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課改教學工作總結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2.15W

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展放在首位,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課改教學工作總結相關資料,歡迎閲讀!

課改教學工作總結

  課改教學工作總結【一】

我一直參加課改工作,見證着課改的不斷成長,不斷完善,現將我的課改工作總結如下:

一、新課程後,教與學方式的變化。

過去,教師一直把自己定位成為課堂中教育教學過程的主人,帶着教師設計好的問題,指導學生學習知識,形成概念體系。走進國小課堂,不難發現,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基本是“灌輸——接受”,學生學習方式基本是“聽講——背誦——練習——再現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隨着新課程的到來,數學教學內部問題的累積,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否認了教師這種定位,使教師清醒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數學的教與學必然要產生新的變革。數學課程改革的核心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實踐、探索、合作等多樣化的學習方法。在《數學課程標準》第一學段的教學建議中,《標準》強調“教師要讓學生裝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應提供適當的幫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在《數學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的教學建議中,《標準》強調“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為了例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

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要防止學生的合作流於形式,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通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使所學知識得以驗證和完善。

二、在教學實驗中的幾點體會。

1、聯繫生活,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創設與生活實際有關的情境,讓學生髮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並不難,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2、以新的理念為指導,自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體會編者的意圖。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創造地運用教材資源,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3、運用生活,產生例題

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最喜歡遊戲活動了,讓學生在有趣的遊戲活動中產生例題進行學習,學生會感到輕鬆愉快,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髮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認為,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儘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三、評價學生學業標準的變化。

當前,國小數學教學較多關注學生學習活動的結果,忽視了學生學習活動、發展的過程,導致對結果評價的過度關注,把評價功能退化為僅僅是對學生分數的鑑定,這是對學習評價的扭曲。

由於每一個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決定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富有個性的過程。由於學生個體的差異,應把重點放在學生自身的縱向評價上,使學生體驗到自己的變化、成長和進步,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用數學學習檔案來評價學生學習的數學過程,可以全程、多樣、有效地促進管理目標的達成。

  課改教學工作總結【二】

一年來,我校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認真學習落實上級文件精神,以重實際,抓特色,求實效為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認真落實課程計劃,落實教學常規,落實教學改革措施,抓好教學監控,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加速了學校發展。

一、加強學習,樹立新的理念

1、為了全面推進課程改革,必須徹底改變教師舊的教學觀念。我校十分注重對教師的培訓工作,大力組織教師認真參加各種培訓、在這一學期裏,我校蘆小妞老師,楊翠萍老師到鄭州參加了全國國小語文精英論壇觀摩課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和教學能力。其次,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現代化教育手段,組織教師聽專家講座,看專家教學實錄,並對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學過程進行經常性的反思。通過一系列的學習,使我校教師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既是挑戰,又是機遇,並將一輪課程改革視為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將理論聯繫到實際教學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質結構接受新一輪課程改革浪潮的“洗禮”。

2、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教師們逐步領會到教學的終極目標不是讓受教育者適應現實,而是改造、創建新的現實,培育出有創造能力的人。從而形成了“實施新課程的成敗在教師,教師的要務在於更新教學觀念”的共識。確立了“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以人為本,育人為本”的思想。樹立學生主體觀,貫徹民主教學思想,構建一種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觀點,承認學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關注學生情感的體驗,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視了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與發揮,使獲取知識,學會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成為學生豐富情感、完善自我、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的過程。

3、加強了教育的開放性,加強了教學與學生生活,現代社會,現代科技的聯繫。教師教學中立足課堂而不受課堂侷限,立足學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於捕捉現代社會,現代科技,其它學科的知識信息和最新成果,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使教學活動始終充滿活力。同時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開展研究性學習等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營造了學習、體驗的實際情境,創設動手實踐、創造的現實環境,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拓展到教室外、校外,加強了學校教育與社會的密切聯繫。

二、加強校本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是提高師資素質和教學質量的關鍵。我們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加強教師集體備課與論課活動,強調合作交流等,使教師在做中學,在實踐中領悟,使老師走上學習中研討,實踐中總結,總結中提高的成長曆程。

在校內教研活動中,我校制訂了語文教研組長李豔利老師,數學教研組長許亮老師。要求教研組長,每學期初制定好該組教研計劃,寫好教研活動記錄,學期末做好教研工作總結。要求每位教師在一學期內都要講一節校內公開課,教師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本學期,我校共舉行教研活動17次,取自然、普通話標準,語言準確,富有感染力,教師的範讀情景交融,把學生帶入如夢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學語言流暢,板書美觀工整、新穎,教態大方,駕馭課堂能力強。部分教師設計製作的課件很好,運用自如。

另外,我校還要充分利用學校的遠程教育設備,組織教師學習專家講座,優秀示範課等,和校內聽課間周進行。本學期校長聽課不少於30節,主任聽課不少於40節,每位教師聽課不少於10節。

讓老師切實有效的由新課程的旁觀者,變成新課改的組織者、參與者,投身到新課程中的改革中,並在實踐中找出其中最關鍵、最困惑、最有價值的問題,並在教師中進行交互式討論、開放式探究,使教師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覺調合教與學的行為,提高課堂的教學效能。

三、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

1、學習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課改的核心之一。不會學習的人將是21世紀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凸現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方法的過程。

2、新課程向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挑戰。教師要走下高高的神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變成學生合作交流中與學生心靈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學生人格,完善學生個性,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四、 狠抓教學常規工作,重實際,重實效

1、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學管理制度,加強了學校內部各項教學工作的科學管理。對學校的授課計劃、備課、教學、批改、輔導、複習、考試、成績評定等項教學規章制度,做到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同時提出具體的改革設想,以達到教學管理系統的整體優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教師,每位教師必須備好每一節課,積極從教材中挖掘出啟迪學生,培養學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學上的最佳工作點,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大部分學生在克服一定困難的前提下學到更多知識,增長能力。

2、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模式,活躍思維。在課堂上,教師要刻意創設問題的情景,積極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分析比較,培養概括和判斷推理、綜合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在以學生為主體,認真研究教法。根據學科的性質和教材的特動手操作能力及自學能力。努力改進教法的同時,也注意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以學法的優化推動教法的優化。

3、積極參與一課多研活動。通過活動,增強教師之間的互相交流、互相瞭解、互相學習。

4、結合我區的教學工作計劃,把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和開展“走近、走進文本,走出文本”的校本教研作為校本教研的重點。

5有意識的把實踐上升為理論撰寫成文章。

總之,新課改工作任重道遠,我們將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克服困難,總結經驗,樹立課改必勝的信念,紮紮實實做好新課改工作。

  課改教學工作總結【三】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我校一如既往地以實施新課程為契機,強化常規管理,進一步轉變觀念,堅持“為每個孩子未來着想”的辦學宗旨,加強教育教學研究,提高師生素質,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具體做法與成效如下:

一、強化組織領導優化課改管理

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的一項重大教育變革。為使學校課改工作真正做到領導有力、措施落實,真抓實幹,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改工作領導小組,並明確了各成員的具體分工,各成員平時加強協商研究和對課改的領導和指導,及時跟蹤、瞭解課改工作狀況。

二、轉變觀念,樹立服務意識:

教師是學校的靈魂,建設一支師德修養高,教學藝術精湛,能適應新世紀要求的教師隊伍,是新世紀教育對學校的要求。

1、強化師德教育。認真貫徹《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公民道德規範實施綱要》等規章制度,組織教工深入開展“創教育新風,樹師表形象”的系列活動。透過課改沙龍“師德論壇”、撰寫師德論文等活動,讓教師們進一步認識到“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需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本學期湧現出局級優秀輔導員唐豔老師;校級優秀輔導員侯月蘭、楊秀珍、王淑梅、任學琴、吳榮、餘桂琴六位老師;校級優秀黨員邵秀芳、李淑芳、黨春霞老師。

2、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應對教育發展的信息化和綜合化,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將會被無情的拋棄。我們重點組織教師學習《課程標準》、《課程標準解讀》等。組織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個人自學、課改沙龍等。另外,我們繼續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基本功硬筆書法比賽、優質課比賽,讓教師在活動中成長,在成長中提高。

Tags:課改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