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設計製作 > 環境設計

傳統宅居環境的類型

欄目: 環境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15W

傳統宅居環境按與自然、建築環境的關係而言,大致可分為市居、郊居、村居、山居四種。中國以儒學為正統,反映士人觀點的評價以明代?文震亨《長物志》為最具代表性,其曰:“居山水者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推而言之,未言之市居當是最次了。這一評價反映了傳統宅居環境以與自然親和為上的價值觀。

傳統宅居環境的類型

山水地有林泉丘壑之勝,歷史上隨着審美領域的拓展,大致到了南北朝時期已對自然美和山水意境所藴涵的天然奇趣有了深刻的體驗,出現了以隱雅山居為高的風尚。名例如“傍山帶水,近幽居之美”(《宋書••謝靈運傳》)謝靈運的始寧墅、宣城太守謝眺建在當塗青山的池館;唐代王維的輞川別業,白居易的“廬山草堂”……。

山水環境凸凹、曲深、峻懸、平坦、盡天然之趣,不凡人事之工。優越的景觀被明代造園理論家計成在《園冶•相地篇》中推為最勝。歷史上迷戀山水之勝還可以從統治階級竭盡財力、物力、人力大肆堆山、疊山的理景活動中得到佐證。實例如西漢初樑孝王劉武建“百靈山”、“落猿巖”,北宋徽宗建“艮嶽”直到清代建頤和園“萬壽山”。

山水地被推作最佳居住環境,除了景觀上的原因,還與中國傳統發達的倫理美學有直接的關係,儒學鼻祖孔子提出“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使山水成了思想的化身,建築環境作為“禮之具”,“山水地”的自然景觀潛在的滿足文人“養心”“自省”的家居要求。

中國自陶淵明歸隱田園起,村野的田園風光逐漸成了士人推崇的又一居住佳境。村居遠離鱗次櫛比的城市房舍,擺脱紅塵世俗的糾纏,嚮往美好的'心理,使理想化的“世外桃源”成了村居環境的代名詞,歷代文人墨客對村居環境美的發掘、這藝術的魅力使田野村景成了中國園林意境的一種追求。它又被皇家園林反覆仿寫,提純。村居之美對安定豐足通達而言,澹泊自然、淳樸恬淡的環境使人的身心、精神在自然中淨化、昇華。

中國古代城市居住區採用閭里制、居住區又按居民等級劃分為“廛”(一般居民的居住區)與貴族官僚的“裏”,在佈局上,裏近宮;“廛”又按職業分區居住,使之不雜。閭是里門,閭里制的單位形態類似於高牆圍築的小城堡。這種制度大約到了北宋後逐漸鬆弛,但城市由於道路網絡的控制,住宅的規模受到限制,因此元大都不少權貴不得在郊外建別業以供遊息。城郊,離城近,與市又往來之便。城郊,屬城市與鄉村之結合部,這裏無鬧市之喧譁、有村野之開闊;建築密度低,自然景觀好、林木葱鬱、環境幽靜。中國很早出現郊遊及踏青的習俗,從側面佐證了人們熱愛自然的雅好和郊區居住環境的推崇。這也就不難理解當今西方社會因城市建築過於擁擠,紛紛在郊外建別墅以滿足迴歸自然之心態。

市居環境雖屬最次,但從歷史上看,隨着社會的發展,市居卻日益擴大。究其原因,城市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儒學有強烈的入世觀念,市居提供了參與政治的種種機遇,同時“城市便家”(《園冶》)也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此外古人對市居的不良環境提出了一系列對策以予改善。如“混跡廛市,須門庭雅潔,室廬清靚,亭台具曠土之懷,齋閣有幽人之致……”外建界牆“門掩無譁”在可能時,採取“葺園於宅傍,護宅之佳境”。

Tags:宅居 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