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觀醫痴葉天士有感優秀作文(通用6篇)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1.24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醫痴葉天士有感優秀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觀醫痴葉天士有感優秀作文(通用6篇)

觀醫痴葉天士有感優秀作文 篇1

昨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醫痴葉天士》。

首先出來的是他的簡介。葉桂(1667——1746)清代醫學家,字天士,號香巖,江蘇蘇州人。

這部電影講了他制止了一個地方的疾病。主要是反映了葉天士行醫天下,卻只收醫費,從不收謝禮的高尚品德。

我很敬佩他擁有高尚的人品,而且他醫術高明。人人都誇他是神醫。他用藥很大膽,連皇太后的犀牛手鐲都用上了,而且還給皇上喝墨汁。最後憑他的醫術治好了皇上。真不愧是神醫。

我以後也要像他一樣做個品德高尚的人。

觀醫痴葉天士有感優秀作文 篇2

看完《醫痴葉天士》後,我在網上搜了搜葉桂的平生事蹟,“醫病治世,不貪榮華”是對他最準確的評價,他的醫痴精神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前些年,我還經常看到醫生拿藥品回扣的事,心裏不禁為這些行為搞到羞恥。在電影中,葉天士在路遇乞丐時,主動為乞丐、乞丐的母親和孩子診治,他既堅持原則收取診金,又施捨多出診金幾倍的銀子,讓乞丐為母抓藥。在現在,即便我們沒有能力去向病人伸出援手,但我們也不能因職務之便去賺取多餘的錢財。葉天師在知道乞丐無錢付醫藥費時説了一句話“我行醫天下從不多取一分,也不少取一文”,他説給乞丐打了兩折加上一個折上折只取走了乞丐能付的五文錢,又讓乞丐向他乞討,施捨乞丐銀錢時又説這錢與醫道無關,我就覺得葉桂是很可愛的一個醫痴,肚子餓着也要去給乞丐一家看病。在知府被葉桂用響豆之法治好了以後,知府卻以為葉桂耍他將他抓了起來,直到皇上病重太醫無法治請葉桂治病時,葉桂為了醫治在獄中的犯人拒不出獄,在妻子的勸説下出來。也可以看出葉桂不畏權貴,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不因別人身份高貴而對別人卑躬屈膝。

“學生行醫三十餘載,深知醫道通於天道,醫者有割股之心,而不可有絲毫一己之念,這醫術乃濟世之術,醫者關乎千萬人之性命,人命關天,若把醫術當成求名求利之術,則無異於盜匪,學生深知醫術不可和錢財扯在一起,只有無私無我,醫術方可圓潤如意,醫道方可為正道”這段話是葉桂治好皇上病後,皇上要賞賜他時説的。葉桂他救乞丐、救皇上、救盜匪,他救人不分貴賤、不分好壞,只講“醫道”。葉天士他“痴”,卻又不傻:在給乞丐治療病後,他回到家裏後,拿自己的身體來試驗探究如何可以“更好的為窮人省下買藥的錢財”;再給皇上治瘧疾時,他苦思一夜,反覆揣摩,終於得到正確的方法;在江陰治療霍亂的時候,前一週由於沒有找對方法治療,最後終於找對了,他就讓章楠幾號醫案,還説“讓後人知道我們是如何失敗的”,這也許只是一個小的方面,但是他的治學真的讓我們不可不重視。

葉桂臨終前告誡他的兒子們:"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讀萬卷書,而後可借術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刀刃也。吾死,子孫慎勿輕言醫。"這是一個對自己的言行極端負責的仁者之言。他是一個節操高尚的人,一生痴迷在醫術上,鑽研醫學之道。他開創了中醫治療瘟疫的一個傳説。我們應該時刻以葉天士為榜樣,不論是做人做事,行醫救人都是我們所追求的。中醫之道,在於人心。

觀醫痴葉天士有感優秀作文 篇3

葉天士,名桂,號香巖,又號上律老人。江蘇吳縣人,約生於清代康熙五年(公元一六六六年),卒於乾隆十年(公元一七四五年)。

葉天士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師”之古訓。

今值元旦,巧遇電影《醫痴葉天士》播放,其內容塑造了乾隆年間大江南北温病流行之往事。

其言“醫痴”,實屬“醫魂”之意也。

葉桂精心研究温病,勇於實踐,其創新精神、卓著療效,倍受世人矚目與稱道。

若論温病學,縱觀其崛起,發展與成熟,頗為迅速,而其生命力亦極其強大。

温病之論,上溯《內經》和《傷寒論》,下迄明清專著,如《温熱論》、《温病條辨》、《温熱經緯》等,目不暇接。

温病之治,“流腦”、“鈎端螺旋體病”、“流腮”、“麻疹”、“白喉”、“腸傷寒”、“瘧疾”和“痢疾”等,中醫皆有豐富而成熟之經驗。

解放之初,著名老中醫蒲輔周辨治石家莊之“乙腦”,近年“非典”、“流感”之防治,亦足見其療效。

為此,中醫之史,也是與急性熱病鬥爭之史!

愚年少之時,曾見家父以滾水浸漬生大黃,療“流行性出血熱”於危急之時,確有截斷扭轉之效。

家父雖作古多載,而其力挽狂瀾、救死扶傷之身影,迄今尚記憶猶新!

觀醫痴葉天士有感優秀作文 篇4

天賦異稟,少年神童

葉桂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有名的中醫,葉桂的父親中年得子,家裏人都很高興。在一歲時他抓週時,只抓了脈枕,葉桂的祖父、父親都為此而感到高興。認為是天意,在私塾讀書時,老師見他聰慧,給他了表字天士。由此可見他在學習上的天分,真可謂是神童。

正是葉桂在兒時的天賦異稟,加上他後天的努力,為他日後的成才做了鋪墊。他的天賦和兒時良好的教育,以及中醫世家環境的影響,是他成為大師所具備的重要因素。兒時的葉桂,不僅精通四書五經,而且可以日誦千言。他十二歲研讀傷寒,十八歲臨證處方。良好的國學功底,為他日後研讀中醫經典,以及處方用藥打下了基礎。這也是他開創温病學,提出温病衞氣營血辯證的重要條件。可以説,深厚的國學功底以及天賦異稟,是一位中醫大師橫空出世的客觀因素。中醫界有這樣的俗語:秀才學醫,籠中抓雞。可見國學功底和良好的環境對於一個學中醫人來説是十分必要的。

精勤不倦,遍訪名師

葉桂,十四歲喪父,父親對他的教導,畢竟是有限的。父親去世後,他就立志學醫,他謹遵父親的教誨,後拜父親的大徒弟朱桂祥為師,開始跟臨牀、抄方。後師傅朱桂祥為了讓葉天士更好的學習中醫就介紹到自己的表親哪裏去學醫,他先隱姓埋名,從不以名門之後自居。人家見他刻苦用心便傾囊相授,悉心教導。後聽説山東的劉一針鍼灸技術精湛,便辭別家人,遠赴山東學醫,終於學有所成。後來又拜婦兒科大師王子接為師學習婦兒科,還曾拜訪志成大師學醫。正是他的刻苦努力。遍訪名師,他曾先後拜了十八個人為師。正是他的虛心好學,這讓他能夠得到各家的真傳,所有老師對他都是傾囊相授,從不有所保留。他的優秀的品質,為他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他的求學的途中,他總是克服各種困難,迎難而上,從不退縮。今天對於我而言,我更需要這些優秀的品質。中醫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名家甚多,這更需要我去虛心學習。也只有努力刻苦的學習,才能夠走進中醫的大門。正如屈原所説:"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學中醫的路不平坦,也許荊棘叢生,但是無論前途如何,既然選擇了就當走下去。先賢曾經為我等做出了榜樣,我等定當以先賢為師,志為良醫。

醫德至上,仁心仁術

葉桂他不僅擅長針灸,而且他還精通婦科,兒科,各種疑難雜症他都的心應手。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仁愛之心,也正是他的仁心仁術使得在江南一帶,成為一代名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葉天士行醫到一處,一孕婦難產不下,他就從地上撿起一片楓葉,令其煎服,果然藥到病除,()他説霜降後的楓葉,有肅降之氣,因而可以用於難產不下。他用藥也具有特色,不拘一格。他不僅看病救人還能夠有見義勇為之心,一日有地痞流氓欺負寡婦及其老母,他挺身而出,救了這兩個苦命的人,同時為老婦人治病卻分文不取,足見其一心治病救人絕無私心。為醫者不僅要有高超的醫學技術,而且還因該有一顆仁心。正如孫思邈在《大醫精誠》所提到的既要醫術精湛還要有仁愛之心。這也正是我作為一個醫學生,要去不斷提高和努力的。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只有不斷的去深入學習,不斷接納新的知來識,不斷以前人的教導勉勵自己。也唯有如此才能夠將中醫藥更好的傳承下去。

既往開來,自成一家

葉天士他的另一個貢獻就是他留下的《臨症指南醫案》和《温熱輪》這是他的弟子根據他生前的資料整理出來的。他自成體系,自成一家。成為温病學的又一部劃時代的鉅著。他用簡單的幾句話就將病邪的傳遍的過程做了生動的描述,他提出"病邪上受,首先犯肺,再逆傳心包"他提出了温病發展傳遍的幾個階段,由表至裏,分為衞氣營血四個階段。為後世的温病學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正是他的不斷總結經驗,不斷開拓創新,這才能夠自成一家,開創了温病發展的新的里程碑,可謂意義深遠。今天對於我而言,更多的是要能夠將自己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臨牀實踐,在臨牀的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得出自己的心得體會,這才是我能夠做到的。也只有這樣我才能夠不至於在中醫的學習道路上,碌碌無為。既不能"上以療君親之疾"又不能"下以救貧賤之惡"這樣就失去了學醫的初衷了。

對於學醫的人而言,能夠做到的就是好好掌握理論知識,並將其轉化到臨牀實踐中去,在實踐中發現解決問題。學醫之路,漫長而遙遠,但是唯有耐心學習,虛心請教。才能夠不負恩師教誨,父母的期望,也才不辜負自己的幾年韶光。《葉天士傳奇》讓我明白了大師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師也是嚐遍人間的各種心酸苦辣,最終修煉成大師。在學醫路上,只有辛苦的付出才能有所收穫,才不至於碌碌無為。病人看重的是醫生的醫術,從不會注意到醫生學醫之路的艱難。這是我們要去做的,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的力能,這也是醫生從古至今都要面對的問題。歷史的創造者從來都是那些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時間的考驗的人。只願自己能夠在學醫路上,一路走下去。不為別的,只為對的起自己,對得起良心,對得起醫生的責任。吾學醫,為此而已,不為他求。

觀醫痴葉天士有感優秀作文 篇5

讀書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增長知識。讀書可以讓我們的內心變得更豐富,精神上擁有巨大而寶貴的財富。俗話説得好“書中自有黃金屋”。相信在讀書的.旅途中,我們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黃金屋。

在我的書架上,有許多課外書,其中,有一本叫《國學經典誦讀》的書,讀後使我深受啟發,在這本書中,有一個名叫葉天士更名學醫的故事,更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葉天士酷愛醫學,性格謙遜。葉天士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古訓。不管什麼人,只要比自己有本事的,他都希望拜之為師。這樣,他的老師有長輩,有同行,有病人,甚至有廟中的和尚。當他打聽到某人善治某病,就欣然前往,學成後才離去。從十二歲到十八歲僅僅六年,他除繼承家學外,先後踵門求教過的名醫,就有十七人。葉天士的虛心求教,“師門深廣”,確實令人肅然起敬。

葉天士那種敏而好學,更名換姓求師學藝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在生活、學習中,我們就應該學習葉天士虛心好學、為了達到目的,鍥而不捨,永不放棄的精神。只要努力就一定有收穫。就會成功!

觀醫痴葉天士有感優秀作文 篇6

葉天士是清朝著名的醫學家,也是我國猩紅熱病的最早發現者和治癒者。

他的醫術之所以高明,就在於他永不滿足,時時求教。只要他聽説某位醫生善治什麼病,便千方百計地前去拜師。據説,在他一生中,僅正式拜過師的,就有十七位之多,從而使他採諸家之長,補自身之短,醫術不斷得到提高,被世人譽為“神醫”。

本文所述的“化名拜師”,就是他最初拜師求教的故事。

葉天士,名桂,字天士,號香巖,江蘇吳縣人。公元1667年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他的祖父、父親,都是當地很有名的醫生。

在祖父和父親的影響下,他自幼喜讀醫學書籍。可是他的父親卻硬要他讀經書,以便將來考個一官半職,也好光耀門庭。葉天士犟不過父親,又不願放棄自己的愛好,只好把經書放在醫書的上邊,表面上讀經書,暗地裏看醫書。由於他總怕父親發現他私下看醫書,心中不踏實,所以,既沒有讀好經書,也沒有讀好醫書。後來,這件事被他的祖父發現了,便和他的父親商議説:“將來能做官固然好,但我們祖傳的醫學也不能丟,還是不要強他所難,弄得一事無成吧!”商議結果,葉天士白天以主要精力讀經書,晚上則讀醫書。

小天士解放了思想,不但讀醫書認真,對經書學習也很刻苦。他從七歲去私塾讀書,兩年後,在班裏就成了佼佼者;而在醫學方面,他先後讀完了東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和隋唐時期孫思邈的《千金翼方》;在祖父和父親為人治病的時候,只要他在家,必然現場觀察,而且常常是從看五官、切經脈,直到開藥方、配藥,跟蹤全過程。時間一久,他便積累了不少醫學知識。

公元1681年,葉天士的父親去世,他在祖父和父親門人的鼓勵下,毅然放棄讀書,鼓起勇氣,正式掛牌行起醫來。這年,他才十四歲。

葉天士掛牌行醫後,在祖父及父親門人的支持下,學習更加刻苦,看病十分仔細。往往為了一個病人,他在開處方之後,進行跟蹤治療,對藥量的多少、藥效的反應,不斷摸索、探討。一年後,凡經他看過的病人,痊癒者十之八九,當地人們都稱讚他的醫術超過了他的父親,他的名氣越來越大。

有一天,有一個在蘇州做生意的江西人,患了風寒症,上門求他治療。葉天士看過後,給了他兩服藥就治好了;但就在這時,那商人偶爾咳嗽了兩聲,葉天士聽了感到吃驚,便看了看他的舌苔,切了脈,十分同情地對他説:“你患有肺病,現在已到了晚期,我才疏學淺,無法醫治,希望你趕快回去,迅速尋求高人醫治,否則就遲了,就是神醫也無能為力了。”

那商人知道葉天士很有名望,説話不會錯,便失魂落魄地回到店鋪,把商品削價處理掉,簡單收拾了一下行裝,便起程趕回江西。

那商人一邊趕路,一邊尋醫治病。但是,一個個醫生看過後,均搖頭歎息,束手無策。

且説這一日,那商人帶着絕望的神態來到鎮江,路過金山寺,忽有一位老和尚對他説:“請問施主,我看你身有重病,為何還在此閒逛,快快求醫治病去吧!”

那商人聽了,長歎一聲説:“師傅説得不錯,我患的是肺病,已到晚期,一路上尋求高明,都説不可救藥了!”

那老和尚聽了,隨便找了個地方,讓那商人坐下,一邊切脈,一邊問道:“最初是誰給你看的?”

商人説:“江南名醫葉天士。”

老和尚又説:“葉天士診斷果然不差,你的病的確已經到了晚期。這在一般人説來,確實無可救藥,可就脈相而言,由於你的身體素質好,可能還是有救的。”

那商人聞言,撲通跪在地上説:“我家有妻兒老小,萬望師傅救我性命!”

老和尚便開了個方子,交給他説:“現在正值八九月份,生梨已經上市,你買上兩筐,帶在身邊,口乾了吃,肚子餓了也吃。等你回到家中,梨也就吃個差不多了,然後再按此方,吃上幾付藥就沒事了。”

那商人按着老和尚的方法做後,過了不久,病就好了。然後,他在去金山寺向老和尚表示感謝的同時,又專程來到蘇州,感謝葉天士的提醒。

葉天士知道後,立即讓人把牌子暫時收起,背起藥箱,隱姓埋名,步行數百里來到金山寺,請老和尚收他為徒。老和尚見他求學心切,拜師心誠,便同意收他為徒。

三年後,老和尚終於弄清了葉天士的身分,再不敢和他以師徒相稱;可葉天士卻一直尊稱老和尚為師傅。老和尚深被葉天士的虛心好學精神所感動,隨後把自己一生的經驗和祕方,全部傳授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