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心得體會

《法的前門》讀書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9.44K

法律的基礎是什麼?我認為是懷疑。

《法的前門》讀書心得體會

這本書講的是正義應該如何分配,但我想説的是正義似乎不能被分配分割。如果有一點的非正義判斷,這個判斷就不能視為正義。同時,在我看來,所有的正義都是相對的。

在《正義論》中,反覆強調人們在踐行正義時,總是受到“無知之幕”的限制,不可能超脱個體現存的狀態,完成對整個事件純粹意義上的.正義的把握。

這種相對的正義,表現在我們的判斷總是要反映一定的個人好惡,即使可以揚棄人的好惡,促進一種精神上的超然,以完成對嫌疑人的有力辯護,那也不能據此斷定人類本性中遵循天良行事的衝動。

英美判例法最大的問題在於,每一個案件都有其特殊性,或者説沒有一個事件存在完全的普遍性。而人試圖從這些特殊的經驗中總結出一些經驗,其本質卻將現有的標準嫁接到對象上,達到一種超越經驗的統一。

因此,認為司法過程中存在正義,首席法官通過幾個案件的判決中存在公平,並不是一種理性的上訴。這不僅是對已經發生的事件的分析,而且更重要的是對我們的良知所遵從的善的判斷。

在這裏我一再強調良知的作用,也反對客觀世界的真相。然而,所謂的良心也是特定區域文化和民族的產物。如果它脱離了實際的聯繫,沉溺於一種空洞的幻想,這個論點就站不住腳了。

我們生活在一個訴訟的時代。我們渴望通過法律來保護我們的權益,甚至實現一定程度的訛詐。因為我們認為依法仲裁是強制性的,是有約束力的,體現了這個時代對法律的忠誠。

如果不從訴訟的角度來評價“訟棍”的這種行為,我們可以發現,它仍然反映了法律在調節人際關係方面的缺失。由於法律的有限性與人的關係的無限性之間存在着矛盾。馬克思認為,這一悖論是,當國家消亡時,法律也隨之消亡。

我不得不對人類本性不能由生產力決定的觀點持懷疑態度。社會越發展,社會矛盾非但沒有減少,反而隨着人與人之間廣泛而密集的交往而增加。也許我低估了人類自我改造的能力,也許只有上帝才知道我們在皮囊下是什麼樣子。

畢竟,法的前門是你自己,當你老了,不能走路,不能走上正義的榮譽致敬時,就沒有第二次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