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白羽平油畫風景作品的特點是什麼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2.36W

白羽平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美術系,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首屆油畫高級研修班,北京畫院油畫創作室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白羽平油畫風景作品的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白羽平油畫風景作品的特點是什麼

  白羽平油畫作品的特點

風景畫作為白羽平營造個人新的現實世界的媒介,通過對一種山高水遠,縹緲無着、塵埃不到的“境”的創造,把個體經驗禽在時間與空間中,實現其在時間和空間中的駐足與眺望,以月色、雪國、曠塬等的物象.來傳達其內心深處的寧靜淵澄,這其中包含了對某種逝去的回憶和對物化世界的輕蔑。

在白羽平的早期作品中,傾心自然,淡泊寧靜,忘懷萬慮的人生體驗成為白羽平風景繪畫發展的基本母題。阡陌縱橫的田地構成.高低錯落的山丘高地所散發的祥和、清新的田園情懷,在他的筆下滲透出與這版景緻的生存聯繫和詩意的依戀。於葱蘢處透出清瘦,於絢爛處散出荒寒。白羽平繪畫所呈現的孤寒意韻,標誌着其風景繪畫的又一次自我超越。深深的崖谷,黝黑的山林.蕭瑟的曠無不傳達出中國傳統繪畫意境中蕭疏簡淡的空寒特徵。

他的畫不僅給觀者帶來畫面視覺的賞心悦目,更是將複雜變為單純與簡潔。這單純與簡潔並不意味着枯燥,而是畫家將各種物體簡化並具體到一些基本的視覺要素,諸如形、色、肌理、刮痕、筆觸等最低限度的視覺符號,同時萃取的物象精華又緊緊與觀賞者的各式各樣的人文背景相關聯,進而引起共鳴,在每一次創作中繁簡相依,又在每一次反覆中達到新的境界。他塑造了一種特別的表達方式,一種對安靜和諧的追求。白羽平在對自然生活的感悟中提煉出純美的色彩,不經意間闡釋出與生俱來的自信與瀟灑。在他的畫面裏是一個獨立的世界,體現的是詩人夢境般的自由。

關於內容形式的思辨,白羽平意在內容和形式二元轉換的觀點。在秉承先賢的同時,又不斷地注入其在當下生髮的新內涵。穩定莊嚴的平行線組合,戲劇化的明暗處理,柔潤、乾澀的節奏跳躍,揮灑自如的手感控制,説明了白羽平在語言層面上找到了與其精神表達相契合的個人語彙.並使精神本身轉化為語言的直覺,把風景視覺因素的基本記憶獨立提升為實際觀看的語言品質。

白羽平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詮釋源於一種深沉的文化沉思,立足於當下的藝術創作,卻將一個遙遠的對象作為自己期望達到的目標。在此刻的皴擦點染中,將心意遙致於莽莽蒼古;在靜絕塵氛中,時間似乎凝固了,過 去、現 在、未 來被統一在畫面的空間裏,獨特的藝術創造將心靈遁入迷遠的寂靜之中,這短暫的觀照,就是永恆。

“一水帶寒月,孤村幕夕煙”.在白羽平的作品中,沒有鼓盪和聒噪,也沒有激烈的衝突.而是以寒江靜橫、雪空綿延的畫意跡化心中對自然及生命本質的探求和詰問。

  白羽平的作品

他除了反映屬於自己的內心世界的特質,相對於外在物質世界的發展看來,是在視覺經驗與生活積澱中重新創造性的塑造。他形式上對現實題材進行了與自身屬性相關的探索,他一次又一次獲得成功。這一過程,畫家的觀念與繪畫技巧都經受了嚴峻的考驗。

白羽平的畫面空間充實,也很空靈。 夾雜其間的情緒似乎帶了些悲劇激情的的調子、廣漠、大氣而莊穆。他的情思在渲染中昇華。他筆下的大地風景已不全是自然的忠實再現,而是着力於“怎樣畫”,他的繪畫似乎是在平靜中磨合着很多東西,他有着良好的中國傳統的審美品質。

觀他風景系列裏的筆觸以及常用的黃、白、綠為主調的大色塊,均是和諧之中透着新趣。所以針對於經營畫面的手段來説,有着理想主義的白羽平總是出人意料地製造精彩,這精彩,有時文學語言也無法描繪。

白羽平巧妙引導了優越的感性.就憑實實在在的情感在畫布上真誠流露。他當然是“重在表現部中真實”,他終歸回到大自然生命的讚美主題上來,他也並不像梵高那樣極端熱烈地舞動奔放恣肆的線條,而是以一種廣博的平穩心態來對待。藝術的至美就在於人與自然、人與人、靈與肉等矛盾雙方的和諧與平衡,中國是注重和諧的國度.矛盾雙方最終會停留在一種穩定的平衡狀態,白羽平的藝術品格在此基礎上散發出獨特的魅力。他的畫畫儘管存在着變幻莫測的幻象,抑或遙遠神祕的召喚.但都有着沉靜、和諧的基調。我想,尤其是一個藝術家,即使思想、觀念等全面地進行了洗滌與推新,他始終也不會拋離腳下這片依賴已久的土壤,因為對周身環境的歷史記載已化成了抹不去的心靈印痕。所以中國的油畫自有我們東方的神韻,中國的油畫家自有他們值得尊敬與推崇的一面。不可否認,他們當中也有意志動搖的,虛心接受了西方現代藝術的洗禮,力爭在一定的侷限內融和並附會出一種“中國特色”。這樣的藝術家,他們的內心永遠會矛盾與痛苦,因為在中國土壤上產生的藝術脱離不了抒情。

  白羽平的個人自述

一個人的藝術就像人的一輩子,由幼稚到成熟。昨天的畫今天拿出來再看即覺陳舊,往事不堪回首,甚至懷疑昨天的激動、新鮮感總是短暫的。天天總有新的想法,會有更好的東西出來,所以人們應該不斷地發現,從司空見慣中去挖掘感受,激發敏鋭的感受力和表現力。羅丹説:“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人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現。”“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繪畫是作者審美的情意隱含在作品之中的交融契合,是發現自己情感的形式。這種情景交融的契合正是藝術家一向執著追求的一種創作勝境。在人們的油畫領域中,油畫家的思想情感澆注於所表現的客體,通過油畫語言這種媒介的藝術處理,使觀眾不知不覺地投入到作者設定的詩情畫意中,這就是表達了意境之作。

“形似”,“神似”都是中國傳統繪畫裏的特殊美學範疇。它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也具有普通意義。對於“形”、“神”的'認識都在不斷地發展,從顧愷之的“以形寫神”到徐悲鴻的“惟妙惟肖”都是追求傳神寫心這一最高境界。可見“形”、“神”是人們繪畫中最重要的核心了。

好的作品具有豐富的內涵而同時又有形式美。豐富的內涵包含在形式中,所以不具備形式美的作品只是一種概念的圖解。任何藝術家都企求在自己的作品中釋放自己的感情,而期待能夠得到欣賞者充分的共鳴,因此人們在繪畫過程中首先以自己的情感為最重要的條件。能不能找到這個內涵的切入點是藝術創作成攻的最起碼的事。的確,找到適合自己的東西是不容易的,有時苦思冥想走遍天涯也未必能找到。當然畫面效果能否直接影響欣賞者的心理還需準確把握技術的表現,以表達出作者的內在感觸與幻想。

藝術總是通過個別去表現一般,在有限的形象裏包容着深廣的內容。巴爾扎克説“藝術品就是用是少的面積驚人地集中大量的思想”。人們歷來也倡導“言近旨遠”“以少勝多”、“象外之旨”、“弦外之音”等等。畫畫不求大隻要精,從大千世界裏捕捉最感人的瞬間,苦心經營,定能表現出豐富的感人形象。抽象的形式雖然在自然中已經存在,但它處於太多的影響干擾中而不易被感受者發現。藝術家需要有善於發現的慧眼,從繁雜的世界裏發現和重建,進行提練、組織,去感受隱藏的矛盾與和諧、節奏與韻律、運動與張力等,將這些構成有機的整體,使之具有與生命和情感相聯的形式特徵,成為作品,而不是玩弄形式、賣弄技巧的表面形式。這樣抽象的形式才具有審美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