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國中物理教學教案(精選6篇)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3.55K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中物理教學教案(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中物理教學教案(精選6篇)

國中物理教學教案 篇1

【試講或講課高分原則】

1.作為老師,信心和責任心是第一位的。記住一點,你擔心的別人也擔心,所以不需要有壓力。 相信自己,別人才能相信你。

2.打動那些對你有好動感的評委!沒有好感的自然也就感染了。用你的眼光告訴所有人,我來了,我能教好學生。

3.講課要有激情,如果抑揚不足,起碼聲音要大。普通話標準一點。講話語速不要太快,如果拿捏不好,可以多多演練。這是關鍵!講話要擲地有聲,不要半推半就,在講台上要有颱風。語文教師要求更高,咬字清晰,語音悦耳,抑揚頓挫。

4.一定要着裝合體,不要穿着太前衞,畢竟教師這個職位還是要講究矜持的,但是一定要整潔得體端莊大方,給人感覺氣質非凡。

5.在見到面試官時要表現的大方,不要太拘禁,也不要太囂張,給人留下穩重的印象。注意肢體語言,不要僵直地站在講台上,運用好肢體語言。

6.要在試講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把要講的內容的相關背景等知識瞭解到位,並把課的內容和這些背景結合起來,讓背景知識在吸引人的同時把人引導到課本的內容上來。

7.不用花費時間講得過於仔細,只要在你講的時候提到就可以了,讓聽課的評委知道你有這個環節就可以了。

8.要注意跟台下評委的眼神配合,眼睛的視線不要一直停留在講稿上,要使台下的每一個評委都以為你在看他們,注視着他們。要面帶微笑,不要太嚴肅。

我們怎樣聽到聲音的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1.瞭解人耳感知聲音傳播的基本過程。

2.瞭解骨傳導。

3.知道什麼是“雙耳效應”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和社會生活,體驗人是如何聽到聲音

2.通過動手動腦中的兩個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蒐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會關心他人,特別是關心殘疾人

2.通過貝多芬耳聾後繼續進行創作等例子來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的意志。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人耳聽到聲音的道理;骨傳聲。

難點:骨傳聲。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引入新課

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是靠哪種形式?

聲波進入人耳後,經過哪條途徑,最後感覺到聲音?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新課教學

1.人耳的構造

聲波鼓膜振動聽小骨及其他組織聽覺神經大 腦 在整個過程中,任何部分發生障礙,人都會失去聽覺。如果僅只是傳導障礙,但能通過其他途徑傳給聽覺神經,人仍能聽到聲音。

2.骨傳聲

“想想做做”:

(1)將振動的音叉放在耳旁,聽音叉的聲音。

(2)用手指堵住耳朵,聽音叉的聲音。

(3)請同學用手指堵住自己的耳朵,將振動的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額、耳後的骨頭和牙齒上,聽音叉的聲音。

分析得出:骨頭能傳聲。

失去聽覺的人能靠骨傳導來聽到聲音。

介紹貝多芬的故事。

3.雙耳效應

由學生自習完成。

利用聲音傳到兩隻耳朵的時間、強弱及其他特徵不同來確定聲音的位置。

四、作業佈置

教材第18-19頁“動手動腦學物理”

五、課後反思

本節課,教師要作充分的準備,多做實驗,讓學生經歷科學全探究過程。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

? (2)知道防治噪聲的途徑,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體驗和觀察,瞭解防治噪聲的思路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培養熱愛、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環境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噪聲控制的途徑

難點:噪聲的危害以及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教學器材:多媒體電腦、鬧鐘、紙盒

四、教法與學法:分組討論法、閲讀法

五、教學過程

放一段錄像,先放出一段優美的旋律,然後放出一段嘈雜的聲音。然後引入課題:優美的聲音使人心情愉快,而雜亂的聲音則令人心煩意亂。那麼,令人心煩意亂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它對人有沒有危害?怎樣才能有效地防止這些聲音的產生和或者削弱它呢?

(一)噪聲的來源

學生活動

(1)閲讀課文,分別從物理角度和環境保護的角度找出噪聲的含義

(2)分組討論:在你的周圍,有哪些是噪聲?

總結學生的分析,得出噪聲的含義:

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環境保護角度)

(二)噪聲的等級和危害

? 學生活動

(1)閲讀課文,找出噪聲的等級是按什麼劃分的。

(2)不同的噪聲的等級對人們所產生的危害又是怎樣的?

(3)認真閲讀P26的噪聲分類表。

總結學生的分析,得出三條界線:

>90dB,會破壞聽力;

>70dB,會影響學習和工作;

>50dB,會影響休息和睡眠。

(三)控制噪聲

複習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

聲源的振動產生聲音——空氣等介質的傳播——引起鼓膜的振動

(聲源發生處)(聲音的傳播過程)(人耳)

演示實驗:讓鬧鐘發出聲音,過一段時間後,把紙盒將鬧鐘罩住,讓學生比較前後聲音的不同。

? 學生活動

(1)觀察書本P 26圖1.4-4,指出控制噪聲的措施分別在哪裏實施的;

(2)分組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治理噪聲的實際例子。

綜合實驗和學生活動內容,總結得出控制噪聲的途徑:在聲源處減弱噪聲、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3)觀看錄像。加深對噪聲的瞭解。

(四)課堂小結

噪聲的來源和危害有哪些?

怎樣防治噪聲?

(五)佈置作業

調查學校周圍有哪些噪聲源,學校應該採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六、教學後記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不多,在強調一兩個主要內容的同時,可以安排一定的課外練習讓學生在課堂完成。

光的傳播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3.能簡單解釋常見的光沿直線傳播的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與實驗,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經歷探究過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4.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

5.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的傳播特點。

(四)教學難點

探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五)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式教學法。

(六)教學媒體

激光手電、玻璃磚、白紙板、盛水的小燒杯、空燒杯、激光演示器

二、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激發興趣

展示光現象(收集一些光現象圖片)

教師: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麗動人,同學們對光感興趣嗎?

(二)進行新課

1.光源

同學們,我們要看清五彩繽紛的世界,必須有光射入我們的眼睛,那麼,光是從哪裏發出來的呢?

思考、討論 列舉例子

除了太陽、電燈之外,日常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物體能夠發光?

(板書):太陽、螢火蟲、恆星、水母

國中物理教學教案 篇2

引言 一、奇妙的物理現象

【課前預習】

1.課本圖0-2的實驗中,你猜想一下小金魚會___________,請你就你的猜想提出一個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動手做一做課本圖0-3的實驗,你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想到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動手做一做:將一個雞蛋放入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後逐漸向水裏加食鹽並使其溶解,你觀察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你提出一個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習過程〗出示一張照片,問學生看到了什麼;點燃蠟燭,問有什麼辦法可以熄滅火焰。由此引入新課。

(一) 物理研究對象力、聲、熱、光、電等現象。

(二) 有趣的物理現象 實驗1:點燃的蠟燭如何熄滅?

學生回答:吹、搧、罩

如用容器罩起來,可能會有什麼現象?

問:蠟燭有燃燒到熄滅的條件是什麼?此實驗研究什麼問題?

(三) 探究過程:

1.提出問題

2.作出猜想

3.設計實驗

4.實驗驗證

5.得出結論

6.交流合作

7.提出新猜想

能否提出一個與容器有關的更深一步的問題?如:容器的長短和粗細對蠟燭的燃燒是否有影響?

用實驗驗證:將蠟燭放入直筒與量筒內燃燒,觀察蠟燭的燃燒情況。

實驗2:兩支蠟燭燃燒,罩上後,哪支蠟燭先滅?

結論:當實驗條件改變時,實驗結果會發生變化。

實驗3:用磁鐵吸引回形針,分別將一些物體放入磁鐵與回形針之間,觀察回形針的下落情況。 實驗4:學生自行實驗,用一裝水的子對着課本,觀察課本上的字有哪些變化。

〖要點歸納〗

在探究物理現象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勤於觀察,勇於提問,善於探索,聯繫實際。 〖當堂反饋〗P3W. W. W. 第1題 調查一下,你周圍有哪些有趣的物理現象和問題?

【課後鞏固】學生回家做:①用紙條快、慢抽動,觀察紙條上面瓶的運動情況。②P3第2題(2)。

二、體驗科學探究

【課前預習】

1.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取一隻杯子,在杯中倒滿水後將一隻回形針輕輕放入水中,水_______(會/不會)溢出。由此你能提出一個什麼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習過程〗一、提問上節課佈置完成的實驗

1.檢查學生做慣性實驗的結果。

2.蠟燭在水與油的混合液中,會處於什麼狀況?葡萄呢?

二、教學內容

1.學生閲讀P3-5,物理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故事。

① 發現的現象

② 實驗過程

③ 實驗研究

④ 實驗結果

2.活動:裝滿水的杯子裏還能放多少回形針。

① 提出問題:裝滿水的杯子裏還能放多少回形針?

② 提出猜想:能裝10 – 100根等等(水是否會溢出)

③ 設計實驗:杯子、水、回形針

④ 實驗驗證:向裝滿水的杯內放回形針

⑤ 結論:放入的回形針的根數與容器有關

⑥ 新的猜想:玻璃與紙杯對放入的針的多少有影響嗎?

通過上面的實驗,你一定會感到有趣。同時也會感到吃驚——猜想和實驗的結果竟會

有很大的差別。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做實驗進行探究的一個重要原因。

〖要點歸納〗

科學探究經歷的環節:〖當堂反饋〗

【課後鞏固】

第一章 聲現象

一、聲音是什麼

【課前預習】

1、用手摸一摸家裏正在發聲的電視機的喇叭或音箱,你可以感覺到喇叭在_________。

2、聲音是由物體的 產生的。我們把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_________。

3、通過課本活動1.2,你可以得出,聲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傳播,但不能在_________中傳播。

4、聲音在空氣中是以波動的形態傳播的,我們把它叫做_________。聲音還具有能量,叫做_________。

5、通常情況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____________,在水中傳播要比空氣中要______,在鋼鐵中傳播比水中還要_________。

【課堂重點】

〖學習過程〗

一、活動1.1探究聲音的產生:

通過使一張報紙、一根橡皮筋、一杯水、一個筆帽發出聲音,歸納物體發聲與不發聲時的不同,物體發聲時的共同特徵。

二、活動1.2聲音能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嗎

1.平時人們聽到的聲音是通過______傳播的。

2.通過實驗探究聲音是否可以在固體、液體中傳播。

3.實驗探究真空是否能夠傳播聲音。

①將正在發聲的手機放在正在抽出空氣的玻璃瓶內, 聲音會____________。 ②通過推理,我們可知,聲音______(能/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三、聲音是一種波

通過演示實驗及觀察水波知道聲音也是波,叫聲波。

四、聲音傳播的快慢(聲速)

閲讀課本P10內容知道,通常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_______m/s,聲音在水中傳播速度________m/s,聲音在鋼鐵中傳播速度________m/s。

閲讀“生活物理社會”,瞭解聲能。

〖要點歸納〗

1、 聲音是由於物體_________產生的。

2、我們把___________的物體叫做聲源。固體、液體、氣體都能發聲,都可以作為聲源。

3、聲音可以在 、 、中傳播。但不能在______傳播

4、聲音也是一種波,叫做_______,是一種疏、密相間的波。

5、聲波能使物體振動,能粉碎小石頭,這表明聲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做________。 〖當堂反饋〗

1、由實驗可知: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 ;通常我們稱發聲的物體為。

2、吹笛子時能發出優美的樂曲,其中聲音來自( )

A. 手指的振動B. 嘴脣的振動C.笛子的振動 D笛子內空氣柱的振動

3.金魚缸邊的小明與小紅髮現每當他們擊掌時,缸中的魚就遊開了,此現象表明空氣、、能傳聲。

4.如圖所示,玻璃罩內的電鈴正在發聲,用抽氣機將空氣抽出,鈴聲變弱最後消失,這説明聲音要依靠來傳播。

第3題 第4題第5題

5、如右上圖所示,當敲擊右邊音叉時,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 ,靠在左邊音叉的小球能彈起,説明,這是由於將右邊音叉的震動傳給了左邊音叉的緣故。

6、在一根正在輸水的長水管的一端用力敲一下,在遠處的另一端會聽到次聲音,最先聽到的聲音從 中傳來,最後聽到聲音從 傳來。

【課後鞏固】

1、“雨打芭蕉”發出聲音,這裏主要發聲振動的物體是()

A.雨點B.空氣 C.芭蕉 D以上都是

2、聲音在空氣中以 的方式傳播,當它傳入人耳,使鼓膜振動,就產生聲音的感覺,所以我們把它叫。

3、將一隻點燃的蠟燭放在喇叭的前方,當喇叭中發出較強的聲音時,可以看到蠟燭在晃動,這説明 和。

4、下列説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不振動,仍然可能發聲B 只要物體振動,我們就一定能聽到聲音

C聲音要靠介質傳播,固體、液體、氣體都是傳播聲音的介質 D以上説法都不對

5、 玻璃魚缸中盛有金魚,用細棍輕輕敲擊課桌時,金魚立即受驚,其中傳播聲音迅速,使金魚立即作出反應的傳聲途徑是( )

A、桌子—空氣—水—金魚 B、細棍—空氣—水—金魚

C、桌子—魚缸—水—金魚 D、細棍—魚缸—水—金魚

6、小明和小剛找2 個一次性紙杯,在杯底穿一個小孔,將細線固定在火柴棒上,然後繃緊細線,這樣就製成了“土電話”,如下圖:

①他們用“土電話”實現10m間的通話,這表明_____________。

②相距同樣遠,講話的人用相同的響度講話,如果改用細金

屬絲製成“土電話”,則聽到的聲音就大些,這一實驗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用“土電話”時,另一個同學捏住棉線的某一部分,

則聽的一方就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在用“土電話”時,線沒有拉直,而處於鬆弛狀態,則聽的一方通過棉線_________(能/不能)聽到對方的講話。

國中物理教學教案 篇3

物理規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法則和公式等)是物理現象、過程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發展和變化的必然趨勢及其本質聯繫的反映,它是中學物理基礎知識最重要的內容,是物理知識結構體系的樞紐。物理規律的教學既是物理知識教學的核心內容,也是新課標強調的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鍛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怎樣才能搞好規律教學呢?本人自參加工作十幾年以來一直從事物理教學工作,對物理規律的教學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認識,現總結如下:

一、瞭解物理規律的類型

物理規律可分為三種類型:

1.實驗規律

物理學中的絕大多數規律,都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歸納總結出來的,我們把它們叫做實驗規律。如歐姆定律、焦耳定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阿基米德原理、液體內部壓強特點等都屬於這一類。

2.理想規律

有些物理規律不能直接用實驗來證明,但是具有足夠數量的經驗事實,如果把這些經驗事實進行整理分析,去掉非主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推理到理想的情況下,總結出來的規律,我們把它叫做理想規律。如牛頓第一定律。

3.理論規律

有些物理規律是以已知的事實為根據,通過推理總結出來的,我們把它叫做理論規律。如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經過科學推理而發現的。

二、物理規律教學的基本方法

在物理規律的教學工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規律本身,還要對規律的建立過程、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進行深入瞭解,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如何應用規律來解決具體問題。為此,對不同的物理規律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下面分別對以上三類規律的教學談一下自己的認識。

1.實驗規律的教學方法

在物理學的建立和發展過程中,物理實驗既是歸納物理規律、產生物理假説的實驗基礎,也是驗證物理預言和物理假設的主要依據。觀察和實驗既是形成物理概念和認識物理規律的基礎,又是學習物理學的基本方法,而國中物理學科主要是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初步瞭解物理學的一些基本知識。具體方法大致的以下幾種:

(1)由日常經驗或實驗結果進行直接歸納得出結論。如研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我讓學生思考生活中自己曬衣服的體會得出;光的反射定律是通過演示實驗得到的等。

(2)先從實驗結果或從對實例的分析中得出定性的結論,再進一步通過實驗尋求嚴格的定量關係,得出定量化的結論。如研究液體內部的壓強時,我先通過演示實驗:底部和側壁有橡皮膜的玻璃管,裝滿水,觀察橡皮膜凸出且底部凸出明顯,讓學生知道液體壓強跟深度有關,再進一步實驗研究得到它們成正比的定量關係。

(3)引導學生在觀察實驗或分析推理的基礎上進行猜想,然後通過實驗來驗證、修正自己的猜想,得出結論。如在焦耳定律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觀察並思考兩個實驗事實:1.燈泡熱的發光,而與之相連的導線確察覺不到發熱,這説明電流產生的熱量與什麼有關?2.同樣的導線,在併入用電器很多時,就會察覺到導線發熱,這又説明了什麼?然後利用焦耳定律演示器進行實驗驗證。

2.理想規律的教學方法

理想規律是在物理事實的基礎上,通過合理推理至理想情況而總結出的物理規律。因此在教學中應用“合理推理法”。如在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在不同表面上做小車沿斜面下滑的實驗,發現平面越光滑,摩擦阻力越小,小車滑得越遠。如果推理到平面光滑、沒有摩擦阻力的情況下,小車則將永遠運動下去,且速度不變,做勻速直線運動,從而總結出牛頓第一定律。

3.理論規律的教學方法

理論規律是由已知的物理規律經過推導,得出的新的物理規律。因此,在理論規律教學中應採用“理論推導法”。如物體的浮沉條件由F浮與G的關係可推出ρ物與ρ液的關係。

無論是採用哪種方法,最後都要在探索的基礎上,得到物理規律的文字表述和數學表達。

三、物理規律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排除學習規律的思維障礙

《新課標》注重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學習,學生在平時的生活過程中,已經在原有感情知識的基礎上,形成了消極的思維定勢,很大程度上干擾了學生對物理規律的理解的掌握,限制了學生思維靈活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生活常識的干擾。學生在學習物理規律之前,從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對一些問題形成了某些觀念。這些觀念,有的看似正確但是往往有一定的片面性,有的更是錯誤的,那些錯誤的“先入為主”的觀念對學生正確理解物理規律起着嚴重的干擾作用。例如,在運動和力的關係上,看到有馬拉車車才向前運動,有人推桌子桌子才會移動的生活現象,學生認為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物體受力才能運動,不受外力的物體是不能運動的;對於物體在液體中受浮力的問題,看到鐵塊放入水中就下沉,往往認為只有浮在液麪上的物體才受到浮力等等。所以,對於物理規律的教學,首先要消除學習過程中有些錯的生活。觀念的干擾,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儘量設計可直觀的實驗對錯誤觀念進行排除。

第二,數學知識的干擾。例如,國中物理電學中歐姆定律的數學表達式I=U/R,變形為R=U/I,從純數學的角度考慮,得出導體的電阻與加在它兩端電壓成正比,與通過它的電流成反比等一類錯誤的理解,再如力學中密度的數學表達式ρ=m/v,學生也誤認為物質的密度與它的質量成正比,與它的體積成反比。類似的錯誤在於學生用純數學的觀念理解物理的概念、規律和思考處理物理問題,而忽視了它們的本質,造成對物理知識的錯誤理解。

2、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規律的物理意義,防止死記硬背

(1) 準確呈現物理規律的內容

物理規律的語言陳述十分精煉和準確,概括程度非常高.在教學中,向學生呈現教學內容時,不但要準確,而且對一些關鍵字詞應加以突出,給予適當的説明,以引導學生足夠的注意和正確理解,並與其他類似的或易混淆的概念和規律進行比較,建立類比聯繫.如如牛頓第一定律中“一切物體”是泛指任何物體,“不受力”是條件,“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中的“或”字理解是關鍵,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可這樣理解:一切物體在不受力時,原來靜止的仍然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要從物理意義上去理解物理規律的數學表達式,如上面提到的對密度的數學表達式ρ=m/v的理解;

(3)充分認識物理規律中各個物理量的物理意義,如對液體壓強公式P=ρgh,要特別強調“h”的意義:h是到液麪的豎直距離。

(4)明確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如歐姆定律公式I=U/R中I、U、R必須是同一段電路上的,而且要注意同時性;

(5)要引導學生總結物理規律間的相互聯繫,以便更深入地理解物理規律。如焦耳定律公式與電功公式間的聯繫與區別;計算液體壓強和壓力時,要先由公式P=ρgh計算壓強,再由F=PS計算壓力,注意液體的壓力不一定等於液體的重力。

四、運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1.培養學生運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題的作用就是示範性,通過對例題的分析,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與步驟,引導學生應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如學生學完密度這一節後,可以出這樣一題“用密度知識鑑別體育課用的鉛球是否是純鉛製的”,通過測量鉛球的質量和體積,求出鉛球的密度,再與純鉛的密度比較後進行判斷,得出結論。可以各設計一個典型例題,指導學生運用實際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運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強化訓練學生運用物理規律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對於重點的物理規律,不僅要求學生理解,而且要求會靈活運用,因為掌握物理規律的目的就在於能夠運用物理規律去解決問題。國中階段,雖然不要求學生解某些複雜問題,但是,也應當要求學生學會運用物理規律去説明和解釋有關的現象、解決一些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可以鞏固和深化對規律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學到分析、處理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發展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邏輯地説理和表達能力以及手腦並用獨立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為此可精心挑選習題,讓學生通過適量訓練,在實踐中總結運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與技巧,從而達到提高運用物理規律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注意習題要少而精,不搞題海戰術.

五、適時組織測驗,檢查學生運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適時、定期組織物理測驗,是檢查物理規律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用物理規律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不斷總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技巧,能做到舉一反三。

綜上,是我對物理規律教學探索的一些體會。教學是一門創造性藝術,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創新,敢於嘗試,大膽改革,才能提高物理規律的教學水平。

國中物理教學教案 篇4

課堂教學是一種講究效益的活動,它要求教師要高質量地傳遞各種信息,目前由於各種原因,造成了課堂效率的低效甚至無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得口乾舌燥、筋疲力盡,學生在課堂上聽得頭腦發脹、昏昏欲睡,這樣的傳統教學表面上看,佔滿了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教師也感到盡心盡力了,但從學生學習的效能來看,這樣的教學恰恰是低效教學。作為有效教學,就必須把學生的進步與發展作為教學的首要目標,以關注教學效益與質量的方法,要求教師把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統一起來,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以實現課堂教學效率最大化。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眼見不如手動,只有在實踐中學習,同學們的才智和創造力才能得以發揮,學會探究性學習,能夠使大家對物理事實獲得明確、具體的認識,而不是停留在被觀察物理現象的表象上,在探究活動過程中,體驗探究的樂趣,從而增強學好物理的信心。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也就是力求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規律;教學過程強調發展學生的認知過程,以物理知識為載體,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在課堂上讓學生體會探究實驗的過程,體驗探究實驗中的快樂和成就感,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通過探究實驗,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如何合理利用課堂有限的時間來實現物理課堂效率的最大化尤其必要,接下來我就談談在利用主題課堂教學模式開展課堂教學的幾點想法:

一、自主學習式的課前預習避免了實驗的盲目性

為了更好的學習,預習是相當有必要的,物理一般是聯繫生活,需要一定的生活常識。學生在上課前,要看一下書上的知識點和那些實驗。以前佈置學生預習,大部分學生都只是翻書式,為了預習而預習,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主體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所制定的課前預習內容要“具體化”,在這樣的預習過程當中,學生肯定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有些問題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分析就能加以解決,而那些自己獨力無法解決的問題,要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積極地進行研究分析,查找各種資料,並相互交流,互通有無,利用同學之間的合作來解決。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精神,有助於學生正確處理與同學的關係,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只要帶着疑問上課,多問為什麼就行了,對書本上的知識聯繫實際多想象,對書本知識也要抱有疑問態度,並在學習中解決疑問,這樣思維不但不會被束縛,反而會發展更快。

二、通過自主探索培養參與積極性

就國中階段的學生所研究的題目來説,結論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學生去主動探究,去發現,是想叫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充分動腦、動手、動口過程中主動積極的學,千萬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於得出結論。學生在探索概念和規律形成的過程中體會科學家發明和創造過程的重要性,這樣可培養學生對科學研究濃厚的興趣與愛好。知識的獲得過程貫穿於自己動手實驗的探索過程,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物理知識、規律,並內化為自身的能力,對知識的掌握相對更深刻,動手能力也得到提高。

通過自主探索,學生思維活動經歷了概念、判斷、推理等階段,由形象思維上升到邏輯思維,較好地達到培養思維品質的.目標。同時有利於交流能力、合作精神的培養。新模式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提出疑問,大膽創新,在交流和合作中學習。

三、小組合作討論探究進一步培養團結協作精神

當學生實驗探索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感到分身乏術。通常的辦法是利用部分好學生以點帶面,充分發揚團隊的合作精神。學會主動參與討論,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善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由於人的個性差異,有些學習好的學生不願意合作學習,認為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也有一些學生不願意與他人交往。教師要使學生逐步體驗到通過合作學習可以解決很多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合作學習可以提高每個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處,從而對合作學習產生認同感。教師還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對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方法指導;鼓勵學生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細心地聽取別人的意見,學會從傾聽中博採眾長,萌發靈感;鼓勵他們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引導學生認真進行討論和學習。

四、師生互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之一,關鍵是教師,根本在課堂。在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在自學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教是為了不教,課堂上以很好的氛圍,讓學生想説敢説,説出自己的想法,説出不同的意見,教師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形成有效的多向交流,學生認真傾聽,讓課堂上學生各抒己見,教學不再單調,這樣的課堂,學生才是主體,思維的靈感在不知不覺中閃現。

總之,如何在當前新形勢下合理的開展物理實驗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我們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以上只是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點感受。

國中物理教學教案 篇5

一個學期的實驗教學,感觸頗深。新教材作為課改實驗的主要載體,對教育部頒佈的《物理課程標準》做了較為準確的解讀,較好的體現了《課程標準》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目標以及“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的課程基本理念。教材以人為本,特別注重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於點滴之處都體現出科學探究及學習方式多樣化的精神,而且注重了學科滲透和新科技的納入,這一切都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有利於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受到了實驗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們的普遍歡迎。

具體説來,新教材的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㈠知識內容方面

①新教材內容覆蓋了中學物理課程標準的所有科學內容標準,精選了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物理基礎知識與技能,在對過往的一切舊教材的揚棄中,一改過去“難、繁、偏、舊”的特點,所選內容典型、實用、有特色。而且教材難度適宜,沒有過多過繁的計算,切實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讓學生的主要精力可以用在自主的探究學習上。

②新教材特別注重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科學探究方法的教學,從物理概念、規律的產生與發展、物理學研究方法的養成等諸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知識的闡述和理論的建構是通過科學探究才得出的,例如:速度的概念、聲音的產生、光的傳播規律、力的三要素等,都不由教材直接給出,而是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探究得到。這不僅加強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③新教材較好地貫徹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改理念,特別注重聯繫實際,每一章節都從學生熟知的自然現象開始,層層深入、環環相扣,以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揭示客觀世界的奧祕,培養學生探究自然的熱情和興趣,既注重知識,又立足能力。教材中有許多這樣既來源於生活又可以用探究出的物理知識來解釋的實例:P94頁的“推與拉”、P98頁的“勻速下降的跳傘運動員”、P116頁的“迷你實驗室”關於現代科技的介紹等。可以説新教材在貼近生活,注重物理知識的現代化、實用性及生產應用上做到了有機的統一。

④新教材特別重視與其它學科的協調與整合,特別是正確的哲學觀點和人文科學在物理教學中的滲透。例如:教材第一章第二節《探索之路》和第三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對古今中外的物理學史和物理學家的介紹、P75頁的“信息窗”對牛頓生平的介紹等。這一切對學生形成積極進取的價值觀、人生觀都至為重要。

⑤新教材在結構體系上大膽探索,具有強烈的互動特質,設置瞭如“實驗探究”、“探究點撥”、“討論與交流”、“請提問”、“實踐活動”、“信息窗”等內容,極大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意識,實現了教材資源的最佳配置。

㈡思想文化方面

①新教材在體現理科教材的一般共性的同時,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社會定位和培養

目標,特別注重了人文精神和自然學科的融合,在教學中努力使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掌握學習方法,並且學會合作學習,善待他人,正視批評。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觀方面新教材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新教材突出自然辯證法思想的教育,教導學生理性地認識世界、認識宇宙,並以多種形式提倡並培養科學的批判精神與嚴謹的科學態度,這一切都為學生今後的自然科學的學習以至發現都奠定了基礎。

②新教材各章節都闢出相當的篇幅對中外古今的物理學家、科技成果做了適時介紹,這既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精神,也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持續發展的意識。

㈢編制排版方面

①教材非常“美”——採用了16開銅版紙印刷,彩圖鮮明,文筆生動,印刷清晰,裝幀精美,引人入勝。老師和同學們都説,新教材通俗易懂,讀起來更象是散文。

②新教材在編排、表述與學習情境、活動設計上都注意到和學生的年齡特點相適應,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③新教材所有探究活動的設計都本着有利於學生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發展,有利於學生觀察、思考、假設、推理、發現精神的培養,教學過程延伸至課前、課後,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例如:P28頁“掛鎖是怎樣工作的?”,P66頁“調查班級同學的視力情況”等。 當然任何新事物的誕生,總是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在四個多月的新教材的使用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可能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新教材的部分章節編排與學生其他必要相關知識的儲備脱節,學生不能正確學會使用數學等基礎學科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材的教育功能。如第四章《多彩的光》,在教學過程中就發現,學生普遍缺乏最基本的理性認識,由於數學教學的滯後,本該教育學生形成的工具思想和學科聯繫意識,不能收到紮實的成效。如果將本章一移至八年級下學期,可能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2、相對來説,新教材的基礎知識較少,基礎題作業不足。教學中我們發現有些學生明顯缺乏適應性,不能準確掌握所學知識的內核。這樣是否會影響到初、高中物理知識的銜接?建議在這方面能否加強一些。

3、新教材作業中社會調查比重過大、要求較高,有些是否超出了八年級學生的年齡層次?(例如:P62頁的第二題要求學生在課外獨立研究凸透鏡的全部成像特點等。)另外,教材極少數地方存在錯誤與疏漏。(例如P52作業第二題中小貓在平面鏡中所成像的所有四個供選答案竟無一正確。)

4、當前各實驗學校的師生普遍感到與新教材配套的課程資源相當匱乏。建議新教材的編寫者和出版社能否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例如:將教材中選用的圖片等素材製成光盤,配套發行。

值得肯定的是新教材作為素質教育探索過程中全體教育科研工作者的智慧結晶,儘管存在一些瑕疵,但終究瑕不掩瑜。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表明新教材本身,就是一次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全面培養創新人才的成功嘗試。應該説新教材的使用既是一次實驗,又是一種大膽的探索,這對素質教育的深入、課改理念的推廣,有着相當的積極意義。我們知道,我國的基礎課程改革才剛剛起步,課改教材的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相信隨着課改工作的逐步推廣,課改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我們的義務教育物理新教材也會日臻完善。

國中物理教學教案 篇6

八年級是物理學科開始學習的起始點,更是一個關鍵點,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從心理上重視。在如今素質教育的改革大潮中,作為實施者——教師,則更應該積極探索以適應新教材的改革,社會的需要。激勵是指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通過激勵使人在某種內部或外部刺激的影響下,始終維持在一個興奮的、積極狀態之中。因此在素質教育中實施激勵性教育是勢在必行。在八年級物理教學中筆者積極探索激勵性教育,發現激勵性教育在物理教學中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激勵性教育是指:用激勵性語言、行動去觸動心靈的心理教育。其宗旨是以“情”為主體,感化或促進提高。筆者通過實踐、反覆調整、修正,最後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包括:①啟發式教學、獎勵式授課。②層次性、漸進性提問與追問。③讚許式評價。

一、啟發性教學、獎勵式授課: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45分鐘,使這45分鐘高質量高效率!

1指導學生如何預習新章節。預習是學習好物理的起點,首先通讀全文找出重點,用紅筆將重點畫出來,並將這些重點記在預習本上。其次,尋找疑點也是預習的精華,是經過反覆思考,依然尋找不到解答的知識點,將這些疑點都寫在疑點本上,並用紅筆勾畫出,作為標記,上課要注意聽。再者,將預習到的知識和後面的小試驗小製作聯繫起來,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鍛鍊自己的動手與動腦、邏輯思維、判斷能力。最後,做一下預習反饋,將本、書合上,分析這一章節講了什麼,頭腦中要有一個知識網絡,並和相應的習題做一下對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用鉛筆寫)

2授課過程以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為主線,以教與學為重點,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變被動接受和管理為主動參與,實行導向、導航、導演、引導、指導、輔導,領着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領着知識走向學生。激發學生創造的潛能,而不是單純品嚐前人創造的成果。教學中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啟發式、實物式、對比式,或是兼而有之。講述中善於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從學生的立場和角度考慮問題。如在講蒸發時,首先將一塊濕布在黑板一側抹一下,然後對同學們講,一會兒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幹了”同學們異口同聲,繼而引出蒸發。

二、層次性、漸進性提問與追問:

提問的技巧對於激勵性教育來説,也是功不可沒。因為對於一個學困生,如果提問比較難或太容易,他們會覺得是在故意羞辱他。因此,提問的同時應掌握一個度。例如在學習凸透鏡成像時,首先問一個好

學生,透鏡分為幾種?“凸透鏡、凹透鏡。再問一個學困生,“凸透鏡具有什麼特點?”此時,筆者拿一個凸透鏡,放在陽光下,使陽光經透鏡聚焦於火柴或一張白紙。“聚光。”“好!你真棒!那麼你再告訴老師,凹透鏡呢?它的特點正和凸透鏡相反,對嗎?”“發散。”“這節課內容只要你好好聽,你一定會。最後我要提問你幾個問題。你先記好了。”講完之後,再問他,照相機的原理是什麼?要想照近景、照遠景,你該怎麼辦?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總結自然留給了那些聽明白的同學。這樣先提問講後再回答的措施,調動了他的信心與積極性,以及對物理的興趣與愛好。

三、讚許式評價:

無論在哪些方面,儘量去挖掘學生們身上的優點,鼓勵他們的信心,並給以讚許式的肯定。“優點單”就是一個很好的措施,使每個學生看到了老師與身邊同學的評價,自己恍然大悟,原來自己還有這麼多本事沒有發揮出來,我也能行。其中同學們對一位學習特別差、紀律特別差的學生的意見至今記憶猶新,“學習成績差,不一定代表你笨、沒有創造力。記得嗎?1千米=1000米,你不就回答對了嗎。再有,在學習簡單機械時,槓桿的支點,動力和阻力,你找的不是都比較準嗎?你紀律不好,為什麼不嘗試一下換位思想呢?老師、同學相信你,你一定能克服。盼着你的捷報早日傳來。”“雖然你紀律不好,但你在運動會上為咱班贏得了榮譽。全班感謝你。假如今後,你不再搗亂了,相信你會贏得更多的掌聲。”“真的很希望你努一把力,別給咱班拉分”……記得當時的他非常感動,原來他在老師、同學們的心中,並不是一個什麼都不行、無可救藥的學生。有了自信,提高了學習的勁頭。從那以後,發現認真交作業的有他,認真回答問題的有他,問問題的有他,他進步了。記得在學完槓桿的應用,他拿來筷子、鉗子、剪刀、鑷子、指甲刀、瓶起子,然後問:“這些是不是槓桿?是什麼槓桿?”“你能學以致用,理論聯繫實際,真好。現在我們共同分析一下,找一下支點、動力、阻力,畫力臂。”正是這簡單的評價,讚許式的肯定使他的成績突飛猛進。

總而言之,激勵性教育是一種心理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方面。在實施激勵性教育的同時,時刻銘記着以師生的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為核心,時刻銘記着教師與學生的關係不再是“工頭”,不是領導,不是嚴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是導師、朋友、助手和楷模。本着這個原則,激勵性教育初探又上了一個新台階。讓激勵性教育發揮出它的價值,使億萬人的心共同為祖國的明天而跳動。

時代在進步,在發展,作為物理教師的我們,有責任為教學的改革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時,那麼你就融入了為教育事業的改革、教育事業的發展的一個大熔爐中,通過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錘鍊、敲擊、磨礪,反覆地調整、聚焦,同步共振,一次次地提升、放大,就能產生強烈的核裂變效應,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放射出灼目的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