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找格子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2.31W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找格子,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找格子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找格子1

一、活動名稱:

《認識長方形》二、活動準備:

1、課件長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介紹自己的錄音。

2、長方形兩張(其中一張邊畫有四種顏色,一張對邊畫同一種顏色);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幼兒每人一張(長方形的寬與正方形的邊一樣長)。

3、“小客人”兩個:一個嘴巴是長方形的,一個嘴巴是正方形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餅乾每人一張。

三、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圖形進行比較的興趣。

2、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出長方形的物體。

3、認識長方形,知道名稱和基本特徵,能區分長方形和正方形,瞭解它們的異同點。

四、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活動導入:猜一猜。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好朋友,它有4條邊、有4個角,而且4條邊一樣長,4個角一樣大。小朋友猜猜它是誰?(幼兒回答)

(二)基本部分:

1、放課件,出示正方形,加深幼兒對正方形的認識。師: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老師把它請出來!(出示正方形)原來是正方形,小朋友歡迎它(拍手歡迎)。

正方形娃娃:嗨!小朋友,我是正方形,我有4條邊,4條邊一樣長,我有4個角,4個角一樣大。

師:小朋友,正方形説它有4條邊,4條邊一樣長,有4個角,4個角一樣大,咱們一塊來看一看是不是這樣。

2、通過量一量、折一折,感知正方形的特徵。

出示和正方形娃娃一樣的正方形,讓幼兒通過用和它邊一樣長的紙條進行量一量,從而感知正方形有4條邊,4條邊一樣長,通過折一折,知道有4個角,4個角一樣大。(引導幼兒講述正方形的特徵)幼兒齊拍手説特徵。

師小結:正方形有4條邊,4條邊一樣長,有4個角,4個角一樣大。

3、出示長方形娃娃,引導幼兒認識長方形。

師:正方形娃娃還請來了它的一位好朋友,大家看它是誰?(長方形)大家看它和正方形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幼兒講述)讓幼兒通過折一折,知道有4個角,4個角一樣大。通過量一量、折一折,知道長方形有4條邊,對邊一樣長,(引導幼兒講述長方形的特徵)幼兒齊拍手説特徵。

師小結:長方形有4個角,4個角一樣大,有4條邊,對邊一樣長。4、幼兒操作,加深認識。

師:老師也給小朋友準備了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現在請你自己動手摺一折,看一看長方形和正方形是什麼樣的?它們哪些地方不一樣?

5、總結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異同點。(引導幼兒先説,後師小結:相同點:都有4個角,4個角一樣大,都有4條邊。不同點:正方形4條邊一樣長,長方形對邊一樣長。

6、遊戲鞏固:給小客人送食物。(長方形嘴巴的客人吃長方形的餅乾,正方形嘴巴的客人吃正方形的餅乾)。

7、聯想尋找:啟發幼兒找出教室裏哪些物品像長方形。

(三)結束部分:請幼兒到室外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像長方形。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找格子2

設計意圖:

“找格子”這個數學活動涉及到兩個維度:垂直和水平,對空間方位進行觀察和確定。而孩子們常常在一維(或垂直或水平)觀察印象的主導下,憑着“左、右、上、下”的大致印象進行判斷。如何引導孩子從片面觀察、大致印象的判斷,逐漸學會有序地從垂直和水平兩個維度的觀察中進行準確判斷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活動中,我以幼兒的實踐經驗為主導,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對方位大膽表達,通過同伴在傾聽中的理解和評價進行提升,最終形成有關格子方位的精確的判斷和定位。其間,通過幼兒常見的文件袋、泡沫墊為輔助材料,引導幼兒在與這些加工過的常用物進行有趣、積極的遊戲活動中,激發起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增強參與數學活動的願望,體驗參與數學活動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活動目標:

1.瞭解幼兒常用的空間位置的判斷標準,鼓勵幼兒能在已有的“上、下、左、右”以及“橫、豎、斜”等方位的基礎上,結合數字(第幾排第幾格)對位置進行判斷。

2.在位置羣的觀察判斷中,鼓勵幼兒嘗試探索選擇一個物體作為參照物,判斷出其他物體的準確位置。

3.體會參與數學活動的快樂和成就感,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方格紙(白色)1張,黑色大紙1張;文件袋20個(用剪裁成條狀的即時貼將塑料文件袋製作成表格狀),泡沫墊20個(正反兩面均用記號筆畫成格子圖樣);大蝴蝶1只(立體),蝴蝶即時貼粘紙入手1份。2.製作動畫畫面。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蝴蝶飛到哪裏有關方位詞的運用與鋪墊。

手指遊戲:小手變蝴蝶,聽指令上、下、左、右飛飛,橫着飛飛,豎着飛飛,等等。出示蝴蝶,猜測:蝴蝶找誰做朋友,會停在什麼地方?反思孩子在以自身為中心的不同方位的“飛行”遊戲中,漸漸體驗到“上、下、左、右”的飛行變化與“橫、豎”的飛行變化之間的關係,這也為“找格子”活動中幼兒將已有的方位經驗逐漸過渡提升到對“橫”、“豎”兩個維度的觀察和判斷打下了基礎。

2.一個固定位置的確定與表達:蝴蝶停在哪裏。

(1)展示和提問。

教師將蝴蝶停在設計好的背景中一塊空出的方格上,揭開小方格上的黑色蒙紙。

①蝴蝶停在哪裏?(幼兒回答時,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用相應的手勢動作對應具體的位置進行即時評點和印證。)

②蝴蝶位置只有一個,為什麼小朋友的説法那麼多?

小結: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所以同一個位置也有不同的説法。

(2)交流和討論。

①怎樣觀察比較方便?

②怎麼説容易讓人聽明白?

③還有什麼辦法能夠幫助我們把我們的觀察方法和觀察結果説清楚?

(3)小結和提升。

靠“邊”觀察起來簡單;説出我們的觀察方法橫着看,還是豎着看;用我們學到的數字説出位置“第幾橫排、第幾格”或是“第幾豎排、第幾格”。(4)蝴蝶移位練習。

①看看蝴蝶飛到了哪裏?在第幾排的第幾格?又飛到哪裏去了?

②你們猜出來他為什麼這麼觀察?方便在哪裏?反思

教師並不急於將有關找格子的所謂“標準方法”直接告訴孩子,而是充分調動每個孩子的經驗或者表達,或者傾聽。在討論和交流中,共同回憶和梳理出的自然是孩子們印象深刻且能夠理解領會的有關“找格子”的方法。這種回憶和梳理因為是從孩子的經驗、視角和能力水平出發,小結時就有了共同的事實經驗作為概括提升的背景,能形成相對穩定的有關“找格子”的方法認識。與此同時,進行蝴蝶移位練習,既是對已經形成的認識進行補充和檢驗,又是對認識的進一步運用和鞏固的過程。

3.動手操作:一羣蝴蝶一起飛位置羣的確定和表達。

(1)觀察表達。

看看又飛來了幾隻蝴蝶?蝴蝶還會變隊形呢!你看出它們變出了怎樣的隊形嗎?你能看出它們在格子中排列的位置嗎?(2)操作探索。

指導幼兒拿出畫袋加工成的操作材料(見圖3),引導幼兒對照教師給出的模型,將3只蝴蝶擺放粘貼在畫袋上。要求:請你跟我這樣飛!

提醒:注意蝴蝶的顏色、隊形、位置和老師的都一樣喲!(3)追問反思。

你是怎麼找出3只蝴蝶的位置的?需要每一個都看清楚是哪一格、哪一排(或第幾排、第幾個)嗎?為什麼?

小結:有時候,我們要1只1只地找位置;有時候,我們只要找出其中1只蝴蝶的位置,再看其他兩隻蝴蝶與這隻蝴蝶的距離,就能夠知道這兩隻蝴蝶的位置在哪裏。(4)操作練習。

①請你跟我這樣飛。教師引導幼兒對照所給範例,將貼紙蝴蝶粘貼於所示的文件袋中相應的位置上。

②回憶和講述:蝴蝶排成什麼樣的隊形,我們怎能又快又對地找到位置?什麼樣的隊形我們找位置時比較難?誰有辦法不被難住?

③總結和評價:有順序地觀察橫着看,或者是豎着看;將學到的'數字朋友用起來,比如第幾排、第幾格;找準一個位置,再接着一個一個找其他的位置,等等。反思

每個幼兒在操作探索中都有了屬於自己的有關位置羣的尋找確定經驗,所以,在教師的追問下就有了直觀豐富且細膩的反思和表達。這種反思來自於當下的實踐,又補充和完善着當下的實踐:在使用加工後的透明文件袋進行操作的過程中,有的孩子在操作完後不小心將文件袋翻了過來,正確的結果一下子就發生了變化原先最左邊的蝴蝶因為翻了個個兒,就到了最右邊。她自己正在詫異於為什麼剛剛檢查的正確結果突然錯了時,身邊的小夥伴發現了這個祕密:文件袋翻過去、旋轉個方向,蝴蝶的位置都會發生變化!

無意中,材料的結構敞開了,遊戲的變化顯露了出來,孩子們在“我就跟你(老師)這樣飛”的操作遊戲中有了自由的發現,嘗試變化的探索。他們主動挑戰,完成了老師的操作要求後,將手中的文件袋方向一轉請你(老師)跟我這樣飛!如此,孩子又反過來觀察和糾正老師以及其他同伴對變化後的位置羣的確定。整個操作過程因為一個無意的發現,變得生動起來。4.身體總動員:跳舞毯遊戲。

(1)音樂背景起聽,這是什麼音樂?聽到音樂你想幹什麼?

(2)出示泡沫板製作的跳舞毯看,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跳舞毯”,猜猜我們今天怎麼來玩這個“跳舞毯”的遊戲?

結合製作的課件小結:音樂一停,屏幕上的格子中就會有五角星,兩顆五角星停在哪裏,你的小腳也要停在哪裏。

(3)開展遊戲活動。

注意:引導幼兒將腳下的跳舞毯調整成與屏幕上的方形格子位置一致的狀態;引導幼兒思考當兩顆星變成3顆星或4顆星時,孩子怎樣來用動作表示星星的位置加上手、頭的動作,等等。

(4)放鬆活動。

活動即將結束,教師組織引導孩子們將泡沫墊子收起來時,孩子們依依不捨:“老師,你再讓我們玩一會兒吧!”也有的孩子進行着自發的交流和互相補充:“(格子裏)靠邊上的星星最好找,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那些難找的星星。遇到難找的星星時,我就去找簡單的星星看,一看,難的也不難了”“我知道是第幾排第幾格,可是我跳的時候先是隨便一跳擺個造型,然後就慢慢地數着看,再改過來”

教學反思:

孩子們的表達恰恰顯示了他們在數學探索中摸索到的化繁為簡的學習方法。數學,從來都不是板着面孔的知識。只要用心,與遊戲牽手,放手讓孩子操作體驗,孩子自會發現數學豐富多樣、生動有趣的那一面!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找格子3

活動目標:

1、認識6以內的序數,並感知序數的方向性。

2、能夠正確運用“第幾”來表示物體的順序。

活動準備:

1、有6層高的樓房背景圖一幅,幼兒熟悉的小動物壓膜圖片6個,如:小狗、小貓、小兔、小豬、小猴、小象。

2、幼兒每人一份操作材料:6只不同的小動物,有6節車廂的火車或有6棵小樹的圖片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2、以“小動物住新房”活動,學習6以內的序數。

①出示樓房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這是什麼?數數這座樓房一共有幾層?引導幼兒數一數並貼上16的數字。

②教師邊操作邊提問:有哪些小動物住在樓房裏?什麼動物住第幾層?

教師小結:要知道每隻小動物住的位置,可以數一數,數到幾,就是第幾層。

③遊戲:“找小動物”。要求幼兒能正確迅速地説出“xx動物住在第x層樓”(請幾名小朋友蒙上眼睛,。到前面來摸一個小動物,睜開眼睛後説出什麼小動物的家住在第幾層樓。)

3、操作遊戲,瞭解從不同的方向找到物體排列的位置。

①介紹操作遊戲的材料及玩法。

1組:坐火車送小動物上火車的小朋友先數數火車有幾節車廂,再送小動物上火車,每種小動物坐一節車廂,然後説一説“xx小動物坐在第x節車廂”或“第x節車廂坐的是xx動物”。做好後幫它們更換位置再説。

2組:捉迷藏玩捉迷藏的小朋友先數數有幾棵樹,然後把各種小動物分別藏在樹下,説説“xx動物藏在第x棵樹下”。

②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對能力弱的幼兒教師引導他把小動物送上火車,並請他説一説小動物坐在了第幾節車廂,再幫他調換位置説一説;玩捉迷藏的幼兒教師引導先數有幾棵樹,然後把小動物藏好,説一説小動物藏在第幾棵樹下。

③教師小結:我們數第幾第幾要看是從哪邊數起,開始數的那一個叫第一,從不同的方向看物體的排列位置也不同

4、遊戲:“小動物排隊”。

①講解示範遊戲玩法:音樂響起,全體幼兒自由活動,音樂停,6個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數數全組有幾個小朋友,然後以一個幼兒為首,小朋友觀察自己的位置,説説“我排第x”。

②幼兒遊戲。(34遍)教師重點指導幼兒音樂停止時從一邊開始按順序數起,開始數的那個叫第一,然後看看自己排在了第幾,也可以從另一邊開始數起。

活動延伸:

1、表演區:提供情景道具,玩開火車的遊戲,讓幼兒鞏固練習6以內的序數,正確運用“第幾”表示物體順序。

2、遊戲玩法:在火車票上寫上數字,幼兒要根據數字上的第幾號車廂找座位。

3、小劇院:不同顏色的票代表不同的排,不同數字代表不同的號,幼兒購票入場,坐相應的排和號,老師查票,請幼兒説出自己是幾排幾號。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找格子4

活動目標:

1、感知6以內的數。

2、通過觀察比較正確認識和區分物體的高矮和厚薄,能將物體按高矮和厚薄排序。

3、在比較的過程中,逐步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活動準備:

教具:圖片,厚薄不一的書5本。

學具:幼兒用書第32頁,筆。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1)鞏固認識高矮,按高矮排隊。請三位高矮不同的幼兒站到前面來,讓大家觀察比較,可以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有序地排隊。

再請56位高矮不同的幼兒上來,讓他們目測比較高矮排序。

(2)認識厚薄。

出示厚薄不一樣的書本,提問:這裏有什麼?有多少?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啟發幼兒用比較和目測的方法認識書本的厚薄,再請幼兒上來比一比排一排,學習按厚薄給書本排序。(從薄到厚、從厚到薄。)

2、操作活動。

(1)引導幼兒看圖説一説:圖上有什麼?哪個厚?哪個薄?並認讀漢字:厚薄,並在厚書旁邊的圓圈裏圖上黃顏色。

(2)觀察比較彩色格子的長短,説説:哪個顏色的格子最長?哪一種最短?並按從長到短的順序在右邊的格子裏寫上寫上數序。

(3)啟發幼兒按數序提示給格子塗色。

3、活動評價。

讓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材料,教師表揚正確排序並大聲講述的幼兒。

比較物體的粗細.厚薄活動目標

1.會運用感官比較兩個以上物體的粗細、厚薄

2.知道物體的粗細、厚薄是相對的。

重點和難點

1.重點: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2.難點:詞與概念的匹配。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教具:厚薄不同的書、紙、布若干。粗細不同的毛線、小棒、筆若干。

學具:每個幼兒一份厚薄不同的紙、布。粗細不同的毛線、小棒筆。每個幼兒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換使用。彩色的籃子若干只。數學角內放粗細、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類盒。(分類盒上用形象的圖畫表示物體的粗細、厚薄。)

活動流程

分類>指認>命名>分類

活動過程:

1.通過分類活動使幼兒積累有關粗細、厚薄的感性經驗。

(1)在來園活動區域活動時讓幼兒用數學角里的材料進行分類活動。教師可通過提問了解幼兒的分類水平,如:“為什麼把這支筆放在這個盒子裏?”等。

(2)該分類活動是個別進行的,教師應儘可能瞭解每個幼兒的操作情況。

2.通過指認活動幫助幼兒在詞和有關概念之間建立聯繫。

(1)幼兒每人一份粗細、厚薄不同的物品。

(2)聽指令取出相應的物品。如“找出一張厚的紙。”“把粗的毛線舉起來。”指令

可由教師發出,也可讓幼兒發指令,以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並向命名過渡。

(3)要求幼兒説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採用什麼方法比較出物體的粗細、厚薄的)。

3.通過命名活動使幼兒完成概念與詞的匹配。

(1)讓幼兒説出教師出示的物體的粗細、厚薄。

(2)讓幼兒按指令介紹自己盒子裏的物品的特徵。如:“請説説你盒子兩根小棒的不同”。

4.通過分類活動讓幼兒體驗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1)讓幼兒根據語言標記分類。如:“請把粗的小棒放在紅的籃子裏。”

(2)向幼兒展示分類結果,讓幼兒思考分得對不對。

5.通過討論使幼兒理解物體的粗細、厚薄是相比較而言的。

(1)檢查分類結果。如:“紅籃子裏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

(2)討論:為什麼大家都把自己盒子裏粗的小棒放進去,現在卻是有的粗有的細。

6.通過變化粗細、厚薄的操作活動讓幼兒進一步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1)讓幼兒按指令作變化粗細、厚薄的操作,如:“請你讓盒子裏的毛線變細”。

(2)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線變細,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線作比較。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7.通過智力遊戲發展幼兒初步的推理能力。

(1)智力遊戲“誰更粗?”毛筆、鋼筆和鉛筆比粗細。鋼筆比鉛筆粗,毛筆比鋼筆粗,毛筆和鉛筆哪個粗?為什麼?

(2)這個遊戲是讓能力強的幼兒跳一跳,即使他們答不出,也會使他們在頭腦中留下疑問,這對發展他們的推理能力,理解傳遞關係是有益的。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找格子5

活動名稱:

認識數字1、2、3、4、5、6

活動目標:

指導幼兒認識6以內的序數。

活動準備:

1.各種動物卡片。

2.準備一張畫有6個格子的紙,並在紙上做一個記號。3.幼兒作業紙。

動物運動會開始了!你能按前後順序,分別説出第幾跑道的什麼動物跑在第幾嗎?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將動物卡片擺成一排,教師事先在幼兒的桌子上貼一個紅色圓點。參考提問:數一數一共有幾隻動物,分別是什麼動物?從紅色圓點這邊數起,小雞排在第幾位?排在小雞後面的是什麼動物,排在第幾位?排在小雞前面的是什麼動物,排在第幾位?排在最後的是什麼動物,排在第幾位?

2.請幼兒拿出畫有格子的紙,從畫有記號的這邊數起,把第二格塗成紅色,把第五格塗成藍色,並在藍色格後面畫一朵花,説出這是第幾格?

3.引導幼兒看作業紙。參考提問:動物運動會開始了!請小朋友説一説,在第一跑道的是什麼動物?松鼠在第幾跑道?跑第一的是什麼動物?小鴨子跑第幾?

活動延伸:

1.“猜猜他是誰”。參考提問:從左邊數他排在第四,從右邊數排在第二,請問他是誰?一共有幾個人在排隊?

2.“把第四朵花染成紅色”(沒有要求幼兒從哪邊開始數)。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找格子6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徵。

2、認識不同的梯形,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動手能力。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初步瞭解梯形的特徵。

2、活動難點:認識不同擺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活動室內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圖畫,佈置出圖形王國形象。

2、教師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長方形娃娃梯形娃娃各種圖形。

3、幼兒用具:包含有梯形的圖畫若干張(空白沒塗色的)

活動過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徵

1、情景:(出示請柬)小朋友們,你們瞧,這是什麼呀?這呀是圖形王國的國王給老師送來的請柬,説圖形王國要舉行聚會,邀請我們中三班的小朋友去參加,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老師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室)

2、通過尋找,讓幼兒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徵教師帶領幼兒邊走邊觀察圖形,引導幼兒説出圖形的名稱,引出梯形。

提問:這是什麼圖形呀?它是正方形嗎?是長方形嗎?

二、觀察瞭解梯形的特徵

1、出示梯形寶寶,提問: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跟什麼圖形象呢?

2、比較長方形與梯形的異同點(出示正方形)那他們是不是一樣的呢?引導幼兒去比較相同點:它們都有四條邊,四個角異同點:正方形,四條邊都是一樣長的,四個角也是一樣大的。梯形,一條邊短,一條邊長,兩條邊平平的,旁邊兩條邊斜斜的。你覺得它的斜邊像什麼?

3、小結:這種形狀的圖形,名字叫梯形。

4、梯形寶寶可調皮了,它一會兒翻跟斗,一會兒躺下睡覺,你們看:(教師演示)這樣還是不是梯形呀?小結:原來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不管它們怎麼放,都是梯形。

5、認識不同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聽説梯形寶寶還有許多兄弟姐妹呢,你們看看,它們是不是也叫梯形,(出示直角梯形)提問:這個圖形只有一條邊是可以當滑梯的,它是不是梯形呢?(出示等腰梯形)提問:這個圖形它的兩條斜邊是一樣長的,它是不是梯形呢?小結:梯形寶寶的家人可真多,有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三、小組操作,讓幼兒鞏固瞭解梯形的基本特徵

1、圖形國王還想考靠小朋友們,出了一些難題,擺放在那邊的桌子,我們有沒有信心接受考驗呀?

塗色:讓小朋友在很多圖形中找出梯形,並塗上漂亮的顏色折一折、剪一剪:讓小朋友用正方形或長方形進行折、剪出梯形來裝飾梯形:從很多圖形中將梯形找出來,進行裝飾(如梯形餅乾、梯形杯子、梯形池塘、梯形樓梯、梯形花盆、)(教師巡迴指導)

2、反饋:共同檢驗小朋友的操作

四、通過尋找梯形,加深對梯形的認識國王説,我們小朋友這麼能幹,都通過了他的考驗,所以請我們去參觀圖形娃娃們的表演,你們開心嗎?那就出發吧!

1、讓幼兒在活動室能張貼的圖片造型中找找、説説梯形寶寶藏在哪裏?

2、鼓勵全體小朋友尋找,跟同伴或老師們説説梯形寶寶藏在哪裏?

五、結束小朋友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為了表揚小朋友今天的表現,國王決定將這些圖形造型送給我們,大家開心嗎?那我們一起將它們帶回我們的活動室吧!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找格子7

活動目的:

1、通過遊戲的方式,幼兒認識圓形(圓面和圓圈)

2、發展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圓鏡,圓盤子,臉盆;圓形紙片若干,大、中、小圓圈各1只,幼兒每人一套大、中、小圓

活動過程:

一、實物演示

1、(出示圓鏡)這是什麼?這面鏡子是什麼形狀的?

2、(出示圓盤)這是什麼?這隻盤子是什麼形狀的?盤子的口實什麼形狀的?出示臉盆(提問同上)

3、教師:小朋友,我們周圍有許多東西是圓形的,你們動腦筋想一想,平時看到過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幼兒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圓形的東西很多,在家裏,在馬路上,在幼兒園裏,在許多地方我們都能看到。

二、圖片演示

1、出示圖片:黑地板上貼有各種大小不同的彩色的圓形紙片。

教師:這裏有許多漂亮的紙片,又紅的,藍的,綠的,黃的,小朋友看看他們都是什麼形狀的?這些圓形有大的,有小的,還有最小的呢。(教師用手逐一指出)你們看看這些圓形像什麼?

2、出示圖片:黑地板上貼有兩個圓圈,紅的大,黃的小。問:這裏有幾個圓?那個大?那個小?(再出示最小的1個綠色的圓)現在這裏有幾個圓/?哪一個是最小的圓?(和幼兒一起説出大圓,小圓,最小的圓。)教師:小朋友説得真好,這是大圓,我們就叫她大圓媽媽。這是小圓,我們叫她小圓寶寶。最小的圓呢,我們就叫她最小的圓寶寶。(幼兒複述一遍)

教師:大圓媽媽説話了,她説:“小圓小圓,我的好寶寶,我們來做遊戲好嗎?請到我的身邊來,並排站好。”小圓就滾呀滾,滾到大圓身邊和大院並排站好。

圓媽媽又説:最小的圓寶寶快來呀,請你也打我的身邊來,並排站好。請一個小朋友幫小圓寶寶滾到媽媽身邊去。現在,3個院都靠在一起了。

教師:圓媽媽又説話了:小圓寶寶,你再過來一點,讓我們手拉手,一起跳舞吧!最小的圓寶寶你也來與媽媽拉着手一起跳舞吧!請一位幼兒幫忙。現在三個圓圈手拉手跳舞了。

教師:大圓媽媽非常喜歡圓寶寶,她又説:小圓寶寶你們全部進來,坐到媽媽身上來。小圓寶寶滾呀滾,全部滾到大圓裏。圓媽媽又説,最小的圓寶寶你也全部進來吧!最小的圓寶寶也滾呀滾,全部滾進大圓裏了。

教師:圓媽媽心裏真高興,她説:小圓寶寶請你到媽媽懷中來吧,媽媽抱你睡覺。小圓寶寶就滾到了媽媽身體的當中去了。小圓寶寶説話了:最小的圓弟弟,請你到我懷中來,讓我來抱你睡覺。那個小朋友會幫小圓寶寶的忙。好,現在大圓抱着小圓,小圓抱着最小的圓,3個圓真高興。

三、幼兒操作練習。

幼兒每人一套學具,4只大小不同的彩色圓圈教師:小朋友,你們沒人有幾個圓?請你和他們一起做遊戲好嗎?(幼兒自己拼放、遊戲)。

認識橢圓形

活動目標:認識橢圓形,感知橢圓形的基本特徵。活動準備:

教具:圓形、橢圓形各一個,紙條一根。

學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圓形、橢圓形各一個,紙條一根(與圓形的直徑等長);

第一、二組,給橢圓形塗色;

第三、四組,給最多的圓點打“*”

第五、六組:看符號填圓點。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認識橢圓形。出示橢圓形,“它是不是圓形呢?”(不是)“你從什麼地方看出它不是圓形的呢?”“我們一起來比一比。”(引導幼兒將前面的兩個圖形重疊在一起進行比較,證實橢圓形比圓形長。)“那麼這個圖形叫什麼名字呢?”(橢圓形)“橢圓形除了比圓形長以外,還有哪裏和圓形不一樣呢?”(引導幼兒先將圓形左右對摺再上下對摺,並用紙條測量兩次的折印,驗證圓形兩條折印一樣長;然後再引導幼兒將橢圓形上下對摺,再次測量折印,驗證橢圓形的折印不一樣長。

2、小結橢圓形的特徵。

“橢圓形兩頭比圓形長,上下對摺和左右對摺出來的折印不一樣長。”

3、説出日常生活中類似橢圓形的物體。“你在家裏、幼兒園裏還看到哪些東西像橢圓形?”

二、小組活動

1、第一、二組,給橢圓形塗色。“把橢圓形找出來塗上同一種顏色。”

2、第三、四組,給最多的點子打“*”

3、第五、六組,看符號填圓點。

三、活動評價展示個別幼兒給橢圓形塗色的作業。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找格子8

認識正方形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徵。

2、複習幾何圖形,並練習按特徵分類。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磁性教具:幾何拼圖太空城堡。圖形標記、數不清字、大小標記。

2、正方體大紙卡一張,大正方體一個,積木拼圖。(插正方體用)、膠帶、繩子、小棒。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複習幾何圖形。

1、辨認幾何圖形。

師: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圖形組成?2、練習按圖形特徵進行分類。

師:請小朋友把相同的圖形歸在一起。二、出嘗試問題

1、告訴幼兒今天來認識正方體。(出示正方體盒子)2、展開正方體盒子平面紙卡,要求幼兒看一看,(什麼圖形)數一數(有幾個)、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徵。

師:小朋友都有這樣一張卡片和記錄紙,請你看一看,它是由什麼圖形組成的?然後數一數,有幾個圖形?再比一比,這些圖形的大小怎麼樣?請你在記錄紙上寫上來?

3、提示記錄方法。

三、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迴瞭解活動情況四、幼兒表達活動情況

師:(指折成的正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圖形?你是怎麼知道它們一樣大的?五、教師講解

通過演示、講解,讓幼兒知道正方體的名稱及最顯著的形狀特徵。1、數一數:有六個圖形。

2、看一看:每個圖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個正方形一樣大。

4、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找格子9

活動要求:

認識、比較物體的粗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

教師演示用的4種不同粗細的物體(小棒、牙籤、蠟筆和水彩筆)幼兒標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強的為7種不同粗細的物體,能力中等的為5種不向粗細的物體,能力差的為3中不同粗細的物體)(牙籤、小棒、蠟筆、記號筆、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粗細

1.請幼兒用自己盒內的東西穿木珠

提問:你在玩木珠的過程中發現什麼了?(牙籤、小棒穿進,蠟筆等沒穿進)

2.尋找原即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小棒、牙籤細,蠟筆粗)

3.小結:原來東西有粗和細之分。

二、比較粗細

1、出示小棒

師:剛才我們玩了穿木珠的遊戲,有的東西穿進去了,而有的東西沒有穿進,那麼小棒剛剛穿進了,它是粗的還是細的?

(1)若回答細的,則出示牙籤,讓幼兒比較

(2)若回答粗的,則出示蠟筆,讓幼兒比較那麼這支筆到底是粗還是細。

2.得出結論:一樣東西是無法比較粗細的,要兩樣東西才能比較出租和細。

三、利用粗細不同的物體排序

師:你們盒子裏的東西有粗有細,那麼我們來幫他們排上隊

1.幼兒操作任意排

2.提問

(1)你是怎麼排的?(從粗一細,從細一粗)

(2)你是怎麼排出來的?

3、師生共同小結

(1)先找出最細的,然後找出最粗的,剩下的兩個進行比較、依次排隊。

(2)從盒中先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一,然後再在盒中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二,反覆運用這個方法依次排隊

4、請幼兒採用互換方法比較一種方法排列。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找格子10

教學目的:

1.初步感知5以內數與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係。

2.發展比較、概括能力。

教學準備:

動物頭飾:貓、狗、豬、熊、兔子;黑板畫;點子卡片每人一套。

教學過程:

1.導入活動:拍手遊戲,用動作感知數的實際意義,如看點子卡片拍手,邊拍手邊數數,最後説出點數。幼兒還可根據點子的數量模仿拍幾下皮球的動作,邊拍邊數,並説出總數。

2.小動物去商店買氣球,它們都買幾隻呀?(請幼兒扮演商店售貨員,幼兒戴頭飾扮演小動物買氣球。5以內數字自由説)

在黑板上擺出來小動物買的氣球,讓小朋友數,“每個動物各有幾個氣球?

看顏色,説一説,幾裏面有幾個1?

3.看黑板畫,數一數,小動物一樣多嗎?誰多,誰少?怎樣才能一樣多?(添畫少的小動物,觀察誰比誰多1?誰比誰少1?教師講完,幼兒動手畫)

4.運用聽覺感知數,比比誰的耳朵靈。如老師請個別幼兒學動物叫聲(數量是5以內),其他幼兒回答:“是哪種小動物的叫聲?共叫了幾聲?”

5.遊戲《乒乓球》結束活動。

課下延伸:

點子卡片練習,添畫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