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作文

迷途優秀作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88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迷途優秀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迷途優秀作文

迷途優秀作文1

你幸福嗎?這句話是20xx年中秋,國慶雙節前期,中央電視台推出的《走基層百姓心聲》特別調查節目中的一句問語。“幸福”一詞一時間成為媒體熱詞,也發了每個中國人對幸福的思考。

那幸福是什麼 ?當代人學家張榮寰20xx年的幸福定義就是個人由於思想的實現或接近熱引起的一種內心滿足,它包括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它是人與人激情熱流從心馳向愛之深海的温馨,是善良人的單純,是懷有一顆感恩的心迎接每個明天的希望。它不取決於人的生活狀態,而在與人的心態。

我們都期望幸福,期望沒有痛苦的時光 ,人們都拼命的追求幸福,以為幸福就在前方。可很多時候人都是在回味過去的幸福,卻忽略了幸福散發着清香的時刻,那時,我們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顧後不知忙些什麼。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總在平淡中降臨。我們口渴了有一口水喝,餓了有一口飯吃,困了能睡一個安穩覺,有心情了,品一杯清茶,寫一段粗糙的雜文。我們有時也會感到滿足,也會感到幸福。可我們有幾人能滿足於這些?我們可能有更多更高的夢想要去實現,去迎合自己的一顆不滿足的心。很多時候夢想在抉擇和誘惑間伸展為慾望,慾望成為了幸福的天敵。人終其一生,都無法填滿內心的慾望,貪得無厭,一步登天是慾望的膨脹,是幸福的墳墓,是幸福的不歸之路,我們走進了幸福的迷途。慾望靠自己把握,幸福要自己詮釋,把握的恰當,用寬容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點滴,那麼時刻都會感覺幸福的。

與家人,父母,妻兒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扶老攜幼,看朝陽,賞明月,那何嘗不是一種幸福,這是一種精神狀態的滿足,很多時候,親情卻在融合與得失間彷徨。當我們回家時,常聽父母的嘮叨,聽得多了,便覺得煩了,於是我們總是找些不回家的藉口搪塞, 殊不知,那正是父母的一片苦心,希望自己的兒女事業有成,平平安安,才這樣苦口婆心,千叮萬囑,為我們操碎了心。可他們也希望兒女們常在膝下,盡享天倫,而我們為了自己的私心,讓他們默默的承受着孤獨與無奈。天地無常,總有一天我們會失去他們,會無限追悔此刻的時光,我們那時才懂得了親情的可貴。

我們總會在平靜安適的生活中,將自己的生活與他人比對,患得患失。常常忙於索取,索取物質,索取愛,索取別人已擁有過很多等等 ,無法滿足的心還在毫無知覺中索取,卻不知我們已失去了很多,漏掉了身邊的的幸福。我們通過追求不管達到什麼樣的幸福,都是快樂的,滿足的。但這種感覺稍縱即逝,便有開始了下一個目標,這樣鍥而不捨的追求着一個又一個的目標,卻總感覺幸福不了,使我們又走進了幸福的迷途。

只要我們真正瞭解了自己的內心需要 ,坦然的、滿懷感恩的`心全然接受當下,不斷突破自我編制的障礙,用善於發現的心感知身邊的點點滴滴,才能走出幸福的迷途,收穫自己真正的幸福。

迷途優秀作文2

希臘神話裏有伊卡洛斯困於迷樓,生翅飛出,近日,翅熔,墜而死。詩裏亦總有人躊躇選擇:“樹林裏分出兩條路”,而更多人在柳暗花明之前,只為“山重水複”所惑。然則人之遇迷途,究竟如何抉擇?

有人説,迷路,多半有三種可能,一是尋找引路人,二是尋找同樣迷路的人,三是尋找自己。

若是等待一個屬於自己的引路人,其中似乎大有運氣的成分。且無法保證對方是將自己引向大道,而非將自己綁赴荊棘之叢。恰似中世紀處於矇昧迷霧之中的教徒,生活無望,受盡苦楚,將信仰寄予上帝,以為自己得到了救贖。卻不料,等來的引路人“教會”還隨身帶了枷鎖鐐銬,使信徒們反而步入另一方迷途。若是幸運如悉達多,有神人點化,有超然的靈魂,則自是前途明亮,可若周遭荒無人跡呢?抑或是來者皆善惡難辨?

於是在這樣的質疑之下,更多人會選擇第二種———同樣迷了路的人。他們自己一樣困窘,一樣無助,一樣面臨着對新困境的零基礎的新思考。在心理需求上,他們可以得到相濡以沫的温暖,在心態地位上,他們覺得彼此平等,如同在戰線的同一平面上,兩人可以互相掩護着逃走,連生存的機率都均等。古有陶淵明詩云:“人亦有言,日月於徵。安得促席,説彼平生。”朋友本是人之訴求,而患難之友更甚。約翰?多恩亦有詩:“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喪鐘為你而鳴。”即言沒有人能逃脱苦難,即號召人心相通。而被大多數人認為是“引路人小説”的《擺渡人》,我寧願相信它是兩個迷途之人相依的一場逃生。麥克福爾筆下,擺渡人需有一次心靈的救贖與掙脱,被渡者需返回那個屬於自己的真實世界。一個迷於時空,一個迷於心靈。途中互助甚至相愛,難道不是迷途的靈魂之間才會結出的果實嗎?即看見一個同樣惶惑的自己,即遇見一個同樣渴望出走的自己,即在迷途中的一面鏡子裏,找回以另一種方式存活着的自己。

而尋找同樣迷了路的同伴,明顯比等待有人引導多了一些對個體自身的思考。他們選擇暫駐迷途,而後共同思量。合作之精神固可歌詠,可依然會有人用一種清高孤傲之音反駁,“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誠如莊周所言,有些迷途之人,並不屑於為人所引導,在浮華膚淺之世也終於遇不上志同道合的迷途知己。於是有哲人梭羅隱居瓦爾登湖畔,憑三張椅子的孤高獨自解決人生中數不清的困境;畫家梵高置身田園,以最熱烈的顏色描繪最灰暗的心境;亦有狂人米芾書以詠志,終生不為世人所理解。而詩人艾米莉?狄金森則選擇沉默着與世隔離,在一箱被遺忘的詩中,找回了自己。她與真理一同安息,直至“青苔爬上我們的脣際”,此般孤高,卻帶有一種頹廢的冷豔,思考更深,於迷途中駐足更久,甚至於途中駐屋建城,若卡夫卡反倒建就了自己的城堡。

既已有駐於迷途、靜想思量之心,又何懼尋尋覓覓;既然尋找知己是為了看清自己,又何必拘泥於相濡以沫,逃避荒無人跡?

迷途之人,除了自己,什麼都不曾擁有。

Tags: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