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演講稿

留守兒童勵志演講稿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3.1W

尊敬的領導,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留守兒童勵志演講稿

大家上午好!

我叫王曉芳,今年12歲,是獅子樓聯校西街國小六年級二班的學生。能有機會作為一名留守兒童的代表,在今天的活動上發言,我很激動,是政府的高度重視讓我們享受着幸福的生活,是社會和各部門的共同關心,讓我們沐浴着温暖的陽光,是學校和老師的諄諄教誨,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幸福健康成長。

在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遠離家鄉,到遙遠的海南謀生餬口。我只能靠年邁體弱的爺爺奶奶照料起居生活。很多時候,我只能從電話中或者從偶爾寄來的匯款單中,才能感覺父母的存在。當別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樣年華的時候,我卻孤獨地像荒草一樣生長。漸漸的,我的性格從活潑開朗變得沉默寡言,從熱愛學習變得貪玩厭學,從積極上進變得消極悲觀在生活、學習上遇見了不少的困難,心靈被蒙上了一層陰影。我這個被陽光遺棄的孩子,在自卑自閉的世界裏,多麼奢望着和其他孩子一樣在爹媽愛的守護下快樂成長每一天。

從我踏進西街國小的那一天起,尊敬的領導、親愛的老師、同學們給了我許許多多的幫助和關心,讓我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不是親情勝似親情的愛。老師經常與我心靈對話,關注着我的每一步成長;每學期學校開展 “關注留守兒童”的真情活動時,上級領導都送來了慰問品和扶助金,給了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幫助。其實,我們留

守兒童最渴盼的是一份關愛和温暖,是你們在我們小小的心靈上開了一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窗”,像一道來自遠方的陽光温暖了我們的心田,讓我們明白:天涯海角、無時無刻,都有那麼多熱心的人在關注着我們,我們一點都不孤單。手捧着你們送來的物品,我們這些“留守娃”沐浴在愛的陽光裏,感受着如同親人般的温暖,家庭般的温馨。

在學校裏我們收穫了很多幸福。在你們的關愛下,我們現在已經變得快樂、幸福、自信、自強,此刻站在台上,內心充滿的是感激。在這裏,我發自內心地向各位領導,向各位關心我們的叔叔阿姨們説聲:“謝謝!”感謝你們對我們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羣體的關愛,感謝西街國小為我們留守兒童獲得更多的關愛搭建了平台,讓更多的愛心人士來關注我們的成長,關注我們美好的未來;感謝那些給予我們幫助和支持的愛心人士,感謝老師的鼓勵和關懷。我們會心存感恩,勵志成長。我們會用自己優異的學習成績來回報你們!長大後,我們一定也會和你們一樣,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去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讓愛心傳承下去。

我們也想對在遠方工作的爸爸媽媽説:“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們在學校生活得很好,這裏有老師的關心,有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愛,我們會努力學習,爭取在各方面取得全面的進步。”

最後,就請允許我代表所有的留守兒童向關心、幫助我們的領導、老師、叔叔、阿姨們深深地鞠一躬,再次向你們道一聲:“謝謝”。

因為有了你們的愛,我們才能像春天的花兒一樣,盡情享受着甘甜的雨露、明媚的.陽光,幸福、快樂、健康的成長!我們一定不辜負你們的希望,牢記你們的囑託,好好學習,自立自強,回報祖國,回報家鄉!”

謝謝大家!

留守兒童勵志演講稿 [篇2]

關注留守兒童

對於大多數的我們來説,父母陪伴,衣食無憂,這些都是如此簡單的事情。就在我們整天無憂無慮坐在教室裏看書,在操場上玩耍的時候,可曾想過,就在同一片藍天下,在另一個地方,會有一羣孩子,食不飽,穿不暖,孤零零的生活在偏僻的山村。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留守兒童”。 這些孩子的父母為了生計遠走他鄉,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裏,被爺爺奶奶撫養長大,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孩子,卻被冠以留守兒童的稱號。

在我看來,他們不只是一羣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孤兒,他們的臉上寫着這一個時代的某些密碼,他們的成長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留守兒童是中國長期的城鄉二元體系鬆動的一羣“制度性孤兒”。一方面,他們的父母到城裏打拼掙錢,爭取或獲得了另一種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們又因為在城市裏或自身難保,或無立錐之地,無法將他們的子女帶進城市裏、留在自己的身邊。同時,為了生活或生存,他們不能夠輕易地離開自己的工作,不能輕易地離開城市,就是在這種帶不出與回不去的雙重矛盾中,留守兒童雖然有父母,但是他們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離”的現實。

如此,留守兒童很難得到父母貼身的愛和關懷,也得不到父母的言傳身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幫助。在他們的意識裏,父母是一個長期飄忽的身影,是可望不可及的希望,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孤獨的,他們的成長是寂寞的,他們的價值觀是模糊的。

由於這種種原因,留守兒童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其中主要有四大表現。首先,對留守兒童心理的影響,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從出生到上學的成長階段都是由父母精心呵護與教育,到了上學年齡,小孩每天在家庭生活的時間也超過在學校的時間。因此,父母教育是兒童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家長作為聯繫學校和學生的特殊紐帶,在兒童的成長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外出打工後留守兒主要由隔代老人撫養,這些監護人由於年齡、文化水平等因素,教育方式存在諸多的問題,如對留守兒童過分溺愛、遷就或者放任。只注重吃穿,沒有關注心理健康教育。這些都對兒童未來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留守兒童正處於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通過調查發現,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的比例比其他兒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調查表明:農村孩子的心理障礙和行為異常比例高達90%,表現為任性、冷漠、 孤獨和內向。留守兒童逃學、遲到、早退、打架鬥毆經常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監護人管不了、 不敢管或不會管,留守兒童幾乎生活在毫無約束的狀態下,無形中助長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蠻橫等逆反心理。國小生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產生了許多煩惱與衝突。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正確的引導。但由於遠離父母,缺少與父母交流的機會,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種種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從我在貴州進行過21天支教的朋友那裏瞭解到,學校裏的有些孩子很霸道蠻橫,對剛去的老師沒有一點兒尊重。

其次,對留守兒童的學業也有很大影響。對於母親留守的家庭來説,由於男性勞動力外出務工,婦女必須承擔起家庭內、外部的全部勞動負擔,不僅要料理家務、照顧孩子,還要幹農活。由於個人精力的不足,有時不能夠耐心地管理孩子的學習。有的婦女由於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也輔導不了孩子的功課。對於那些雙親外出務工的家庭來説,由隔代監護。由於監護人年齡大、自身知識、健康狀況等侷限,輔導孩子的學習更成為問題。因此,留守兒童的學業往往跟不上,因此對學習沒有信心而破罐破摔的現象較為普遍,作業不認真,遲到、

曠課現象屢見不鮮。

除此之外,還有傳統應試教育對留守兒童的影響。由於我們傳統的習慣勢力和一些固有的制度機制,傳統應試教育的思想依然在我們的教育陣地橫行。儘管國家教育行政部門一再強調要進行教育體制改革,以素質教育取代應試教育。但在升學考試、選拔人才中還是以分數作為衡量的唯一標準,哪所學校升學率高在社會上就有名望,因此農村學校還是主要重視文化課的學習,對孩子的素質教育不夠重視。在農村相當多的學校,三年級前根本就沒有思想品德課。國小生每天主要學習數學和語文。這樣使得本來家庭教育薄弱的留守兒童在學校也不能得到應有的思想道德教育。總之在農村的中國小校基本上還是應試教育的理念。教育目標的狹隘和教育手段的單一,課程缺乏多樣性。留守兒童的個性發展未能受到應有的重視,而且傳統的應試教育極易助長學校教育中的管理主義和權利主義傾向,對培養和豐富學生的個性十分不利。再者由於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農村學校無法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並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學校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留守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最後,社會環境對留守兒童的影響也很大。留守兒童在校學習時間短,閒暇時間多,長時間處於無人監管的狀態,容易在社會上沾染不良的習氣,同時也存在安全隱患。由於監護人監管不到位,在留守兒童中溺水、交通事故、自殺等事件常常發生。有些農村中國小周圍林立的網吧、遊戲廳等對留守兒童的道德和守紀意識產生不良影響,他們開始逃學、曠課,整天的泡網吧,受暴-力影視片的影響以至於沾染打架、 賭博、酗酒等不良習氣。留守兒童一旦受到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的唆使,他們就很容易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

從各種社會事件發生的情況來看,社會環境對留守兒童的影響很大,也是前三種影響的集中體現。從以下事例可以看出,2015年6月26日13時許,南昌市紅谷灘新區生米鎮文青村發生一起悲劇。3個同胞兄妹在村口池塘旁邊玩耍時溺水身亡。據小孩家人介紹,從去年開始,夫妻倆去廣東珠海的酒店打工,平時小孩由爺爺奶奶看管。“小孩的爺爺患病在牀,奶奶身體雖然好點但年事已高。”當時姐妹兩人上午結束期末考試回家後,發現奶奶當時不在家,於是和小弟弟結伴去池塘邊戲水,結果三人全部溺水身亡。同樣,在2015年8月10日,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曾口鎮壽星村李姓農户家發生一起火災,導致其家裏的4歲和2歲兩幼女被火煙窒息而死。事發前,死者的奶奶一早便起牀要出門幹活,因擔心安全便趁兩姐妹熟睡時將其反鎖在家裏。當天上午7點左右,鄰居發現濃煙冒出,連忙找人幫忙撞開房門,看到屋內雜物正在燃燒,兩個孩子已被火煙薰昏迷。鄰居當即與趕來的村社幹部抱着兩個孩子趕往醫院,並撥打了110和119。遺憾的是兩名孩子送到醫院後經搶救無效死亡。除此之外,留守兒童的犯罪率相當高,2015年4月21日晚,自貢市富順縣彭廟鎮一七旬太婆被人殺死在家中,兇手竟是被害人年僅13歲的姨孫小淘(化名)。小淘是某國小在校學生。4月21日下午放學後,小淘走進學校附近的網吧上網。晚上9時,上網費告罄,正在興頭上的他向同學借錢未果,遂冒出到姨婆家“搞錢”的歪念頭。他借網吧老闆的電瓶燈來到姨婆家,在廚房裏找到一把菜刀進入姨婆卧室,亂刀下去,鮮血橫飛姨婆死後,小淘從其衣服內找到90.60元錢。作案後,小淘從容走出姨婆家門,把兇器丟在姨婆家門前,在水田裏洗去手上的血跡,再返回網吧繼續上網。更讓人毛骨悚然的是,去年小淘還掐死了自己的親奶奶。警方查明其犯罪動機簡單而令人費解:上網經常被母親責打,寧願坐牢也不願回家,記者採訪他時,他説他很他的家人,最恨母親。

一系列留守兒童事件的發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社會各界也提出了各種解決措施。加快城鄉户籍制度改革。發揮家庭教育的積極作用,父母利用多種方式和途徑對留在家鄉的孩子的學習、生活、思想等各個方面予以關心、教育和指導,利用在外打工的經歷教育留守兒童,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艱辛,對他們進行現身説法,激勵留守兒童努力學習、 尊敬長輩。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功能,向留守兒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彌補他們在校外的生活真空,

促進他們健康發展,讓留守兒童受到更多的監督、照顧與關愛,減少留守兒童受教育的斷層與真空。發揮政府及有關社會組織的協調作用。如此多的措施,也只不過只能起到一小點改善作用而已。

父母需要賺錢養家餬口,山區的收入難以維持日常生活支出,他們只能去往大城市打工賺錢,孩子在大城市不能上學,這兩者之間是一個永恆的矛盾點,這是國家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以上的建議都只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難以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留守兒童在我看來無疑是一個國家發展的犧牲品,只能等待,等到經濟達到一定水平,這一問題自然會有所改善。

留守兒童勵志演講稿 [篇3]

用愛心呵護留守兒童

近年來,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成為我縣大部分農村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羣體——農村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基本的環境和條件發生了巨大改變,其家庭教育主要體現為單親式、隔代式、委託式及兄長式四種方式。這樣,父母親把本應是自己義務和責任的家庭教育留給了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兄弟姐妹、鄰居、老師等,使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功能失調和弱化,在學習、生活、心理及人格的發展上都出現了不少問題,嚴重者導致輟學,甚至走上歧途。“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對於留守兒童的教育,關愛顯得更為重要。作為老師,我們只有用無私的愛心去呵護每一位留守兒童,盡最大努力去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使留守兒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讓他們和同齡人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愛心引導

在對本班的留守兒童教育中,我以愛為契機,在學習和生活中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用心呵護他們的自尊心。尤其是在糾正他們的不良習慣和犯錯誤之後,注重引導,讓他們從內心深處感動而改變自己。有一名留守兒童生活習慣差,喜怒無常,整天沒精打采,還有退學的念頭。經過家訪後我

瞭解到,這個孩子的母親已經去世,家庭經濟困難,父親外出打工,與他一起生活的是年邁又多病的奶奶。他每天放學回家後,要幫助奶奶做家務,有時奶奶生病了,就啃點饃饃,泡方便麪充飢,還要照顧奶奶。當奶奶説完這些情況後,孩子撲在奶奶懷裏號啕大哭,我不由得心酸,也為平時對他過多地訓斥而自責。原來,孩子由於缺少家庭温暖而自短精神。自那以後,我在日常生活中給予他更多的關心,不斷給他講一些做人的道理,讓他振作起來,安然對待一切。不出半學期,他情緒不再是忽冷忽熱,學習也有很大的進步。因此,對於家庭遭遇不幸的孩子,只有用愛心去引導他們,才會使他們健康成長。

二、愛心感化

真誠的愛,需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尤其是對問題學生,在教育中更應該以無私的來感化他們。我所接手的班級中,曾有個學生,考試成績全班倒一,不遵守紀律,老欺負其他同學,就是班裏的小霸王,三天兩頭遲到,是老師們經常批評和“預防”的重點對象。多次批評,不但不湊效,他反而變本加厲。當我問到他為會麼上學時,他説:“讀書有什麼用,受苦受累,還要受約束,將來我出去打工,能賺錢就行,我爸我媽沒啥文化,掙的錢也不少啊。”原來,這個孩子在三歲時,他的父母就外出打工,多年來,由爺爺奶奶監護,從小嬌生慣養。隨着孩子一天天長大,輔導功課、教育問題

逐漸顯現,在孩子的心裏觀念中幾乎沒有“對與錯”,“該或不該”之分,更談不上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了。之後,我改變教育方式,在他犯錯誤之後不再訓斥批評,而是講道理,同時我和孩子的爺爺奶奶及時溝通,讓他們多配合,多給孩子講道理,平時,對他的一點一滴進步,我都大加表揚。慢慢地,他開始遵守紀律了,後來我又讓他當班裏的生活委員,沒想到,他天天是班裏來得最早的一個,班裏的衞生再也不用我操心了。而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在這個高科技時代,有文化跟沒文化大不一樣,即使出去打工,差別可大了。學習也用功了,加上他天生聰明,學習成績很快就趕上了。這個小小的成功,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對於問題學生的教育,簡單的批評只能是適得其反,老師要有耐心,用無私的愛來感化他們,才能取得成功。

三、愛心激勵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進入學生的心靈世界,去耕耘、播種、培育、採摘。農村留守兒童在,普遍存着自信心不足,進而導致進取心不強,缺乏遠大理想等問題,尤其是女生。面對這些學生,我們只有用愛心激勵他們,培養他們的進取心和自信心,讓學生做好自己生命航船的主人。我經常給這類學生介紹一些名人勵志故事類書籍閲讀,也經常講一些運動員頑強拼搏的事蹟來激勵他們。晚飯後有些孩子無事可做,就會跑來學校玩,這是我和他們交流的好機會,和他們一起

聊天、做遊戲,使他們和我有了親近感,漸漸地,他們不再見生人就膽怯,與人正常交往。在教學中,我採用分層作業的方式給這些學生布臵家庭作業,儘量面批,作文週記的評語多以激勵性、鼓勵性、肯定性的話語為主,讓他們每人都有成功的喜悦,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主題班會上,我經常滲透理想教育,有時讓學生討論,在學生七嘴八舌的吵鬧中,孩子們逐漸懂得了理想的重要性,使學生明白:“要實現理想就要從小做起”的道理。對於他的點滴進步,我從內心感到欣慰和滿足。

愛,猶如燦爛的陽光,給人温暖、力量和希望。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要從愛着手,用愛心觸動他們的心靈。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相信,只要我們用真愛去呵護留守兒童,他們就會健康成長,而我們也會是最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