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1.38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基本技能:讓學生髮現、經歷、探究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通過比較,從而理解並掌握找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數學思考: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合理推理能力,併合理、清晰的闡述自己的觀點。

3.解決問題:合作中逐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情感態度: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 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 體會一組圖形重複出現多次就是排列規律。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兩種顏色的圓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感知規律

1.有星期和電話號碼讓學生感知規律重要

板書:重複出現

什麼在重複出現?

我們把這幾個數,叫一組,也就是一組一組地。板書:一組一組地

2.教學生讀, 讓人感應什麼在重複的方法。

3. 板書:找規律

小結:你們為什麼不能記住我的手機號,是因為我的手機號沒有規律,看來規律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們就來發現規律、研究規律、運用規律、並去找生活中的規律。

二、引導探究,尋找規律

出示熊大熊二為了阻止光頭強破壞森林而建造的圍牆圖。

(一)尋找圍牆的排列規律

1.找一找:讓學生自己觀察,去找一找圍牆的排列規律。

2.説一説:

(1)讓學生説出圍牆的排列規律,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用完整的語言來表述:圍牆的顏色是有規律的。

(2)教師提問:什麼在重複?

紅黃一組在不斷的重複。

3.圈一圈:讓學生圈出圍牆重複的部分。

4.修一修:你能按照圍牆的排列規律再繼續把圍牆修好吧。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教學比較詳細、具體,先讓學生自己去找圍牆的排列規律,學會用語言表述規律,同時利用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感受到“一組”的規律性排列中的重要性,並通過對圈出、畫出重複部分的操作活動,突出規律的“核心”,加深學生對於規律的理解,也為學生下一環節的學習做了充分的鋪墊。】

(二)感知方向的排列規律

從遊戲中感知左右的重複排列,從而引出方向也有規律。

(三)過橋問題

1、生找規律。

2、讀規律。

3、使生認識到此處的規律由兩個一組變成了三個一組,當兩個一組找不到時,可以試着三個一組找一找

【設計意圖: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規律”,幫助學生通過對比性的分析,更全面、深刻地認識規律。】

(四)餅乾問題

【小結:這裏不再是顏色,而變成了形狀上的規律,不再是兩個一組,也不是三個一組,而變成了四個一組。】

(五)地板和窗簾問題

1、找規律。有顏色、形狀、大小、方向四方面的規律。

2、拍手讀規律。

【小結:在熊二家我們發現了那麼多的圖形,它們都有規律,今天,我們就用學到的規律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三、闖關遊戲,運用規律

第一關:説一説。

第二關:猜一猜。

第三關、擺一擺。讓學生創造規律。

第四關、從形狀和顏色兩方面尋找規律。增加了題的難度。

【設計意圖:通過闖關的形式,由易到難,有梯度題型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樂趣。同時,通過説一説、猜一猜等活動,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此環節重在體現新標準“玩中學、做中學”的新理念,以“聽會忘,看能記住,做才能學會”的教育理論為指導。】

四、迴歸生活、尋找規律

1、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規律。

2欣賞有規律的圖片。並配有押韻的語句。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生活中找規律、欣賞規律、創造規律在讓學生意識到生活離不開數學,並感受到有規律的事物能帶來美感。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又體現“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符合新課標和新理念。】

五、課堂總結

這一環節我總結全課,為本節課畫上了一個句號,同時鼓勵學生創造出更多美得規律來點綴我們的生活。

六、作業

讓學生設計一串手鍊送給自己喜歡的人。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規律美,讓學生切實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通過自己設計作品,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創造美,並且通過課外延伸,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再次走進生活,培養學生髮現與欣賞數學美的意識與能力。】

板書設計 :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教科書第85頁例1以及課後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1.基本技能:讓學生髮現、經歷、探究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通過比較,從而理解並掌握找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數學思考: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合理推理能力,併合理、清晰的闡述自己的觀點。

3.解決問題:合作中逐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情感態度: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

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

體會一組圖形重複出現多次就是排列規律。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水彩筆 、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遊戲引入,感知規律

師:這節課,老師想帶領小朋友們做幾節律動,看誰的眼睛亮最先學會,好不好?

(教師示範:拍手兩下拍肩兩下。師重複兩次後邊做邊説:學會的可以跟着老師做。師生一同接着活動,重複四、五遍後教師喊停)

師:真不錯,那再換一組頭部運動:左右左右左右。(學生隨着老師的示範不由得跟着做下去。)

師:做得真好!剛才小朋友們為什麼學得這麼快?

生:因為動作太簡單。

生:就是幾個相同的動作重複做下去。

師:那你們能不能也創造一組這樣的動作讓大家跟着做一做?

(學生思考,自己比劃。)

師:好,誰先上來把你創造的動作教給大家,看誰最勇敢。

生:一邊説邊做。

師:真棒!創造了這樣特殊的動作讓我們大家做,其他小朋友還有沒有自己的動作。

師:像這樣的一組動作重複做下去就叫做規律。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找規律.(板書:找規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初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課始我安排了“做律動”的遊戲,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感知了規律的存在。】

二、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1.觀察場景,探究規律

師:同學們開了聯歡會,特意把場地裝扮了一下。看,漂亮嗎?用什麼打扮的?(出示課件)

生:有花、彩旗、燈籠。

師:都是什麼顏色的?

生:有紅旗和黃旗,有紅燈籠、藍燈籠,還有紅花和紫花。

師:它們是亂擺亂放的嗎?

生:它們排列的也有規律。

師:那好,我們就來研究都有怎樣的規律。(出示彩旗的課件)彩旗是按怎樣的規律排列的?把你看到的説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同桌之間合作)

師: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生:黃紅黃紅黃紅。

師:能完整的説一説嗎?

生:我發現彩旗在排列時是一面黃旗一面紅旗一面黃旗一面紅旗這樣重複地排列下去的。

師:很棒,那是以什麼為一組排列的呢?請你試着在書上圈出來。

生:是按黃紅為一組重複地排列的。

師:大家同意嗎?

生:同意。

【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找規律已有一定的經驗基礎,但要想完整的表達卻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引導學生用簡單的語言把規律説完整、説清楚,既加深“規律”在學生腦中的印象,又體現了對學生學會完整表達自己思考方法習慣的培養。】

師:是啊!彩旗是按這樣的規律排列的,再看看燈籠呢?(課件出示燈籠的排列,留給思考的時間)

生:燈籠是按一個紅兩個藍為一組這樣排列的。

師:是這樣嗎?(是)看小朋友又有怎樣的規律?看誰找的最快。

生:小朋友是一男一女為一組排列的。

師:是的,彩旗是按黃紅一組重複排列的,燈籠是紅藍藍為一組重複排列的,小朋友是一男一女為一組有規律的排列的。從這裏找到了這麼多的規律,棒極了!

師:看,誰能猜一猜這個後面是什麼?

生:後面是一個紅色三角。

師:可以怎樣想呢?可以先觀察形狀再觀察顏色。

生:因為前面的圖形是按一紅一黃有規律的排列的,所以後面是一紅一黃。

師:小朋友們同意嗎?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説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本環節設計了“想一想”的場景,讓學生在自己喜歡活動中,探究發現規律、體驗規律,使學生在動眼、動腦、動口的過程中加深規律的概念】

2.圖形的規律

師:按你找到的規律,把後面空白的圖形塗上顏色。(學生拿出圖塗色)

教師巡視,發現有塗完的同學,可以讓互相介紹自己的想法。

師:誰來介紹你的方法?

生:我是這樣塗的。前面是按綠黃一組重複排列的,到了這裏正好是塗綠色和黃色。而三角形是按黑紅紫這樣的順序重複的,後面就要是紅色和紫色。(學生到展示台前介紹)

師:你們同意他的想法嗎?

生:同意!

師:檢查一下,有沒有塗錯的同學?

生:沒有。

師:把紙和彩筆放在桌子的最前面,看誰收拾的最快!

師:看到小朋友們都能找到圖形的規律,頑皮的智慧星想來考考大家,故意把一些圖形藏了起來.

(課件演示:頑皮的智慧星笑着擋住了每一組其中的一個圖形)

師:看!智慧星先把誰藏起來了?生:紅色的圓形。

師:同意嗎?生:同意。(課件演示:智慧星消失。)

師:智慧星又把誰藏起來了?生:黃色的倒立的三角形。

師:對嗎?生:對。

師:這個智慧星的後面是誰?生:綠色的三角形。

【幾組圖形的規律難度不大,大部分學生都能回答出來。當課件演示掌聲想起時,學生的熱情很高,會忍不住也鼓起掌來,充分體驗着成功的快樂,並且爭先恐後的搶着回答問題。】

3.猜規律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都猜對了。下面,老師也想擺一擺有規律的圖形,請看老師做的。(出示 PPT)。

師:誰來猜一猜,老師下面接着會怎樣擺?

生1:會是一個紅色正方形和一個藍色圓形.

生2:可能是一個黃色的三角形。(教師接着操作)

師:誰猜一猜,下面會是什麼圖形?

(學生異口同聲地説:一個紅色的三角形,兩個藍色的圓形。)

師:為什麼第一次答案多種多樣,這一次都認為是一個紅色的正方形和兩個藍色的圓形呢?

生:因為前面就兩個圖形,還沒有找到規律,後面找到了規律了。

師:是呀,只有圖形重複出示了兩三次之後才能找到規律。也就是説圖形的規律不僅要看形狀、顏色,還要看數量。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推理能力主要表現在: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或舉出反例……”本環節讓學生在猜測圖形的活動中,更加明確規律的概念,加深對規律的認識,培養了推理能力。】

三、實踐運用,體會規律

1.85頁做一做。

2.欣賞規律美

師:生活中規律也是無處不在的,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有規律的圖片,請欣賞。(課件演示)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通過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規律,欣賞規律,讓學生髮現原來數學離我們並不遠,原來我們的學的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

3.創造規律

師:這麼多的規律,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其實,你們的雙手就可以創造出很多的規律美。現在請小朋友們當一個小小設計師,發揮你們聰明才智,創造出規律行不行?要求:用彩筆創作規律,分組合作,想想該怎樣設計才有規律,然後動手畫一畫。看哪組作品最多。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活動結束後,教師有目的的讓學生展示)

【在本環節中,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充分放手,讓學生在動手擺學具的活動中創造規律。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好的發散,創設出更多、更復雜的規律,培養了他們的大膽創新意識。】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規律,找了規律,並且創造了這麼多的規律,希望你們長大後當一個真正的大設計師,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美麗、富強!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十位”和“個位”,認識計數器,並能正確地書寫11~20各數。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遷移類推的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十位”和“個位”。

教學難點:

寫數,體驗計數單位“十”。

教學過程:

一、

1、拍手數數20以內的數。

從1數到20,從20數到1。

2、説出下列各數分別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出示數字卡片,指名學生認讀。

13、10、17、19、20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會數11~20各數,並知道1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就是十幾,我們不僅要學會數數、讀數而且還要學會寫數。那麼這些數怎麼樣寫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11~20各數的寫法。)

二、

1、動手操作,初步感知數位。

出示數位表。

2、利用計數器寫數。

出示計數器。

觀察: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麼位?第二位呢?

(計數器右邊起第一檔叫個位,右邊第二檔叫十位,十位上有幾個珠就表示幾個十,個位上有幾個珠就表示幾個一,合起來就在個位上寫幾。)

讓學生寫出11,請一名學生板演。

師:寫數時要注意先寫十位上的數,要從高位寫起。

出示小黑板,小棒圖。

師:這個數是多少根小棒?(生:11根。)

師:11裏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請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一寫。

3、課件演示17的寫法。

完成後,四個人一組擺小棒,寫數。

討論:20個位上的0該不該寫?為什麼?

教師小結:要寫0,因為個位的0起着佔位的作用,表示個位一個也沒有。

三、

1、用數字卡片擺出下面各數。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二十

2、教材第75頁“做一做”。

同學們,你們的收穫一定不少,你能與大家分享嗎?

教學反思

本節課要求學生會正確書寫11~20各數,初步認識數位“個位”、“十位”。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明白什麼是“數位”,我是這樣説的:我們小朋友在教室裏都有座位,數寫出來的時候,每個數字也要“坐”個位置,數字所佔的位置我們就把它叫做“數位”(對孩子們只能這樣講了),學生似乎有點理解,再教學“個位”、“十位”就顯得容易了許多。但學生對於十位是以“十”為計數單位難以接受,不明白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2表示2個“十”,他們理解是:十位上的1表示10,2表示20,還停留在以“一”為計數單位。在練習時,我問大家:17這個數中的1在哪個數位上?表示多少?7呢?大多

數學生回答是:1在十位上,表示10,7在個位上,表示7。在他們頭腦中還沒有形成以“十”為單位這個概念,沒辦法,只有慢慢來。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篇4

一、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

(一)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具體闡述如下:

知識與技能

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 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數學思考

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解決問題

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與態度

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繫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二)學段目標

第一學段(1~3年級)

知識與技能

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萬以 內的數、小數、簡單的 分數和常見的量;瞭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

直觀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過程,瞭解簡單幾何體和 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對 稱現象,能初步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獲得初步的測量(包括估測)、識圖、作圖等技能。

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掌握一些簡單 的數據處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

數學思考

能運用生活經驗, 對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 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與類比。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解決問題

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二、全冊教學要求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事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課時安排

(一)數一數 1課時

(二)比一比 2課時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 10課時

1、1---5的認識 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 5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 2課時

(四)認識物體和圖形 3課時

(五)分類 2課時

(六)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 5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 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 4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 4課時

整理和複習 2課時

實踐活動 1課時

(七)11-20各數的認識 4課時

(八)認識鐘錶 2課時

(九)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1課時

1、9加幾 3課時

2、8、7、6加幾 4課時

3、5、4、3、2加幾 3課時

整理和複習 1課時

實踐活動 1課時

(十)總複習 4課時

六、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在本學段的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要防止學生的合作流於形式,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通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

(三)加強估算,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兩位數乘法時,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背景,探求計算結果,而不宜教師首先示範,講解豎式筆算的法則和算理,限制學生的思維。

(四)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本學段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和態度都處在淺顯的階段,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綜合應用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下面案例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在評價學習的過程時,要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識與情感、態度的發展。同時,也要重視考察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對參與程度的評價,應從學生能否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等方面進行考察。對學生合作交流意識的評價,應從學生是否主動地與同學合作、是否認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是否願意與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對學生情感與態度的評價,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和問題情境,隨時瞭解每一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對數學的興趣。對數學思維過程的評價,通過平時觀察瞭解學生思維的合理性和靈活性,考察學生是否能夠清晰地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等。

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展合作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如果想獲取更多的有關國小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的資料。請關注我們。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

國小一年級教科書第64~66頁

教學目標:

1、 學生能夠正確的'數出數量是10的物體個數,會讀、寫數字10。能夠知道1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掌握10的組成。

2、 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感受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3、 學生能夠自主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10的組成

教學準備:

10的點子圖、計數器、直尺、花朵圖、蝴蝶圖

教學設計: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 複習

用數字寶寶的故事複習0~9

師:誰最大?誰最小?

2、 故事導入

教師講數字寶寶0被9欺負的故事,讓學生幫助想辦法幫助數字寶寶0。

師:數字寶寶1也想到了辦法,他和0站在一起後就比9大了,小朋友們説一説1説的對嗎?

3、 揭示課題“10的認識”

二、 新授

1、 認識10

① 數花朵圖(只有9朵)

師:慢慢地又有一朵花開了。(學生又貼上一朵)現在一共有幾朵花了?

② 數蝴蝶圖(只有9只,再發一朵給學生,讓學生上台表演飛來的蝴蝶)

又飛來了一隻,現在一共有多少隻?

教讀10,並請學生用10來説一句話。

2、 出示計數器(抽學生在講台上來撥一撥)

先撥9顆珠子,再撥一顆,現在一共有多少顆珠子?

3、 教學直尺圖(學生可以觀察自己帶來的直尺)

出示直尺讓學生看一看直尺上都有些什麼。

直尺上的刻度依次是0、1、2、3、4、5、6、7、8、9

師:9後面是幾?

生:10

師:10的前面是幾?

生:9

按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的順序讀一讀。

4、 比較9和10的大小

5、 教學10的分合式(做遊戲,教師説我出1,學生説我出9,一起説1和9組成10)

看到10可以分成1和9就可以想到10可以分成9和1。

三、 教學10的書寫和完成書上連線,填空練習。

四、課堂總結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從學生出發,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車發,應用了生動有趣的、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例如:在課堂導入的時候,利用了故事引入,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既複習了9以內的數字的大小。又引起了新的教學思考。

為了方便學生的觀察、操作、推理、交流,在設計時注意了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的空間

不足的是學生的練習時間太少了,應該在以後的教學中多設計練習的時間。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6和7的加減法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較熟練地口算10以內加減法,進行10以內加減計算。

2、初步感覺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

3、培養學生間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6、7的加減法正確迅速的計算

教學準備:小棒圖,小黑板,水果圖

一、引入

今天老師帶來了幾顆智慧星打算獎給同學,同學們看一看,有幾顆星星?

出示5顆星星還有一顆忘了拿出來,看看現在有幾顆?

你怎麼知道的?根據學生説板書算式:5+1=6

將展示圖倒過來還能怎樣列式?生説1+5=6

二、新授

1、請同學們兩人一組來擺學具,然後看着圖寫出算式(拿出6個)

誰來説説你們組寫出了幾個加法算式?

老師這裏有7朵小紅花,發給同學們,(師板書虛線,虛線表示從中去掉,你能看圖寫出減法算式嗎?)

獨立寫算式,誰來説説你的算式,還有不同的算式嗎?

2、分組活動

分組擺學具並寫算式

3、課後練習45頁看圖寫出算式

4、師出示圖看圖想一想,你能怎樣列式?

三、練習

1、在田字格里寫算式

只寫半格注意書寫整潔

2、46頁做一做,49頁5、6、7

四、語言練習

説出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數字?

在上6、7的加、減法時我跟同學們討論一道看圖列式,一幅圖上左邊畫着1朵花,右邊畫着4朵花,問怎麼列算式,同學們回答了很多種方法,我還一個勁兒地給予鼓勵,臨下課時,只簡單地説了一句:“你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算。”其結果是班上思維遲緩的一些學困生確是眼花繚亂、無所適從,產生了干擾。

下來我仔細的反思了一下,究竟問題出在哪裏?這不是我們鼓勵的個性化嗎?經過跟有經驗的老教師討論,我最終認為不然。數學是講“優化”的,算法“優化”的含意是要求尋找最簡捷、最容易、速度快的方法。誠然,在多種算法中,有的並不見得有優劣之分,比如:“左邊的花+右邊的花”或是“總共的花-左邊的花”等等都很難説孰優孰劣,兒童完全可隨自己的經驗進行選擇,學生喜歡用哪個就用哪個。

但是,一般情況下,總有個最基本、最一般或最佳的算法。教學中,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去比較、去評價,並使大家掌握那些公認的更好、更一般的算法,以便舉一反三、聞一知百,否則就失去了教育的功能。如:第一步,先讓學生把想法説出來,説明理由。第二步,由學生評價。第三步,找出比較符合題意的方法。我認為這種教學是正確的,又促進了兒童的發展,才是真正凸現了“算法多樣化”的實質。算法多樣化絕非是越“多”越好,切忌一些無價值的重複。 總之,一切要從兒童的實際出發。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一冊第22—23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培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並學會5以內的數的加法。

2、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圓片若干個,實物展示台。

學具準備圓片若干個。

教學過程:

(今天,咱們的課題導遊是一隻漂亮的小狐狸。小朋友們打開課本第22頁瞧一瞧,小狐狸給大家帶來的數學問題是什麼?(有幾枝鉛筆)

一、創設情境,體會加法意義。

1、師:大家現在都是國小生了,每天都要揹着書包來上學。老師要提醒大家每天做完作業後要自己整理書包,把第二天要用的書和筆盒帶上,小朋友們每天寫字要用什麼?對要用鉛筆,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幾枝鉛筆想請小朋友們幫助算一算,一共有幾枝。小朋友們願意幫忙嗎?

2、教師先拿出兩支鉛筆,再出示3支鉛筆,讓學生口述這一過程,再提問一共有幾支?

3、讓學生説説你是怎樣想出來的?

4、師:能用算式來表示嗎?

5、引導認識加號,感受加法。

6、説一説算式裏數字的含義(教師進一步讓學生對算式的含義進行擴展。)

生1:還可以表示把2個蘋果和3個蘋果合起來。

生2:可以表示把2本書和3本書合起來是5本書。

.......

7、擺一擺。

(1)教師引導學生用學具擺一擺。

師:小朋友們來個比賽,比一比誰拿得又快又對,拿的圓片個數要和老師拿的一樣多。

(老師利用實物展示台擺圓片,先擺一個,再擺三個,學生看後依照老師的樣子擺。)

師:很多小朋友拿的非常迅速,你們能對剛才擺的,提個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嗎?

生:先拿出1個圓片,又拿出2個圓片,一共有幾個圓片?

師:某某同學已經學會了提問題,真是不錯,那其他小朋友是不是也會呢?同桌之間相互説一説。

(同桌説完,老師還可以再請一兩名學生做個反饋。)

師:同學們會解答這個問題嗎?

生:1+3=4

師:這“1”、“3”、“4”分別表示什麼?

(教師引導學生把抽象的算式放到具體的情況中理解)

(2)放手讓學生自己擺一擺,講一講,並列出相應的算式。

師:現在小朋友自己按照課本擺一擺第2、第3小題的要求擺一擺,邊擺邊説出過程,最後把算式補充完整。

(學生獨立操作,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8、提出自己的身邊的加法的問題,加深對加法含義的體驗。

師:剛才小朋友們通過擺一擺,説一説,瞭解到了把兩部分合起來可以用加法來計算。那咱們身邊,比如教室裏,能不能找到加法問題呢?

(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

學生反饋:

生1:我的筆盒裏有3枝筆,筆盒外面有1枝筆,合起來一共有幾枝筆?

(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傾聽,並學會判斷問題的對錯及思考解題的方法。)

生2:教室一邊牆上有2張畫,另一邊也有2張畫,合起來有幾張畫?

.......

師:只要小朋友善於發現,在我們身邊能找到許多加法的問題。

9、試一試

(1)引導學生説明圖意,並根據圖意提出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3)組織學生結合圖意與同桌説説算式表示的意義。

三、鞏固練習

1、第1題,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讓其先根據算式擺學具,直觀地得出每個算式的結果。

2、第2題,讓學生根據圖意,獨立列出算式,再進行小組交流,説一説自己是怎樣想的。學生可能會列出不同的算式,教師在集體反饋時注意引導學生説出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義,滲透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列出不同算式的數學思想。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篇8

學習需求分析:

本單元內容的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起始階段,通過數學活動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的學生,才有可能去主動發現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從而逐漸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初步瞭解學生關於“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量與計量、統計”等知識的綜合應用 情況。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滲透對應的思想。

思想與情感:

培養學生愛學校、愛老師、愛同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培養觀察能力,使學生了解關於“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量與計量、統計”等知識。

教學難點: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具、學具準備:

書中的插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激發學生興趣]

1. 同學們,今天老師想帶你們到小小超市去看看,你們願意去嗎?

2. 不過,我有一個要求:我們是在數學課上,所以請同學們睜大你們的眼睛,看看你們在超市中能發現什麼數學問題。

二、新授: [滲透分類統計方面的知識,數的比較]

1. 咱們先到飲料區去看看吧!你發現什麼數學問題了?

(1) 有兩個小朋友在説話,它是怎麼知道桃汁最多的?橙汁比梨汁多幾箱?

(2) 哪種飲料最少?

(3) 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2. 看看“水果區”你能知道什麼?[瞭解學生對量與計量、單價、數量、總價的數量關係的掌握情況]

(1) 什麼叫“每千克7元”?那要一共2千克,你知道應該多少錢嗎?

(2) 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3.“文具區”的東西可真不少呀!

(1) 你們看看一共有幾層格子?

(2) 你想要哪樣東西?我看不清楚,你能不能指給我看,説説它的位置?

(3) 同桌互相説説。

4. 買了那麼多東西,咱們該去交款了。[瞭解學生對“方向與位置”的掌握情況]

(1) 看説話的這個小朋友,他在第幾個?第四個小朋友是男孩還是女孩?倒數第二個小朋友是男孩還是女孩?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咱們一起數一數。

(2) 看,小朋友交了多少錢?一共15元,阿姨找給他多少錢?[瞭解學生對“計算問題”、“人民幣的認識”、“位置與順序”的掌握情況]

(3) 如果讓你去買東西,你會買嗎?那好,我就當收款的阿姨,想象你們要買什麼,然後告訴我。

三、小結

你們知道了什麼?不管我們在哪裏,都可以找到數學問題,可見數學真是就在我們的身 邊。老師相信,只要同學們善於觀察,多動腦筋,你們還會發現更多的數學問題的!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篇9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一)、學生們情況分析:

本班16名同學在一學期的一年級學習中積累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如對數字的認識、簡單的加減法運算都有一定的基礎。從同學們的學習和^考~試檢測中發現影響本班學習掌握的因素較多。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方向與位置、認識圖形、100以內的數、認識人民幣、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三)、認識鐘錶,,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們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們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們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們瞭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們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4、會認讀整時、幾時半,會寫時間,知道珍惜時間。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進行恰當的描述、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們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們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們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們。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課本第8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欣賞、操作、交流等活動,發現圖形中的一些簡單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

3、在探究規律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感受到規律能創造美,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圖形排列的簡單規律,掌握找規律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能夠表述發現的規律,並會運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利用比賽,感知規律

記憶比賽:男女生分別記憶兩組數據,得出有規律的好記,沒有規律的不好記。得出規律的重要性,引出課題:找規律.

二、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數學小精靈聰聰聽説我們學習找規律,也來到了這裏。他告訴我們一個好消息。説呀,在這春暖花開、春暖花開的季節,光明國小一一班的小朋友去公園聚會了!他們把會場佈置得可漂亮啦!同學們又蹦又跳玩得可開心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麼?

生:小朋友、燈籠、彩旗、小花。

首先研究裝飾物是怎麼排列的。

三、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 彩旗是怎麼排列的?(黃紅、黃紅)

我們就把這一面黃旗和紅旗看作一組。(板書:一組)

2. 接下來講解小花、燈籠的排列方式。

3、小朋友隊伍的排列。

小結:像彩旗、小花、燈籠和小朋友的隊伍,都是按都是按順序為一組,一組一組重複排列的,而且至少要重複3次,像這樣的排列我們就説它是有規律的。

四、學以致用,擺出規律

小組合作,作品展示。

五、智力闖關,應用規律

六、聯繫生活,找出規律

七、情感教育,總結本課

八、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篇11

課 題

買衣服——認識人民幣(二)

主備教師

張瑋

使用教師

代金霞

參加人員

一年組全體教師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多種大面額的人民幣及其換算關係。

進一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與幣值。

能力目標:

在購物活動中,能靈活地選擇不同幣值的人民幣。

情感目標:

瞭解儲蓄的功能,養成存錢的習慣。

教學難點:

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付款方式。

一、引入 :夏天到了,許多小朋友都要買一些新衣服。今天,我們就到服裝商店去看一看。

(課件出示服裝店的場景,畫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裝和價錢:上衣59元,褲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連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褲32元。)

瞧,這麼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這家商店的售貨員,怎樣介紹你的商品呢?誰來試一試?

二、活動一:認一認

1、我們怎樣才能買到這些漂亮衣服呢?(付錢) 昨天,我們認識了一些人民幣,用它們來付錢,可以嗎?(太麻煩了!)

2、我們該怎麼付錢呢?(用面額比較大的人民幣)你見過嗎?

(教師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模型。)

3、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錢你認識嗎?在小組裏説一説,你看到了什麼?

4、誰有好辦法把他們記住?(數字、顏色、圖案,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5、教師拿出一張舊版的100元。你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嗎?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把舊版的50元和10元展示給大家,並交流一些辨別的方法。

6、你知道10元錢能幹什麼嗎?課下可以再調查50元、100元可以幹什麼。

三、活動二:買衣服

1、這些人民幣我們都認識了,現在我們可以用它們買衣服了。大家每人挑選一件你最喜歡的衣服,看清它的價格,想一想你怎樣付錢呢?

2、學生彙報,藉機發問:大家幫他想一想,還有別的拿法嗎?

3、看到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歡的衣服,老師也想挑選,我想買一件T恤和一條褲子,我有100元,大家幫我估計一下,這些錢夠不夠呢?我應該怎樣付錢呢?

4、謝謝這位同學幫助了我,我想如果你將來成為一名售貨員,會很出色的。現在,請大家再為你的爸爸媽媽,或者是好朋友選一件衣服,加上剛才你選的,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錢,你打算怎樣付錢?

5、現在把學具中的錢準備好。利用學具盒裏的錢來購物。遇到困難了嗎?(沒有零錢。)怎麼辦?(找錢)

(這裏有意安排一個困難,學具裏並沒有小面額的人民幣,學生們很快就發現如果想準備出正好的錢比較困難,這樣也就自然引入了下一個環節。)

現在請大家兩人一組,一人扮演售貨員,一人扮演顧客,來買剛才挑選的兩件衣服,看看能不能找對錢。

四、活動三:換錢

1、剛才大家當售貨員都很成功,不過,為了買東西方便,通常大家會把錢換一換,這裏有一張100元,如果想換成10元的,怎麼辦?

還有別的換法嗎?

3、請大家在組裏把面額是50元的人民幣換一換。

4、請大家在組裏把面額是10元的人民幣換一換。

五、數學故事

六、總結,今天回家購物,寫一篇數學日記。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在遊戲的過程中,感知左、右這兩個方位,初步掌握判斷左、右的方法。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處理日常生活裏的簡單問題,能運用左、右等詞語描寫物體所在位置,發展初步的位置觀念。

3、讓學生經歷在現實情景中描述或交流物體間位置關係的活動,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從而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辨認前後、上下、左右方位。難點:理解左右的相對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生高興的説:喜歡。

這節課我們先一起來做個有趣的遊戲好嗎?(好)

(板書:有趣的遊戲)遊戲的名字叫“聽口令做動作”,老師説你們做,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先把你的手放在鼻子上,老師説哪你就指哪,請注意聽。

準備:指耳朵(大家手不要放下來,相互看一下,誰錯了幫助改正過來。)

指眼睛、鼻子、頭髮、臉蛋

(同學們真棒,都指對了,反映很快。)

二、遊戲中,體驗左右

1.誰還想繼續玩?現在,老師要增加點難度,仔細聽:指左耳(你指的是左耳嗎?想一想,應該是哪隻耳朵。)

指右眼(手不要放下來,同桌相互看看,有沒有錯誤,應如何改正。)指左眼,指右耳我發現小朋友們這次速度慢了,而且還有出錯的地方,那大家想一下,我們這次的遊戲比上次難在什麼地方?增加了左右(板書:左右)

(真是認真聽講的好孩子)

師:看來,要想玩好這個遊戲,首先我們要很快地分清左右,誰能結合我們的生活説一説,怎樣才能分清左右呢?

2.師小結:這個方法真好。請小朋友們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師打個招呼,再伸出你的左手來,摸摸你可愛的小鼻子。

師: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好朋友。小朋友們再來瞧瞧自己的身體,還有這樣一左一右的一對好朋友嗎?

學生會發現:左腿、右腿;左胳膊、右胳膊;左眼、右眼等。可以引導他們邊找邊做動作:踢踢左腿,再踢踢右腿;伸伸左胳膊,再伸伸右胳膊,,,,)

師小結:小朋友真聰明,剛才説的這幾對好朋友,都是一左一右的。這次我們就知道了我們右手的這邊就是右邊,左手的這邊就是左邊。

師:其實我們的生活中經常用到“左右”的知識。你能説説嗎?

3.聽口令,做動作(由慢到快)

師:聽老師的口令,我們一起來做動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雙手拍拍放下來;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摸摸右耳朵,右手摸摸左耳朵,雙手拍拍放下來;左腳跺兩下,右腳跺兩下,雙腳一起跺兩下。

5.聽口令,擺文具。(師生同時擺)

數學書擺中間,橡皮擺在書的左邊,文具盒擺在書的右邊。

師:怎麼我的文具盒在這邊,而你們的在那邊?

師舉例説明,師生同時舉起右手,問:你們舉的右手和我舉的右手怎麼不在同一個方向?教師轉過身去,這樣就和小朋友們的右手方面一致了。(生也向後轉,體會相對性。)

三、利用左右,認識同學

1.師:誰能給老師介紹一下自己前後左右的四個同學呢?(生介紹)

2.師:在我們的教室裏,坐在最左邊的同學舉起左手,坐在最右邊的同學舉起右手。從左邊數,這是第一排,第二排,(師指着説)從右邊數,這是第一排,第二排,(師指着説)下面我們來玩“猜同學”的遊戲。從左邊數第二排,從前邊數的第5個同學。從右邊數第三排,從後邊數的第2個同學。請學生上前説。

四、做韻律操起立,大家把座位放好,立正!(放音樂師生一起做)小朋友們,大家跟我一起做:拍拍右肩膀拍拍右肩膀右腳跺一跺右腳跺一跺向前跳一跳向後蹦一蹦

左手擺一擺右手擺一擺左腿踢一踢右腿踢一踢

(請坐。小朋友們做得真棒,反應很快。)

五、認識前後、上下

1、認識前後

小朋友們有沒注意聽,我們剛才的活動中除了左右之外還用到了什麼方位?

生:前、後你們聽得真仔細!(板書:前後)來,我們一起來指一下前後,再指一遍。哪位小朋友能告訴老師你的前後坐的是誰呀?誰能把你的前後、左右坐的是誰都説出來?

2、認識上下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除了前後、左右之外,我們還經常用到什麼方位?(做出指上指下的動作)生:上、下(板書:上下)

(真是細心觀察、認真思考的好孩子)我們再一起指一下上,再指一下下;指上、下、前、後、左、右。

六、遊戲鞏固新知

1.現在,上下、前後、左右你都能分清嗎?好,試試看。

師找一名同學示範一下(師生面對面站,師先説。拍手做“上上下下、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反反正正、石頭、剪刀、布”然後生説。)

師:大家學會了嗎?同桌之間試一試。

2.小紅住在()家的樓上,()住在小蘭家的樓上。誰在最上面?誰在中間?誰在最下面?

3.小動物排隊:

4、水果排排坐

5、住在最下面,是第__層。第2層住的是_____,它在_____的上面,____的下面。第3層呢?___

6、森林運動會:加油!誰在最前面?誰在最後面?

我的前面有誰?我的後面有誰?誰得了第一?

7、1號車在()號車的前面,在()號車的後面。1號車排第();5號車在()號車的後面,在()號的前面。

8、上山時,誰在前?誰在後?

結果呢?

9、從左數是第()個。左邊有什麼?右邊呢?

10、練一練:從右數大客車是第5輛,

一共有()輛車。

11、塗一塗

將最左邊的圓塗上紅色

將最右邊的圓塗上藍色

將最中間的圓塗上綠色

將從左邊數第二個圓塗上黃色

將從右邊數第二個圓塗上黑色

12、貼一貼:指出上下左右

師:同學們剛才表現得真棒,老師送給大家一個禮物(一棵大樹)。大家看,大樹爺爺自己站在這兒太孤單了,咱們給它找一些朋友吧!剛才,老師

獎給大家好多的獎品,有小鹿、小兔、小鳥、小蘑菇的卡片,得到獎品的同學把獎品舉給大家看。我們讓這些獎品去陪大樹爺爺好嗎?

師:你們瞧,4只小鳥已經飛來了。請小鳥説説在大樹爺爺的哪邊?3只小兔也蹦蹦跳跳跑來了,下面的小同學,你能説説它們在大樹爺爺的哪邊嗎?還有5只小鹿和6個蘑菇呢,你想讓它們貼在哪兒?(學生指揮貼。)

七、小結:

小朋友們,你們玩的開心嗎?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新知識?下課以後你可以接着玩有趣的遊戲。

板書設計:認識左右、上下、前後左右上下前後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內容:

第一冊第53—55頁及練習八第2、3、4題。

教材分析:

1、關於直尺圖兩端的缺口。

直尺圖左端不畫口是可以的,一年級的小朋友對小於0的數是沒有感受性認識的,也沒有過早涉及的必要。直尺圖右端的口必不可少,要讓學生初步感受到自然數逐1增長的規律,以及自然數個數的無限性。2、關於比較8、9的大小,通過點子圖來比較,其目的在於認識7、8、9之間的關係,7在8的前面,7比8小,8在9的前面,8比9小。這種認識顯然過於狹隘,應該讓小朋友在更廣的區間內認識9以內數的關係,這樣,更進一步增強數感。學情分析:

1、關於數數。

前面已學習了7以內數的認識,對認識數的哪幾個方面內容有初步的感知,有了數數、瞭解的順序和大小比較等能力。重點讓學生理解數自然數是一個一個地數。

2、關於數的組成。

對於數組成,學生在學前教育中已有基礎,但大多流於死記硬背,而現在重點在於讓學生理解分什麼,如何有序地分,由其中的一組還能還能想到什麼。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學會數出數量是8和9的物體的個數,會認數、讀數、寫數;知道9以內的數的順序,能正確比較9以內數的大小;會區分基數和序數,理解8、9的組成。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看一看、數一數、擺一擺、填一填、想一想、説一説等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經歷認識8、9的過程,感受8、9的組成,初步體會有序思考的方法,並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及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結合8、9的數數與認數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探索和發現8、9的組成,激發學生探究新知和學好數學的慾望;在引導學生從8、9的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的過程中,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繫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學生能正確數出數量是8、9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

教學難點:

學生會正確書寫數字8、9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數字卡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王大伯養了一羣小豬,把小豬編了號,看,它們來了!

1、這些小豬的編號各是幾?一共有幾頭小豬?(課件:7頭小豬跑着出來,身上有編號4、1、6、2、5、7、3)

2、請你按編號順序把小豬們排一排隊好嗎?你有幾種排法?(1、2、3、4、5、6、7或7、6、5、4、3、2、1)你是按什麼順序來排的?

3、王大伯又買了2頭小豬,該編上什麼號呢?(引出8、9)板書課題:8、9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8、9的含義及順序。

(1)擺一擺。

師:你會用小棒來表示已經編上號的7只小豬嗎?(學生操作)

師:王大伯又買來一隻小豬,這時是幾隻小豬?(板書:8)你還會用小棒來表示嗎?你是怎麼擺的?(學生操作)擺成自己喜歡的圖形。

師:8號的小豬該排在隊伍的什麼位置呢?(學生説電腦演示)你是怎麼想的?(板書:7<8

師:王大伯再買來一隻小豬,這時是幾隻小豬?(板書:9)你還會用小棒來表示嗎?你是怎麼擺的?(學生操作)

師:9號豬要加入它們的隊伍中,應該排在哪裏呢?你是怎麼想的?

(2)説一説。

看着整齊的隊伍,你知道些什麼?用8和一個數比大小,誰能説一説。用9和一個數比呢?

(4)活動。

教師活動:教師獎勵小獎片給表現好的學生,先發7張,再發1張,問學生是幾張?發了8張小獎片,再發1張,問學生是幾張?

學生活動:9名錶現好的學生到前面。

師:第8個同學指的是誰?為什麼會出現2位同學呢?從左邊數第9個同學是誰?從右邊數起呢?(指名回答)從左數起的前面8個同學轉個圈,從右數起的前5位同學先回到座位上。2、8、9的寫法。

(1)説一説8、9像什麼?

(2)師範寫

(3)學生在書上描寫

(4)學生互相欣賞3、8、9的組成。

(1)9的組成。

師:9只小豬都關在一個豬圈裏太擠了,王大伯新建了一個豬圈,把9只小豬分別關到兩個豬圈裏,王大伯可能會怎樣關這9只小豬呢?

請你拿出9根小棒代替9只小豬,擺一擺,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種方法?誰能想辦法,分得又快又好。

小組交流你的方法。

根據學生的彙報板書:

討論9的組成的記憶方法:你有什麼辦法記住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説給同桌聽。(由一組想到另一組。同時老師整理改變板書:

(2)8的組成(用小棒分一分)

(3)完成“做一做“

三、練習

1、活動:同學們在學習中常用到尺子,請小朋友們拿出直尺找一找數學8在哪裏?9呢?用尺子連一連,書上練習的第2題。

2、小豬聊天猜年齡。(課件出三隻小豬在豬裏的情境)

小豬一:我的年齡比7大,我可能是幾歲?

小豬二:我的年齡比9小,我可能是幾歲?

小豬三:我的年齡比6大,比9小,我可能是幾歲?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3課。

教學目的:

1、經歷探索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加法。

2、感知算法多樣性,理解“湊十”的計算策略和進位的計算道理。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概括、遷移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湊十的計算策略。

教學難點:理解進位的計算道理。

教學方法:觀察法、討論法、

學 法:觀察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準備:課前小研究、多媒體課件、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數學小故事。

《加號和減號》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導入。

2、如何解決一共有幾瓶牛奶的問題?

3、提出探究任務和探究要求,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4、四人小組彙報計算方法,同學和老師互相質疑、補充。

彙報用擺小棒計算時師質疑:

(1)為什麼要從5根小棒裏拿1根給9根,怎麼不拿2根、3根或是其他的根數?

(2)看來,這1根小棒是有任務的,你知道它的任務嗎?

(3)為什麼要從9根小棒裏拿5根給5根,怎麼不和剛才一樣拿1根或是其他的根數?

(4)看來,這5根小棒也是有任務的,你知道它的任務嗎?

(5)這種方法和剛才的方法有什麼不同之處?有什麼相同之處?你能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嗎?

彙報用計數器計算時師質疑:

(1)為什麼可以用十位上的1取代個位上的10?

彙報用計數器計算時師補充:滿十進一的計數法則。

5、其他小組交流彙報。

6、師小結:

剛才我們用數數的方法,擺小棒的方法,湊十法,推算法、計數器計算等方法算出了9+5=14,請大家大聲讀一讀這個算式。

7、練習:9+6=?怎樣移動蘋果,讓我們很快看出蘋果的總數?

8、你喜歡哪種移動方法,為什麼?

9、計算4+9=? 9+2=?,你是怎樣算的?

10、觀察剛才算的這幾道加法題,有什麼共同特徵?

11、出示課題:9加幾,9加幾是怎樣計算的?

12、練習:9+3= 9+7= 9+8= 9+9=

13、觀察這些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14、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15、小組彙報。

16、填一填:9+()=1()

三、遊戲鞏固9加幾的進位加法。

四、全課總結。

五、板書設計:

9加幾

情境圖

9+2=11

9+3=12

9+4=13

湊十法: 9 + 5 = 14 5 + 9 = 14 9+5=14

9+6=15

1 4 5 4 9+7=16

9+8=17

10 10 9+9=18

六、教學反思:

崔小寧: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沒有機械地強調讓學生進行湊十練習,而是藉助小棒的直觀操作活動,讓學生理解為何要從5裏面拿1給9的道理,又為何要從9裏面拿5給5的道理,然後利用計數器上珠子動態變化過程,藉助學生對“10個一是1個十”的認識,幫助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計算道理,真正達到了“授之以漁”。另外,在課堂上,老師不僅肯定了學生把9湊成10,而且還引導學生用湊十法的原理把5湊成10這種不常見的湊十方法,為以後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奠定了基礎,也為以後簡便算法中的湊十、湊整等計算方法奠定了基礎,生活中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其實他們是同根同源的,那時學生就會很容易地運用這種湊十的基本方法來解決了,也就發揮了數學的工具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