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演講稿

傳承文化經典演講稿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1.39W

演講稿是為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彙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為了讓您在寫演講稿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承文化經典演講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承文化經典演講稿

傳承文化經典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巖頭國小的X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講文明、行美德的好少年》。

我曾在縣城江濱路的一家理髮店看到這樣幾句話:有才有德之人,是正品,培養使用。有才無德之人,是次品,限量使用。無才無德之人,是廢品,堅決不用。各位評委老師,你們聽了這幾句話有什麼感想?當時,我很驚訝,驚訝於一個小小的理髮師,一個人們並不認為地位有多高的職業竟然和美德這般緊密相連!那一天我深切地體會到文明美德是如此的重要。

難怪老子在道德經中囑咐我們:做一天的人就要講一天的道德。我們的祖國自古以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從蹣跚學步起我們就在不知不覺中學習着講文明、行美德。媽媽教會了我們善良、禮貌和關愛,老師教會了我們守紀、勤奮和執着,朋友教會了我們謙虛、互助和真誠……

也許,我們並沒意識到文明美德在自己一生中的重要性,但是我們已經在行動:

聽吳孟超的`故事,我們知道了要設身處地為別人着想。於是,同學們開始了對村裏孤寡老人王奶奶盡心盡力地幫助。

聊起雷鋒一火車的好事,我們知道了什麼是無私奉獻。於是,在學習中我們擠出時間開始認真的給落後的同學講解難題。

看孟佩傑的視頻,我們感受到了,堅守清貧,回報母愛,無怨無悔。於是,開始讓自己叛逆的心深情地轉向母親。

吳孟超、雷鋒是文明禮儀上空閃耀的星星,美德成就了他們,也影響着我們。現在就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在前人閃亮的星光下踏步前行,做一個講文明、行美德的好少年吧!

傳承文化經典演講稿 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時間的長河奔騰不息,在歷史的沖刷下,秦漢的輝煌淡褪了,唐宋的壁影斑駁了,明清的宮牆頹圮了……而中國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卻在歷史長河中愈加鮮豔亮眼,值得我們去傳承,去傳播。

暢遊詩詞的海洋,從中汲取九萬里風鵬正舉的力量。

詩詞是千年的時光構建的家園,收藏着一代代中國人的喜怒哀樂。得意時一日看盡長安花,艱難時潦倒新停濁酒杯。但生命的跋涉不能回頭,哪怕是畏途巉巖不可攀,也要會當凌絕頂;哪怕無人會登臨意,也要猛志固常在。這裏有蕩胸生層雲的曠達,也有瀟瀟雨歇的悵然;有長太息以掩涕兮的悲憫,也有悠悠我心的真情。時光總像林花謝了春紅,腳步太匆匆,在尋夢的路上,何妨吟嘯且徐行,從典籍中歷練,也無風雨也無情的豁然,待到重陽日,我們還來就菊花。

傾聽聖賢的心聲,從中學習如太陽般耀眼的.人格。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學習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襟懷擔當,學習誡子書“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自我追求,學習曹操“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老驥伏櫪。靠近光,成為光,發散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從經典中傳承先賢智慧,如朝日普照四方。

傳承文化經典,講好中國故事,於創新發展中展現大美中國。

古典中國源遠流長。時間可以是淘沙大浪,也是距離的製造者,《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文化節目,以創新的方式講古典文化,將之推向全國乃至世界。讓我們乘着典籍的翅膀,穿越千古江山,百年悲歡,相遇生命中美好的時刻,品味命運跌宕釀造出的情感,讓中國文化展現永久魅力,讓文化經典唱響時代的殿堂。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光,傳承經典,讓經典永流傳。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傳承文化經典演講稿 篇3

中國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華文明有超過5000年的歷史了。在5000的發展歷史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作為一名中國的國小生我深切的愛着我的祖國,我愛祖國土地,愛祖國的人民,更愛祖先留給我們的輝煌的民族文化,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和高尚的傳統美德。

在我們這個大家庭裏,文明美德,隨時可見,隨處可見。大致國家領導,小致國小生。一碗米飯、一碗菜湯,這就是20__年6月1日在甘肅地震災區時的午餐。當時,戰士們的午餐是相對豐盛的。看到這些,在場的許多人眼睛濕潤了,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温總理的一件羽絨服一穿就是10年。這件事讓我感到總理在守候着一種優秀的傳統美德。大愛無疆的副市長吳天祥,他為了幫助下崗職工再就業,把老房子賣掉了;他自己掏腰包幾十萬元救助困難羣眾;他4次跳入長江救人,34次獻血,汶川、玉樹、舟曲災區的現場都能看到他救人的身影;像這樣具有高尚美德的人還有很多,像行萬里山路的郵遞員王順友,22年來,他每年都有330天以上獨自行走在馬班郵路上,從未延誤過一個班期;無償為鄉親們擺渡50年的黑龍江老大爺趙永祿;堅持踐行承諾的河北農業大學的學生們,資助因病去世同學的父母至今;我們國小生,雖然力量小,但是我們也有一顆閃光的心,傳承美德,踐行美德。看見垃圾旁的垃圾我們會主動撿起,看見老人我們會主動讓座,看見別人有困難我們會主動助……生活中的.小事,只要你發現,處處是文明。

我和媽媽每年都坐火車去北京一次,每次我都會看見車上有一位70多歲的老爺爺在做同一件事——撿垃圾,我不明白他在幹什麼?便去問他,老爺爺説:“哎!我老了,我想撿些垃圾也是為社會做事,為後代造福,受些苦也沒什麼!”他笑了笑。到站下車了,可老爺爺的話我忘不了!

我們從小接受傳統道德教育,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社會上,校園裏也有一些不文明的行為。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着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我希望同學們真正行動起來傳承文明,踐行文明。只有這樣我們中華民族才能振翅高飛翱翔蒼穹。

傳承文化經典演講稿 篇4

大家好!我叫劉響,在演講開始之前,我先給大家帶來一個小故事《鑿壁偷光》,漢朝時期的一位丞相匡衡,他小時候熱愛讀書,但家裏窮得甚至都買不起火燭。他的鄰居家晚上卻燈火通明,匡衡請求到鄰居家裏讀書,不僅被鄰居拒絕,還慘遭挖苦諷刺。匡衡並沒有因此灰心喪氣,他想到了一個主意,在自己家牆上挖了個小洞。這樣一來,鄰家的燈光就透進了他家,他也就借用這微弱的光,飽讀詩書。這樣一直“偷光”也不是長久之計,匡衡找到一個富裕的人家,做小工,不要銀兩,只有一個請求,給他一個讀書的機會。

你知道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朝代嗎?是的,我今天講述的題目就是《傳承漢朝文化》,漢朝文化博大精深,對中國乃至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響。

中國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地動儀都來源於漢朝時期。你們知道造紙術的發明者是誰嗎?對,造紙術的發明者是蔡倫,造紙術發明初期,原料主要是樹皮和皮革,比較容易找到,這樣造價就會相對便宜些,質量卻超出人們的意料,就這樣造價不高而且質量過關的紙張就被人們了使用起來,後來,經過不斷改善,我國的造紙術相當的成熟,還被國外借鑑,所以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請問誰知道地動儀的發明者?(指名回答,誇答對的同學:你真是位知識淵博的同學。)地動儀的發明者是張衡,東漢時期地震比較多,張衡就對此展開了長年的研究,最後終於發明了地動儀。,在公元134年的一天地動儀上的一個龍機發動,吐出了銅球,當時並未發現異常。過了幾天,隴西有人快馬來報,説那裏發生了地震,剛好就是銅球方向。於是,地動儀在那時開始被人們運用在天氣預測中,因為地動儀的出現,減少了很多自然災害。

聽到這裏,相信大家已經對漢朝文化有了一定的瞭解,既然漢朝文化博大精深,我們何不把它傳承下去?讓我們傳承漢朝文化,我一箇中國文化的傳承者吧。

我的演講結束,感謝大家的聆聽。

傳承文化經典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作為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我們的傳統美德以德作為根本,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品德,樹立以道義為重的人生觀。

同學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應該承繼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首先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志士為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和氣節方面為後人做出了榜樣,無數為國捐軀的共產黨人都體現了這一民族的愛國精神,然而在中國曆面對物質世界的誘惑賣國求榮的夜大有人在,這就要求我們時刻要以祖國的利益為重。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還要求我們要立志奮發,一個人、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有志者事竟成,奮發圖強既要從大處着眼更要從小處着手,從自我做起。中華民族是一個善於不斷吸取其他民族、國家先進文化勇於創新的民族。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極為豐富,這與古人的勤學好問是分不開的,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和古人“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都説明勤學的道理,讀書還要善疑好問,不學不問怎能有所提高?不恥下問、大膽質疑、多思考,才能有所超越,由此看來,勤學好問對我們來説尤為重要。

勤儉廉政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為金錢和物質所惑,不為權勢所動,這就要求我們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學會勤儉,培養廉政美德。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還要敬長、知禮、誠實守信,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説是至關重要的。隨着胡錦濤的構建和諧社會、樹立八榮八恥,為我們帶來了民族的希望。同學們,當你向老師和長輩們彬彬有禮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你學會“寬於待人、嚴於利己”的時候;當你敢於承認自己錯誤的時候······

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繼傳統美德和弘揚民族精神嗎!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為擁有一座美麗的家園而自豪,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講文明、懂禮貌、誠實守信!

傳承文化經典演講稿 篇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在當今開放的世界裏,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僅有這樣,世界才會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才能更加地充滿生機和活力。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晚,村裏便鼓聲四起,霎時間村當街便擠滿了人,有敲鑼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玩龍的,村裏好不熱鬧。小孩子穿着棉襖在街上你追我趕的,不時地放着炮,老人們聚成一堆兒聊天,年輕小夥兒,俊俏姑娘則在給人們表演節目。

而節,人們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門上;端午時,奶奶總會給我們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呢,我們一家老小坐在院子裏,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真是人間一大樂事。可此刻呢,“洋節”來襲,西方的情人節代替了我們的七夕節。洋節風靡而傳統節日卻逐漸被人們淡忘,身為一名中國人,你難道不應為此做些什麼嗎?

此刻,每當過年時人們總是出去大吃一頓,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有許多人在歎氣,説:“怎樣一點年味都沒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這些文化習俗正在揮手向我們告別。

人們哪還會在自家門前插一枝嫩柳呢?僅僅去墳裏掃掃墓,僅此而已。,還有誰會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圓之夜,又有誰會和家人們愜意地坐在院子裏手拿月餅,抬頭賞月呢?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慢慢被人們所淡忘。傳統佳節在此刻社會裏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呢?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形財富,傳統佳節藴含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這些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作為一名高中生,我能倡議大家為弘揚傳統文化而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於這個民族,它更屬於這個世界。我們要盡全力把我們的傳統佳節推廣到世界上,讓世界變得更加炫彩多姿。

傳承文化經典演講稿 篇7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伴隨着濃濃的春意, 沐浴着和煦的春風,我們即將走進四月。唐朝大詩人杜牧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中提到了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每年的4月5日就是清明節,清明,既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每年一到清明節,晚輩們都會在長輩的帶領下,為先祖掃墓,紀念先祖。

此時此刻,當我們聚集在鮮豔的國旗下,是否想到:這面代表着共和國的.五星紅旗,是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灑盡熱血、獻出生命染紅的呢?我相信大家的心中一定感慨萬千!一幅幅英雄的畫卷展現在我們眼前,無數英烈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烈的愛國樂章。我們緬懷先烈,並不僅僅是為烈士生命的消失而悲歎,更是被他們那偉大的生命價值所震撼!

今天,我們擁有舒適的生活條件與優越的學習環境。花園般的校園,寬敞而明亮的教室,先進的教學設備,還有循循善誘,無私奉獻的老師……要知道這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我們新世紀的少年兒童,該用怎樣的行動來緬懷先烈呢?其實新的世紀早已給清明節注入了新的內涵,清明節不單單是掃掃墓,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活動來傳承感恩的精神,學會在生的世界感謝我們的父母以及所有愛我們的人。同學們,就讓我們行動起來,在家庭做孝敬父母、關懷他人的美德少年,在學校做團結友愛、創新進取的好同學;在社區做講究文明、保護環境的好公民,以實際行動把這種文化傳統、感恩精神發揚光大!

傳承文化經典演講稿 篇8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節分難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眾所周知,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它是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例如:插艾草,吃粽子,灑白酒,賽龍舟等等。這些是曾經在端午節最受歡迎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化,社會節奏加快。外來文化的'入侵,中國人民不再眷戀流傳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了,而是把重點放在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中。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感到悲傷,發出了端午節是否還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方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20xx年韓國就將端午節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遺產了。20xx年端午節被正式認定為韓國的非物質遺產。用駭人聽聞來形容這個消息,或許有些言過其實,但至少,它發人深思,祖先遺留下來的傳統卻變成別國的珍寶。

聽到這個消息,中國人民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一些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傳統的中國節日,文化內涵豐富,保留了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那麼多年曆史的傳統節日,眼看着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會有多麼尷尬?

同學們,我們肩負着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面對如此的現狀,我們不能無動於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或許無法改變端午節已被他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裏時,你能否為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能否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當你對別人許下承諾時,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冷靜面對,尋找原因,總結教訓?我們在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那將會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文化內涵豐富,保留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我們必須敬畏和重視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產。

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起來吧!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傳承文化經典演講稿 篇9

尊敬的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xx國小六(1)班的王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國傳統文化——我們的根》。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互相聯繫、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形成了現在的中華民族,共同創造了祖國的光輝歷史和燦爛文化。但隨着科技的`飛速發展,文化交流的頻繁,外來文化漸漸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但當我們在追求外來文化時,卻冷落了傳統文化。

華夏五千年燦爛的歷史和文明,孕育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精神;孕育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創新理念;孕育了“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高尚氣節;孕育了“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社會美德……這些無不是前人心血與思想的結晶,無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無不是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標誌。這些優秀的文化精神,成為連接各族人民精神的紐帶;成為振奮各族人民精神的力量;成為中華民族延綿精神的支柱。

近年來,“洋節熱”現象層出不窮,而中國的傳統節日卻無人問津。端午節只剩下一顆粽子,中秋節只剩下一塊月餅,臘八節只有一碗稀飯……十二星座代替了“及笄”、“弱冠”……我們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正在逐漸減少……

同學們,挽救中國傳統文化刻不容緩,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要在廣徵博採的基礎上,仔細挖掘提煉傳統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把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互相結合,有益的外來文化與本國文化互相結合,融入中國文化元素,打上中國文化烙印,形成中國現象,中國風格,使中國文化始立於世界文化發展的潮頭。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讓我們在瑰美“國寶”的薰陶下努力學習,為中國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的傳承復興而奮鬥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傳承文化經典演講稿 篇1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化保護或文化傳承》,近年來,我們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不斷出現在許多外國知名影片中。不知道這些製片商是本着向世界宣傳我們中華文明的目的,還是他們自己出於對中華文明的熱衷,最終這些外國友人對中華文明有了多深的瞭解我們暫且不説,總之這些影片在全球票房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最終大把大把的鈔票都流入了他們的腰包,這其中,咱們中國觀眾貢獻的力量也不可小視。

當我們的文化成為別人牟利的工具時,我們不禁要問,我們是不是應該對自己的文化加以保護,對民族文化的對外開放加以限制呢?

首先我想先和大家回顧一下幾部經典的影片。當我們在觀看《變形金剛》時,是否也曾被埃及的金字塔所吸引呢?當我們在看《指環王》時,是不是也沉迷於新西蘭壯麗的景色呢?當我們在看《國家寶藏》時,是不是也會驚訝於除了美國紐約,在法國巴黎也有一座女神像呢?説到這裏,我們可以再倒過頭來想一想,當外國人看到《功夫熊貓》時,是不是會不自覺的把熊貓看成中國的金字塔呢?當外國人看到《阿凡達》時,是不是也會下意識的拿桂林的山水去和新西蘭的.美景做比較呢?當外國人在看《碟中諜》時,是不是也會驚歎,除了水城威尼斯,在中國的江南這樣的水城更是一座座,數不勝數呢?

所以我想説,文化世界共有的,它並不是我們想保護就可以讓別人一點也得不到的。當我們的文化成為別人賺錢得工具時,我們的文化也在全方位的被別人宣傳。相信在座的各位會有人很有志氣的説,既然別人可以拿我們的文化用,我們為什麼不去利用一下他們的文化呢?其實外來文化就充斥在我們身邊,我們的穿衣打扮,我們喜歡的明星,我們追捧的球隊等等。可是又有誰在利用這些外來文化為我們自己創匯呢。自從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以來已經近20xx年了,這近20xx年中,我們在各個領域中師夷長技,可是真正做到以制夷的方面又有哪些呢?

所以我認為,現階段我們要做的不是想着怎樣去保護我們的文化,不讓別人瞭解和佔用,而是應該想想怎樣去傳承我們的文化並且加以利用。我們把自己的大熊貓送到世界各國,宣傳中國文化,加強友好來往,可是這樣的效果卻比不上夢工廠一部影片。這不能不説明我們在文化的傳承方面做的工作確實不夠。我希望有一天,我們的課本在講述完柯西準則,阿貝爾判別法後可以加一點中國科學家在這些方面作出的貢獻;我希望有一天,我們衣服前面出現更多的不再是聖鬥士,而是我們自己的卡通形象;我希望有一天,我們的男孩子之間討論的不再是麥克阿瑟、蒙哥馬利,而是衞青、霍去病;我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女孩子眼中的偶像不再是碧昂絲和維多利亞,而是文成公主和花木蘭,只有這樣,我們的文化才能夠真正傳承下去,繼而發揚光大。

到那時,當我們在看到諸如此類的影片時,心中或許就會充滿自豪與光榮,而不像現在這樣的羨慕嫉妒恨了。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傳承文化經典演講稿 篇1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五千年的歷史,造就了中華民族燦爛多彩的文化,這不僅僅讓我們領悟其中的意義,還陶冶了我們的情操。迄今,着歷史悠久的文化已經逐漸走向了世界,卻丟失在本土的角落裏。作為炎黃子孫,歷史賦予我們神聖而不可推卸的職責——把根留住。

豐富多彩的文化,但就傳統節日來説,就令人眼花繚亂。如喜慶的、團圓的中秋節、熱鬧的……都是古老的節日;再如意義深遠的清明節、、勞動節……可這些傳統的節日似乎是失去了光芒不再倍受我們的關注,轉而流行起了西方的節日,什麼情人節、、……深受青少年的青睞卻冷落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就那今年的清明節來説吧!看見街上是如此的冷清,去掃墓的僅有家裏的幾位年長的長輩,沒有那些青年小孩的參與,失去了往年掃墓的熱情。我家亦是如此,原因是那些外出工作的青年説怕擠車,並且假日較少,便推遲了回家。可見傳統節日日趨受到冷落,作為賦予歷史使命的我們,要大聲疾呼:要淡化洋節,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要承擔起傳承文化的職責——把根留住。

豐富多彩地方的文化特色更為顯著。不看遠的,就拿我的所在地來説吧!什麼遂溪醒獅,吳川飄色,雷州的石狗文化,東海島的人龍舞等等,都代表着那個地區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都被列入了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對自我的家鄉文化特色又瞭解多少?又有多少人蔘與傳承文化的活動呢?結果讓人心寒。還記得童年是那熱鬧的元宵節,滿街的燈籠,水泄不通的人羣,個個都不亦樂乎。如今,當我再次步入元宵街上時,僅有斷斷續續的吆喝聲,買賣的人也不多,更不用説有慶祝的人羣了。而當聖誕節來臨之際,大街小巷、門前門後都排滿了聖誕樹。唉!洋節得到了重視,傳統節日卻被忽略了。不用説,我們又不能夠推卸的職責。我們應用與承擔自我的職責,把傳統的根留住。

新春佳節,我期望能聽到爆竹聲滿街:元宵燈籠,我渴望歡聲笑語,吆喝聲大街小巷;團圓中秋,我期望一家相聚品嚐佳餚,欣賞圓月,讓月亮不想再孤獨……

此時我們應當行動起來,淡化洋節,能重視傳統文化做好傳遞文化的使者——把根留住,讓文化的芳香永駐人間。

傳承文化經典演講稿 篇1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冬至”就是人們所説的“小年”,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俗稱“冬節”。在這一天,因為太陽剛好直射在南迴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 短,黑夜最 長。

根據以前的傳統,人們在冬至這一天,會畫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紅筆或黑筆塗染一朵花瓣,花瓣塗盡了,九九八十一朵花出來了,春天也就到了,所以稱為“九九消寒圖”;也有的`是橫十畫、豎十畫,製成一個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塊圖表。每天塗抹一格、九盡格滿,稱為“九九消寒表”,民間還留有九九消寒圖民諺:下點天陰上點晴,左風右霧雪中心。圖中點得墨黑黑,門外已是草茵茵。最 文雅的是九九消寒迎春聯,是每聯九字,每字九畫,每天在上下聯各填一筆,如上聯寫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真是絕妙佳聯!

今天也是冬至,我吃了甜甜的湯圓,根據民間的.説法,我又長了一歲。我按古人的方法,做了一張“九九消寒表”,等我把“九九消寒表”填完,那時候就會是百花盛開,百鳥爭鳴,一幅春天的景象又展現在眼前了。

謝謝大家!

傳承文化經典演講稿 篇13

朋友,你可知道我們幅員遼闊的祖國悠久的文化歷史?翻開史書,中華文化燦爛的歷史展現在我們眼前我為祖國而自豪。

朋友,當你滿口的洋話慶祝“洋節”的時候,你可想到。其實你更應該陪伴自己的長輩傾聽民族古樂的動人之音朋友,在西方洋節的衝擊下,你是否還記得自己的膚色就是大地的顏色,是否還記得自己的血液裏傳承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讓我們放下手中的杯盞,關掉轟鳴的音響,坐在月光下靜靜地思考吧!

當今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是各種文化相互碰撞彼此滲透的社會。閉關自守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只有瞭解世界,認識世界,才能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但是,傳統的文化為何要丟棄在我國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長廊中。已沉澱了為世人所驚歎的無數瑰寶 ――文字、禮儀、節日等,它們如同天山上奔騰的清流,如同森林間孕育的珍寶,燦爛奪目,博大精深。

中國的節日文化是一曲唱不盡的民曲,品不夠的'香茗。新春佳節,寄意於闔家團圓;清明節,着意緬懷故者,撫慰亡靈;中秋之夜,明月高懸,清輝灑遍人間,親人故友共嬋娟;端午之晨,龍舟競發,唱盡胸中豪情,祭奠古人之忠烈,繼往開來。可以説,每一個佳節都承載着動人的歷史故事,寄託着華夏兒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願。歡度傳統佳節,即是浸足於清泉,沐浴於月光。只覺古代賢德佳人在耳邊吟唱;享受民族風俗,即是置身於大海,浴心於波濤。頓感今朝人生美滿幸福無比。簡言之,佳節既是感受瑰麗多彩的文化魅力的途徑,又是聯繫血脈骨肉之情的紐帶。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節日,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情懷。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必是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的心結。兩河流域滋養了猶太人的虔誠,賦予他們聖誕之慶:長江黃河孕育了華夏兒女的勤勞善良以及對故鄉的眷戀。共度傳統節日,就是把心結緊緊繫牢,讓精神久久傳承。即使漂泊異鄉,身處險境,也能勇於奮起,重返故里。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古曲聲聲,曾讓西方震動;中秋賞月,七夕廟會,曾讓世人感懷。所以,我們要堅守共同的財富,擔起肩上的責任:將中國節日的神韻代代相傳! 親愛的朋友,當你流連於洋節的霓虹燈裏時。可別忘了,你更應該重返故里,堅守故里,因為那裏有你自己的一縷節日的陽光

中國傳統講究仁義禮智信,中國文化具有兼容幷包性,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偉大的中國文化是我們傳承千年,歷久不衰的法寶,也是我們走向復興,開創未來的根本保障。雖然,傳統文化不乏糟粕,虛榮、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體現。

但,我們不能否認傳統文化的精髓讓我們經久不衰,綿延不絕。文化的包容維持着中華民族的和諧與穩定,也為民族大家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使其煥發生機。五千年的積澱造就的是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

社會轉型期的今天,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這碰撞與融合中,各自煥發出新的的生機。科技賦予傳統文化科學特性和創造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經濟發展的強大驅動力,而科技發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學思維,科學態度,科學價值觀念等,深刻的影響着人們的生活方式,影響着傳統文化。在科技條件下,傳統優秀文化經過現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創造活力,它既藴含了現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導着現代科技條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斷創新和發展,永葆生機和活力。發揮科技優勢,改造傳統文化,是保持傳統文化生機的不二法門。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為自己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説:“我是中國人!”

想想這句名言吧: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如果你真的對中華美德棄而不管,你就等於背叛了中華民族的祖先,雖然這是一個愈發進步的社會,但是不是因為進步了,就可以把中華美德像扔垃圾一樣遺棄呢?然後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國文化,而自己家鄉的文化卻遭到冷漠呢?那麼,你到底還是不是龍的傳人,還是不是一條地地道道的中國龍?如果是的話,你又怎能甘心,做一隻外國驢呢?

啊!讓我們保持一顆純正的中國心吧,並且是一顆有着中華美德的中國心!要永遠記住,你是個中國人,要學習中國文化,中國美德!

時代在變,生活在變,但紅色的革命精神卻始終不變。中華文化光輝燦爛的歷史,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作為一箇中國人真自豪!

Tags:演講稿 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