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家》讀後感(15篇)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2.07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讀後感(15篇)

《家》讀後感1

捧回《美德少年文學故事叢書——肩挑一個家》這本書,我一口氣將它讀完了。這本書中的一個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令我感動不已、潸然淚下。

“每一朵花都記得要為生命怒放,這是花朵與生命的約定。”這本書中記錄着許許多多真實少年的故事,他們擁有美德,心靈高尚,是他們告訴我們文學,謳歌生命;他們的故事,相傳久遠;他們的少年,燦若朝花……

“擠公交,刷月卡,擠不上的要遲到。包看好,錢抓牢,角子掉了滿地找……”看到這兒,我笑了,它給我帶來了歡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剛開始我並不理解這句話,經過媽媽的解釋,我明白了其中藴含着“先苦後甜”的真諦!

翻開書,映入眼簾的是第一個故事——《一盞温暖的蓮花燈——李晨瑤的故事》。正如第一首歌詞一樣,這個故事是歡樂的。李晨瑤是“紅色印象”愛心小隊隊長,當她看到一位孤僻的老奶奶時,她將温暖帶進了那位老奶奶的家,雖然第一次遭到了老奶奶的拒絕,但她並沒有放棄,最終温暖了老奶奶。而書中的那朵蓮花燈,跟老奶奶的遭遇是一樣的,剛開始只有它給老樓帶來生機,但當老奶奶接受李晨瑤時,它也融入了那些琳琅滿目的花燈中,來到了熱鬧的夫子廟裏。“那是一盞粉紅色的蓮花燈,每一個花瓣都晶瑩透亮,透出温暖的光芒。”

讓我記憶深刻的另一個故事是《海的女兒——宮湛秋的故事》,這個故事讓人讀後不禁心酸。年幼時,小湛秋的媽媽便離她而去了,爸爸得了胃癌,遇到這種災難,哪有不哭的呢?而小湛秋卻不掉一滴眼淚。然而,在小湛秋的內心深處,沒人知道她已經哭過多少次、哭過多少回!湛秋表現得如此堅強,是因為她深深地明白:“生活這樣美好,是的,只不過那些別人也將或多或少承受的另一面,被我提早經歷了而已……”

就像曹延標老師説的一樣,“春天所失去的,秋天會送還給你,生活總有向你微笑的一天。”是呀,這本書中有許多少年遭遇了許許多多的磨難,但他們沒有放棄,而是勇敢的面對,正是因為這樣,才讓我們感到無限的温暖,感到無窮的力量!

因為美德,這裏的每一個真實的故事都將感動你我!

《家》讀後感2

閒暇之餘,重新閲讀了著名作家巴金的《家》,感觸頗深,一個個人物的形象再現我的腦海。順從的覺新,謙遜的覺民,激進的覺慧……他們在封建主義的黑暗中掙扎、反抗,在黑暗中尋找着那份渺小的希望……

《家》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閉塞的成都為背景,真實地描述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化、潰敗的歷史,寫出了封建大家庭高家公館從最初的繁華到逐漸的沒落。歌頌青年一代的反封建鬥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

書中令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主人公——覺慧。他是整部作品中最具有批判和反抗意識的典型新青年。他痛恨着自己大哥覺新順從而導致自己與所愛之人分離的做法,與志同道合的朋友開報社辦報紙宣傳新思想,與自己的爺爺——高老太爺對着幹,並且愛着與自己的身份天差地別的鳴鳳。當最終理想破滅時,無法忍受而離開了這個家。

覺慧是一個典型的“人道主義者”。他平等地看待每一個人,更愛上了與自己不同階層的婢女——鳴鳳。但在封建社會下,他們兩人的愛情最後也無疾而終。當他們二人表述了各自的心意之後,高老太爺卻要將鳴鳳送給馮樂山做妾,鳴鳳卻始終心繫覺慧,不願做他人之妾。可當她來到覺慧的房中,覺慧卻因趕稿為而讓鳴鳳改日再説。最後沒有任何反抗能力的鳴鳳只能選擇跳湖自盡來阻止自己嫁作他人之妾。自此覺慧一直活在對鳴鳳的自責中。最後兩人的愛情還是破滅了,雖然是意料之中,但卻也讓人感到無比惋惜。

在經歷了愛人鳴鳳、表姐梅和大嫂瑞鈺的死去之後,覺慧終於忍無可忍,離開了這個令人窒息的高公館。而此時沒了高老太爺的高家,也終於成為了一具空殼,逐漸沒落。

覺慧是一個大膽而幼稚的叛徒,並沒有迴避舊家庭和少爺的地位帶給他的負擔,而是令人信服地展現了他逐步擺脱這些負擔,走向新生活的過程,從而塑造出一個深受青年人喜愛的勇敢背叛舊家庭和追求新生活的新青年的典型。他是“五四”時代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和新生活的勇敢追求者。他始終是封建社會裏的反抗者們的榜樣和鼓舞的力量。

《家》讀後感3

夏日炎炎,手捧一本書。品味它散發出的淡淡書香,體會作者那濃濃的情思,何不為人生一大享受?

曾讀過張恨水的《啼笑煙緣》、《滿江紅》、《玲瓏女》,但令我最心生澎湃的要數他的《金粉世家》。開始看《金粉世家》時感覺與《紅樓夢》甚是相似。感爸金太太之於賈母;二姨太之於李紈;豔麗之於湘雲;小憐之於襲人;玉芬之於王熙鳳;清秋當然為釵黛結合。林黛玉與賈寶玉的愛情是一個悲劇,也許也就註定了冷清秋與金燕西的婚姻悲劇。

原本我以為冷清秋與金燕西會衝破封建等級婚姻的束縛,畢竟金燕西曾經那麼瘋狂地追求冷清秋。其實,我也認為冷清秋與金燕西的性格似冰與火,那麼地不相融。一個滿腹詩書、對理想有追求、性格温柔、心地純樸的知識分子;一個無所事事、遊手好閒、坦率直白、性格開朗的紈絝子弟。不言而喻,即使曾經兩人多麼的相愛,久而久之,也會有矛盾和衝突的。

在《金粉世家》中,也許最令我欣慰的就是小憐與柳春江。雖然小憐是金府的丫鬟,但她卻不會趨炎附勢,出賣自己的心,是個有自己主見追隨自己的心的獨特女孩。最後,她能與柳春江共赴國外、共度一生,這也許都離不開她那性格。冷清秋與金燕西,小憐與柳春江,這一悲一喜的結局,真的令人思緒萬千啊。

最令我既同情憐憫又喜歡的當然就是冷清秋了。從一開始,她就不該踏進這個表面豪門,內裏卻是地獄般的金府。如果她一開始選擇與她志同道合的歐陽在一起,憑他們倆的才華,也能幸福生活在一起吧。但其實金燕西也很愛冷清秋,只是他太幼稚,太儒弱了,終究只會給冷清秋醇成一個悲劇。

令我感情最為波動大的那就是官場的腐敗。金家有四對子女,金家光鵬振一人就可以領三個公務員的工資,而且都不用上班。鳳舉,鶴蓀兩人對待感情不專一,整天花天酒地,但生活依舊平安無事的,這難道不是因為有釜府這強大的靠山嗎?

金府最後的沒落就是因為金銓這個總理的去世而造成的。我倒是挺喜歡金銓的,因為他的實力着實令人佩服。況且他對冷清秋這個媳婦極好的。可他偏偏就有四個不爭氣的兒子,最後似乎就是人們所説的上天對每個人都公平給予吧。

這就是《金粉世家》,帶我進去了繁榮後沒落的金府。體會人間的起起落落,歡笑與淚水交織的人生;感受張恨水筆下理不斷的傷感。

《家》讀後感4

激流三部曲,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家》、《春》、《秋》,我讀的,是其中一部《家》。它講述了二十世紀初期的一個封建大家族高家的故事。

高家有三位少爺,大哥高覺新,二哥高覺民,三弟高覺慧。

大哥覺新的性格與二哥三弟迥然不同。他雖然善良,卻從骨子裏透出怯懦。他視祖父的話為律法,卻又對有新思想的青年充滿同情,並給予幫助。他幫助覺民逃婚,幫助覺慧離家出走。他痛恨封建制度,但這該死的思想卻早早的深深的在他的腦海裏紮根,他雖然接受新思想的啟蒙但卻不敢過多的接觸。他在祖父和弟弟們之間的夾縫之中生存,我喜歡他的善良,卻討厭他的怯懦,兩種性格在他身上如同陰陽兩極一般契合。最終,他的“不抵抗”主義卻造成了他與妻子瑞鈺,表妹梅三個人的愛情悲劇。

二哥覺民和三弟覺慧的性格倒是十分相似,但是相比於覺慧,覺民要成熟穩重得多。他們受到新思想的啟蒙,勇於參加學生青年運動,熱心創辦刊物,宣傳先進思想。

覺新的性子有些激進、叛逆,他愛上聰明伶俐的婢女鳴鳳,但馮樂山卻指名要娶鳴鳳為妾,鳴鳳堅決不從,投湖自盡……愛情的悲劇讓他徹底覺悟,離家出走,投身革命事業!

高家,是一箇舊社會常見的封建大家族,它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井然有序,但是實際上它處處遍佈着黑暗,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兩個有思想、有抱負、有理想的新青年出生在此,他們沒有被封建舊制薰陶成行屍走肉,而是勇敢地衝出牢籠!

覺慧最終衝出了牢籠,他掙脱了束縛,成為了真正的勇敢者、革命者!

巴金先生以成熟尖鋭的文筆狠狠地戳穿了封建專制制度的罪惡與黑暗,揭露了在温馨和睦掩蓋下的大家庭的勾心鬥角與險惡。此外,他還描寫了在新思想的推動下,新一代青年逐漸覺醒和反抗。陳舊的封建勢力雖然強勢,但那畢竟已成為過去,和現代社會必然的發展道路相悖,陳舊的制度始終會被社會所淘汰和遺棄,如同生物,物競天擇!

《家》讀後感5

我從來都不喜歡描述封建時代關於大宅子故事的書,覺得讀來味同嚼蠟。但是卻有例外,家吸引了我。《家》一書寫的是中國社會劇烈和巨大的變革一代青年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三種不一樣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

家,是靈魂棲息的港口,是心靈停泊的港灣。它在我們生活中是十分熟悉的,也是分親切温暖和睦的。然而在巴金小説《家》中高覺新一家卻是每一天都在明爭暗鬥,是為了爭奪那點家產,正面以笑臉對着家人,轉身卻是在暗地裏説對方的閒話……這樣的家,還是家嗎?

我覺得書中最有魅力的東西就是矛盾。主人公中覺慧一羣象徵着一端,覺新連同老太爺一羣象徵着另一端。關於覺慧的個性,第三回就已經明顯了——幼稚、叛逆、熱情。剛在督軍暑懷着滿腔激情抒發了多時積累下的憤慨,卻又在家裏和老太爺吵上了一通。於是,覺新的話語在旁邊構成了鮮明的比較——“其實爺爺跟你説什麼話,你只要不聲不響地聽着,讓他一個人去説,等他話説夠了,氣平了,你答應幾個‘是’就走出去不是更簡單嗎?”好一次矛盾,好一次思想的撞擊。

有很多人因為黑暗而死,而那些留下的,那些在黑暗與矛盾中潛行着的人卻分明有着一股激流在推動着。這股激流因為矛盾而真實,因為矛盾而珍貴,因為矛盾而深沉,因為矛盾而被賦於真正的一切,我又一次被感動了,因為就在那個年代,多少還有一個不小的羣體在這股激流中尋找着新的自我,彌補着情感與思維方式的不足。

在黑暗與矛盾中,那些被激流鼓舞着的人,有的勇敢地保護着自我青春的稜角不被抹去,有的即便被抹去了卻又最終找回;然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卻是這股激流在本質上教着一代又一代崇高而理性地探求着所有的事與物,追求着理想,追求着自我價值的一種嶄新的體現。因為追求,因為崇高,這股激流才永恆地感動着一代又一代,永不停息……

讀完了,我的心還是被其中的主人公佔據了,我的心在燃燒,我的思潮在翻滾,我是在悲憤,是在惋惜,是在痛心啊!但我暗暗為自我慶幸,因為吃人的封建禮制已被前人埋葬,我應當感謝他們。在無數的可憐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後,一些可愛的勇敢的人奮起而攻之,打碎了,幻滅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到來,從前飽含女子血淚的舊路我們不會重蹈。這是的幸運啊!

《家》讀後感6

最近正在看一篇長篇小説: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雖然暫時只看完《家》這篇,發現巴金老爺爺對其中的人物刻畫可謂是活靈活現、惟妙惟肖,讓我銘記於心。深刻的感受到巴金老爺爺不愧為偉大的作家。

現在正在讀第二本,當我讀完第一本《家》後,給我的感覺真可謂身臨其境,巴金老爺爺透過對一個大家庭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痛斥了人與人在交往中黑暗、違心和奉承,通過三兄弟間性格的不同和對未來社會的不同看法進行了層層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讓人眼前一亮。在三兄弟中我最欣賞的是老三覺慧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捨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就像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註定着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老大覺新的性格用現在的話來説就是懦弱到極點的那種人,在以前就稱他為“無抵抗主義”,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導致他身邊最親的人死的死,走的走。雖然他感到無比的痛苦,但這種痛苦卻並沒有讓他改變自己的性格,只是在思想上有了些許轉變,但這種轉變並不足以讓他有所行動,他還保留着那分懦弱。而三兄弟中的老二覺民則是站在覺慧那邊,但他並不象覺慧那樣衝動,有着沉穩的性格,在必要的時候也回積極主動的爭取幸福,從這點上來説我還是很欣賞他的。因此在整個大家庭中,只有覺民和覺慧站在同一陣線上的,其他人則全是舊社會,舊體制的擁護者,可見覺民、覺慧和這個大家庭的隔閡有多麼深,所以覺慧除了恨透了這個舊社會、舊體制外,也恨透了這個只有舊體制和舊制度的大家庭,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以此表明他抵抗這個舊社會的決心。

整本書就是圍繞着覺民、覺慧兩兄弟怎麼和那個舊社會、舊制度作鬥爭並最終獲得勝利的故事,整篇文章以“家”為主題貫穿始終,讓人看了愛不釋手、欲罷不能。

《家》讀後感7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塊豐碑。小説中的人物,故是細節都是作者極為感觸的。作品中的高老太爺作為祖父的影子,三個孫子,覺新不敢反抗,覺民和作者敢揭露封建專制的腐朽本質。控訴了封建制度的罪惡,歌頌了“五四”時期新青年的敢於鬥爭,敢於反抗的革命精神,批判不抵抗主義,小説語言明快流暢,筆調抒情熱烈,讀起來真摯感人,動人心魄,深受讀者歡迎。

“有你在,燈亮着”,巴金先生的去世讓每一名讀者感到遺憾和悲傷。

我並非是個熱愛看書的人,最初的相識也只不過是教材書中載選巴金先生的幾篇節選,還記得為《雷雨》在老師的課堂上演繹,在《愛爾克的燈光》中體味封建社會下帶給我們的啟發,稱不上巴金先生的忠實讀者,唯一接觸完整的一本書《家》。

不久前,我又拿出了《家》,細細回味了一遍。

《家》這部小説是從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的一個大家庭中説起的,講述了那一代人對自由,對愛情,對創新中國的夢想的追求和努力,和他們三兄弟做出的不同決定,是堅持還是放棄,是愛還是恨,是走還是留以及這些決定帶來的不同後果,越是讀到後面,情節越是起伏不定,內心越是激動不已。《家》中塑造了一個封建壓制極其嚴重的大户人家,在這個家中有着不同性格,不同命運的人物。覺新無疑是這個時代大部分人的影子,他是一種悲劇,曾經深愛着梅,但讓他的父親用佔闔的方式決定了他的命運,娶了瑞珏。他愛他的妻子,但世俗的思想害了他,聽從別人的鬼話,將待產的妻子送到城郊,以至他的妻難產而死。他含淚忍受一切不義行為,不敢吭一聲,他活着,只為敷衍,豪無主見,這也正是舊中國的悲哀。然而丫頭鳴鳳對覺慧的不渝也是一個悲哀,這個悲哀是這個社會造成的,但麻木的人們不以為然,在他們心中丫頭擁有的權利不同於他們,他們是物品,可以當作人情相送。而覺民則不同,當他得知與馮家小姐定親時,為了自己的夢想毅然選擇離家,最終他在這個家庭中是最早取得小小勝利的人。

讀完了《家》,我的心潮澎湃,不知是為了覺民,覺慧的勝利而歡;還是為了琴,鳴鳳的大膽而喜;或者是為了瑞珏,梅的遭遇而泣;再不然,就是高老太爺的專制受到了打擊而歌……總之,五味瓶打翻的味道,難以用言語闡述。

《家》讀後感8

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買東西、分東西、度量等都能用到它。讀了《歐拉的故事》後,我更加覺得數學奇妙無比,發人深省。

文中的《小歐拉智改羊圈》講述了歐拉爸爸設計了一個長40米,寬15米的長方形羊圈,施工過程中發現圍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親在增加材料和縮小羊圈之間難以取捨時,小歐拉想出了將長方形羊圈變成了一個邊長25米的'正方形羊圈,解決了父親的難題。當讀到這裏時,我非常羨慕歐拉的聰明才智,對他是無比的崇拜:小歐拉沒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問題,而是開動腦筋另闢蹊徑,用別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決了生活中的難題。歐拉的這種方法做到了一舉兩得,既節省了材料,又擴大了面積。

跟歐拉比起來,我感到很是臉紅。每當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我很少積極的去解決問題,常常是直接求教於老師或媽媽,只要完成就行,更別説換一種方法去思考,另闢蹊徑啦。通過讀歐拉的這個故事,我深深體會到勤思考、善觀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重要性,既要想別人之所想,又要想別人所不能想,想要超過別人,先要超越自己。當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被難題所困擾時,不仿學學歐拉,換一種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我豔羨歐拉的智慧,也深深同情他的不幸。

歐拉一生遭遇了許多不幸:歐拉28歲,因贏得一項天文學的巴黎大獎(計算彗星軌道),連續工作了三天三夜,導致右眼失明;不久,左眼也失明瞭。之後的歲月裏,歐拉的8個孩子又先後夭折;晚年的一場大火幾乎燒完他一生的手稿和著作。但沉重的打擊沒有使歐拉倒下。

當我讀到這裏的時候,我想:歐拉是多麼的堅強!面對厄運始終不低頭、不放棄。而我遇到一點點小小的挫折就灰心喪氣:當我穿衣服時曾經為一條褲腿沒反過來而懊惱時;當我吃飯時曾為飯菜太燙而犯愁時;當我在小區停電後而覺得無法生活時;當我為步行上學而覺得腰痠腿疼時;當我為在家寫作業、背課文媽媽不在身邊而生氣時。現在想想都覺得好笑,我跟歐拉相比,簡直是天淵之別!

歐拉是一面鏡子,昭示着後人,歐拉善於動腦筋思考問題的品質,勤奮的學習態度、頑強的精神毅力,是我們所有人的老師!是我們學習到的榜樣!

《家》讀後感9

通過閲讀《家》這本小説,我的到了許多感悟。我覺得這本小説非常的不錯,我瞭解了封建時期的家庭狀況,明白了許多事理,所以我比較喜歡這本書。

家,在每個人看來都是十分温馨的,每個人的想法也會有所不同,對“家”的定義也有一定的差別。家,是冬日裏暖心的陽光,給我們心靈帶來温暖;家,是遠去的人們良好的避風港灣,給勞累的人們帶來安慰;家,是浩大無垠的海上的燈塔,給歸來的人們指引方向!但巴金的“家”給我帶來了別樣的感受!

巴金的“家”鮮明的展現了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特色,生刻形象的描寫了當時封建主義社會下,大官僚治本家的形象。高老太爺對我而言最為可恨,因為受封建主義文化的影響,他就是一個封建道德的化身。他在家庭中,對兒子粗暴打罵,並且還囚禁了覺慧。我對此感受頗深。覺慧是一個真正的敢於同封建專制勢力做鬥爭的勇漢。他的勇敢果斷令人佩服,他藐視長輩的權威,打破封建等級觀念,為了反抗封建勢力,他毅然離家出走,衝出大家庭,大聲呼喊。這是一位真正的愛國為國人士。覺新與覺慧雖然同樣對封建主義不滿,但是他的無抵抗主義向封建勢力妥協,令人十分可惜,當時社會上卻有許多像覺新一般懦弱的青年,不利於社會的進步發展。至於鳴鳳,覺明等人的反抗和不辛遭遇,正完美的詮釋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矛盾和黑暗!

在我閲讀《家》之前,我本以為這部作品將會把我帶入家温暖的懷抱,讓我體會到家的温暖和快樂。但是,眼見為實,巴金的《家》體現展現出了封建爪牙下的黑暗,家庭內部的矛盾重重,舊文化,舊道德和封建迷信深深的鑲入人民的心中,人們被迫害得十分悲慘!

放眼今日,家在如今的時代是一個人們嚮往的地方。家如此的舒適,如此的温馨,時代在進步,文化在進步,“家”的含義和內涵也在進步,越來越豐富。

《家》也許並不是巴金最好最優秀的作品,但絕對是最有人緣的一個作品,也是我感受比較深刻的,比較喜愛的作品!

《家》讀後感10

這是一本既有知識又有趣的書,為什麼説它有知識,因為有很多的知識,有趣的是,有的文章很搞笑。

這本書的主角是:阿呆,一個呆呆的胖子。

咪咪,聰明的小妞,阿呆的同桌。

兔子,一個死讀書的女孩子。

惜城,一個乾瘦的小男生,是兔子的同桌。

書的第一篇是“狼外公”的馬鈴薯大餐。

內容大約是這樣的,惜城的爸爸要出差,媽媽也要出差,很高興,但是到了中午,就高興不起來了,因為他爸爸把外公給請來了。

早上外公把飯菜都做好了,可是上菜的速度太慢,等到快7點才上菜,一看,沒筷子,惜城就説:“沒筷子怎麼吃啊?”外公生氣地説:“你敢説不服我管了!”惜城怕的跑了出去,到了學校,已經上課了,他馬上跑到班級,發現他的位置已經被別人坐上了,前後左右都不是原來的人,老師也換了,這時他才知道自己跑錯了教室。

被老師罵了一頓後已經下課,回到班裏心想,還好沒有被班頭罵,不然就麻煩了。

讀到這覺得很搞笑。

而知識呢,就是總結,告訴我們千萬不要遲到,就算遲到,也不能驚亂,更不能莽撞,做任何事情要有提前預防。

有所準備,才不至於出笑話。

篇六:同桌冤家讀後感

讀了《同桌冤家》我認識了許多個性同的人物,有活潑可愛的兔子,有頑皮搗蛋的惜城,因為我喜歡他那種愛做惡作劇的性格和愛玩一些可笑的東西,有一次惜城閒着沒事幹,拿椅子當蹺蹺板玩,結果攪了個底朝天,這些搞笑的人物真是讓我哭笑不得啊!

《同桌冤家》這本書,主要講了乖乖女羅潔和壞壞男生惜城似乎就是一對冤家,他們笨笨,他們鬧鬧,他們冒失,他們驕傲,他們時時心血來潮地異想天開,容易垂頭喪氣……羅潔和惜城的同學們個個清澈見底、超級樂觀,呈現出十幾歲人羣感情的健康狀態,聽了這些幽默搞笑的人物,你是不是很想了解他們之間的一些事,那你就看一看吧!

《同桌冤家》這本書,講的這一對冤家和我們現實生活中許多同桌一樣,往往為了一點小事,就能吵吵鬧鬧,可沒過多久又能和好如初,都好像是一對同桌冤家。

以後,我要學會寬容,不要小心眼,學會理解別人,不能亂髮脾氣,要和同桌搞好關係,不能做一對同桌冤家,要做一對互相幫助的好同桌。

《家》讀後感11

這部作品主要描寫的是在民國時期以高姓家族為代表的故事。在這個家族裏,高老太爺是一家之主,家裏的大小之事都要聽他的。在這個大家庭裏還有三位兄弟,分別是覺新、覺民、覺慧。他們三個兄弟各自有各自的性格特徵和特點,以及不同的生活經歷。雖然三兄弟都接受了新思潮的影響,但是面對新思想時,三個人卻表現出了不同的行為。覺新是家裏的長子,本來之前與自己的表妹相愛,但是迫於高老太爺的決定,最終還是與其他人結婚,本身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覺民與覺慧相對於覺新來説,則表現的具有一定的反抗性。覺民不滿家裏的決定,最終選擇逃婚。覺慧是在自己愛慕的丫頭鳴鳳跳湖死後,終於明白了一切。當然在這部作品裏,也還有其他的角色。他們都是當時社會各個階層的代表,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行為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反映出了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

在當時的社會,正是新舊思想的交替之際。不同的人們或者是説各個階層的人們面對新思潮的衝擊,展現出了不同的反應方式。高老太爺仍舊是封建思想的持有者和代表者,覺新雖然受自己弟弟的影響,接觸到了一定的新思想,但還是具有一定的軟弱性跟妥協性。面對現實跟家族的決定時,他仍然選擇了放棄抵抗。覺民和覺慧則一直選擇抗爭。大部分的人都是這個社會的犧牲品。高姓家族只是當時社會的一個小小的代表。整部作品則反映的是在當時社會的背景下,人們的思想狀態。體現了革命在各個方面推進的艱難性。要革新人們的思想,還需要一定的階段。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則是高老太爺,他一直幻想着四世同堂,讓自己的家族不斷的興旺。但是隨着事態的發展他也逐步發現,一切都不是順自己的意,最終在自己臨死之際,終於明白自己的四世同堂之夢破滅了,家族也在走下坡路。時代潮流終將是向前進的。

巴金先生創作這部作品,也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大概。他親眼目睹了在當時的社會,各個人們的狀態和行為。社會是向前發展的,時代潮流也終將是永遠源源不斷的向前流去。人們的思想也必須革新,必須順應社會的發展,否則終將成為時代潮流向前湧進的犧牲品。

《家》讀後感12

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着屬於自己的家。家,是靈魂棲息的港口,是心靈停泊的港灣。在那裏你可以毫不掩飾地表現自己,因為那時的你不需面對嚴厲的老闆、嚴肅的老師等等,那是你和你家人在一起的情感的全部!

家對於不同的人而言都有着不同的定義。自古以來,數百句經典詩句都是思家頌家的。貧窮時,家是一個窩,是尋找慰藉和温暖的地方;富裕時,家更是你精神和物質上的享受。家不是財富堆砌起來的空間,它一定要包含着情,一份血濃於水的親情。但是巴金筆下的家,卻給了我不同的定義和感受。

我瞭解到了《家》是巴金30年代創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從1931年問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輝和動人的藝術魅力吸引着廣大讀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着重要的地位。閲讀後,我覺得高家就是個小社會。裏頭性格迥異的三兄弟:覺新、覺民、覺慧,他們的所愛卻是命運極其的相似。温柔的梅表姐,有着新思想的琴,被苦苦壓迫的丫環鳴鳳,這三個女子,即使出身不同,學識各異可是面臨的痛苦還不是一樣,一樣不能自主婚姻,一樣被封建的舊勢力逼迫着,不反抗的就流着淚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無法反抗的只能自我瞭解;反抗了的呢,像琴一樣,我真希望她可以和覺民在一起,找到自己的幸福,可是看着巴老的那些描述,充滿無法逆轉的壓抑情緒,我想,他們恐怕是不能相伴到白頭了。其中有一段話:

“在高家,在這個大公館裏,鳴鳳的死和婉兒的嫁很快地就忘記了,這兩件同時發生的事情並沒有給高家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大家只知道少了兩個婢女,主人們馬上又買了新的來代替,綺霞代替了鳴鳳,翠環代替了婉兒,在人的數目上來説,並沒有什麼變動。在很短的時期中鳴鳳的名字就沒有人提起了。只有在喜兒、倩兒、黃媽和別的幾個人的心中,這個名字還常常喚起一段痛苦的回憶。是吧,即使少了一個人,也不會讓世界因此改變,更何況少的是兩個微不足道的丫頭。”

“家”在書中僅是一條線索,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其腐朽沒落,同時熱情地歌頌了青年一代覺醒及其反封建鬥爭才是靈魂的所在。在當時的封建時代裏,追求自由就猶如沙漠裏的徒行者尋找綠洲。通過對這本書的閲讀和研究,不僅豐富了我的文學知識,而且讓我認識到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看了《家》以後,我們是否應該為享受到自由帶來的幸福而感到快樂呢?

《家》讀後感13

讀完《家》,一種壓抑的心情才有所解脱。

我用了兩天的零碎時間讀完了這部小説。它所引起的感覺跟我之前看電影時是完全不同的。它極大地引起了我同情、悲憤的情緒,甚至影響了日常的心情。

《家》是一部記錄一個正在崩壞的資產階級家庭的全部悲歡離合的歷史。這個在封建制度背景下生存的大家庭,有着不可避免的家庭糾紛、勾心鬥角、壓迫與不公,但又因處於新文化運動的開始時期,卻也有着令人驚喜的反抗。悲與歡、壓迫與反抗成為小説中湧動的激流。而其中最動人心絃的是,一羣年輕可愛的生命在封建制度的殘酷壓迫下受苦、掙扎而不免於死亡。因此小説中帶着血和淚,帶着悲憤與控告的呼聲,把鬥爭的鋒芒指向了極度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害人的、束縛人的封建禮教,並暗示它必將走向滅亡的道路。

僅僅在這麼一個大公館裏,就有了那麼多不同的命運,而更多的是悲慘的命運。覺新的順從、鳴鳳、梅芬、瑞鈺的慘死。都讓人沉浸與悲痛中。而封建的一切反映在此,愈加可悲。在每次的宴席上,祖父的席桌上必定是靜得讓人不敢喘息的,祖父舉箸,他人方舉。因為祖父在這個家族中處於最高地位,代表着不可抗拒的權力。於是封建的等級制度與專斷淹沒了一個家庭的融洽與歡樂。還有,在瑞鈺臨產的時候,覺新竟被以婦人在家生產會讓長輩的靈柩有血光之災的鬼話要求把瑞鈺搬到城外!最後導致了瑞鈺的難產而死!這又是什麼荒唐的封建禮教!竟把人推向絕路!

就如巴金先生所説的一樣,“我寫《家》的時候,彷彿在跟一些人一塊而兒受苦,跟一些人一塊兒在魔爪下面掙扎。我陪着那些可愛的年輕的生命歡笑,也陪着他們一起哀哭。”我也恨,恨這一切悲劇的緣由,恨這些可惡的封建制度禮教。所以閲讀的時候,我常常在曲折的情節中,在令人憤怒的場景中悲憤不已。裏面有太多受苦受壓迫的人,有太多似乎只需跨出一步就能勝利的事實。可是我不能替小説中的人物説話,只能任由心境壓抑。因而我閲讀的時候沒一刻是輕鬆的。幸而,小説中有了一個覺慧。他是進步的,覺醒的。他敢於反抗祖父的命令,敢於指責大哥覺新的“作揖主義”,他反抗家中腐朽落後又壓迫人的一切。於是他的覺醒意識時時促使他在言語上的搏擊。而隨着矛盾的激化,他的言語確實起到了打擊的作用。最後他離家,出走於更廣的空間。於是,彷彿一箇舊的落後的封建時代在他背後落下了帷幕,另一個新的光明的時代在他的面前升起!!

《家》讀後感14

巴金在一九三七年曾在他寫的一篇《代序》裏大膽地説道:“我要向一個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訴’。”他做到了。在這封建大家庭分崩離析的過程中,他赤裸裸地揭露了那個時代國民的麻木愚昧和社會“吃人本性”真實的一面。

作為主人公之一的覺新,無疑是全書最“華麗”的悲劇。他是處於時代轉折點的封建家庭和舊禮教的犧牲品,他是新思想和守舊勢力之間抗衡的矛盾產物,他以自己無數次的無奈悔恨委屈求全演繹了自己徹頭徹尾令人聲淚俱下的悲劇人生,也註定成為舊時代陪葬之一。他欠梅的,欠瑞珏的,欠剛出生就永失母愛的新生兒的,該拿什麼償還?可憐的人啊。新的號角已經吹響,公明的審判即將開始,陽光刺穿陰霾,撕裂開一條口子,他分明地看見了,那些腐朽不堪處處散發糜爛氣息的舊事物迅疾化成一股洶湧的激流席捲而來,他退縮了屈服了,雖然心有不甘但還是接受了。如果當初他勇敢些爭取和梅的幸福或許一切都會迥乎不同。

覺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縱覽全書,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最後的不同境遇,正是由他們不同的個性決定的。

鳴鳳的抽泣,梅的落淚,瑞珏的慟喊,盡湮沒於千百年來的忠孝禮義。她們的眼前“是一條很長很長的路,上面躺滿了年輕女子的屍體”,“這條路是幾千年前就修好了的,地上浸飽了那些女子的血淚,她們被人拿鐐銬鎖住,趕上這條路來,讓她們跪在那裏,用她們的血淚灌溉土地,讓野獸們撕裂、吞食她們的身體。”這裏面不知道埋葬了多少令人傷心斷腸的痛史!

但是終於出現了一個“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而大膽的叛徒。他寄託了我們的希望,帶給我們一點新鮮空氣,尤其是在自己房間門口義正詞嚴義憤填膺地痛批要來他房間捉鬼鬧事的陳姨太克明一羣人,令人眼前一亮併為之熱血沸騰。那個時代正是需要這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更何況還是一隻風雨飄搖中自位難保的紙老虎。覺慧,他終於衝破了黑暗,踏上了光明,他在身先士卒地宣告“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給自己把幸福爭取過來。”

如今再通過此書穿越那腥風血雨的年代,不由地為覺慧倩如存仁喝彩,他們奏響了舊制度的葬歌,奏起了那一整代進步青年所夢想着的新社會的催生曲,他們向舊禮教滅絕人性的罪惡,令人齒寒的污穢發起了強有力的控訴。“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他們是勇敢的新生代。

《家》讀後感15

俗話説:“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偉大的……”讀了《黑熊舞蹈家》一文,我想到了許多許多。

可以説每個人或動物,一生下來,母愛就在他們的身邊,母愛會呵護着它們,會保護着它們,會讓它們不受任何傷害。但可以説,這隻雌性北極熊珍寶的母愛是最典範的,如果有動物界最佳母愛評選的話,這冠軍非她莫屬。

這隻母熊在不久前生下了一隻可愛又美麗的小熊,名叫北斗星。北斗星出身那一刻起,珍寶就寸步不離地守在小熊的身邊,無論睡覺還是吃食,它都會巡視四周,警覺地注視着四周動靜,好像自己在不留意之中,小寶貝會被別人偷去搶去。有一次,在給北斗星餵奶之時,奶水突然斷流,北斗星開始揮舞着稚嫩的小爪子哭嚎起來,珍寶皺着臉,表現出一種苦惱、埋怨和自責。北極熊的爪掌犀利無比,於是珍寶重重撕抓自己的皮膚,沒幾下毛飛旋如雪花飄舞,皮開肉綻滲出粒粒血珠,它把小熊崽的嘴湊在自己滴血的身上,不懂事的小傢伙立刻貪婪地吮着她母親的血。母親的臉上露出了一層聖潔的光芒。我猜,它一定在為她想出的辦法而得意自豪吧!

我看到這裏,眼淚就不由自主地“吧嗒,吧嗒……”的流了下來,現實生活中,所有的母親不也是這樣?

在桂花飄香的季節,珍寶又生下了一隻小熊崽,取名亮晶晶。為了保證母—子平安健康,也為了避免以血化乳的慘劇重演,決定進行人工餵奶,可這萬萬沒想珍寶的熱情慢慢冷卻,對親生骨肉的痛愛漸漸稀薄了,終於有一天,慘劇發生了:亮晶晶掉進了水塘裏,珍寶卻無動於衷。

讀到這裏,我想到了一些母親,因為家裏有保姆,孩子都不管了,就算孩子出事了,也當不存在。

前幾天,我又在報紙上看到:一個母親因為請了保姆,孩子一點兒都不管,漸漸地失去了親情。一天,孩子被車撞骨折了,而母親卻只在旁邊乾瞪眼,似乎一切都沒發生過。

從某種意義上説,保姆好心辦壞事,殺了這偉大的母愛。

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偉大的……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