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克己復禮高三下冊語文教案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1.48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克己復禮高三下冊語文教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克己復禮高三下冊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禮”和“仁”的含義及彼此之間的關係;

2、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

3、背誦重點章句。

教學要求:

1、掌握課文重點字詞句的含義,關注特殊句式的表達作用,明確各章基本觀點。

2、明確“禮”與“仁”、“禮”與“孝”的關係。

3、背誦12.1、3.1、16.2、13.3章。

教學建議:

誦讀為主,歸納為輔。讓學生充分誦讀,試着背誦。在熟讀的基礎上與學生一起落實字詞句,一起歸納課文中文言特點。

課前準備:

1、認真閲讀課文、註釋、翻譯,掌握字音字義。

2、查閲資料,瞭解孔子有關思想。

3、研討課後練習。

教學方式:誦讀式、整理式。

學習方式:誦讀、歸類。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解題:

克己復禮:克,約束,剋制。復,迴歸。禮,用以區別尊卑貴賤的社會制度及與之相應的禮節儀式。(主要指周禮)

孔子認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會,而現實又“禮崩樂壞”。(禮崩樂壞:古代的規則制度遭到極大的破壞。)

孔子要恢復的是周禮。

周禮是周初確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規矩、儀節。其特徵是將以祭神(祖先)為核心的原始禮儀,加以改造製作,予以系統化、擴展化,成為一整套習慣統治法規(“儀制”)。作為原始禮儀,它們的原型本有其極為重要的社會功能和政治作用。遠古氏族正是通過這種原始禮儀活動,將其羣體組織起來、團結起來,按着一定的社會秩序和規範來進行生產和生活,以維繫整個社會的生存和活動。因之這套“禮儀”對每個氏族成員便具有極大的強制性和約束力,它相當於後世的法律。到了殷、周,這套作為習慣法的“禮儀”就逐漸變為替氏族統治服務的專利品了。政統與血統的密切結合的等級制度,是周代統治制度的突出特點。

二、解讀各章內容(字、詞、句)並加以評析。

(一)重點字詞句:

①非禮:不合禮節[古義];調戲(婦女)[今義]

②成語:是可忍,孰不可忍

③觚不觚:前者:名詞,一種飲酒器。後者:動詞,像個觚。

④君君:動詞,行君道,按君主的守則去做。臣臣:按臣子的守則去做。

父父:按父親的守則去做。子子:按子女的守則去做。

⑤諸:之乎,兼詞,代詞+語氣助詞(相當於“嗎”)。

⑥弟:同“悌”,敬愛、順從兄長。

⑦是以為孝:介賓倒裝(以是為孝)

(二)克己復禮的主張:

本課記載的是孔子有關恢復周禮的主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2.1章:克己

3.14、7.5章:崇古

3.1、6.25、12.11章:秩序

16.2章:道

13.3章:正名

1.2、2.8章:孝梯

17.21章:報恩

17.11、3.3章:仁

三、探究:

1、宋儒説“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和孔子的原意相同嗎?

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對臣子提出了制約,而且對君主也有制約;而宋儒則把君權絕對化了,只講臣子的義務,不講君主的責任。

2、在孔子看來,禮和仁是什麼關係?試結合課文有關章節,談談你的理解。

在孔子看來,“禮”,是一種制度、規範,而“仁”則是“禮”的基礎和體現。對統治者來説,要實行“仁政”;對個人來説,要以“仁”作為處理人際關係的出發點和準則。離開了“仁”,也無所謂“禮”了。

“仁”是“禮”的內核(3.3);“禮”是“仁”的目的與外在表現(12.1)。

“禮”是建立在“仁”的基礎上的;“仁”是“禮”指導下的“仁”,是以等級制度為前提和目的的愛,不是無差別的兼愛、博愛。(1.2)(2.8)(17.21)

3、克已復禮就是“明天理,滅人慾”嗎?

克已復禮是約束自己的慾望和行為而回歸於禮,其目的和基礎是“仁”;“明天理,滅人慾”則是將克已復禮趕向了極端,無視人的'存在,是無“仁”可言的。

孔子所説的“克己復禮”,是在承認個人有一定自由慾望基礎上提倡人要克服慾望、約束自己,達到“禮”所規範的要求。孔子“君君、臣臣”的意思主要還是正名分,定等級,而漢代統治者則發展為“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而宋以後,又將維護統治者的意志強化為“天理”,特別是明代後,更絕對否定了個人的一切願望需求,實行封建專制統治。

4、“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見周公”都是主謂倒裝句。這種倒裝句方式表達了孔子怎樣的心情?《論語》裏類似的倒裝句還有不少,比較一下現實生活中書面語言和口語中倒裝句使用頻度的區別,説説這種現象反映了《論語》怎樣的語體特點。

甚矣吾衰也。――吾衰也甚矣

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吾不復夢見周公久矣

陳述句中的主謂倒裝,主要是突出感情,強調謂語表達的內容。這兩個例句,強調了程度之“甚”和時間之“久”,反映了孔子對禮制失落的悲涼心情及自己為理想努力難以實現的感慨,體現了孔子對西周禮制的無限思慕,對周禮理想境界的嚮往。這種倒裝句的使用,説明《論語》作為古代散文起始階段的語錄體帶有口語化、生活化的特點。

5、閲讀下面三段文字,説一説它們各自從哪個角度對“禮”進行闡釋的。(文字略)

引用的荀子、《禮記》中的三段文字,主要從“人性”角度論述“禮”的必要。從人性角度而言,人作為高等動物,本身具有“自然屬性(動物性、“惡”)”和“社會屬性(社會性、“善”)”的雙重性,而人與動物的區別在於人還具有“社會性”,因此,為了克服人性中“自然屬性”的一面,需要制訂一定的“禮”(規範)來加以約束自己,所謂“克己復禮”。否則,人將與動物無異。孟子也曾説過,“惻隱之心”、“禮讓之心”、“羞惡之心”、“是非之心”是人性的根本出發點,如果無此“四心”,“非人也”,與動物無異。

6、“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中哪些詞活用作動詞?其意義與“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和“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中活用動詞的相應詞語有什麼不同?

這裏都是名詞活用作動詞,但語法意義不同。前面的例子是在名詞前直接加否定副詞,而副詞只能修飾謂語,用於動詞或形容詞前,所以,副詞後的名詞,一般是活用作動詞。後面的例子是兩個名詞相連,那麼一般來説,前一名詞活用作動詞謂語。也有的書上將以上的例子作為“名詞意動”,因為謂語動詞沒有設計具體動作行為,僅是主觀意圖上的行為。

四、寫作

孔子認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與現代教育主張張揚和尊重個性有什麼矛盾?請聯繫社會實際談談看法,不少於200字。

《克己復禮》課堂練習

1.下列各項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

B.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

C.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

D.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B.有事,弟子服其勞

C.有酒食,先生饌

D.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

3.下列加點的詞語與所給例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有是哉,子之迂也

A.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B.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C.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

D.臨之以莊,則敬

4.下列句子中與所給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

A.是社稷之臣也

B.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C.曾是以為孝乎

D.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

5.下列加點的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鬱郁乎文哉文:文采

B.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不議:無可非議

C.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錯:錯誤

D.有酒食,先生饌先生:老師

《克己復禮》同步練習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並寫出本字來

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

⑴周監於二代監鑑⑷女安,則為之女汝

⑵五世希不失矣希稀⑸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女汝

⑶則民無所錯手足錯措⑹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弟悌

二、寫出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活用類型

句子活用類型句子活用類型

⑴請事斯語矣名作動⑷必也正名乎形作使動

⑵觚不觚名作動⑸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名作動

⑶子將奚先名作動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作動

⑺衣夫錦,於女安乎名作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