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養蠶教學設計(精選10篇)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1.97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養蠶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養蠶教學設計(精選10篇)

養蠶教學設計 1

一、活動背景分析

國小生對動物有着天生的研究興趣,新課程改革提倡各學科要和生活緊密地結合。我們學校很多學生都養了幾條蠶,研究蠶這個活動對學生來講,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還可以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能力等。在研究過程中,學生會學會如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當養蠶成功之後,學生便親自見識了蠶的生命就是在這樣循環往復中延續下去的。本次活動,孩子們還會懂得蠶除了可以產生經濟價值,還有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對於蠶的歷史、蠶的文化都會有一定的瞭解。所以我們打算開展本次活動。

二、活動時長及活動目標

【活動時長】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共需要六週。

第一週:學習有關蠶的知識,激發學生研究的興趣。分好研究小組,制定研究計劃表。

第二——第五週:根據研究計劃表開展各自的研究。每個小組按計劃養蠶、記好觀察記錄。在養蠶的同時,研究蠶的經濟價值、藥用價值、食用價值;研究蠶的歷史及文化。

第六週:組織小組彙報研究的情況,做好各小組的成果展示。

本節課為第一課時,開題,方案設計課。

【活動目標】

1、瞭解蠶的一生分為幾個階段。知道怎樣喂蠶。瞭解蠶的價值及蠶的歷史、文化。

2、通過實踐活動了解蠶的.相關知識,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學生探究和創新的慾望,逐步形成綜合運用各科知識,收集和處理信息、互享信息資源的能力和探究調查的能力。

3、通過小組分工合作,促進學生民主意識、團結進取的合作意識的形成,養成關注社會、服務社會的意識,培養學生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活動重難點】

瞭解蠶的一生分為幾個階段。知道怎樣喂蠶。

三、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閲讀相關資料,製作相關課件。設計各小組研究表、訪問計劃表、調查表,打印若干份。

【學生準備】

課前查閲有關蠶的資料,準備養蠶器具。

四、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準備階段)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謎語,猜猜看謎底是什麼?

小時穿黑衣,大時換白袍,造一間小屋,在裏面睡覺。(同學們猜謎語)

2、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養蠶。教師板書課題:我們來養蠶

(二)師生交流,指導方法。

1、有多少同學在養蠶?舉手示意下。從你領到蠶寶寶到現在,你是如何照顧蠶寶寶的?你的蠶寶寶有什麼變化?

2、關於蠶寶寶,你瞭解多少呢?請你來説一説。(同學自由發言)

3、那麼關於蠶寶寶,你想研究些什麼呢?

根據學生交流,適時板書:

生活習性

生長過程

蠶的價值(經濟、要用、食用)

蠶的歷史

蠶文化(詩詞、謎語、歌曲)

蠶的食物

蠶的一生

蠶窩餵養學問習俗

接下來,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活動。

活動內容:選擇你們小組想研究的一個方面來畫一畫思維導圖(內容和方法)

活動方式:分工、合作;充分討論;一人畫其他同學補充

交流要求:聲音響亮,大膽表達,專心聆聽,仔細思考

(三)細化任務,制定方案。

1、為了我們的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這就需要我們初步制定出一份可行的活動方案。

出示,介紹,指導。

2、全班交流,教師提出要求:其他小組在彙報方案時,所有的同學都要做個文明的小聽眾。如果你有不同意見或同一小組的成員要補充的話,請等這位同學彙報完再發言。

小組代表交流,教師進行恰當有效的指導。

總結內容,激發興趣同學們非常能幹,出色地完成了活動方案。利用課餘時間,請你們按照計劃開展活動,將心中的疑惑弄明白。相信一定能看到你們更出色的表現!

養蠶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觀察、描述和記錄卵的形狀和顏色。

2、能夠通過圖畫和文字表達,交流關於蟻蠶的觀察結果。

3、能提出關於蠶的問題,並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邊養蠶邊研究。

二、知識與技能:

1、知道卵是蠶生命的開始。知道蠶卵能孵出蟻蠶。

2、能用放大鏡觀察卵和蟻蠶的外形特徵,並把它畫下來。

3、知道蟻蠶需要食物、空氣、空間等生活和成長的必要條件。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感:

1、願意和同伴合作與交流。

2、珍愛小動物,主動接近小動物,不傷害小動物。

教學準備:

放大鏡、蠶卵、黑色的蟻蠶、白色或黃色的繭子,蠶生長變化的照片或錄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在實物展示台上展示一大片蠶卵)談話:同學們,猜猜這是什麼東西?

(是泥、是豆、是芝麻、是油菜籽、是種子、是蟲子、是螞蟻的卵、是蒼蠅的卵……)

2、教師談話:這是一種動物的卵,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動物的卵嗎?

3、學生猜想。

(這是螞蟻的卵、青蛙的卵、蒼蠅的卵、魚的卵、蜻蜓的卵、蚊子的'卵、飛蛾的卵、……)

4、從抽屜裏拿出兩個雪白的蠶繭,講述:產卵是許多動物繁殖後代的方式,蠶卵又是如何生長變化的。讓我們一起來養蠶吧。

二、我想知道的問題:

(一)説説我們知道的。

1、關於養蠶我們都知道些什麼?

2、學生彙報。

(蠶要吃桑葉、蠶會結繭、蠶繭可以做成絲綢的衣服)

3、教師講述:小小的蠶對人類的作用可大呀!

(二)討論我們想知道的。

1、關於養蠶我們還想知道些什麼?

2、組織學生分組討論。

3、學生提出想研究的問題。

(蠶寶寶在卵裏會不會餓死?為什麼蠶會變成飛蛾?為什麼變成飛蛾後會死?為什麼蠶結的繭是圓的?蠶為什麼喜歡吃桑葉?它還能不能吃別的?為什麼蠶要爬到上面去結繭?為什麼蠶一生中不是一個樣子呢?……)

4、學生彙報,教師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板書,從中選出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再補充一些需要學生研究的問題。

5、教師講述:同學們就蠶提出了各種饒有興趣的問題,要想研究這些問題,有的可以通過查閲資料獲得,有的可以通過一邊養蠶一邊研究。

三、蠶卵是蠶生命的開始:

1、教師講述:卵是蠶生命的開始,我們可以先觀察蠶卵的變化。注意既然蠶卵中也有生命,因此,在觀察蠶卵的時候,同學們的觀察活動除了細緻外,還要注意要小心。

2、學生分組用放大鏡觀察蠶卵是什麼樣的?形狀怎樣?大小怎樣?

3、學生彙報觀察結果。

(蠶卵是圓形的。蠶卵中間有點凹下去。蠶卵的顏色是黑灰色的。

蠶卵和一粒米差不多大……)

4、教師小結:蠶卵扁圓形,像小米粒大小,中間有些凹下去,即將孵出的卵黑灰色。卵只剩空殼是白色的,殼上有小洞。

四、從卵裏面出來的小生命:

1、播放蠶卵孵出的錄像片。思考:有什麼新發現?

2、(用毛筆輕輕把蠶卵分發給學生)藉助放大鏡觀察剛孵出來的蠶寶寶是什麼樣的?像什麼?並給它取個名字。

(蠶寶寶黑黑的,像小螞蟻,所以叫螞蟻蠶。蠶寶寶黑黑的,像小蟲子,所以叫蟲蠶……)

3、討論:我的蠶寶寶孵出來了,我們能為它做些什麼呢?

(餵它吃東西。給它建一個家。給它找一些好朋友……)

4、教師小結:蟻蠶是黑色的,像小螞蟻似的。蟻蠶一出殼就要吃,因此要趕快用毛筆或羽毛輕輕地把它刷到桑葉上。

五、我們一起養好蠶:

1、組織學生討論:怎樣做能讓蟻蠶長得又大又壯?

2、教師講述:大家對養蠶方法和蠶的知識已經有了部分了解。下一課我們將舉行領養活動,請大家作好準備。

教學反思:

1、運用猜想,是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方法,養成探究習慣的一種有效途徑;也是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種有效方法。通過這兩個猜想,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研究的問題上來;通過這兩個猜想,既能瞭解到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還能使學生初步瞭解到卵的多樣性,這為以後觀察蠶卵的不同特徵提供了幫助。學生在猜想中既瞭解了卵的多樣性,也明白了卵是蠶繁殖後代的方式,也是許多動物繁殖後代的方式。總之,通過這兩個猜想,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更開闊、更深刻了。

2、、教師不放過任何一個問題。因為學生提出了問題就説明他在進行思考,哪怕這個問題沒有什麼價值,但至少對學生來説是有價值的。所以在黑板上儘量的把學生的問題羅列下來,這樣不僅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而且還能使學生的研究興趣得到延伸。

3、“怎樣做能讓蟻蠶長得又大又壯?”設計這樣一個新問題,既讓學生知道蟻蠶需要食物、空氣、空間等生活和成長的必要條件,有能夠讓學生意識到養蠶是長期的活動,也是一個不斷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從而使學生更加喜歡飼養小動物,也更加願意研究小動物。

養蠶教學設計 3

1、我們來養蠶

黎城縣南關國小 程慧英

課題

1、我們來養蠶

教學目標

探究過程和方法:

· 提出有關養蠶的問題;

· 觀察蠶卵和蟻蠶;

· 能夠用語言和圖畫描述蠶卵和蟻蠶;

· 能夠對蟻蠶的長度做定量測量,並記錄下來。

科學知識:

· 知道養蠶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項;

· 知道蠶卵能孵出幼蟲,剛出殼的小蠶叫蟻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初步領略生命的神奇與偉大;

· 關注生命、親近生命、珍愛生命。

教學重難點

掌握養蠶的方法。

教學準備

師生準備:蠶卵、蟻蠶、放大鏡、羽毛或幹毛筆、投影儀。

學生準備:紙盒。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生互動

效果簡析

一、導入

出示絲綢。

師問:“你們知道織絲綢的`絲是怎麼來的嗎?蠶是怎樣的一種小動物,它又是怎樣吐絲的呢?你們想親自養蠶,親眼觀察它吐絲,最後再親手抽絲嗎?” 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

1、出示蠶卵。

師:“請你們猜一猜這是什麼?(蠶卵)關於蠶你知道些什麼?”

2、討論“關於養蠶我們知道些什麼”、“有哪些問題需要研究”。

引導學生討論“關於養蠶我們知道些什麼?”啟發學生:“在寶寶出生前,媽媽會作好哪些準備?我們該

怎樣做蠶寶寶的媽媽呢?”

(1)要為蠶寶寶在紙盒中佈置一個温暖的家;

(2)別忘了在盒子上扎孔,蠶寶寶也要呼吸;

(3)蠶寶寶怕螞蟻、蟑螂、老鼠,要把蠶寶寶放在安全的地方;飼料不能太稀,否則蠶寶寶會拉肚子。

討論“有哪些問題需要研究?”鼓勵學生多提問題,並嘗試在養蠶過程中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

3、觀察蠶卵,説一説蠶卵是怎樣的。

讓學生仔細觀察蠶卵的大小、顏色、形狀,用語言描述出來。注意提醒學生:靜態的蠶卵也是有生命的,

要輕拿輕放,小心呵護。

4、觀察蟻蠶,説一説蟻蠶是什麼樣的。

讓學生先用肉眼觀察剛出殼的蠶像什麼?再用放大鏡觀察並描述,最後用直尺測量她的長度並記錄。

最好讓學生能觀察蟻蠶孵出的一瞬間,看它怎樣大口吃掉極有營養的卵殼,又去找食的情景。

指導學生在課堂上寫好第一篇蠶寶寶日記。

5、討論:“用哪些方法來記錄蠶寶寶的成長過程?”

(用畫像、拍照、錄像、文字記錄等方法。)

三、課外拓展

讓學生在家繼續觀察蠶寶寶的一舉一動,並做好記錄。

養蠶教學設計 4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討論蠶一生的變化;能通過圖畫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觀察結果。

科學知識:知道蠶及其他昆蟲的一生要經過變態;知道昆蟲的外形特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珍視在整個養蠶期間的科學信息;體驗養蠶及研究蠶的樂趣;為自己長時間觀察研究獲得的成果而自豪;能正確看待昆蟲與人類的關係。

教學重難點:重點:交流養蠶經驗,瞭解蠶及其他昆蟲的一生變化。難點:能將自己的養蠶記錄進行整理、分析。

二、教學準備:

教師:有關蠶及其他昆蟲一生的標本、圖片或錄像。學生:各種養蠶的記錄。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交流會談話:同學們,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你們養的蠶寶寶都變成什麼了呀?在這期間一定是收穫不小,積累了不少經驗吧?今天我們就來開個養蠶經驗交流會。(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共同交流蠶一生的變化過程。

(1)提問:在這一個多月的養蠶活動中,你們一定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誰能給大家説説蠶都經過了哪些變化?提示問題:最初是什麼樣子的?(卵)顏色逐漸有什麼變化?剛剛孵出的蠶寶寶是什麼樣子的?在成長中有什麼變化?你還發現了那些有趣的現象?

(2)學生翻看自己的觀察活動的記錄,分組討論。

(3)師生交流養蠶的發現。

(4)教師將學生的發現有重點的.記錄。

(5)討論:通過大家這段時間的養蠶活動,你們發現蠶的一生要經過幾次變化?

2、指導學生把蠶的一生畫下來。

(1)談話:我們知道蠶的一生要經過多次的變化,在養蠶的過程中,我們很多同學也寫了養蠶日記,那麼誰能用個比較簡單明瞭的方式説明蠶的一生變化呢?

(2)看書第28頁上圖,書上是用什麼方式來記錄的?

(3)討論:那你還能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説明蠶的一生?

(4)學生分組討論。

(5)學生把蠶的一生用圖畫畫下來,要求標明哪個階段比較有代表性。

(6)展示學生有創意的記錄形式。

3、比較蠶蛾與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指出,形成昆蟲概念。

(1)我們在養蠶中發現蠶最有意思的是會結個繭,出繭後於之前完全兩樣,這種變化過程科學上叫做“變態”。

(2)提問:你還見過哪些動物有這樣的變化?

(3)對照書上28頁下圖説説蝴蝶一生有哪些變化?

(4)討論:蠶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蠶蛾和蝴蝶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5)小組討論,進行比較。

(6)根據學生對蠶蛾和蝴蝶的比較,總結昆蟲的特徵,形成昆蟲概念。

(7)出示各種蟲子的圖片,判斷:哪些蟲子屬於昆蟲?説説理由。

(三)、綜合小結談話:在我們養蠶的這段時間,全班有的同學是從蠶卵一直養到產卵結束,經歷了蠶的一生過程,有了很多發現,但有些同學沒能完整的飼養成功,誰能説説自己這段時間養蠶的一些心得和體會?

四、佈置作業

查閲資料:昆蟲對人類有哪些作用?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養蠶教學設計 5

一、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種方法瞭解我國養蠶抽絲的歷史及對人類的貢獻。

2、學習抽絲的基本方法,掌握抽絲的一般技術。

3、測量一根絲的長度。科學知識:

1、知道我國養蠶抽絲的歷史及對人類服飾業的貢獻。

2、知道繅絲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生命創造的奇蹟。

2、為祖國燦爛的古代蠶業文明而自豪。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學會繅絲的方法

二、教學準備:

1、有關養蠶和真絲織物圖片(課件)。

2、實驗器材:蠶繭、炊帚、小水槽、小鍋一隻、小蘇打、纏線板、直尺。

3、學生收集種桑、養蠶、繅絲的相關資料。

三、教學過程:

(一)、指導學生了解我國養蠶抽絲的歷史。提問:在古代,只有中國是種桑、養蠶的國家,你知道我國養蠶抽絲的傳説和歷史嗎?學生交流小結:交流成果,説明華麗的真絲織物是用蠶絲織成的。

(二)、指導學生進行抽絲活動

1、談話:通過本單元前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蠶吐絲結成繭,蠶繭又是怎樣加工成蠶絲的呢?

2、閲讀課文

3、小組討論:開展抽絲活動需要的材料、活動步驟、小組分工、結果預測、注意的問題等

4、集體探討抽絲方法先把蠶繭表面的亂絲摘掉。接着把蠶繭放在開水浸泡10-15分鐘,同時加入配好的小蘇打。再用小炊帚輕輕攪動,找出絲頭,接着抽絲、測量、纏繞在線板上。最後記錄測量結果。

5、教師帶領學生分組活動各組把蠶繭表面的`亂絲摘掉,放在教師準備好的鍋內。教師倒入開水浸泡並加入配好的小蘇打。教師用小炊帚輕輕攪動,找出絲頭,交給各組學生。各組分組抽絲。測量蠶絲長度並作記錄。

6、彙報測量結果

7、師生小結:蠶絲是最長的天然動物性蛋白纖維,最長達3000米,是高級的紡織原料,被稱為“纖維皇后”

(三)、鞏固總結

1、討論:(1)我國養蠶抽絲的歷史及對人類服業的貢獻有哪些?

(2)你是通過哪些方法知道的?

2、説一説抽絲的方法,你認為抽絲技術的關鍵是什麼?

四、佈置作業:

1、課後探究對蠶繭抽絲的最佳時機是什麼?

2、查閲資料:蠶和蠶絲的其他用途。

養蠶教學設計 6

活動目標:

1、喜愛養蠶,初步瞭解蠶寶寶的生活習性及餵養方法。

2、樂意收集蠶寶寶的食物並主動照料蠶寶寶。

3、能夠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蠶寶寶若干條,院內有桑樹。

2、收集有關蠶寶寶的資料。

3、課前準備桑蠶絲製成的各種用品圖片:蠶絲被面、蠶絲圍巾、蠶絲裙子等等;

活動過程:

1、組織小朋友欣賞各種桑蠶絲製品的圖片,激發孩子們的興趣。

欣賞美麗的花裙子、圍巾、被子等各種桑蠶絲製品圖片。

提問:“這些用品好看嗎?知道它們都是用什麼做的嗎?”

小結:這些漂亮的衣服和生活用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它們都是蠶寶寶吐出的絲紡織出來的.。叫做桑蠶絲製品。

2、出示蠶寶寶,觀察外形特徵:

師:“這是什麼?蠶寶寶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

師:“蠶寶寶摸上去什麼感覺?”(軟軟的,涼涼的,沒有骨頭。)

師:“蠶寶寶吃什麼呢?”

3、外出採摘桑葉活動。

師:“桑葉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綠色,橢圓形,旁邊有鋸齒。)

4、師幼共同討論蠶寶寶的餵養方法。

教師:“怎樣喂蠶寶寶呢?摘來的桑葉可以直接餵食嗎?”

講解蠶寶寶的生活習性:蠶寶寶特別愛乾淨,喜歡吃新鮮、乾淨的桑葉。所以採摘新鮮的桑葉後,還要用乾淨的軟布或衞生紙,將桑葉的正反兩面都擦拭得乾乾淨淨後給蠶寶寶吃。

教師示範擦拭桑葉的方法。小朋友一起擦拭桑葉。

5、教師:“我們把蠶寶寶放在什麼地方養呢?還要注意些什麼呢?”

準備一個大而乾淨的紙盒,將桑葉鋪在盒底,把蠶寶寶輕輕地放在桑葉上。

6、觀察活動:蠶寶寶吃桑葉和解大便。

師:“蠶寶寶是怎麼吃桑葉的?”

小朋友一起來學一學。

師:“蠶寶寶吃桑葉的時候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沙沙的聲音)

較長時間觀察:蠶寶寶吃桑葉很快,一下就吃個大洞。

師:“蠶寶寶怎麼解大便的?從什麼地方解?大便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

7、師幼討論照料蠶寶寶的方法:

師:“養蠶寶寶除了要給它找吃的並餵養它外,還要注意講究衞生,要及時把已經幹了的桑葉和它的大便換掉。換的時候能用手嗎?為什麼?這些事情由誰來做呢?是大家一起去做嗎?”

師引導孩子們通過討論協商分組定時照料蠶寶寶。

週末時請家裏附近有桑葉的小朋友將蠶寶寶帶回家飼養,週一時帶來。

養蠶教學設計 7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瞭解蠶寶寶長大及結繭的過程。

2.用語言、繪畫等方式記錄表達自己觀察的過程。

3.對餵養活動感興趣,體驗蠶寶寶結繭的艱辛,萌發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蠶寶寶生長過程的 PPT。

2.熟蠶的照片和圖片,錄像,紙和筆。

3.蠶繭幾個。

三、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經驗。

提問:

最近,我們班來了許多小客人,它們是誰呢?那蠶寶寶是什麼樣子的?

2、出示圖片:

這是小朋友畫得蠶寶寶,它和你們講得一樣嗎?

(1)現在的蠶寶寶還吃桑葉嗎?不吃桑葉的蠶寶寶叫什麼名字?

(2)蠶寶寶剛來時是什麼樣子?你們是怎樣餵養的?

(3)從蟻蠶到熟蠶它們是怎樣長大的?請你們邊看錄象邊商量,請一個小朋友來記錄蟻蠶到熟蠶的生長過程。

3、幼兒分組畫畫。

4、蠶寶寶結繭。

(1)這些蠶寶寶長大後會幹什麼?;本文它們是怎樣結繭的?是不是這樣呢?

(2)幼兒看錄像。

提問:

蠶寶寶結繭要幾天時間?當你看到蠶寶寶結繭這麼辛苦,你們心裏有什麼想法?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學學看,學了以後感覺怎樣?

5、蠶寶寶吐了絲,接了繭,還會變嗎?會變成什麼?你們想知道嗎?

6、出示繭。

(1)繭裏面有什麼呢?它和吐絲前的熟蠶一樣嗎?什麼地方不一樣?

(2)老師總結:蠶寶寶真了不起,它從小變成大,從大變成不一樣的東西。那蠶蛹還會變嗎?會變成什麼?

7、幼兒猜想。

小朋友猜了很多,蠶蛹到底會變嗎?會變成什麼?

活動延伸:

關於蠶的一生還沒有玩,我們將繼續帶領孩子在科學區中觀察蠶蛹變成了什麼?蠶媽媽是怎樣生寶寶的,這樣他們對小蠶的一生就有一個系統的、完整的認識。

活動反思:

由於自身經驗的不足,在課程審議時將這一活動安排在了還沒有蠶寶寶飼養的季節。由於這次的活動安排的時間還不是蠶寶寶飼養的季節。所以沒有蠶寶寶可以讓小朋友飼養,因此對蠶寶寶的生長、活動等習性不熟悉。

農村本是家家户户都飼養蠶的,但是現在飼養蠶寶寶的家庭越來越少。所以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沒有接觸過蠶寶寶,對於蠶的生長過程一點都不瞭解。在出示蠶的'生長過程圖後,我先讓孩子們猜蠶寶寶最初的樣子,小朋友都猜錯了。但是由於請小朋友自己自由的猜蠶的生長過程,小朋友對這個活動非常的感興趣。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回答問題。還會因為自己猜對蠶寶寶生長的一個環節而歡呼雀躍。孩子們對於蠶寶寶在生長過程中會蜕皮充滿了好奇。這些都只能留待到養蠶的季節時再讓孩子們進行觀察。

主要採用了圖片和教師講解為主。如何讓孩子們在本次活動中主動、積極參與呢?我就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猜想先討論、講述。我再進行糾正、補充,這樣不僅讓孩子參與到活動中來還能讓對所學知識映像更深刻。

在以後課程審議的過程中一定要更加註意到季節性活動的時間安排。

養蠶教學設計 8

教學要求:

1.學會生字新詞,練習用“讀讀、背背、寫寫”的方法學習這首詩。

2.學習查閲資料,培養初步的處理信息的能力。

3.瞭解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評:依據修訂大綱精神,放低內容理解的要求,突出語文實踐活動,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目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準備上課。全班背誦古詩,教師板書課題。

2.認識課題。拼讀生字“蠶”(cán),齊讀課題。

師:誰能結合課本插圖説一説“蠶婦”是什麼人?

生:“蠶婦”指養蠶的婦女。

師:是養蠶的婦女。準確地説是古代靠養蠶維持生活的婦女。

3.商定學習步驟和方法。

師:我們已經學過好幾首古詩了,準備怎樣學習這首詩呢?

生:學古詩要先背誦。

師:先要——

生:讀熟,還要懂得意思。

生:還要求默寫。

……

(教師歸納學生的.發言,板書“讀、議、背、寫”)

師:我們就按這順序和方法學習。

【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主體”地位怎樣才能得到落實?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學生推進學習的實踐活動中。詹老師善於喚起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創造平等的交流機會,讓學生制定學習程序與方法,使而後的學習變成學生自己的事】

二、讀詩

1.試讀。

師:按同學們討論的方法步驟,先讀詩。請藉助拼音讀生字,並試着讀整首詩。

(學生自由試讀)

2.學習生字。

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蠶、歸、淚、羅、綺、者”,學生拼讀。

鞏固讀音。大屏幕上飄下寫有生字的汽球,學生讀準字音汽球自動爆裂。

3.自由讀古詩,或同桌互讀。

【評:沒有理解字詞句,就讓學生讀行嗎?行!因為古詩雖然比現代文難理解,但由於篇幅短,又琅琅上口。因此可以先讓學生讀通、讀好,在讀中自悟,餘下的稍作點撥,理解內容就容易多了】

4.師生共同讀。學生可以自由地站起來讀給別人聽,然後師範讀。

師:同學們讀得這麼高興,老師也想讀,行嗎?

生:(齊聲)好!

師:(範讀)老師讀得好嗎?

生:好!

師:謝謝同學們的鼓勵,老師再讀一遍!(再讀,學生有激情地高聲朗讀)

【評:看,平等地對待學生,真誠地徵求意見,很在乎學生的鼓勵,課堂充滿了親和力】

三、背誦

1.試背。

師:都會背讀了,現在你們想幹什麼?

生:(大部分)背書!

師:背書就背書。自己試試怎樣背得快。

(學生紛紛高聲背誦,課堂書聲朗朗)

【評:原定學習步驟是讀通後議內容。學習中學生會讀了馬上要接下去背誦,也是順理成章之舉。教師根據課堂進度,順應學生心理,靈活地變動順序,讓學生馬上背誦。彈性的教學使學生主體性得到落實】

2.彙報背誦結果。

師:誰願意背誦?

(三位同學同時站起來背誦)

師:還有誰要背?(全班大部分同學站起來集體背誦)

師:(看到還有幾位同學沒背)現在給你們一個機會,大膽地站起來,老師和你們一起背。

養蠶教學設計 9

設計思路:黑小小的蠶引來了孩子們的興趣和好奇心,每天總有孩子會情不自禁地大聲叫喚自己的同伴,驚喜地轉告自己發現的祕密。《指南》中提出,要讓孩子們學會關心小動物,在飼養動物的過程中,樹立他們愛護小動物的情感。由於蠶是一種便於飼養又可以觸摸的小動物,為此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制定了養蠶計劃,以便使孩子們萌生飼養蠶的責任心。在幼兒擔負飼養蠶的過程中,他們和蠶建立起親密的關係,蠶如同他們生活中一個個親密朋友。於是我們便選擇蠶這容易獲得的資源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旨在有目的、有意識地引領孩子走進蠶的生活世界,使之成為孩子主動學習的“主角”。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蠶一生的主要成長階段(卵、幼蟲、蛹、成蟲)及其外形特徵,體驗生命的多樣性。

2、喜歡蠶,樂意用多種方式表現蠶的生活習性。

3、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4、學習客觀的評價自己或別人的作品,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材料提供:

1、多媒體制作《有趣的蠶》、範例作品。

2、準備能表現蠶寶寶的各種物品如:繪畫工具、彩泥、餐巾紙等。

指導過程:

1、欣賞多媒體制作《有趣的蠶》和幼兒談談蠶寶寶的`生活,激發孩子創作的慾望。

2、師:蠶寶寶從小到大會變成各種樣子,真有趣,我們今天來做做蠶寶寶,好嗎?

探討交流:用什麼方法做蠶寶寶好呢?在幼兒自由討論的基礎上,請幼兒來介紹自己的想法。師適當提出質疑,和幼兒一起商量解決活動前的有關事項,如需要哪些材料等等。

3、師介紹準備的材料,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嘗試。師巡迴指導,瞭解幼兒活動情況,對於好的表現及時肯定和表揚。

4、請幼兒欣賞好的表現方法。

活動反思:

雖然沒有看到蠶寶寶變成飛蛾。但餵養蠶寶寶的過程卻是難忘和快樂的。在活動中,每一位小朋友都用自己的愛心去對待這幾隻蠶寶寶,每個小朋友都去觀察、探索蠶寶寶成長的過程了,在最後的過程中,老師讓孩子帶着成功的喜悦而結束人生第一次與小動物的親密接觸,不讓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遺憾。

養蠶教學設計 10

設計思路:

春天來了,天氣漸漸轉暖,蠶寶寶們相繼破殼而出,一條條黑黑小小的蠶引來了孩子們的興趣和好奇心,每天總有孩子會情不自禁地大聲叫喚自己的同伴,驚喜地轉告自己發現的祕密。《指南》中提出,要讓孩子們學會關心小動物,在飼養動物的過程中,樹立他們愛護小動物的情感。由於蠶是一種便於飼養又可以觸摸的小動物,為此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制定了養蠶計劃,以便使孩子們萌生飼養蠶的責任心。在幼兒擔負飼養蠶的過程中,他們和蠶建立起親密的關係,蠶如同他們生活中一個個親密朋友。於是我們便選擇蠶這容易獲得的資源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旨在有目的、有意識地引領孩子走進蠶的生活世界,使之成為孩子主動學習的.“主角”。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蠶一生的主要成長階段(卵、幼蟲、蛹、成蟲)及其外形特徵,體驗生命的多樣性。

2、喜歡蠶,樂意用多種方式表現蠶的生活習性。

(二)材料提供:

1、多媒體制作《有趣的蠶》、範例作品

2、準備能表現蠶寶寶的各種物品如:繪畫工具、彩泥、餐巾紙等(三)指導過程:1、欣賞多媒體制作《有趣的蠶》

和幼兒談談蠶寶寶的生活,激發孩子創作的慾望

2、師:蠶寶寶從小到大會變成各種樣子,真有趣,我們今天來做做蠶寶寶,好嗎?

探討交流:用什麼方法做蠶寶寶好呢?

在幼兒自由討論的基礎上,請幼兒來介紹自己的想法。師適當提出質疑,和幼兒一起商量解決活動前的有關事項,如需要哪些材料等等

3、師介紹準備的材料,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嘗試。師巡迴指導,瞭解幼兒活動情況,對於好的表現及時肯定和表揚。

4、請幼兒欣賞好的表現方法。

大班美術活動:正面人和側面人(黑白畫)

美術活動:正面人和側面人(大班黑白畫)

目標:

1、在學畫正面人和側面人的基礎上,表現出人物的動態。

2、進一步學習運用黑白、疏密的方法。

準備:

1、人物剪紙的各種動態圖片

2、記號筆、八開紙。

過程:

1、請幼兒觀察台上幼兒的正面與側面的區別。

2、台上幼兒做出各種動作:如:走,跑,跳,彎腰等,並請其他幼兒根據台上幼兒的動作擺弄人物剪紙的圖片。

3、出示幼兒優秀作品,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分析講解繪畫方法提出要求。

(1) 要畫出正面或側面的人物臉部特點。

(2)畫出人物的動態。

(3)主體加密,背景要疏。

4、幼兒作畫,教師巡迴輔導。

5、展示評價作品。

(本活動分二教時進行)

目標:

1、在學畫正面人和側面人的基礎上,表現出人物的動態。

2、進一步學習運用黑白、疏密的方法。

準備:

1、人物剪紙的各種動態圖片

2、記號筆、八開紙。

過程:

1、請幼兒觀察台上幼兒的正面與側面的區別。

2、台上幼兒做出各種動作:如:走,跑,跳,彎腰等,並請其他幼兒根據台上幼兒的動作擺弄人物剪紙的圖片。

3、出示幼兒優秀作品,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分析講解繪畫方法提出要求。

(1) 要畫出正面或側面的人物臉部特點。

(2)畫出人物的動態。

(3)主體加密,背景要疏。

4、幼兒作畫,教師巡迴輔導。

5、展示評價作品。

(本活動分二教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