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演講稿

九一八勿忘國恥演講稿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2.73W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眾。在不斷進步的時代,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你所見過的演講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九一八勿忘國恥演講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九一八勿忘國恥演講稿

九一八勿忘國恥演講稿1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勿忘國恥”。

1894~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的失敗,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1900~19XX年,八國聯軍大舉侵華,《辛丑的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中國的近代史上,像這樣的觸目驚心的傷疤太多,而相對於這些不堪回首的歷史,有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屈辱事件,它發生在1899年3月18日,發生的地點就在鸕鶿徑。

鸕鶿徑,相信大家對這個名稱並不熟悉。通過這個名稱,我們也許會看到一副安靜、祥和的南國小漁村的圖景。可是就在1898年,鸕鶿徑不復存在,硝煙,淹埋了一切安詳,鸕鶿徑也被烙上了這麼一個名字:中英街。

1898年,英國以法國租借廣州灣為藉口,向清政府提出展拓香港界址問題。1898年6月9日,清朝政府代表李鴻章和英方代表竇納樂在北京正式簽訂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強租“新界”,租期九十九年。

1899年3月16日,中英雙方代表來到沙頭角勘界,他們從大鵬灣出發,沿梧桐山下的小河豎立木界樁,界樁上寫着“大清國新安縣界”。1899年3月18日,勘界結束,沙頭角從此被分為“華界沙頭角”和“新界沙頭角”兩個部分。後來,界樁被一道石制界碑取代。就是這一道界碑,生生將骨肉同胞分離。親人之間,可望而不可及。今天,中英街上一棵碩大的,根宿界北、枝斜界南的百年老樹,似乎仍在向世人講訴這段屈辱的歷史。

XX年,深圳市鹽田區政府在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廣場1號界碑旁修建了警世鐘亭。此後每年的3月18日,[,優習網]深圳各界人士都在警世鐘亭舉行莊嚴的鳴鐘儀式來警示世人,勿忘國恥。

昨天,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前再次鳴響18次警世鐘聲。雄渾低沉、振聾發聵的鐘聲告訴我們:

不能忘卻,曾經在中國的天空中瀰漫着令人窒息的鴉諞腐臭。

不能忘卻,落後的中國土地上矗立着“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

不能忘卻,昔日富麗堂皇的皇家園林裏攤倒着飽經滄桑的殘垣斷壁。

永遠銘記,美麗的夢想在所謂“武士道”的野蠻侵略中被擊得支零破碎。

永遠銘記,撕心裂肺的哭喊,在血雨腥風中戛然而止。

永遠銘記,一雙雙渴求和平的眼睛,在無情的屠刀下不暝。

如今,祖國正在和平崛起,中華巨龍再次騰飛。我們承諾着:華夏民族不會將自己的崛起建立在他人的苦難上,但是,我們也絕不能讓屈辱的歷史再次在自己的土地上上演!

同學們,勿忘國恥!讓我們把握歷史賦予的使命,在祖國統一大業、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奏響祖國激昂時代的最強音!

謝謝!

九一八勿忘國恥演講稿2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從九一八事件日本開始入侵中國,1931年7月7日的七七事變,日軍全面侵華,再到1945年8月15日,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最後到1949年10月1日,中國人自豪地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和四年的解放戰爭,中國經歷了太多太多。然而,今天的中國已不再是東亞病夫。今天,中國是一隻剛剛醒來的獅子,還沒有完全展現出它的英雄姿態,今天我們要遵紀守法,努力學習,積極進取,牢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天,我們將投身祖國建設,探索實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中國被地方軍閥和帝國主義割裂,滿目瘡痍,但雄心勃勃的年輕人並不滿足於現狀。他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紅色之風吹遍中國大地,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中國就建立了。它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屹立在每個人的心中。現在的中國,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經濟高速發展,成為了世界的大國,強國。

從戰爭到x,從x到改革開放,中國是就此輝煌,而它將繼續輝煌,作為新時代的四有明年,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讓祖國更好,讓世界上更多的人讚揚我們的祖國。

我們現在的努力一定會幫助祖國的發展,剛睡醒的東方雄獅必將變為精神抖擻的咆哮的東方雄獅!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中國,讚美中國的萬里富強,輝煌的'中國,明天的祖國會因為我們今天的努力而更加輝煌!

今天,我為我的祖國豎起大拇指,明天,我們將在行動中顯示我們的愛國主義,將來,祖國也許會因為我們而更加強大,而我們也會因為祖國的富強而感到無比的自豪!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謝謝大家!

九一八勿忘國恥演講稿3

日本人曾狂妄地認為屠殺可以征服一切,一切不知這已經讓自己面臨了死亡。中華兒女的血不會白流,它點燃了中國永不泯滅的民族之火,華夏大地掀起了革命狂瀾!在慢長的八年中,中華兒女徵救了古老的民族。

半個世紀彈指一揮間,共和國創造着前古未有的奇蹟,以空前的速度飛馳。可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卻永刻在炎黃子孫的心上,那可是一筆血債。今天,我們不可能發動報復性的戰爭,但我們可以在國力上超過日本,趕上世界,這樣,不但可以告慰30萬不幸者的在天之靈,也可告慰戰爭時一切犧牲的人。

我們應吸取教訓,為歷史譜寫新的輝煌,像祖輩那樣,把青春和生命融入這場風起雲誦,翻天覆地的改革。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的職責。70多年後,我們重新來回顧這段歷史,不僅是為了瞭解當年中華兒女的光輝歷史,還要記住當年日本侵略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土上所犯的滔天罪行,要記住:落後就要捱打,只有國家富強,才不會被侵略,人民才能安居樂業。要知道,今天的一切都來之不易,都是無數的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用他們寶貴的生命換來的。

再次回顧當年中華兒女的英雄事蹟,想到當年的革命先烈以自己的血肉之軀鑄成了一座抵抗外來侵略的長城,我們的心裏就會湧起一種使命感,要以把祖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把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幾立於世界強國之首為已任,刻苦學習,長大後為祖國建設儘自己的一份力。勿忘歷史,振興中華。讓我們刻苦努力,做好社會主義的接班人,發奮學習,努力拼搏!以颯爽的英姿,昂揚的鬥志為振興中華而崛起,把祖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讓祖國的明天更美好,讓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大旗永遠高高飄揚!

勿忘歷史,圓夢中華!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九一八勿忘國恥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9月18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值得我們去牢牢謹記,它便是我們通常説的九一八事變。

1931年的9月18日深夜,東北軍的士兵們被一聲爆炸聲驚醒,日本關東軍轟炸了瀋陽柳條湖附近的一段鐵路,以此為藉口,轟炸了東北軍駐地北大營,佔領了瀋陽城,半年之後,東北三省全部淪陷。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侵略中國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不能忘記的國恥。

同學們,“九一八”事變的發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國主義的一場蓄謀已久的侵略的開始。從19世紀後半葉起,日本逐漸走上軍國主義擴張的道路,發動和參與了一系列侵略戰爭,並且他們的目標直指中國。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再到1945年的抗戰勝利,我們整整用了14年的時間!在這14年裏,當時只有4.6億人口的中國,卻用了3500萬鮮血和生命才換來這抗戰的勝利!而中華民族藴藏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在危亡之際發出了格外耀眼的光芒。在波瀾壯闊的全民族抗戰中,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燃起抗日的烽火。在空前慘烈的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前仆後繼、浴血奮戰,面對敵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對死亡的威脅義無反顧,以血肉之軀築起了捍衞祖國的鋼鐵長城,用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經過艱苦卓絕的長期抗戰,終於打敗了日本侵略者。

“九一八”事變過去91年了,抗日戰爭已經勝利xx週年。但那段血寫的歷史卻不容忘卻。“九一八”事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那就是“落後就要捱打”。今天我們紀念那場事變,就是要不忘國恥,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經歷的這場磨難就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恥辱。面對這些,我相信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會覺得心頭沉甸甸的。歷史是不能忘卻的,國恥更應該永遠牢記。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牢記國恥,決不讓悲劇在中國再次重演。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同學們,讓我們永遠記住“九一八”這個屈辱的日子,勤奮學習、嚴於律己、自覺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期待、去推動、去共建一箇中華兒女共同的輝煌未來。同學們,能做到嗎?!

就讓我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九一八勿忘國恥演講稿5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大家是否記得,歷史上的昨天,九月十八日,歷史上的那一天開始,我百萬平方公里的錦繡河山開始淪落於帝國主義的鐵蹄之下;歷史上的那一幕,我東北三省人民背井離鄉,四處傳唱着悲哀的《松花江上》;

——這,就是讓千萬中國人揮淚疾首的“九·一八”事變。

今天,站在這鮮豔的五星紅旗下,高唱着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回望歷史,感慨萬千。中國,這個擁有着眾多人口和民族的大國,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經經歷了這樣和那樣的苦難與艱辛。是什麼讓危難中的中華大地重燃希望?是什麼令中華民族在半個世紀後的今天重新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這,就是崇高的愛國主義思想。

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為國獻身;為了祖國,肖邦發出了“祖國,我永遠忠於你,為你獻身,用我的琴聲永遠為你歌唱和戰鬥”的誓言;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更是為我們做出了“為中華民族之崛起”努力讀書的光輝榜樣。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當國家面臨危難,受到外敵侵犯時,敢於拋棄榮華富貴,走上戰場,奮勇殺敵,是一種愛國;而和平年代,對國家的愛則滲透在每一個人的實際生活中:積極參加祖國的經濟建設,努力幹好本職工作,勤奮刻苦地學習,也是一種愛國,當前,對於我們中學生,愛國最關鍵的是如何面對現實,如何提高個人素質。個人素質是國民素質的基礎,是國家發展的前提,只有個人素質提上去了,國家才會愈發強大。“態度決定一切”,讓我們用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對待生活,對待身邊的每一件事。若干年後,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就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痛悔”,也不會“因為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愧”;那麼,我們就可以自豪的説:“我的一生是為祖國而奉獻的!”

勿忘國恥,奮發圖強。祖國在期待着我們!未來在召喚着我們!努力吧,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