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文學

孟子的語錄(集合15篇)

欄目: 文學 / 發佈於: / 人氣:9.6K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語錄吧,語錄具有篇幅簡短,語言精練的特點。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麼樣的語錄才是好的語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孟子的語錄,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孟子的語錄(集合15篇)

孟子的語錄1

1、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永言思,思孝惟則。

3、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4、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5、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6、聖人之行不同也,或遠或近,或去或不去,歸潔其身而已矣。

7、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鼈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

8、往者不追,來者不拒。

9、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10、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之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11、古之君子,過則改之。

12、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

13、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14、位卑而言高,罪也。名人名言

15、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16、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7、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失其養,無物不消。

18、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智,譬則巧也;聖,譬則力也。由射於百步之外也,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

19、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20、仰而思之,夜以繼日。

21、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2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3、今茅塞子之心矣。

24、人無廉恥,王法難治。

25、我意欲正人心,息邪説。

26、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也。

孟子的語錄2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3、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5、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

6、説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7、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8、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9、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10、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11、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12、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

13、尊賢使能,俊傑在位。

14、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1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16、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17、有為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18、不以規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9、附之以韓魏之家,如其自視欿然,則過人遠矣。

20、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21、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22、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2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24、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25、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孟子的語錄3

1、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2、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

3、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4、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5、口之於味也,有同耆焉;耳之於聲也,有同聽焉;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至於心,獨無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義之悦我心,猶芻豢之悦我口。

6、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7、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8、羿之教人射,必志於彀;學者亦必志於彀。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學者亦必以規矩。

9、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10、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11、人皆有所不忍,達之於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為,達之於其所為,義也。

12、飢者甘食,渴者甘飲,是未得飲食之正也,飢渴害之也。豈惟口腹有飢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無以飢渴之害為心害,則不及人不為憂矣。

13、為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

14、人有不為也,而後能夠有為。

15、聖人之行不一樣也,或遠或近,或去或不去,歸潔其身而已矣。

16、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17、人不能夠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18、位卑而言高,罪也。

19、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20、仁者榮,不仁者辱。

21、雖有智慧,不如乘勢。

22、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23、能夠速而速,能夠久而久,能夠處而處,能夠仕而仕,孔子也。

24、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是故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

25、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

26、君子之於物也,愛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27、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28、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29、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

30、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由惡醉而強酒。

31、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

32、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鼈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33、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34、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

35、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

36、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37、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也。

38、欲貴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貴於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貴者,非良貴也。

39、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

40、仁人無敵於天下。

41、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42、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43、悦賢不能舉,又不能養也,可謂悦賢乎。

44、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

45、焉有君子而能夠貨取乎。

46、不以規距,無以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47、能夠仕則仕,能夠止則止。

48、養其小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

49、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50、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也,眾也。

51、聖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52、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弗能奪也。此為大人而已矣。

53、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54、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55、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

56、説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57、博學而詳説之,將以反説約也。

58、用下敬上,謂之貴貴;用上敬下,謂之尊賢。貴貴尊賢,其義一也。

59、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60、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税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徵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孟子的語錄4

1.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2.説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3.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4.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5.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眾。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悦而願立於其朝矣。

8.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

9.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10.養心莫善於寡慾。

孟子的語錄5

1、閲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使人精確。——培根

2、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寧

3、光陰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奧斯特洛夫斯基

4、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笛卡爾

8、書讀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但當你讀書而思考越多的時候,你就會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爾泰

9、書籍是偉大的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艾迪生

13、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高爾基

14、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用黑字印在白紙上的靈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觸了它,它就活起來了。——高爾基

15、讀書是我唯一的娛樂。我不把時間浪費於酒店、賭博或任何一種惡劣的遊戲;而我對於事業的勤勞,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厭。——富蘭克林

16、閲讀一切好書如同和過去最傑出的人談話。——笛卡兒

17、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用黑字印在白紙上的靈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觸了它,它就活起來了。——高爾基

18、書籍——當代真正的大學。——托馬斯卡萊爾

19、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列夫托爾斯泰

20、書,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21、過去一切時代的精華盡在書中。——卡萊爾

22、與筆記使人精確。史鑑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培根

孟子的語錄6

1、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2、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

3、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也。

4、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5、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6、瞰其亡也,而往拜之。

7、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8、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9、居移氣,養移體。

10、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11、天下殆哉,岌岌乎。

12、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敍,朋友有信。

1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

14、人不足與適也,政不足間也。惟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

15、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為之哉。

16、以五十步笑百步。

17、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8、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19、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20、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2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2、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23、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24、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25、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26、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27、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28、尊賢使能,後傑在位。

29、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30、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31、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32、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3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34、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

35、仁人無敵於天下。

36、出於其類,拔乎其萃。

37、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38、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39、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40、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41、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42、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3、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44、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45、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46、國人皆曰可殺。

47、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

48、脅肩諂笑,病於夏畦。

49、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50、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51、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52、胸中正,則眸子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吒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庚哉?

53、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54、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55、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56、有為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57、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58、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59、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60、志,氣之帥也。

61、人皆可以為堯舜。

62、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6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64、食色,性也。

65、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66、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67、士無事而食,不可也。

68、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

69、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70、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71、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72、仁者榮,不仁者辱。

73、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74、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75、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76、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77、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7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9、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80、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81、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82、王顧左右而言他。

8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4、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85、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86、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87、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棄者不可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

88、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

89、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90、其進鋭者,其退速。

91、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92、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93、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94、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95、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7、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98、訑訑之聲音顏色距人於千里之外。

99、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100、彼一時,此一時也。

101、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102、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

103、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鸇也。

104、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105、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0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107、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10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09、仁人之於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

110、永言孝思,思孝惟則。

11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12、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113、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114、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115、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116、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11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8、不違農,谷不可勝食也。

119、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20、保民而王,莫之能於御也。

121、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122、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123、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124、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於君則熱中。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

125、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126、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12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28、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29、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130、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131、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13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13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134、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135、雖千萬人,吾往矣。

136、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於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137、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138、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139、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孟子的語錄7

一.説教材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國小六年級語文第十二冊第四單元拓展閲讀課文《孟子語錄》。這是一節文言文,學生通過對文言文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加深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深入瞭解,達到思辨的目的。《孟子語錄》包含深刻的哲理,學生要多讀,通過多讀,加深理解。國小六年級學生已掌握了初步的閲讀能力,教師要多給學生機會,讓他們自己表現自己。

二.説教法.學法

1.藉助有趣的談話,激發學生興趣。

《孟子語錄》是一篇文言文。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從簡單的例子入手,從學過的知識中入手,用談話的方式,即複習了舊課,又為學習新課作鋪墊。達到了兩全其美的目的。

2.運用課本自學,引導學生探究

課本是教學大綱的具體體現,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整理和歸納知識,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3.積極組織討論,精心設計

教學中教師在重難點處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討論。有問題,學生各抒已見,在討論中教師不急於評價,而是留給學生時間,讓其他學生加以補充、評價。通過各抒己見,學生才能對“捨生取義”有所瞭解。

4.通過摘抄名句,促進學生髮展

本課知識點較少,學生通過對孟子名句的摘抄,會更進一步的瞭解孟子,瞭解古代文化。

三.説教學程序

教學中,我主要運用“洋思”理念,設計了一下教學程序:

談話激趣導入

出示學習目標:(課件出示)

初讀文章,整體感知

四.交流探討,理解真意

你如何理解孟子的觀點?請你舉出歷史上有名的“捨生取義”的例子。(學生自由回答,教師做評價。)

五.提高升華

1.課件出示孟子名言,學生朗讀並摘抄。

2.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學生各抒己見)

六. 課堂作業:

1.孟子這段話在寫法上的特點是:以什麼設喻,表達了什麼樣的觀點?

2.成語“捨生取義”是什麼意思?

通過這兩個問題,讓學生真正理解課文內涵。達到“堂堂清”的目的。

孟子的語錄8

一、按原文填空

魚,(),熊掌,();二者(),舍()而取()者也。(),亦我所欲也,(),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而取()者也。

二、解釋詞語

欲亦可得兼捨生義

三、用現代漢語來講述課文

四、這段故事就形成了後來的成語(),請解釋成語意思。

五、回答問題

這段話的作者是(),()時期()國人。()家學派創始人之一,被尊稱為“”,著有《》一書。你還知道哪些孟子名言?

孟子的語錄9

1、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2、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3、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4、有為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5、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於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6、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7、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8、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9、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0、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11、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12、人有不為也,而後能夠有為。

1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14、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15、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1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1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8、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9、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20、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21、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22、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23、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4、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25、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2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7、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28、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29、尊賢使能,後傑在位。

30、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3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32、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3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34、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35、仁者無敵。

3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7、其進鋭者,其退速。

38、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39、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選自:名人名言大全geyanw

40、人有不為也,而後能夠有為。

41、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能夠衣帛矣。

42、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43、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44、不得乎親,不能夠為人;不順乎親,不能夠為子。

45、養心莫善於寡慾。

46、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47、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48、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49、盡信書,不如無書。

50、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1、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52、禍福無不自我求之者。

53、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54、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55、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56、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8、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59、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60、人皆能夠為堯舜。

61、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62、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的語錄10

1 、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

2 、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3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4 、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5 、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6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7 、形色,天性也;惟聖人然後可以踐形。

8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1 0 、權,然後和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1 1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1 2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1 3 、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1 4 、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

1 5 、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1 6、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1 7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 8、有為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1 9 、體有貴賤,有大小。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大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

2 0、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2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 2 、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2 3、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2 4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2 5、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6、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 7、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2 8、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孟子的.語錄11

1、育才造士,為國之本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4、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5、人皆可以為堯舜。

6、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7、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8、天下之本,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10、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11、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1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3、貴,人之所欲;貴為天子,而不足以解憂

14、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後發

15、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16、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7、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18、志,氣之帥也

19、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20、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1、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

2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3、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4、吾善養浩然之氣。

25、養心莫善於寡慾。

26、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2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8、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29、人不可以無恥。

30、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31、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32、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33、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子的語錄12

1、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2、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貪殺人,人則歸之,是故文王視民如傷,此之謂也。

3、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稿矣,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氵孛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5、體有貴賤,有大小。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大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

6、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7、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8、惟有賢者然後乃得樂此耳。謂修堯舜之道,國家安寧,故得有此以為樂也。不賢之人,亡國破家,雖有此,亦為人所奪,故不得以為樂也。

9、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10、不以規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1、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12、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13、説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14、人人都可以當堯舜這樣的好人。

15、省刑罰,薄税斂,深耕易耨。

16、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17、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18、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義,而先且以自利,則不交相殺奪,故不足自飽饜。言必殺奪。

19、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

20、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21、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鼈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

22、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23、則為王之大夫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家,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則為王之士庶人亦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國必危亂喪亡矣。

24、其進鋭者,其退速。

25、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孟子的語錄13

1.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2.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5.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稿矣,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氵孛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6.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7.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義,而先且以自利,則不交相殺奪,故不足自飽饜。言必殺奪。

8.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9.則天下歸之,以政傷民,民樂其亡,以梃服強,仁與不仁也。

10.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孟子的語錄14

1.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2.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猶此也,王雖有移民轉粟之善政,其好戰殘民與鄰國同,而獨望民之多,何異於五十步笑百步者乎。

3.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4.吾善養浩然之氣。

5.我欲託之空言,不如載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6.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9.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0.仁者無敵。

孟子的語錄15

學習目標:

1、熟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

3、掌握理解“捨生取義”的意思。

學習重點:全文字、詞含義,全文大意。

學習難點:對“捨生取義”的理解。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提問有關孟子的資料和字詞

孟子:名軻,字子輿,魯國鄒人(今山東鄒縣)人。戰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著作有《孟子》,是繼孔子之後的又一位儒家學派大師,史稱“亞聖”。

二、展示目標(如上)

三、學習新知:

1、師範讀課文。

2、生自讀課文。

3、結合譯文理解內容

課文分析

本文選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一書共收入七篇文章,每篇又分“上篇”和“下篇”。

先講解字、詞

所:不譯。欲:想要得到。也:句末加強判斷的語氣詞,不譯。亦:也。可:能。得兼:應為“兼得”的倒裝,同時得到。舍:捨棄。者也:連用時,加強判斷語氣。生:生命,也可以理解為“活着”。義:可以理解為最高尚的思想、行為、道德(真理、信仰、正義等)。

譯文:

魚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時得到,那麼我就捨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時得到,那麼我寧願捨棄生命而選擇義。

全文共四句話,有兩層意思。第

一層是一個設喻,用“魚”和“熊掌”兩種事物來假設比喻,讓作者對二者做的一個取捨,結論是舍魚取熊掌,突出了熊掌的重要性。這樣,自然引出“生”和“義”及對二者的取捨,作者最後得出結論:捨生取義。選擇了“義”,也就是選擇了真理,正義信仰,有益於大眾的思想和行為,表明了孟子的高尚情操。

孟子提倡的“捨生取義”和孔子提倡的“殺身成仁”在內容上基本接近,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最高道德標準之一。這種思想道德在近、當代革命過程中激發了許許多多的仁人志士,為國捐軀,慷慨赴國難,拋頭顱,灑熱血。今天,對於廣大的中學生的道德建設來説,也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孟子是講道理的高手,能用通俗、形象、生動的比喻,闡述深奧的哲學道理,這樣便於讀者的理解。這種寫法也為同學們今後寫議論文提供了經驗。

4、學生思考:“捨生取義”這個成語的意思?

(指為了真理和正義,寧可捨棄生命,了不做不義的事。)

5、練習背誦課文。

四、小結:

內容和孟子思想。

五、作業:

默寫課文和練習冊內容。

Tags:語錄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