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職場

職業生涯未來十年的願想

欄目: 職場 / 釋出於: / 人氣:1.25W

職業生涯:三十而富與三十而負

職業生涯未來十年的願想

30到35歲職業迅速發展的新貴和揹負晉升加薪壓力的“三十而負”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三十而富”和“三十而負”又是怎樣的群體?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話題。

“三十而富”是怎麼誕生的?

國外的人力資源已經有百年的歷史,其人力資源方面的專家即使有30年40年的職業年齡,也不可能是最好的;相反,在中國,人力資源頂多十年的發展歷史,而那些30歲左右的人是伴隨著中國的人力資源發展起來,他們就很可能成為行業內的精英。從國際社會環境來看,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知識經濟的大潮愈演愈烈。這一大潮的衝擊力使財富格局重新劃分,無數年輕人依靠科技和知識的力量掌握了大量的財富,使財富擁有呈現年輕化趨勢。“三十而富”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應運而生。

“三十而富”顯著特點:消費主義背離者

現代社會消費觀念主導市場潮流,年輕人在當下的朝陽產業中賺著新錢、快錢,刺激著他們日益高漲的消費慾望,大量的物質誘惑在召喚著他們的購買慾望,他們是名副其實的消費主義者。而“30而富”正好與此相反,他們是消費主義的背離者,很少盲目追求熱點和消費潮流,完全為了實現自身價值而奮鬥,有著清教徒式的信念,消費快感和享樂主義從來不會在他們身上實踐。

執著的人格價值 經濟化認同者

“三十而富”者尊重財富並推崇財富,他們不認為擁有財富是一個錯誤,是罪惡的。相反,財富是個人價值實現的成績單,是市場對個人奮鬥的認可。他們將自身人格價值最大限度的經濟化。正所謂幸福的人生有賴於職業價值的最大體現,職業人生不同,命運不同。那些不能“先富”起來的人,就只能揹負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和社會壓力,成為“三十而負”。為了止住頹勢,就需要強有力的補救措施。

“三十而負”反敗為勝三大方案: 深挖潛力,巧借競爭力攀高

工作多年後,職業人往往因為他們的職業定位和目標與自身發展產生衝突,或者他們不知道如何去挖掘自身潛力,從而導致職業發展障礙。如果能夠有策略地提升競爭力,恰當地運用技巧,突破障礙獲取高職高薪並不難。學會挖掘職業潛力。一般情況下,職業人潛力無法挖掘主要是因為其所在崗位的延伸性限制,崗位限制了職業發展。關注企業發展動向,針對崗位人才素質需求,做適當的職業目標調整,不要將自己的競爭力侷限於特定崗位,通過不同崗位競爭力的適應性調整,可以在短時間內達到衝頂的效果。

避重就輕,找準突破口增值

隨著年齡的增長,專業知識的更新能力可能會下降,但相應的專業成熟度會得到提升。因此如果專業人員能夠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將是在未來職位上增值的關鍵。要進入企業的關鍵崗位,管理能力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企業發展的決策和控制是要通盤考慮下層的發展。

經營職業生涯,規律與方法並行

個人職業發展有其特定規律,我們應該去發現並適應規律,採取恰當的方法或一些捷徑,儘快達到職業目標。職業的持續發展不但要做好規劃,還需要有效的技巧和策略。以跳槽來說,有的人跳槽為了高職高薪,帶有很強的短期效用和功利性,很容易讓職業發展誤入歧途。而有的人,卻能讓跳槽成為推動職業發展的動力,合理的上升規劃是關鍵。另一方面,職業發展忌諱保守、按部就班,富有創意的冒險可以讓職業人獲得突破性的提高,善用方法和技巧,遵循職業發展自身的規律,雙管齊下,才能順利發展。

將來的成就最重要

你過去或現在的情況並不重要,將來想要獲得什麼成就才重要。

出色的企業或組織都有10 年至15 年的長期目標。經理人員時常反問自己:“我們希望公司在10 年後是什麼樣呢?”然後根據這個來規劃應作的各項努力。新的工廠並不是為了適合今天的需求,而是要滿足5 年、10 年以後的需求。各研究部門也是在針對10 年或10 年以後的產品進行研究。

人人都可以從很有前途的生意中學到一課,那就是:我們也應該計劃10年以後的事。如果你希望10 年以後變成怎樣,現在就必須變成怎樣,這是一種很嚴肅的想法。就象沒有計劃的生意將會變質(如果還能存在的話),沒有生活目標的人也會變成另一個人。因為沒有了目標,我們根本無法成長。

現在來談談為什麼必須有目標才能成功。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暫且稱他F 先生)由於職業發生問題跑來找拿破崙,這位F 先生舉止大方,聰明,未婚,大學畢業已經4 年。

他們先談年輕人目前的工作、受過的教育、背景和對事情的態度,然後拿破崙對年輕人說:“你找我幫你換工作,你喜歡哪一種工作呢?”

“幄!”F 先生說:“那就是我找你的目的,我真的不知道想要做什麼?”

這個問題很普遍。替他接洽幾個老闆面談,對他沒有什麼幫助。因為誤打誤撞的求職法很不聰明。由於他至少有幾十種職業可選擇,選出合適職業的機會卻並不大。拿破崙希望他明白,找一項職業以前,一定要先深入瞭解那一行才行。

所以拿破崙說:“讓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看你的計劃,10 年以後你希望怎樣呢?”

F 先生沉思了一下,最後說:“好!我希望我的工作和別人一樣,待遇很優厚,並且買一棟好房子。當然,我還沒深入考慮過個問題呢。”

拿破崙對F 先生說這是很自然的現象。他繼續解釋:“你現在的情形彷彿是跑到航空公司裡說:‘給我一張機票一樣”。除非你說出你的目的地,否則人家無法賣給你。所以拿破崙又對他說:“除非我知道你的目標,否則無法幫你找工作。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的目的地。”

這使F 先生不能不仔細考慮。接著他們又討論各種職業目標,談了兩小時。拿破崙相信他已經學到最重要的一課:出發以前,要有目標。

像那些進步的公司那樣,自己要有計劃。從某個角度來看,人也是一種商業單位。你的才幹就是你的產品,你必須發展自己的特殊產品,以便換取最高的價值。下面有兩種很有效的步驟可以幫你做到這一點。

第一,把你的理想分成工作、家庭與社交三種。這樣可以避免衝突,幫你正視未來的全貌。

第二,針對下面的問題找到自己的答案。我想完成哪些事?想要成為怎樣的人?哪些東西才能使我滿足?

用下面的10 年長期計劃可以幫你回答以上問題。10 年後的個人形象,10 年長期計劃:

一、10 年以後的工作方面:

1、我想要達到哪一種收入水準?

2、我想要尋求哪一種程度的責任?

3、我想要擁有多大的權力?

4、我希望從工作中獲得多大的威望?

二、10 年以後的家庭方面:

1、我希望我的家庭達到哪一種生活水準?

2、我想要住進哪一類房子?

3、我喜歡哪一種旅遊活動?

4、我希望如何撫養我的小孩?

三、十年以後的社交方面:

1、我想擁有哪種朋友呢?

2、我想參加哪種社團呢?

3、我希望取得哪些社群的領導職位呢?

4、我希望參加哪些社會活動呢?

績效管理要點

考核不是扣錢,目的在於改善!

當考核扣錢成為管理者的一種習慣時,久而久之被考核者也會變得麻木??別忘了:考核目的不是要掏空被考核者的錢包,而是為了找出差距並予以改善!

考核樹立標準,能者上,庸者下!

無尺度則無法測量。用指標來衡量考核者的工作成果,往往比管理者的主觀判斷更容易讓人信服。通過標準的衡量讓能者上、庸者下!

考核趕走平均主義!

平均主義就是懲罰業績優秀的員工,鼓勵業績差的員工。

工作目標不明確,員工努力沒方向!

缺乏明確的目標,員工就像在迷霧中行走。當管理者為督促員工完成工作而疲於奔命,抱怨下屬不盡心的時候,員工卻在下面迷惑:我們做這些工作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目標產生動力,考核給予壓力,動力+壓力=責任!

要讓員工樂於承擔責任,就應該既給予動力,又施加壓力。就像要把大象引上船,就得前面拿香蕉,後面揮鞭子!

自上而下分解目標,自下而上支援目標!

部門目標不分解,猶如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及!必須層層分解,落實到每位員工,目標只有獲得員工支援,才有望通過個體的努力實現部門工作目標!

考核形式不重要,過程管理是重點!

許多管理者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追趕流行的考核形式而忽視了績效管理的實質??通過對過程的管理達到持續改善!過程中的實時溝通指導才是考核的關鍵。

上級不是裁判,而是教練!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應該是下屬的導師和教練。考核不是為了吹哨子,告訴員工你錯了我要懲罰你,而是要在做的過程中教會員工如何做好!

考核評估不是追究既往,而要面向未來!

總是揪住員工的錯誤不放,只會讓員工喪失對工作的信心;而只知道表揚下屬過去的成績,也會助長自滿的情緒。考核評估要基於過去、指導未來!

過程資料無記錄,考評結果有爭議!

要使員工認同考核結果,在工作過程中就必須收集和記錄,以資料和事實說話。否則結果出來不認同,要麼打擊員工積極性,要麼扯皮沒完沒了!

績效管理切忌只“考”不“管”,溝通才是硬道理!

單純的考核只能告訴員工什麼是錯的,卻沒有告訴員工怎麼做。沒有溝通和指導的考核,錯誤將屢次重犯,即使是金錢的重罰也只能讓員工逐漸麻木!

領袖性格

“根性”與“能力”,營造領袖人物的兩把寶劍

★根性=根本性格

有很多對領袖人物的描述、期盼、觀察或總結,最後都可以追溯到幾個基本“根性”。而我們想要成為領袖,就要注意培養這些重要,且一般人又比較欠缺的性格。

★七種非常重要的“根性”:沉穩、細心、膽識、積極、大度、誠信、擔當。

★“根性”就像一棵樹,從樹根、樹幹衍生出許許多多的枝葉。

★能力=操控本事

一個領袖人物面對一盤棋局、一夥群體、一線機會或一場競爭,他基本上要操控得了。讓那一夥人在他的引導下,抓緊稍縱即逝的商機,展開一場搏殺。

★六個非常重要的“能力”

洞察力、思考力、決策力、組織力、影響力、執行力。

★“能力”就像一盤粽子,用手一提就可以藉著綁繩,抓住每一個粽子。

因為具備“組織力”

●一些散兵遊勇就可以建成一支部隊。

●一些流程作業就可以優化重組,提高效率。

●一些方案措施就可以排列順序,且條理分明。

●一些重要資源就可以排程整合,充分利用。

★七種“根性”(七棵樹)解析

一、外露的表現:冷靜/坦然/鎮定,沉穩??內化的素質。

因為個性“沉穩”

●有人叛變或窩裡反,就不會坐困愁城或一籌莫展。

●遇到公司危機,就不會驚慌失措。

●市場出現逆轉就不會無計可施,鬥志盡喪。

●面對重要的投資決策,就不會草率興起。

[培養方法]在生活與工作中:

不要隨便顯露你的情緒。

不要逢人就訴說你的困難與遭遇。

在徵詢別人的意見以前,自己要先做思考,但不要先講。

不要一有機會就嘮叨你的不滿。

重要決定或處分儘量與別人磋商,最少要隔一夜再發布。

走路與說話不要慌亂。

思考

在家庭、公司和周邊環境中

1、你認為哪些人個性很不沉穩?

2、你自己哪些事情(比較重要的)表現得不夠沉穩?

(雷霆注:劉備就是典型的沉穩代表,處世講究“大丈夫喜怒不形於色”。)

二、外露的表現:謹慎/縝密/專業/完美,細心??內化的素質。

因為處處“細心”

●在產品與服務的表現上,就不會給人不專業、不內行的感覺。

●提出的目標或口號就不會沒有方法,沒有手段。

●自己在各種競爭中就不會總是後人一步,少人一分,低人一檔。

●執行政策的過程中就不會看不出破綻與漏洞。

[培養方法]在生活與工作中:

對身邊所發生的事情,常思考它們的因果關係。

對做不到位的執行問題,要發掘它們的根本癥結。

對習以為常的做事方法,要有改進或優化的建議。

做什麼事情都要養成有條不紊和井然有序的習慣。

經常去找幾個別人看不出來的毛病或弊端。

自己要隨時隨地對“不足”的地方“補位”。

思考

在家庭、公司和周邊環境中

你認為哪些人做事很無所謂,很不注意細節?

你自己哪些地方(比較明顯的)表現得不夠細心,也不夠完美?

三、外露的表現:強勢/果決/冒險,膽識??內化的素質。

因為具備“膽識”,

●發現百年難得一遇的機會,就不會猶豫不決。

●需要力排眾議的時候,就不會瞻前顧後。

●已經不能再用的人,就不會一再容忍,徒增困擾。

●應該果斷處置的當下,就不會畏首畏尾。

[培養方法]在生活與工作中

不要常用缺乏自信的辭句。

不要常常反悔,對已經決定的事輕易地推翻。

在眾人爭執不休時,不要沒有主見。

遇有不公、不正、不仁、不義的事情,不要一味地沉默。

(雷霆注: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什麼時候算是該出手了?我不能馬上告訴你,我馬上告訴你你印象不深。)

面對自恃甚高的幹部或員工,要注意他們逾越或犯規的舉動,而且要堅持你的原則。

不要忘記誰是主管,處罰人不要不好意思。

對已經想好退路的嘗試,可以鼓勵自己探險。

思考

在家庭、公司和周邊環境中

你為誰做事很不放心,怕他出爾反爾?

你自己有過什麼難忘的“優柔寡斷”的經驗?

四、外露的表現:堅持/投入/認真,積極??內化的素質。

因為行動“積極”

●將計劃付諸實現的時候,就不會半途而廢,功虧一簣。

●做任何事情就不會欠缺主動,不夠進取。

●在事情不順的岔口,就不會無法扭轉形勢,轉敗為勝。

●被人賞識或試用時,就不會表現平平,錯失機會。

[培養方法]在生活與工作中

每天做一件實事(魯冠球)。

找一兩件無論如何都要堅持的小事(睡前讀10頁書/寫2頁日記),養成這個習慣。

計劃開始實施的時候,要常想有沒有又進一步。

整個部門或公司士氣都很低落的時候,你要很陽光,很樂觀。

做任何事情,都要表現出很用心的樣子,因為有人在看你。

事情不順的時候,要吸口氣,喝杯咖啡(茶),重新尋找一個突破口。就是結束(放棄),也要乾淨利落。

(雷霆注:不但要表現出用心的樣子,還要真用心。)

思考

在家庭、公司和周邊環境中

在你的幹部或員工中,挑幾個做事很不認真的人,你會馬上想到誰?

你自己在過去的日子裡,有過什麼當初不該放棄的機會?有過什麼當時應該堅持的事情?

五、外露的表現:包容/忍耐/謙和/慷慨/分享,大度??內化的素質。

因為展現“大度”,

●為你賣命的手下或同志,就不會紛紛出走。

●對不同的意見與聲音,就不會刻意打壓,故意漠視。

●受過你恩惠的人就不會見死不救。

●在春秋戰國的市場中,就不會到處樹敵。

[培養方法]在生活與工作中

不要刻意地把可能是夥伴的人變成對手。

對別人的小過失、小錯誤不要斤斤計較。

佛法中的“三施”(財施、法施、無畏施)可以做為學習範本。

不要有權力的傲慢以及知識的偏見。

任何成果或成就,包括公司的利潤,都應該與人分享。

必須要有人犧牲或奉獻的時候,自己要走在前面。

思考

在家庭、公司和周邊環境中,

你覺得哪些人很難相處或共事?為什麼?

你自己哪些地方不夠大方(小家子氣)?你自己會不會也不知道?

六、外露的表現:正直/道德/務實,誠信??內化的素質

因為心懷“誠信”,

●在普遍缺乏道德的社會中,就不會隨波逐流,毫不突出。

●在客戶關係上,就不會永遠缺少老客戶。

●不管一生做什麼,都不會靠不住,信不過。

●為品牌價值壘磚的歲月裡,就不會突然崩塌。

[培養方法]在生活與工作中:

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說,不管對誰。說了,就努力做到。

虛的口號或標語不要常常吊在牆上或掛在嘴邊。

針對客戶對公司提起的“不誠信”問題,拿出改善的方法。

停止一切“不道德”的手段。

“耍弄小聰明”是從誠信走向不誠信的過渡(橋樑)。

除了“勞動模範”,我們更應該推選“誠信模範”。

計算一下產品或服務的誠信代價,那就是品牌成本。

思考

在家庭、公司和周邊環境中,

從公司的高管到基層,有哪些非常不誠實的地方?

你自己有過什麼不誠信的表現被人察覺而付出代價?還有什麼到現在都沒被發現的不誠實?

七、外露的表現:負責/明快/直率,擔當??內化的素質。

因為勇於“擔當”

●大家無所適從,一片慌亂的時候,就不會臨陣脫逃。

●出現任何問題或狀況,都不會怕事。

●應該直言不諱,提高警覺的時刻,就不會粉飾太平。

●底下任何員工或幹部犯錯,都不會推卸責任。

[培養方法]在生活與工作中,

檢討任何過失的時候,先從自己或自己人反省。

事情或專案結案後,先審查“過錯”,再列述“功勞”。

認錯從上級開始,表功從下級啟動。

著手一個計劃,先將權責界定清楚而且相當。

對“怕事”的人或組織要挑明地說。

因為勇於承擔責任所造成的損失,公司應該承擔。

思考

在家庭、公司和周邊環境中,

在公司裡,誰做過替罪羊?開會時,為什麼大家都避重就輕或乾脆沉默?

你自己有沒有自請處分或對上直言的故事?

《總結補充》

A.短板原理。

B.根性互補。

C.80-20原理。

D.男人(女人)忘記自己是男人(女人)。

E.習性改造的教育與訓練。

F.機遇。

這樣的員工老闆喜歡:中國職場生存法則66條

一個優秀職場人士所必備的素質,概而言之,無非就是:一是做人,二是做事。做人包括如何做一個好下屬,如何做一個好同事,而做事就是如何提高業務技能,做個好職員。

西方的理論適用於企業現代化程度已經非常高的國家,中國人的價值觀、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都和西方人大相徑庭。在中國,市場經濟口號的提出也才區區10 年,企業生存環境,比如法律、行規、慣例、習俗、道德水平等等都和國際不接軌,生搬硬套肯定行不通,我們需要的是對中國企業對症下藥的東西。本書的精華正在於此。

第一篇

關於上司和下屬的關係問題,是每個職場人士都無法迴避的首要問題,公司總裁楊天成先生對此深有感觸,李教授以前也常常聽到老總們的怨言,果然,在李教授收到的此類92個案例中,楊天成總裁一人就提交了20多個。其次是某公司另一副總趙卓越和公司人力資源主管謝裴妤,分別提交15個和13個,他們的職位處於老闆和員工之間,應該說兩邊都看得比較清楚。

引言

木桶定律

一隻沿口不齊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於 木桶上最長的那塊木板,而在於最短的那塊木板。要想提高水桶的整體容量,不是去加長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要下功夫依次補齊最短的木板;此外,一隻木桶能夠裝多少水,不僅取決於每一塊木板的長度,還取決於木板間的結合是否緊密。如果木板間存在縫隙,或者縫隙很大,同樣無法裝滿水,甚至一滴水都沒有。

前言

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缺點和不足。任何 一個區域都有“最短的木板”,它有可能是某個人,或是某個行業,或是某件事。

面對自己的這些缺點和不足,有些人從沒察覺到,有些人雖然有所察覺,卻聽之任之, 於是,他們永遠只能在原地踏步或每況愈下。

不管是個人還是組織,要保持充沛的競爭力,不能單靠在某一方面的超群和突出之處, 而是要看整體的狀況和實力,看它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薄弱環節。劣勢決定優勢,劣勢決定 生死,這是市場競爭的殘酷法則。

在中國進入市場經濟的最初階段,市場還非常幼稚,競爭對手也都非常弱小,不少企業 藉助某一個環節的運作特色,攻城掠地,不斷取得驕人的戰績,這就使得不少企業和企業經 營者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某一環節的優勢可以控制整個企業的命運。

但在日益開放的今天,中國加入WTO的第三個年頭裡,企業和個人的任何弱點都會導致 自己在國際化競爭中被打敗,被淘汰。可以說,社會越開放,我們面對的競爭對手越多,實 力越強,越需要我們彌補弱點,加長“短板”。

於是,我想到了管理學界知名的木桶定律:一隻沿口不齊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於木桶上最長的那塊木板,而在於最短的那塊木板。要想提高水桶的整體容量,不是去加長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要下功夫依次補齊最短的木板;此外,一隻木桶能夠裝多少水,不僅取決於每一塊木板的長度,還取決於木板間的結合是否緊密。如果木板間存在縫隙,或者縫隙 很大,同樣無法裝滿水,甚至一滴水都沒有。

我還認識到,僅僅理解木桶定律並不足以使我們真正彌補企業和個人的弱點和缺陷。我 們不僅要理解本桶定律,更要了解木桶定律產生的根源;不僅要認識到短板的危害,更要知 道如何尋找短板、補短和除短;不僅需要加長木桶中的短木板,更需要注意木板間的結合是 否緊密。

引申到企業管理中來,我們不僅需要彌補企業的短板(它可能是企業的資金、技術、人 才、產品、營銷、管理,也有可能是企業的某個環節或個人),更需要加強企業文化的粘合 力,進行團隊建設。於是就有了本書的誕生。

本書可以說是企業和個人對付弱點和不足的最好良藥,也是相關題材的第一本書,有了 它,不管是企業和個人,都不會再害怕弱點,都將在原有基礎上獲得實質性的超越。

個人成長:獲得全面的發展

培養各方面的能力

最近,哈佛大學向加州年僅13歲的鮑爾斯奇??這位被譽為“數學神童”的少年發去預 錄通知單,再次使“神童”話題成為加州家庭輿論的中心。

鮑爾斯奇經歷過數次跳級,從國小到中學,總共只接受了8年的正統教育。但正如哈佛

一位教師所說:“一個真正的科學家,除了知識,還要懂得哲學、藝術等多門學科,可鮑爾 斯奇的文科成績很差,這對他將來的發展極為不利。”

木桶盛水的多少,不是看最長的那些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是它最終決定了存水的容量。一個人的才能也是綜合性的,最長的總要受最短的制約。對於素質教育來說,我們同樣需要彌補短的木板。所以,在為“神童”特長而欣喜時,別忘了看他的短處。對於兒童來講,學習能力發展失衡如不能得到及時糾正,勢必影響未來的學習和生活。

所謂素質教育,從其內容上講,也就是要求學校、社會和家庭對學生的德、智、體、美 、勞等方面進行綜合提高的教育。如果把素質教育比作“木桶”的話,它由德育、智育、體 育、美育、勞動技能教育五塊“木板”組成。

那麼,如何使素質教育收到最好效果呢?也就是說,如何使這隻“木桶”裝上最多的水 呢?

在由德、智、體、美、勞五塊“木板”圍成的素質教育中,不少的老師和家長都非常重 視智育這塊“木板”的長度,而現行的升學制度、考試製度等考核方式,無疑也加劇了包括 學生在內的人們對智育的畸型重視。

智育當然是素質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內容,但是,也決不能因為重視智育而放鬆了德育、 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能等方面的教育。

事實上,很多的學校、家庭中出現的問題都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有的放鬆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導致了他們犯罪;有的不重視學生的體育,結果一些成績優秀的學生成了 “豆芽兒”體型;有的不注意學生的美育,導致他們盲目接受社會的反面文化……種種不良的社會現象提醒我們: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社會,都不要單純地追求某一方面的教育。

特別是基礎教育階段,更要讓學生全面發展。也就是說,學生的優勢特長要保持,但不 能“瘸腿”,不能放鬆甚至完全不管其他幾個方面的教育。

完整的知識結構

在個人的知識結構方面,木桶定律同樣成立,無論是專家還是知識面極寬的人,其知識 的發揮機會與其知識結構都直接相關。對於一些存在某類知識缺陷的人來說,其發展總是存 在瓶頸,在能力發揮方面必將受到制約。

比如,一個坦複決策任務的公務員不懂聚合物和多種示波器的話就不可能制訂出切實可 行的科技政策;一個市場銷售總監如果不瞭解消費者和產品的技術問題,就無法評估一種產 品的銷售特點!

對於墨守成規的工程師來說,他們可以不尊重人的價值而只靠技術進步來評價一切,把人文科學同技術科學割裂開來。但這種割裂是人為的,違反生產力發展的,因為人的價值與技術並非是截然相反的東西,而是相互依存的,猶如一組組的氨基酸構成雙螺旋DNA(脫氧 核糖核酸)一樣。

如果說工程師必須瞭解更多的人文學科,那麼人文科學家也必須瞭解更多的技術。與新 興的工程師相比,我們更需要能駕馭計算機的哲學家。因為,他能超越狹窄的專業範圍來看 問題,發揮各項才能的協同效應。

我們不但需要發現問題的人才,還極其需要解決問題的人才。許多人可以做到前者,但 兩者皆備的.人卻很少。因此,要想獲得頂峰的成就,最理想的辦法就是均衡發展,以便把機 遇之門開得更大。

短板在哪裡

任何一個區域都有“最短的木板”,它有可能是某個人,或是某個行業,或是某件事情 。作為一個精明的管理者應該把它迅速找出來,並抓緊做長補齊,否則它帶給你的損失可能 是毀滅性的。很多時候,往往就是因為一個環節出了問題而毀了所有的努力。

對於個人來說,下面的弱點是人們最有可能出現的短板。因此,每一個人都應該問問自 己:“我是否存在著這些缺點,它嚴重嗎?”

??惡習

毫無疑問,不良的習慣可以說是每個人最大的缺陷之一,因為習慣會透過一再的重複, 由細線變成粗線,再變成繩索,再經過強化重複的動作,繩索又變成鏈子,最後,定型成了 不可遷移的不良個性。

人類時時日日都在無意識中培養習慣,這是人的天性。因此,我們仔細想一想,我們平 時正在培養哪種習慣?因為我們都受習慣潛移默化的影響,都要臣服於習慣之下,最終,習 慣可為我們效力,也可拖我們的後腿。

諸如懶散的習慣、看連續劇的習慣、喝酒的習慣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習慣,有時要束縛、控制我們大量的時間,而這些無聊的習慣佔用的時間越多,留給我們自己可利用的時間就越少。這時的不良習慣就像寄生在我們身上的病毒,慢慢地吞噬著我們的精力與生命,這時 的習慣就成了一個人最大的缺陷,成了阻礙個人成功的主要因素。

有些人,已被習慣束縛,已經成為習慣的奴隸,碰到任何事情,都想把它們嵌進習慣的框框中,這樣怎麼能夠想出新奇的思路呢?怎麼能夠產生獨特的想法呢?這時的習慣就像寄生在我們大腦裡的腫瘤,阻止我們思考與創新;如果任何事都變成習慣性,漸漸地,就會失 去探索和尋求更好方法的慾望,這時習慣就成了惰性的別名。

所以,習慣有時是很可怕的,習慣對人類的影響,遠遠超過大多數人的理解,人類的行 為95%是透過習慣作出的。事實上,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惟一的差別在於他們擁有不一樣的 習慣。而一個人的壞習慣越多,離成功就越遠。

犯錯

通常人們都不把犯錯誤看成是一種缺陷,甚至把“失敗是成功之母”當成自己的至理名 言。但我覺得在以下兩種情況下犯錯誤是一種缺陷。

1.不斷地在一個問題上犯錯誤

如果一個人在同一個問題上接連不斷地犯錯誤,比如健忘,這是任何一個成功人士都不 能容忍的。一個不會在失敗中吸取教訓的人是不配把“失敗是成功之母”掛在嘴邊的。不管 是否具備吸取教訓的意識還是能力,它都是一個人獲取成功道路上的致命缺陷。

2.犯錯誤的頻率比別人高

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某些人犯錯誤的頻率總是比一般人高。他們做事情總是馬 虎大意、毛毛糙糙。對他們而言,把一件事做錯比把一件事做對容易得多,而且每當出現錯 誤時,他們通常的反應都只是:“真是的,又錯了,真是倒黴啊。”

把犯錯歸結為倒黴是他們一向的態度,或許他們沒有責任心,做事不夠仔細認真,或許 他們沒有找到做事的正確方式,但無論出於哪一點,如果他們沒有改正錯誤,這都將給他們 的成功帶來巨大的障礙。

??妒忌

妒忌是人類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感情之一。妒忌者希望別人遭受不幸,只要不受懲罰 ,有時甚至會付之於行動。但他自己也會因為妒忌而遭受到不幸,他不是從自己擁有的一切 裡汲取快樂,而是從他人擁有的東西中汲取痛苦。

人在童年時代遭遇的不幸大大刺激了妒忌心的形成。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兒童還不滿一歲就有了這種心理,如果你對一個幼兒冷落,而對另一個幼兒表示出明顯的偏愛,那一刻就會被另一個幼兒看到,並會引這個孩子的憎恨。只是兒童在表露自己的妒忌和猜忌情感方 面,比成年人稍稍公開一些。

妒忌是最為可嘆可悲的。只要有妒忌存在,那麼它對任何美德,甚至對最有用的特殊技 巧的發揮都是致命傷害。如果任憑妒忌的熱情肆意氾濫,整個社會,整個世界都不會安寧。

貪婪

有一群猴子喜歡偷吃農民的大米,而它們又是一種很難捕捉的動物。多年來,人們想盡辦法,用裝有鎮靜劑的槍去射擊,或用陷阱去捕捉它們,但都無濟於事,因為它們的動作實在太快了。後來,人們去請教生物學家。生物學家於是根據這種猴子的習性找到了一種捕捉 猴子的巧妙方法。

他把一隻窄瓶口的透明玻璃瓶固定在樹上,再放入大米。到了晚上,猴子來到樹下,就把爪子伸進瓶子去抓大米。這瓶子的妙處就在於猴子的爪子剛剛能夠伸進去,等它抓一把大米後,由於握著拳頭,爪子卻怎麼也抽不出來。而那個瓶子又系在樹上,使它無法拖著瓶子走。貪婪的猴子十分頑固??或者是太笨了??始終不願意放下已到手的大米。就這樣,第二天,當生物學家把它抓住的時候,它依然不願放手,直到有人把那把米放入猴嘴中。

其實,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人往往都會與猴子犯同樣的錯誤,由於太看重眼前的利益,該放棄時不能放棄,結果鑄成大錯,甚至悔恨終生。想一想,世界上有多少人為了錢財,夫妻離異、兄弟反目;有多少人為了升官發財,朋友相殘,同事相害;又有多少人為了貪慾 而被厄運的玻璃瓶捉住呢?

那麼,是什麼原因使自以為聰明的人,變得像猴子一樣愚蠢呢?每個人都可能會羅列出 一系列的理由,不過,真正的也是惟一的原因就是:貪慾的膨脹!貪慾的膨脹,使簡單變得 複雜,輕鬆變得沉重,最後越陷越深地困在無法自拔的泥潭中。

如果一個人總是在慾望的世界裡徜徉徘徊,那麼他決不是自己的主人,他離奴隸狀況也 只有一步之遙。這些人可能既沒有高尚的品質,也不會實施任何善行。一個一心只想著貪慾 而意識不到高尚力量的人,即使腰纏萬貫,也始終只能是一個非常可憐的生物。

人類其實是很聰明的,但是,在面對利益誘惑時又往往是不理性的。人有時太貪婪,所 以毀了大好前程;有時明知是圈套,卻因為抵禦不住誘惑而落入陷阱。很多時候他們不是敗 給自己的聰明,而是敗給自己的貪慾。

因此,人僅有聰明是不夠的,還需要用理智駕御自己的貪慾,在面臨危機時要果斷地鬆 開抓著“大米"的手。其實,如果我們能夠放棄眼前的私利,一定會認清那些潛在的危險。

??自卑

自卑,可以說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品質評價過低,同時可伴有 一些特殊的情緒體現,諸如害羞、不安、內疚、憂鬱、失望等。

經常遭受失敗和挫折,是產生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一個人經常遭到失敗和挫折,其自信心就會日益減弱,自卑感就會日益嚴重。自卑的產生會抹殺掉一個人的自信心,本來有足夠的能力去完成學業或工作任務,卻因懷疑自己而失敗,顯得處處不行,處處不如別人。由於自卑的情緒影響到了生活和工作,所以給人的心理、生活帶來的不良影響亦很大。

??憂慮

卡瑞爾是一個很聰明的工程師,他開創了空氣調節器的製造業,現在是紐約州瑞西世界 聞名的卡瑞爾分公司的負責人。

年輕的時候卡瑞爾在紐約州牛城的水牛鋼鐵公司做事。他必須到密蘇里州水晶城的匹茲堡玻璃公司??一座花費好幾百萬美金建造的工廠,去安裝一架瓦斯清潔機,目的是消除瓦斯里的雜質,以便瓦斯燃燒時不至於損傷到引擎。這種清潔瓦斯的方法是新方法,以前只試過一次。當他到密蘇里州水晶城工作的時候,很多事先沒有想到的困難都發生了。經過一番 調整之後,機器可以使用了,可是成績並不能好到他所保證的程度。

卡瑞爾對自己的失敗非常吃驚,覺得好像是有人在他頭上重重地打了一拳。他的胃和整 個肚子都開始湧動起來。有好一陣子,他擔憂得簡直沒有辦法睡覺。

最後,他覺得憂慮並不能夠解決問題,憂慮的最大壞處,就是會毀了我們集中精神的能 力。在我們憂慮的時候,我們的思想會到處亂串,而喪失對所有事情做決定的能力。當然, 萬幸的是他最終走出了憂慮,不然也不會有他如日中天的現在。

??懶惰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多數人天生是懶惰的,都儘可能逃避工作。他們大部分沒有雄心 壯志和負責精神,寧可期望別人來領導和指揮,也不肯個人奮鬥,就算有一部分人有著巨集大 的目標,也缺乏執行的勇氣。

懶惰會吞噬人的心靈,使自己對那些勤奮之人充滿了嫉妒。懈怠會引起無聊,無聊也會導致懶散。許多人都抱著這樣一種想法,我的老闆太苛刻了,根本不值得如此勤奮地為他工作。然而,他們忽略了這樣一個道理:工作時虛度光陰會傷害你的僱主,但傷害更深的是你自己。一些人花費很多精力來逃避工作,卻不願花相同的精力努力完成工作。他們以為自己 騙得過老闆,其實,他們愚弄的最終卻是自己。

對一位渴望成功的人來說,拖延最具破壞性,也是最危險的惡習,它使人喪失進取心。一旦開始遇事推拖,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習慣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製造藉口與託辭的專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萬個理由來辯解為什麼事情無法完成,而對事情應該完成的理由卻想得少之又少。把“事情太困難、太昂貴、太花時間"等種種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們更努力、更聰明、信心更強,就能完成 任何事"的念頭容易得多。

馬虎

一位偉人曾經說過:“輕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禍患將超乎人們的想象。"許多人之所以失 敗,往往因為他們馬虎大意、魯莽輕率。

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小鎮上,曾經因為築堤工程質量要求不嚴格,石基建設和設計不 符,結果導致許多居民死於非命??堤岸潰決,全鎮都被淹沒。建築時小小的誤差,可以使 整幢建築物倒塌;不經意拋在地上的菸蒂,可以使整幢房屋甚至整個村莊化為灰燼。

在公司中,許多員工做事不夠精益求精,只求差不多。儘管從表面上看來,他們也很努力、很敬業,但結果總無法令人滿意。那些需要眾多人手的企業經營者,有時候會因員工無法或不願意專心去做一件事而很無奈。漠不關心,馬馬虎虎的做事態度似乎已經變成習慣, 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誘,否則,他們很難一絲不苟地把事情做好。

清除酒中的汙水

如果把一杯汙水倒入一桶酒中,得到的是一桶汙水;如果把一杯酒倒入一桶汙水中得到 的也是一桶汙水。

對於企業來說,最大的“短板”莫過有幾個極具破壞力的員工了,只有把這些人徹底地 從企業中清除出去,才能大大提高組織的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

在任何組織裡,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幾個難弄的人物,他們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把 事情搞糟。最糟糕的是,他們就像蘋果箱裡的爛蘋果,如果你不及時處理,它就會迅速傳染 ,把蘋果箱裡的其他蘋果也弄爛。

“汙水”和“爛蘋果”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們驚人的破壞力。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 混亂的部門可能會被吞沒,而一個無德無才者能很快把一個高效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組織 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 。

破壞者能力非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破壞總比建設容易。一個能工巧匠花費時日精心製作的瓷器,一頭驢子一秒鐘就能毀壞掉。如果一個組織裡有這樣的一頭驢子,即使企業擁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會有多少像樣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組織裡有這樣一頭驢子,你 應該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無力這樣做,那就應該把它拴起來。

《做自己想做的人》

行動成功學 李踐/著

第一篇:天性人為??認識成功

第1章 自我設限

跳蚤故事:科學家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把跳蚤放在桌上,跳蚤迅即跳起,跳起的高度產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稱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動物!然後在跳蚤頭上罩一個玻璃罩,再讓他跳,這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連續多次後,跳蚤改變了起跳高度以適應環境,每次跳躍總保持在罩頂以下高度。接下來逐漸改變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後主動改變自己的高度。最後,玻璃罩接近桌面,這時,跳蚤已無法再跳了。科學家於是把玻璃罩開啟,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會跳,變成“爬蚤”了。

科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自我設限”。

第2章過於不等於未來

1、 要解除“自我設限”,關鍵在自己。

2、 西彥說:上帝只拯救能夠自救的人。

3、 成功屬於願意成功的人。

4、 成功並不是一個固定的蛋糕,數量有限,別人切了,你就沒有了。不是那樣,成功的蛋糕是切不完的,關鍵是你是否去切。

5、 小芳的故事:1920年,美國田納西州一個小鎮上,有個姑娘出生了,他媽媽只給她取了個小名,叫小芳,小芳漸漸懂事後,發現自己與其他孩子不一樣:她沒有爸爸,是私生子。人們明顯地歧視她,小夥伴都跟她玩。她不知道為什麼。她雖然是無辜的,但世俗卻是嚴酷的。我們每一個人,一生可以作出多種選擇,但不能選擇父母。而小芳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誰。

上學後,歧視並未減少,老師和同學仍以那種冰冷、鄙夷的眼光看她:這是一個沒有父親的孩子,沒有教養的孩子,一個不好的家庭的孽種。於是,她變得越來越懦弱,開始封閉自我,逃避現實,不與人接觸。

小芳害怕的的事,就是跟媽媽一起到鎮上的集市,她總能感到人們背後指指戳戳,竊竊私語:

“就是她,那個沒有父親,沒有教養的孩子!”

小芳13歲那年,鎮上來了一個牧師,從此她的一生便改變了,小芳聽大人說,這個牧師非常好。她非常羨慕別的出謀孩子一到禮拜天,便跟著自己的雙親,手牽地走進教堂。她只能通過教堂莊嚴神聖的鐘聲和人們面部的神情,想像教堂裡是什麼樣,以及人閃在裡面幹什麼。

有一天,她終於鼓起勇氣,待人們進入教堂後,偷偷進去,躲在後排傾聽??牧師正在講:

“過去不等於未來。過去你成功了,並不代表未來還會成功;過去失敗了,也不代表未來就要失敗。因為過去的成功或失敗,只是代表過去,未來是靠現在決定的。現在幹什麼,選擇什麼,就決定了未來是什麼!失敗的人不要氣餒,成功的人也不要驕傲。成功和失敗都不是最終結果,它只是人生過程的一個事件,因此,這個世界上不會有永恆成功的人,也沒有永遠失敗的人。”

小芳被深深地震動了,她感到一股暖流衝擊著她冷漠、孤寂的心靈。但她馬上提醒自己:得馬上離開,趁同學、大人們未發現她時,趕緊走。

第一次聽過後,就有了第二次、第二次、第四次、第五次冒險??但每次都時偷聽幾句話就快速消失掉。因為她懦弱、膽怯、自卑,她認為自己沒有資格進教堂。她和常人不一樣。

終於有一次,小芳聽得入迷,忘記了時間,直到教堂的鐘聲敲響才猛然驚醒,但已經來不及了。率先離開的人們堵住了她迅速出逃的去路。她只得低頭尾隨人群,慢慢移動,突然,一隻手搭在她的肩上,她驚惶地順著這隻手臂望上去,正是牧師。

“你是誰家的孩子?”牧師溫和地問道。

這句話是她十多年來,最害怕聽到的。它彷彿是一支通紅的烙鐵,直刺小芳的心上。

人閃停止了走動,幾百雙驚愕的眼睛一齊注視著小芳。教堂裡靜得連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

小芳完全驚呆了,她不知所措,眼裡含著淚水。

這個時候,牧師臉上浮起慈祥的笑容,說:

“噢??知道了,我知道你是誰家的孩子??你是上帝的孩子。”

然後,撫摸著小芳的頭髮說:

“這裡所有的人和你一樣,都是上帝的孩子!過去等於未來??不論你過去怎麼不幸,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未來必須充滿希望。現在就做出決定,做你想做的人。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從哪裡來,而是你要到哪去。只要你對未來保持希望,你現在就會充滿力量。不論你過去怎樣,那都已經過去了。只要你調整心態、明確目標,樂觀積極的去行動,那麼成功就是你的。”

牧師話音剛落,教堂裡頓時爆出熱烈的掌聲??沒有人說一句話,掌聲就是理解,是歉意,是承認,是歡迎!整整13年了,壓抑心靈的陳年冰封,被“博愛”瞬間熔化……小芳終於抑制不住,眼淚奪眶而出。

從此小芳變了,……在40歲那年,小芳榮任田納西州州長,之後,棄政從商,成為世界500家最大企業之一的公司總裁,成為全球赫赫有名的成功人物。67歲時,她出版了自己的回憶錄《攀越巔峰》。在書的扉頁上,她寫下了這句話:過去不等於未來。

6、 成功與目前的境況無關,過去的都過去了,關鍵是未來。過去決定了現在,而不能決定未來,只有現在的作為及選擇才能決定我們的未來。

第3章成功的終極解釋

1、 成功,主要是自己的評估和看法;失敗,則是別人對你的評估和看法。

2、 19世紀美國著名小說家霍。桑列舉出享受成功的五個要素:

品味單純

具備勇氣

公而忘私

心安理得。

3、 關於成功,英國思想家賽克斯的經典論述:

“成功沒有祕決。成功是做你應該做的事情。成功不是做你不應該做的事情。”

“成功並不了限於你的生活中的某個範圍。它包括你與旁人之間關係的所有方面,作為一個父親或母親,作為一個妻子或丈夫,作為一個公民、鄰居、工人以及所有其他種種。”

“成功並非指你的人格的某一部分,而是同所有部分:身體、心理、感情、精神??的發展相連的。它是把整個的人做最善的利用。”

“成功是發現你最佳才能、技巧和能力,並且把它們應用在對旁人做最有效的貢獻的地方。”

“成功是把自己的心力運用在你所愛做的工作上面。它是指一個人熱愛自己的工作。它需要你全神貫注於你生活中的主要目標。”

“它是把你現在的全部力量集中於你所熱望完成的事情上。”

4、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成功的定義是:實現自己有意義的既定目標。

5、 成功的實質是自由。凡是成功者,其生存空間、意志範圍必然擴大,可支配、操縱的物質或知識更多。

6、 成功自由度作一個最通俗的註解:

當你想當的人,做你想做的事,去你想去的地方,說你想說的話。

第4章成功必有方法,失敗定有原因

1、 成功有三個必要條件:下決心做一個成功的人;堅持不懈的毅力;學習成功的方法。

2、 考驗一個人的勇氣,往往不是隻看他敢不敢死,而是看他敢不敢活下去。

3、 忍常人不能忍之辱,吃常人不能吃之苦

4、 美國一個機構調查後認為,一個人失敗的原因,90%是因為這個人的周邊親友、夥伴、同事、熟人都是些失敗和消極的人。

第二篇無窮力量積極心態

第1章心態魔方

1、 誰在控制我???心態

2、 心態是人情緒和意志的控制塔,是心態決定了行為的方向。

第2章人為什麼會消極

1、 消極的苦果皆由日久天長養成的八種人類習性生髮:

① 缺乏目標:沒有懶惰的人,只有沒有目標的人。

② 害怕失敗:害怕失敗的原因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遭受過無數的挫折,於是失敗的恐懼感時常伴隨著我們。這種恐懼感來自一對過去“傷害”(遭挫折、被恥笑)的記憶,造成內心的膽怯和懦弱,從而產生消極的想象力和預期的失敗感。

③ 害怕被拒絕:

④ 埋怨與責怪:遇事時總是找藉口,找理由,其目的就是推卸責任,其根源是內心的渴求與現實的不一致。在他們不能正視困難、面對自我,不能達到心理平衡時,就自然選 擇了逃避行為。

⑤ 否定現實:在現實中,無法面對不如意、不利的事物,於是誇大障礙,找藉口來逃避,從不找自己的原因。這是一種懦弱、膽怯和無能的表現。

⑥ 作事半途而廢:不明白人生歷程實質就是克服困難的過程這一道理。在遇到困難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挫折可能帶來的種種傷害。“害怕”是因為對自己沒有把握,自認為能力不夠,自信不足,同時,總是看到事物消極的一面,因而顯得膽小,脆弱、憂慮、猶豫、找藉口(推卸責任)。隨著事態的發展,害怕程度與日俱增,害怕承擔責任,使 心態輕易就超過承受的極限,於是開始推卸責任。推卸責任的最常見方式就是埋怨與責怪,以進為退,為自己開脫。似乎總是他人不對,極端的情況便是否定現實,擴大障礙,以期用別人的同情來掩蓋自我空虛;一旦找到藉口,便主動打退堂鼓,最終半途而廢。

⑦ 對未來悲觀:悲觀與前面幾大習性有關,可稱作一咱消極的“併發症”,因缺乏人生意義與目標,必然心胸狹隘,目光短淺,看不到美好未來,因“害怕”“半途而廢”面無成就感,必定自慚形穢,因而得過且過,表現得十分自私;為了保持做人的最後一點點“尊嚴”,必然以憤世嫉俗、牢騷滿腹、猜疑忌妒、易怒等方式來發洩,以緩釋內心深入的哀。

⑧ 好高騖遠:表現為不切實際的空想,把成功寄託於一些不可能發生的荒唐想法上。

2、 消極心態的三大根源:

① 破壞性批評:其第一表現就是批評的時候對人不對事;直接攻擊人身攻擊。第二表現就是增加孩子的內疚感。第三表現比較隱蔽,就是有條件的愛。破壞性的批評直接毀人的自尊,增加心理負擔,扭曲心態。孩子的自信心會因此而消失殆盡,他開始自怨、自憐、自暴、自棄,害怕做任何事情,逐漸自我設限,喪失勇氣,膽小懦弱。一個害怕承擔責任的人,實質是一個沒有控制能力,沒有決定能力的人,同時也是一咱自私,無能、懦弱、膽小的表現。害怕承擔責任的程度,決定了消極心態的嚴重程度。越害怕承擔責任,心態越消極,就越缺乏掌握能力和控制能力。

② 害怕承擔責任:每一個人成年後,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選擇的,家庭、工作、環境等等,都是通過你自己而作決定的。別人只能影響你,但不能作出決定。無論何時何地,你都可以去改變,作出新的選擇,一個成熟的人,自己應該負完全責任。一個害怕承擔責任的人,實質是一個沒有控制能力,沒有決定能力的人,同時也是一種自私、無能、懦弱、膽小的表現。害怕承擔責任的程度,決定了消極心態的嚴重程度。越害怕承擔責任,心態越消極,就越缺乏掌握能力和控制能力。

③ 消極論斷,批評別人,驗證自我。根據自己的猜疑、臆測、主動尋找支援消極心態的理由和證據。

故事一則:《列子。說符》有個人丟失了斧子,懷疑是他鄰居家孩子偷的。於是看那個孩子走路,像偷斧子的;表情,像偷斧的;說話,像偷斧子的;動作態度無論幹什麼,沒有不像偷斧子的。

不久,他在山谷裡挖地,找到了那斧子。過了幾天又見到鄰居家孩子的動和態度便沒有一點像偷斧子的人了。

這也可以說是人的天性,它源於人類肯定自我的需要。人人都想證實自己是聰明的,有智慧的,判斷正確,從主觀上滿足自我成功的慾望。這種天性很危險。

其一,他不易引起人閃重視,“日用而不知”,若判斷失誤,驗證不確最多自己一笑了之,下一回繼續進行;若判斷不幸正確,驗證成真,將會使自己猜疑的消極心態得到鼓勵與加強。

其二,偶爾為之或許無可厚非,長此以往,將使我們認識世界的客觀性、敏銳度漸漸遲鈍、消失,生活在猜疑、臆測之中,一旦破滅便悲觀失望,一旦言中,又自鳴得意,好高騖遠。不能實事求是,不能認識世界,以如何改造世界,何談成功。

3、 消極心態為什麼使人不能成功?

⑴喪失機會;

⑵使希望破滅;消極心態者部是埋怨、責怪、指責別人,長藉口,推卸責任。因喪失責任感而摧毀自我信心,使希望泯滅。

⑶限制潛能發揮。人不可能取得自己並不追求的成就。人不相信他能達到的成就,他便不會去爭取。消極心態者不但想到世界最壞的一面,而且想到自己最壞的一面,他們不敢企求,成了自己潛能最大的敵人。

⑷消耗掉90%的精力。消極情緒容易惡性迴圈,變本加厲,使消極者日復一日在消極境遇中掙扎。

⑸失道寡助。沒有人喜歡消極者。得不到別人(特別是成功者)的支援和幫助,成功即是奢談。

⑹不能充分享受人生。在人生的整 個航程中,消極心態者一路上都 在暈船。無論目前境況如何,他們對未來總是感到失望、噁心。

第3章積極樹長妤果實

1、 正本情源:消除破壞性批評

要從兩個方面消除:第一個方面是我們對待雖人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四個原則:√多表揚少批評;√批評對事不對人;√對未來不對過去。把80%的時間用於解決問題,而非追究問題本身;√永遠不要打擊別人的自我價值;第二方面:當別人對我的時候,應注意以下幾點:※當我們受到破壞性的批評時,心理要有準備,要清楚的認識到,這是破壞性批評,是對方消極心態的表現,我不能受他影響,我的事雖然不對,但我的人絕非像他所說的那樣;或禮貌地提醒對方對事不對人,對未來不對過去,並深刻檢討總結自己的過錯;※反省自己時,也要把握對事不對人,對未來不對過去的原則,千萬不要自暴自棄,自我埋怨,作“自殺”式的自責。

古人云:毀人者不美,而受人毀者遭一番誹謗,便加一番修省,可以釋回而增美;欺人者非福,而受人欺者遇一番橫逆,便長一番器宇,可以轉禍而為福。

特別人教育孩子時,我們更要多表揚,少批評。

2、 正本清源:對自己負責,一諾千金;

失敗的人永遠找藉口,成功的人永遠找方法。只有負責任人,者主宰自我生命的設計師。才是命遠的主人。對自己負責有四層含義:第一,自己擁有的一切完全接受;第二,要堅守承諾;第三,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好;第四,不找藉口,不推卸責任。

越有責任感,越自由。責任=掌控力=權利=自由度=成功的程度。

3、 正本清源:反自我驗證;

用積極的態度看別人,用樂觀的情緒對事情;保持客觀,實事求是。胡亂猜疑是不成熟的表現,凡事往好處想。不輕易下結論,才是成熟的表現。

古羅馬哲學家賽涅卡說“在判斷之前,應該消除成見”

捷克教育家、思想家誇美紐斯的話“對於事實問題的健全的判斷,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礎”

4、 樹木樹人:

第一、 樹立目標;確立目標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要確立人生遠大目標;

↑要養成凡事確定目標的習慣;做任何預期的事都要設定目標:人生、工作、學習、健康、人際……,養成確立目標的習慣,自然能衝破“自我設限”的樊片籠和桎梏;

↑目標必須明確具體,否則便無意義;判斷是否具體就看可否:“量化”,如時間、空間、數量等方面;

↑確定目標是培養和發展自己的“五種能力”(托馬斯。愛迪生認為搞發明的五個要素:⒈清楚判斷要達到何種目標的能力 ;⒉全神貫注,調動一切手段去達到這個目標的能力;⒊不怕挫折,不斷尋找成功方法的能力;⒋明知別人可以用類似主意或方法嘗試失敗了,還要堅持下去的能力;⒌深信肯定有解決方法,只要堅持下去一定能找到這個方法的能力)

第二、去做害怕的事:麥克斯韋爾定律:“任何事情都比你預期的更令人滿意,任何事情都能辦好,而且是在最佳的時刻辦好。”去害怕的事情關鍵還要從心態上下功夫:

⑴研究表明:

人們擔憂的事情40%從未發生過;

30%的憂慮是過去發生過的事情,是無法改變的;

12%的憂慮集中於別人出於自卑感而作出的批評,這些憂慮是多餘的;

10%的憂慮是那些瑣碎的小事;

只有8%的憂慮可以列入“合理”範圍,而8%當中有4%的事情是完全不能控制的。

以上資料表明,引起緊張(害怕)的10個問題中,真正值得擔憂的問題平均還不到1個;

⑵清楚地認識到:沒有人一生從不失敗;失敗是難免的,生要的量不要空耗時間和精力去迴避失敗,而要集中精力應付失敗,拔敗為勝。

⑶認清失敗的本質??失敗是因為放棄,不放棄就不會失敗;吸要不服輸,失敗就不是定局;“放棄”有兩層含義:一是畏首畏尾,根本不敢去做;二是雖然做了,但淺嘗則止。

⑷把注意力集中於你確信正確的事情上,這樣可以獲得更多自信的力量。

⑸去做害怕的事,本身就是克服“害怕”的唯一良方,再沒有其它捷徑。不去做,永遠都害怕了;做了一件害怕的事,就不會害怕做第二、第三件,堅決走出第一步,自然就走出第二步、第三步……。我們提倡嘗試。嘗試是一種煅練,更重要的理一、種發現,是一種自信,也是一種決心。

3、提高自我價值。什麼叫“自我價值”?就是對自我肯定,對自我的接納程度和喜歡程度。為什麼要提高自我價值?我們膽小、懦弱、害怕被拒絕,缺乏自信和勇氣,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自我價值低。提高自我價值的方法?關鍵是心態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心理暗示,積極的暗示。

人們的意識,會產生一種“心理導向效應”,即人的內心都會有一種強烈的接受外界暗示,通過語言、形象的傳播媒介樹立形象的慾望。

如何暗示?

① 言詞化自我激勵;語言有著非常明顯的暗示和自我暗示作用。即只要“說”出來了,就一定會對行為產生影響,因為“說”是一種心理強化;另一面,因為說出來了,就有壓力,就是動力,有個言行一致的信譽問題。

②角色假定:為自己找個好榜樣??你最想成為的那個人。如果沒有瑞民的,也可“組合”一個。然後作角色假定,心理學上也叫內模擬。即每時每刻把自己想象成 “那一個”人。不僅言談舉止要像,更重要的是思想行為要像。時常反省自己:“如果是他,會這樣想,這樣做嗎?他會怎麼想怎麼做呢?”。心態與行為是緊密相連的:積極主態導致積極的思維和行為,而積極的思維向行為必然養成積極的心態。

③把成功的景像視覺化;把夢想影象化,想像成功的情景,像一部電視片一樣,,每天對自己播放,不但表達對自己夢想的信心。一遍又一遍想,加深印象,默默對自己講,同時對別人講。切記,應儘量避免回想過去的痛苦和失敗的經歷。

重複操練,養成習慣;據研究,一種舉動或行為,只要每天重複操練,21天后就可養成習慣。

④寬恕包容別人;用寬恕和原諒代替埋怨、責怪和忌恨。強者最溫柔,弱者最殘酷。寬容表演現為“三不”即:不責人小過;不揭人隱私;不念人舊惡;生氣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⑤堅持不懈,直到成功;1948年牛津大學舉辦一個“成功祕決”講座,邀請當時聲譽登峰造極的邱吉爾來演講。邱吉爾用手勢止住大家雷動掌聲後,說:‘我的成功祕決有三個: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放棄!我的演講結束了’。美國紡織品零售商協會作過一項研究: 48%的推銷員找過一個人之後不幹了;25%的推銷員找過二個人之後不幹了;12%的推銷員找過三個人之後繼續幹下去,80%的生意是這些推銷員做成的。障礙不是來阻擋我們的,而是來幫助我們成長的,障礙會告訴我們,是資訊不夠,能力不夠,還是努力不夠。

⑥永遠期待最好的;期待最好的,就能得到最好的。期待最好的,就會嘛動尋找、接納事物積極的一面,即使消極的事發生,也會自然把注意力轉到積極的一面。要到做樂觀向上,首先要能“積極忍耐”,“小不忍則亂大謀”,抱定心中目標,不糾纏於小恩小怨,不為一時這疑、一定之辱而耗散太多的精力。忍是一咱眼光和度量,是深刻而有力量和雄才大略的表現;忍是一咱修養、一種思想,以一種以守為攻的策略。《聖經》中所羅門王有一句名言“忍耐體現聰慧,寬厚才是光榮”。只要做到“有目的的忍耐”,我們不會被消極打跨。心中期待最好的,這種忍耐就不會遙遙無期。凡是必有原因和結果,均有助於我。

⑦充滿愛心,愛心是積極心態的最佳表現。愛心就是關懷、分享、給予、犧牲。愛默生說“人生最美好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幫助別人之後,同時也幫助了自己”。人際關係的黃金定律是:幫助別人的時候,就在幫助自己。心中有多少愛,才能分享多少愛。分享得越多,得到越多,當你對別人最好的時候,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時候。

⑧塑造成功的個性,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建立人際關係的六個祕決:A要微笑。你的面部表情比你的服飾更為重要;“笑”是人類獨有的天賦,也是人類共同的天賦。無論分富貴賤都一樣,笑容取之不盡,取之不竭。行動比語言更有力量。微笑所表現的是“我喜歡你。你使我快樂,我委高興見到你。”笑表示喜歡、接納、親和。“他不花費什麼,但創造了很多成果。”“它豐盛了那些接受的人,而又不會使那些給予的人貧瘠。”“沒有人富得不需要它,也沒有人窮得會缺少它”“在家中創造了快樂,在商業界建立了好感,而且是朋友間的通行證。”“它是疲倦者的休息,沮喪者白天,悲傷者的陽光,又是大自然的最佳良藥。”“它無處不在,但卻無處可買,無處可求,無處可借,無處可偷,因為在你把它給予別人之前,沒有什麼實用價值……”“是不苦的良藥”。微知是成功的契機。古德有言:心誠色溫,氣和詞婉,必能動人。有一句評價《三國》的話“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曹操的江山是笑出來的。”B欣賞讚美別人。就是肯定別人,鼓勵別人,就是提高對方的自我價值,使他增強信心和勇氣。要使讚美產生良好效果,有三個要點:讚美要立即表達;讚美要公開;讚美要公開。你可以拒絕我的推銷,但你不能拒絕我的關心、讚美和微笑。 C要感恩(感激別人)。不要為失去而煩惱,要為得到而感激。感激的方法就是多說“謝謝”。D利益原則。無論對方在意與否,計較與否,首先都要主動、周到地考慮別 人的利益。雙贏才能長久。E充滿熱忱。充滿熱忱和活力, 別人都會被你吸引,因為人們總是喜歡跟積極樂觀的人在一起。培養熱忱的最好方法就是,心存“熱忱”之念,用行動表現??凡呈不做則已,做則必全力以赴。F誠信。

第4章喚醒心靈巨人

1、唐代治療心病的藥方:昆明西山華亭寺內,傳說一位法號天際大師的和尚,為普渡眾生而開:

藥有十位:好肚腸一根 慈悲心一片 溫柔半兩 道理三分 信行要緊 中直一塊 孝順十分 老實一個 陰陽全用 方便不拘多少

用藥方法:寬心鍋內炒 不要焦不要躁

用藥忌諱:言清行濁 利己損人 暗箭中傷 腸中毒 笑裡刀 兩 頭蛇 平地起風波

2、如果遇到無法選擇的情況,就 要用堅定的信念過濾身邊的事物,抱定積極的心態:①多讀勵志書、名人傳記。讀或不讀帶消極情緒的東西。②與積極向上的人為伍。與成功人士交朋友。③不與消極心態者深交。

3、 人有很多狀態,不同的狀態帶來不同的效果和不同的結果,同時也就決定了你與世界的關係,即確定了你的位置;狀態主要表現為:生理狀態、心理狀態、行為狀態。當你調整狀態,改變自己時,你與世界效換的物質、能量、資訊必然發生變化,你與世界的關係(結構量)就變了,你在社會生活中的位置就已經發生了變化。世界(社會系統)也必然要作出反應以適就新的關係??你的改變。比如:美國一些學者研究結果表明,一種真正的友誼待人的態度,引起對方友誼的比率高達 60?90%。

4、 改變自己,實質就是改變自己對世界的看法;改變世界,實質就是改變世界對自己的評價。

5、 齊格說: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擋思維方式(心態)正確的人達到他的目的,也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幫助思維方式(心態)錯誤的人。

第三篇成功殿堂明確的目標

1、 卡耐基研究發現,只有3%的人能夠確定目標,並知道怎樣把目標落實,而另外97%的人,要麼根本沒有目標,要麼目標不確定,要麼不知怎樣實現目標……。

2、 人生在世,最緊要的不是我們所處在的位置,而是我們活動的方向。有了目標,內心力量才會找到方向。

3、 幸福的人只有兩點共同:第一、明確地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標;第二、感受到自己正在穩步地向目標前進。

4、 計程車最危險是在什麼時候???沒有乘客的時候。

5、 信念因目標而生。清晰的目標產生堅定的信念。

6、 目標心態,生命期待。目標是積極心態的主要標誌。、

7、 目標反映了心態,心態決定了目標。

第二章目標特性

1、 首先,目標遠大,才能充分發掘你的潛能。偉大的歌德說:就是最高目標本身來說,即使沒有達到,也比那些完全達到的較低的目標,要更有價值。目標必須給心智留有較大空間。

2、 其次,遠大目標,產生遠見。遠見是在心中浮現的將來事物可能或者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圖畫。遠見就是看清自己的遠 大目標,應該屬於自己的願望。遠見告訴我們可能會得到什麼東西。遠見召喚我們去行動。

3、 不能量化,就不是目標。目標要量化,才能對成功有益。能否量化,是目標與空想的分水嶺。

4、 成功的人生就是一個好的目標體系。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與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與謀一時。

5、 目標的十大好處:

⒈目標產生積極心態;

⒉目標使你看清使命,產生動力;

⒊目標使你感受到生存的意義和價值;

⒋目標使你把重點從過程轉到結果;

⒌目標使你有助於你分清輕重緩急,把握重點;

⒍目標使你集中精力,把握現在;

⒎目標能提高激情,有助於評估進展;

⒏目標使人產生信心、勇氣和膽量;

⒐目標使人自我完善,永不停步;自我完善的過程,其實就是潛能不斷髮揮的過程。而要發揮潛能,你必須全神貫注於自己的優勢並且會有高回報的方面。當你不停地在自己有優勢的方面努力時,這些優勢必然進一步發展。

⒑目標使你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愛默生說“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

第3章構築成功的殿堂

1、華德。迪斯尼說:“你一定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才會有所成就。”

2、熱愛是最好的老師。

4、 用空閒時間,思考下述七個問題:

⑴我究竟有什麼才幹和天賦?什麼東西我能做得最出色?與我所認識的人相比,我的長處、高人一籌的是什麼`?

⑵我的激情在哪一方面?有什麼東西特別使我內心激動向往,使我分外有衝去完成,而且幹來不僅不覺得累,反而感到其樂無窮?

⑶我的經歷,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能給我什麼特別的洞察力、經驗和能力?運用我能作出與眾不同的事?

⑷我最明顯的缺陷和劣勢是什麼?

⑸時代和環境有什麼特別之處(地理、政治氣候、歷史、經濟、文化背景等因素)?這其中有什麼東西能對我的機遇產生影響?⑹我與什麼傑人物有往人物有往來?他們有哪些傑出的才幹、天賦與激情?與之合作(或跟隨他們),能找到什麼樣的機遇?

⑺我要看到何種需要得到滿足?

5、 把握心中的羅盤:生活的重心以安全感,價值觀為基礎;思維模式決定於生活的重心;生活重心是行動準則力量與方向的源泉;人生髮展與未來以生活重心為依歸;

6、 智謀有三個層面:一是對現有情況和條件的分析判斷;二是對未來和不確定因素的預見把握;三是有辦法把現在和未來目標連線起來。

7、 道路:道就是方向,是主線;路則是實際運動的軌跡;

8、 把必定成功公式細化為十個步驟:

⒈目標必須是明確的、可達到的、可衡量的;

⒉分析你的起始點;

⒊把目標寫下來並問自己為什麼要實現這個目標?

⒋制定實現目標的期限。

⒌確認對實現目標障礙,並依“難度”設定優先順序。

⒍確認對實現目標有幫助的人和團體。

⒎找出解決障礙的方法;

⒏制定實現目標的計劃;

⒐按期評估與考核;

⒑根據你的目標馬上行動,現在就做。

9、 目標要有核心(核心目標,就是重要、最想要達到的目標);目標要每天衡量;目標需要不斷調整甚至修改。

第四篇生命之歌有效時間管理

1、 在一切與生俱來的贈品中,時間最寶貴??愛因斯坦。

2、 哲人伏爾泰問:世界上,什麼東西是最長而最短的;最快的而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廣大的;最不受重視的又是最受惋惜的;沒有它什麼也事情都做不成 ,它使一切渺小的東西歸於消滅,使一切使大的東西生命不絕?

智者查帝格回答:世界上最長的東西莫過於時間,因為它永無窮盡;最短的東西也莫過於時間,因為人們所有的計劃都來不及完成;在等待著的人看來,時間是最慢的;在作樂的人看來,時間是最快的,時間可以、擴充套件到無窮大,也可以分割,到無窮小;當誰都不加重視,過後誰都表過惋惜,沒有時間,什麼事都做不成;不值得後世紀念的,時間會沖走,而凡屬偉大的,時間則把它們凝固起來,永垂不朽。

3、 時間不可以缺少;時間不可替代;時間不可以儲存;時間不可以增減;但時間可以管理;

4、 時間待人是平等的,但時間在每個人手裡的價值卻不同;

5、 一個活到72歲的美國人一生的時間分配:

睡覺 21年 開會 3年 打電話 3年 排隊 5年

找東西 1年 工作 14年 個人衛生 7年 學習 4年

吃飯 6年 旅行 6年 其他 3年

6、 浪費時間的主要原因:

⑴缺乏明確目標;

⑵拖延;

⑶缺乏優先順序;

⑷做事有頭無尾;

⑸不懂授權;

⑹不會拒絕別人的請求;

⑺倉促決策;

⑻行動緩慢;

⑼懶惰;

⑽心態消極;

⑾想做的事情太多;

⑿缺乏條理和整潔;

7、客觀原因:

⒈上級領導浪費時間;(開會、電話、不懂授權)

⒉工作系統浪費時間;(訪客、官樣文章、員工離職等)

⒊生活條件浪費時間;(通訊、環境、交通、朋友閒聊、家住效區等)

第2章時間管理理論

1、 第一代理論著重利用便條與備忘錄;其最大缺點:沒有“優先“觀念。它是良好的習慣,但未必是科學的方法。

2、 第二代理論強調計劃與日程表,反映出時間管理已注意到規劃未來。

3、 第三代理論是目前流行,講求優先順序的觀念,也就是依據輕重緩急設定短、中、長期目標,再訂立實現目標的計劃,將有限時間、精力加以分配,爭取最高效率。這一代理論講究價值觀與目標,但有人認為過分強調效率,把時間崩死死的,反而會起副作用,使人失去增進感情、滿足個人需要,及享受意外這喜的機會;拘泥於規劃行事,視野不夠廣闊,糾纏於急務之中,難免因小失大,降低生活品質。

4、 第四代理論推陳出新,以原則為重心,配合個人對使命的認知,兼顧重要性與急迫性;注重生命因素均衡,始終把個人精力焦點放在“重要“的事務上。

5、 如何判斷“重要“?重要性與目標息息相關。凡有利於實現目標的事務均屬重要,越有利實現核心目標就越重要。

6、 猴子管理:由美國辦的肯尼.布蘭查德威廉.奧肯與豪爾.伯羅斯提出.它成了“接手他人的當然責任“。

7、 產生問題(猴子)後的處理方法:

① 問題產生了,要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② 這是誰(哪個部門)產生的問題,由誰解決

③ 從程式或制度上解決問題;

④ 定期檢查執行上的偏差;

8、 領導高效工作的祕決:授權是其中之一。授權代表成長,不但是個人,也是團體的成長。里歐納德。查雪爾說:“授權,是一個事業成功之途。它使每個人感到受重視、補信任,進而使他們有責任心、有參與感,這樣整個團體同心合作,人人都能發揮所長,組織才有新鮮活力,事為蒸蒸日上。無論在任何時代,一個傑出的領導必定是一個高明的授權人。充分授權是領導群體的最佳手段“

9、 授權的十個原則:

① 儘量及時授權;

② 明確分配工作,必須瞭解下屬的能力與才幹,說明“做什麼“,而非”怎麼去做“

③ 要授予權力,說明目標與期望;

④ 要評估、檢查;

⑤ 注重成效;

⑥ 不能重複授權;

⑦ 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向下授權;

⑧ 出現困難時,要幫助尋找解決困難辦法;

⑨ 不能姑息“倒授權“的行為;

⑩你仍然要承擔責任。

第3章時間管理的十四項法則

第一、 明確目標;

第二、 分清輕重緩急

1、面對紛繁複雜的事情,如何分清主次,把時間用在最有生產力的地方,有三個判斷標準:

⑴我必須做什麼?

⑵什麼能給我最高回報?

應該用80%的時間做能帶來最高回報的事情,而用20%的時間做其他的事情(巴萊託定律)。所謂“最高回報”的事情即是符合“目標要求”或自己會比別人幹得更高效的事情。最高回報的地方,就是最有生產力的地方。勤奮=效率=成績/時間⑶什麼能給我最大的滿足感?如無論你地位如何,總需要分配時間於令人滿足和快樂的事情,惟如此,工作才是有趣的,並易保持工作的熱情。

通過以上“三層過濾”,事情的輕重緩急清楚了,再以重要性優先排序。

第三、 制定計劃,寫成清單。不要訂“進度表”,要列“工作表”;事務要明確具體,比較大或長期的工作要拆散,分成幾個小事項。

第四、 遇事馬上做,現在就做。拖延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價,能拖就拖的人心情總不愉快,總覺疲乏。哲學家說:時間最大損失是拖延、期待、和依賴將來。

拖延的惡習,說穿了是為了暫時解脫內心深處的恐懼感。

首先,恐懼失敗。

其次,恐懼不如人。

第五、 第一次做好,次次做好。

第六、 專心致志,不要有頭無尾。

第七、 珍惜今天,當日事當日畢。

第八、 養成整潔和條理的習慣。據統計,一般公司職員每年要把6周時間浪費在尋找亂堆亂放的東西上面。即每年因不整潔和無條理的習慣,損失近20%的時間。

第九、 養成快速的節奏感。日本人把“快食”“快便”“快睡”“快行”“快思”“快說”的“六快”之人,稱為人中之傑。

第十、 設定完成期限。

第十一、 善用零碎時間。

第十二、 分秒不浪費,成功日誌法。幾乎所有持偉人都有把相法記錄下來的習慣。日誌用業記錄當天重要的事,成長學習心得,總結經驗,反省過失,規劃明天,明確目標。

第十三、 善用節省時間的工具。通訊、交通、電腦、辦公自動化。

第十四、 業餘時間管理。

1、 睡眠:

① 利用白天瞬間睡眠;

② 培養隨時隨地入睡的能力;

③ 注重睡眠質量,不注重長短;

④ 良好的睡眠環境;

⑤ 心理訓練、自我暗示、身心放鬆;

2、 學習

① 向成功者學習成功的方法;

② 一天一小時可以創造奇蹟。

③ 參加研習會。

④ 長期與短期的學習,並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

⑤ 高效閱讀。

3、 娛樂

① 選擇具有創造性的活動;

② 選擇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

③ 要適度;

第五篇 知行合一

一、 行動創造了人;

人有兩種能力,思維能力和行動能力。只有行動賦予生命的力量;只有你的行動,決定你的價值。

科學已經證明,人的潛能幾乎是遠窮的。愈用(行動)愈增加,不用就就減退。

付出表示富有,索取就是貧窮。行動的實質是付出。

二、 瓦倫達心態: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的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後說,我知道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絕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著走鋼索這件事本身,而不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後來,人們把專心致志於做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的意義,不患得患失的心態,叫做“瓦倫達心態”。

三、 穿鞋效應:先行動起來,在行動中去檢驗去完善。“穿上鞋子才知道哪裡夾腳”(英國諺語)

四、 知行合一:最早由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提出,他認為:凡人不能成為聖人,主要是由於“知”與“行”分離。“知”離開“行”,便不是“真知”。“行”離開“知”,便是盲目行動。

五、 心態、目標、時間管理、和行動,四者同等重要。並且四者是統一體。處處是心態,處處是目標,處處是時機,處處是行動。四者有一箇中心,就是“生活”??日常生活。四者又構成了一種“成功生活”。

馬斯洛需求論

第四、本世紀最著名經濟學家之一熊彼得認為,企業家成功的原動力是創新。他列舉了企業應當具備的能力:

發現投資機會;

獲得所需的資源;

展示新事業美麗的願景;說服有資本的人蔘與投資;

組織這個企業;

擔當風險的膽識;

第五、新百萬富翁致富方式集中在:股市淘金/企業認購股票特權/創業成功(指投入網)。三種方式特點:運氣、機遇、創新。

三、引爆潛能:

成功學就是潛能開發和創新的學問;

潛力也叫潛能,就是人可能發揮出來的最大能量(能力)。

潛能=智商潛力+情商潛力 或=思維能+行動能。

促使潛能開發應用的方法很多,從成功學角度看:誘、逼、練、學。誘:引導。

自我設計和自我實現有一條必經之路:心態??目標??時間管理??行動。

成 功

自我設計(潛能開發) 自我實現(潛能發揮)

方法

篇目 積極心態+明確目標 時間管理+知行合一+求知創新

第一篇:天性人為??認識成功

第二篇:無窮力量??積極的心態

第三篇:成功殿堂??明確的目標 第四篇:生命歡歌??時間管理

第五篇:行動巨人??知行合一

第六篇:無限成功??求知創新

6、被“逼”不是無奈,是福。被逼,心態就會改變;被逼就會有明確的目標;被逼就會分清輕重緩急,抓緊時間;被逼就會馬上行動。“福逼”狀態解除了,人發展了。

7、力量有種表現形式:暴力、財富和知識。

8、知識:知:知道;獲得資訊。識:識別、見識。運用資訊。

9、美國商業顧問湯姆。彼得斯在《解放管理》一書中忠告:

記住:1、教育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徑;2、教育並不以你獲得的最後一張方憑而中止;終身學習在一個以知識為基礎的社會裡絕對必需的。……教育是全球性互相依存縱橫馳經濟中的大競賽。

10、加拿大媒體怪傑麥克魯漢:不會學習,是一種罪惡。

11、根據哈佛大學研究,人有七種不同的智慧:語言智慧、羅輯算術智慧、視覺空間智慧、肢體運動智慧,音樂智慧、人際關係智慧以及自省智慧。

12、情感智慧:就是情緒智慧,簡單說就是人類心靈的成熟程度,來自於心靈力與腦智力(情商和智商)的完全整合。

結尾篇:

世界上最遠而又最近的距離,是您“知”到“行”的距離;

聽能獲得知識的10%;

寫能獲得知識的20%;

說能獲得知識的30%;

訓練能獲得知識的80?90%:

一種行為或舉動,只要每天重複練習,21天后就可養成習慣;

成功學的“替代定律”:人的心態和情緒要麼消極,要麼積極,二者勢不兩立,非此即彼。消極的那一刻絕不積極,積極的時候絕無消極。而人永遠都有作出選擇或替代的權力。

心態練習:

這是一個不定期練習,但在一個月內必須保證:

A、不談論消極的人、事,不說消極的話;

B、用積極的心理期望替代消極心理期望,用積極的心態替代消極的心態,用積極的情緒代替消極情緒;

怎樣替代?

當自己一出現消極的心態、情緒和心理期待時,立刻警覺,馬上想到“替換”這個詞,對消極因素進行抑制和否定,“強行”用積極的想法佔領心思,並讓它強烈起來。

誓言練習:

怎樣設立誓言?

⑴用第一人稱“我‘

⑵用肯定的語氣;

⑶以個人目標為導向,並且要明確具體;

⑷要表達實現目標後的感覺;

練習:每天早晨一起床和晚上睡覺前,對鏡子大聲把誓言說出來。將誓言寫在小卡片上,貼在浴室鏡子上,壓在辦公檯玻璃板下,裝在襯衣口袋裡及放在任保時候都能看到的地方。將你誓言與人分享,開展討論。

10、建立自信練習(不定期)

⒈無論開什麼會,主動坐最前面;

⒉會上主動發言、大聲說話;

⒊走路比別人快20-30%;

⒋交談時注視著對方;

⒌大方、開朗的笑;

⒍克服自卑;不過分自責和批評自己,取長補短,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

⒎克服憂慮:

問自己,究竟憂慮什麼;

把憂慮的事寫下來;

分析最壞的結果,作好最壞的思想準備;

找出事情萬一發生的解決辦法;

利用“替代定律”解除心理包袱;採取有意義的行動,樂觀接受他。

11、角色假定訓練;

確定你最崇拜和羨墓的主要因素,找出他(她)成功的主要原因;

每時每刻把自己想像成他。假定自己就是他,像他那樣具有成功的素質,為人做事。

持續21天,你就像那個人一樣,具有成功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