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作文

學禮儀作文合集十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06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禮儀作文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學禮儀作文合集十篇

學禮儀作文 篇1

2月10日上午,“學禮儀展現中華傳統美德”活動在蕭山日報九樓如火如荼進行着。聽!蔣老師正在向我們介紹各種禮儀以及一些關於禮儀的小故事呢。小記者們正津津有味地聽着呢。你也想學習這些禮儀嗎?那就讓我來給你講解一下吧!

大家都知道,禮儀在日常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餐桌禮儀”,我們可一定要注意哦。每天,我們都會吃飯,但在吃飯的過程中,你是否注意過一些小細節?我想大家肯定不會那麼去關注的吧,就連我也不例外。直到聽了蔣老師的演講,我才懂得了“餐桌禮儀”的重要性。記住,我們在餐桌上千萬不能做下面的事情哦。

一、切莫狼吞虎嚥

菜一上桌,你看見琳琅滿目的菜,垂涎三尺,立馬把好吃的菜全都夾進自己的.碗裏,狼吞虎嚥,大口大口地吃起來。這種不文雅的行為,在家中父母可能會覺得無所謂,但如果去外面吃飯的話,別的客人會怎麼想呢?

二、莫讓把筷子豎插米飯上。

有些小朋友喜歡往剛端上來的米飯上直直地插上兩根筷子。哎,如果你以前也喜歡這麼幹,那麼聽了我的講解,就立刻改掉這個壞毛病吧。蔣老師告訴我們,筷子這樣插是祭祀的時候才這樣做的,在吃飯的時候這樣插多不吉利呀。話説回來,你自己看看都覺得毛骨悚然了吧。

三。杜絕翻菜

説到翻菜這個壞習慣,我真是深有感觸呀,因為我也有這個壞習慣。聽完蔣老師的一番講解,我已經下定決心要改掉這個壞習慣了。一是因為你這樣在餐桌上翻菜實在太煞風景了,難看。你的形象在別人眼中會瞬間蕩然無存。二是因為你的筷子上沾上了你的口水,你用筷子去翻菜,那豈不是想讓別人吃你的“口水菜”嗎?太不衞生了。

哈哈,聽完了我的講解,你是不是要下決心改掉這些壞習慣了呢?

通過這次學禮儀的活動,我認識到了自己離優雅還有很多距離,也發現了自身存在的許多不足。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各種禮儀,做一個更加完美的自己,成為一名優雅少年。

學禮儀作文 篇2

經典,禮儀,文明是中國國家民族特色,從古至今,中國的特色流傳至今。

經典,中國的瑰寶,中華的文化之精粹。

我國的經典大多是古人寫的對人們有幫助的人生哲理,教人做人處事的道理,如何學習,如何尊師敬長,如何孝順父母。就像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告訴我們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餘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雖然現實很黑暗、很殘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很遙遠,但是,我們也要不惜一切去尋求真理。就像孔子《論語》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告訴我們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學習就要按照時間複習,才能更加好。就像譚嗣同《瀏陽算學館增訂章程》中的“為學莫重於尊師”。告訴我們學習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師。不管一個人取得多麼值得驕傲的成就,都應該飲水思源,應當記住自己的老師為他的成長播下最初等種子。就像孟子《春秋》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訴我們“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兒女,推廣開也去愛撫人家的兒女。”也就是説要像尊重我自己家的老人一樣尊重別人家的老人,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別人家的孩子。

但是,中國最精彩的經典,還不是這些。中國的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不僅在中國是經典,許多國外的人也喜歡這四大名著。喜歡《西遊記》裏的人物既有個性,又有共性;既有魔氣,又有人氣,仙氣,這些是融為一體的。巧妙結合故事情節,在尖鋭的矛盾衝突中,充分深刻顯示人物複雜內心世界,突出刻劃人物性格,使其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用幽默、諷刺的手法來抨擊現實,增添了故事情趣。用生動貼切的對話,來突出人物性格。小説雖然是長篇鉅作,但是卻是由許許多多的短篇小故事連綴而成。喜歡《紅樓夢》里人物的真實,一點一滴的生活細節中,一點一眼,一字一句的描畫中,一個用力維護封建統治,但卻也深受封建勢力毒害的形象躍然紙上。主線,寫的是賈寶玉與林黛玉悲劇性的愛情故事。但同時又描寫了四大家族,特別是榮國府的興衰發展。更穿插了諸如甄土隱的窮衰潦落,無論是講述時的語言還是人物對話的語言,都極為精美且富有感染力,字裏行間,都不經意間帶出隱晦的嘲諷與暗示。喜歡《水滸傳》裏的英雄。把人物置身於真實環境中,緊扣人物的身份、經歷、遭遇,成功地塑造了李逵、魯智深、林沖、武松等眾多鮮明的.英雄形象。而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總是把人物置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以其行動和語言顯示其性格特徵。情節生動曲折,大小事件都寫得騰挪跌宕,引人入勝。有一些段落,集中了很多人物、精彩的場面,而每一組的情節又往往是人物的性格發展史。喜歡《三國演義》裏的人物都是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藝術典型。各類人物各有共性;同類人物各有個性。主要描述戰爭。全書共寫大小戰爭四十多次,展現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寫得豐富多彩,千變萬化,各具特色,充分體現了戰爭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既寫出了戰爭的激烈、緊張、驚險,而又不顯得悽慘,一般具有昂揚的格調,有的還表現得從容不迫,動中有靜,有張有弛。它的結構,既宏偉壯闊而又嚴密精巧。時間長達百年,人物多至數百,事件錯綜,頭緒紛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實,又要注意藝術情節的連貫。這就是中國四大名著的特點,受人喜愛的特點。我們應該多多誦讀經典名著。

中國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是享譽海內外的禮儀之邦。文明禮儀距離我們每個人並不遙遠,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

禮儀,一個人,一個國家的道德體現,它可以體現一個人的文化程度,道德品味。

禮儀並不是見個面問個好,面帶笑容就好了的事。禮儀是個人美好形象的標誌,是家庭美滿和睦的根基,是人際關係和諧的基礎,是各項事業發展的關鍵,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載體。所以禮儀對我們很重要。我們要從小懂禮儀,善用禮儀,才會變得更好。“做人先學禮”,禮儀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課。禮儀必須通過學習、培養和訓練,才能成為人們的行為習慣。每一位社會成員都有義務和責任,通過學習禮儀、傳承禮儀,自然而然地成為這個民族和團體的一員。個人文明禮儀一旦養成,必然會在社會生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禮儀就是禮節和儀式,它有三大要素:語言、行為表情、服飾器物。一般地説,任何重大典禮活動都需要同時具備這三種要素才能完成。禮儀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可以説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説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説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禮儀是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

學禮儀是我們必須做的事。

文明,中國的素質體現。

文明,從小看,是一個人素質。從大看,大到是一個國家的素質。在國外,人們在牆上的標語寫的是“禁止吸煙”“禁止吐痰”“禁止踐踏草坪”而這些標語是用漢語寫的,而這意味這什麼。意味着他們只是説給中國人聽得,寫給中國人看的。意味着他們認為我們中國人是多麼不文明,多麼沒有素質。聽到這很氣憤吧?但少許中國人在外國的確是這樣做。所以我們不僅要知文明,懂文明,更要這樣做,避免別人以為我們中國人素質差。

文明的中國人,文明的社會,文明的國家才能給別人帶來好的看法。

讀經典,學禮儀,知文明不是一件小事,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讀經典,學禮儀,知文明從我們做起。

學禮儀作文 篇3

揮汗如雨,鳥語花香,在這個萬物復甦的季節中,讓我們去誦讀經典,掀起經典的高潮,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宣揚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讓我們一起去認識經典文化,重視經典文化和經典傳承,閲讀經典,傳承文明,讓我們一起在書的世界中暢遊,在書的世界中吸取更多的.知識。

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燦爛的文化。“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情操,各國國學經典,文化藴含豐富,還藴含着許多文明禮節和做人道理,“八禮四儀”教會了我們在公共場合的做法,“八禮”主要有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遊覽之禮和儀式之禮,告訴了我們無論在哪兒都要遵守八禮,做到懂禮儀,講文明。“四儀”主要有:7歲,入學儀式、10歲,成長儀式、14歲,青春儀式、18歲,成人儀式,告訴了我們各種儀式都代表着什麼?都有哪些作用?為什麼要有這些儀式?

俗話説得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多讀書,才能寫出好文章;只有多讀書,才能懂得許許多多的道理,增長我們的眼界。“覺可以不睡,飯可以不吃,但是書不能不讀”,書是一切知識的源泉,在書中,不知不覺就能學禮儀、知文明,見到老師要問“好”,見到同學要問“早”,見到親戚説禮貌,只有做到這樣,才是個人人誇獎的好孩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常常説孝順父母,孝順長輩,可是他們最後真的做到了嗎?還記得“孔融讓梨”的故事嗎?一個才幾歲的孩子,都知道要孝順、尊敬,更何況我們這些大孩子呀!難道,我們連一個小小的孩子都不如嗎?還有小黃香的故事,這麼小個孩子,冬天給父親暖被窩,夏天給父親扇涼蓆,多麼懂事、乖巧、聽話的孩子呀!真令我們佩服不已“香九齡,能温席,融四歲,能讓梨……”如此孝順的孔融,孝順的黃香,的確,孝順是一個人的品德,希望大家人人去孝順,哪怕是幫媽媽捶捶背,給他們端杯水喝,都讓父母開心至極。

好聽的話語誰都會説,但是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語言永遠也比不上行動,行動着,一直行動着,即使沒有人注意你,也不要放棄,就像路邊的環衞工人一樣,把路上的一切塵埃都掃走了,沒有塵土的地面當然是乾淨的,可我們卻沒有注意到他們的辛苦,他們一直為我們的環境做出着巨大的貢獻,為什麼環境這麼美?是應為有了他們,他們不説話,只在默默地行動着。有些人雖生活貧困,但精神戰勝了財富,只有精神財富才可托起骨氣來。

誦讀經典可以提高自身文化品位和人文素養,讓我們在書中學到更多知識,他也讓我們養成了良好品質,讓我們學會了做人,讓經典滋潤着我們,讓我們與經典共成長!

學禮儀作文 篇4

《晏子春秋·內篇諫上二》裏有這樣一句話:“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人之所以比動物高貴,是因為人有道德禮節。文明禮儀需要時刻記在心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加友好地與別人相處。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我去家附近的一個公園裏玩。進入公園的大門,面前有一個路口,路的兩邊全是一排排鬱郁蒼蒼的大樹。一眼望去,是一片綠色的海洋,使人看着心曠神怡。

沿着這條路向前走,兩邊的樹木在逐漸地減少,到後面,兩邊竟是一片綠色的草地。遠遠看去,一眼望不到盡頭。我沿着綠草地裏的小路在綠草地中行走。身邊兩側的小草綠油油的',散發着獨特的香氣,使人禁不住沉迷於此,我忍不住閉上雙目感受這大自然的氣息。

忽然,“嗒”地一聲微響,將我的思緒喚醒。我睜眼一看,發現是有人扔了一個牛奶瓶在我面前。我生氣極了,這麼美麗的環境為什麼要去破壞呢?在我這樣想的同時,一個扎着馬尾辮的可愛的小女孩走到我的面前,蹲下身把牛奶瓶撿了起來。這個舉動將我的好奇心給勾了起來,於是,我站在原地看着小女孩。

只見她把牛奶瓶撿起來後,對着眼前綠色的小草小聲地説了一句:“小草,對不起。”然後又轉過頭來對我説:“對不起姐姐,我弟弟他還小,不懂事,把垃圾到處亂扔,你別生氣。”就跑到垃圾桶旁邊,將手中的牛奶瓶扔進了垃圾桶。隨後走向一個在草地上坐着玩耍的小男孩。

我震驚極了,到了嘴邊的沒關係終究還是沒好意思説出口。這是多麼講文明又懂事的小女孩啊!

看着那個小女孩坐在草地上,笑着撫摸着弟弟的頭,我竟有些覺得這情景有些像是一幅和諧畫,一幅“文明的畫”。

讓我們時刻把文明禮儀記在心中,學禮儀,知文明!

學禮儀作文 篇5

文明是從古代就開始有的一項基本道德,俗話説得好“道之以告德,齊之以禮”文明禮儀就應從小打起。

經典的文章一步步的流傳至今,一步步的把文章中的哲理告訴外界,禮儀文明也一樣是古人非常愛的文章題材,正如,譚嗣同的《瀏陽算學館增訂章程》中的一句“為學莫重於尊師”。完完整整的告訴了我們學習上最最主要的'莫過於尊重老師,不管你寫出多麼好的文章,不管你取得多麼值得驕傲的成就,這一切的一切都得歸功於老師,是老師引領你走向成功的階梯。也像孟子所寫的《春秋》中的一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樣,意思就是要像尊重自己家老人一樣尊重別人家的老人,要像愛護自己家小孩一樣愛護別人家的小孩,相當於告訴我們:尊重長輩,關愛小孩也是很重要的,不僅僅要尊重關愛自家長輩和小孩,還有幫助尊重別人家的長輩和小孩。

禮儀,一個人,一個國家的道德體現,它可以體現一個人的文化程度,道德品味。禮儀並不是見個面問個好,面帶笑容就好了的事。禮儀是個人美好形象的標誌,是家庭美滿和睦的根基,是人際關係和諧的基礎,是各項事業發展的關鍵,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載體。所以禮儀對我們很重要。

文明,中國的素質體現。文明,從小看,是一個人素質。從大看,大到是一個國家的素質。文明的中國人,文明的社會,文明的國家才能給別人帶來好的看法。

讀經典,學禮儀,知文明不是一件小事,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們應當做好,讓中國的未來更加美好!

學禮儀作文 篇6

人活到老學到老,社會在進步,人的思想也不斷的在進步,大部分人都喜歡看書,總會有那麼基本值得品味,永遠經典,一生受用的.好書,接下來,我就為大家推薦幾本好看經典的書《安徒生童話》《三國演義》《格林童話》......但是我們每個人更應該學禮儀,知文明。

禮儀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是人際交往中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在學校裏遇到老師要主動問好,要尊重老師,我們更要遵守課堂紀律,認真聽講、積極發言。跟同學之間相處要融洽、互敬互愛,在同學需要幫忙的時候,一定主動幫忙。

文明也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道德修養,比如在學校,跟同學之間要禮貌用語,不能説粗話,吃飯的時候要主動排隊,不能插隊。我們更要愛護花草,不能踩踏校園的一草一木,也不要亂扔垃圾,隨地吐痰。放學時,我們要遵守交通秩序,不能闖紅燈。

禮儀、文明無處不在,希望它們伴隨着我們健康快樂的成長,爭取做一個讀經典、學禮儀、知文明的好孩子。

學禮儀作文 篇7

在這個文明的世界中,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這四種禮貌是做人必須有的道德。

在學校裏,每個同學都是有文明的,上下課不打鬧,這一點同學做得很好,不僅舉止要文明,修養,思想也要文明;見人要問好;撿到錢要上交;看見老人行走不方便,要去攙扶;看見吵架,打架,不是去看好戲,而是要阻止。

不需要做大事,來維護和諧,來樹新風。只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什麼是小事?顧名思義,它比起某人心目中轟轟烈烈的“大事”來,是微不足道的。它是生活中的細節,如果小事比起大事是微不足道的,那麼,給個人都做一件小事,撿起一張廢紙,節約一滴水,就是對國家的.一個大好處,積少成多就是這個道理。

講文明,樹新風,學禮儀,促和諧就像是一片潔白的雲彩,只要你不破壞它,不幹壞事,是塗鴉,他就會變得很美麗,很純潔不會受到污染的威脅。如果小孩,大人,老人都可以做到這四點,世界上就會沒有壞人,沒有黑暗,世界會更加美麗。

學禮儀作文 篇8

春節是一個熱鬧而又充滿情趣的節日,然而,在春節時,我們依然需要注重禮儀素養,舉止投足落落大方,言談説笑有聲有色。春節同樣也是一個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家長們可以藉此培養孩子的良好品德與文雅性情。

第一、拜年禮儀。現在過春節,走親訪友成為了一個少不了的精華。那麼,在拜年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呢?首先,“入廟要拜神,入屋要問人”,我們要學會主動打招呼,與主人們問好,遇到不認識的親戚,可以詢問父母;其次,要掌握春節的祝辭,對於不同輩分的.人需給予不一樣的祝福,對小孩説“學習進步,表現提高”,對中年人説“萬事如意,生意興隆”,對老年人説“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 ;另外,人們常説“從吃飯就可以看出一個人平時的生活方式與工作素養”。我們吃飯時要讓長輩先動筷子,儘量挑自己附近的菜吃,取帶湯汁的菜不能濺油,吃飯聲音不要過響,不能總是説話。吃魚時不要挑魚肚子,吃雞時不能挑雞腿,吃肉時不可夾太多……這些小細節上的禮儀會使我們變得越來越優秀,行為得體。

第二、紅包禮儀。春節期間,長輩都會給晚輩準備紅包,以示祝賀。不過,許多人可能有所不知,接紅包也很有講究:

(1)紅包接過手以後不可當面拆開。

(2)拿到紅包要對付出者表示感謝。

(3)不可以當着付出者的面説嫌少。

第三、待客禮儀。春節期間,家裏經常會來客人。身為主人,我們對待客人應該親切並且熱情,陪着客人一起聊天,用水果、零食、糕點等招待客人。大人們一起交流的時候,小孩子千萬勿插嘴,不然會顯得十分不禮貌。我們對客人絕對不能吝嗇,客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儘量滿足。不可以和客人產生爭執引起不悦,切莫惡語傷人。臉上時刻保持微笑,讓客人沒有壓迫感。

這三大禮儀之外,還有做客禮儀、社交禮儀等多種禮儀值得大家去學習。相信有了禮儀的陪伴,大家將會“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度過一個文明愉快的春節。

學禮儀作文 篇9

每一位同學都有許多好習慣,但很多人缺少“讀經典,學禮儀,知文明”

這三個好習慣。然而,這正是我們不可缺少的。

讀書的孩子最美,書是一個人的精神食糧,因此我們更不能不讀書。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而讀書使人充實。我們要多讀書,但也要讀好書。如《水滸傳》與《紅樓夢》中就有許多細節等着我們去品析。好書如一位好朋友,可以增長你的知識,擴充你的生活經驗。多認識“新朋友”,會使你的生活格外豐富,格外有意義。當然,書不僅可以讓你的情操高尚,你還會驚奇地發現你的語感好了,詞彙也豐富了!這便是讀書的好處!

禮儀,是每一位國小生都一定要做到的。我們國小生要感知禮儀規範,並且還要做到。我們見到老師要禮貌的説:“老師好“!見到門房的保安叔叔或清潔阿姨,我們也要説:”叔叔,阿姨,辛苦了!“不能有歧視的感覺。所以,禮儀是一個人最起碼的修養。這會讓我們每一個人變的。有一次,我們合唱團比賽,我們就坐在評委的`後面,一點兒也沒大聲的説話。因此,評委對我們的感覺很好,我們便為學校爭了光。所以,禮儀這是一個我們國小生不可缺少的好習慣。

文明伴我行。文明可是能體現個人修養的。這使我想到了一箇中國遊客到泰國旅遊的事件。一名遊客在一個泰國知名的旅遊景點旅遊,當時泰國的天氣很熱。這名中國遊客在洗手池裏面洗腳,這個畫面被拍了下來傳到網上,中央電視台進行播報。所以,在現在的社會情況下,出國很容易,這樣的表現不僅是個人行為,也會為我們中國人丟面子。所以,講文明要從我們自己做起。不要亂扔垃圾,不要隨地吐痰,不要損壞或破壞任何的公共場所的物品。我們要做到恪守公德的好公民。為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家園貢獻一份我們應有的力量。從現在起,我們一定要先從自己開始,為了我們有更好的明天,我們一定要做個講文明的人!

多一份力量,便多了一份美麗,你準備好了嗎?我開始行動了!

學禮儀作文 篇10

“以前,黛玉常聽母親説,外祖家排場大,禮數多,如今見到迎接自己的幾個三等僕婦,吃穿上已是不同凡俗了,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説一句話,多走一步路,唯恐被別人笑。”這是《紅樓夢》中第二章“黛玉進京”中的一段話,剛一開頭寧國府就給了讀者一個“下馬威”,而“劉姥攀親”和“農婦遊園”裏又可以提到了賈府是個規矩頗多的門第。從行事待人到餐飲娛樂,禮儀風度展露無遺。寧國府就是中國古代無數個官宅府邸的代表,僅僅是大户人家而已,便有如此繁多的禮數,那麼宮牆之內天家的風範便是更值得瞻仰。那麼“以君為天”的百姓們在文明方面能做得差嗎?

寒假去上大學的姐姐家做客,卻意外發現素來沒有假期作業的她居然正在完成她特別的寒假作業——背誦《弟子規》並寫下讀後感。這本書我可不陌生,認字後我的第一本啟蒙書便是它。因為中國的'啟蒙教育裏有不少專門關於禮儀方面的書籍,像《弟子規》與《三字經》,而其他的啟蒙書籍裏也都會出現禮儀教育的影子,像《幼學瓊林》。碰巧遇上八禮四儀的盛行,能將《孔雀東南飛》《陳情表》之類繁瑣的古文背的朗朗上口的她卻突然被佈置背這通俗易懂的“啟蒙學”著作,那麼她的任課老師應該是別有一番深意的。我想大概是因為我們的全民素質正在不斷的提高,而《弟子規》中又恰巧在講各方面的禮儀,實在是應該從頭好好參悟一遍啊。

不只是在古代的啟蒙教育裏,禮儀佔了大篇幅。其他的國學經典中,禮儀也是“重頭戲”。五經之中《禮記》是對禮儀進行了透徹的剖析而四書中《論語》裏也更是有不少關於禮儀的名句,像“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等最初期的禮儀著作,而後朝中的《菜根譚》、《儀禮》對如今的人們也有着巨大的影響。無外乎古代的人舉手投足間都透着獨有的風格。這樣看來,咱們中國的“禮儀之邦”一稱可謂實至名歸。

但是現今中國對於禮儀與文明的教育就大不如一些其他的國家了。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在一些人眼裏就是再也正常不過的小事,什麼公交佔座,亂闖紅燈我們也是屢見不鮮了。那麼我們中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文明禮儀都繼承到哪裏去了呢?言傳身教,如果我們仍恣意妄為地粗俗蠻橫下去,那麼歷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不就要消逝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中了嗎?

所以,我想盡一份綿薄之力呼籲大家多去讀一讀我們的經典,那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精神,需要我們發揚下去,而不是將它扼殺抹去。我們不僅要將科技與歐美的發達國家並駕齊驅,還要讓禮儀文明超越他們,才能真真正正地將中國帶入發達的行列中去。

Tags:十篇 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