起,每逢一圈,差不多要用百兒八十針,等縫到一拃半高的時候,再把頂部向中心縫攏,最後是留一根對摺的能伸進大人手掌的系(xi)把頂部收緊、縫結實,一個墩子的雛形就形成了。然後,母親把裏面的空間填上麥糠,邊填邊不停的用棍子楦結實,最後,縫一個和留着圓窟窿大小一樣的布球把底口塞住,縫好。剛縫好的墩子沒有好形態,母親會用一把橡膠錘輕輕地捶打,這叫整形,通過整理,一個好看的墩子就大功告成。

母親縫一個墩子,大概要用用兩三天的時間。但她很少拿到市面上賣,就是整個村子誰家孩子要結婚了,求到母親,她會毫不吝嗇的拿一個給人家。當來人要付錢的時候,老人家堅決拒絕。她説:“本村本里的,誰還沒有點用處?”

母親,有一副老花鏡。這副老花鏡,是母親的好助手。它幫母親縫合了有滋有味的親情,編織着若彩若霞的明天,刺繡出五彩繽紛的世界……

  二、做小年乎(棉花)鞋

年事已高的母親,有十幾個內外孫、孫女。轉眼間,他們都相繼婚嫁生子。母親是個特有心計的人,誰也不用要求於她,她便會記着為每個重孫、孫女在會走之前的那個冬天,做兩三雙小棉鞋。她説:“小孩子的棉鞋不好買,再説,買的棉鞋也太單,不暖和,小孩子的腳最怕東。”於是,母親找幾層結實的布料,裁剪成鞋底的樣子,打半碗漿糊,把幾層布料裱好,要是天氣好,就放在太陽地曬乾,要是青槓天(陰天不見太陽),就係在煤球爐的周邊熥幹。再搓幾根細長的麻繩納鞋底。一雙鞋底可能要用一天的時間才能納完。納好的鞋底周邊還得縫上沿子。接下來就是做鞋面,這鞋面的做工很有技巧,周長應該和鞋底的周長正好相等。如果鞋面做大了,上到鞋底上,鞋子周遭會有很多皺褶,一點也不舒展,煞是難看;要是鞋面做小了,上好的鞋子鞋跟和鞋尖會成翹天鵝(兩頭往上翹)。可是,母親做的小鞋從來都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剛做好的小棉鞋可以説要温度有温度,要風度有風度。誰見了都不會相信,那是出自一位八九十歲的老人的手工。

等到天氣轉涼的時候,母親讓我給他們打個電話拿回去。他們自然是歡喜得不得了。

假如,世間所有美好的辭藻用來描述我的母親,都道不盡母親儉樸,和善,温情……

我曾無數次昂首蒼天,拳拳起誓:“娘,如果有來世,我還願做您的兒子!”

Tags:老花鏡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