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關於《亡羊補牢》的教案範文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3.12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亡羊補牢》的教案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亡羊補牢》的教案範文
  《亡羊補牢》的教案1

  教學目標:

1、會讀課文中的4個生字,一個多音字;會寫“窟窿”“叼”等字。

2、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亡羊補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補牢”“勸告”等詞語的意思,結合生活實際初步體會寓意。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一)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説説我們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説説寓言故事有什麼特點。

(二)揭題解題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題目是《亡羊補牢》。

2、你知道每個字的意思了嗎?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導理解題意。

  二、初讀感知

1、自學課文:讀準字音,想想課文哪些句子寫“亡羊”,哪些句子寫“補牢”?

2、交流:課文講那個牧羊人丟了幾次羊?

找出第一次發現丟羊和丟羊原因的句子。板書:發現

指導:讀準多音字“圈”,範寫“窿”提示第11筆,“叼”的最後一筆是什麼?

找出第二次發現又丟羊和丟羊原因的句子。板書:發現

再次書寫“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補牢”的句子。板書:趕快沒丟過

4、講故事大意:用上“發現……發現……趕快沒丟過……”

  三、體會寓意

(一)、抓“勸”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丟了羊,鄰居曾經怎樣勸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勸”和“説”的意思有什麼不同?(“勸”指發現別人的問題,讓別人改正)

3、練讀對話。如果説第一次丟羊是個意外,那麼第二次是什麼原因?

4、看圖説話,看到牧羊人使勁地修補羊圈,這回街坊們在説什麼?

(如果……幸虧……)

5、小結:牧羊人不聽勸告,繼續丟羊,聽了勸告,不再丟羊。可見,做錯了事聽聽別人的勸告,及時改正是多麼重要。

(二)、抓“勸”展開,理解寓意

1、教師用白話講《戰國策》莊辛勸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補牢》的故事最早來源於古時候的一個“勸告”故事。戰國的時候,有個叫莊辛的大臣發現楚王整天不理朝政,東遊西蕩的。莊辛很擔心,對楚王説:如果再這樣下去的話,楚國必將滅亡。楚王不聽,結果5個月以後,秦國兵打進來了,楚王嚇得沒了辦法,連忙請莊辛出主意,莊辛説了很多話,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2、理解“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的意思

聽了故事,你説楚王丟羊了嗎?那麼莊辛説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亡羊”其實指?——有了錯誤“補牢”呢?——及時補救未為遲也——還不算遲。

楚王聽了莊辛的話,立即改正了錯誤,終於是使楚國免遭了這次災難。

(三)、順“勸”迴歸,學講故事

1、一個小小故事的改變了楚王,改變了楚國的命運,可見這個故事多麼有意義,你們願意把它講下來嗎?

2、你想把這個故事講給誰聽,為什麼?(講給有缺點必須改正的人聽,講給自己聽,多想想自己的缺點,爭取改正。)

  四:作業

1、抄寫生字

2、講故事

  教學設想與反思:

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學習寓言的一個目標之一就是通過對故事內容的學習懂得寓言所包含的寓意,從而給學生一些做人的啟示。因此,教學中必須考慮寓言的特點以及學習寓言的'方法。由於寓言的題目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內容,因此本課教學從解題入手梳理課文,從而避免了在內容上打轉,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習字、讀文,拓展運用,這是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工作。寓意的理解對於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不能直白的告知。因此,本課教學,以“勸”為切入口,通過學生自身的學習,深切的感悟,將學習文本與追本溯源,學習語言與生活運用有機結合,從而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故事所告訴我們道理,並自覺地將它運用到生活中,最終根植於自己的心靈世界。

35分鐘來來去匆匆,還應留出時間讓學生又動筆寫字的事件。

  《亡羊補牢》的教案2

這次説課的內容是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第9課《寓言兩則》之一的《亡羊補牢》。我準備從教材,教法,教學設計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説。

  一、説教材

《亡羊補牢》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寓言二則》中的一則。這個寓言故事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藴含的道理。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説説“亡羊補牢”,以及這個成語的意思。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寓言所藴含的道理,並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寓言故事。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內容、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為: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並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寓言故事。

  二、説教法

選擇教法,明確思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的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體現新課標的三維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動的語文課堂。教學本課,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法和點撥法。

  三、説教學設計:

一、題目切入,引發期待:

(設計理念:以題目切入,緊扣題眼“亡”“牢”,既激起了學生的閲讀期待,又使學生意識到相同的字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表達的意思會發生變化。)

二、學習字詞,瞭解大意。

1.提出要求,學生自讀課文,

2.出示生字詞:認讀,集體糾正。重點指導:多音字:圈

(設計理念:字詞疏通為課文的理解掃清了障礙。)

三、深入學習,理解寓意.

1.朗讀課文,掌握故事主要內容。

2.指導重點句式,把握人物形象。

(1)養羊人和街坊的對話。(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出示句子:他説:“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

(2)第二次丟羊後養羊人的想法。(轉換句式)

出示投影: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設計意圖:通過對重點句式的指導,使學生明白了反問句、雙重否定句這些特殊句式在表達中的獨特作用;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加深了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把握,為揭示故事寓意做好了鋪墊。)

四、創設交流情景,揭示故事寓意。

在特意創設的情境裏學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容易進入角色。在“修”與“不修”的後果對比中,寓意的揭示自然是水到渠成。試用“亡羊補牢”的道理處理問題,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亡羊補牢的重要性,深化了寓意,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説板書設計

根據課程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這次板書。

在整個板書內容的設計中,我充分遵循生成的規律,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由故事的起因、經過到結果,循序漸進,逐層深入,從而揭示小故事,大道理。力求通過板書讓孩子們能根據板書的內容説説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亡羊補牢》的教案3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則寓言。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懂得做錯了事要即時糾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並能聯繫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投影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麼?

1.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麼特點?(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説明一個深刻教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寓:寄託、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3.“寓言二則”的“則”是什麼意思?(相當於“篇”4.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我們先學習《亡羊補牢》這篇寓言。看老師寫課題:亡羊補牢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並説説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説説“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麼問題?(為什麼丟羊?為什過麼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三、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麼丟的過程

4、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增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