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作文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通用35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99W

相信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特別是應用極廣的話題作文,話題作文不明確規定主題,只要求作文主題與“話題”相關。這種類型的作文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通用35篇)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1

“接天荷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紅荷的底色是它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青松的底色是經霜彌茂,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的挺拔。

大自然尚有他的底色,我們人類呢?翻開歷史的書頁,古往英豪堅守他們的底色,點亮了火把,照亮我們的心靈。請看——

義薄雲天,千里走單騎是關雲長的底色;一身是膽,單騎救主是趙子龍的底色;不為五斗米折腰是陶淵明的底色;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的底色。

生命是絢麗的,生命是滄桑的,鉛華落盡,究竟什麼是生命的底色,我們又該如何堅守?

嵇康用他的《廣陵散》告訴我們,堅守底色,是堅守生命的氣節,保持不變的信念。

李白用他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告訴我們,堅守底色,就是保持自信與不屈,用坐看雲起時的從容面對生活。

感動中國的任長霞告訴我們,堅守底色,就是要掃惡打黑,除暴安良,鐵面無私;扶危濟貧,噓寒問暖,要柔腸百轉。堅守底色,亦是堅持對人民羣眾一份赤誠的愛,堅守生命的浩然正氣。

我微笑着看着這些堅守底色的人們,滿懷希望的轉向我所生活的社會,然而——我看到街頭巷尾滿是外來語的廣告,肯德基、麥當勞遍地皆是。傳統文化被外來文化所擠壓侵蝕,器物文明建設中種種暴發户氣息,我不禁問:中國人,我們的底色哪裏去了?那幾千年文化的積澱僅僅在故宮陳列成了文物?仁義恭儉讓難道只是《論語》中古老無力的文字?

但是看看世界,許多國家始終堅守自己的底色。當帝國大廈出現在太平洋東岸時,法國人始終堅信艾菲爾鐵塔與巴黎凱旋門才是世界最宏偉的`建築;當意大利人炫耀他們的歌劇與麪條時,法國人依然痴迷於自己的服裝與香水,所以法國始終以法蘭西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人們的目光。

我們中國同樣在崛起,在發展,但國人啊,當我們用生育我們的傳統文化換來西方的器物文明時,當我們用中國的底色換來令西方驚歎的一個個奇蹟時,我們自己也像失根的蘭花,因風而散的蒲公英了。

所以,中國人,請堅守中國的底色,堅守中國繁榮所依靠的根基吧!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2

一幅畫,有底色,那是美麗的襯景,是還未塗抹之前的真色;一灣水,有底色,那是清靈的透視,是還未混濁前的清晰;一座山,有底色,那是偉岸的沉穩,是還未開鑿的莊嚴。人,有底色,那是人生的個性,是還未世俗之前的張揚。人生就是在不斷地希望與失望、成功與失敗、欣喜與失意中一次次地驀然回首,一次次的難忘。儘管人生會有沒有舟船的`渡口,也有百萬次的磨鈍與蒼涼,我們也要描繪自己的底色,做個張揚個性的強者,讓底色成為特色。

蘇格拉底説:“認識你自己。”作一個瞭解自己的人,探清自己的底色,找到自己原本屬於自己的個性。舞台上,她是美的化身;生活中,她是堅強的使者。雖然生活在無聲的世界,她也找到對舞蹈的熱愛,這也許是她的底色,她找到了自己的個性,在逆境中不屈,於是她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極盡完美的人生。她是邰麗華。

要想描繪自己的底色,還要堅持不懈。齊白石以畫蝦聞名,徐悲鴻以畫馬聞名,黃胄以畫驢聞名;蘇軾以豪邁灑脱著稱,柳詠以婉約柔媚著稱,李白以狂放不羈著稱;孔子成仁,孟子取義,莊子逍遙。他們各有各的底色,正是因為他們“用志不分,乃凝於神”,才成就美名,成就特色,堅持成就個性。

誠然,張揚個性,描繪底色,不是無所取捨。“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只有將有價值的底色挖掘,給自己的人生才能裝扮有意義的底色。或者曹操的奸詐,或者周瑜的心胸狹窄,或者秦檜的見利忘義,都是黯淡人生不光彩的底色,悲劇的命運,悲慘的底色。

不要在莽莽松林中,嗟歎自己是孱弱細小的一株,因為自己也有綠的底色。不要在蒼蒼山石中,慨歎自己是細微無力的一粒,因為自己也有石的底色。不要在茫茫深海中,感歎自己是微不足道的一滴,因為自己也有水的底色。做一個有底色的人,用心描繪自己的底色,不斷讓自己的底色成為特色,讓個性發揮它應有的顏色。

在這個張揚個性的年代,我們要描繪好自己的底色!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3

底色是一人一生的素養,是一人一生命運的支撐點。家的底色是明黃色,温暖依戀;社會的底色是鮮橙色,蓬勃發展;國家的底色是赤紅色,那是烈士們鮮血的顏色,是所有中華兒女一生信仰的顏色!

為了這熱烈的紅色,中國的有志之士們努力專研,醉心於學術,只為在這底色上添上自己的一滴紅。戰士們灑熱血,拋頭顱,不懼生死,為了捍衞信仰的顏色,他們奉獻了生命!“花朵”們努力學習,用朗朗的讀書聲伴隨着八九點鐘的太陽冉冉升起,去報效自己的祖國。

中華是泱泱大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脈脈相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藴。秦皇漢武,武功卓越;唐宗宋祖,一統華夏,威震列邦。他們身着龍袍,皇宮金碧輝煌,紅,是皇家的顏色,高貴,象徵着地位和身份。由此可見,紅色,自古就是中華兒女心中最重要的顏色!

紅色熱烈奔放,自強不息。這與現在欣欣向榮的祖國不是正好一樣嗎?因為自強不息,我們登上了月球;因為自強不息,我們建立了空間站;因為自強不息,我們對外售出高鐵。我們的國家已經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認可,有越來越多的人去喜歡,去承認我們的國家。

這樣的紅,不僅是我們一生的素養,更是我們一生信仰的支撐點!

當身處異國,久久不回家的時候,走在國外的街頭,偶然瞥見一抹紅時,心中便有一絲的悸動,那是中國人心中的軟肋,堅強的外衣再也穿不下去了,久藏心底的思念再也忍不住了。當在天安門廣場上,看着軍人們邁着整齊的步伐,一臉正氣的升國旗時,當與來自中國不同地方的'人們一起邊高聲唱國歌,邊仰頭注視那紅旗高高升起的時候,自豪,喜悦填滿了胸懷,你的心跳一聲一聲有力的跳動着,從你出生時起,紅色就成了你生命的顏色!

我作為一名驕傲的中華兒女,看到國旗上紅色的底色時。可以舉着右手,摸着熾熱的胸膛,驕傲又大聲地説:今生不悔入華夏!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4

曾經學水彩畫的時候,老師總會讓我先鋪上一層底色,為了統一起整個畫面的色調。底色可能是温和的橘,亦或是清冷的藍,這層底色雖會被精緻的色彩蓋住,可始終讓人明白地感受到,若打了一層暖色調的底,即使畫一個深藍的瓶子,也會泛出暖融融的光來。

生活也像一幅畫卷,人、事、景都成了畫面上參差擺放的物件,是畫的內容,但一個合格的.畫家在意的一定還有底色,底色構成了畫的情感。

若在清晨給一天的畫打上明亮的底色,那就算在傾盆大雨中也能看見烏雲後的太陽。若打上灰敗的底色,即使是孩童的歡聲笑語也會覺得刺耳難聽。底色便是對生活的態度,不同的態度,使同一事物露出不一樣的顏色。“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眼中的不僅是客觀實在,還有那不易覺察的心靈的底色。

我們常不經意把一天的時光過得灰暗,僅僅因為某件煩心的小事,便把之後所有的事都擅自打上“煩心”的標籤。高爾基説:“我相信過,如果懷着愉快的心情談起悲傷的事情,悲傷就會煙消雲散。”如果把事情當作與友人的談資,以幽默的態度來接受失敗,才有可能克服厄運,排除隨之而來的倒黴念頭。洪應明寫到:“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風花雪月本閒,而擾攘者自宂。”如以喜悦的態度看那華鳥風月,一切都會變得珊珊可愛。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當生活像一首歌那樣輕快流暢時,笑顏常開乃是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時仍能微笑的人,是真正的樂觀,他內心的底色一定是温暖的,是用來尋找,創造快樂的顏色。雨果説:“笑,就是陽光,它能消除人們臉上的冬色。”冰冷的底色會掩蓋暖色的光芒,若心中痛苦,那麼映入眼簾的也盡是痛苦。所以我們胸襟開豁才能有快樂和希望。

給心靈上一層明快的底色,堅硬的磐石也會映上温暖的陽光。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5

日光微斜,斑駁的光影在青石板間浮動。

玻璃珠串成的門簾在風兒的吹拂下叮咚作響,輕輕掀開門簾,木頭的清香夾着些許幽幽的暗香浮動着,她靜坐於小木桌前看着設計手稿,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刪改着。

這幅桃花圖到底用什麼顏色作底才好呢?白色?整體感覺過於單調,沒有生氣。粉色?又與桃花的顏色相融合,太過於飽滿,久而看之,則會產生一種厭倦感。

揉揉發酸的眼睛,扶着沉重的腦袋,不禁想着是隨便選一種顏色,還是仍堅持尋找最佳的底色呢?哎!輕歎一聲,還是先去後面染房看看吧!沿着曲折彎延的小路,鳥兒輕唱,雨後的清新空氣都使她微微舒了口氣。

一個又一個大染缸整齊排列。高大的架子垂着各色的染布,深紅的、粉紅的`、天藍的……就是沒有她稱心如意的顏色。穿過庭院,來到調色室,拿着畫筆隨意地塗抹着。一抹鵝黃從眼角掠過,是新來的小姑娘。忽是想到了什麼,擠點淺黃兑點水,輕輕地再抹上一層白色粉料。最後再加點淡粉,不停地調和着!粉黃上點綴着紅、白,相融着桃花,再配上棕色的枝幹,定然別有韻味。趕忙喊來染布師傅,讓他加緊調製這種顏色,興奮的心情難以抑制。

想破頭皮,才想出了這種底色。她想過放棄,但她明白自己的內心,她不想草草了事。也許隨便選一種顏色作為底色,都可以賣得出去,但她不想就這麼輕易地選擇。人的底色就是懂得尊重,不隨意。她尊重繡品,堅持自我,更加堅守人格。

她彷彿是遇到了愛情,全身心都撲到這上面。她彷彿融入了這幅繡圖。從桃樹下走過,粉黃,這是世界的底色,粉色、白色的花瓣飄零散落在自己身上夢裏的世界。夢幻,奇妙,都是那麼的美。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等到染布落成的那一天。

一杯清茶,一張繡架,幾曲小調便是她的一天。穿好線後,針上下飛動着……落日餘暉,塵埃落定,長吁一口氣。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6

繁華的街道上人來人往,正在舉行商品優惠的店鋪,被圍了個水泄不通。

一隻顫抖的手,伸進了一個女孩的挎包裏,在焦急地尋找着他所需要的那件東西,突然,那隻顫抖的手被一隻龜裂的`生滿繭子的手握住,手主人一驚,趕忙抽出手,卻不小心把一個粉紅色的錢包掉在地上。

龜裂的手緊緊握住顫抖的手,一邊彎下腰撿起錢包放在那隻顫抖的手上面。空出手,他輕拍了一下女孩。女孩惶急回頭一看,一個滿臉鬍子、衣衫襤褸、臉型廋削、身體枯瘦如柴如同乾屍的一個老漢,不禁失聲大叫起來,叫聲引來了周圍人羣的關注。

老漢則是淡笑説:“姑娘別怕,我老頭子可是好人。”接着説:“你的錢包掉了,被這個小夥子撿到了。”説着指了指那隻顫抖的手的主人。這是一個廋弱、樸素的小夥子。

女孩看了他一眼。小夥子將錢包遞到她面前,女孩接過錢包,微笑着説:“多謝你們!”然後告別走了。

小夥子跟着老漢來到一個公園,兩人坐在石椅上,小夥子打破了沉寂。“大叔,你剛剛為什麼不直接告訴那個姑娘是我想偷她的錢包?”小夥子不解地問。

“你第一次幹吧?”老漢平靜地問。“嗯。”小夥子臉紅地輕聲應了一聲。“遇事了,是嗎?”老漢繼續追問。“工作丟了,老闆無故裁員。”小夥子説。“怎麼不去找工作呢?你還年輕呢?”老漢打量了一眼小夥子説。

“面試的公司都説我學歷低,不肯用,實在有辦法了。”小夥子哽咽地説。“既然達不到別人的要求,就要去改變自己適應別人,這個世界,適者生存。像我吧,既沒有文化、又年老,所以我就撿廢品為生,這也是一種工作,而且還美化環境呢!”老漢笑笑説。“重要的是,至少我不幹害人勾當,憑自己的勞動換口飯吃。”老漢淡然地對小夥子説。

“那您剛才?”小夥子不明白地問。“我只是希望這個世界少一份遺憾,多一份堅強。”説着用龜裂的生滿繭子的手輕拍小夥子的肩膀,扛起布袋-------裝廢品用的布袋,滿臉釋然地走了。

身後,一個跪在地上潸然淚下的男人。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7

他畫得一手水墨丹青,潔白渲染過的宣紙上,總會泛着清爽淡泊與情感。

他曾是我的老師,每次宣紙上留下的底色,總是淡色的墨痕,模糊卻清晰。他愛畫石橋、流水與老房,也愛講那兒的故事。一筆下去,無半點猶豫,墨色卻在宣紙上映得悠長。他的眼眸裏總是寫滿深情,明澈得像個孩子,筆尖微沾水,墨痕沖淡了些,韻出温馨的底色,蒼老的手,蒼老的筆尖突一轉,勾勒出流暢粗樸的線條,那是座平實板橋,向下便是潺潺明晰……

宣紙下熟練的筆觸,源於他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他喜歡畫這些樸實的風光,喜歡走於平實橋上,流水,人家,描摹的時候,手上總多了一份親和力,感覺時間如流水,流着流着,流不動了,堵在心口,便又順着筆尖流淌於宣紙之上。周圍是一片安靜,樹木葱葱似不是點染出來的,氤氲着古樸美好,正如他本身淡泊。正因此,沉澱下來,宣紙下的底色,又濃重了一分……

繼續,眼前一片明晰,紙上泛起了一陣暖黃融於清冷中,舊時的兒童在河邊玩耍。自由、活潑寫於臉上,古樸的老屋裏似裝載了太多的温情與快樂,而他的筆尖顫抖起來,粗糙的手將粗糙的筆桿握得更緊了些。抬起眼,他的眼角流露着幾分濕意,但只是堅定地看着宣紙上的`橋、水與人,彷彿將底色捅破似的,思緒拉得很遠。看着他目光的方向,紙上活了起來,孩子在奔跑、成長,老屋漸小,紙上的是快樂美好的生活底色,遠方是他的故鄉,故鄉情……哦,原來是鄉愁,十歲便求師學藝,時光磨洗,沒有一刻不念着遠方的故鄉——小橋流水,古樸的故鄉!

一幅宣紙水墨,彰顯多少情。是一種淡冷色調,是藝術的追求,還是對生活的熱愛?不,已超出生活的底色,是濃濃的故鄉情啊。無論世事如何變遷,這底色,沖淡不了的,清晰的畫面,染上了他的血脈,底色越發濃烈,越發模糊……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8

一杯普洱清茶,就這麼淡,淡得彷彿無味。香味更清,清得幾乎沒有,唯一口中的清潤,鼻中的清芬,彷彿置身田園,滿是青的草,綠的葉,繁的花,這馨香,似有似無,似無還有。人生如茶,有的濃,有的淡,濃有濃的味,淡有淡的味。每一種人生,都是滋味。茶在杯中沉浮,人在世中沉浮,心靜,則一切靜。淡,才是真味。淡淡的,無關風月,無關你我,那是生活的純真,有着童年般的快樂。簡單的,是快樂的,有着淡淡的清歡。也唯有在這清冷和淡裏,冷一下,再熱,慢慢走,悠着點,這才是生活。

白石的畫是淡的,清逸的幾筆,神韻皆在其中。那蝦是透明的,筆墨是簡潔的`,鮮活的生命,竟是那樣栩栩如生。板橋的竹是墨色的,簡靜的幾桿,稀疏的幾片,讓人感受到什麼是風骨。不畫水,則見水。不寫風,則有風。自是淡中得了真味,畫意在似與不似之間,虛與實,濃與淡,剛與柔,緩與急,所有的矛盾都在這裏統一,融合。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就是禪,就是境界。王維的詩,柳宗元的小品,都是得了淡的神韻。柳子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也是得了淡的真趣,一片空無裏,包容萬象。其永州八記,自是清冷與淡裏馨香流淌。

人生其實是一個把書讀厚,又讀薄的過程吧。從空無一物,讀到詩書萬卷;又從詩書萬卷讀到空無一物。從無都有,又從有到無,其實就是一個輪迴。心如明鏡,照見萬物,本無增減。讀過千卷萬卷,過盡千帆萬帆,經過千人萬人,染了嗎?沒有,依然不垢不淨。萬物心中生,萬事心中滅,生滅了沒有?沒有,依然是不生不滅。天上雲來雲往,路上人來人往,佛説一切皆虛幻,哪裏有來去?

一本書,讀到無字。一杯茶,品到無味。淡淡的陽光,淡淡的風雨,淡淡的馨香,淡淡的心境。用安詳恬靜的姿態純粹着生活的情調,用清雅恬淡的芳香演繹着生命的內涵。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9

我望着眼前這一張巨大的白紙卻無從下手。這節畫畫課,老師給我換上了比以往大很多的紙。由於畫的內容不一樣,進度也不一樣,我對面那個小女孩已經開始上色了。她在顏料盒蘸了少許大紅色,又將筆伸進了盛白色顏料的格子。“哎,説了多少遍,蘸白色之前要把筆洗乾淨,直接蘸會弄髒顏料的。”老師無奈地又拿起一支筆將白色中的一抹紅挑掉。

我又開始發呆了。

周圍每個同學年齡幾乎都比我小那麼幾歲,她們的調色盤五彩斑斕,鮮豔奪目。低頭看看自己調的顏色,都是普藍、藏青這樣沉鬱憂傷的色塊。

“爺爺你看這幅畫好看嗎?”記憶中自己稚嫩的聲音浮現腦海。“好看,但是為什麼都只塗白色呢?”“白色最容易塗啦。”我這樣回答。爺爺皺起眉頭:“你看看紙是白色,你又塗了白色,有區別嗎”“沒有。”我低頭瞅瞅自己的畫,不吭聲。“哎呀你還小,以後再跟你説。”爺爺手中握着那把他最喜愛的臉譜扇子,輕輕地擺動慢悠悠地走開了。

“老師,你説紙為什麼是白色不是別色的?”我回過神問道。老師説:“只有白色才可以包容所有顏色,不會改變任何顏色原本的'樣子。”她一邊幫同學改稿一邊説。

噢……這乾淨潔白的紙。

我握起筆,開始了作畫之旅。這次我沒有參與大家的聊天,認認真真打完底定完型,很快,就差勾邊和上色。我將自己的調色盤清洗乾淨,幾經思考拿起畫筆伸向了白色。老師以為我又要偷懶塗白了,卻見我洗了洗筆蘸取最愛的普藍色。調色盤那小格中白與藍漸漸融合,時下流行的“果凍色”藍色變出現了。於是乎,我完成了自己第一幅如此青春洋溢的色彩畫作。

一張白紙可以接納一切色彩,取決筆尖它的選擇;一個人潔白如紙,成為什麼樣子也取決於自己為生命畫布澆上什麼顏料。生命最初的白皙到可愛天藍;青春激烈的火紅到褪去熱情的淡淡淺綠;樹木濃陰的墨綠到枯燥的杏黃。最終我們歸於平靜,好似落了大雪白茫茫的盡頭。

用白作底,繪製生命。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10

風露晨曦,江南尋舊跡。淺綠的底色,繾綣了你的笑顏。那時,初夏,微雨。行走在西湖邊龍井問茶村的山路里,空氣中彌散着荷葉的清香,山間的水汽中氤氲着梧桐的清冽,散發生命的氣息。

走在山間,滿眼就只一個字:綠!像竹葉那麼嫩,像荷葉那麼潤,像蕉葉那麼亮,徜徉其中,就如行走在米芾恣意的點染中,行走在塞尚靈動的色塊中。

倏忽,一陣清脆的“沙沙”聲攫住了我的耳。循聲而去,只見一老嫗正灑掃山階。淺綠碎花的衣袖裹着土黃的手臂,精緻的斗笠壓着一根根銀亮的髮絲。把着掃帚,輕輕揚起,又輕輕放下,動作從容嫻雅,在綠底色的襯托下,不沾凡塵,再美不過。“您好!您知道九溪十八澗怎麼走嗎?”“九溪十八澗?呦,那裏山路窄,我帶你去吧。”她回頭對我微笑,眼角的魚尾紋彷彿也是帶了生氣的,在涼風中温柔地綻放。透過林間罅隙,西湖美景朦朧可見。綠水悠悠天杳杳,水天溶漾畫橈遲。我不禁好奇:“本是該享福的年紀,您怎麼還在這裏灑掃呢?”她輕輕撫過路旁的灌木,緩緩道:“”我不願跟着兒女去過城市生活,無聊枯燥,不如定居在這裏,每日灑掃灑掃,還可以賞此美景,何樂而不為呢?”不禁啞然。雖然年事已高,她的步伐卻並不拖沓,而是輕柔矯健。或許是長期受這綠底色的薰陶吧,她永遠保持着年輕的活力。兀地,她輕呼:“看!郭沫若寫的:層層疊疊山,高高低低樹,叮叮咚咚泉,曲曲環環路。説的可不就是眼前!”我又驚又喜。喜的是眼前九溪十八澗“菱蔓搖曳,蓮雲芳敷”之美景,驚的是灑掃之老嫗竟會吟出詩來。“斜風細雨不須歸”,她道。“滿架秋風扁豆花”,我言。微雨落,小荷翻,榴花開欲然。一老一少相行澗中,清涼的`雨絲將綠滴在我的額上,深吸一口綠色的空氣,感受老嫗身上的詩情與生機,欣賞她旖旎如畫的笑顏,此刻,最美。

今日再遊西湖,她依舊淺笑温婉,菱蔓搖曳,那時最亮麗的底色。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11

每個人出生便是一張白紙,或潑濺暈染,或疊描勾綴,每件事物都會在白紙上添上不同的圖案,每個人的圖畫都不會是一模一樣的。但無論最終變成了什麼樣,是成為一張不起眼的髒污粗紙,還是成為驚豔眾人的絢麗名畫,人的最初、及本質,永遠都只會是一張白紙。

剛出生的嬰兒,無憂無慮,不會不敢嘗試新的事物,也不會去擔憂任何事,甚至連害怕都不知道是什麼。有人説,他們之所以會有這種無所畏懼的模樣,是因為他們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懂,但是事實上,評判一件事物是否值得恐懼,是由自己決定的,而不是由事物本身決定。

有段時間,網上流傳着這樣一句話:"成長,帶走的不只是時光,還帶走了當初那些不害怕失去的勇氣。"是呀,我們越是長大,就越是膽小,不知從何時起,我們開始習慣於不去嘗試新鮮事物、滿足於現狀;每當得到一件東西比較困難,或者一遇上麻煩事,就總是會説,這個太困難,我做不到。不是做不到,是你不想做,是你害怕做。

大城市之中,來來往往忙忙碌碌,人們早忘卻了去抱着初心、用期待和好奇的眼光打量這個世界,那種一筆一畫的在白紙上勾勒上色的感受。

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他在少年時期有着遠大的'抱負,一心想要報效國家,因不願意妥協於權貴,他最終選擇了辭官回鄉,過着他想要的歸園田居的生活,他的詩歌思想讓我們有覺悟,人不光是需要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也是很重要。我們也應該常常問問自己的內心,到底需要些什麼,而不是盲目的跟隨別人。

試着用原先的初心去感受這個世界,無論在紙上被添上了多少濃重的色彩,千萬不要忘記了,最初單純卻迫切的去追求絢爛的心態。無論如何,我們都只是一張白紙,紙是白的,這是我們的底色,是無論加多少色彩都改變不了的事實。

不要忘記自己最初的模樣。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12

?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不應也不該拋棄這一傳統美德。

勤儉是創造社會財富的一種途徑。有人認為:社會物質如此豐富,人們不必提倡勤儉,因為這是吝嗇的表現。這種説法不僅是錯誤的,而且這也漠視了許多創造社會物質的人們的努力。社會物質之所以如此豐富,是因為由一大羣辛勤的人們創造出來的。他們不僅辛勤,而且也很節儉。正是如此,社會物質財富才豐富至此。俗話説:“坐吃山空”如不努力的'去創造,只是因為“倉庫”尚滿就遊手好閒,那麼再大的“倉庫”也養不活這十幾億的中國人。勤,是創造財富的一種方式;儉,是保存財富的一種方法。不勤也不儉,遲早坐吃山空。勤儉則不斷地創造財富,甚至可以福延後代。

勤儉並不是落後小氣的表現。誰説現在的社會不應再提倡“勤”,而應提倡“智”?一個人再聰明也好,如果他懶到連腦力勞動也不想進行的話,那麼再發達的人工智能也救不了他。勤儉並不是落後小氣的表現。相反,勤儉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因為勤,所以社會創造了那麼多物質;因為儉,所以社會積累了巨大的財富。不懂得勤儉的民族,也不會懂得為何勤儉可以使社會財富增加,進而國家富強。所以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有不少的民族是因為不懂得勤儉而又過於貪婪,最終消失在這個歷史的長河之中。

勤儉是不變的決擇。從生產力極其落後的遠古,到物質豐富的今天,勤儉一直是中華民族不變的抉擇。勤則是自己努力創造,儉則是省掉不必要的浪費,這樣才不會落入窘境。正所謂:“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所以勤儉不僅在古代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也擁有着一席之地。勤儉作為中華民族的抉擇,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一代一代的傳承了下來。

在今天的社會,我們更需要勤儉,而不是社會發展了,勤儉這一傳統就不需要了。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13

天空有點黑,涼風吹過,讓人從頭涼到腳。已經是深秋了。

那個人坐在地上,背靠着一棵大樹,手裏拿着一個木箱,正對着他兒子的學校。他來接他。但這時,他正盯着那個木盒子,眉頭緊蹙,露出一臉悲傷。

盒子被偷了,這沒用。他身無分文,現在生活越來越艱難。盒子裏有數百美元和一塊透明的圓形玉石。如果你節約使用,你可以得到足夠幾個星期的食物和衣服。但是這個箱子被偷了,而且是從兩個老人家裏偷的,這也正是他心煩的原因。

大樹上的葉子忍不住蕭瑟的秋風,紛紛打着旋落下來。從樹枝被拆下的`那一刻起,關於它的一切只能封存在歷史相冊裏。而大樹沒有紅花綠葉的伴奏,只能光禿禿的站在地上。

枯萎,衰老.對於垂死的老人來説,和死去的老人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要讓他在離開的時候承受寒風?再説我自己家裏有父母,怎麼能不管呢?

那人一頭霧水,嘴角不停抽搐。他以為再拿不到錢,家裏就沒有飯做了。就算他能抱,孩子們能抱嗎?父母會怎麼做?況且孩子還要上學,父母年紀大了,身體不好,還有很多地方可以花錢。一切似乎都混在一起了,弄得男人心裏一片混亂。

那人索性把心收起來,決定把玉賣了換錢。他站起來,大踏步向前走,一步、兩步、三步.突然,男人停下來,他突然想到一件事:如果兒子知道他是小偷,他會原諒自己嗎?父母會接受這些不乾淨的錢嗎?而你會過上舒適的生活?

“生命的開端,自然是美好的……”讀書的聲音來自我兒子的學校。“是的,人性要善良,人要保持善良的本性。”男人喃喃自語,一幅童年天真快樂的畫面出現在他面前。他知道送兒子是對的,學文化,是個善良的人就不能落後自己。然後,男人笑了,笑得很自然,眉宇間的悲傷也散去了。他相信總會有希望。

他拿着一個木箱,輕而易舉地向老人的房子走去。這時,一束柔和温暖的陽光灑在大地上,就在那個人之前站的地方,照在那個顯示人性底色的地方。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14

他帶着朝廷潑給他的一身髒水,拖着疲憊的步伐來到陌生的遠方。

烏台詩案之前他日日呼朋引伴吟詩作賦,烏台詩案之後所謂好友唯恐避之不及;事發之前他是政壇上的一幟,文壇上最耀眼的一顆明星,事發之後卻被狠狠踩在腳底,昔日最引以為豪的詩文俱成了累累罪證。

他怨,他悲。他怨那些被嫉妒衝昏頭腦的小人,悲他飄零無依的現狀;他怨上天無端安排的一次致命的挫折,悲他令無數士人歎為觀止的詩文如今卻被打上叛逆忤上的烙印。

可他的心中卻極少有過恨。豁達與寬容是他的底色,他的心胸如同一片沉靜的大海,包容了所有的河川,卻依舊保持着最初的蔚藍。黃州是他流放所至之地,偏遠而荒涼。他在暫居的寺廟中靜坐終日,豁達與寬容的底色漸漸顯現,淨化着周遭的骯髒。

難道就讓自己這麼一味悲怨下去嗎?不!他是蘇東坡,是感慨“人生如夢”卻仍能以“一樽還醇江月”面對的蘇東坡,是感歎“物與我皆無盡也”的蘇東坡,是以寬容和豁達的底色的`蘇東坡,怎麼任政壇的髒水將自己的心徹底澆滅?

他重又站了起來,這次多了豁達與寬容的底色。無處可居,他便在村民的幫助下搭建幾所平房;無物可食,他就親手開墾荒地種植瓜果蔬菜……他向遠方眺望,那裏赤壁如血,赤壁湖上泛起粼粼金光,已是另一番天地。

黃州之前的蘇東坡以詩聞名,黃州之後的蘇東坡更多了令人敬佩的底色。若他就此沉湎過去不再朝前,那麼他的名字將逐漸被人淡忘,一代文學巨星就此隕落,湮滅在滾滾歷史長河中。

所幸,他走出了籠罩着他的陰霾,多了份常人不可及的底色。他泛舟赤壁湖上,一一撫過赤壁上的點點斑駁,心中俱是重生後的寧靜。

此時,前、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的絕唱已經響起,蘇東坡的底色逐漸化為華美的翼,助他飛越眾人,從此站在文壇之巔。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15

老師常常教導我們看待事物要透其表象,看其本質,也就是事物的底色。

就拿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人生”來説,它的底色是什麼呢?

人生的底色是充滿汗水和拼搏的金色。人生是一條每個人都有病且想為之奮鬥的路。每個人都想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為此便離不開努力。這是二十歲時的人生,考驗人的意志。

人生的底色是思想提升的過程。美國偉大的總統林肯也是這樣認為的“我的一生中,在每一個思想能夠開花的角落,都試圖拔出荊棘,種上鮮花”。人生之初,一切空白,需要自己裝飾,輝煌的人生由自己打造。古今中外,那些有名思想家,都是在自己人生的每個角落都種滿了“思想之花”,待到花開之際,便是你綻放光彩之時,前提是你要用汗水澆灌,讓花兒在。這可以説是三十歲的人生,考驗人的智慧。

人生底色是一條分叉路口。“我寧願做一顆華麗的隕石,完完全全的燃燒自己,發出光熱,也不要做一顆永遠沉睡的星球”,這時傑克·倫敦的選擇,“捨生而取義者也”這是孟子的.選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海子的選擇······不同的人選擇不同的路給人生裝點上不同的底色。只有選對了路才能走出光彩,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這應該可以説是四十歲的人生,考驗人的判斷力。

本傑明·富蘭克林對人生底色的見解更加簡潔“二十歲時,主導人的是意志,三十歲時是智慧,四十歲時是判斷力。”

人生苦短,韶華易逝。不要以為站在原地,不在路上前行就不會到達終點,你錯了。你不行,路就會逐漸坍塌,直至你腳下。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你今天的頹廢會成為歷史,但莫因此放棄,想着反正都會成為歷史就不去努力,雖然結果都一樣但重在過程,要不枉此生這才能讓人生的底色真正綻放出光彩。

老師教導的沒錯,只有看透了事物的表象,才能看到人生的底色,讓黯淡的生活充滿光彩!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16

你見過真正的黑夜嗎?深沉的、濃烈的、黑咕隆咚的夜?

“夜如何來,夜未央,庭燎之光。”夜是黑色的,即使人們給它塗抹了色彩,它的本質是黑的。爸爸媽媽告訴我,他們小時候的夜不像現在這樣光怪陸離,而是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從何時起,晝夜的邊界模糊了?夜變得淺薄,沒了厚度,失了神祕。燈光下的夜變得多姿多彩起來,漸漸失了本色……

遇見真正的黑夜是在一個雨夜,我正在學校附近一間簡陋的出租屋裏焦急地趕作業。突然,屋裏一片漆黑,停電了。這時,黑夜宛如一朵花,慢慢地綻放,潮濕孤寂的夜的芬芳漸漸籠罩了整個世界。我猛然意識到,真正的黑夜來了,那彌天漫地、不含雜質的夜讓我焦急的心平靜下來,我靜靜地傾聽着窗外小雨的淅瀝聲,原來它的聲音如此輕盈、有韻味。黑夜,覆蓋萬物,侵襲着每個角落,它叫停了芸芸眾生的熙攘喧囂,平息了凡夫俗子的嘈雜鼎沸。

這是一次因“事故”而收穫的黑夜。其實,這不過是夜在我眼中恢復其本色罷了。我感到羞愧,是我們弄髒了夜的顏色:我們懼怕黑暗、貪戀五光十色的世界,於是拼命驅趕黑色,硬生生地改變了夜的`面貌!這讓我想到比爾·麥克基本説過的一句話:“我們沒有創造這個世界,我們正忙於削弱它。”

今夜,我躺在鬧市中一所公寓的牀上,聽着窗外街道上的喧囂。房間裏沒有開燈,可我仍能看得清周遭,甚至看得清掌心的紋路。銀白色的防盜網被街道上來往車輛的車燈照的亮堂堂的,我有些傷感:那黑暗的、寂靜的夜已經求之不得了!

我並不是討厭光,相反,我深愛星月之華、燭火之燦。我厭倦的是"白夜城市"“不夜工程”。人類,既能點亮黑夜,就應該懂得修復黑夜。

夜的底色是純淨的黑,它是深沉的,也是靜謐的,那麼,人的底色哪兒去了呢?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17

人生如如同一張畫紙,由最初的白紙漸漸被各種色彩填充,最後成為一幅第一無二的畫作,繪成了我們絢麗的一生。

但是,每一幅畫儘管色彩斑斕,它們終究都有相同的底色。那我們的底色是什麼呢?

回顧歷史,古往英豪都有他們的底色。義薄雲天,千里走單騎是關雲長的底色;一身是膽,單騎救主是趙子龍的底色;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的底色……

晉代陶淵明最後一次做官於四十一歲。有一次,縣裏派督郵來了解情況。有人告訴陶淵明那是上面派下來的人,應當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淵明聽後歎了一口氣:“我不願為了小小的`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身下氣去向這些傢伙獻殷情。”説完,便辭官還鄉,開始了他“採菊東籬下”的田園生活。高風亮節,不為權貴所染便是陶淵明的底色,也正因為其堅守底色,陶淵明才成為我們心目中的小小英雄。在這歷史的長河裏,無數的風流人物皆有着他們的底色並且堅守一生,也終究是這些底色成為了他們一生的代言。

生命是短暫的,但生命也是永不停息的。在我們的生命裏,應當如何堅守底色呢?

嵇康用《廣陵散》告訴我們堅守底色,就是要堅守生命的氣節,保持不變的信念。

李白用他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告訴我們堅守底色,就是要保持自信與不屈,用一種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

反觀現在,無數的刑警用自己的生命告訴了我們,堅守底色就是要打惡懲霸,除暴安良,鐵面無私。堅守底色對於他們來説就是堅持對人民羣眾的那一份赤誠的愛,堅守生命的浩然正氣!

可如今,街頭巷尾滿是外來語的廣告,欺善怕惡的人更是比比皆是,。傳統文化被人漸漸遺忘,中華五千年來的傳統美德被無數人自我拋棄。我不禁在想,中國人的底色還在麼?

所以,發揚我們的本色,堅守我們的底色吧,讓正直、寬容、堅忍、謙恭這些美好品質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在底色的基礎上,繪出最絢麗的畫卷!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18

人要有自己的骨氣與底色,不管身處怎樣的環境或者是面對什麼樣的困難都要堅守住。

堅守底色需要有強大的信念與信仰,司馬遷堅守底色,面對常人難以忍受的困境,他可以堅守下來,守住了一代史官的底色,寫下了絕無僅有的《史記》,倘若他沒有這樣的底色,可能早就自殺了。千古流傳的史記也將不復存在。司馬遷堅守的是個人的信念保住了底色,詹天佑則是堅守住了國家的底色。在面對歐美列強的不合理要求他能夠堅守底色,承諾中國人自己修建鐵路,面對所有的質疑與嘲諷,他堅守底色保持信念,歷經千辛萬苦找到解決方法。展現了中國人的實力,鑄造了屬於我們自己的鐵路。

堅守底色還是一個國家的需要,擁有底色的民族才能稱的上的強大的民族。抗日戰爭時期,面對日本鐵騎的侵略,中國人沒有放棄。誓死保衞家園,打消了日本人三個月佔領全中國的妄想,拖住了他們進軍其他地區的軍力,為全世界贏得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就是一個民族的底色,不管面對多大的'困難都不放棄。

朋友之間同樣需要堅守底色,有許多人為了一時的利益去親近一個人與之交朋友。這樣的人並不會真心的去對待朋友,只會在別人輝煌的時候慕名而來,當對方跌入低谷的時候便留給對方的就是嘲笑。伯牙和鍾子期都是有底色的人,當知道自己的知音不在世上時候,伯牙摔斷了琴,知音不在自己獨自一人又有什麼意思呢?擁有底色鑄就了深厚的友誼。

曾看過一個小故事,一個小偷在得手回家的路上救了一個摔倒的女人,法官最終判決他無罪,偷盜是一個人無恥的行為,相反救人則是更大的救贖,他堅守了一個人最基本的底線保住了底色,在他小偷的外表下有一顆善良的心,這就是他的底色。

沒有底色的人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是社會的蟲蛀,是沒有用處的人會給社會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

做人要做一個有底色的人能夠造福社會的人!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19

畫的底色,決定了它的明暗;人的底色,決定了他的厚薄。

生命的底色是什麼?你又會給你的生命賦予怎樣的色彩呢?

毛澤東決定為了中國與世界人民的解放事業奮鬥終生,他的底色是紅色。紅色,代表了鮮血與革命。

萊特兄弟夢想飛天,他們的底色是藍色。藍色,代表自由與翱翔。

南丁格爾一生渴望救死扶傷,她的底色是白色。白色,代表着聖潔與希望。

……

是這樣的。你希望你的一生如何度過,你就有了怎樣的底色。

人生來平等,是同樣的無色,而理想賦予我們最初的顏色。每一個人都有過夢想,就如同所有的畫都有底色。在此底色上,人們一筆一筆地完成人生的巨畫。有些畫驚豔,有些畫雄渾,有些畫和諧而美好,有些畫複雜而矛盾。但不論怎樣,都無法掩蓋住底色。底色有可能會成為陪襯,但絕不會因畫的.內容而黯淡。

底色是初心,是我們前進的方向,亦是我們出發的起點。我不懂繪畫,但我知道,底色灰暗的畫,雖有可能成為一幅好畫,但不論用多麼熾熱的色彩繪製,也不會變得明麗。底色決定了畫的色彩,一如人的理想決定其奮鬥方式。

人類的歷史是一個巨大的藝術博物館,每一個人都進去參觀,看着展板上的畫,低頭畫自己的。一些人的畫被周圍人所驚歎,於是被立刻掛在新展板上,供人們學習,欣賞;一些人的畫被永遠釘在恥辱柱上,成為人們的笑柄,或為人所歎惋;更多人甚至在匆忙中連自己的畫都沒能一瞥就連人帶畫一齊消失在博物館出口。如果連畫作都變得可有可無,那畫上的底色還有其存在的意義嗎?

底色是目標,是理想,是初心,是夢開始的地方。聽起來很荒謬,但事實上,畫作會被毀滅,底色永遠存在;人生也許無意義,但人的理想卻有意義。我們必須明白,掛在新牆上的畫並不比普通人的更加珍貴;偉大者們的人生並不比平凡者的一生更加有意義。使畫珍貴的是底色,使人生有意義的不是結果,而是理想。名畫與偉人,不過是技巧上更勝一籌罷了。

你的底色是什麼樣的?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20

七月的遊人十分多,那山上也擠滿了遊玩的人。雖然天乾物燥,飆升的氣温使那山上又悶又熱,但也沒讓遊人減少。

山腳下有赤裸上身的轎伕,只需花錢就可將你用轎子抬上山,但生意並不是很好,大多數人都是自己爬上山,走走歇歇,看看風景。在離山頂最後一小程供遊人歇息的亭子裏,翹腿握着大蒲扇休息的遊人中,來回走着一個脖子上掛着毛巾、衣服舊得掉色、彎腰駝背老人,他不斷衝遊人露出討好的笑容。雖然模樣像是乞丐,可並不是,他將自己筐中的瓜切成幾塊,逐個遞向遊人,待遊人咬上一口,便笑嘻嘻開口要錢:“50元!”他伸出手要錢,遊人一驚,但無奈瓜已入口,想要還價,老人便收起笑容:“這個是我自己家裏的瓜,市場上這樣的可貴了,你也不知道有沒有加什麼藥。你吃了我瓜不付錢?”遊人遞給他錢,扭頭走了。

雖然驚於瓜的高價,但又口渴難耐,不斷有遊人來買他的瓜,老人笑嘻嘻地收錢,他看着十分可憐,對於下坡的遊人,他訴説着自己如何的貧苦,如何揹着如此重的瓜上山來賣,望大家來買,不時不忘誇幾句自己的瓜的香甜。

日落西山,遊人歸去。

亭子裏沒了什麼人,天氣已不像上午那般燥熱,亭子周圍瓜皮滿地,幾個衣衫破爛的人聚在一起數錢,他們談笑聲在山裏迴盪。

他們收拾收拾也準備回家了。而早上在亭子中彎腰曲背的老人現在筆直地站着,沒有了早上的虛弱和可憐的樣子,反而在碰頭説笑的幾個賣瓜中顯得頗有威嚴。他眼睛望着那最後下山的遊人,不放過任何一點機會。最後,他從幾乎空空的瓜筐裏面拿出最後一個小西瓜,要價5塊,他已經沒有那樣討好的笑,他只是不想把瓜背下山。遊人買了,他將紙幣塞到快要變形的襯衣口袋中,他得意地看着其他賣瓜人,渾身上下都那麼快活,他背光走着,人們無法觀察到他的神情,但從他佈滿的'皺紋的臉的輪廓上看,他的嘴角在夕陽暖紅的光中斜着上揚。

挎着空蕩蕩的筐,他隱沒在陽光背面看不清的底色中。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21

週末在家,閒來無事,我隨手翻看着近幾日的報紙,一幅黑白底色的照片猝不及防地映入眼簾。這是一個殘破的遺骸,仔細辨認,發現是一艘船。視線上移,黑墨與白底間交織翻騰出它的名字——致遠號。

沉重而又悠長的三個字,註定是歷史中鮮豔的一筆,如今它以如此肅靜的色調出現在我眼前,我竟愣在了原地。

回想初次見到它,是在劉公島的紀念館裏。那時還小,不懂戰爭是什麼,只是聽父母説那是一場慘烈的戰爭,流的血幾乎要將渤海的水遍染。血?血是紅色的`,那艘船上定然染上了紅色的印記了吧?我轉眼看向那船的模型,眼裏竟無端湧出一絲悲涼,有那麼一剎那,我似乎看見無數鮮紅的血珠前赴後繼地濺在船上,四周除了紅色再沒有其他。我微微顫了顫,向遠處跑開,似乎這麼做便可遠離那紅得駭人的一幕,可事與願違,那抹紅卻一直深存於腦海,無法忘卻。

自那以後,每每提及“致遠”,那一抹紅便會浮現眼前。

直到八年級時的歷史課,我再次“遇見”“致遠”。這一次,它的甲板上默立着幾個深藍制服的人,背在身後的手上戴着純白的手套,如大海上幾抹驚現的閃電,劈開前方血色的霧靄。這時,我已對致遠所經歷的戰爭有所瞭解,知道了這場戰爭中除了淒厲的血,還有中國人無法被磨滅的勇與傲。那一刻,心中長存的一抹紅被悄無聲息地換上了明麗的藍與白。我想,這或許是最能代表一個勇士的顏色。

如今,再次邂逅致遠,它成了黑白色,不再是蔓延着悲涼的血紅,亦不再是象徵勇敢的藍與白,而是沉肅的黑白。凝視着這張照片許久,我想,或許黑與白更適合成為“致遠”二字的底色。黑與白,極簡卻又繁,它們包涵了世間的一切顏色,一切情感,最終以一個沉靜的姿態鋪展於眼前。

合上報紙,我緩緩閉上雙眼,黑白色的“致遠”卻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清晰:薄淡的白霧裏,致遠向遠方駛去,留下的,是久久翻騰不息的白浪。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22

爺爺是典型的中國農民,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一切中國農民的品質,勤勞樸實善良。他常説“苦了自己沒關係,不能麻煩到別人。”沒有任何華麗辭藻,就像他的人生,如水一般平淡,如土地一樣堅實。

日出而作,日落而歸,面朝黑土,背朝天。就這樣,在他那幾畝田地中,春播秋種。記得那時化肥已經很普及了,但爺爺總是要留下一畝地種綠肥,他總執拗的説“什麼肥都抵不上我這天然肥。”的確是這樣,不管是蔬菜還是水稻,在我們看來那就是最美味的食物。

爺爺還不止於此,他一生在田間勞作,將畢生心血傾灌在這片土地上,播種結束或是插完了秧,爺爺便會提着一個小桶,裝着花瓣,來回的撒在田中,在他看來這樣的糧食長出來,伴着花香。是否有花香,我早已忘記,但爺爺的純樸風氣印在我的腦海裏不能忘記。他耕種着這片土地,長出了一種果實叫樸實,那是爺爺生命的底色。

而這幾年,爺爺由於身體原因基本不種田了,由於無事,他又戀起了燒香。每每回老家,所聞到的,不是飯菜的香氣,而是香火味兒。家中最顯眼的便是那一尊烤瓷的觀音像,觀音手持楊柳玉淨瓶,眼睛微閉,它的正下方是一爐香灰,總是有幾根深紅的點燃的香插在其中,冒出縷縷細煙鑽入鼻中。一種濃厚中帶有絲絲薰味兒的氣味,並不好聞,但到底也是令人遐思的。

只記得那時爺爺教我上香,點燃三隻香,雙手輕握,兩臂舉着香向前伸,將頭埋下,閉上雙眼,虔誠的拜三拜,心中默唸着期盼的內容,最後將三支香插入香爐。我每每都是與爺爺一起做的,我能看到爺爺凝望着觀音像的眼神是那麼真誠,那麼純粹。結束後他總要笑着摸着我的.頭,説“做人要用真心,觀音才會保佑。”

我知道,爺爺根本不信佛,他所祈禱的只是家人的平安快樂,用他的真心去期盼幸福。

香雖燃盡,氣息仍存,他的樸實,他的虔誠,他的真心,是他生命的底色,沒有斑斕的色彩,只有那無華的淳樸,無形中也渲染着我的底色。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23

這是我在南京的每一日裏都能見到的色彩。

清晨,若你看見樓下的學生們排成隊,別吃驚,因為這時我也會輕輕地整理好裝容,腳步雖會略帶急促,卻從來沒有一刻讓腳步聲擾到他人。而我的目的也很簡單,只是帶兩份油條或是一個熱騰騰的煎餅,然後在上學的路上補充好體力迎接新的一天。有時在路上你會碰到街頭散步的老人,他們或幾個人一起或獨自享受。有人擊掌有人慢行,有人甩着雙手來來回回,但不管怎樣他們絕不張揚,用自己獨到的“養生經”鍛鍊着。

一天的'學習,時常讓我的精神感到疲憊。在下午上課前,你一定會看見有幾個小夥伴急急忙忙地竄到教室門口,手上拿着的是他們剛買的咖啡,臉上堆着笑走到幾位同學面前,伴隨着的還有一句:“小心哦,燙!”這讓原本枯燥的學習時間增添了不少樂趣,下午上課時,一個個如飢似渴的學生,老師在黑板上重複着疑難點,而學生們也在認真記筆記。課後,南京的孩子們就活潑了許多,有的和我一樣奔上籃球場,有的與夥伴們聊着天,幾乎沒有看到落單的孩子。

看吧!不管是南京的大人還是孩子,都是那麼地陽光向上,這就是南京城獨特的“底色”之一。

夜晚,當你走上南京的街道,你依舊會發現小吃店、燒烤店的燈光絢爛閃爍,看!那個年輕人眉飛色舞,好像在向他的夥伴介紹着什麼,他衣着並不多華麗,但是他的那雙眼睛那樣清澈透亮,雖然並不大,但是卻顯得明亮。你一定看着他的眼睛出神了,瞳孔黑黑的,彷彿在他的眼中能洞穿這個世界一樣,可能一個瞬間,你就做了一個夢,你從那個年輕人的眼中看世界,感覺這整個世界都是多姿多彩的。他的朋友們是多麼親切,夜宵的快樂也融入其中,讓你也開始無比熱愛生活。每個南京人都愛着這個城市,都有着那樣的眼眸,熱愛着生活的每一刻。

你深深地感受到了這樣的“底色”了吧!每個人都是那樣的熱愛生活。走過南京的每一天,南京人的陽光向上,熱愛生活,已經深深地融入了這個城市裏,成為了獨特的“底色”。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24

古樸的老城散發着古色古香的氣息,踏上石板橋,橋下的河流透着清綠的底色。

而今的古巷卻多了些商業的氣息,青石板上多了現代化的步伐,各色各樣的店鋪穿插其中,心中不由煩躁。

走至老巷深處,人煙稀少,在拐角處聞到了酒香,本煩躁的心情像是被安撫了一下,循着酒香找到了一處半掩着門的老店,沒有招牌,僅有一酒字關在門上。

老店內之一老人,老式的釀酒木器,屋內並沒有其他機械化的設備,只有桑木的氣味。“孩子,買酒?”一聲爽朗聲傳空而來。嗯,我應到。恰逢今日老人將釀酒,我也急有興致跟去一瞧,門院內,幾盆飽滿的大米在陽光下閃爍着晶瑩,映着潔白的底色,彷彿爭先恐後地去看看酒中的世界。

老人嘴角一彎,拿來了一個酒桶,一捧大米半桶酒,按比例調好,陽光灑在臉上,映出他格外認真的臉龐。“是不是好了,下面蓋酒蓋了?”我理所當然的.問道,之前見過家鄉的老人釀酒,我高興道。老人搖了搖頭,“你們呀,不能被進口限制了,傳統上是這麼做,但是我們要看遠一點。”他一做高深道。

我不解,此時樹上偶傳來知了的鳴叫,各種花香撲鼻而來,甘醇的酒香,老人訴道:“老頭兒我曾經也一味的用長輩們創下來的手藝,誠懇他釀酒的醇香固然吸引着遊客,無奈味道單一,不久門口少了光臨。”我暗道是啊,我們被傳統的井口限制住了。

只見老人從裏面匆匆拿來一瓶紅色的水,他到“後來,我一想,我們身邊不是有很多花嗎,為何不參進,可作藥酒,可做多種口味的米酒。”他細細倒入,霎時間玫瑰般的香味溢滿整個院子,給江南小巷添了一抹明亮的底色。

老人邀我品嚐,小喝一口果然不同往常喝的米酒,老人望向遠方輕歎“人們何嘗不是被傳統限制,以致於忘記創新。”老人那蒼顏透着智慧的底色,他沒有被傳統限制住目光,用智慧的視角看到更高的世界。

釀酒老人那智慧的底色在這老巷深處綻放。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25

領略過莽蒼廣袤的黃土高原,流連於氣勢恢宏的紫禁城,腳踏過蜿蜒起伏的萬里長城,卻被他的底色所震撼。

烈日炎炎,午後燥熱的空氣帶着浮躁的氣息,街道上是熙熙攘攘的人羣,車來車往,大家都腳步匆匆,專注於自己的事情,逛街的人們的嬉笑聲不絕於耳。

忽地一輛黑色轎車疾馳而過,乾淨的街道上便多出了做個面紙團,如同一塊塊污漬粘在大街的衣角,它們反射着一道道耀眼的光,刺痛了我的眼。

街上人來人往,人們依舊腳步匆匆,對那團污穢熟視無睹。人們都是不經意瞥見了他們,便急忙移開視線,有的甚至繞道而行,彷彿地上的並不是紙團,一輛輛汽車駛過,揚起陣陣煙塵,攜帶着紙團飛向了街道的各個角落。

或許曾有人想彎下腰擦去這些斑點,卻趨於大流,無動於衷,悄悄收回目光,繼續同伴談笑風生。

日漸西斜,日光逐漸暗淡,一抹彎下的身軀卻刺痛了我的眼。

那佝僂的身子顫顫地站起,走向了下一個目標,夕陽斜照,折射着他與眾不同的'光彩。

移步上前,輕聲詢問:“這麼多人都選擇忽視他們,你要去將它們撿起來了,告訴沒看見不就好。”“裝作沒看到,可我卻看到了。”老人站直了身子,義正言辭的説。耿直的話語彰顯了他為人的底色:實在。

周圍的人漸漸多了,許是被老人打動,紛紛加入清潔的行列。

看着老人又一種躬下腰的背影,我不禁若有所思,在物慾橫流的今天,有多少人為了面子,榮譽,放棄了自己做人的底色,變得隨波逐流,任由自己着上他人的色彩,又有多少人能夠保持着自己的底色,認認真真做事,實實在在做人呢?我們也許太過在意別人的目光,便悄悄改變了自己的底色。學會了諂媚,奉承,這樣的人生不也可悲嗎?

太陽躲進如墨的天空,星辰劃過靜謐的蒼穹,一笑而過,不為殘陽感慨,也不因落紅而留連,只願為那些保持自己底色的人感歎!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26

正如兒時玩的刮蠟紙,任何事物都有一層矇蔽真相的偽裝,當你小心翼翼揭開它時,你才能發現最後一層明晃晃的底色。

所謂勝者成王敗者寇,在戰爭中,沒有所謂的正義、道德,只有無盡的殺戮和底層百姓那微弱的呻吟。為何反覆無常三毀盟約的劉邦以欺騙奪得天下,在史書中卻是“漢高祖斬白蛇而起義”種種英勇高大的形象?為何同以奸詐為人所知的曹操卻遺臭萬年,受萬世詬病?

透過重重迷霧,我看見一個身着黃袍的帝王,站在層層疊疊如山巒的墳墓前,那些都曾是他的敵人,巨大的石碑上那些用刀劍刻出的文字不是墓誌銘,而是這樣寫着:“某年某月某日,吾皇斬此賊於馬下,其千餘黨羽皆梟首掛於城門,立不世之功……”帝王哈哈仰天一笑,從那帶着血腥味兒的龍袍中伸出手指着石碑道曰:“這就是歷史。”此後,史官記錄它,文人歌頌它,百姓仰慕它。那一張張跪倒在地虔誠而又盲目的臉龐擋住了我的.視線,讓我看不清那石碑上,那石碑的傷痕累累、血跡斑斑,看不見後面的枯骨嶙峋。那些散落着的、堆積着的骸骨互相交雜着,那一枚枚頭骨用其特有的空洞的眼神靜靜注視着帝王,以及帝王身後大喊:“吾皇萬歲”的羣臣百姓。鏡頭漸行漸遠最後濃縮成一個光影,消散在歷史的洪流。

嗚呼,一將功成萬骨枯,這邊是歷史的底色嗎?

再來反看現實。

為什麼英、法、美能如此冠冕堂皇、光明正大地侵略利比亞?什麼為了正義、為了民主?只不過是一個讓自己的士兵死得其所得的理由和一個能讓自己放下愧疚、放下人性,以便更加無恥地掠奪利益的藉口!彷彿“祖國母親”振臂一呼“吾國兒郎隨吾殺敵衞國!”我們便得成羣不要命地奔向迎面而來的炮彈,説不定還沒見着炮彈,一個跌倒,便淹沒在身後瘋狂的人羣中……

沒有藉口!脱下你那五彩斑斕的外衣吧!讓你真正的底色暴露在陽光下,讓眾人看看!以任何名義為由挑起的戰爭都是邪惡的,無論你如何鼓脣弄舌、巧言令色,也掩蓋不了那血淋的底色。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27

正所謂“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是人類必須的東西,只有一本好書才能使讀者品味出其中的奧祕,能夠在書的海洋中暢遊。書中的知識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只有用心去讀才能明白書中所講的含義!

我,原本沉淪在孤獨中的孩子,無意間我結識了一大堆的書朋友,他們一個個地互相給我講着大道理,我就像和一大羣夥伴們一起探索、研究。有了這“一羣羣夥伴”的加入,我的生活漸漸地充滿童真童趣,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正確而光明的道路,我堅信那兒一定有許多夥伴在等着我。看,他們正在向我招手呢。所以,我一定要一直順利地走下去。不過事情不可能有如此完美,一切盡不如人意。我每天讀書,不停地讀,只知道死記硬背,最終我竟將讀書的真諦忘到了九霄雲外。那時,我甚至覺得一天就像是一年,時間是那麼漫長,生命是如此短暫,一切的一切是那麼黑暗、恐怖,我實在是太痛苦了。“為什麼讀書會讓我如此痛苦,為什麼?”正當我彷徨之際,一語驚醒夢中人,“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此話讓我重拾那跌入深淵的.自信,重新振作,邊讀邊做筆記,一有時間便去讀,讀至今日的我,已經大不同以前那個失落的小子,那是我過去的陰影,如今的我已經脱胎換骨,而這一切,都得要歸功於那在我身無私奉獻了三年的“恩師”,他與我的一點一滴早已儲存在如今這充滿知識的大腦中,他用他“一生的一點一滴”使我奪得了金鑰匙,走進了知識的殿堂!

相信你自己會遇到一個“好老師”。只有你自己去挖掘潛在的知識,走進知識殿堂後,便會發現讀書的真諦:讀書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只不過因為一個人的理念不同最後的結果也會不同。只要有恆心,鐵杵磨成針。到最後你登上了知識的巔峯,別忘記小時候共陪你走過童年的好朋友喲!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28

也許你不如鮮花般燦爛絢麗,也許你不如大海般氣勢恢宏,也許你不如峭壁般高聳入雲;你可能只是路邊的一株普通小草,你可能只是山澗不為人知的小溪,你可能只是山頂上一塊易捻碎的石頭;但我們都擁有人生的底色,那就是平淡。

平淡的生活,平淡的作息,平淡的親情,平淡的友情,平淡彷彿成為了社會的底色,無趣又真實。

在每一天的早上,你總能看見一些“上班族”行色匆匆,他們奔走在大街小巷中。而我們這些本該悠閒的學生也在家、學校、補習班之中往復。還記得九年級的日子裏,生活平淡得如同一潭沉寂的湖水,沒有一絲漣漪。這平淡的生活是人生的底色。

學習上,父親對我的嚴格要求彷彿永遠消散不去,他要求我認真完成作業,制定作息時間表,進行課外拓展。生活上,母親對我的無微不至好似成為了一種習慣,她想出法子讓我能多吃一點,苦口婆心的勸誡要多穿一點,默默付出在我看不見的地方。父母的愛就像空氣一樣,看不見也摸不着,可我卻能時時刻刻感受到它的存在。這平淡的親情是人生的底色。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有一個知己多麼可愛。

我有一個同我一起進行了長達八年的“友情馬拉松”的.人。我們相識在一個炎熱的夏日,她活潑有趣,我外向大方,就在這個機緣巧合之下相知。我們兩無話不談,逗趣有意思,可是後來,它隨着家人搬遷了,我們在網上也時常聯繫,後來漸漸淡了。有一年他們一家回來看看,她來找我了,我們走在相識的林蔭道上,説了最近的情況,也就僅此而已。我曾幻想過無數個重逢畫面、抱頭痛哭、歡呼雀躍……可竟沒想到如此平淡。長時間不見,卻依然記得對方,當再次相逢,依舊可以平淡對待一切,平平淡淡的才是最珍貴。這平淡的友情是人生的底色。

蘭開幽谷,不悲;蘭開鬧市,不喜;誰説幽谷深蘭就沒有美麗過呢?它們用安詳恬靜的姿態描繪生活的情調,用清雅恬淡的芳香演繹着生命的內涵,用平淡的選擇裝點人生的底色。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29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每每讀到這段文字,感歎於生活在幾千年前的莊子,竟有如此一番生活大智。莊子所在追求的,正是這生命的灑脱、達觀。

生命的底色,便是這一份無拘無束的達觀。

井底之蛙的故事,人人都已心知肚明。井中的青蛙自以為是,認為自己眼中的咫尺天涯便是整一個世界。“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者。”缺少對這世界有一分清醒的認識。於是只能屈居一隅,自然算不上達觀。

人的一生,便一直需要保持着這一份達觀。世界紛亂和複雜。便需要一顆懂得得失的達觀之心。蘇軾,豪放派詩人的代表人物,正用他的一一言一行描繪這生命的底色。從“烏台詩案”開始,蘇東坡慘遭貶謫,人生看似蕭索,前路一片迷濛。殊不知,被貶黃州後,經歷了人生種種不舒心的蘇東坡,在此時完成了生命的突圍。在《記承天寺夜遊》中,他那一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無不透露着一個飽經風霜的人對世界大徹大悟後流露出的豁然開朗。

在逆境中達觀,是一種勇往直前的態度。對待挫折要保持一份本真的得失心。正視自己,砥礪前行;在順境中達觀,更需要寬廣的胸襟。

居里夫人,則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這一位一生名譽滿身的著名科學家。當年在獲得了諾貝爾獎之後,便把獎章送給了自己的小女兒當玩具,自己卻繼續於潛心研究。這難道不是一種淡泊、達觀嗎?

然而,在這個利慾薰心的時代,人們大多失了這一分達觀之心。大家都在為自己所追求的功名利祿而不懈追求。忽視了那最質樸無華的達觀之心。

《莊子》如是説:“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願人人都有這一分底色。不被外界所困擾,真正達到從容,讓生命在其達觀的底色上綻放出絢麗的耀眼的光芒。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30

藍色是天空的底色,它明朗,自由;綠色是自然的底色,它清新,生機。我的童年,也有屬於它的底色——粉色。

在那個天真爛漫的年紀,粉粉的小裙子深得我心。每一個炎炎夏日,我都是在祖父家度過的。祖父家總是有玩不完的花樣與翻不盡的寶貝:門口的一棵枯樹,經過祖父的改裝,變成了“老少皆宜”的蹺蹺板;屋裏的一個瓦罐,成為了我童年零食的百寶箱;祖母家的竹籃子,更是裝着吃不完雞蛋。但這些都並不是我的最愛。

從小,我就聽着王子與公主的故事長大。故事裏的公主總是穿着美美的裙子,等待着屬於她的王子。我也有美麗的幻想,幻想着我也可以成為一位美麗的公主。而我的最愛——則是那公主身上的閃閃的公主裙。

每次趕集,我總在那些美美的裙子前流連忘返。每每這時,外公總是慈愛的問我喜不喜歡,要不要買一件。我自然是很想要的。但一想起母親的囑咐,便又搖搖頭,向前走去。而祖父則是頗有些尷尬,叼着一支煙,跟在我身後與祖母慢慢地走。

又一次趕集,我依然伸着頭往櫥窗裏望着可望卻不可及的裙子。祖父這次並沒有問我的意願,我也只是幻想,幻想着某一天可以穿着那身粉色的裙子,徜徉在麥田間。看夠了,我滿足的`離去。但是我並不知道,祖父這次並沒有離去,而是拋下了祖母與我,駐足於店門口。

第二天早上,天格外的藍,空氣也十分清新。連鄰居家的狗都更精神了。我睜開眼,剛欲起牀,便瞄見了牀頭櫃上的陌生袋子。我懷着強烈的好奇心,打開了它——竟然是我朝思夢想的公主裙!我驚喜萬分,祖母也聽到了這動靜,連忙進門。看見我歡呼雀躍的模樣,她笑得格外的甜。那天,我就穿着那條裙子蹦躂了一整天,彷彿自己真的成為了童話中的公主。

轉眼間,這麼多年過去了。那條裙子早已變得又小又舊。但是它的底色一直不曾褪去——那粉粉的公主裙,正如我粉粉的童年般,烙刻在我記憶深處。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31

生活是絢麗的,生命是滄桑的,鉛華雖已落盡,但底色卻如沿途風景般點綴着每一道記憶的弧線,讓生命那道素色的線段,勾出彩虹的迷濛。

在歷史的長河中,是他們廣闊的胸襟,獨特的閲歷造就了他們流傳千古的文章詩句。

臨刑之前,是你臉色不變,獨奏《廣陵散》,向我們訴説着,堅守底色,是堅守生命的氣節,保持不變的是信念。

官名利祿前,是你仰頭大笑,訴説我輩豈是蓬高人,告訴我們,堅守底色,就是

保持自信與不屈,用坐看雲起時的從容面對生活。

蕭瑟黃昏中,是你筆根不輟,獨自翻閲典籍,編篡儒藏,向我們宣示着,堅守底色,就是要珍視傳統文化,使其得到傳播。

無論前方有多少靳棘,我想,你們始終用底色來表達你們永不放棄的決心。

我微笑着看着這些堅守底色的人們,滿懷希望的轉向我所生活的社會,然而又有多少人抱怨成功與自己無緣,可他們卻不曾想,在他們沉醉於聲色犬馬,將心依附在短暫的煙火繁盛下,誤以為這目醉神迷便能成永恆的歸宿時,他們已經失守於底色。

堅守底色,是關雲長的義薄雲天,千里走單騎;堅守底色,是趙子龍單騎救主;

堅守底色,是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也是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他們堅守着底色,用拼搏和奮鬥做矛,刺破前方靳棘路,必然自會與最美的.時節不期而遇。

堅守底色,我們不僅需要錢鍾書的虛懷若谷,瞻泊自守,更要馮其庸的尋緣問道終不悔的精神。

誠如(菜根譚)中説:“世人動曰塵世苦海,殊不知世間花盈鳥笑,塵世不塵,海亦不苦,彼自苦其心耳。”想來,堅守底色,我們需要少一分抱怨,多一份拼搏,忍受人世間的苦難,才會收穫澄清湖面上的飛逝落花,才會擁有康德頭頂上的星空。

人生就是在不斷地希望與失望、成功與失敗、欣喜與失意中一次次地驀然回首,

一次次的難忘。儘管人生會有沒有舟船的渡口,也有百萬次的磨鈍與蒼涼,我

們也要堅守自己的底色,靜啖韶華。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32

厚重的筆鋒輕輕停頓在宣紙上,順着峯向,向後拉去。霎時,黝黑的墨汁在潔白的宣紙上綻放開來。隨後,又用筆尖隨性地上面勾勒幾筆,一幅畫慢慢呈現出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老師在落款前添上這句詩。一朵墨荷就這麼在紙上悄然綻放着。沒有所謂的清水,更沒有什麼雕飾,只有那純淨無瑕的芙蓉,這或許就是國畫的魅力吧。重墨配上潔白的宣紙,無需過多表達,便是一紙荷香。

不由得想起西方的油畫,從美學的'角度看,色彩,明暗,構造,都是經過縝密推敲的。不得不説,的確很美。但又總覺得其中少了些什麼。較之中國的水墨畫,西方油畫總是喜歡用大量油墨去渲染事物周圍的環境,用各種各樣的底色去填充一幅畫,如此一來,那麼要畫的物體便是顯得有些侷促了。

人們常説國畫的留白,但為什麼要留下那一片白呢?就像畫上的荷花“清水出芙蓉”,方才能體現荷花之清美。那一片白是為了更好地襯托出紙上的濃墨重彩。那麼,最好的底色便是一片清白了吧。如同齊白石畫蝦,鄭板橋畫竹,徐悲鴻畫馬,大都留下一大片白底。正是如此,齊白石畫出了他“非寧靜無以致遠”的淡泊,鄭燮則顯出了他“千磨萬擊還堅勁”的任性,徐悲鴻道出了他“乘騏驥以馳騁兮”的氣魄。

每一個人,都被這個時代染上了花哨的底色,於是乎才有了勾心鬥角,慾望紛爭。反觀人類的歷史,最為純淨的時候,或許就是亞當與夏娃的誕生,他們秉承自然而生,他們的世界是在無暇的自然之上,附着一層白紙,最為單純,清澈。

倘若把人生比作一張宣紙,毛筆一絲一毫的點綴,便是在勾勒出生命中的至美荷花。當然,留白的底色更是必不可少,清白便是池中的清水,在出水芙蓉之間盪漾穿梭,洗滌人在凡塵中的污穢。於是,人生紙上,便是最最真實的自己,無須過多底色去表達,只留一片清白。

既然如此,何不活出一身清白,溢出一生荷香。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33

底色,在美術學的範疇表示一幅畫和藝術作品的背景色,後來便漸漸直接以“背景”代替它的含義,但殊不知底色又逐漸成了人的性格精神品質的代名詞。

美術課上,老師曾讓我們以熟褐或羣青起稿,作為底色,熟褐以紅為基調,奠定了畫面偏暖的走向;而羣青恰恰相反。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一直被人們稱讚。但從畫面整體來看,蒙娜麗莎的一襲黑衣與陰沉的'背景讓整幅畫有一絲詭異的黑暗氣息,但細細觀察,人物皮膚與背景的黃色又屬暖色,中和了畫面的陰暗,使整幅畫更加和諧,也將蒙娜麗莎呈現出一種高冷不可侵犯的女王氣質。

相比之下,中國的戲曲臉譜或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與定格的背景底色不同,臉譜是一個人物形象的體現,因此臉譜的顏色最能直接反映該人物性格特點,讓觀眾一眼可知,如紅臉關公,黑臉包拯,白臉曹操等等。

可現實社會,人們不可能把自己的底色畫在臉上,但每個人心中都有對自己的認識。比如我,我認為自己的底色是明亮的顏色,因為綠色是植物的普諞顏色,代表青少年應有的生機,活力。同時也是健康的體現,更是大自然的保護色。可換了我的同學對我的評價可能會變成橙色或紅色,兩者都代表着熱情,可前者更偏活潑,跳躍,後者則更沉穩,是正義的顏色。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底色並不是單調的,就像一幅畫一樣,不是由一種顏色構成,需要許多不同顏色的合理搭配,才有可能營造出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底色代表了一個人的品質,性格,這往往需要通過深刻的瞭解才能被感知,被感化,這也啟示我們不能“以貌取人”,外貌的醜陋並不影響內心的善良,如《巴黎聖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底色如人的性格,底色是一種精神,底色是一內在涵養,在這物慾橫流的世界,堅守自己的本心,不為世俗所染,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棄,綻放自己的個性,擁有屬於自己美麗人生。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34

子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人之底色有着與生俱來的成分,也不乏在成長過程中受紛繁世界的影響、

底色,非一朝一夕即可沾染永固,經一番精心加工方可愈加絢麗多姿。

李健,十年隱沒於人流,將人生慢慢醖釀。正如他的歌詞一樣“生命的河從身旁流過,將回憶慢慢淹沒,那年春天燃起的篝火,多少年以後泛着淚光閃爍”,看過一年又一年的流水,讓火焰點亮最純真的自我,十年後的一舉成名也就將他的人生抹上最美的底色。

反觀當下,底色似乎成為了大眾眼中可有可無的存在。碌碌無為者從不在乎自己的底色暗淡無光,也不在乎成功者的光芒萬丈。殊不知“細雨濕衣看不見”,一點一滴的累積方使那底色逐漸光鮮亮麗,不受雜塵的'玷污。

蘇子自成一派,非歐公慧眼識才,盡力提舉,而是飽讀詩書,腹有豪氣的壯志底色;仲永失才,非年少之禍害,而是不思進取,固步自封的陰暗底色;紅樓驚世,非詞藻華麗,而是雪芹批閲十載,增刪五次的絕美底色。

對於每個人來説,底色是屬於自己的顏色,不要指望你生來就是快樂的、幸福的;人生底色需要你自己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加以渲染,就像在你的人生畫布上努力地塗抹其他色彩。

柏柆圖在《理想國》中寫道:“有時我們所期待的,往往是我們所得到的,我們總是東張西望,卻忽略了我們所想要的。”誠然,我們總是想將人生步入最輝煌的一瞬,然而過分的渲染讓底色嬌豔,卻不免讓人感到一絲厭惡與不安。因此無需刻意,只要做好一點一滴,便是給底色最好的一絲渲染。

程銀彥曾説過:“你真的讀懂人生了嗎?你真的瞭解什麼是安好麼?那是一種平和的感受,是無論何時何地、睡夢中醒來,都十分確定的安適。這種安適就是人生的底色。”

踏花歸來馬蹄香,縱馬,過花,讓最美的底色留在的你腳下,留在你的生命中。

以底色為話題的作文 篇35

“如果奇蹟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題記

望着那面鮮豔的五星紅旗,聽着那首威武的義勇軍進行曲,我不禁感慨萬千,在過去幾百年間,中國飽受屈辱,遍體鱗傷。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硝煙瀰漫,多少英勇的戰士為此犧牲,但卻只換來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接着《北京條約》、《天津條約》、《辛丑條約》等屈辱的條約接踵而至,即使傷痕累累,在家國情懷之下,也熄滅不了愛國烈士們的熊熊鬥志。何為愛國?是林則徐虎門銷煙,是鄧世昌為國獻軀抵敵艦,是魯迅的棄醫從文,更是周恩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如今,祖國被愛國人士們叫醒了,東方的一頭雄獅也覺醒了,我們國人在國外的眼中再也不是東亞病夫,中國,正在朝着光奔跑。錢學森的愛國實際,讓我感動。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當時任加利福尼亞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負責人的錢學森深為祖國的新生而高興。他打算回國,用自己的專長為新中國服務。但那時候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家歸國不易,而錢學森的專長又直接與國防有關,美國千方百計要將他留下不讓他回國,他歷盡艱辛才終於回到祖國懷抱。

“愛國從不是空泛的,深厚的愛國情,高遠的強國志,落腳點在於務實的`報國情。”錢學森的五年歸國路,魯迅的棄醫從文挽救民族魂,袁隆平的喜看稻菽千重浪,鍾南山的臨危逆行,這不正是報國情的體現嗎?“長江後浪推前浪。”後浪又是怎樣的一羣人呢?“後浪”在我眼中就像一隻衝鋒隊,他們在時代的前沿裏繼續開拓,繼續進取,帶着前輩的榮光和精神,在這個時代裏繼續書寫我們國家的華章。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雖然不能發現並創造什麼新科技,但我們可以努力學習,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以吾輩之力,與祖國攜手共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