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探究性教學設計活動總結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1.97W

篇一:探究實驗活動總結

探究性教學設計活動總結

摘要:通過探究式教學,一是提高了教師處理教材和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的能力,教師能根據學生探究式學習的需要,合理地組織教學內容。二是提高了教師研究學法的熱情和能力,在探究式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熱情,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和體驗,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研究每節課教什麼,怎麼教,還要研究學生怎麼學。三是提高了教師自身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沒有具有探究精神的教師,是很難培養出具有探究精神的學生的,所以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和學生一起,積極主動地探究。四是提高了教師的科研水平。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 創新精神 創新能力 評價 正文:

由我校中學理科教研中心組織開展的“國中物理探究式教學”專題試驗於正式開題,起動試驗,開展此課題研究的目的在於通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於我校推進課程改革,提高國中物理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下面談談我們的做法和體會。

一、試驗的基本情況

根據課題組總的計劃安排,該課題試驗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第一階段

研究的主要內容是:探索課堂教學中(包括新授課、實驗課、複習課等)進行小型探究活動的內容和方法,並建立起初步的教學模式。

(二)第二階段

研究的主要內容是:探索課外進行專題探究活動的內容和方式。如怎樣聯繫本地實際確定專題,探索研究的形式和方法。

(三)第三階段

研究的主要內容是:探索國中物理教學進行科學探究活動評價的原則、內容和方式。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

(四)第四階段

研究的主要內容是:探索國中物理課內外綜合優化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探索創新能力的功能和作用。

二、實驗的基本做法

(一)明確在國中物理教學中進行探究式教學的目的和意義

所謂探究式教學,就是把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作為重點,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核心,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繫起來,在交流與實踐中探索、發現與應用新知,形成積極主動的、輕鬆活躍的、氣氛和諧的學習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校進行中物理“探究性學習”課題研究,其目的和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2.確定科學的評價原則和內容

我們在對學生探究性學習活動的評價時遵循了下列原則:一是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不是探究的結果;二是重視學生在知識技能的應用而不是知識的數量;三是重視學生親身參與探究性實踐活動,獲得感悟和體驗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別人傳授的經驗;四是重視全員參與而不是隻關注少數尖子學生。其中最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一一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

由於對學生探究活動的評價應關注學生探究的全過程,所以讓學生參與和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等等都是評價的主要內容。

3.運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

評價方法的選擇應根據評價內容的需要,由於學生的探究活動內容是多元和綜合的,那麼對應的評價工具和方法也應注重多樣化,尤其強調過程性評價。實踐證明只有將學生的過程性評價、表現性評價、紙筆測試、觀察法和學生的自我評價等有機結合起來,才可以全面、有效地描述學生的學習狀況,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主要綜合應用以下幾種評價方式。

三、實驗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改變了課堂教學方式

探究教學的實踐,改變了課堂教學的面貌,教學方式產生了變革:一是變被動接受為積極探究;二是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封閉、靜態的講授過程為學生主動參與的開放式動態教學;三是變學生呆板消極的學習行為為主動的動手、動口、動腦的靈活的.學習過程,從而使課堂教學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

(二)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明顯增強

通過探究式教學,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能力,學生進行創造發明和技術革新的意識增強,如有的同學能探究設計家庭合適的提水設備;有的同學能自行設計、改進自家的爐灶,以提高熱效率節約燃料等。特別是通過開展豐富多采的課外實踐活動,如小實驗、小發明、小製作、小論文、課外實踐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發明創造能力明顯增強。

(三)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明顯提高

通過探究式教學,一是提高了教師處理教材和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的能力,教師能根據學生探究式學習的需要,合理地組織教學內容。二是提高了教師研究學法的熱情和能力,在探究式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熱情,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和體驗,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研究每節課教什麼,怎麼教,還要研究學生怎麼學。三是提高了教師自身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沒有具有探究精神的教師,是很難培養出具有探究精神的學生的,所以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和學生一起,積極主動地探究。四是提高了教師的

篇二:研究性學習活動總結與反思

國小研究性學習活動總結與反思

一、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為了能把這個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好,我們主要做了以下的準備工作:

1、制定了《位莊國小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並組織教師學習,方案中詳細介紹了研究性學習的含義,研究性學習的特點,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及研究性學習的評價。通過學習,全體老師都對研究性學習有了科學的認識,正確的理解,為下一步的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設打下了基礎。

2、成立了位莊國小研究性學習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組員為各班主任。由領導小組協調,各班相互配合,以確保研究性學習活動順利開展。

二、認真組織活動過程

研究性學習強調的就是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運用各種方式如:查閲資料、動手實驗、走訪、問卷調查、網上查詢等方式來對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積極創造條件放手讓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1、課題的選擇

由班主任組織學生選擇活動內容,為了便於管理,活動

小組在本班同學間組合。

2、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及週末、假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學校每學期安排兩次活動。

3、組織中期評價。指導教師彙報前一階段的活動進展情況,並研討下一步的研究計劃。

4、各小組將蒐集獲取的資料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形成研究成果,,參加展示。

三、取得的成績與體會

雖然我校的研究性學習還處於起步階段,整個過程也並不完美,但是我們還是欣喜的看到了這門課程給老師和同學們帶來的變化,也讓全體師生對新課改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一位教師在總結中説到:“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面對不同班級、不同個性的學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熱情、智慧,這是教師付出的過程,也是教師接受挑戰的過程,也是課改的新環境下成長的過程。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感受到教師受專業、興趣、年齡、精力等的侷限,有時的輔導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需要在專業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加強學習,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從這段話中我們能感受到研究性學習活動給老師們帶來的壓力和改變,老師的角色已不單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應該成為指導者、合作者和輔助者。

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中也收穫了很多,其中5年級的同學感受到:“當我們走出校門,走進社會中,才發現

我們的準備並不足以面對這個社會。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無數次的受到別人的驅趕與嘲笑,冷嘲與熱諷。但我們相互支持,相互鼓勵,保證了我們能堅強的走下去。在做數據統計時,我們在沒有任何高科技的幫助下,認真細緻工作,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雖然活動已經結束了,但我們在合作之中築就的團結之火仍在燃燒着,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從同學們的這些話語中,我們能體會到研究性學習活動給他們帶來的改變,而這些改變對他們今後的成長和發展將意義深遠。

四、存在的問題與反思

應該説我校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已經順利開展並且已經完成了幾次活動做的非常出色。但是,由於經驗不足,從開始到活動都出現了一些問題,現總結如下:

1、對教師和學生的培訓不夠。雖然我們對教師進行了培訓,但力度遠遠不夠,有的教師自己對研究性學習都不很瞭解,並且不能積極主動的學習有關的理論知識,指導起學生來就很盲目,沒有清晰的思路,造成學生更是無所適從,研究工作進展不順利。同時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也不到位,有的學生甚至把研究性學習活動當成了一種外出遊玩的機會,使活動陷入了誤區。

2、活動過程中,有的學生不能及時記錄自己的研究內容,造成第一手資料的丟失;有的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

還不夠,積極性不是很高。

3、社會上的有關部門和人員對研究性學習的關心和幫助不夠,學生得到的支持不夠。

總之,研究性學習活動在我校已經順利起步了,雖然我們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但我們也收穫了許多。我想,在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做得更好!收穫更多!

篇三:探究性作業活動總結

這學期,只要是傳統節日和重大活動的到來,我們年級組都要讓學生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我們從主題的選擇,到活動的開展,都進行了全新的嘗試。我們結合本地區的節日文化,社會熱點問題及學生的身心特點來開展活動。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學生的生活,在開放的時空中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增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實際體驗,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一、實踐活動課題的選擇要從學生實際和興趣出發。

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如何真正發揮和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綜合活動課題的選擇尤為重要。提起研究人們好像總習慣把它與有學問的人聯繫在一起,因而有些教師在看學生選擇的課題時,往往會覺得幼稚可笑,但我們不要輕易加以否定。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從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從個體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或自然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鮮活的活動課題,從而自主確定或選擇。往往學生進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越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經驗、貼近學生的興趣、貼近社會現實,學生越能夠較好地操作,越有積極性。

如我們在開展“有趣的昆蟲”活動時,學生蒐集自己喜歡的昆蟲,瞭解其獨有的特點,並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慣。在觀察動物時,學生表現出來的興趣很大,積極性也很高。學生們有的記錄了昆蟲的生長習性,有的記錄了昆蟲的“建築”特點,有的還記錄了昆蟲怎樣產卵等等。想想昆蟲的奇特特點都是學生們通過觀察、上網查詢、蒐集有關昆蟲書籍資料來完成的,學生們在忙中收穫了知識,獲得了快樂

二、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作用不容忽視。

假日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強調要通過學生的自主實踐活動獲得直接經驗,但並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師的指導。教師不是學生活動的旁觀者,而是學生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領導者,而且還要與學生共同開展探究實踐的過程。教師的指導任務貫穿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包括對學生活動主題的確定、活動過程中的指導、總結和交流階段的指導。在整個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給學生各種獲取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比如我們在開展“心繫亞運”綜合實踐活動時,先要教給她們如何在網上“搜索”的方法,而學生面對着紛繁複雜的各種資料和信息又無從入手,於是又要教他們如何從亞運會的由來、徽章的設計、吉祥物的意義、亞運會的運動項目等幾個方面並指導他們對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將資料分類保存。此外,在實施過程中,我們教師及時瞭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與督促,指導學生寫好記錄,真實記錄個人體驗。

三、綜合實踐活動要重過程,而非結果。

綜合實踐活動的真正主體是學生,我們必須千方百計地為學生創設各種有利於實踐的環境,要關注實踐的結果,但不要很在乎學生最後“作品”、“成果”的質量的高低,我們更應關注的是我們的學生實踐了沒有,我們的學生經歷了沒有;我們的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發現了什麼問題,他又是如何想方設法地解決問題的;我們的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哪些體驗;我們的學生在實踐中是怎樣與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我們的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是否產生了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以學生的經驗與社會生活為核心的實踐課程。在實施過程中,我們教師及時瞭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會遇到哪些困難,會提出哪些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需要怎樣

的指點針對這些提供信息、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探索和創新,學生的研究活動允許是多種結論,也可能是沒有結論的,也可能隨着研究的深入而發生變化的,如我們研究了食物與生活的關係,在對各類糧食的認識與瞭解過程中,初步認識了各種糧食的產地及營養,同時他們還發現:糧食的顏色比較豐富,形狀也多種多樣,還能將糧食加工成各種食品。並讓學生回家利用雙休及節假日時間學着動手製作各種食品,此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所以我們必須把活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從而發展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應多加強與家長的聯繫,取得家長的支持。

在這學期我們開展的實踐活動中,很多學生的家長對我們的這項活動以他們的方式給予了支持和幫助,有給自己孩子物質上幫助的,也有精神上鼓勵的。但在開展的這一些活動中,也總有不自己親自去參加實踐的。這就説明我們部分的家長對綜合實踐活動還不太瞭解,在這種活動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裏就奢望得到所有的家長的支持與幫助。然而,作為綜合實踐活動主體的學生,在開展活動時,很多時候需要在課外校外進行,涉及有關安全、與人交往、策略指導等方面的問題,如果沒有家長的支持,活動很可能就不能進行。因此我們在每次學校召開的家長會進行宣傳,同時,在平時的實踐活動過程中努力與家長取得聯繫,讓他們參與到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中來,讓他們也成為我們實踐中的一位積極參與者。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將活動真正落到實處,讓家長真切地感受到:通過活動,自己孩子的見識廣了,能力強了,腦子活了,家長們就會認識到綜合實

踐活動的優勢,他們就會全力以赴地加入到我們這一行列中來,就會不遺餘力地支持我們的這項活動。

我們的活動雖然開展的時間不是很長,但學生從中獲得了不少的收穫。我相信只要我們在活動中不斷地實踐,就能在實踐中不斷地成長。在今後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會繼續發揚前一階段取得成功的經驗,努力把活動的質量再提高一個檔次。尤其要引導學生多走出家門,走進社會,多做一些社會公益勞動。例如,讓孩子到車站去義務服務,讓孩子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讓孩子到醫院給病人獻愛心等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真正的使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今後我們要在認識上儘可能站得高一點,在操作的過程中儘可能將要求放得低一點,在實踐的過程中儘可能做得實一點細一點,讓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綻放更多得光彩。

篇四:讓學生的探究活動更有效總結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係,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的優點,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採用這一方法。

但是,我們在教學實踐及聽課活動中發現,真正要將小組合作學習行之有效地開展,絕非易事。比如:有些合作小組一看就知道是為公開課而臨時湊合的,在合作學習時,小組成員間不具備合作的心理傾向,無法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有些小組的合作學習則成了學優生髮揮自己潛能、表現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對而言的學困生則往往被忽視,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有些小組合作學習,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準備就匆忙展開討論,小組合作次序混亂,學生髮言七嘴八舌,沒有中心;有些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內容過於簡單,缺乏討論、研究、交流的價值,學生在合作時無所事事,浪費課堂時間等等。導致這種低效的真正原因並不在於小組合作教學本身,而在於一些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缺乏正確的認識

本學期我們數學組繼續關注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對新的教育教學模式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實踐探索,我們都知道,“自主——合作——探究”是最主要的教學模式,尤其是開展好小組合作學習,其重大意義在於:注重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

育教學模式;取締了傳統教育中教師的啟發式作用,更多的是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自主實踐,自我小結學習心得;發揮了學生的各種優勢,積極主動交流,合作學習互動,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對如何在學生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如何培養學生良好地學習習慣,如何培養了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和教給學生終身學習的學習方法,如何真正把合作學習的思想化為學生們的行為等等都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為此,我們在研究瞭解了本冊的教學內容後,選出《循環小數》這一教學內容為課例。採用“一課多上”的研究方式,先針對教材進行透徹研究分析,確定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方式、以及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問題,集思廣益,形成教學預案。再由設定授課教師,一人在不同的班多次試講,在不同的授課環境中找尋合理的教育教學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給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實踐時遇到了不少問題,同時也及時進行反思找到了應對的策略,逐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Tags:探究性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