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演講稿

孝親敬老的動員講話稿(通用9篇)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1.24W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講話稿,講話稿具有臨場有據、增強語言魅力的作用。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好一份講話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孝親敬老的動員講話稿(通用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孝親敬老的動員講話稿(通用9篇)

孝親敬老的動員講話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四(二)中隊的朱黃山,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孝親敬老”!

大家都知道,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這些年國家大力宏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們傳承下來的精神財富。

老人是我們的長輩,沒有他們辛勤勞動,就沒有我們幸福的今天,如今,當年的勞動者己年老體衰,但他們曾為社會做過的貢獻,值得我們尊敬和愛戴。他們有豐富的閲歷和經驗,值得我們借鑑和繼承。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生活中,我們不僅要孝敬愛戴自己的爺爺奶奶,更要尊敬其他的老人。

當然,父母也是我們的長輩,一個人如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麼他又怎麼可能做到尊老敬老呢?

孝親敬老不只是一句口號,關鍵在於行動,我們要以身作則在家中做孝親敬老的先鋒,在社會做孝親敬老的模範。

鮮花可以枯萎,滄海可變桑田。但我們感恩的心不能改變,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感恩父母,孝親敬老!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孝親敬老的動員講話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來自x年級x班的xx,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孝親敬老》。

為人子女,就要孝順父母,孝順長輩。孝順自古以來就是社會對我們所有人的一個要求,不管是多大年紀的人,都要孝順父母。我們國家是一個禮儀之邦,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裏,有很多的傳統美德,孝親敬老就是其中的一個。我們作為新一代的學生,祖國新一代的未來,應該要發揚和傳承我們的傳統美德。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也是我們必須做的。

父母為了我們,做了很多,也犧牲了很多。因為我愛踢被子,每天晚上,媽媽都會來幫我蓋被子。生病的時候,也是爸爸媽媽照顧我們。小時候我們的髒衣服都是爸爸媽媽洗的,他們從來沒有嫌棄過我們。可能有的時候父母對我們很嚴厲,對我們的要求也很高,可能會讓你去做很多你不想做的事,但其實他們都是為了我們好,希望我們以後可以過得更好。我們應該理解他們,而不是對他們有一些怨言。爸爸媽媽他們已經吃了很多生活的苦,就希望我們以後能夠少吃一點苦。他們全心全意的對我們好,也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我們給多少回報。父母的愛是無私的,雖然他們不求回報,但我們也應該對他們好一點。

其實孝親敬老是很簡單的事,我們可以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入手。在爸爸媽媽下班之後,可以為他們按摩;也可以分擔一些自己能做的家務事;認真努力的學習,考取好的成績,當爸爸媽媽看到成績單的時候,就會很開心;少跟父母頂嘴,聽他們的話;自己懂事一點,不要讓爸爸媽媽為我們操心太多。這些事做起來很難嗎?其實並不難。可能有的同學們會覺得,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對父母好。給父母買東西雖然是孝順父母,但不是隻有買東西才算孝順父母。

“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一句古話。所以我們更應該要在現在還有機會的時候,抓緊對我們的父母好。孝親敬老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應該擁有的基本素質。我們作為學生,不應該讓我們的傳統美德遺失,而是應該弘揚我們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對我們的父母好,這樣能夠讓他們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有回報的,才會感到欣慰。我們要經常關心他們,而不是回家就跟他們吵架。孝親敬老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身為子女的責任。

謝謝大家!

孝親敬老的動員講話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xxx,今天我在這裏演講的題目是《孝親敬老》。

“孝”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是我們身為人子的義務,是至純的道德。孝順父母長輩,敬重長輩,是我們晚輩應該做的。父母孕育我們長大,從來不曾虧欠我們分毫,那作為子女,我們有孝順父母的義務和責任。我們能夠有今天這樣的生活,是父母他們努力的成果,他們辛苦勞作換得我們安逸順遂的生活,我們難道不應該去孝敬父母這些長輩嗎?我們要做的是有孝義之人,而不是忘恩負義之人。生而為人,就要有做人的領悟。

“敬老”是要尊敬老人,對他們要回饋我們的尊敬、尊重和關愛。我們大家應該都知道現在時代因為不斷髮展,在進步的同時,老齡化越來越嚴重,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必須要學會敬老,愛護這些老人,他們也曾經為這個社會付出過很多的努力,社會的建設從來都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能建設起來的,是融合了眾多人,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身份構成,所以老人他們已經貢獻了他們一生,我們也是在他們的努力下成長起來的,那我們就不能忘恩。

孝親敬老很簡單,在平時對於父母,我們盡孝道的方式就有多種,首先就是不要總是惹爸媽生氣,在家裏幫父母分擔一些家務是最好的,或許我們還不能像他們一樣,做很多的事情,但是能分擔一分的辛苦,就儘量去分擔,這樣也能夠讓他們輕鬆一些,這也是一種盡孝。其次,父母賺錢供我們學習,那我們努力學習,獲得優秀的成績就會對父母的一種回報,至少我們沒有辜負他們的期盼,不是嗎?第三就是不管未來我們走向哪裏,都要記得回家陪伴爸媽,時常打一通電話,讓他們放心,這也是一種孝順。對於老人,不管是自己的爺爺奶奶,還是他人的爺爺奶奶,他們都是我們的長輩,我們本身就應該要尊敬他們。在外遇到需要幫助的老人,我們勇敢的伸出雙手去提供幫助,在公交車上讓座,提供便利給他們,讓他們老有所依。

孝道主義從古至今都一直有,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一直傳承,從我們自己開始做起,我們去給別人做出榜樣來。當今的社會和時代,這種孝親敬老正是所需的,那麼大家就一起做到孝親敬老吧。

謝謝大家,演講到此結束。

孝親敬老的動員講話稿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説: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備中排第一位的。從古至今我們中華民族一直以孝敬父母為先,歷史上也湧現出一批有孝心的官人。

你還記得“卧冰求鯉”嗎?王祥是古代的官員,從小就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因看不順眼,就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説他的不是,使他失去唯一的父愛。可惡有惡報,那一年災禍降落在繼母上得下了疾病,但他以德報怨夜以繼日衣不解帶的侍候,就在那時繼母開出了一個異想天開的要求——想吃鯉魚,可適值天寒地凍,於是他解開衣裳用自己的體温卧在冰面上,忽然冰自行融化,從那冰涼的水中躍出兩條肥大的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了。難道這樣的“孝心”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嗎?

古人還説過:老吾老,以及從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就如那夏日嬌陽。

一天,我從嘉樂福超市裏出來。看見一個老奶奶顫顫地拄着枴杖,提着一籃雞蛋在過馬路。老奶奶有着一頭銀髮,一張老臉佈滿了皺紋,手上爬了蚯蚓,牙齒也掉了一些,看樣子大概八十多歲了。老奶奶每走一步腳就顫一下,一個個雞蛋彷彿在推擠就要掉下來了,一位國小生模樣的小妹妹,見了急忙跑過去對老奶奶説:“奶奶,我扶您過馬路吧!”她笑了笑,點點頭。於是小妹妹一手提着裝雞蛋的籃子,一手攙扶着老奶奶的腰,看準了紅綠燈,慢慢地把奶奶一步步扶到了馬路那邊。奶奶眯着眼睛誇道:“小朋友,真是個好孩了了!”那時你是不是覺得這位小妹妹真懂事呢?

烏鴉長大了,反哺自己的母親,也啟示我們要孝敬長輩,報答哺育之恩。還有,蜜蜂整天為大家釀造蜂蜜,自己卻留下一丁點兒維持生命,何況我們呢?

所以我們要學會孝敬父母,真誠地體會父母的`一片愛心,盡力為父母做一些事。當父母勞累時,我們要主動幫助他們,當父母外時時,我們要提醒他們注意安全。當父母生病時,我們要細心照顧,當父母來校看望的時候,我們要對父母説:“你們辛苦了”雖然都是小事、但表現我們的孝心,我們對父母的愛。

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更加努力學習,來報答家和社會。

謝謝大家!

孝親敬老的動員講話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孝順父母是我們做人的基本。從古至今,從巨人到布衣庶民再到我們身邊的同齡人,有多少人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模範!

大家據説過《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鯉的故事嗎?王祥年少的時候母親就過世了。繼母對王祥十分不好,多次挑唆他跟父親的關聯。年幼的王祥受盡了冤屈,後母還對他百般的抉剔刁難。

一天,後母病了,想吃魚,就命王祥去抓魚。可是,江河都解凍了,哪裏還有魚呢?為了滿意母親的慾望,王祥頂着酷寒來到河邊,他脱掉衣服,盼望用體温化冰,得到鯉魚。

想一想我們自己!平時母親叫洗一雙筷子、洗一個碗,可能都不樂意做。叫掃個地,可能也會不愉快。但後母如斯難做難為的請求,王祥都毫無牢騷,二心只期求能捉到魚,帶回去贍養母親。這麼純厚的孝心,怎會不令人打動呢?

據説就在這個時候,冰忽然本人裂開,居然有兩條鯉魚躍了出來,凍得渾身顫抖的王祥如願以償。

是什麼力氣支持王祥這樣做呢?唯有一個“孝”字,也恰是王祥的一顆孝心激動了後母。

有的同窗興許會説,這個故事未必是真的。打開歷史看看,感恩的故事還少嗎?黃香九歲温席,李密陳情報祖母,花木蘭替父參軍,赫赫著名的陳毅元帥親手為生病的母親洗尿褲,失去父親的8歲的唐銀花撫慰失明的母親説:“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

同學們聽過這樣一首詩嗎?

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

我花了良多時光,

教你漸漸用湯匙,用筷子吃貨色。

教你係鞋帶,扣扣子,溜滑梯

教你穿衣服,梳頭髮,擤鼻涕

孩子!

現在,我的腳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

所以,

請你牢牢的握着我的手,

陪着我,緩緩的。

就像當年一樣,

我帶着你一步一步地走。

敬愛的同學們,在我們成長的日晝夜夜中,我們有多少次去悄悄地感知過親人給予我們的愛,有多少次向親人訴説過我們對他們的愛,又有多少次用語言跟舉動去回報過對親人的愛呢?

鮮花可以枯敗,桑田能夠變桑田。但我們感恩的心不能變,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感恩父母,孝親敬老!

孝親敬老的動員講話稿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呢們:

大家好,我是高三(2)班的學生李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孝親敬老”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們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社會主義新風尚的重要方面,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起碼要求,更是做人最基本的準則。

老人是我們的長輩,沒有他們辛勤勞動,就沒有我們幸福的今天,如今,當年的勞動者失去了勞動能力,但他們曾為社會做過的貢獻,值得我們尊敬和愛戴。退一步,從老人本身來説,他們大量的知識,豐富的閲歷和經驗是整個社會的財富,也值得我們借鑑和繼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為了自己我們也應該孝敬老人,我們今天對待老人的言行,也許就是明天作為老人被對待的翻版。將心比心,我們必須做尊老敬老的榜樣。

父母也是我們的長輩,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麼他有這麼可能做到尊老敬老呢。做孝親敬老不只是一句口號,關鍵在於行動,我們要以身作則在家中坐孝親敬老的先鋒,在社會做孝親敬老的模範。親愛的同學們,在我們成長的日日夜夜中,我們有多少次去靜靜地感知過親人給予我們的愛,有多少次向親人訴説過我們對他們的愛,又有多少次用語言和行動去報答過對親人的愛呢?

鮮花可以枯萎,滄海可以變桑田。但我們感恩的心不能變,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感恩父母,孝親敬老!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孝親敬老的動員講話稿7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X X班的X X人,我很高興在這裏給你們做演講。

大家對老人都不陌生,尤其是重陽節臨近,我們更要照顧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老年人,他們年紀都比較大,一生都在努力工作和奉獻。

他們是一羣弱勢羣體,需要關懷和保護。我們應該尊重和關心老人,儘可能地幫助他們。

每天上學路上坐公交車的時候,看到老人們,因為沒地方坐,所以就忍不住跟着公交車一起搖晃。這個時候要主動讓座,扶老人坐下,不要讓他們吃虧,因為他們太老了,經不起折騰。

過馬路的時候看到爺爺奶奶走路不方便,就要幫爺爺奶奶過馬路,不要因為着急或者不好意思就不做了。我們應該做好每一件事,因為我們是祖國的少先隊員和未來的接班人。

尊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幫助老人,用愛給老人温暖。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伸出援手,幫助更多的老人,讓他們感到温暖和善良。在這小小的善舉中,他們也是善良的。在小規模的邪惡行動中,他們不會這樣做。再小的好事,也是好事。不要做小惡,要做小善。永遠記住你的使命。

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國小生,做一個有愛心的國小生,就要繼承傳統優秀文化知識,尊重老人,關愛老人。關愛老人不是紙上談兵,而是通過我們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實現,通過我們的雙手來傳遞温暖。

看到老人就問候他們,經常和他們聊天,緩解他們的孤獨,用我們的心照亮他們的心,給他們帶來新的氣息。照顧好身邊的每一位老人,不管我們的關係有多親密,多疏遠,都要照顧好他們。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在重陽節實現吧!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謝謝大家!

孝親敬老的動員講話稿8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XXX。孝親,一種美,更是一種責任。

孝親敬老,是幾千年來人人廣為傳送的美德。多少動人的詩歌、樂曲,讚頌了多少孝親敬老的孝子。可是我認為,孝親,不單單是掛在口頭上的一句口號,個是一種人人都需擔當的責任。

其實,孝親並不是什麼難事,就算是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也能將它淋漓盡致:親戚家的小孩子,每天早上出門上學時,總會對爸爸、媽媽説一句:“我去上學啦。”放學回來也會和長輩打招呼。我第一次看到時,總覺得這孩子有些傻。因為他雖然每天都保持着這“好習慣”,可是卻極少能得到父母的迴應。可時間久了才發現,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舉動,儘管不像“王祥卧冰求鯉”那樣的偉大,但也表達了她心中對父母的感激。也能使親人感到慰藉。

一個小孩子,尚且能做到這樣,又何況我們呢?

總是抱怨父母嘮叨的我,開始了改變:當媽媽又開始念她的“緊箍咒”時,我不再怒氣衝衝的甩門而去,而是靜靜聆聽;當爸爸又拉下那張包公臉時,我不再頂撞,而是默默地看。

果然,父母臉上的怒色漸漸褪去,附上了甜蜜的笑容。

想到這裏,又忽然聽見了鄰居家傳來了一陣陣聲音——原來是年近七旬的爺爺送別自己的兒子和孫子:“路上慢一點,拿上雞蛋。”老人急促的囑咐着,儘管兒子一個勁的抱怨父親太能嘮叨,可又有誰能明白他心中的寂寞?就要走了,兒子推脱着攔下了要去送他的老父親,自己嘟囔着帶着孩子走了。背後傳來老人無奈的、不捨的、略帶苦澀的笑聲。我都有些震驚:難道説,人們天天説的“孝親”,就是讓老人獨自落寞嗎?

不,不是的!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有孝心,懂敬老的人,我們一定要記住:羊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情,何況我們這有血有肉的人呢?別人給予的點滴恩情,當湧泉相報,有何況父母的養育之恩呢?所以,請讓孝心——這份美德,這份責任,永遠傳承下去!

孝親敬老的動員講話稿9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涓涓父母情,拳拳兒女心!

沒有陽光,就沒有温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情、友情和愛情,世界就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這些都是淺顯的道理,沒有人會不懂,但生活中的我們在理所當然地享受着這一切的同時,卻常常缺少了一顆感恩的心。

同學們,你們聽過烏鴉反哺的故事嗎?烏鴉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不能覓食了,它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可曾發現有一種感情,始終包圍着你,以至於讓你忽視了它的偉大;有一種感情,永遠呵護着你,以至於讓你麻木了它的厚重。也許,朋友的噓寒問暖讓你感動;也許,陌生人的迷途指路讓你感激;也許,師長的關愛之情讓你感謝。

可是,始終如一關懷着我們的只有父母。我們是否曾為之感動、感激、感謝過?在這個世界上,惟有母親對孩子的愛是最真摯,最無私的。可是,父母懂得愛,父母懂得奉獻,我們為什麼就不能有一顆感恩的心呢?

相信大家都一定看過一則公益廣告,一位孝順的媳婦在忙碌了一天後,還為婆婆打好洗腳水,為婆婆洗腳,當年幼的孩子看見媽媽正在為奶奶洗腳時,自己也打好了洗腳水,一簸一簸的端到媽媽的面前説:“媽媽我也為你洗腳”。

這一場景確實很令人感動,也讓人深省,我們長這麼大到底為父母都做過些什麼?我們有幾個人能記住父母的生日?父母最喜歡吃的東西?父母的鞋碼?這些看似很微不足到的事,卻表現這我們是否對父母有一份孝心。

我深深理解母親,想為母親做點兒事兒,我應該用什麼回報父母的愛呢?我便想到了為父母洗腳。母親的腳不大,也就是穿三十六號鞋的樣子,她的腳很軟皮膚也很細膩,我給媽媽洗腳,水涼了就加一些熱的……媽媽就撫摸着我的頭説:“我的小姑娘長大了。”我抬頭看媽媽的時候她的眼中竟含着淚……

為父親洗腳是因為父親大病卧牀。父親的腳很大,我還記得父親要穿四十二號的鞋,父親的腳可粗糙了。我給父親好好的泡了泡腳。父親因為病痛的折磨已經很久不笑了,可是那天父親笑了,笑得像個小孩子

從只會在襁褓中哇哇啼哭,到我們喃喃學語叫出第一聲爸媽,到第一次踩着小腳丫跌跌撞撞地走路。第一次揹着書包走向學校,第一次拿回考試成績,第一次離開父母……

也許你從沒注意到在這無數次的第一次中,在這漫長的成長道路上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傾注了多少愛。你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成功,甚至是每一次失敗,每一次犯錯誤父母都會牢牢記在心頭,陪在你身邊,給予你默默的支持……大家記得這首詩嗎?

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你係鞋帶,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頭髮,擤鼻涕孩子!

如今,我的腳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所以,請你緊緊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當年一樣,我帶着你一步一步地走。

親愛的同學們,在我們成長的日日夜夜中,我們有多少次去靜靜地感知過親人給予我們的愛,有多少次向親人訴説過我們對他們的愛,又有多少次用語言和行動去報答過對親人的愛呢?

回報父母的愛其實我們完全可以為父母洗腳,那並沒有什麼不好意思;我們可以為他們過生日,即使沒有任何禮物;我們可以陪他們好好的吃一頓飯,即使沒有大魚大肉;我們也可以瞭解父母的鞋碼,為他們買雙鞋子,即使它不是名牌。

我們也可以在一些瑣碎、簡單的事情上,給父母一個小小的回報,比如早晨或是晚上睡覺時對父母説一聲“早上好”、“晚安”;在父母做家務時,幫忙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掃地、洗菜、煮飯……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掌握知識,長大後成為國家的棟樑、父母的榮耀。平凡的事,當我們真正用心去作了以後就能體驗到它的不平凡了。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鮮花可以枯萎,滄海可以變桑田。但我們感恩的心不能變,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感恩父母,孝親敬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