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作文

語文國中作文10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09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國中作文10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國中作文10篇

語文國中作文 篇1

不知我溜走了時光,還是時光不屑一顧,兩週的時光悄無聲息地過去了。整理書籍,突然發現我從日照帶回的幾塊海巖和幾片殘破的貝殼。大海浩瀚,能吞日月星辰,吐納沙石貝蠣。

我不能帶走沙灘和大海,就從沙灘中尋找被大海拋棄的巖石和貝類。也許他們從未完全被拋棄,它們與大海有感情啊!當海水漲潮時,它們享受着大海的浸潤而變得更加光澤。是我不懷好意地帶走了它們,僅僅為了留念。鄭州,這座夏日的風乾機,慢慢地榨乾了它們的心血。

用手輕輕撫摸它們暗淡而乾裂的軀體,片刻,雙手沾滿灰白。我心疼地將它們放到水中,試圖喚醒那不朽的靈魂。我想我已經失敗了,它們雖然沒有生命,但仍離不開那個生存環境,離不開那片土地。

有時,我會產生邪惡,是不是應該把它們囚禁在醋瓶中,粉碎它們的軀體,撒下不屬於它們的平原,那一刻,我將沒有回憶,那一刻,我將從不感到虧欠!

數不盡的繁華落葉,道不完的愛恨情仇

我總是把這個世界想得太好,不讓任何人詆譭它,最終是我首先放棄了它。花兒再美,也有凋零的那一瞬;天空再藍,也有污穢的侵擾;生命再好,也只有一座孤墳的陪伴;就像,世界再大,也逃不過世俗、名利的誘惑……

世界只有一個,是真的嗎?其實不然,想必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那麼一個痴心妄想的小天地。在那裏,不理會人世的紛爭,不在乎名利的誘惑,不追逐愛情的美好。只要清晨窗外鑽進一縷調皮的陽光,林中傳來小鳥清脆的嗓音,粗茶淡飯,倒也自在。

這個世界太美,不適合我,美得骯髒。我承認我厭世,嫌棄它髒,也許是因為我輕微的潔癖吧。 一個人的時候,總想,是不是死了,就不痛了,不怨了。轉念一想,我死了,還是有人會痛苦,這種痛苦會一直延續下去。就像世界上其實只有一個靈魂,永無止境地傳遞下去。所以我就想,是不是靈魂死了,就解脱了……到頭來,還是捨不得,人,果真是個矛盾的生物體!

他們都説窗外很美,可是我為什麼感受不到那種美好。只是朦朧朦朧,覆蓋着陰霾,掙扎不出去。我糾結地活着,痛苦地活着,無人懂,無人想懂,是我遺棄了世界,還是世界遺棄了我?不想知道,就讓我任性一回,是我遺棄的它,因為世界的心太大了。我的心太小,容不得任何無關的東西。

自以為是地認為,只要有一人陪伴就好了,不必在乎那麼多。似乎,還是變了,心沒變,只是世界變了。

檸檬傳來陣陣清香,雖然很酸,不也美味嗎?

情緒太多,讓人厭煩,卻無法改變,敏感之人,都應如此,才正常。

空蕩蕩的房間,沒了往日的温馨,空調的温度,忍不住瑟瑟發抖。再熱,也不能融化左邊的某個地方,就這樣保温,也不錯。

音樂的旋律,美到讓人心碎,雖然已經碎到無法拼湊,還是……

地球不會因為我而停止轉動,樹葉不會因為我而停止飄零,花朵不會因為我而停止綻放,你也不會因為我而停止去愛……因為我們不是誰的誰,沒那個資格。

不要試圖探究我的內心深處,你沒那個權利,等我願意時,會告訴你,可能那時,你已走遠,我亦回不去。我不做後悔的事,只做讓你後悔的事。因為我們都高傲,都看不起誰誰誰。

不要走進我的世界,既然來了,就永遠不要離開,我怕承受不了走後的那種絕望。

愛了,恨了,痛了,就忘了吧……欺騙自己忘了就好,其實,心還沒有答應。每天學會哭泣着微笑,即使很受傷,也要説一句:你大爺的!曾經了,不會變了,未來還很長,不是嗎?

語文國中作文 篇2

課堂,是我們學習的主戰場,是我們的智慧之泉,老師精心給我們灌注着一股股智慧泉水,讓我們盡情汲取着豐富的營養,其中,有一節課令我至今記憶猶新。

一上課,那出現在屏幕中央的詹天佑畫像一下吸引了我們的眼球,再加上一段深情的朗讀,我的求知慾像火一般燃燒起來。

楊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任務,便開始朗讀課文,在他優美的朗讀聲中,我沉浸在故事情節中,時而為清政府的軟弱而沮喪,時而為帝國主義者的蠻橫、狡詐憤憤不平;時而為詹天佑的才智叫好,時而為詹天佑的生命安全擔心……當然,最了不起的還是詹天佑的聰明才智,在居庸關和八達嶺的隧道中,他根據山勢特點,採取了兩端鑿進法和中間鑿井法把工期縮短了一半,特別是“人”字形鐵路,解決了幾十年來火車爬坡的問題,為世界鐵路運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至今在青龍橋仍有他的銅像。

詹天佑創造了一個奇蹟,完成了世界上的一個壯舉,不但長了中國人的志氣,還滅了帝國主義的威風。我們要學習詹天佑有決心、有毅力、不怕艱苦的精神,現在好好讀書,將來讓中國屹立於世界之巔!京張鐵路了不起!詹天佑了不起!中國人民更了不起

語文國中作文 篇3

六年級上冊語文書練習7有一幅圖畫,上面畫着一位老爺爺和一個小女孩在書房裏,書房的牆壁上掛着一張條幅,上面寫着兩個蒼勁用力的大字“煮書”。不知不覺中,我走進了這幅畫裏。

一位叫劉小芳的小女孩走進了爺爺的書房裏,卻意外地發現了一張條幅,上面寫着兩個蒼勁用力的大字“煮書”,小芳感到很奇怪:書只能讀,怎麼可以煮呢?於是,她便請教了正在扇扇子的爺爺:“爺爺,書只能讀,怎麼可以煮呢?”爺爺聽了小芳的話笑而不答,小芳就更加疑惑了。這時,爺爺終於開了口:“小芳,我這裏的‘煮書’不是真正把書放入有水的鍋里加熱,而是指讀書時要反覆誦讀品味,直到把書讀透為止。”

“哦,原來是這樣。”小芳若有所悟。“爺爺,是不是每一本書都要‘煮’呢?”小芳又發問了。“其實啊,並不是所有的書都要‘煮’,而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實際需要等選擇自己合適的讀物。”“那,您覺得怎樣才能算是‘煮書’呢?”“我認為,讀書要把書讀熟了,然後邊讀邊想,在感受最深的地方標上記號。”説着,爺爺喝了一口茶。而小芳呢,則在一旁思索着,不一會兒,她對爺爺説:“爺爺,我懂得怎樣‘煮書’了,謝謝您,爺爺。”説着,小芳關上了爺爺的房門。

“煮書,煮書”,並不是把書煮了。今天,我也知道了“煮書”真正的含義。

語文國中作文 篇4

半命題作文以限制性和靈活性兼具的特點,近幾年來,一直是會考作文的主要命題題型之一。我們把命題人只命題目的一半或一大半,先由考生按照要求將題目補充完整,然後作文的命題形式叫做半命題作文。不少同學以為半命題作文很好寫 國中生物,其實不然。

寫好半命題作文首先是補題,而有些同學不會補題,補題,不審要求。如寫《____,我的快樂之源》一題,要求“橫線上可填:讀書、運動、助人、樂觀……”,可有的同學另起爐灶,填上了與題意相悖的詞,如“煩惱、睡覺”等。補題,不審自己。如《感受____》,有的同學填了“網上生活”,其實自己對“網上生活”,一知半解,不僅寫不好,還鬧出不少笑話來。補題,不審材料。選擇的材料粗糙,致使文章缺乏新意,少真情實感。其實“補題”正是半命題作文給我們提供的優勢,我們為什麼不發揮這樣的優勢,去開闊視野,選擇那些自己感受最深的來寫呢?只有補上一個好題目,才有望思路順暢,寫出情文並茂的作文來。

補題千萬不可倉促草率,而要反覆斟酌,仔細琢磨。反覆琢磨已命好的半個題目。已命好的半個題目往往對我們作文的選材、主題、文體等有所提示或限制。讀懂了這半個命題的含義,我們才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寫作特長將題目補全成一個自己有話可説且能説好的題目。比如《永遠的___》一題,題眼是“永遠”,補題前我們就要斟酌一番,自己心頭夠得上一生銘記的到底是什麼。將自己頭腦中儲存的素材作一番細緻的排列、篩選,看看自己最難以忘卻的人、事、物到底是什麼?再追問一下自己,這些人、事、物為什麼深深地烙在了記憶深處?經過這樣反覆琢磨,就能夠準確把握題意,補上自己最熟悉的半個題目,補上自己最能寫出新意的那半個題目了。

語文國中作文 篇5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語文,它無處不在。它可能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我前行的路;它可能是一把知識大門的鑰匙,為我們打開一道道平坦的大陸。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它為我們講述了詩仙李白的一首首詩句,讓我們沉醉在其中;它還為我們刻畫了《三國演義》中的一個個英雄人物,劉備讓我們知道做什麼事都要冷靜。關於讓我們懂了忠誠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曹操告訴我們做什麼事都不要過於多疑。它讓我們知道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讓我們知道了“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讓我們明白了“長江樓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讓我們知道了“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還讓我們知道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它還為我們講述了一篇篇美麗的文章,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老舍先生寫的《草原》:“那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國畫那樣,只用綠色渲染,沒有用筆勾勒,到處翠流,輕輕流入雲際。”為我們描述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偉大的悲劇》帶給我另一種感覺,它為我們描述了五位英雄在征服大自然和挑戰人類極限的途中,一個個都英勇的死去,他們的精神感動了許多人。“只要你是一隻天鵝蛋,就算出生在養鴨場裏也沒有什麼關係”它帶我們見證了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時刻,也讓我們知道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道理。我們還瞻仰了“兩彈”元勛鄧稼先偉大的形象和高尚的品質。

語文,他就像滴滴答答的細雨,斜織着不同的文字,不同的標點,不同的音符。

語文,就像一杯茶,需要細細品味才能嚐出它淡淡的香氣。

語文,它就像一杯咖啡,味道現是苦,需要慢慢回味才有無窮的味道在其中。

語文國中作文 篇6

親情是暴風雨中的一把傘,為我遮風擋雨,親情是黑暗裏的一盞燈,為我找到前進的路,親情是寒冷天氣中的一把火,為我驅除寒冷,親情是失敗時一句安慰的話語,讓我重新找回自己這世間,最樸實的是親情,而最高尚的也是親

情。它無處不在,既看不見,也摸不着,但是,親情卻從我出生起就伴隨着我成長了十一年。 記得在我孩童時代,我並不記得,父母的愛是怎樣的。後來才明白,父母把滿頭的黑髮給了我,只留下兩鬢斑白,父母又把挺直的腰桿給了我,只留下了他們那彎曲的腰背每天,媽媽總是最早起牀,為我和爸爸做出香噴噴的飯和可口的菜。當我吃得狼吞虎嚥時,她總在一旁會心的笑着。在飯菜的香味中,我聞到了媽媽的辛苦,嚐到了親情的味道。媽媽也會默默地把我的髒衣服用手洗得乾乾淨淨,特別是冷得刺骨的冬天,媽媽一點也不心疼自己,還是和平常一樣,用手一點一點的搓,她還常説:“洗衣機都洗不乾淨,還是自己洗吧!”其實,是為了能讓我更快地穿上乾淨的衣服去上學。

媽媽洗完衣服,手都是被搓紅了,而且在這樣冷的冬天,手一出水,還在弄濕濕的衣服,所以幾次下來,媽媽的.都被泡裂了,幹了,有時,冷風一吹,手就會裂開、出血,媽媽都是為了我啊!當我穿上乾淨的衣服上學時,我聞到了芬芳香氣,那,就是親情的味道!多麼無言的親情! 當父母將捨不得入口的美食留給我們的時候,我們只知道一味地狼吞虎嚥,有誰可曾想到“媽媽不是愛吃魚頭?”這是多麼無私的親情! 可是,當我們將美味的食物給父母吃的時候,他們眼裏卻閃出了淚花,不停地説:“孩子長大了!懂事了!”多麼容易滿足的父母,多麼不求回報的親情!像藍天一樣的寬闊,大海一樣的深邃! 這就是親情,無言、無私、不求回報!它就像一杯清茶,()散發出的茶香讓我們心曠神怡,它的茶讓我們細細的品嚐了親情的味道。啊!多麼偉大的親情!

語文國中作文 篇7

我是一個留級生。在我來到這個班級以前,我有些擔心別人叫我“留級生”,我認為那樣會很沒面子。

可是到後來我才發現,這個班的學生很好相處,他們都把我當作多年的老同學一樣看待,我很感動。

我一向膽小,尤其是當我看到老師時,就不知道説什麼好。我剛來時,您正在上語文課。那時我還沒有書,而別的同學讀很津津有味。我原以為您會責怪我,卻沒想到您卻朝着我微笑,像是在歡迎我的到來,這讓我緊張的心情一下子放鬆了許多。從那時您便給我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印象。

在課堂上,看着您講課講的是如此的生動靈活,慷慨激昂,讓本已昏昏欲睡的我頓時對學習充滿了興趣,我不禁和同學們一起思考您剛才提出的問題。是您讓我對一直認為枯燥乏味的語文充滿了興趣。老師,謝謝您為我們所講的每一堂課。

也許若干年之後,您會將我遺忘,但是作為學生的我是永遠不會忘記一個和藹可親,以微笑面對學生的老師。

當您第一次點我回答問題時,我的心不知為什麼變得緊張起來,砰砰砰地跳個不停,儘管是我會做的一道題,卻照樣發生了錯誤。當我想起錯誤時,已經回答完了,我的臉紅得像個蘋果,手也變得冰涼,臉上火辣辣的。而您發現後並沒有責怪我,還安慰我説:“在課堂上收穫最大的人就是回答問題錯誤的人。”這讓我很欣慰。老師,謝謝您對我的尊重與關懷。

是您讓我充滿了勇氣,讓我暗下決心:今後一定積極回答問題。是您的微笑讓我明白了什麼是學無止境。

人們常説老師是辛勤的園丁,澆溉着祖國的花朵,有人説老師是一支無私奉獻的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有人説老師是一塊指路的標牌,指引人們走向正道,有人説老師是一棵樹,一棵能結果實,讓人受益終身的樹。

是啊!您不正像他們一樣,不都是在默默無聞地奉獻着您的青春,您的愛嗎?

啊!老師,您將會永遠得到學生們的尊重與愛戴的!

祝您教師節快樂,工作順利,桃李滿天下。

語文國中作文 篇8

我們的國中語文老師是一個幽默的老師,教學方法也十分有趣,她有三種性格。

一.她在上課時是個幽默而且會用獨特教學方法教學生的好老師。記得有一次上課時,老師用了學分制的方法,鼓勵我們多發言,想讓我們多舉手,果不其然,不一會兒,同學們就爭先恐後的舉手了,於是,老師您教我們的知識我們一下子就學會了。您上課時,我常常看着您。有一次,您把我講得心潮澎湃,使我忍不住的手舞足蹈呢!我看着您在教室走了一圈,走到投影機前面,剛好幻影燈上的兩條白線照在您的鼻子上,您又正好做出招財貓的動作,使我忍不住的哈哈大笑,也不知您是故意逗我們開心,好讓我們提起精神來好好學習,還是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出了醜。您真是個幽默的好老師。

二.在批改作業時,您是個嚴格而不是慈祥的好老師,就在前一天,我被您叫到辦公室裏去了,您問我的課堂作業本為什麼不訂正,我心虛地説:“我沒帶紅筆,所以用黑筆訂正了。”您不但沒有批評我,反而寬容了我,而且還把您最好的紅筆借給了我。您真是一位體諒學生的好老師.

三.她是個與眾不同的老師,在以前的時候,我們老師提問時也提玩,可是偏偏在玩前加個不字,結果就變成了不玩。可是您不一樣,您會在提問前讓我們開心的討論,但是,您往往會在事後殺我我們個“回馬槍。”在我認為,這樣能有助於我們學習進步的快,學業更上一層樓!

再祝老師們身體健康!

語文國中作文 篇9

“文化人類學”的出現,使人們清醒地意識到“人是一種文化的存在”。這個命題表明:文化是人創造的,被人創造的文化反過來又規範着人,具體的人總是生存在特定的文化世界中。

作為文化存在的人具有特定的文化屬性。所謂人的文化屬性,是指人在為了滿足自己的系統需要而實現系統生產(實踐)的過程中,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性質和特點。統觀人類的發展史,我們便會發現,人的生存價值目標不可能永遠停留在一種水平上,從充飢到美食,由性交到愛情,人總是在既有的水平上不斷優化自己的生存狀態。顯然,在人的系統需要中有一種追求儘可能完美的意識支配着它,雖然這種完美的尺度是發展變化的,但卻是在滿足任何需要時它都是要發揮作用的,所以馬克思説“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這種追求儘可能完美的意識,既是人避禍趨福本能的昇華,又是人關於“我”的意識在諸種關係中愈來愈凸現,要求全面發展的自覺度愈來愈鮮明的表現。追求儘可能完美的意識就是趨優意識,由於它對人的需要的支配,不僅增強了需要自身的更新性,而且增強了需要在活動中的動力性和超越性。人之所以不會長期地重複前人的生命活動,而不斷地創造自己的新生活,或者,人之所以要與舊的生活方式發生衝突,重建適應自己需要的新的生存方式,其內在根源就是支配需要系統的趨優意識。為了趨優而創新,使人類的文化得到持續的發展,也使人自身獲得了歷史的、現實性的自由,並日趨逼近那種以全面發展為內容的真正自由。其實,被人的“受動性”所引發並激揚的人的“能動性”本身,就包含着人的為了趨優而創新這一基本的文化屬性。正是基於這一點,我們認為,當馬克思説“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時,絕不僅僅是一個本然的事實判斷的命題,而且也是一個當然的價值判斷的命題。因為人們雖然不是在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創造,但由於人在以對象化為特徵的實踐活動中,不斷提升着自己,發展着自己的趨優意識,這就使其創造不可能不改變那些不再適合需要的一切社會形式。這樣一來,“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實質上就是一部人類不斷追求優化而創造新的生存方式的歷史,人的為了趨優而創新的基本文化屬性也正是在這一歷史長河中形成和發展的。

柏拉圖在其《理想國》中認為,人的心靈是由慾望、理性和精神構成的。慾望和理性,主要調控人的物質需求,而精神的追求則指向主體的存在被社會所認可和肯定。大凡能被社會認可和肯定的個體,其生命樣態,必然具有某種優化的特色。這種追求生命樣態的優化,既是人的心靈(精神)最根本的價值追求,也是人的文化屬性最具個性特徵的展示。

“為了趨優而創新”雖然是作為文化存在的人的文化屬性,但卻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對其有着清醒、自覺意識的。這就不能不讓我們關注人的發展程度這一問題。判斷人的發展程度(主要是精神境界)的尺度不是別的,正是人自身所確定的意義世界及其對此的自覺狀態。人對自己確定的意義世界的自覺狀態特別重要。確定意義世界容易,對其能自覺維護,努力實現,並能在新的高度上發展、提升其意義世界,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的發展程度既可以成為社會發展和人自身進步的推動力,也可以構成其難以逾越的歷史的屏障。

我們從人作為文化的存在、其文化屬性是“為了趨優而創新”,談到自我生命樣態的優化是人最根本的價值追求,進而引出人的發展程度問題,就是想給大家一個思考語文閲讀教學的文化學背景。

閲讀是為人的可持續優化提供充分的營養性資源的

從文化的視角看,閲讀是人的一種特殊的交往方式。人是在交往中生存的。人的交往是一個複雜的系統,作為個體生命軌跡的交往,最能看出一個人的追求和嚮往。

在人的多樣態交往中,閲讀──交往的一個基礎層面,是主體與對象互為“文本”──是不可或缺的。它所追求的是對對象的認知、理解、把握和運用。作為文化存在的人,在其歷史活動中,都要通過交往、閲讀,建構自己的社會文化圈。一般地説,個人的社會文化圈有兩種相對穩定的“居民”:一種是直系親屬(所謂自己人)、“有意義的他者”(具有一定的變動性);另一種是與主體生命意義密切相關的“物”,如農民的土地,知識人的研究手段。通過交往、閲讀確認對象屬於自己所迫切需要的,人們大都會將其作為個人社會文化圈中的成員。個人的社會文化圈總是處於不斷地組合與優化之中,從這種組合與優化中能夠見出主體交往、閲讀的層次和境界。

語文閲讀教學能夠讓學生意識到,進而在其實際的生存中,把優秀圖書作為自我社會文化圈中的永久性成員,就是了不起的成功。為什麼要這樣説?因為人的閲讀雖由於對象的不同,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別,但真正的閲讀作為一種極具個性化特色的交往活動,其最終目的都是為自我生命樣態的優化服務的。就一般的閲讀交往行為來看,主體生存自覺性高者的基本心理過程是:選擇(能夠作為閲讀對象的,總是體現了主體的一種目的與追求)──閲讀對比(特殊交往中發自內心的一種認可)──適度吸納後的整合(有意無意間的一種內化過程)──再次進入待優化狀態(期待新的閲讀交往行為)。學生一旦能通過語文閲讀教學自覺地將優秀圖書作為個人社會文化圈中的永久性“居民”,這就意味着優秀圖書將伴隨他終生,併為其生命的可持續優化提供充分的營養性資源。特別是,由個體閲讀引發的具有一定羣體性的評價性閲讀,不僅為主體營造了一個特定的公共領域(這是主體個人社會文化圈得以優化的一個重要條件),而且在羣體性的相互交流中,鍛鍊了主體言語交往中重視論據的優良品性(在評價性的互閲過程中,要使自己的評價令他者信服,就必須持有難以辯駁的論據)。這對於提高學生的生存理性來説,極為有益。

語文閲讀教學是為學生的優化發展服務的

當我們理解了語文閲讀教學的文化學背景後,便會很自然地意識到,中學語文閲讀教學是為學生的優化發展服務的。為了在日常教學實踐中較為紮實地體現這一理念,有必要重視這樣幾個問題:

首先,要加強學習主體的主體精神的培養。學習主體的主體精神,概括地説,就是認識的能動性、實踐的創造性和與“有意義的他者”良好的合作品格。這種主體精神的確立,是以主體對自我生存狀態的自覺為前提的。對於教師來説,尊重學生,有必要重新理解“把人當作人”這句話的含義。這句話裏的後一個“人”字具有兩重含義:一是實存的人的當下狀態;再就是其應有的價值狀態。把人當作人來尊重,對學生實存的當下狀態,從“人人平等”的層面理應保持相互尊重,但學校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教育機構,還須有從“應該是”的價值層面上的更高境界的尊重。正是這後一種尊重才是真正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尊重;加強學習主體的主體精神的培養,就是立足於這種尊重基礎上的。任何卓有成效的教學活動,都有賴於師生兩個積極性的充分發揮,學習主體的主體精神的培養,要求師生彼此互為“有意義的他者”。如果説,人是通過和有意義的他者的對話,才得以進入自己所處的文化世界中的話,那麼,師生間平等、真誠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對話,在加強學習主體的主體精神的培養中的作用就不能低估。

其次,要正確理解基礎與主導的關係。強調語文閲讀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必要的,這是長期教學實踐正反兩方面經驗給我們的重要啟示。這兩“性”統一的形態應該是多樣的,它應視具體文本的特徵而有所不同,不能用一種模式來要求。在教學實踐中,有的教師側重於工具性,強調“本色語文閲讀教學”和閲讀教學的“本位思想”;有的則側重於人文性,凸現文本所表現的人文精神,要求學生認真體驗健康的人文情懷。應該説,這些教師的實踐都是有意義的。需要我們進一步搞清楚的,是語文閲讀教學的人文性必須接受語文學科屬性的規約。具有人文性的學科,不只是語文課,歷史課、政治課都具有人文性。這就説明,不同學科的人文性,應通過各自的學科特點來體現,不能將人文性遊離於學科自身的特點加以抽象化。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如果不緊密地結合語文的詞語、文體、寫作特徵等等具有工具性色彩的紮實教學,就很可能出現“空”、“偏”“遠”“雜”的現象。針對這種現象,有的教師提出了“品詞”“品句”“品讀”,講究閲讀教學的“感悟”“積累”“運用”,這是值得大家認真思考的建議。

我們能否這樣認識: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是其基礎,它具有本體意義,沒有這個基礎,語文教學就失去了賴以存在的根基,不成其為語文教學;人文性是語文教學的主導價值取向,它的基本指向是用文本所提供的健康的人文精神,持之以恆地健全學生的文化人格。失去主導價值取向,語文教學就不可能較好地完成自身的任務。

再次,要重視有利於學生將其所學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結構和人格構成的教學環節的構想。時下教師們都比較重視教學環節的優化,對一堂課的環節構想非常細緻嚴謹,這是應該予以肯定的。構想教學環節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對課本要做整體性的教學構想。課本到手,必須對課本作整體性的、富於創意的熟悉,以便把握課本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體性要求;這既是為以後的每一課的教學環節構想作必要的準備,又是對一個學期裏的語文閲讀教學作有計劃的安排。二是在諸多的環節構想中,要以有利於學生將其所學,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結構或人格構成為出發點。不同類型的精當作業,有利於學生將其所學、所思予以內化。上手操作最易調動人的內部積極性(心勁兒),這是知識得以內化的重要途徑。內化的前提是,作業能有力地調動學生的既得知識,能激發學生對新領域的探究興趣,能與學生的情感、願望相關。作為一種過程的內化,需要良好的教學境遇。這種境遇的形成,有賴於:1.鼓勵具有創意的各類學生作業;2.師生言行一致的道德風尚;3.積極進取的羣體心願。當然,這樣的教學境遇不能只靠語文閲讀教學來建構,但是,語文閲讀教學的人文性特色,卻決定了它在建設這種良好教學境遇中有着義不容辭的重任。

再其次,關鍵在於拓展學生生成知識功能效應的途徑。人的智慧,是其知識、經驗的功能效應。語文閲讀教學從某種角度看,它應有利於學生將其知識、經驗轉化(生成)為智慧。閲讀教學的各種環節的構想,毫無疑問要有利於學生對文本內涵和意義的理解與把握,這一點不能動搖。但這種理解、把握不能教條化,不能模式化,而要智慧化。所謂智慧化,就是有生氣的活化,呈現有合理依據的多樣態理解,並在對比分析中深化學生的思路,在差異性基礎上探求理解的同一性。一個學期的語文閲讀教學,不可能每節課都像公開教學那樣準備、那樣展示,這不現實。但根據課本的總體要求,有計劃地選擇若干課時,進行既緊密聯繫文本實際,又能針對性較強地激發學生的語文應用智慧的教學,卻是必要和可能的。每個學期能堅持這樣的教學數次,構成一條智慧化的教學鏈,中學階段肯定能為學生的語文知識功能效應的生成,拓展出多種途徑來。由語文知識轉化成的智慧,不同於理化知識轉化的智慧,也不同於政治、歷史知識所轉化的智慧,儘管這些智慧間存在着某種內在的聯繫。這就要求教師構想教學環節時,在切實把握文本特徵的基礎上,重視學生想象、情感體驗、言語建構與表達所構成的綜合性智慧的生成和發展。

最後,緩求突變,務求漸進;不求完美,但求進步。語文閲讀教學具有春雨“潤物細無聲”的特色,它的效能主要不在當下,而在久遠;它的課堂教學講究的是實效。真正有經驗的語文教師都明白,人文學科的教學改革,要取得名副其實的成就,在思想方法上要拒斥急功近利,拒斥急就速成,緩求突變,但求漸進;不求某一種教學的完美,但求腳踏實地地進步。這不是保守,這是務實!

語文國中作文 篇10

今天,陳老師走進教室宣佈我班舉行一次成語接龍比賽,“耶”全班不約而同歡呼起來,太棒了!

這次的比賽分三個環節,一、自由搶接成語,二、小組合作限時成語接龍,三、小組內成語接龍展示。

我們組都信心滿滿的,因為小愛因斯坦——張焱敏博士在我們這兒呢!我們組成員可謂是個個高枕無憂啊!

不過第一輪,我組未進入狀態,只得了40分,嗚嗚,白白把第一名的機會讓給了第二組。

第二輪是小組限時合作成語接龍,陳老師説這次可以查工具書。我組同學聚在一起,發誓非爭個第一不可。

老師出題了∶“人山人海。”我組迅速思考起來∶“海底撈針——針鋒相對——對牛彈琴——情同手足——足智多謀——謀權篡位——蔚為壯觀——鰥寡孤獨——獨一無二——二龍戲珠……”我組思緒如湧泉,妙筆下生花,查工具書的查工具書,寫字的寫字,好生忙啊!我見組員思緒不斷,下面應該沒什麼問題了吧。我趁空閒之處,向四處張望,嘻嘻,其他幾組真有趣!

瞧第二組,也不只是什麼成語難住了他們,個個抓耳撓腮,多虧了最後唐貝佳舉起字典,嘰裏咕嚕説了一大串,季佳鑫這才反應過來,飛快的寫了起來。

再瞧第四組,或許是大家報得太快了吧,李凌燕都來不及寫了,急的她面紅耳赤,不停得喊∶“慢點,慢點!”這幾組各有千秋,看來這局比賽難分勝負咯!

“時間到!”陳老師將四個組的答案掛在黑板上,一一點比。我組寫了34個,而第二組則以1個成語之差,打敗了我組及其他組,取得了第一。唯美中不足之處就是字寫得不好,還別説,彎彎曲曲的,真像一條龍呢!因為與第一名的擦肩而過,我組成員個個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現在只能依靠第三輪了!

Tags:語文 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