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原則》讀後感4篇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8.78K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原則》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原則》讀後感4篇

《原則》讀後感1

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三部分是有關工作的原則,不過細細讀下來,它們更像是在指導讀者“如何當老闆”。為了説點對廣大人民羣眾普遍有意義的事情,我決定只從中擷取部分具有普適性的關鍵點進行更加深入的體會和解讀。

任何一份工作的日常體驗,都不免涉及或大或小的決策,Ray基於自己公司這些年來走過的道路,提出了運用“可信度加權”方法實現創意擇優,以實現更佳的決策。為什麼會有“頭腦風暴”這個觀念?就在於蒐集不同員工的智慧,舉集體之力辦共同的大事。每個人都有資格並被鼓勵提出自己的見解,同時提供支撐其觀點的理由。如果討論的並不屬於“原則性”的yes/no問題,Ray倡導一種類似數學上的“凸優化”的方式博採眾長,把大家的意見建議融合起來得到最後實現方法,而非從他們中擇取一個“看起來最美”的提案。在有效權衡不同人觀點的可信度同時,保證了讓每個人感受到決策過程的公平和合理性。橋水公司的成長壯大,也離不開這樣的決策形式,它讓員工們養成了求真務實的精神,以積極的姿態投入公司的各項事務。

根據這個思路,我開始思考如何在工作中時常找到正能量的、可以發揮作用的東西,以推動決策過程的良性運轉。我等大多數人都不是精英,但總可以從精英大鱷身上學到些什麼。回想大學三年級讀的.《喬布斯傳》(當時很不厚道,我承認就為了蹭逝者熱度),講他在“電梯裏締造的神話”。這位創新天才,也許並不是一個適合合作的好夥伴,他那與才華配套的脾氣卻反而令人歎服。身為精英和“團隊領袖”,他無疑是個工作狂,曾誇張到在坐電梯時隨時和同乘的下屬討論工作細節,甚至在這樣的場合決定開除業績不佳的高管。我們會忘記喬幫主的學歷並不高(事實證明歷史上有低學歷的人也能當上hin偉大的leader,這個不能説太細),只從舉手投足之間明白,有些大神之所以脱穎而出人生開掛,正是出於ta隨時準備好提供新創意、投入新目標的這種精神,或者説,是努力造就了ta超凡的氣質。這種氣質,是遠非一個嚴格割裂工作和生活的人能夠企及的境界。一次和同屆入職的其他同事聊天,有位同事就拋出了這樣的觀點:他認為我們應該敬業,但不代表一天24h精神緊繃,重要的是工作期間100%地投入,暫停手裏工作之前小小地總結一下今天,作為上下班之間的平滑過渡。

Ray同樣在後面的敍述中不止一次提到“二八法則”,也叫“帕累託定律”。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是由於有經濟學家指出“20%擁有世界上80%的財富”。事實上,工作中佔據我們80%時間的事或許並不如另外的20%重要,最該寶貝的也是最頂端最重要的20%,它甚至決定着一個人/企業/行業的未來。於是對於每個個體而言,可能最為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而非平台的優勢/專長,作為發展核心競爭力的主要突破點。有的人是天生的雄辯家,有的人精通數學計算,也有的人最享受與客户之間的溝通和研討……總之,諸如此類讓你從無聊的工作中找到快樂和自豪感的事物,或許還佔不到所有技能點的20%,但只要用100%的信心和努力保持這種優勢,就足以讓你或多或少感受到辦事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心情也跟着晴朗了。

説到這裏,你我也許都會問:職場畢竟是現實而殘酷的,容不得太多的“揚長避短”,快樂和痛苦之間也近乎二八開,焦慮成了人們的主旋律。越是忙得團團轉節奏反而越亂,那到底該如何破解?

有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應《人民日報》邀請,給了我們一些小建議。姑且叫他“佚名”吧,我小時候讀過不少他寫的文章。一是關注更有意義的事情,學會集中注意力在它們身上。二是列一個“最壞的”清單,設想可能發生的最糟糕的結果並且學會規避它,萬一躲不開,就去習慣它。三是擁抱變化,畢竟人一旦習慣了穩定和舒適區,就會對時代的挑戰感到難以適從,缺乏抵禦風險的能力。四是慢慢學會“與自己和解”。這一條最難做到,可以説人都有一定的執念和貪慾去追求可能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既然沒有哪條路好走,不如選那條最適合自己的,活好當下,學會接受可能意料之外的結局和未來。

《原則》讀後感2

近日,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每日堅持開卷有益,仔細品讀了《不變的是原則 萬變的是方法》一書,頗有感觸。這是單位領導向我們推薦的一本書,是一本值得研究和深入思考的,與我們行政機關工作相關聯的具有現實閲讀意義的書籍。

這是一本官場回憶錄,教會廣大讀者如何處理好上下級關係;又是一本改革實錄,真實地講述了中國的未來方向。作者王振耀曾任國務院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司農村處處長、救災救濟司司長、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期間,獲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位,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法學博士學位。20xx年6月正式辭職。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作者通過分享自己從政以來的一些經歷,讓讀者從中理解國家機關的運作程序,作為大家前進的一個基點。白巖鬆為本書做長序推薦:提到規則,大家先想到的,往往是潛規則;提到潛規則,談論時,幾乎人人痛恨並喊打。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搖身一變,往往是潛規則的信奉者、執行者、制訂者和受益者。我們需要的是規則,能讓人向善守法有效率的好規則。好規則,會讓心存惡念的人變好,壞規則,卻會讓心存善念的人變壞。用規則約束人、激勵人,中國才會長治久安。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機關規則;第二部分公務員細節;第三部分官員深思錄;第四部分政府大趨勢。因有感而發,本人對第一部分第5小節晉升與流動的規則深有體會。崗位輪換,是行政機關內部增進活力的一個重要手段。行政機關內部,晉升機會和工資獎勵不可能如同企業那樣在較短的時期內實現。因為行政機關的特性就是其穩定性,而這種穩定性,正是通過人員的穩定和職位的穩定來實現的。但是,長期穩定,十多年甚至幾十年就在一個處室或者一個司局工作,就會造成相當大的惰性,思維按部就班,行為循規蹈矩,難以創新。對大多數職位來説,更多的是一些日常的年復一年、月復一月的重複性工作。一項行政事務,具體到一個崗位來説,如何辦理不違法,用不了半年,任何人大體上都能掌握了。以後的歲月,就是不斷地重複這樣的事項,對於人的.創造性,客觀上是會有某種抑制的。於是,交流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在行政機關內部,交流的目的,最主要的還是兩個相當正面的原因:一是工作需要,實際上是機構建設的需要;另一個就是提高幹部的領導和組織能力。也就是説,交流的原因,是正面大於負面。或者説,絕不僅僅是為避免出現更多的問題而進行的防止性的交流,其主要的原因,還是機構和個人提升性的原因。

目前我們的工作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人力資源配置不夠科學,幹部激勵機制不健全,幹部發展空間狹窄,一些税務幹部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不強,隊伍活力不足等。“激發活力、創新管理”是破解當前税務幹部隊伍建設難題的重要抓手,是新形勢下實現税務幹部隊伍建設新突破的關鍵所在,激發人力資源活力,最關鍵的是要激發税務人員幹事創業的內在動力,也就是構建税務人員內心驅動型的激勵體系,而在構建這一體系當中,對“事”與“人”進行科學分類,將合適的“人”配置到合適的“事”當中,真正做到“崗能匹配、人盡其才”是重中之重。將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上,這是人力資源優化的關鍵之舉。首先,要對所有崗位職能和要求進行審核明確,做到清晰掌握,進而明確該崗位究竟需要何種類型的人才;其次,在充分了解税務人員工作技能的基礎上,結合崗位需要和個人意願,努力將各類行政、業務、後勤人員安置到相應的崗位上,做到人崗相適;最後,適時組織輪崗。在税收工作中,定期進行輪崗,對於擴展知識面和增加職業技能有很大的幫助,不僅有助於高素質專業化人才更完整地瞭解税收工作的各個領域,而且能有助於個人擴展人際交往,並在適應新的崗位和工作中,瞭解自己的優缺點,更好的自我定位;同時,有規律的輪崗,能夠提供一定壓力,防止因過久地從事同一崗位而產生職業倦怠心理,激發其工作潛能和工作活力,培養多面手,使整個幹部隊伍一直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勢。

《原則》讀後感3

跟風讀完了這本今年1月出版的暢銷書。我之前很少看經管或投資類的書,所以對這類暢銷書不是很感冒。但是這本書實在名氣太大,各種讚美之詞,所以忍不住就買來看了。還好這本98元的書物超所值。

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他的個人經歷。第二部分是他分享的生活原則。第三部分是工作原則。我也就按照這個順序説説自己的感想。

一、個人經歷

先説説作者。我之前從來沒有關注過投資這個領域,所以達利歐這個大咖還有橋水基金這個名字自己是第一次聽説。看完這本書,對於他的經歷最感興趣的是他對中國的極大興趣。他對中國非常有好感,他曾經讓他的11歲兒子寄宿在北京的朋友家,獨自在北京生活了一年。還有就是他對岐山書記不吝讚美之詞。而且聽説他現在每半年就來中國一次。他自己甚至開玩笑説上輩子可能是中國人。其次感興趣的是橋水這個公司。從這本書看看來,橋水公司對於外界來説是一個有點神祕的公司,甚至是有點邪教感覺的公司。這可能是因為橋水奉行的企業文化和一般西方企業奉行的自由和個性化的企業文化是相悖的。從本書的名字也可以看出來,達利歐以及他所建立的橋水基金是非常注重規則,相比起個性化,更注重所有人對於原則的絕對服從。他和橋水基金對原則的堅守不僅僅是停留在口頭,而是要記下來,甚至要用計算機把這些原則固化下來,而這些計算機固化下來的模型就是個人或者公司決策的依據。這種對於原則的絕對堅守造就了達利歐和橋水的成功。而他也在這本書裏把他運用的原則公開分享出來。

二、生活原則

這部分我覺得是本書的最最精華的內容。就像我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優秀的人都有些共性的品質,在這部分裏,我認為達利歐就把這些優秀的品質總結出來,枚舉出來。如果我們能夠在這些原則中選取出適合我們的,再按照他的方法建立自己的原則,一定會帶來成長,讓我們在朝向成功的路上更加順暢。生活原則最重要的前提是獨立思考三個問題:你想要什麼?事實是什麼?如何實現你的目標?第一個問題是探究內在的過程,答案是你的夢想;第二個問題是探究外在的過程,答案是現實;第三個問題是探究方法的過程,答案是你的決心。所以夢想+現實+決心=成功。仔細想想,很多人沒有成功是輸在了現實和決心,所以這個世界多的是空想家。現實是自己的能力和擁有的資源,真正理解現實最重要的一個標誌是認識到有些事是永遠做不到的。不要過於被自己的夢想感動,而要真正認識到個人的侷限以及對於失敗的承認。決心,這裏更多的'是指一套方法,並按照這個方法執行下去。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保有開放的頭腦,決心不是説固守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而是説擁有開放頭腦,知道什麼時候採用別人的決策。因為真正要堅定的目標是做出最優決策而不是你個人的決策。

三、工作原則

簡單來説橋水基金的三大工作原則就是極度求真,極度透明,創意擇優。相對於生活原則的普適性,工作原則在中國公司中還是要有所取捨的。我當然喜歡這樣的企業文化,可以在一個公開,透明,公開辯論,可信度評分的環境中工作。但是我覺得以現在中國的大部分企業的現實,很難應用這些工作原則。首先國企不適合。國企的組織架構,企業文化就不能提供一個這樣的環境,而且在人員素質和信息化能力方面還不具備這樣的專業能力。小公司可能也不適合,畢竟這樣大規模原則應用對於一個快速反應的中小企業反而是一種負擔。那像那些獨角獸公司呢?可能是最適合移植這種文化的。但是我一直對於中國人本身文化裏面的隱晦有一種擔憂,即便是最年輕的新新人類是否能夠容忍這種極度透明。因為要求他人求真和透明的同時也要把自己全部求真和透明。就像對所有的會議錄音,單説這一原則,就不是所有人能接受的。不過,不論是哪種企業類型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借鑑這些規則,適度地制定自己的原則。

四、總結

這本《原則》確實是一本非常好的書,閲讀起來也很過癮。裏面有許多幹貨,值得多看幾遍。這本書適合各類人羣閲讀,可以作為成長類書籍,也可以作為日常心理學書籍,還可以當作管理聖經,人力資源經理在招聘和績效管理的參考。裏面提到的可信度評分方法相對於績效評價或許更有價值。

《原則》讀後感4

當初在看到《原則》這本書的時候,我原以為這又是一本由成功人士所寫的、有着固定套路的勵志暢銷書。不過在我深入閲讀以後發現,這本書其實和同類的書籍有着很大的不同。

該書的作者達利歐是對衝基金公司橋水創始人。他出生於紐約長島一個非常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26歲時在自己的兩居室公寓內創辦了橋水。經過42年的發展,橋水位列美國最重要的私營公司榜單第五位(《財富》雜誌)。他入選《時代週刊》世界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並躋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但是誰也都不曾想到,在達利歐初入股票市場的時候,由於他那自大和自負的性格,加上他的錯誤決定,曾使自己的公司差點面臨破產,並且不得不像父親借錢來維持生計。在那次教訓之後,作者學會了謙卑,並決定去制定一些列的系統和原則。而他之後也將他公司的原則和祕密一一向世人公開,希望可以幫助所有人努力,不斷進步,實現生命的最大價值。

《原則》的內容主要分為三大段,第一段是寫達利歐成立橋水基金到現在的故事,後面兩段講的則分別是“作者的生活的原則”和“橋水的工作的原則”。作者將自己的成功歸結於他將這些不管是自己的或者是他人的經驗知識總結起來,讓自己即使在無知的情況下,也可以知道該怎麼做。作者相信,只有透過將個人原則逐條記錄下來,然後準確的執行它,人才能跳脱一切的矛盾、不理性和脆弱。以下我想分享我有感而發的想法。

一、有明確的目標。有的人在追求一萬多元的`名牌手袋或希望駕駛一輛名貴的車,但其實這樣很少會有快樂的感覺。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千萬不要把成功的標籤誤認為是成功本身。我們一定要確立追求的方向是什麼。還有,如果你把目標設定為能力範圍內可以實現的事,那麼你的自我要求就太低了。記住,偉大的期望創造偉大的能力。

二、找到問題。把那些令你感到很痛苦的問題視為能令你進步的機會。大多數人都不喜歡這麼做,因為那些問題會暴露他們的缺點。他們通常會避而不談,或是很抗拒。但對於我來説我知道自己必須這麼做。從我進入大學以來,我非常正視我的拖延習慣問題,縱使早期有很多的想法,我卻不會採取任何的行動。而現在,只要我想做的,我都會及時踐行,為自己未來留下生命足跡。

三、保持頭腦開放。有沒有遇到過當與人討論時,對方是有多堅持他的想法是正確的,而你的想法是錯誤的。一個頭腦、思想封閉的人,他們有太多先入之主,結果是他們不斷地只看自己喜歡的事物,不斷地在自己的盲點上撞牆。所以我常常跟人們説多元地閲讀的重要性。訓練自己分析不同的觀點和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讓你的自我意識或思維盲點阻礙你向前。我確實也有過與人發生爭執時,自己也變得情緒化,而對方認為我不成熟、沒本錢與他爭辯。這其實是毫無意義的。大多數人認為分歧是不好的事,但我認為這是學習的機會。每次在分歧中能學到東西、並在其中願意改變自己想法的人,會收穫很多。而那些仍堅持自己的想法、頑固地拒絕學習和改變的人,他們又會有多大的價值產生呢?

我媽媽曾經跟我講過,真正關心你的人,會指出你的缺點,而那些默不作聲、與你好好看看的人,你需要小心。確幸小時候就已經將這番話放在心上。我很珍惜遇上每一個指出我的不足、與我審視問題、給予我回應的朋友。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有聯想到電影《英雄本色》裏面,由周潤發飾演的Mark所説的那句經典對白:“我有自己的原則,我不想一輩子被人踩在腳下。”而當我讀這本書的時候亦在思考自己的原則。之前所一直堅持的原則,或許被時間或社會慢慢磨減了。當能重拾自己的原則,並一步步地去實踐,相信在未來的道路上能走得更加順利。

所以,雖然改變的過程很痛苦很困難,也可能人生一場,終是夸父追日般的永難出頭。但是為了身邊我們愛的和愛我們的人,都要更像着陽光,努力變成更好的自己。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