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實用的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合集五篇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1.58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合集五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一、情境導入

談話: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做遊戲,好嗎?我們還設立了得星榜,要比一比3個小組中,哪個小組得星最多,合作得最默契。先來玩第一個遊戲,猜猜禮袋裏裝着什麼?

學生有的猜。。,有的猜。。。。。

提問:一定是嗎?(不一定)

小結:也就是説,現在你們只能是猜測,可能會是。。。,也可能會是。。。。,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可能性(板書:可能性)

二、摸球遊戲

1.用一定來描述摸球的結果,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

談話:那麼袋子裏究竟是什麼呢?

指名學生上台並指導摸球:先攪幾下,摸一個,拿出來。放進去。攪一攪,再摸一個,拿出來

引導:怎麼他每次摸到的都是紅球呢?(生猜測:裏面都是紅球)同意他的猜測嗎?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吧!(請XXX把裏袋拎出來)

小結:對了,你們真聰明,一下就猜到了。袋子裏裝的都是紅球,那我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是?(紅)一定嗎?(板書:一定)

2。 談話:你們也想來玩摸球遊戲嗎?好,請組長拿出袋子。不過,在摸球之前先講清楚摸球規則:由組長先摸,摸前手在口袋裏攪幾下,然後任意摸出一個,並告訴你們小組的同學摸到的是什麼球,再把球放入袋中並做好記錄,依次傳給其他組員摸,明白了嗎?就讓我們比一比哪組合作得最好?開始吧!

(讓學生分組摸球,教師巡視指導)

彙報摸球情況:每組派代表説一説,你們一組摸到了什麼球呢?(黃球和綠球)

猜一猜,袋子裏是什麼顏色的球?(黃球和綠球)

組長倒球驗證,(師作出摸球的動作)輪到我摸了,我從這個袋裏任意摸一個,結果會是?(黃,綠)一定嗎?(不一定)那要怎麼説?(可能是黃,也可能是綠)(板書:可能)

提問:那能在這個袋子裏摸到紅球嗎?為什麼?(板書:不可能)

3。小結:通過摸球遊戲,我們發現如果袋子裏都是紅球,任意摸一個,一定是紅球。

如果袋子裏有黃球和綠球,任意摸一個,可能是黃球,也可能是綠球。但不可能是紅球。

三、實踐拓展

1.練一練。

(1)(出示裝有2個紅球和3個黃球的`袋子)瞧,在這個口袋裏,任意摸一個球,一定黃球嗎?那會怎樣呢?

(2)(出示有2個綠球和3個紅球的袋子)那從這個袋子裏一定能摸出黃球嗎?為什麼?

(3)(出示裝有5個黃球的袋子)這個袋子呢?為什麼?

小結:讓我們來看看現在各小組的得星情況,問:猜一猜哪組有可能奪得今天的最佳合作獎?那這一組一定會是今天的冠軍嗎?對!在比賽還沒有結束前,我們每個小組都有可能獲勝,大家可要繼續努力啊 ! 2.裝球遊戲。

談話:前面我們玩了摸球遊戲,接下來我們要來裝球,根據老師出示的要求,請先在小組內討論,應該放什麼球,不應該放什麼球。討論好了請組長把小籃裏的球裝在透明袋裏,比一比哪個小組合作得又好又快!

安排3次裝球活動,依次出示要求:

(1)任意摸一個球,一定是綠球。該怎麼放呢?(學生討論,放球,師巡視)

説説你是怎麼放的?放3個5個都可以嗎?

師表揚,説的好,只要全部是綠球,那摸到的一定是綠球。

(2)任意摸一個球,不可能是綠球。該怎麼放呢?(學生討論,放球,師巡視)

誰願意來説一説?這麼多放法都對嗎?只要怎樣?(不放綠球)

交流:任意摸一個,不可能是綠球,應該怎樣裝?裝球時是怎樣想的?

小結:任意摸一個,不可能是紅球。有很多種裝法,可以裝一種、兩種、三種甚至更多種顏色的球,但是不能裝綠色的球。

(3)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是綠球。

(每次裝球后,請組長把透明袋舉起,展示本組裝球情況,並説説為什麼這樣裝球,老師相機引導、鼓勵)

3。轉盤搖獎活動

1、猜測:(師出示紅黃藍三色轉盤)觀察轉盤,有幾種顏色?想一想,轉盤停止轉動後,指針會指在哪裏?能肯定嗎?那應該怎麼説?(轉盤停止轉動後,指針可能會指着紅色,可能會指着黃色,還可能會指着藍色。)

2、體驗:是不是真的會出現這些情況呢?剛才裝球最快的那一小組的小朋友上來,請你們輪流拔動轉盤試試看,

4.聯繫生活。

談話: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通過玩一玩、猜一猜、説一説,學會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表述遊戲中的各種情況,那在我們的生活中,同樣有些事情是一定會發生,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發生,也有些事情可能會發生。下面請小朋友們舉例説説!

小結:我們來看看今天的冠軍是哪一組?那下次他們也一定是冠軍嗎?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四、總結談話

1、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可能性的問題,你學得開心嗎?學到了哪些新知識?

2、回家後把學到的新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再調查一下,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可能發生,哪些事情不可能發生或一定會發生,一星期後舉行一個交流會,比比誰講得多講得好!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分數的產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

2、通過操作、比較、推理、交流等活動,利用類推與遷移的教學方法自主探索知識,並在實踐活動中學會與人合作。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思考,抽象概況能力

4、體會到分數就在我們身邊,運用分數可以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結合平均分,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教學準備:各種圖形紙,直尺,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 遊戲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同學們喜歡玩遊戲嗎?(喜歡)現在我們就來玩一個“拍手遊戲”。伸出小手,注意聽要求:根據得數拍手,不用嘴巴回答。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了)

遊戲開始。

1、把個糖果分給2名同學,要分得同樣多,每名同學分幾個?(生拍4下手)

2、把4糖果分給2名同學,要分得同樣多,每名同學分幾個?(生拍2下手)

3、把2糖果分給2名同學,要分得同樣多,每名同學分幾個?(生拍1下手)

(老師在黑板上記錄了4,2,1這幾個數)

分得同樣多,就是怎樣分?(平均分)(老師板書:平均分)

(繼續玩拍手遊戲)

把一糖果平均分給2名同學,每名同學分幾個?(學生不拍手)為什麼不拍手啊!(生答:半個不夠拍一次)

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認識數的家族中的一位新成員——分數,學習了它之後,我們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板書:分數)

二、多重感知,理解意義

1、認識1/2

拿出一張圓片

現在,誰能把這張圓片平均分成2份呢?(指名到講台前)

(先將圓片對摺,使兩部分完全重合。打開以後,有一道摺痕,摺痕的左右兩部分分別是這張圓片的一半。)

(老師把這張圓片粘貼在黑板上)

現在老師沿着摺痕畫一條線,將其中的一部分塗上顏色。在這裏,老師告訴你:這塗色部分也叫做這張圓片的.二分之一。猜想:空白部分呢?

觀察:老師就來寫一寫這個二分之一。

(板書:1/2)

誰來説一説,老師是怎樣寫的?

(先畫一條橫線,在橫線下面寫2,在橫線上面寫1)

我們由下往上讀:二分之一。

誰能結合圓片説一説:1/2表示什麼意思?

(生彙報)

像1/2這樣的數就是分數。

分數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呢——“—”表示平均分,叫分數線;“2”表示平均分成的總份數,叫分母;“1”表示其中的一份,也是分母的一部分,叫分子。(板書:分數線、分子、分母)

剛剛我們折出了圓片的1/2,那麼,你能折出其他圖形的1/2嗎?(拿出學具,獨立完成)

你發現了什麼?

(所有圖形的塗色部分都可以用1/2來表示,因為不論圖形的形狀、大小如何,它們都被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們的1/2;整個圖形大,它的1/2就大,整個圖形小,它的1/2就小。)

2、認識 1/4

如果把這個圓片平均分成4份,猜想: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多少呢?(1/4)

(板書:1/4)

小組合作:折出圓片的1/4,看哪個小組的折法多。

(彙報,粘貼圖形。)

以上我們認識了1/2,1/4,你還想認識哪些幾分之一的分數呢?

(學生列舉,老師板書)

三、應用拓展

1、用幾分之一寫出下列圖形的塗色部分

(圖略)

2、下列圖形的塗色部分都能用幾分之一來表示嗎?(判斷並説明理由)

(圖略)

3、動腦思考:在這張長方形紙中,每種顏色各佔這張紙的幾分之一?

(圖略)

四、 總結收穫

本節課我們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更確切地説是認識了分數中的幾分之一(老師板書:認識幾分之一)。那麼,在本節課中你還有哪些收穫呢?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分數的意義是個古老的課題, 當學生學習分數的產生時,教材説:人們在進行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例如,用一個計量單位測量黑板的長度,連續量幾次以後,剩下的不夠一個計量單位,黑板的長度就不能用整數來表示;又例如,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三個小朋友,每人分得的蘋果個數也不能用整數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把一個計量單位、一個蘋果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幾份來表示。這樣就產生了分數也就是説,不能用整數表示的,用分數表示; 然而接下來的一個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我們還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比如一堆桃子,一批玩具,一個班級的學生等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得到的分數中份數與具體個數易混淆。因此,總有很多數學老師以此為題材,去商討,去實踐,希望從中找出能讓學生接受最好的一種教學方法。

近來,在學習了幾位數學老師上的數學國標本第六冊P64P65冊《認識分數》後,越來越感覺到數學教學中少不了追問,願分享。

片段一:

出示:猴媽媽和四隻小猴。

師:猴媽媽給四隻小猴分一個西瓜,每隻小猴可分得幾分之幾?

生:四分之一。

師:為什麼?

生:因為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了四份,每隻小猴可分得其中的一份。

師:猴媽媽還給四隻小猴帶來了他們最喜歡吃的`桃子,每隻小猴可分得幾分之幾?

生:四分之一。

師打開袋子,有8只桃子。

師:每隻小猴可分得?

生:2個。

生:八分之二。

就是沒有聽到老師預期的答案,一時之間,老師被學生弄得不知所措。可是這能怪學生嗎?早在第五冊中,教材就是這樣教的:把一樣物體平均分成八份,取其中的兩份就是八分之二。那麼問題又出在哪裏呢?

老師本來設計的目的非常明確,除了可以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外,也可以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但是在最關鍵的地方老師沒有進一步的追問,以至於前功盡棄。如果老師在學生説出每隻小猴可分得這些桃子的四分之一時,老師進一步追問:為什麼你連桃子的個數都不知道,就知道每隻小猴可分得四分之一呢?學生一定會説:因為是平均分給四隻小猴,這跟桃子的個數沒有關係,所以是四分之一。如果學生能説到這一步的話,我相信即使後來有個別學生説八分之二,2個桃子等,也能在多數同學的正確引導下順利得到統一意見。

片段二:

師:把6枝鉛筆平均分給2人,每人幾枝?

生:每人3枝。

師:把8枝鉛筆平均分給2人,每人幾枝?

生:每人4枝。

師:把一盒鉛筆平均分給2人,每人得多少?

生:每人1/2。

師:為什麼不回答幾枝鉛筆呢?

生:因為不知道盒裏一共有幾枝鉛筆。

師:那麼6枝鉛筆,平均分成2份,還可以用什麼數表示?

生:1/2。

師:8枝鉛筆,平均分成2份呢?

生:也是1/2。

師:3枝可以用1/2表示,4枝也可以用1/2表示,為什麼?

生:因為3枝是6枝的1/2,而4枝是8枝的1/2。

師;對,要弄清楚1/2是誰的1/2,整體不同,1/2所對應的量,也就不同。

假如把100枝鉛筆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也可以用1/2表示嗎?

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學生順着老師的引導,完全把知識內化。而且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興趣盎然,在老師不經意的追問下,學生建立了數感,理解了 分數的意義,也使每個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追問有兩種目的。第一種目的也是最基本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信息。追問的第二種目的是查明真偽。在教學中,有很多學生似懂非懂,更有很多學生是不懂的,這時教師就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組織者的作用,利用追問把那些似懂非懂的學生完全問明白,讓那些不懂的學生聽明白。甚至有人説過:知識本身並不重要,通過數學教學,讓學生追問數學上的為什麼,養成科學的思維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數學是理性的,老師是理性的引導者,不斷追問着,學生理性的學習者,不斷追尋着!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能運用商不變的規律口算有關除法。

(2)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學會並用類比遷移的方法探索新知,通過觀察、分析、交流、合作總結被除數和除數同時發生變化,商不變的規律。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猜想、概括以及發現規律、探索新知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經歷探索過程,體驗數學知識的探索性,體驗發現樂趣,增強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1) 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規律,掌握規律;

(2) 通用簡單的語言表述規律;

(3) 利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1) 引探討發現規律的過程;

(2) 用語言正確表述變化的規律。

學生情況:

興趣是的老師。而且課標明確指出:“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四年級的國小生具有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喜歡探究新的知識內容。學生之前已分別掌握了被除數不變,商隨除數的變化而變化的情況和除數不變,商隨被除數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的情況。有了這些認識基礎,再利用知識的遷移,他們一定能經過探索,發現並總結規律。

教學方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引導發現法為主,輔以談話法、小組合作等方法的優化組合。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作用與老師的點撥作用,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利用引人入勝的問題情境,生動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去發現規律、分析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利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導入新課。四年級的學生一般都喜歡聽故事,用故事導入新課,能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到課堂中來。

(1) 找兩名學生學生,一個扮演孫悟空,一個扮演豬八戒:14塊餅平均分,2天分完;140塊餅平均分,20天分完。

(2) 教師提問:真的像豬八戒想的那樣,每天我可以多吃些了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就知道啦。

板書課題:商不變的規律

二、合作探究,發現規律

(1) 提出問題:大屏幕出示如下的算式。要同學們先計算出商,再從上到下觀察這些式子,注意分別用第2、3、4、5式與第1個算式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麼?5分鐘時間,小組交流討論。討論出結果後,用行動告訴老師。

(2) 小組討論。小組成員激烈討論,老師鼓勵學生各抒已見,學生之間相互補充,用自己的語言總結髮現規律。

(3) 彙報交流。等班裏大部分同學都安靜坐好後,教師先找兩位同學説出他們分別計算出的上面式子的商,然後找位於班級不同小組、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表述他們組發現的規律。

把幾個算式放在一起進行對比。

經過對比,學生們會很容易地發現規律。先找班裏左邊的小組表述規律,他們會説“被除數乘一個數,除數也乘一個數,商不變”。這時,老師要教師適時加以評論表揚,説“你們組發現了被除數和除數乘一個數,商不變。有了這麼棒的發現,真不錯。”再找其他組進行補充,教師適時加以引導。全班有21個討論小組,教師找10個組不斷地進行加工補充。10個組佔了全班將近50%的學生,經過這麼多同學的補充和教師的引導,同學們最終會完整地説出這樣的規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相同的.數,商不變。

(4) 教師質疑:還有其他問題嗎?引出條件:0 除外。為什麼是 0 除外呢?生:因為 0 乘任何數都得 0 。老師引導學生:你們覺得在這個規律中,哪幾個詞比較關鍵?學生會發現:同時、相同、0 除外。為什麼説是“同時”、“相同”?可以舉例子來證明,從而得出規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相同的數(0 除外),商不變。引導學生用數學式子的方式把這個規律表達出來。

教師板書

(5) 引導學生利用剛剛發現並總結規律和過程,再從下到上觀察這些式子,注意分別用第2、3、4、5式與第1個算式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麼?

有了剛剛總結規律的方法,相信同學們能很快發現並説出結論: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相同的數(0 除外),商不變。

教師在剛剛板書的位置下面一行板書

(6) 教師總結:這就是商不變的規律。全班學生齊讀並背誦這兩條規律。

(7) 學生們發現了這兩條規律,再回看課堂導入過程中分餅的故事,讓學生們明白在剛才的故事中,孫悟空正是利用商不變的規律教育了貪婪的豬八戒。

三、鞏固練習,擴展應用

題目的設計都是商不變的規律的靈活運用,使學生能進一步加深理解並學以致用。

1.我來問,我來答

(1)被除數乘 2,除數怎樣變化,商不變?

(2)除數除以 10,被除數怎樣變化,商不變?

2.判斷對錯。

(1)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 5 ,商就應乘 25 。 ( )

(2)兩數相除的商是 6,如果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 3,商還是 6。( )

(3)已知14 ÷ 2 = 7,則(14×5)÷(2×3)= 7。 ( )

3.從上到下,根據第一行的商,寫出下面兩題的商。

4.在○中填上運算符號,在□中填上數。

直接由第 1 個式子到第 4 個式子,學生接受起來會比較困難,所以用第 2 個式子和第 3 個式子作為過渡,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並得知第 4 個式子該如何填寫了。

4. 自主評價,促進反思

和大家分享一下,本節課你的收穫吧!只要學生説出和本節課有關的學習內

容,教師都適時加以表揚鼓勵。讓同學們自己反思學到的知識,既注重了學法、情感等方面的總結,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道理。

五、説練習的內容

課堂作業:課本 P95 5

板書設計:

商不變的規律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過程:

一、複習有關倍數、分數和比的知識

教師出示小黑板,指名學生回答問題:

已知甲數是乙數的6倍,那麼

(1)乙數是甲數的 ;

(2)甲數與乙數的比是(6):(1):

(3)甲數與甲乙兩數和的比是(6):(7);

(4)乙數與甲乙兩數和的比是(1):(7)。

教師:通過以上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出。如果中數是乙數的幾倍。那麼乙數就是甲數的幾分之一。

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也可以把乙數看作1份,那麼甲數就是6份,甲乙兩數的和就是7份。這樣,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甲數與乙數的比是6:1。甲數與甲乙兩數和的比是6:7等等。

弄清這些數量關係,我們就可以在解答應用題時靈活運用。有時用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係解答.有時用分數解答;有時用比的關係解答,有時用比例的關係解答。總之,怎樣方便就怎樣解答。

二、教學用不同的知識解答應用題

1.教學例6。

教師出示例6(如下),讓學生仔細審題,找出題中有哪些數量,它們之間存在着什麼樣的關係。

少先隊員在山坡上栽松樹和柏樹、一共栽了120棵。松樹的棵數是柏樹的1倍。松樹和柏樹各栽了多少棵?

指名學生説數量關係,教師幫助歸納整理:題目中説松樹的棵數就是柏樹的4倍,那麼我們可以把柏樹的棵數看作1份.松樹的.棵數看作4份: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它們之間的分數或者比的關係。由此,我們就可以用不同的知識來解答這道應用題。(板書如下)

共120棵

松樹 柏樹

4份 1份

第一種解法:

教師:我們先用它們之間的倍數關係列方程解答。設柏樹栽了X棵。請同學們根據松樹的棵數加上柏樹的棵數等於總棵數這個等量關係列方程解答。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方程為:4X十X=120)

教師:如果我們設松樹栽了X棵:怎麼列方程?

學生:那樣柏樹的棵數就是 X.列出的方程就是

X一 X=120,

第二種解法:

教師:根據題裏的數量關係。我們還可以得出.松樹的棵數與柏樹的棵數的比是4:1。這樣.我們還可以用以前學過的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教師巡視.個別指導。集體訂正:由於松樹的棵數是4份,柏樹的棵數是1份,總的棵數就是5份。所以,松樹佔總棵數的 。柏樹佔總棵數的 :

120 =96(棵) 120 =24(棵)

第三種解法:

教師:根據松樹的棵數與柏樹的棵數的比是1:1,或者由松樹佔總棵數的 ,還可以進一步得出,松樹的棵數與總棵數的比是幾比幾?(答:是4:5。)

那麼,根據這個關係,已知總棵樹是120棵。能不能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這道題?(答:能。)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教師巡視、個別指導、集體訂正=

設松樹栽了x棵,按比例關係列出的方程如下;

2.小結。

教師:通過這道題以上幾種不同的解法,使我們進一步理解了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與分數、比和比例之間的關係。應用這些關係,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來解答應用題。今後我們在解答應用題時,要把思路放得活一些,通過認真分析,弄清數量關係.怎樣解答方便就怎樣解答。

三、課堂練習

1.做教科書第122頁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至少用兩種方法解答這道題。做完以後,指名説一説自己是怎樣解答的。

教師可以把不同方法的算式或方程寫在黑板上,讓學生比較。

(這道題最方便的解法是用比例的知識解答。)

=

也可以用分數解答。由銅與錫的重量比是5:7,得知合金中銅的重量是錫的 。因此,錫的重量等於350,是490千克。)

2.做教科書第122頁做一做的第!題和第3題。

先讓學生自己選擇一種方法解答.在集體訂正時。看有沒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哪種方法比較方便。然後告訴學生:今後解答應用題時.只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一種自己認為最方便的方法解答就可以了。

四、作業

練習二十七的第1一5題。(其中第1題和第2題只要求用兩種方法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