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幼兒

2017年度國小音樂教學計劃

欄目: 幼兒 / 發佈於: / 人氣:1.1W

音樂是指有旋律、節奏或和聲的人聲或樂器音響等配合所構成的一種藝術。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國小音樂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參考!

2017年度國小音樂教學計劃

  【1】國小音樂教學計劃

  一、構建學習情境,保障教學效率

在國小音樂教學中,必須設置和教學內容符合的情境,從而讓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江南好》這首歌曲時,我們可以主動為學生創設情境。在剛上課時,老師就問:同學們喜歡旅遊嗎?都去過哪裏?學生就七嘴八舌地説開了,然後老師説:今天這節課要帶大家去美麗的江南。於是,一邊展開地圖,一邊指出地理位置,向學生介紹江南的文化、地域特點,從“江南水鄉”到“魚米之鄉”,激發學生對江南文化、江南旅遊的嚮往。然後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江南美景,這種如詩如畫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引導學生主動進入歌曲,還能將感情帶入教學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情趣,讓課堂教學具有更大的成效。

  二、課堂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

在國小音樂教學中,音樂課堂和其他學科有明顯的區別,都是由課堂本身決定的。所以,在國小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努力抓住音樂課堂特徵,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讓教學課堂更加鮮活。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習的點撥者與引導者。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敢於展現、表現自我。在老師與學生共同進行教學互動的過程中,陶冶情操,讓音樂知識得到昇華。在這種課堂教學中,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工作中,進而形成良性循環。例如,在教學《少先隊員採茶歌》這首歌曲時,通過多媒體播放採茶畫面,讓學生根據採茶場景,設置採茶動作,進行表演。這種教學情境,不僅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工作中,還能提高教學質量。

音樂實踐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各種音樂實踐,能夠形成良好的音樂技能與表現能力。在現代國小音樂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是律動,伴隨着音樂進行各種協調的動作。在這個過程中,它要求從身心訓練學生,不只是讓學生感受音樂,同時也是心靈、肌體感受節奏旋律起伏、疏密變化的過程。但是在音樂律動教學中,必須從教學目標進行深入的考慮,從而將教學重點始終放在對音樂的表現與感知上。在鼓勵國小生對音樂有正確的反映以及創造性的過程中,准許有相對粗糙的表現。

在音樂教學設計中,必須根據當代國小音樂教學要求以及內容,選用恰當的教學方式,在精心組織的同時,從源頭上保障疏密得當、動靜結合。另外,對於即興演奏,為了充分展現學生創造力度,必須將創造與律動結合起來,不斷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表現力與創造力。它的內容包括:根據音樂節奏、情緒、節拍,進行有表情的模仿、律動,或者通過音樂遊戲,注重樂感培養與動作配合力度。

  【2】國小音樂教學計劃

音樂課堂教學生活化即在音樂教學中,啟發學生聯繫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運用多種充滿生活氣息的教學手法進行教學,把生活經驗音樂化,音樂問題生活化,在生活與音樂之間架起一座興趣之橋,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最終達到育人的目的。

音樂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繫。

因此,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如何立足於學生生活實際,關注學生的需求,關注學生的發展,有效的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他們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開展音樂學習是我一直在教學實踐中探索的問題。為了組織國小低段學生開展有效的音樂學習,對於每節課的設計我都進行了積極的思考,分析學生的學情和原有的知識經驗背景,然後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編寫意圖,凸現音樂教學生活化、活動化、人文化的特點,使教學切實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為此,我進行了讓生活走進國小低段音樂課堂有效性的嘗試。

1.創設情境,聯繫音樂和生活

有專家指出:脱離兒童生活世界的間接經驗知識傳授所產生的結果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教學中在構建知識、發展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積極的音樂學習情感,增進音樂學習的信心,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在教學中,我常常創設情境積極轉變教師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學生平等的地位,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起做遊戲,努力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和課本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關注學生的內心需求,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激發了孩子們參與音樂活動的熱情和興趣。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音樂實踐的過程,感受音樂實踐的必要性,讓他們感受到音樂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展現音樂的魅力。

2.捕捉生活素材,提升學生的創編能力

音樂教師們都有這樣的經驗,低年級學生,尤其是一年級學生,教學內容主要是學唱歌曲,偶爾有創編的任務對他們來説也是很難的。首先,他們積累的詞彙很少;其次,他們寫字很慢,創編歌詞往往要花很長時間。這樣就沒有時間來表演歌曲和拓展歌曲了,所以老師們常常省去了創編歌詞部分。我通過不斷在平行班的教學嘗試中發現,其實,生活可以幫我們解決這個難題。

最近,我在一年級上了一節二年級的唱歌課《不再麻煩好媽媽》,而且歌曲有創編歌詞的要求。在第一個班上課時,學會了歌曲,還剩10分鐘時我讓孩子們創編歌詞,就遇到了這個難題,直到下課時只有幾個孩子寫出了兩三句歌詞,很多孩子根本就沒寫,竟然玩起來了。我問他們為什麼不寫呢?他們委屈的説不會寫。課後,我認真分析了原因,主要還是我沒有抓住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引導,直接讓他們創編歌詞。孩子們不知所措,更何況有很多字不會寫。接下來的一個班,同樣的創編我先讓他們把平時生活中幫媽媽做的事兒説一説,然後再出示一些勞動的圖片來引導,最後讓他們在伴奏音樂中直接唱出所編創的歌詞。結果與上一節課大相徑庭,孩子們很出乎我的意料。雖然沒有將歌詞寫出來,但伴奏音樂剛停,就有孩子舉手,在我的伴奏音樂中,他們中的很多人井然有序的將四句新歌詞都唱出來了。我當時忍不住對她們説,你們太有才了。更有孩子將媽媽換成了爸爸、奶奶、爺爺,而且主動來表演。

看來,創編歌詞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説,不是做不到,而是可以做的很好。關鍵是老師如何設計,怎麼引導。只要我們認真分析,深入反思,把學生生活經歷和教材相關的內容巧妙結合起來,就能使我們的課堂充滿想象和創造的空間。 

3.結合生活經驗,解決教學難點

如何使學唱變得輕鬆、容易,讓學生感興趣,是我一直在教學中思考的問題。通過實際教學的嘗試,我發現,教學方法是學生對學唱感興趣的關鍵。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教唱,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歌曲。

比如在三年級教唱《嘀哩嘀哩》的時候,時值初春,春的氣息悄然而至,歌曲《嘀哩嘀哩》正好表現這一主題,學生對春天有較豐富的生活經念與知識。設計思路:整個教學過程以“春”為主題線索,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感受春天――尋找春天――歌唱春天――表現春天”這一系列的活動中進行音樂教學。(二)尋找春天的聲音 1、 找一找 師:春天的大地不但風景秀美,還有春天裏特有的聲音呢。你聽到過哪些春天的聲音? 生:春天小鳥兒在歌唱。 師:小鳥兒怎麼歌唱?能模仿麼? 生:嘰喳喳嘀哩哩師:春天小鳥兒可高興了,他們的叫聲特別歡快,我們來學小鳥歡快的叫聲。 (教師引導下念出:嘀哩哩嘀哩 | 嘀哩 哩|……嘰喳喳 嘰喳 | 嘰喳 喳|……)師:還有什麼聲音? 生:春天小河在歡快地流淌:嘩啦啦 嘩啦啦…… 生:還有春雨在歌唱:沙沙沙 沙沙 |沙沙沙|……淅瀝瀝 淅瀝| 淅瀝 瀝|…… 2 、念一念 師:這些春天的聲音給我們帶來一條新的節奏,老師用小黃鸝的叫聲念出這條節奏,大家來學學小黃鶯靈活清脆的叫聲好麼…… (課件出示節奏×× × ×× | ×× × 0 | ×× × ×× | × ―― |) 活動:教師指出前十六分音符,先引導用小黃鸝的叫聲準確地念出節奏,後讓學生模仿其他春天的聲音鞏固。 師:你還想用什麼聲音來表現這條節奏? 生:蜜蜂的叫聲: 嗡嗡嗡 嗡嗡嗡…… 生:小河的流淌聲:嘩啦啦 嘩啦啦……

音樂課以學生的心理髮展為前提,強調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情感體驗、科學認識的緊密結合。這個環節的設置適應兒童的認知特點,從孩子們感知較為清晰的生活中的事物為教學活動的起點,由尋找春天的聲音引出節奏,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然後讓學生在各種聲音的模仿與模唱等音樂實踐活動中掌握難點並在集體個人小組等自由靈活的形式中進行,通過以上體驗 探究 合作等方式和過程,變枯燥的學習為有趣的活動,解決了歌曲的難點。

實踐證明,音樂教學過程中不能孤立課本知識,簡單的去教一句學一句,學生在這種教唱過程中容易失去學習動力和興趣,更談不上創造力。我們應該努力挖掘教材中可表現因素,找到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和教學內容的結合點,精心設計,營造出相關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得知識和美的體驗,並加以引導,激發他們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