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致詞

敬亭山導遊詞

欄目: 致詞 / 發佈於: / 人氣:1.88W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晉初為避晉文帝司馬昭名諱,改稱敬亭山。敬亭山是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宣州城北5公里的水陽江畔。下面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敬亭山導遊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敬亭山導遊詞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文房四寶之鄉”宣城,來到如詩如畫的敬亭山。

敬亭山位於宣城市北,水陽江畔,是國家森林公園和省級風景名勝區。敬亭山屬黃山支脈,大小山峯60座,擁有一峯、淨峯、翠雲峯三大主峯,最高峯翠雲峯海拔324.1米。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是什麼讓敬亭山享有盛名,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給出了答案:“宣城謝守一首詩,遂使聲名齊五嶽”。 謝守便是南北朝時期南齊的謝朓。謝朓在中國文學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主張“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是“永明體”的開創者。495年謝朓出任宣城太守,在宣城任上,謝朓將他的詩歌創作推向了數量和藝術的高峯,所以謝朓又被稱為“謝宣城”。宣城又被稱為“小謝城”,城與人交相輝映。謝朓對於唐代詩壇有着深刻的影響,唐人“多法宣城”。杜甫説“謝朓每篇堪諷誦”。大詩人李白更是“一生低首謝宣城”,7次飄然敬亭山,發出“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千古絕唱。敬亭山因謝朓、李白“遂使聲名齊五嶽”,成為吟無虛日、名齊五嶽的“江南詩山”。

自此,歷代達官顯貴、文人雅士追尋謝、李的足跡,來到敬亭山留下了數以千計的動人篇章。

敬亭山有四大文化特色,即:詩、茶、佛、酒。四大文化特色對應四大景區:雙塔景區、獨坐樓景區、一峯景區和宛陵湖景區。而詩歌串連起了這四大文化。那麼就請各位和我一起開啟敬亭山的文化之旅,感受古人的浪漫情懷,體驗我們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廣教寺雙塔】

走過“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州”的李白塑像,沿着水光瀲灩的敬亭湖,我們來到了廣教寺雙塔。既然是廣教寺雙塔,那我們首先從廣教寺説起。廣教寺建於唐大中3年(公元849年),是一代名相裴休任宣州刺史時,為迎希運和尚即黃檗禪師所建。黃檗禪師是禪宗的五大流派之一臨濟宗的始祖,臨濟宗也稱“當頭棒喝派”此宗後傳入日本、朝鮮等地,成為這些國家的禪宗主流。

廣教寺毀於1939年抗日戰爭時期。我們今天看到的雙塔建於北宋紹聖3年(公元1096年),為七級方形平面直井式塔心室仿木樓閣式磚塔,保存了唐代佛塔的古意,為全國所獨有。1956年被列入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又由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兩塔水平直線距離26.9米,有不同程度的偏斜,也可以説是雙斜塔,東塔偏西約22釐米,西塔偏北14釐米。東塔殘高17.25米、西塔殘高16.83米。雙塔沒有塔頂,關於雙塔的塔頂,有一個傳説。相傳兩個神仙打賭,一個造雙塔、一個造橋,看誰在天亮前造好。造橋的進度比較慢,造橋的神仙眼看雙塔就要完工,偷偷的學雞叫,造塔的神仙只好草草收場,留下沒有頂的雙塔。塔身底層三面開門,東塔東面和西塔西面都不開門,2層以上均四面開門。二層內壁上嵌有一塊蘇軾於元豐四年(1081)二月十七所書《觀自在菩薩如意輪陀羅尼經》碑刻,落款為責授黃州團練副使眉州蘇軾書以贈宣城廣教院模上人。這時的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湖北的黃州,而此時蘇軾的書法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著名的中國行書第三貼《黃州帖》,就是寫於此時。因此這份經文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塔外壁間或用佛像磚砌成,現在東塔第五層仍可以見到4對佛像。塔的飛檐為磚木結構,塔檐有華拱出跳,牆面嵌有寶相花,呈現出佛教特有的莊嚴氣氛。塔底座有白色浮雕,每層有樓板和木梯相連。這種沿用唐代四方形平面的宋塔在中國現存古塔中極為罕見。是此類佛塔中可以登臨的最早實例。

【弘願寺】

敬亭山的佛教文化很有特色,山上的兩大寺廟分屬漢傳佛教的兩大重要流派,禪宗和淨土宗。弘願寺,是一座專修專弘淨土宗的道場, 2004年新建,佔地百餘畝,總建築面積達1.5萬平方米,為仿唐建築風格。淨土法門深受民間百姓歡迎,可謂“人間佛教”。所謂家家阿彌陀,户户觀世音。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寺院的山門,我們看山門上的匾額中間這個古樸蒼勁的三個字“弘願寺”,“弘願”這兩個字出自善導大師的著作,就是弘揚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大願。我們再看兩邊的匾額,“本願稱名,凡夫入報”,淨土宗強調稱名唸佛為往生的根本方法,稱“正定之業”,其他四種為助業。眾生唸佛,必得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在十方諸佛報土中,無倫無比,最超最勝,而此報土,凡夫也能同大菩薩一樣平等往生。

走進山門,映入眼簾的,正對面是來迎殿,左邊是流通處茶室鼓樓,右邊是客堂和接待處鐘樓,我們回頭看一看,原來我們走進了涅盤門,涅盤是佛教一個專有名詞,大致的意思就是不生不滅的佛的境界,善導大師説,唸佛即是涅盤門。左右匾額寫着,平生業成,現生不退,意思是説唸佛人在活着的時候,往生西方之業已經成就了,現生就進入不退轉佛道的境地。

院落中央有一個兩米多高的大鼎,四面鐫刻着淨土宗最重要的銘文。正對前面來迎殿鐫刻的是《無量壽經》裏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願文,這是整個淨土宗立教的根源,一切的教法都從此展開,如同大樹的根,像江水的源;後面是善導大師用四十八個字來解釋前面的第十八願,可以説非常的精要準確而明朗,字字璨若星辰堅如磐石,具有楷定古今之意義與地位;左右兩邊是淨土宗宗旨特色,一個宗派成立,必然有他與其它宗派不共的特定的宗旨和特色,這裏用最精要的八句話概括了出來。

正對面就是來迎殿,來迎殿是弘願寺一期建築羣的中心殿堂,是信徒朝覲禮拜和僧眾早晚共修的主要場所。我們看着這“來迎”兩個字,就能夠給我們一種很親切的感覺,心裏很感動,是誰來迎呢?是西方教主阿彌陀佛,“正念直來,我能護汝”,這是阿彌陀佛對唸佛往生人的鄭重承諾,你儘管直接來我的淨土,我能夠保護你,紅塵雖滿三千界,到此為止,淨土縱隔萬億程,應聲即來。我們走進來看,殿內正中供奉的本尊是阿彌陀佛,弘願寺為專修唸佛道場,所以專奉阿彌陀佛為本尊。 一般寺院供奉的本尊都取坐姿,表達佛法中的智慧門,如如不動,伏斷煩惱;來迎殿本尊是立像,表慈悲門,應聲即來,救度往生。阿彌陀佛看見眾生造業受苦,隨時都有墮入三惡道的可能,為了快速安全、萬不漏一地救度眾生,阿彌陀佛來不及坐着,而是永遠站立守候着,以便隨時拔腳前來搭救。這些形象傳神地表達出彌陀主動救度的淨土信仰,顯示出了不同一般道場而別具一格的特色。唸佛願往生的人,不管平時,臨終,阿彌陀佛和菩薩大眾還有有無數化佛,重重圍繞擁護,齊來接引。為了表達這樣的意境,來迎殿四周重重佈滿阿彌陀佛小像,這些小化佛,一一都是中間本尊的縮影,一一金身住立,一一垂手接引,一一慈眉注目,一一攝護眾生。

我們看這幅對聯:

低頭禮拜 可知我佇候已久

開口稱名 當思汝往生業成

當你低頭禮拜的時候,可知道我阿彌陀佛自十劫成佛以來,一直站在這裏,望眼欲穿,等候你很久久了呢?

當你開口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應當知道你往生淨土所需要的淨業功德,在這一句名號中已經完全達成了。

從來迎殿出來,往左順着長廊,就到了女寮房的院落,靠西一樓是法務部,編輯部等,二樓是念佛堂,再過去是齋堂。來迎殿出來往右呢,是男眾和師父們的寮房,靠西是小會議廳,二樓是講經堂。

【敬亭廣場】

剛才我們遊覽的雙塔景區,以佛教文化為特色。現在我們來到敬亭廣場,即將進入獨坐樓景區,詩歌的天地。敬亭廣場是典型的徽派建築風格,粉牆黛瓦馬頭牆。敬亭廣場因廣場上的“敬亭”而得名,我們來看這幅楹聯“雲鳥證當年 從此敬亭多知己,江山添勝景 且喜我輩復登臨”各位遊客來到敬亭山,便是宣城人民永遠的知己。大家請看前方的一片茶園,這就是產於敬亭山的歷史文化名茶“敬亭綠雪”。“敬亭綠雪”初創於明代,盛於清代,郭沫若先生揮毫題名。敬亭綠雪對於宣城人來説更是鄉情的一種寄託。清朝詩人施閏章在《叔父寄敬亭茶題封曰手製》中道:“枝枝經手摘,貴珍不貴多。遊子感故物,惆悵江南春”。施閏章是宣城人,也許大家對他並不熟悉,但他有一個著名的學生,就是《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林。

敬亭山自古詩人地,歷代達官顯貴、文人雅士,如孟浩然、王維、高適、劉禹錫、白居易、杜牧、孟郊、韋應物、張九齡、歐陽修、晏殊、蘇軾、蘇轍、黃庭堅、楊萬里、范仲淹、文天祥、文徵明、湯顯祖等等追尋謝、李的足跡,紛至沓來、揮豪潑墨,吟詩做賦、寄情山景、抒發胸懷。白居易青年時代生活在宣城,是由宣城舉薦去考進士的。晚年的白居易仍然很懷念宣城,他在長安寫到:“再喜宣城章句動,飛殤遙賀敬亭山。敬亭山詩名遠播,人傑地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曾生活在敬亭山下的韓家莊,後人建“昌黎別業”以紀之。1939年,戎馬倥傯的陳毅元帥由宣城泛湖東下,慨歎“敬亭山下櫓聲柔,雨灑江天似夢遊。李謝詩魂今在否?湖光照破萬年愁。”劉長卿、梅堯臣、施閏章、梅清、梅文鼎走出敬亭山,智慧的光芒照耀古今。敬亭廣場的這幅大型雕塑展現了這一文化的盛況。

敬亭廣場又稱為“登山廣場”,“三月三、敬亭山”宣城自古就有登臨的習俗,每到春暖花開,宣城人舉家出遊,欣賞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李白作《宣城又見杜鵑花》“蜀國曾聞子規啼,宣城又見杜鵑花。一唱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現在每年的4月18日在這裏舉辦宣城市“登山節”。2010年10月敬亭廣場成為第十六屆廣州亞運會書法火炬的採集點。

敬亭廣場地雕的主體為:詩載千秋。選取了自南北朝南齊謝朓開始,唐、宋、元、明、清歷代有代表性的詩作,濃縮一千多年來敬亭山詩歌的輝煌成就,展現中國詩歌的發展脈絡和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間的雕塑為銅鑄的《宣城攬勝圖》。1751年,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時,當時的宮廷畫師蘇州人張宗蒼,繪製了吳中十六景,獻給乾隆皇帝,《宣城攬勝圖》是其中的一副。乾隆皇帝非常喜歡,親筆在畫上題上:宣城縣即宣城郡,永安橋接鳳凰橋。謝朓李白兩人物,前呼後應相逍遙。會心何必定會面,秋朝端渙勝春朝。寄問高樓今在否,意存我獨凌雲標。

《宣城攬勝圖》現存於美國。

【古昭亭牌坊】

敬亭山原稱昭亭山,西晉時為避文帝司馬昭名諱,改稱敬亭山。這座古昭亭牌坊由明朝崇禎年間(1636年)宣城的縣令陳泰來所建。咸豐二年(1852年)重修。坊高4.5米,寬2.5米,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上和敬亭山一樣因為避司馬昭的諱而改名的,還有一位著名的人物,那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落雁”之稱的王昭君。王昭君因避諱稱王明君、明妃。李白作《王昭君》:“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各位遊客,請看左邊的池塘和涼亭,便取“皓月流影”,來紀念這位風華絕代的美女。

昭君出塞在《漢書·匈奴傳》和《後漢書·南匈奴傳》中都有明確的記載。特別是《後漢書》的記載更為詳實,而《後漢書》的作者范曄就是在宣城開始編撰《後漢書》的。范曄筆下的王昭君是“豐容靚飾”,郭沫若則説“淡淡粧,天然樣,就是這樣一位漢家姑娘”,您心目中的王昭君又是何等的摸樣呢?站在古昭亭牌坊下,您是否感受到了這片土地歷史的`深厚和文化的源遠流長呢?

【皇姑墳】

我們看這一片搖曳多姿、倩影婆娑的翠竹掩映着的一座荒冢,這是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墳墓,玉真公主24歲便出家為道士,號持盈法師。李白為玉真公主寫下《玉真仙人詞》:“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峯。清晨鳴天鼓,飆欻騰雙龍。弄電不輟手,行雲本無蹤。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李白在長安曾經住在玉真公主的別館:“秋坐金張館,繁陰晝不開。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衞尉張卿二首》。玉真公主愛慕李白的才華,不僅向唐玄宗舉薦李白,753年在李白被“賜金放還”後,玉真公主毅然向玄宗請求去公主號,罷邑司,“請入數百家之產,延十年之命”,一路追隨李白。762年,李白來到敬亭山:“我隨秋風來,瑤草恐衰竭。敬亭愜素尚,彌棹流清輝”(《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兼期同遊因有此贈》)。玉真公主踏着詩的足跡而來,只可惜尋李白未遇,在敬亭山的翠竹叢中香消玉殞,一抔淨土掩去了風流。李白得知後,來到敬亭山,公主墳前突然湧出一股清泉,這就是皇姑泉“流的是清泉水,淌的是相思淚。”此情此景,李白寫下“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投入滾滾長江,跨鯨追月而去。玉真公主與李白生死相戀的愛情千古流傳。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作《玉真公主歌》:“仙宮仙府有真仙,天寶天仙祕莫傳。”

【江城如畫裏】

從公元753年——762年,十年間李白7次來到敬亭山,寫下了80多首詩,對於一生漂游的李白,這其中有着怎樣的故事呢?

親情的慰籍。753年,宣城長史李昭給李白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向李白描述了一個山水俊秀、民風淳厚的世外桃源,“宣州自古為名邑上郡……宣城為郡址所在,據山為城,枕水為邑……”除了介紹水光山色,李昭在信中還寫道:高齋還在,“登斯樓也,城郭盡在掌中,山川盡入心目,北望敬亭崛起於川原之上,東望兩水婉轉於白雲之間”,李白在《寄從弟宣城長史昭》中寫道:爾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閒。常誇雲月好,邀我敬亭山”。李白在宣城受到了親戚的熱情款待。他們不僅送他禮物,“令弟佐宣城,贈以琴溪鶴,謂言天涯雪,忽向窗前落”(《宣城長史弟昭贈餘琴溪中雙舞鶴,詩以見志》)。還經常邀他歡宴出遊“看花飲美酒,聽鳥臨晴山”(《餞校書叔雲》)。李白更為校書叔雲寫下流傳千古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城謝脁北樓餞別校書叔雲》)。

友情的温暖。李白在長安做供奉翰林的時候,與同事關係不好“青蠅宜相點,白雪難同調”,杜甫在《不見》中寫到:“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但李白在宣城卻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他與宣城的官員關係融洽。他在《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中讚美宇文太守的品格高潔“白若白鷺鮮,清如清唳蟬”讚歎在他的治理之下經濟繁榮:“餘鹽滿市井,布帛如雲煙。”讚頌他深受百信愛戴:“霜眉邑中叟,皆美太守賢”。

他與社會名流交情深厚。在《送友人》中寫到:“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紀叟黃泉裏,還應釀老春。夜台無李白,沽酒與何人。”(《哭宣城善釀紀叟》)。那首著名的《贈汪倫》更是佐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心靈的感召。“會心何必定會面”,李白對謝脁的推崇是因為他們都有巨大的政治抱負,以“安社稷”、“濟蒼生”為己任,渴望政治上有所作為。同時,在人生遭遇上,他倆都遭“讒毀”,都憎惡奸佞之臣,仕途坎坷有相似之處。這個曾經龍巾試吐、御手調羹、力士脱靴,貴妃捧墨的李白,這個自恃那一份曠世奇才而狂傲到“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白,這個一生不肯向權貴摧眉折腰,舉杯高唱“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的李白,對於兩百多年前的謝脁,只因為心靈上的今古想接,卻又是如此地謙恭。清人王士稹在《論詩絕句》中寫道:“青蓮才筆九州橫,六代淫窪總廢聲。白紵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謝宣城。”

李白在他的許多詩歌中,都毫不掩飾地表達了自己對謝脁的尊崇。“今古一相接,長歌懷舊遊。”(《謝公亭》),“我家敬亭下,輒繼謝公作。相去數百年, 風期宛如昨”。(《遊敬亭山寄崔侍御》)。

“謝脁李白兩人物,前呼後應相逍遙”。自古以來宣城以此為驕傲。站在攬勝亭,美麗的宣城便可一覽無遺。只見“江城如畫裏,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秋登宣城謝脁北樓》)。希望各位遊客能記住宣城這座美麗的城市,永遠“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