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作文

元宵節作文彙編八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6.86K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元宵節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元宵節作文彙編八篇

元宵節作文 篇1

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就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每到元宵節這一天,春節就算是真真正正的過完了。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賞花燈、吃元宵、猜燈謎、舞獅子、踩高蹺······。每一年的元宵節,我都會吃元宵,然後和朋友們一起猜燈謎了。

元宵這個食品在中國也已由來已久。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來被人們稱為“元宵”。因為元宵是圓的,所以它代表着一家人團團圓圓,而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又像元宵裏的餡一樣甜甜蜜蜜。所以説中國的人民最渴望團圓,人們把這種情感融入到了食物之中。

每年元宵節,大街小巷都燈火通明。到處掛着燈籠,那一個個泛着紅色光的燈籠,小路上變的五彩斑斕看起來十分熱鬧。

元宵節融入了中華的傳統習俗,與風情。讓所有的人都重視起了中華的傳統文化,這樣才能使中華的傳統文化發揚廣大,才能使中國一直保留着幾千年不變的文化。

元宵節作文 篇2

已經有三十多年沒有在鄉下過元宵節了,城裏的元宵節平淡,寡味,不是遇到星期天連假都沒有,似乎沒有元宵節的存在。

今天是元宵節,我竟然發現心底一隅,完整地保留着兒時鄉下鬧元宵的畫面,揮之不去,異常濃烈。鄉下有月半大於年的説法,殘存在我記憶中的元宵節是那樣的熱鬧,那樣的使人嚮往、那樣的讓使人流連。

兒時的鄉下,每年的元宵節會演一曲戲,那時候的大隊進入臘月就開始組建一支小型劇組,十來個人,叫文藝宣傳隊,談不上水平有多高,有的宣傳隊員連基本的樂理知識都不會,舞蹈也缺乏基本功夫,愛好文藝、有文藝熱情就行。就這麼一個羣體,排練個十天半月,在露天搭上一個土台,也能吸引眾多的鄉親,演出當天,太陽還沒下山,就有人早早地放個凳子在台下,搶佔一個理想的位置。不管怎樣演的人認真、投入,看的人高興、開心也就夠了。演出完了還要議論一陣子,哪個節目好,哪個演員好,像現在評價一台春節晚會似的。六七十年代,元宵節的文藝演出成了村民的一大期盼,一大看點。

元宵節的又一個項目是精彩的踩高蹺、劃旱船表演。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表演者不但以長木縛於足行走,還能跳躍和舞劍,高蹺分高蹺、中蹺和跑蹺三種,最高者一丈多。表演的人將雙腳分別綁在木棍上,化裝成各種人物,一人或多人來往逗舞,由嗩吶伴奏,表演有趣的動作或故事。高蹺有文蹺、武蹺之分。文蹺主要表演走唱,有簡單的舞蹈動作。武蹺則表演倒立、跳高桌、疊羅漢、劈叉等動作。他們扮演的多是戲曲中的角色,關公、張飛、呂洞賓、何仙姑、張生、紅娘、濟公、神仙、小丑皆有。他們邊演邊唱,生動活潑,逗笑取樂,如履平地......

劃旱船,是一種模擬水中行船的民間舞蹈。旱船是依照船的外觀形狀製成的木架子。在這種船形木架周圍,圍綴上繪有水紋的棉布裙或是海藍色的棉布裙。在船的上面,裝飾以紅綢、紙花,有的還裝有彩燈、明鏡和其它裝飾物,把這隻或者十幾只船裝飾得豔麗不凡。乘船者一般是一個人,有時也有雙人、四人甚至七人共同乘用一隻船的。所表現的多是姑娘、媳婦,也有扮演其它人物的。旱船表演人數一般有6-7人,一位女演員立於旱船中,稱為船孃子,兩人手拿連響,相當於撐舵人員,還有一人飾演小丑,我們稱其為呼扇婆子,右手拿一把破蒲扇,左手拿一把槳,鼻子被抹上白色的粉,在旱船周圍來回扇動蒲扇,從而引發觀眾的笑聲,其餘人在邊上敲鑼打鼓,伴奏樂器有:大鑼、小鑼、鼓、鑔等,旱船便根據節奏的變化進行表演。開場的一陣鑼鼓音樂結束後,拿連響的表演者會穿插表演唱,在旁的伴奏人員也會在每一段內容結束後的最後一個唱詞附和着伴唱,但鑼鼓聲仍不停止。劃時,表演者中有一名艄公划槳引船,在前頭帶路,做出各種各樣的划船動作。而乘船者在表演中,往往是走快速碎步,這樣能使船身保持平穩的狀態前進,猶如在水面上漂動的船那樣,頗為形象地塑造出水面行船的情景......這些個樸實的表演逗得圍觀的羣眾前仰後合、合不攏嘴,引來陣陣掌聲、笑聲。

據説老家的灣子間好多年沒有踩高蹺、劃旱船了,元宵節的主要活動是看晚會、打麻將,我不知道這是一種進步呢還是......不管怎樣過去元宵節的那種喧鬧卻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揮之不去。

元宵節作文 篇3

正月十五元宵節那天夜晚,我放了不少的鞭炮和煙火。

放煙火要有一定的技巧和膽量。我拿出了好看的“金元寶”,先把蓋子打開,找到牽引線,在用火機把牽引線的頭點着,然後趕緊離開,等牽引線燒到裏面的時候,只聽見“嗖”的一聲,五顏六色的噴花像噴泉一樣噴射出來,禮花噴出的後,形態各異,五顏六色,有的像腳丫、有的像噴泉、有的像柳樹,好看極了。

接着我放了最響的“二踢腳”,點着牽引線後,我趕緊跑得遠遠的,這時候只聽見“嗵”的一聲,可響了,震得地都在顫抖,一直飛上天空,然後又“啪”的一聲巨響。

最後我放的是“金光圈”,但它飛到空中就變化出顏色和形狀都不同的花朵,就像五彩的流星雨,五彩斑斕,千嬌百豔。

啊,多美的煙火,多響的炮仗啊!元宵佳節太使我難忘了。

元宵節作文 篇4

今年最難忘的就是元宵節了,那天的天氣不怎麼好,但街上人山人海,大街小巷都掛着五顏六色的燈籠,真是美麗極了。

我與爸爸、媽媽、姐姐、弟弟一起到了中山公園,中山公園的大門在工人叔叔與阿姨們的巧手下被彩燈與其他材料,裝飾得特別漂亮。大門上掛着幾百個火紅的彩燈,就好像紅紅的太陽,帶着微笑,歡迎每個朋友的到來。我們隨着人羣來到中山公園內,裏面的彩燈更好看。我看到一個“美麗的城堡”,代表着美麗祖國的大好河山。還有的彩燈上是叔叔阿姨們用彩紙與其它材料做成的小,朋友在那裏跳起了美麗的舞蹈。真讓我看得眼花繚亂。

今年的元宵節,真是使我無法忘懷。

元宵節作文 篇5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閤家團圓喜慶的節日。人們在元宵節裏放鞭炮、吃元宵,真開心啊!

晚上七點在邢侗公園放禮花。我們全家六點三十分吃飽了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大爺、大娘、姐姐與我去邢侗公園看禮花,在路上,人來人往,川流不息,有城裏的、還有是農村裏來的,有開車的,有騎三輪車的等等,我們一家邊説邊聊,不一會到了。到了邢侗公園你會看到公園門前,是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禮花與燈會的,其中有拄着枴棍的老人,還有咿咿呀呀不會説話的孩子,熱鬧極了。時間到了,瞬間禮炮齊鳴,百花綻放,美麗的禮花姿態不一,變化多端,有的是半圓形、有的是扇面形、還有的是圓形、還有説不出來的一些形狀,有的像小燈籠、有的像瀑布,有的像向日葵,還有的像垂柳,最美麗的像一羣羣可愛的小蜜蜂,在百花叢中辛勤的採蜜。真是五彩繽紛,火樹銀花,美麗極啦!真可以用一句詩來形容:“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禮)花開”。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燦爛美麗的時刻——元宵節。

元宵節作文 篇6

今天,我和媽媽隨着人流來到納愛斯廣場。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鬧春門”三個大字,大字上面是雙龍戲珠的圖案。廣場裏面人山人海,每人臉上都帶有節日的氣氛。廣場中央是“嬌美蓮後”的花燈,左右兩側的'上半部分是金童拜年和玉女賀歲,象徵着吉祥如意,後半部分是悟空望春和玩童撒尿,所有花燈裏最吸引人的是玩童撒尿,每當玩童撒下尿時,等待已久的小孩們就像脱了籠的小鳥,自由地歡笑着,大人們看到這一幕也不得不露出歡樂的笑容。

草坪上有許多美麗的動物燈,有笨重的熊貓,有美麗的小鳥,有淘氣的小猴,還有温順的山羊等。長廊上,各種各樣的水果和蔬菜燈琳琅滿目,有蘋果、梨、冬瓜、桃子、西瓜、茄子等,到處是燈的海洋,燈的世界。

今晚的納愛斯廣場真美啊!

同學們,你們知道元宵節為什麼要放鞭炮、放煙火嗎?下面就讓我來和你們一起談談吧!

歷史上有一位叫劉邦的皇帝,他有一位心狠手辣的皇后――呂后,還有一位愛妃――趙妃。呂后嫉妒趙妃和皇上如此恩愛,有一次便趁皇帝外出打仗時,編造一個罪名,將趙妃的眼睛挖了出來,並把手腳給廢了,把她丟進了豬圈裏,和豬生活在一起,天天過着生不如死,沒有天日的日子。趙妃有個兒子叫――趙如意才七八歲,呂后惡毒的想:要來就來個斬草除根!必須得把趙如意也殺死,不然他長大後一定會為他母親報仇!呂后有個兒子是太子,他覺得他母后做的太過分了,決定要把他弟弟如意保護起來,不讓母后殺掉。他告訴弟弟做什麼都要跟着他,睡覺時也要和他一起睡。有一次,太子有急事,弟弟在睡覺,太子不忍心叫醒弟弟,便想:反正就那麼幾分鐘,快去快回吧!不想,不幸的事發生了!弟弟過了一會醒了,呂后在這裏有耳目,所以就馬上通報了呂后,呂后派人送來一碗有毒的湯,逼如意喝下去,如意知道其中必定有詐,但哥哥不在,沒人保護他,只得硬着頭皮喝下去,不久便死了。太子回來後見弟弟死了,痛不欲生,大病一場,也死了。呂后覺得她死去的兒子太軟弱,便想自己來掌握大權!她把自己很多親戚弄進宮來當了大官,這引起朝中許多大臣的不滿,特別是跟着劉邦一起打天下的――周勃、陳平兩位大將,他們兩人商議一番後,決定要把呂氏集團全部剷除!便假傳呂后的聖旨説:“呂后得了重病,要請你們去面謀”。呂后的親戚都想趁這個機會可能會得到一些好處,便都到了呂后的宮裏。周勃、陳平把門一關,呂氏集團的人都被關在了裏面,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呂氏集團終於被消滅了!

由於劉邦在一次戰鬥中被打死了,周勃和陳平要在皇帝的兒子裏重新選一個當皇帝,他們商議來商議去,決定皇帝的大兒子當皇帝,大兒子非常謙虛,不想當皇帝,但是眾臣執意要他當皇帝,沒辦法,他只能當了皇帝,他就是愛民、仁厚的皇帝――漢文帝。在他那天登基時正是――正月十五,人們非常擁護這個漢文帝,到每年正月十五都會放鞭炮慶賀,開始叫上元節,後來就慢慢形成了現在的――元宵節。

關於元宵節還有一個神話故事。傳説,很久以前有一位獵人,他無意中射死了一隻天宮中的神鳥,這觸怒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大發雷霆。命令火神在每年這個日子都要火燒人間!一位好心的神仙偷偷地告訴了凡人其中一個聰明絕頂的人道:“每年這個日子我們都點燈籠,放鞭炮,玉皇大帝就以為我們凡人自己把自己焚燒了,就不會派火神來燒人間了。”此後,玉皇大帝也沒來管這事。而那個點燈籠、放鞭炮的日子也正是――正月十五。

現在,我們每當到了元宵節,都會吃元宵、鬧花燈、放鞭炮。特別是南京夫子廟燈會、哈爾濱的冰燈、四川的自貢燈會最有名氣。

元宵節作文 篇7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觀 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髮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燈在台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游走,希望“鑽燈腳生卵葩”(就是鑽到燈下游走,好生男孩)。

元宵節作文 篇8

“正月裏來是新春,每家每户點紅燈————”這是《孟姜女》中的唱詞。新春佳節,人們喜氣洋洋,歡樂一堂,走親訪友,看花燈猜燈謎好不熱鬧。

喜慶的春節剛過,盼望已久正月十五元宵節轉瞬即到。十里長街早已張燈結綵,火樹銀花,流光溢彩,一片繁榮喜慶的景象。一眼望去彷彿置身無瑕的月光和彩燈的海洋中。整條街雖不是白天的車水馬龍,但是看花燈的人仍然是人山人海。今年元宵節電廠的花燈好好像比去年多一些,各大分廠做的花燈樣式不一,有的長達4-5米,有的小到半米。有的以現場實物為模型,有的以今年的金牛為主題,各式花燈惟妙惟肖,爭奇鬥豔。每年這個時候看到這些燈的海洋,人們的心情總不由得歡樂起來。

到了晚上每家每户都要吃湯圓,這是每年的慣例。人們常説吃湯圓這節日是最重要的節日習俗。在這一天全家一起吃湯圓來祈求來年的全家能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晚飯過後,各家大人們便進行各自的娛樂活動及看十五元宵晚會。我們這些小孩卻是提着各式各樣的小燈籠比着誰的的燈好看。伴隨着鞭炮的聲響,人們的臉上也變幻着歡樂的色彩,露出幸福的笑容。他們不也好像一朵朵美麗的煙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