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職場

赴河北衡水一會考察報告範文

欄目: 職場 / 釋出於: / 人氣:1.94W

為什麼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能夠成為全國基礎教育的領跑者?一所薄弱學校如何成為大學聯考名校的?衡水中學真的是泯滅人性的大學聯考加工廠嗎?為什麼一邊蜂擁而至學習考察,一邊又譴責聲不斷?帶著一連串的問號和一系列的困惑,在宋雪花副市長和郝偉順局長的帶領下,我們10人於2013年17日--18日,走進河北衡水一會考察學習。下面,我根據實地考察學習以及收集整理的資料,從教育氛圍、精神追求、學校管理三個方面來探尋衡水中學“教育的神話”。

赴河北衡水一會考察報告範文

二、心靈深處的感動

走進衡水,感動於濃濃的“尊師重教”社會氛圍。

在一則政府的網站的新聞報道中不難看出當地對衡中的支援:衡水中學擴建工作是全市人民關心的一件大事,必須看大、看急、看重,涉及到哪個部門、哪個單位,都要盡職盡責,密切配合。要在全市各級的共同努力下,把衡水中學的建設推上一個新臺階,把衡水中學打造成衡水對外開放的亮麗視窗。”二感動於來自社會各階層市民的反映。通過和他們交談可感受到衡水中學的社會威望極高,衡水社會各界對於學校的嚴格管理高度認同,言談舉止間流露的是驕傲和自豪,認為“進入衡水中學就意味著考進了大學。” 在我看來,衡水人眼中的衡中已不是一個簡單的校名,而成了一個引以為驕傲的的精神化身。

三感動于衡中學生對學校的感恩。在許多人看來,衡中的教育方式“泯滅了學生的天性,扼殺了學生創造力”,而在更多衡中學生眼中,這樣的管理方式很平常,還有人回憶起在學校的點點滴滴,覺得那時的日子雖然很苦,但心情愉悅,有一種吃苦的幸福。

已從衡中畢業的學生孟隋這樣寫道:在衡水這樣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地方,衡中是當地學生家長的希望所在,是底層人改變命運的戰場。成功就得努力,底層的成功尤其需要更大的、甚至更瘋狂殘酷的努力。在理想狀態中,青少年應該是自由自在、輕狂放縱的,但是這理想狀態只會讓大學聯考失敗,從而耽誤一輩子,教育需要一種必要的犧牲--這是由犧牲與獲得的關係決定的。

衡中贏得了大學聯考,更贏得了教育的尊嚴!

走進衡水一中,感動於“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氛圍。

在衡中的每一刻,我總被一些久違的、神聖的東西感動著。

這種感動有一種說不清楚的壓力,使胸口發悶,眼睛泛著淚花。跑操澎湃著排山倒海的氣勢,每個人的臉上寫滿自信和敬畏,8000多人來去如潮起潮退般迅速,激情飛揚的勵志標語給人以震撼心靈的衝擊,學生抬頭挺胸快步走(甚至跑),臉上洋溢著青春的氣息,沒有壓力下的痛苦和倦怠,跑操前捧著書專心專注誦讀,-----這一切的一切,在我看來是校園裡最美、最亮麗的風景!這一切,讓我不僅感受到了衡水中學校園氛圍激發人"奮發向上、頑強拼搏"的衝擊和學生言行的規範性、主動性和自覺性,更感受到了一種虔誠的信仰,一種近乎宗教的熱忱,一種精神的力量!這是一支虎狼之師,一支所向披靡的隊伍,能打硬仗和勝仗的團隊!我感動,在燕趙大地上竟然有這樣一塊教育的淨土,有這樣一群相對純粹的教育人,引領著一群相對純粹的孩子,不斷創造著教育的神話!

三、引發的思考

(一)衡中的祕密武器是什麼

用李金池的話說,衡中如果有絕招的話,那就是“功夫在詩外”,即改變“直奔主題(升學)、短兵相接、死纏硬打”的戰術,採取“迂迴到外圍”的策略,從外圍向核心逼近,最後取得勝利。這種戰術與我經常說的“關注成績背後的東西”是一致。即學校遵循“以人為本”的思想,抓根本問題,解決“人”的問題,即師生的思想理念、精神境界、工作學習狀態、積極性、主動性等。概括起來,我認為衡中的迂迴戰術主要包括六大策略:一是建設精神特區和激情校園(動力源泉);二是建立了公平競爭的獎懲機制(槓桿作用);三是精細化的管理(保障);四是自上而下強有力的執行(保障);五是一以貫之的堅持(保障);六是改革管理和教學模式,增加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的時間(路徑)。

人的問題解決了,一切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即使有問題也會迎刃而解。人的積極性、主動性被激活了,人的激情被點燃了,思想被喚醒了,大學聯考成績怎能不攀升!

(二)我們缺失了什麼為什麼我們遭遇信任危機?為什麼我們工資待遇不低於衡中,卻沒有人家的工作熱情和主動性?為什麼我們曾學習過衡水,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夭折了?縱觀自己和身邊的同事,不難發現,無論是個體還是群體,我們缺失的是教育信仰、教育精神、教育激情、教育堅守、精細化的管理、強有力的執行力、競爭機制等。這些是教育的靈魂,決定著學校的風氣、氣質、性格。因為缺失,所以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推著幹,就倦怠,工作效率就低下,校園就缺乏生機和活力,再好的策略、模式也推進不了。

(三)我們的學生為什麼懶散、無鬥志、缺乏動力一定位不同。在衡中門口“建中華名校,育民族英才”、“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幾個大字顯示出學校辦學目標的`大氣和高遠,而“邁出學校一步,肩負衡中榮辱”強化學生的集體榮譽意識,衡中不僅是在口號上,更是在行動中將這一觀念發揮到極致,學生充滿了鬥志和幹勁,在這種“為國家崛起而讀書”的理念下成績怎能不提高呢?反觀我們教育的切入點好好讀書,將來有個好工作、好收入、好生活,我們首先把學生學習定位在了學生自己的事情,學生會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的事情自己說了算,學好學差與他人無關,所以沒有責任意識,學會了自私和偏激,學會了享受生活。

二活動目的不同。教育的意圖就潛藏在學校生活最常態的背後,而許多終生有益的素質習慣和信念卻在不經意間悄然生成。例如:跑操,在衡中等待的幾分鐘看不見發呆、閒聊的,拿著書或卡片大聲的朗讀背誦,每班的隊伍都聚湊而嚴密,步調一致:一致的間距,一致的速度,一致的步伐,此起彼伏的口號聲如春雷滾滾,無論男生女生口號都喊得一樣響亮,一樣激越,這既是對身體的喚醒,也是對自我的一種精神激勵,每個人都透出一種精神,一種自信,“不讓每一個學生掉隊,增強團隊精神”,這樣的理念在跑操中展現得淋漓盡致。而我們所組織的一些活動,有時僅僅是為活躍校園氣氛而組織,至於這個活動的教育目標是什麼?能不能奏效?能影響多少人?都沒有認真地考慮過,活動完了教育也就完了,沒有得到徹底地貫徹延續。

三狀態不同。衡中的學生遵守規則,敬畏規則,緊張有序,朝氣蓬勃,鬥志昂揚,自信樂觀,珍惜時間,目標明確,吃苦耐勞,不懶散,不嬌氣,不抱怨,我們的大多數學生缺少自主學習的訓練,很多學生離開老師不知學什麼,學習惰性強,主動性弱,大多數學生缺乏吃苦耐勞、拼搏進取的精神,更缺乏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強烈願望,常常喊苦叫累,抱怨連天,走路慢慢騰騰。由於大幅度的擴招,每個學年至少有近百名孩子跟不上 ,這些同學課餘時間神采飛揚,但到了課上基本就是毫無表情,給我的感受就是麻木,很多人的眼裡看不到渴求的目光,很多時候還要老師去提醒注意聽講,在這種狀態下提高學習成績,可見多麼艱難!

三表彰宣傳的角度不同。衡中校園裡有很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宣傳櫥窗或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的巨幅照片和格言,教學樓內部有經學生評選出來的“星級學生”,教室裡都有學生豪言壯語,決心書,倒計時牌,可以說整個學校向學生的宣傳是無處不在的,並且他們並非只從成績上評價學生,他們有“節儉、孝心、愛心、惜時、帶頭奉獻、禮儀、細節”等星級學生、讓學生在各方面有榜樣可學,對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起到了引領的作用,對淨化學校風氣有不少估量的作用。

反觀我們對學生的表彰,主要是看學習成績,其它的也是由班主任確定人選,沒有人知道他們到底先進在哪裡。只有當事人會激動一會其他人只能冷眼旁觀,所以學生對集體、對他人、對活動都非常的淡漠,不尊重別人,缺乏集體意識,缺乏組織紀律觀念如亂丟雜物,上課自習說話影響他人,遲到早退等。認為這是個人的事情,沒有意識到這關乎集體的榮譽,形成了自我為中心的心態,這樣自私,無責任的學生,以後還能指望有怎樣的發展?

四執行力不同。衡中對學生的管理師精細和嚴格的,時間確定到分鐘,各方面都有嚴格的量化管理,因此,衡中的學生從宿舍到學校是有直接進教室,正正規規地坐在座位上看書做作業,外面走廊上有學生幹部巡查每個教室情況,教學樓的入口處黑板上張貼有巡查情況通報(前一天的情況第二天就貼出來了)上記,學生遲到在座位上喝水或轉筆等情況,沒有發現學生高聲喧譁、打跳、怪叫或左顧右盼,沒有發現一個學生交頭接耳或有其他小動作或隨意一個姿勢坐在座位上,他們的學生從早上5:30起床到晚上10:00熄燈、中間所有的時間都被安排得有條有紊。

反觀我們,雖有多項措施但幾乎都未能落到實處,學生遲到早退,進出校園隨意,對於學生處理也不能及時,常常是雷聲大、雨點小,學校出臺的決定起不到太大的懲戒警示作用。

總之,衡中對學生的管理,條例詳盡具體,可操作性強,而我們的條例詳略失當、模糊。衡中的管理,每個方面都有人管,管得盡職,我們有些地方無人管,有些地方几個部門管,但又管得不到位。

衡中的精神深入到骨子裡,而我們的精神停在口頭上。

四、未來的設想

衡中是不可複製的,但是可以學習借鑑的。

(一)建議有計劃地培養高中領導梯隊

綏芬河高中應選拔或招聘一位有思想、有智慧、有魄力、有膽量、能想、能幹、能說、能寫、勇於擔當、敢於創新、年富力強的人擔當高中校長,任期至少三屆(9年)。培養、啟用敢想敢幹、有事業心、有責任心、有能力、有開拓精神的年輕幹部。大膽啟用中青年骨幹教師,發揮他們在教科研中的作用。

3.綠化。

(三)建議到高校招聘綜合素質高的應屆優秀畢業生(必須是重本以上的)。

(四)建議建立“評聘分開”機制。

(五)全面規劃高中未來發展遵循“繼承創新”的思想,彙集集體智慧,根據教育發展的新形勢,重新定位高中的辦學理念、發展方向、培養目標,在學習借鑑的基礎上,探索符合地情、校情、學情的具有綏高特色的發展路徑和具體策略。

(六)加強文化建設,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設

以“潤”為出發點和歸宿,遵循“以人為本、尊重生命、潤澤心靈”的宗旨,不斷豐富“陽光·尚高”文化。一內化、踐行以“陽光心態、責任意識、主動境界”為內涵的“陽光文化”:淨--淨化:淨化心靈、淨化環境、堅守教育淨土,靜--靜心:遠離浮躁,耐住寂寞,靜心教書讀書,敬--敬畏:敬畏自然、敬畏規律、敬畏生命、敬畏崗位,競--狀態:蓬勃向上的生命狀態、積極樂觀的生活狀態、積極主動的工作狀態;二挖掘高階中學“高”的深厚內涵,建設“尚高文化”:崇尚高站位、高品位、高素質、高標準、高質量。在“陽光·尚高” 文化引領下,倡導“簡單·和諧”的人際關係、“陽光·豁達”的生活態度、“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弘揚“實·恆·精·高”的學校精神,樹立高中師生整潔、端莊、得體的外表形象,務實、嚴謹、博學的治學形象,健康文明、有禮有節的社會形象。

(七)建立競爭激勵、獎懲機制,啟用活力

沒有競爭,就缺乏活力。我們將在以下幾方面大膽嘗試。

1.平行分班,高一分班、文理科分班嚴格按照成績,平行分班(A、B),班主任老師隨機抓班級。

2.教師雙向選擇。學年聘班主任,班主任聘科任,科任選擇班主任。

3.各部門制訂考核方案,每月公示考核結果。考核結果與職稱評定、評優、年終獎勵掛鉤。

4.評選優秀團隊(學年、學科、備課組、辦公室等)。5.建立教師流動制度。一是校內流動,二是市內流動。

(七)探索適合高中的管理和教學模式,經過論證,一旦確定路徑,強力推進。

衡水中學之行,為學校發展提供了契機。我認為學習衡水經驗,應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探索具有綏高特色的管理、教育教學模式,以學校文化為統領,狠抓教師隊伍建設,完善學校規章制度,細緻縝密持之以恆地做好檢查反饋工作,下大氣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振奮全校師生的精神。期待綏高煥發青春活力,再現昔日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