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文學

唱和武陵源散文

欄目: 文學 / 發佈於: / 人氣:1.83W

上個世紀中後期,原在竹山縣誌辦工作的有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證書的明安生先生(後調十堰市圖書館工作),根據自己多年蒐集的歷史資料,和在竹山縣南部深山實地踏勘堵河上游的武陵峽,以及竹山縣屬的桃源村和與竹溪縣屬連畔的桃源鄉後,撰文論證竹山的武陵,屬於正宗的武陵,武陵峽谷裏現存自然景觀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中所描述的景象完全吻合。遂引起山外世界人們的興趣,以及探訪真假武陵源真假桃花源的熱門話題。竹山縣文聯主席華賦桂慧眼別具,以個人名義斥資買斷武陵峽的開發經營權!並多次書諫竹溪縣委、縣政府採取得力措施,終止對武陵峽自然景觀的人為破壞。尤以《十堰晚報》《十堰日報》“桃花源就在竹山”的相關報道後,山外世界探訪武陵源的“驢友”日漸增多。

唱和武陵源散文

當然,也有人提出,武陵源、桃花源不是在湖南嗎?人家的旅遊經濟效益很可觀的,湖北的'竹山又出來攪和個什麼呢?且慢,這種質疑很正常,也很在理;但是,確實是不熟悉歷史的本來面目造成的。您若有興趣翻開中國古代的地圖,或者是地理書籍,即可看見和明白在東晉時期,也即陶淵明寫那篇文章的時候,叫做武陵的河流,就是現在的漢江主要支流——堵河。那麼,武陵以及桃花源等地名,是怎麼移花接木到了湖南的呢?

那是因為,竹山是古上庸國的腹地與都城所在地(至今竹山的簡稱仍為“庸”而且是上庸),被楚國滅亡以後,庸人大分流,去了湖南的那一支庸人,因為懷戀故鄉,遂把故鄉的地名,賦予新的住所而成。根據華中科技大學老教授張良皋的新著《巴史別觀》會考證,下庸卻正好是在湖南。湖南武陵地區的先人是庸人則毫無疑問。

2005年夏天,張良皋老教授歲值八旬,還應邀前往竹山南部深山踏勘武陵峽和桃花源。那日中午在官渡鎮政府休息,老先生欣然揮毫,留下墨寶一幅,曰:

武陵何處覓真源?

莫見桃花便泊船。

鄰郡當告劉子驥,

問津焉肯去湖南?!

此詩在含蓄中,卻有着明顯的,自己以一名老科學家老學問家,對武陵源與桃花源究竟在何處的觀點與看法。詩中第三句中所指的劉某,也即陶淵明《桃花源記》收尾提到的人與事情:“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親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現在,無論是湖南的桃花源,還是湖北竹山的桃花源,問津者眾。在下人微,仗是竹山人,於22007年第二屆女媧文化研討會上,斗膽步張老教授原詩原韻唱和於茲:

武陵覓真何費難?

中古版圖可釋然:

東晉時期武陵水,

即是當今堵河源。

五湖四海高尚士,

問津湖南轉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