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範愛農》優秀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2.04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範愛農》優秀讀後感範文400字(通用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範愛農》優秀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範愛農》優秀讀後感1

在魯迅先生接下來的描述中,我才真正地瞭解到了一個真實的範愛農先生,他的外表雖然十分冷淡,但是在他的外表下充滿了他當時對整個黑暗社會的焦慮、擔憂和痛惡,他對社會上的那些骯髒、齷齪的反動勢力投以“白眼”……他借酒消愁,對社會進行冷嘲熱諷,最後溺水身亡。讀完全篇文章,才可以體會到魯迅先生對範愛農先生的無比欽佩之心、無比懷念之情。

在我看來,魯迅先生、範愛農先生和徐錫麟先生都是值得我們敬仰的先輩。他們同情廣大勞動人民,胸懷着一顆不與反動勢力妥協,並堅決與之抗爭到底的決心。

魯迅先生獨特的寫作手法,也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他在《範愛農》一文中,先從表面言行去描寫範先生的如何可惡、如何可再漸漸地引領着讀者走近、深入範先生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

  《範愛農》優秀讀後感2

從外表上,範愛農身材高大,至少比訊哥兒要高大。而且魯訊的文中也提到“這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髮。”。訊哥也許是彼此相對比較了一把,當時心中。文中的老範是長頭髮的,或許現代看來,高大的人,在帥氣上便有了一點資質。然而再往下讀後,這感想便打消殆盡。還有一點,範是不願意電報到北京痛斥滿政府的無人道的。

其一,他或是認為他們這些文人口頭上的痛斥,形同放屁般,是微不足道的。

其二,殺人的事情發生,只能接受事實,於人於已無能為力。事前如此,事後亦然。還有一種可能,便是他與他老師的感情未必至深。從“殺的殺掉了,死的死掉了,還發什麼屁電報呢。”言語中,他心中似乎破為淡然。此後,“只這幾年,頭上卻有了白髮了。”他穿着很舊的布馬褂,破布鞋。”他在鄉下做教員,生活上看出有些艱難與貧苦的。有時可以做些推論,他或是一有錢便嗜酒,於是常常把錢花光了,不可而知。文中提到“他又告訴我現在愛喝酒。”。而且每每進城必找訊哥喝酒。或許之前他是不愛喝酒的,然而現實社會的`悲哀,與人生上經歷,給他不斷的刺激,無能為力改變,又是滿心的悲鬱,以致最後借酒麻木自已。然而在讀下文,“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談閒天。他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得可以”。看來之前的喝酒破為是工作與待遇之故。

然而工作後不久“愛農的學監也被孔教會會長的校長設法去掉了。他又成了革命前的愛農。”老範想必還是喜歡在城裏幹些活計,掙錢的。工作掉了之後,便又恢復如前,時有過之而無不及。竟到了借錢喝酒的地步。從社會家廷方面,他對於妻女,破為不如何的着想。按今天看來是對家廷不負責任的酗酒漢。

總來説,範對社會現實是無奈的,生活工作或少些積極與主動。最後“也許明天就收到一個電報,拆開來一看,是魯迅來叫我的。”他希望在他人生裏有訊哥那樣的人來談心與幫助。

  《範愛農》優秀讀後感3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著作,意為早上的花,傍晚時分拾起。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所寫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記錄了很多關於他的温馨回憶。今天在閒暇之餘,我便讀到了其中一篇文章——《範愛農》。

一開始的時候,魯迅先生是不太喜歡這個人的。“這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髮,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渺視。”自己的老師被殺了,連發個電報都害怕。我非常憤怒了,覺得他簡直不是人。這些描寫極為傳神,通過外貌、神態、語言等細緻的刻畫,生動形象地傳遞了魯迅先生最開始時對範愛農的不滿與憎惡。

同範愛農爭吵過幾回後,魯迅甚至認為中國不革命則已,要革命就必須將他除去。然而到後來,這種憎惡感卻隨着時間的流逝逐漸淡薄了。

作者在文中也提到過:“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鄉做教員……不知怎地我們便都笑了起來,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這次兩人是又見面了,但和以前的針鋒相對不同,也算是冰釋前嫌了吧。“他穿着很舊的布馬褂,破布鞋,顯得很寒素。”這裏詳細介紹了範愛農困頓的現狀,對外貌和破舊衣着的描寫,使他所遭受的苦難更為直觀。

魯迅與範愛農從當初的對峙,到後來的再遇,雖然兩人景況都拮据,但他們一起喝酒,説瘋話,看光復的紹興,一起在師範學校工作,兩人成為了同事也成了朋友,文章也逐漸走到高潮。範愛農變得很勤快,也不大喝酒,甚至沒有功夫聊天。因為報館案,魯迅被迫離開故鄉去南京。由於受到排擠和迫害,範愛農丟掉了工作,甚至到熟人家去寄食,最終淪落到各處漂泊。

到最後,範愛農失足落水,淹死了。“我疑心他是自殺。因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範愛農死前時常盼望,也許明天就能收到魯迅的電報,叫他去北京,給他找到了一份工作。範愛農寫給魯迅的信中,這樣寫到“如此世界,實何生為?蓋吾輩生成傲骨,未能隨波逐流,惟死而已,端無生理。”一個有理想正直的知識分子在黑暗的社會無法生存,甚至被逼迫得自殺,範愛農悲哀的命運令人悲痛。

“現在不知他唯一的女兒景況如何?倘在上學,中學已該畢業了罷。”結尾言簡義豐,看似平淡一問,實則藴含了魯迅先生對故友的深切懷念與內疚,以及他內心深切的悲痛並且久久不能釋懷!

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範愛農的悲劇是一個時代的悲劇。讀《範愛農》這篇文章,我能體會到魯迅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範愛農》優秀讀後感4

讀了《朝花夕拾》的《範愛農》,我非常感動,但也有憤怒。

《朝花夕拾》主要講:自己兒時的幾件事。有為那幾個人感動,有為那可愛的小動物打抱不平;還很同情它們;還有為那名醫的治病態度和為人,感到憤怒。整本書,都是從記憶中抄下來的。

我為長媽媽感到非常的感動,雖然她有點缺點,但是她大方;我還向藤野先生表示敬佩之情和深深的感動。還從範愛農身上感到正義,範愛農覺醒了,明白中國現在做是錯的,可惜了;我從魯迅身上感覺到他愛護動物、同情小動物的好優點;我為書裏那些名醫的態度而感到憤怒。雖然他們的醫術高明,卻並不對病人負全責,這絲毫不是好醫生的表現。

這裏面,最令我感動的是藤野先生,他沒有任何私心,不怕這個國家的學生,最後寫成一篇文章,上交給國家,促使萬一這個國家的這個科目比自己國家強,他對她的全部學生負責任,真好!想想我自己,在教我表妹念字的時候,那些難的文章,故意不教她念,現在看來,我錯了。我以後,會對我答應的事情負責任!

  《範愛農》優秀讀後感5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有感觸。

魯迅在安徽巡撫思銘被刺殺後的同鄉會中,發現一個高大身材,長頭髮,眼球白多黑少的人,對魯迅的意見大抵是反對。一問才知道:他叫範愛農,是徐伯蓀的學生。

魯迅就憤怒起來了,覺得他太不勇敢,自己的先生被殺了,連打一個電報也害怕,於是堅持要發電。於是兩人便成了冤家,致使魯迅厭惡範愛農甚過滿人。

直到革命前一年,兩人才在紹興相見,成了好朋友。一同喝酒時魯迅又翻出那段往事,範愛農與魯迅處處作對,原來是魯迅再税關的一次搖頭,使範愛農以為魯迅瞧不起他。

這告訴我們,要與他人多交流、溝通,闡明自己的想法,就可以避免很多誤會。如果魯迅在同鄉會上問一問範愛農,或許兩人早就成為朋友了。

我們要使自己的心胸更加寬廣,對他人的錯誤行為加以體諒,畢竟每個人都不可能不出差錯。但原則上的問題不能讓步。魯迅和範愛農都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分析。所以,我們還要學會換位思考。

同時,我們對事物也不要太敏感,範愛農把魯迅的一次搖頭當作輕視,實在不應該。

總而言之,只要有寬廣的心胸,就會避免很多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