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2020童年讀後感三篇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2.93W

導語: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讓我們回憶的,童年的故事總是歡樂的,但高爾基筆下的童年卻並不如此。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0童年讀後感三篇,歡迎閲讀。

2020童年讀後感三篇

  2020童年讀後感(一)

世界文學巨人高爾基的小説《童年》是作家的自傳體小説,它是高爾基成長的第一個足跡,書中描繪了十九世紀末俄羅斯的社會生活畫面。

我認真地閲讀了這部作品,有太多的感受和感悟。説起童年,在我的眼裏,是陽光、幸福和快樂,可是,讀罷高爾基的《童年》,我發現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真是太艱辛了!阿廖沙童年時寄居在外祖父家,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外公嚴厲而暴躁,經常打他;兩個舅舅更是不喜歡他;幼年喪父,十一歲時母親去世,外祖父破產,走上社會,獨立謀生,似乎一切的不幸都降臨在阿廖沙的頭上。

只有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孤獨的心。她常常給阿廖沙將好聽的神話故事,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樂觀、善良,富有同情心但不向醜惡現象低頭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又是一個熱愛學習的童年,他在書中説道:小的時候,我想象自己是一隻蜂窩。各種各樣普通的粗人,全像蜜蜂似的把生活的知識和思想送進蜂窩裏,他們儘自己所能,慷慨大量地豐富着我的心靈。這種蜂蜜常常是骯髒而味苦的,但只要是知識,就是最好的蜜!

這段話充分表達了當時俄國的孩子多麼渴望學習啊!當時的學校少得可憐,大多數孩子只能在街上玩耍,雖然很想上學,但條件不允許啊。他們只能像這樣,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學習,充實自己。相比起來,我們現在簡直和他們是天壤之別。

我們的學校,一棟棟教學樓拔地而起,操場平坦寬闊,一間間教室寬敞明亮,窗明几淨,空調電視,投影儀電腦,各種各樣的現代化裝備一應俱全,再加上認真負責,循循善誘的老師,我們現在的條件當時的俄羅斯兒童聞所未聞,估計想都不敢想,但我們很多同學卻還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珍惜學習機會,不求上進,得過且過,虛度光陰。

讀完《童年》這部作品,我深深地意識到,我們的童年,看起來平平淡淡,有時候還有些小小的不如人意,但是比起阿廖沙的童年來,那簡直是天壤之別,不知要幸福多少倍!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能低頭,做一個樂觀、向上、充滿信心和勇氣的人!

  2020童年讀後感(二)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對於我來説童年是我最寶貴的收藏,就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來説,童年應該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

假期中我看了不少書,對《童年》這本書最感興趣。據我瞭解,《童年》是高爾基用自傳體寫的小説三步曲的第一部,它向我們藝術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鬥歷程,還有十九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國社會風貌。

我讀完《童年》,感受到了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覺得我是幸運的,起碼我比他幸福。因為作者3歲時,父親病故,母親就帶他回了孃家。可惜外公是個自私、貪婪而又專橫的小業主,殘酷剝削僱工,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打斷了外公的發財夢,從此破產以至於貧困潦倒。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後,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了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高爾基真實地描述了自已苦難的童年,我為自己慶幸——沒有出生在那個時代,沒有受到這種苦,自己沒有失去父母,我很幸福,因為我有一段美好的童年。記得在小時候,我很調皮,也很淘氣,經常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有一次,阿姨幫我買了幾條小金魚,但她沒告訴我怎麼養就走了,爸媽又不在家。

我看到櫃子上有一個插着花的花瓶,靈機一動,把花瓶拿下來,丟掉裏面的花,加了點水,把小金魚放了進去。看到小金魚在花瓶中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心裏樂滋滋的。到了晚上,媽媽回來了,看到我趴在桌上一動不動地看花瓶,就笑着問我:“你幹嘛呢?”“看金魚呀!”我回答道。媽媽一聽,説道:“啊?不會吧!你把金魚放在花瓶裏了。不行,這花瓶一會兒外婆還要拿走呢。”我二話沒説,把花瓶抱進房間,就是不讓她們拿走。最後,媽媽拿我沒轍,只好打電話給外婆,告訴她事實,外婆聽了這件事,也哈哈大笑起來,我的童年就是這樣充滿了歡樂、充滿了幸福,所以我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看了《童年》這本書,我有很大的啟發,書中告訴我們要執着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2020童年讀後感(三)

阿廖沙從小喪父,整個人處在抑鬱之中。可是苦難並沒有因為他是一個孩子就停歇。到了外公家,充滿了敵意和戰爭的家更加令人窒息。外公急躁的脾氣容不得小孩犯一點錯誤,或者説容不得別人觸犯他。阿廖沙成為了外公鞭子下的犧牲品。相比之下,阿廖沙最喜歡的是他的外婆。她給了他美好的童話世界,她常常給阿廖沙講故事,這成為了阿廖沙唯一的精神樂園。

小茨岡是一個聰明的小夥子,他是外公的得力助手。他很有藝術天分,能歌善舞。這樣一個歡樂的人卻慘死在一個互相爭鬥的家族中,悄無聲息,甚至沒有葬禮。從此阿廖沙又少了一個為他保駕護航的人。

外婆是勇敢的,家裏的命根子—作坊起了火,外婆奮不顧身地衝向火海運出了硫酸鹽,這才讓整個家抓住了剩下的一根救命稻草。可是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這樣一個高大勇敢的人,竟然允許矮她半個個頭的外公打她。外婆的寬容、仁慈與博愛,讓阿廖沙感覺上帝與他同在。娜塔莉亞舅媽沒有外婆這樣堅強,他受不了生活的折磨離開了人世。

家到底還是分了,兩個舅舅分別到不同的地方去住。阿廖沙隨外公、外婆搬出來住。在阿廖沙的眼中,外公是難以捉摸的,他平靜的時候,可以給阿廖沙講過往的故事,教他讀書識字;可是心情不好的時候外公就像是一個暴君,外婆常常因為一件小事就受盡苦頭,阿廖沙為外婆鳴不平,先是心裏不滿,後來就開始從行動上支持外婆。

為了蠅頭小利,兩個舅舅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想盡辦法要外公把剩下的財產分給他們。外公教訓了屢次惡意生事的米伊哈爾舅舅。外公和外婆都信奉上帝,然而他們對上帝的理解卻不盡相同。在外婆眼中眾生平等,面對曾經罵過她的人,她不以為然;面對接頭的乞丐,她的憐憫之心油然而生。外公則是一雙判官似的嚴肅的眼睛去俯瞰大地,他要是認為誰錯了,他便實施懲戒和處罰。在無情的皮鞭下,阿廖沙心中有一種無法排遣的鬱悶。他彷彿掉進了萬丈深淵,那裏伸手不見五指。他彷彿失去了聽覺、視覺和知覺,只能渾渾噩噩地生活。

阿廖沙再次和外公外婆一起搬了家,他結實了一個朋友名叫“好事情”。好事情常常傾聽阿廖沙講話,可是他卻不受其他人的歡迎。最後“好事情”搬走了,阿廖沙為失去了這樣的一位朋友而感到難過。小小的阿廖沙目睹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人與人的不平等,目睹並體驗了被侮辱、被欺壓、被折磨。彼得大叔就是這樣離開他的。

離開了家的母親回來了,她教阿廖沙讀書寫字。外公還是沒有改掉他的臭脾氣。母親在這個家裏呆得很不愉快,外公希望她能夠聽他的話,可是阿廖沙的母親可不像她外婆一樣任外公擺佈。外婆給阿廖沙講了關於她父母這對苦命鴛鴦的故事。阿廖沙的母親為他找了一個繼父,她把阿廖沙接了過去。日子一天不如一天,甚至不如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阿廖沙的生活感覺不到一點陽光,她的母親的脾氣越來越壞,最終抑鬱而死。阿廖沙再次回到了外公家。吝嗇的外公在粗暴之中也有一絲温情,阿廖沙開始和他的小夥伴尋找生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