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論語讀後感精選6篇600字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2.78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讀後感精選6篇6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讀後感精選6篇600字

論語讀後感精選6篇600字1

我讀了《論語》後,我知道了很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讓我來告訴你吧!

我明白了一句,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它的意思是説:“學的知識要時常去複習的,不也很快樂嗎?”單單這句話就不僅教會了我一個道理,還教會了我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呢!從前,老師教過的知識,我放學回家後從來都會自覺去複習,總以為自己腦子聰明,很輕鬆地在課堂上就能把這些知識全部記住。可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到了即將段考的前幾天,媽媽一檢查我的作業和試卷,才發現我學的知識很多都沒有鞏固,有印象的東西並不多。在離段考的前幾天裏,為了能考出優秀的成績,我被迫每天晚上“開夜車”很辛苦地補缺補漏到深夜,熬到眼睛變成“熊貓眼”。

導致嚴重睡眠不夠,第二天起牀晚了上學遲到,耽誤上課。即使是這樣,加班加點還是不能把所有的知識都記牢。後來在段考時我果然吃了大虧,雖然很努力,但是考得並不理想,語文才80分。後來讀了《論語》之後,我開始學會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我學會了每天晚上對老師當天教的知識進行復習,知識不知不覺記得牢固了,學習變輕鬆了,期考成績竟然提高到了90幾分,我別提多高興啦!《論語》教會了我一個絕好的學習方法,使我學得更愉快了。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意思説:“君子心地光明磊落,小人卻經常侷促憂愁。”記得小時候,媽媽買來了牛奶,我常把牛奶藏起來,不讓姐姐知道,想一個人獨佔。上學時,我經常擔心:“姐姐會不會找到我藏起來的牛奶呢?媽媽會不會發現呢?”當我讀完《論語》之後,我主動地把牛奶拿出來和姐姐分享。媽媽也表揚我大方。《論語》教會了我做人的方法,就是不能有小人之心。從此以後我做事光明磊落,越來越有君子之風。

論語讀後感精選6篇600字2

這周,同學們學習了《(論語)十則》這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二千多年前的偉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篇語錄。這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兩則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前一則是説幾個人在一起行走,那麼他們之中必定有人是我的老師;後一則告訴我們要實事求是,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要以誠實為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這兩句話雖然出自二千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是同樣具有教育意義。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着一個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到許多人,而每個人都有許多長處,值得學習,可以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拿我們的班來説吧,在這個60人的集體裏,就有許多小“能人”:有的擅長繪畫,有的寫着一手好字,有的是籃球場上的闖將,有的是象盤上的英雄,有的富有數學家般敏捷的思維,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賦……多向他們學習學習,多向他們的長處靠攏,正所謂“揚長避短”。這樣不就可以使我這株置身於萬頃細田中的小苗增添一些知識的養分嗎?

如果你想具有大海般淵博的知識,就應善於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取他們的點滴長處。如果説拜能者為師是理所當然的話,那麼“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就容易做到了。首先,你得放下自己那份強烈的虛榮心,不要為了一時渴望得到榮耀,而不懂裝懂,其結果只是無聊而又可笑的。

朋友們,讓我們拜能者為師,且不要不懂裝懂。這樣,成功的大門才會時刻向我們敞開!

論語讀後感精選6篇600字3

為政:離人求道,如魚脱水求活,不可能也。人之真,非人非非人,故不自伐,吾喪我。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三代相推禮樂,本於人倫人性,非人為之創制所謂制度,故無論何損益,皆不離人倫,故可知也。如年前餘參加京中某書院會,論書院古今問題,多強調時代不同,新時代如何應對經濟形勢,無非為書院商業化找依據,餘不以為然,若以為萬年百世良知不易,則作為良知的善護所,其損益亦可知也,豈可以另外定義,書院因人而設,人性人心不移,則書院之損益,亦百世可知也。

人若明人之真為志道明理,非囿於稻樑,則三代可知。人若不以真為歸,則永不得真活人。三代以正道為徵,人若自失,必非其鬼而祭,諂而不義,則往而不返。觀於今日,拜屋拜物拜科技之新,皆日遠於人,人間多鬼邦之相矣。

哀公問政:“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措諸枉則民服,舉枉措諸直則民不服”,上行下效,上正則下隨,上偽則民詐。為政者,若以典章刑法為待,而不因人性道德為乘,必導天下以偽。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或謂者,非孔門弟子,帶有上對下之質問,故孔子引書以應,此重言之謂也,政者,正人而已,此政之大本,只是孝悌,政治非高於人倫之上另一事,政之偽以為經式義度。莊子雲有真人而後有真知,人世萬有,要在有人,人真則天真。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人乃天樞, 人乃天地萬物運行之鍵,故天下之根本在於人真,人不真則天下道裂。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意誠正心修身治國平天下,聖人諄諄念念不離人倫,人而離人求他以為有懸於人之上之真理,實為悖離。

論語讀後感精選6篇600字4

隨着中國近代社會的到來,各種西方學説陸續傳入中國,形成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強烈衝擊,甚至連長期在中國思想界佔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也不能倖免。五四運動曾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期間“批孔”思潮也曾盛極一時,而在現在,我們也可以不時地聽到“新儒家”等給傳統儒學重新定位的概念。然而,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如何看待儒學的現代意義,成為一個思想界爭論不休的問題。“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學習了半個學期的《中華元典導讀》課和閲讀了《論語》這部書後,我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儒學的根,即孔子的《論語》説起。《論語》大概包括的以下幾種思想,即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以下分別加以介紹。

仁:愛人。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後世影響亦甚深遠。仁體現在教育思想和實踐上是“有教無類”,春秋時代學在官府,孔子首開私學,弟子不問出身貴賤敏鈍,均可來受教。仁體現在政治上是強調“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實質是泛愛眾和博施濟眾,孔子把仁引入禮中,變傳統“禮治”為“德治”,他並沒有否定“禮治”,他的“德治”無疑是對“禮治”的繼承和改造。愛人既為仁的實質和基本內容,而此種愛人又是推己及人,由親親而擴大到泛眾。

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於“禮”。孔子以“義”作為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

禮: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範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培養起了重要作用,但隨着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特別是封建社會後期,它越來越成為束縛人們思想、行為的繩索,影響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論語讀後感精選6篇600字5

《論語》這本書雖然只是一些隻言片語和對話,但卻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會生活等多方面。

《論語》中有一些經典名言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鮮矣仁。"、"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而》一篇中孔子談到孝悌忠信等行為規範和做人的原則。比如"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在孔子看來,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個人如果對父母不尊敬侍奉,對兄長不聽命維護,社會就亂套了。孝,悌,忠,信,是孔子經常涉及到的命題,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用今天的道德標準衡量,這些雖然並不是全都適合,但基本是合理的。畢竟跟封建社會不一樣了,現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規範,例如我們反對古人的"愚忠"、"愚孝"。

幾千年過去了,可是孔子在做人與學習的關係問題上,所強調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現在依然受到肯定。

《為政》一篇也談到了人生的修養。孔子把孝的.問題,禮節的問題,忠信的問題,義勇的問題看得很重。認為一個人不具備這些品格,就談不上有道德,也就無法立足於社會,更無法治理國家。另外,孔子對許多日常言行舉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止,是知也。"孔子向我們強調了做人要實事求是,別不懂裝懂。

2、"先引其炎而後從之。"則教到了我們要有重視實際的求實精神。

3、"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輕言重行的傾向。

論語讀後感精選6篇600字6

孔子,春秋戰國時期之文人,其作《論語》流芳百世,流傳至今,幾乎無人不知,無鬼不曉。

《論語》,封面精緻,外殼鵝黃,厚厚的,正上方用宋體寫着“論語”二字,下面寫着“孔子的智慧”幾個字,並配有一幅山水畫,讓人一眼就喜歡上了這本書。翻開書頁,一股油墨香味撲鼻而來,啊!這本書我已經心儀很久了,還是媽媽特意從書店買來的呢!

這本書中字字珠璣,其中我認為最精闢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兩句話。

第一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説:“時常温習學過的知識,這難道不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做客,這難道不開心嗎?別人不知道我有學問,而我不介意因為學習是為了自己,這難道不是一個君子嗎?””告訴了我們:“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應手。如果別人對你有誤會時,不要生氣或難過,只要你做的是對的,別人終究會明白的。”

第二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説:“三個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是缺點的話,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看自己有沒有一樣的缺點,如果有就要立刻改過來。””告訴了我們:“朋友或同學當中,每個人都有優缺點,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兩句話寫得真好,我們大家也要好好讀讀哦!

《論語》,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做人,就應該要不能只修飾外貌,更重要的是內心的修養;做人,就應該要對所有的人都要以愛心對待,也要多親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應該要假若發現了自己的任何缺點和過失,必須得勇於改過,不能故意不改,並裝作沒發現;做人,就應該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態度來做事,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