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工作方案

關於技術方案十篇

欄目: 工作方案 / 釋出於: / 人氣:7.33K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那麼什麼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技術方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技術方案十篇

技術方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學校持續發展的必要保證,校領導高度重視教師隊伍資訊科技素養的有序提高,注重對教師資訊科技的培養和培訓,努力提高教師資訊科技水平。鼓勵和引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資訊科技,不斷提高教育資訊資源的使用效益,提高教育教學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實現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本學期,資訊科技組將繼續配合教科處,積極開展教師資訊科技培訓工作,我們將從以下幾點加強培訓工作:

二、總體目標

1、加強教師的資訊科技素養,提高全校教師的資訊科技整體水平,

2、積極開展網路知識普及,使教師依託網路資源進行有效的教研與學習。

3、使每一位中青年教師擁有自己的'信箱,積累與交流教育感悟。

4、進一步提高教師辦公自動化等教學基本功。

三、培訓物件與預期目標

培訓物件:以對計算機知識不瞭解和能力較差的老師為主要培訓物件。

預期目標:能掌握基本的計算機系統操作方法;能運用Office辦公軟體服務與教學;能上網瀏覽相關資訊和下載相關文章;能進入學校網站上傳文章。

培訓目標任務:對全體教師有計劃、分層次地進行培訓,使我校教師的資訊素養、教育教學能力等有較明顯提高,並從中培養出一批教學骨幹,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善於從事素質教育的新型教師隊伍。

培訓原則為:面向全員,突出骨幹,按需實施,分類指導。

四、培訓時間與課時安排

培訓時間:每週四第二節課後。

1、計算機系統知識。

2、Word20xx簡單應用。

3、網頁瀏覽基礎知識。

4、電子郵箱的註冊申請。

5、Excel相關知識培訓。

6、簡報的簡單知識。

技術方案 篇2

現由於原安徽拖拉機廠的改建,為了保護廠區內的原有大樹及綠化苗木、合理利用綠化苗木資源,我們擬將廠區的香樟、梧桐、女貞、紅葉李及大部分可利用的綠化灌木地被集中遷移保護,目前已在新組建的中寶機械製造有限公司預留了空地作為儲備用地。現廠區內的植物遷移至此集中養護管理,原地塊合理規劃後,苗木回遷種植。可以縮短綠化成型時間,提高環境資源利用率。

我們專業技術施工人員目前也綜合踏勘了現場情況,認真研究了有關植物材料的特性、植物材料與土質的相互關係,制定了詳細的遷移養護等防止樹木植株枯死的技術措施。具體表述如下:

第一節、土方準備

土方是植物種植的基質,土方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苗木的成活率,應將土方工程作為此項移植工程的重要一環來認真對待。嚴格控制中寶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的儲備用地的土方質量要求,確保其達到綠化種植的要求,適合並有利於苗木生長。

1、綠化種植土壤要求的土質疏鬆、通氣、排水良好,石灰渣、爐渣、瀝青、混凝土等對植物生長不利的物質和粒徑10釐米以上的石塊及樹根雜草必須清理乾淨。

2、在種植前對土壤進行一次調查和測定,確定土壤合格後對土壤進行翻鬆30-40cm,並剔除25mm以上的石塊、垃圾,為利於土方自然地形排水,應對土方進行造型和平整,造型和平整後的地形坡度一般控制在3%-5%左右,沒有積水,地面排水良好。如個別區域土壤不合格必須換土,所換土壤且必須是疏鬆的農田土層PH值在6-7之間,無雜質,無汙染。

3、在栽植前,對喬灌木施少量的複合肥和鈣鎂磷肥,作為根基肥,這一方面可改善這些植物的生長環境條件,同時可促進苗木髮根成活和日後的生長(應在基肥上覆蓋20-30厚的客土,以防肥料直接與根系接觸引起燒根)如條件許可的話,在土壤中適當摻入一些腐熟有機肥的辦法,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使之滿足這些植物正常生長所需的條件。

目前非苗木的適宜移植季節,需要加大苗木的土球和加強修剪來提高其生活率,根據不同樹種的生長情況對本工程原有大樹移植,其具體施工方法簡述如下:

(1)大樹移植工藝流程:

起掘—→挖穴—→修剪—→種植—→支撐—→綁紮—→修剪—→澆水—→遮蔭—→養護

a、因正值夏季,樹木的土球應比平常挖掘大一些,因土球越大,根系越完整,栽植越易成功。

b、為防止泥球在吊運途中破碎,要用草繩綁紮泥球,要求紮緊紮實。可適當留起主根。

(土球或根系規格:苗木胸徑是指樹木離地面130公分處的樹幹直徑,苗木地徑是指樹木離地面30公分處的樹幹直徑。10公分以下的喬木,挖掘泥球的`大小是依照樹木地面上基部的周長作泥球的半徑。10公分以上的喬木,挖掘泥球的大小是依照樹木離地面上40公分處樹幹的周長作泥球的半徑。灌木以冠徑的1/2-1/4作泥球的半徑。)

3、樹木的種植

(1)、樹穴:帶土球樹穴直徑是喬木胸徑的6-8倍,樹穴的規格應儘可能考慮到苗木泥球的大小,不得小於泥球的規格。

a、種植穴(坑)挖掘的質量,對植株以後的生長有很大的影響。應根據根系或泥球大小、土質情況來確定穴徑大小(一般應較根盤或泥球大0.25~0.5米),穴深是穴徑的2/3。穴形狀一般為圓形,但必須上下口徑大小一致。切忌挖成上大下小的錐形或鍋底形,否則栽植踩實進會使根系劈裂,拳曲或上翹,造成不舒展而影響樹木生長。

b、採用手工挖掘種植穴(坑)。以定點標記為圓心,以規定的坑(穴)直徑先在地上劃圓,沿圓的四周向下垂直挖掘到規定的深度。然後將坑底挖鬆、弄平。栽種露根苗木的坑(穴)底,挖鬆後在中央堆個小土丘,以利樹根舒展。(手工操作規程:主要工具有鋤或鍬、十字鎬等。)

c、土質不好的,應加大坑(穴)的規格,並將雜物篩出清走,遇到石灰渣、石板、瀝青等對樹木生長不利的物質,則應將坑(穴)徑加大1至2倍,將有害物質清運乾淨,換上適宜的種植土。可在種植穴中填些表土及肥土,需經過腐熟。苗木一律客土栽種,土塊徑小於4cm。

d、樹穴嚴禁積水。

(2)、種植前的修剪整形

栽植前修剪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成活率和增減樹形。因此應對樹冠在不影響樹形美觀的前提下進行適當修剪。對乾性強必須保留中幹優勢的樹種,採用削枝保乾的修剪法,對無中乾的樹種,以保持數個主枝優勢為主,適當保留二級枝。

a、對樹冠修剪時,可連枝帶葉剪樹冠的1/3-1/2,也可在剪掉枯枝,病蟲枝後,將全樹的每一個葉片都剪截1/2-2/3,以大大減少葉面積的辦法來降低全樹的水分蒸騰總量。

b、因大樹根系較大,在起掘過程中難免有許多主根、副根受傷,或存在腐根現象,為此在種植前應對劈裂、折傷的根系進行修剪,要求剪口光滑平整,以利癒合。

(3)、栽植技術處理

為確保成活,我們採用ABT新技術,應用於綠化種植中,在栽植前用ABT生根粉處理。

a、其中ABT1號生根粉,主要用於難生根植物及珍稀植物的種植如銀杏等,其生根粉應控制在100ppm。可提高移植樹種的生根。對多數的苗木,種植前在植物的根部浸泡或用手攜噴霧器對根部泥球四周噴灑50ppm的生根粉藥劑5-6次(在1小時內)然後進行種植,可以促進根系發育,提高成活率,增加抗逆能力。根據我們的經驗,可提高成活率15%-35%左右。

b、因為原有樹的樹冠茂盛,為確蒸騰作用,在種植時應將泥土振搗結實,以免水份吸收不夠。

(4)、種植 大規格香樟和梧桐的種植

為了確保大規格香樟和梧桐泥球不受損壞方便施工,我們擬對大樹採用吊機吊卸進行種植。 應由經驗豐富的綠化技術人員到現場考察好運輸路線和起吊位置。應注意:

a、移植時不損壞枝條和現場的成品、半成品或臨時設施等。

b、起吊處地基是否牢固等。

c、起吊時吊臂能否自由伸展和移動。

d、特別要注意能否吊至種植處,當不能直接吊至種植穴時,應安排二次吊卸。

起吊時應注意:

a、以起吊泥球為主,樹杆著力點必須用橡皮墊或軟包裝包紮,然後用木條綁紮住,以防隨意活動或防止木條直接夾在樹幹上,引起樹皮磨損等。

b、選用一根較長的麻繩或尼龍繩綁住樹的尾部,以便操作人員能控制入穴的角度和方向。

c、選用適當的起吊纜繩及正確的扎繩方法,以避免纜繩斷裂和卡繩。

d、注意輕吊輕放,選擇穩定著力點。著力點的選擇可憑經驗先選擇一點,通過用吊機輕輕往上提來觀察,是否是最佳著力點,通常試吊2-3次即可找到。起吊點的選擇一般在平板車選好。

當泥球入穴後,先別急著放下吊繩,待選好種植方向後略鬆吊繩,由專人進行粗支撐或護住樹體。剪斷泥球四周綁紮的草繩,並從樹穴中取出,然後從兩邊鏟入種植土,進行分層搗實,搗實後,可以開始慢慢地鬆開繩,此時如發現樹體有傾斜的可能時應重新進行種植土的搗實。收工前必須把水澆透。 這裡特別要強調在吊裝過程中現場工作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吊臂下嚴禁站人。

女貞等普通喬木的種植

對普通規格的喬木種植擬採用人工。

a、人工從裝載車上把各類苗木抬到樹穴旁,解開樹冠的綁繩,觀察植株的形態,確定種植角度。

b、定植方法:苗木修剪後立即定植,定植位置符合要求。其方法是:把泥球放入樹穴中,使其居中,剪斷泥球四周綁紮的草繩,並從樹穴中取出,確保樹木的南北朝向正確,再將樹幹立起,扶正,使其保持垂直,然後從兩邊然後分層回填種植土,進行分層搗實。填土後將根稍向上提一提,使根群舒展開,邊填邊夯,直到填滿穴坑,並使土面能夠蓋住樹木的根頸部位,再檢查樹幹是否保持垂直,若有偏斜,就要扶正。胸徑6cm以上的喬木必須用稻草繩卷幹。

(6)種植技術要點

a、種植深度:裸根喬木種植深度應較原頸土痕深5-10釐米;帶土球苗木比土球頂部深2-3公分;灌木應與原土痕齊。

b、苗木種植距離:以栽後不露地面為原則,即其距離以相鄰兩棵樹冠叢半徑之和來決定。

c、覆土:苗木一律客土栽種,客土厚度暫定為30公分(具體按實際情況而定),土塊徑小於2公分。

d、栽植期:應根據植物適宜的栽植時期抓緊栽植,如在非適宜栽植時期栽植,就必須制定相應的技術措施,所有栽植苗一律帶完整的土球,運到的苗木必須及時栽種,當晚來不及種的苗木必須進行假植。

e、確認苗木的南北朝向與原來一致,種植土要搗實,移植後的樹木修剪標準要求落葉樹不超過1/3,常綠樹不超過1/2,新種苗木確保水要澆足,胸徑6公分以上的喬木必須卷干支撐,已防止倒伏。夏日如有必要應對部分大樹進行遮蔭保護。

(7)種植後的修剪整形及澆水

a、用高架人字架在原有粗修的基礎上進行細修,主枝修剪重疊枝和弱勢枝,對側枝修剪時應做到“強枝弱剪,弱枝強剪”的原則,儘量使枝條向上向外擴充套件,以增加成形時樹冠的遮蔽面積。同時為減少葉面的蒸騰作用,可採用半葉法,但不可把葉子全部摘光。

b、喬灌木,栽後立即整修樹盤或留好樹池,當天灌水,灌足灌透。根據泥球大小在泥球尺寸附近處挖一條淺槽,以便水份更好地滲入泥球中,先進行枝杆噴水,然後集中澆根部,直到澆透為止,在種植後近期應勤澆水,特別是噴葉片,確保葉面的水份和溼度。過一週後,視土地壤乾溼程度再灌一次,以保證成活率。

(8)、支撐

為確保成活率避免鬆動和風倒現象,因此要加強支撐力度。可用竹杆三角支撐,即取三根竹杆,支撐樹體中某一點。在綁紮點應用麻布或橡皮塊包住,以免磨去皮層,或引起環剝,然後均勻佈置三根竹杆的位置,著地點用石塊墊住或跟打入地下的樁(木樁、水泥樁或鋼管)用鐵絲綁紮好,支撐點上用麻繩或尼龍繩綁好。

第二節、樹木移植後的養護管理

(一)移植後養護

大樹栽後應設立遮蔭棚及噴灌設施和設立支架。從每天上午十點前下午三點後,需對大樹表面進行葉面霧狀噴水(可用人工和機械兩種方式)同時需用塑料薄膜覆蓋地面,以此避免因過多噴水而引起根部積水,以致根部黴爛。(阿期匹林葉面噴水可半個月一次)。為降低大樹自身的光合作用及蒸騰作用,在樹冠周圍搭遮蔭蓬。

(二)日常養護

大樹移植後,在大樹養護期內配備大樹專職養護人員對大樹進行澆水、排水、修剪、施肥等養護管理,具體養護措施如下:

1、支撐樹幹:剛栽上的大樹特別容易歪倒,要用結實的木杆搭在樹幹上構成三角架,把樹木牢固地支撐起來,確保大樹不會歪斜。

2、澆水:養護期中,要注意平時的澆水,發現土壤水分不足,就要及時澆灌。在夏天,要多對地面和樹冠噴灑清水,增加環境溼度。

3、生長素處理:為了促進新根生長,可在澆灌的水中加入0.02%的生長素,促進根系恢復生長。

4、施肥:移植後在短時間內不易施肥,可於秋天施少量的追肥。第二年早春和秋季,至少要施肥2-3次,肥料的成分以氮肥為主。

5、包裹樹幹:為了保持樹幹的溼度,減少從樹皮蒸騰的水分,要對枝幹進行包裹。裹干時,可用浸溼的草繩從樹基往上密密地纏繞樹幹,一直纏裹到主幹頂部。接著,再用麻布條纏在草繩上。以後,可經常用噴霧器為樹幹噴水保溼。

技術方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根據《區教研室年培訓工作計劃》安排,要進行資訊科技應用校本級培訓。因此,為進一步提高我校廣大教師的資訊素養和計算機操作水平,使一線教師應用網路、遠端教育資源和多媒體技術的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制定《年資訊科技應用校本培訓方案》。

二、總體目標

1.使每位教師通過培訓學到現代教育裝置的正確使用方法,能夠熟練操作各種現代教育裝置。

2.使教師能夠獨立完成運用現代教育裝置進行備課、製作課件、課堂教學等各個環節。並能夠把現代教育技術與各個學科進行整合。

3.通過培訓,能夠把現代化教育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輔相成,形成一支高素質的現代化教育背景之下的新型教師。

三、培訓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四、培訓物件

凡50歲以下教師全員參加。

五、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具體劃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對office辦公軟體的高階應用

針對我校教師計算機基礎相對薄弱的.現狀,培訓內容設計為:word高階操作、excel高階操作、powerpoint基本操作。

2、多媒體課件製作

教學課件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日漸頻繁,通過培訓部分骨幹教師,提高他們的課件製作水平,增強其他教師,培訓內容主要是:幻燈片製作、flash課件製作

3、網路辦公技術、上網學習技術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針對我校校園網和資源庫的利用,並且會在校園網上釋出文章和建立自己的資源庫。

技術方案 篇4

1 國外視光學教學概況

國外關於眼視光技術具有非常清晰的分工,主要分為二個部分:

第一部分在醫學院培養的基礎上,為了有效防治眼病。

第二部分在視光學院培養的基礎上,為了達到眼視覺的健康,負責驗光配鏡。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當中,出現視光學院和視光系的時間較早,其發展已經過一百多年,形式多種多樣,而且擁有一定的規模,相當於醫學院。視光學專業的學制主要以4+3 為主,也就是學習醫學基礎課、光學基礎課、視光學專業等課程一般是利用四年的時間。上述課程的主要內容有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組織胚胎學、藥理學、經典光學、幾何光學、眼科光學、視光學理論與方法、視功能檢測與診斷、眼科疾病、雙眼視力、低視力學、視力矯正、環境視光學、接觸鏡等。學習數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學和微生物學一般情況下利用三年的時間。在達到學習要求取得光學博士後,還不能達到視光學工作的標準,還需參加國家關於視光師職業資格考核,只有達到合格後取得有關證書後才行。

當前,很多人都擁有視光師職業資格,可以從事視光師工作,美國視光師與人口總量的比例達到了11 000∶1,澳大利亞則達到了1 2 7 5 0 ∶ 1 , 眼光師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需要提出的是,視光學院和視光系學習的課程不包括醫學基礎和臨床學科,特別是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在過去較長時期內,很多學生雖然取得了畢業資格,但沒有處方權,在治療疾病時無能為力。

2 院校人才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眼視光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特色不明顯。

專業設定沒有考慮到當地實際情況,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同質化現象。因為不能全面分析當地產業發展情況、當地經濟發展情況、行業分佈情況、企業需求情況,在設定專業時不能達到社會的需求,不能適應當地經濟發展,培養的人才不能達到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在建設課程體系方面已得到人們的認可,也就是採用工學結合的做法,但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依然應用傳統學習模式,不能將理論知識有效應用於實踐當中,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與職業技能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實訓基地內涵建設不完善。

3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3.1 眼鏡行業發展狀況

我國眼鏡協會的統計數字顯示,在最近幾年的發展當中,眼鏡產業平均每年增長速度突破了17%。有關專家認為,眼鏡產業在今後相當長時期內還需得到較快發展,將會產生大量的工業產值和出口量,專家認為二者平均每年增長率都將突破11%和12%, 在國內主要產區將會湧現大量的生產企業, 年產值也會得到大幅提高,將會突破一億元,在大量中心城市會湧現數以千計的銷售連鎖企業,估計一些優秀企業每年銷售額將突破一億元。在眼鏡行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要求擁有高素質的工作人員,如依據國際標準程式開展全面驗光配鏡技術、驗配隱形眼鏡技術、加工先進技術裝置技術、應用視光儀器技術、眼科檢查與治療技術、修理眼鏡技術等。

3.2 職業崗位

對眼視光技術人才的要求, 可以從事眼科檢查、檢查視功能、驗光、配鏡、檢查測量、修理、設計配戴等工作,具備驗配隱形眼鏡技術,可以從事銷售眼鏡和管理工作。對應於眼鏡行業職業崗位能力的職位有二種:第一,眼鏡驗光職位,主要包括初級、中級、高階、技師、高階技師等五個級別。第二,眼鏡定配工職位,主要內容有初級、中級、高階和技師四個級別。

4 眼視光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課程設定在培養專業人才方案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搞好課程建設才可能提高教學質量。高校的眼視光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應該主要針對培養人才的職業崗位能力,講求實用性。再有,在設定課程時還需考慮到培養人才的職業遷移能力和職業素質、基本素質。

4.1 構建專業課程體系的技術路線

認真研究培養專業人才的目標、原則和具體實施措施,建設較為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路線,才能保證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順利進行。在研究產業發展情況、行業崗位對人才的職業能力職業素質的要求情況、企業人才成長規律、學生如何學習、學校擁有師資力量如何、教學實訓裝置可以發揮哪些作用等內容的前提下,實現科學排列與組合專業課程的目的。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取得行業與企業的支援,以職業資格國家標準為依據,進一步充實課程教學內容,建立更為合理的課程體系。與時代發展相適應,及時引進先進技術與裝置,學習當前世界上的新理論與新技術。

4.2 課程體系結構模式

建設課程體系結構模式,也就是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各類課程之間的關係,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具有決定性影響。眼視光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結構模式主要應該考慮學生的職業能力、依靠通用課程、傳授專業技術、發揮頂崗實習的作用。要意識到當前社會發展與技術進步一日千里,利用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

4.3 構建基於工作過程的實訓、實習課程體系

在眼視光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中,課程標準要以培養較高的職業能力為目的,發揮實訓教學的作用。學習過程中應用驗光配鏡技師職業資格國家標準,依靠工作過程建設實訓與實習課程,在充分研究課程的基礎上開設實訓專案、設定實訓專案,利用現場模擬與頂崗實習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講求職業性、實踐性與開放性。在實訓基地開展專業理論學習,依託專案發展、保證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當中。要求理論學習時間與實踐時間達到平衡,生產性實訓時間應在全部實踐時間中佔到80%以上。課程考核方式應該全面結合應用校內理論考核、利用實訓基地考核實踐能力、企業頂崗實習、國家職業資格考核等多種做法。

5 整合社會資源,加強實訓內涵建設

高職教育要實現區域性與職業性。高校眼視光專業要具有一定的特點,要發揮具有一定發展能力的眼鏡行業協會的作用,同時結合骨幹企業開展有效合作。

行業協會掌握著當前最為豐富的行業發展資訊,在校企合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學校在設定專業時要考慮到整個行業的發展,要爭取達到具體企業的實際要求。要充分利用眼鏡行業協會,要充分研究企業需求,利用訂單式培養的.做法,設計最為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利用課程建設、引進師資、應用實訓基地等各種做法,使合作收到最好的效果,使人才進入社會後發揮最大的作用,達到各方滿意的效果。大力發展眼視光技術專業,講求品牌化發展,同時依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科學配置校內與校外資源,建設最為先進的實訓基地。實訓基地建設包括校內與校外二個部分。校內實訓基地的作用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基礎技能。校內研發服務基地主要對學生的畢業服務。校內校外生產性實訓基地對學生開展綜合實訓。校外實訓基地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主要做法是頂崗實習。

在建設實訓基地過程中要做到校內與校外協同發展,在頂崗實習和實現學生就業的前提下,實訓學習要做到系統性。校內實訓要進一步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校外實訓要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實訓內容應該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與連貫性。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要突破原有模式的束縛,要與企業車間相仿,達到教學實訓、生產實訓、畢業設計與開發服務等各個方面的一體化發展。在教學實訓時,以培養學生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為主,使教、學、做三者結合在一起;在生產實訓過程中,講究突出學的工,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術與頂崗技能;在畢業設計與開發服務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專案,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技術方案 篇5

論文摘要:熱浸鍍鋅是目前國內應用最多的一種鍍鋅方式,本文提出了熱鍍鋅優化工藝及降低鋅耗途經,採用優化後的熱鍍鋅技術,能有效實現降低熱鍍鋅成本及鋅鋅耗是鍍鋅企業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論文關鍵詞:熱鍍鋅,鋼構件,優化工藝,降低鋅耗

1.引言

表面鍍鋅作為一種鋼鐵製品表面處理的最常用方式之一,自它誕生起就一直被廣泛的應用於各行各業之中。熱浸鍍鋅是目前國內應用最多的一種鍍鋅方式,它能使工件獲得較厚的鍍鋅層,一般鋅層平均厚度可達到50微米以上,並具有鍍層均勻、附著力強、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其傳統工藝流程主要是先去除工件表面油汙,再將工件酸洗除鏽,水洗後放入溶劑中清洗(溶劑有氯化銨、氯化鋅或是氯化銨和氯化鋅的混合液等),然後將工件放入鍍鋅槽中鍍鋅,最後甩幹整修後完成。

國外發展了多種熱鍍鋅技術。包括在鋅浴中新增合金元素的多元合金、鋅錳合金、鋅鎂合金和鋅鎳合金熱鍍鋅以及高溫鍍鋅。在熱鍍鋅過程中,由於一般國內熱鍍鋅廠普遍採用濃硫酸、濃鹽酸等強腐蝕性溶液作為酸洗溶劑,使得工件在經過熱鍍鋅後,工件也會發生氫脆現象,個別還會有工件表面被過度腐蝕,形成表面缺陷。另外由於加工工藝以及工件的幾何形狀,有時會產生鋅料黏結的現象。如螺栓熱鍍鋅時,螺栓的螺紋處常會產生鋅料黏結的情況,影響螺栓的正常使用。

針對以上情況,也相應的產生了一些新的工藝。如嘉興平湖某熱鍍鋅廠在酸洗這個環節上就採用了不同於傳統的溶液配方進行工件的除鏽,其所用溶液腐蝕性大大降低,但卻仍能達到除鏽的目的。

2.熱鍍鋅優化工藝

2.1工藝流程

優化後的工藝流程如下:鋼構件→複合除鏽劑除鏽→溫水水洗→複合助鍍劑(除鐵)→熱鍍鋅→水冷卻→低鉻鈍化→檢驗→包裝。

2.2熱鍍鋅優化工藝

熱鍍鋅優化工藝是指使工藝更加合理、趨於科學,其目的在於提高鋼構件表面質量,減少影響鋅耗的鐵及其它雜質的產生量及控制不合格產品的發生,降低鍍鋅成本。以批量熱鍍鋅生產為例,具體有以下方面優化。

2.2.1酸洗、水洗工序的優化

酸洗工序主要是除去鋼構件表面的鐵鏽,鍍鋅時融熔的鋅才能與鋼基體反應生成鍍鋅層。若酸洗不乾淨表面還殘留鏽斑未被除掉,工件進入融熔的鋅液時鏽斑阻礙鋼基體表面與鋅反應生成鋅鐵合金層,從而產生漏鍍點(塊),導致返工重鍍;單一酸溶液在新酸或浸泡時間長會導致構件表面出現過腐蝕和析氫現象,過酸洗時產生了粘附性很強的泥渣,在鋼表面很難沖洗掉,就無法鍍上溶劑,析氫現象在鋼基體內貯存的氫氣在鋅液中受熱釋放破壞了鍍鋅層的結晶而產生灰斑,導致工件漏鍍返工重鍍甚至報廢。水洗工序主要是洗掉工件表面的鐵鹽及雜質,減少鋅灰、鋅渣的生成。

(1)區別工件鏽蝕程度分開酸洗

進入熱鍍鋅生產線的工件,包括待熱鍍鋅工件和預製件,在存放期間要防止嚴重鏽蝕。對於已經出現嚴重鏽蝕的鋼製件和一般輕微鏽蝕的鋼製件要分開進行酸洗。腐蝕程度不同,酸洗時間亦應不同,以防止輕微腐蝕的鋼製件在酸洗時出現過酸洗,避免析氫現象和鋼製件表面出現麻坑。對嚴重鏽蝕的工件採取方法:①物理機械除鏽法,酸洗一定時間後針對部分未脫鏽層用小鐵鏟剷除;②酸洗浸溼工件後再吊出放置10~24小時讓工件生成新鏽,這樣除鏽效果好;③在中等濃度酸中浸泡一定時間用抽酸電機抽酸使酸液產生波動,沖刷掉附著的鏽皮。為避免工件重疊酸洗不乾淨,在工件酸洗前進行裝筐,對角鋼工件隔開疊放或裝入特製的筐具中,對鋼板工件進行掛籠酸洗,這樣酸洗速度又快又好。

(2)使用複合除鏽劑代替單一的鹽酸或硫酸水溶液除鏽

單一鹽酸溶液易揮發,易過酸洗,少量油汙不能很好清除,本廠除鏽主要採用鹽酸再加複合溶劑,複合溶劑中有烏洛托品、SLS活性劑、TX-10、新增劑,其優點在於酸洗速度快而不過酸洗,減少酸霧的逸出揮發,節約鹽酸。一般情況下1t鹽酸可清除40t以上鋼構件表面的鐵鏽,較直接使用鹽酸節省33%左右。常溫複合鹽酸酸洗液配方中的鹽酸是主要成分,烏洛托品是一種緩蝕劑,TX-10具有活化滲透作用,SLS活性劑能起到潤溼和滲透複合作用,同時具有抑制酸霧的作用;新增劑是一種含羧酸的有機物,可與Fe、Fe起絡合作用,降低鹽酸酸洗液中的鐵離子含量,有利於減少鋅液中鋅鐵合金(鋅渣)的產生和提高鋼製件表面鍍鋅層的延展性。

(3)酸洗後採用溫水洗

採用溫水洗,主要是考慮能很好的沖洗、溶解掉粘附在鋼件表面的鐵鹽,減少帶入下道工序(助鍍)中的鐵鹽。因為要達到一定溫度(大於25℃)才能起到快速清除鐵鹽的效果,從節約能源角度考慮,本廠將鋼構件熱浸鍍鋅後水冷卻池中的70℃熱水不斷引進到清洗池中,起到溫水清洗和維持清洗水的潔淨作用。

2.2.2助鍍劑工序的優化

(1)助鍍劑的有效成分和最佳工件條件

鋼構件在熱鍍鋅前浸粘助鍍劑的目的,是為了保證鋼件在熱浸鍍鋅時,使其表面的鐵基體在短時間內與鋅液起正常的反應而生成一層鐵-鋅合金層。其作用機理為:

(a)清潔鋼鐵表面,去除掉酸洗後鋼件表面上的一些鐵鹽、氧化物及其它髒物。

(b)淨化鋼件浸入鋅液處的液相鋅,使鋼件與液態鋅快速浸潤並反應。

(c)在鋼件表面沉積一層鹽膜,可將鋼件表面與空氣隔絕,防止進一步微氧化。(e)塗上溶劑的鋼件在遇到鋅液時,溶劑氣化而產生的氣浪起到了清除鋅液上的氧化鋅、氫氧化鋁及碳黑顆粒等的作用。通常選用的助鍍劑為ZnCl·2NHCl,當工件在浸入鋅液時,助鍍劑鹽受熱後首先發生分解:

ZnCl·2NHCl→ZnCl(NH)+NH↑+2HCl↑

分解釋放出的氨氣和氯化氫氣體與工件表面殘留的氧化物及鋅液表面形成的氧化鋅發生反應:

FeO+NH+2HCl→FeCl(NH)+H0↑

ZnO+NH+2HCl→ZnCl(NH)+H0↑

以氯化鋅和氯化銨混合組成的助鍍液,ZnCl·2NHCl是有穩定成分的化工雙鹽,易結晶在鋼件表面。其中NHCl在助鍍劑中的作用是最根本的,但NHCl易揮發,所以含量不能太高,以避免工件在浸鋅過程中形成過多的煙霧。ZnCl起到塗層作用,可減少工件在酸洗之後和浸鋅之前的氧化。同時,以ZnCl·2NHCl為氯化鋅和氯化銨混合組成基礎的助鍍劑有很好的自動乾燥效果。據研究報道,在歐洲氯化鋅和氯化銨混合比約為0.8;在美國及日本通常採用三鹽ZnCl·3NHCl或四鹽ZnCl·4NHCl溶液,銨鋅比約為1.2~1.6;國內熱鍍鋅通常不烘。

幹或烘乾效果不佳,同時考慮使用成本,推薦採用1.2~1.6銨鋅比。為保持生產正常進行,一定要保持氯化銨濃度高於氯化鋅濃度0.05~0.07g/l效果最好,不能只規定氯化銨與氯化鋅濃度的總量值,一旦氯化鋅的濃度高於氯化銨的濃度,工件表面就會出現針孔狀的漏鍍。

(2)助鍍劑中鐵離子含量的控制與去除方法

助鍍劑中的鐵離子不僅增加了助鍍鹽殘餘物的黏度及清除的難度,而且由於鐵離子的存在,還增加了助鍍鹽在工件表面結晶所需要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助鍍劑中的鐵離子含量高會導致鋅渣量的增高,造成無效的鋅耗。據報道:1份鐵與鋅液結合可以形成25份的鋅渣。就助鍍劑而言,減少鐵離子的措施,需要新增以烏洛托品和FHX—1為主要成分的'緩蝕劑,有機活性劑。加入一定的有機活性劑後可以使助鍍劑的分散能力、浸潤能力、乾燥速度增強,避免工件與鋅液接觸發生爆鋅現象。除鐵離子方法在70℃~80℃助鍍溶劑中新增雙氧水和氨水後進行過濾處理。在控制好溶液的pH值在5左右時,鐵離子的量會大大減少,可以採取每週沉澱一次的方法。通過清除鐵離子,助鍍劑中的亞鐵離子可從10~20g/L降低到0.6g/L以下,鋼構件熱鍍鋅噸耗純鋅降低0.466%~1.007%,平均降低0.737%。如果年產按40000t鍍鋅件計算,按60kg/t消耗算每年最少可節約鋅40000t×60kg/t×0.737%=17.688t鋅錠;鋅錠按20xx年上半年平均29000元/t計算,每年可節約51.3萬元。

(3)助鍍劑的pH範圍

助鍍劑酸性過強,所有的鐵鹽處於溶解狀態。因此將有更多的Fe隨工件被帶入鋅液中,這將導致更多的細鋅渣的產生。特別是當助鍍劑pH>5.5時,Fe(OH)和Zn(OH)在工件表面沉析,這將阻礙鋅液與鋼基體的接觸,妨礙鋅—鐵反應的進行,造成鍍鋅層表面質量缺陷。當助鍍劑pH在3.5~4.5之間時,溶解狀態的Fe會被空氣中的氧離子逐漸氧化形成在這個pH條件下不能溶解的Fe,並以Fe(OH)的形式從助鍍溶液中沉析出來,有利於用過濾清除裝置將鐵離子和雜質從助鍍劑中排出。

3.2.3鍍鋅工序的優化

鍍鋅工序是鍍鋅中的關鍵工序,鍍鋅鋅鍋的設計使用、鋅液溫度控制、浸鋅時間的控制、鍍鋅起重裝置的使用是鍍鋅要求中的主要控制部分。

(1)鋅鍋的設計使用

鋅鍋的尺寸設計是以滿足最大鍍鋅工件的需要而設計,設計時必須要充分考慮到鍍鋅生產產量及鋅鍋的加熱方式。如果鋅鍋的設計容量太小,鍍鋅時熱量供應不上,鋅液的溫度波動大,鍍鋅工件的質量難以控制,鋅溫波動大鐵質鋅鍋的腐蝕加大,產生的鋅渣多,並直接關係到鋅鍋的壽命和安全。如果鋅鍋的容量太大,電耗大,鋅灰量大。設計一般要求是小時產量與容鋅量為1:(24~40),在滿足各項要求的情況下,設計中儘可能減少鋅液麵與空氣接觸的面積,這樣能減少鋅液的氧化及鋅灰量的產生。我廠原使用的鋅鍋長×寬×深為11.2m×1.2m×

1.5m,由於生產的需要現使用的鋅鍋為12m×1.5m×1.8m。鋅鍋材料的選用直接關係到鋅鍋的壽命,最先選用低碳鋼材料08F鋼,現在使用的專用新型鋅鍋材料WKS,鋅鍋使用壽命得以延長。在初次使用鋅鍋時在鋅鍋內表面塗抹一層專用防腐塗料保護鋅鍋內表面。初次使用時升溫一定要緩慢,消除鋅鍋焊接時的熱應力,避免產生崩裂。同時需要按要求向鋅液中新增鋅鎳合金或能增加鋅液流動性的稀土多元合金。鋅液中含鎳量以0.06%~0.07%為宜,當含鋁量為0.08%~0.12%時,鍍鋅層與鋼基表面形成五鋁化二鐵(FeA1)中間相層,此層達到一定厚度時,不但可提高鍍層的粘附效能,而且可以減少鋅渣(FeZn)的生成量,平時新增純鋁、電纜鋁絲、鎳粉、稀土粉時不能直接向熔融的鋅液中進行新增,增加鋅液流動性,減少鋅液表面浮渣出現並定期打撈鋅灰鋅渣。標準《輸電線路鐵塔製造技術條件》GB/T2694-20xx中對鋅層厚度要求鍍件厚度t≥5mm,鍍層最小平均厚度86μm,最小平均附著量610g/m2;2≤t鍍層最小平均厚度65μm,最小平均附著量460g/m,標準中未對鍍鋅層上限限制,作為企業來說越接近標準下限越能節約鋅耗。影響鋅層厚度的主要因素是鋅溫和浸鋅時間,當鋅溫低於430℃,鋅鐵擴散速度低,不易生成足夠的鐵鋅合金層,整個鍍層就薄。當溫度高於465℃時鋅層增加,鋅鐵擴散速度加快,當溫度繼續升高,鋅液變稀,鋅層又變薄,但影響到鋅鍋的使用壽命。鋅溫一定要避免在鋅鍋線性腐蝕區480℃和高溫拋物線區500℃~530℃,所以熱鍍鋅工序必須嚴格控制鋅液溫度以保證鍍件質量的穩定前提下降低鋅耗,一般鍍鋅溫度控制在440℃~465℃。浸鋅時間是根據鍍件表面鐵基體與鋅液充分反應生成完整鋅層所需的時間確定,一般是在溫度相同時,鍍件厚度越厚,浸鋅時間越長,隨著浸鋅時間的延長,鍍層增厚,但過分延長浸鋅時間又會使鋅層變脆,反而影響鍍層質量。兩個主要引數中採取穩定鋅溫引數,從而更好地控制浸鋅時間,以前採用半自動式溫度控制系統,溫度波動±3℃~10℃,現採用計算機對溫度進行控制,溫度波動在±1℃~3℃,溫度波動小容易控制浸鋅時間,從而更有效地控制鋅層的厚度,減少純鋅的消耗。

3.結論

通過此熱鍍鋅優化方案的實施,進一步完善和改進了生產工藝,增加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

參考文獻

1 吳起.熱鍍鋅溶劑的除鐵處理焊管[J].焊管,1992,(2):47-48.

2 楊冰,申曉剛,馬林.連續清除熱鍍鋅助鍍劑中鐵離子的工藝技術[J].金屬製品,20xx,24(8):15-16.

3 王琰姣.改進熱鍍鋅工藝,降低鍍鋅鋅耗[J].材料保護,20xx,26 (4):76-78.

技術方案 篇6

摘要:本文首先闡述數字技術輔助綠色建築方案設計的優勢並分類具體歸納其技術、流程,而後從組團、體量、細部三個層級展開介紹數字技術介入下的綠色建築設計策略、思路,對新技術繼承傳統綠色建築設計的方法進行了探討和歸納。

關鍵詞:綠色建築設計;數字技術;方案設計研究

作者簡介:翟炳博,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創作中心建築師,徐衛國,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關於數字技術輔助綠色建築設計,國外學界在其理論基礎及技術路線等方面已有一定討論。該領域可被看作是設計方法的另一切入點,對我國目前推進可持續發展方針和建築領域語彙的多樣性來說均具有切實意義。

一、數字技術輔助綠色建築設計的理論基礎

1.傳統綠色建築設計特徵

傳統的綠色建築設計,建築師無法僅從經驗或審美來判斷方案的節能與否,因此使用相關軟體平臺以模擬分析的方式對方案進行評測成為了綠色設計的關鍵之一。[1]綠色建築設計的一般技術路線,往往是通過專業軟體進行建築室內外物理環境(如風、光、熱、能耗等)的模擬,並將結果數值量化對比,以此評估方案的生態合理性。然而,有關生態效能的評測一般在整體設計的後期開展,如節能計算多在施工圖設計階段應用。[2]因此綠色建築設計中的“模擬”環節完全淪為方案完成後的評價與檢驗工序,並未將其有機地納入設計前期,效能評測工具失去了對建築方案應有的指導意義,[3]使生態設計效率變得較低。尼爾斯·拉森(NilesLarsson)在GreenbuildingChallenge20xx中提到一種建築設計同性能評測模擬相結合的工作流程,[4]其中建築初步設計被描繪成一種迴圈往復的過程—概念模型的各類能耗模擬及結構、機電工程師的評價意見等形成一系列“反饋資訊”來對方案提出修正建議。此過程經多次反覆,可被看作是一種“迴圈設計”,其本質在於強調“資料反饋”的重要性。

2.數字技術特徵

較有代表性的引數化技術,核心在於“關聯模型”(抽象的機器)[5]的構建。一般來講,Rhino、Maya等引數化軟體在其早期開發時都定義了一種被稱作“記錄建構歷史(recordhistory)”的功能,可被看作是“關聯性”的體現和引數化技術的早期雛形。當幾何體在軟體中被描述時,不同維度間往往遵循這樣一種規則—“低維構建高維,高維提取低維①”,所謂“記錄建構歷史”記錄的則是這種規則下的具體“關係”。當模型建立過程中每一步“關係”均被記錄時,改變初始幾何資訊而最終結果相應變化,這就是引數化系統基礎所體現的“關聯性”。傳統的建模軟體平臺即使擁有記錄建構歷史的功能,也相對侷限,當今普及最廣的引數化平臺Grasshopper,其前身名為ExplicitHistory,意為“清晰完整的歷史”,即構建完整的“關聯模型”。因此,引數化技術可以被概括為“關聯模型”(圖2),模型一端提供各類輸入資料,被用於指導不同型別的操作並在記錄關聯的前提下不斷傳遞,最終輸出一系列設計結果。該“關聯模型”的核心即“關聯性”(as-sociative),其在對“過程”和“資料”的控制方面體現較大優勢。

3.數字技術運用於綠色建築設計的優勢

綠色建築設計可被看作一個資訊不斷反饋、迴圈的過程(圖3)。這種迴圈的兩端分別是建築設計和評測體系(軟體效能模擬、工程師建議),一方面建築師提供多種可能的預選方案並傳遞給評測系統,另一方面評測系統將運算、模擬結果資料進行反饋。在這種“迴圈設計”過程的操作下,建築方案被不斷分析、評價、反饋、選擇並最終得到優化。理論上看,這種效能評測同建築方案相結合的“迴圈設計”形成了一種完整統一的“綠色建築設計”技術路線,但在實際方案推進中,建築設計同綠色技術評價兩部分仍是互相脫節。無論是單一方案模擬評測還是多方案對比,建築設計同技術分析兩者間存在的僅是操作上的先後關係。數字技術在綠色建築設計領域的介入則從根本上消解了方案設計同測評分析間的“時滯性②”,對其“迴圈設計”過程和資料的傳遞進行更為有效、高效的控制。在引數化關聯模型中,“資料”本身可由“迴圈設計”中的評測體系反饋得來並被不斷驅動和傳遞,同時通過關聯模型對原有方案進行優化或生成新的設計備選方案。關於評測體系反饋得來的資料,筆者認為目前其同參數化關聯模型結合有三類思路。

二、數字技術輔助綠色建築設計的技術歸納

1.效能評測資料的“可視分析”

實質是在引數化關聯模型中加入“生態評價模組③”並連結各類生態分析軟體,提取評測結果資料並將之反饋至關聯模型,以“資料視覺化”(如色彩過渡等)的方式對方案進行反饋和評估,設計師可依此調整方案。嚴格來說,引數化平臺的結果資料視覺化並不能完全體現數字技術介入的優勢,一是目前絕大多數效能評測軟體均具有分析資料後處理(視覺化)的功能,二是即使資料在引數化平臺視覺化,但其並未納入關聯模型系統,無法體現數字技術對資訊傳遞的控制。然而,在Grasshopper等引數化平臺中的確存在一部分外掛來實現生態模擬資料的視覺化,其意義是“統一平臺介面④”。同直接使用評測軟體進行生態分析相比,引數化平臺下的結果視覺化有利於設計師對方案的直觀判斷。因其可在設計推敲的同時得到相應的生態分析視覺化結果,在方案初期給使用者較為充分的效能改進建議,所以該型別亦可被看作數字技術同綠色建築設計的“弱連結”。

2.效能評測資料的“控制深化”

實質是將生態模擬結果作為過程資料參與關聯模型構建並指導後續設計生成。如通過模擬得出方案几何體表面每片區域的陽光輻射量數值,以此控制其開窗、遮陽的生成等。該型別特點在於,所涉及方案的前一階段(如體量、介面等)已確定,而評測資料能夠同關聯模型對應,並基於現存的幾何體量對方案的後續深化進行控制(如開窗大小和多少、遮陽構件形態等)。由此,設計本身與評測資料間建立了直接且相互呼應的關係:陽光輻射模擬數值較大的區域相應開窗較小或遮陽出挑較多,抑或維護結構較厚等,因此方案的立面或細節處理將更具合理性。

3.效能評測資料的“反饋優化”

實質是在引數化關聯模型中加入“優化演算法模組”,能以生態評測中的某一個或幾個指標為優化方向,並反向調節初始的輸入引數組合,來使輸出結果在滿足生態評測標準的前提下較為優化。特點在於,所涉及方案前一階段(如體量、介面等)並未確定,模擬資料所起的作用即反饋並協助獲取方案初期較優化的結果。該型別中,概念方案由關聯模型控制,一系列不同的輸入引數可生成眾多的設計備選。關聯模型中的“生態評價模組”用以評測這些潛在的備選方案,並得到相關結果資料;“優化演算法模組”(例如“遺傳演算法”)則將評測結果資料作為設計發展方向,通過反饋調整初期的眾多輸入引數,來將其協調配比並得到較優化方案。

4.相關工具歸納

基於Grasshopper平臺,應用於綠色建築設計的輔助工具歸納。

三、數字技術輔助綠色建築設計的策略展開

1.組團層級

(1)概述

巨集觀層面的城市設計、居住區或傳統聚落,其生態策略可從建築與環境間關係、建築與建築間關係兩個角度展開。對於建築與環境,應考慮如何有效利用建築所處的地域資源,即合理調節陽光、風、地形、土地、水源、綠化等要素同建築間關係;對於建築與建築,則需探討建築的組團佈局,即合理規劃建築群落整體朝向、建築間縫隙、街道或開放空地等。總體來說,組團層級的生態策略主要體現在建築整體佈局的關係及形態上的優化,從而達到對室外風環境、自然採光、陽光輻射等方面的利用或防控。

(2)數字技術介入

首先,在數字平臺中建立關聯模型來描述群組的形態及空間關係,精確、多樣化的輸入引數(如建築形態、高度、數量、疏密等)能夠對建築群的整體呈現進行調節;其次,評測體系(計算公式或生態模擬平臺)可將室外風環境、熱環境、建築採光優劣、容積率等作為待優化目標,通過效能模擬結果資料來“反饋優化”,得到組團聚落的生態最優方案。具體來說,策略一為城市生成,屬於方案從無到有的“控制深化”過程,多見於國際城市設計競賽或數字城市設計研究等。首先需確定形態結構原型,而後效能模擬則會為城市群落的生成提供“中間資料”或切入點。這類城市設計探索更具建築設計傾向,因其由引數關聯模型整體控制,所生成的城市結構和形態更加有機、整體且較純粹。策略二為“反饋優化”,多見於建築群組結構已確定的城市片區或居住區,通過設定單或多目標來優化各個建築單體的朝向、開間進深、層高和佈局等。其在工程實踐中幫助較大,能在建築師人為介入的前提下對群組空間結構、形態進行可控調節。此外,由於眾多設計規範(如採光、防火、疏散間距等)的嚴格限定,加之“行列式”等現存參考模式,數字技術的統籌能極大地提高該尺度層級的設計效率。

2.體量層級

(1)概述

該型別建築的“主體”設計層面,包含建築形態和功能佈局兩方面。建築體量形態在諸多方面(如體形係數、截面形狀、庭院設定等)與其節能與否相關;此外,形體的組合關係也會影響建築整體的生態效能。對於功能佈局,可根據使用者對其使用的形式及活動量劃分,將次要房間作為“生態緩衝區”佈置在惡劣氣候的'朝向,並將機電裝置執行區集中佈置來降低能耗。

(2)數字技術介入

關於數字技術在體量層級的介入,目前並沒有一個被學術或實踐界公認的一般流程。因為體量階段是方案設計從無到有的第一步,而生態策略或評測資料自身無法生成具有廣泛適應性的優化方案植入到具體場所語境的基地中去,所以體量階段的生態優化必須伴隨方案設計的邏輯操作同步進行。總體思路是,建築師首先應結合場地關係、功能訴求、問題分析、背景資訊等對方案體量有一個初步的解決策略或預設,而後在數字平臺利用引數關聯模型對其進行描述,最後通過生態模擬的結果資料來“反饋優化”,使體量朝著某一個方向發展進化。例如可以通過關聯模型將方案在一定範圍內調整變動(如不同的形體組合、中庭大小或位置等),並通過評測不同可選項的生態效能(體形係數、風阻大小、整體得熱等)取得相應數值,以該資料為目標反饋來確定優化的建築體量方案。

3.細部層級

(1)概述

對於建築細部層級的綠色設計討論同樣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優化設計方案外圍護體系的細部構造。對此,維護結構的熱工效能好壞決定其生態與否,一般認為構造層次的傳熱係數K值較小則較為綠色低碳,[6]即“牆體越厚越保溫”。而細部的優化處理則為了防止因結構外露及門、窗等處形成“冷熱橋”而降低外圍護體系的整體效能。二是建築外立面(如開窗、遮陽等元素)的設計深化。開窗處往往是維護體系熱工效能的薄弱環節,其大小、位置以及用材、構造等都需從生態優化的角度重新定位。遮陽是建築被動節能的主要措施之一,其能有效降低進入室內的陽光輻射,並改善自然採光均勻度,是構成建築外立面的一類重要元素。有研究顯示,外遮陽措施節能效率可達10%~24%,而其造價僅佔工程總造價的2%~5%,可被看作低投入、高效率的建築被動式節能技術典範。[7]

(2)數字技術介入

在已經確定方案體量的前提之下,數字技術在細部層級的介入主要體現在效能評測結果資料的“控制深化”,例如運用引數化關聯模型總體控制建築表皮的生成,而生態模擬則為之提供了合理的資料來源,即表皮構件中各元素遞變的“外力”,用以整體控制、干預介面的結構形態和呈現效果。

4.數字技術輔助綠色建築設計策略歸納

數字技術輔助綠色建築設計的策略,按照不同層級,可歸納如表3所示。

四、結語

影響建築生態效能的主要策略基本在方案設計階段確定,即初期的概念設計成果往往對建築最終生態節能與否有較大影響。[8]無論從國家對建築節能的硬性指標、國內目前的建築能耗現狀,還是從建築師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出發,推行綠色低能耗設計都勢在必行。數字技術是設計中的一股革新力量,其並非“巨集大敘事”,而是以“區域性滲透”的方式影響建築研究及實踐領域。除新的組織形式、形態關係創生外,其在建築的生態低碳、結構優化、輔助施工等領域也極具潛力。而引數化技術將在建築的綠色可持續方面發揮巨大價值,體現出社會及人類發展的關懷。

參考文獻

[1]毛鴻霖.淺析計算機輔助建築設計與綠色建築設計結合[J].科技傳播,20xx(12):191,193.

[2]胡玉梅.面向節能建築設計的計算機能耗模擬[D].天津:河北工業大學,20xx.

[3]申傑.基於Grasshopper的綠色建築技術分析方法應用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xx.

[4]張承.面向建築設計過程的能耗模擬分析—採暖地區居住建築節能設計程式的開發[D].西安: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0xx.

[5]徐衛國.褶子思想,遊牧空間—關於非線性建築引數化設計的訪談[J].世界建築,20xx(8):16-17.

[6]張歡,楊斌,由世俊,等.遮陽板在建築節能中的應用研究[J].太陽能學報,20xx(3):14-18.

[7]胡深,冉茂宇,袁炯炯,等.關於居住建築遮陽優化設計的探討[J].建築科學,20xx(12):88-91.

[8]夏春海,朱穎心,林波榮.方案設計階段建築效能模擬方法綜述[J].暖通空調,20xx(12):32-40。

技術方案 篇7

黨工委、管委會各部門:

根據《阿黨辦發電〔XX〕18號》檔案要求,為進一步加強阿拉善經濟開發區行政服務中心網路安全,及時發現、封堵各種網路失洩密隱患,切實提高各單位的網路安全防護水平和意識,確保黨和國家祕密的絕對安全,現將有關注意事項通知如下:

一、各部門文印電腦斷開網際網路、不共享印表機、不混用u盤,除打字員外任何人不得用聯接網際網路的'電腦進行紅標頭檔案的列印或寫紅標頭檔案草稿。

二、任何人不得訪問瀏覽不良網站、不良資訊或在不安全網站上下載檔案或軟體。

三、專用(文印、祕書)電腦特殊情況下如需聯接網際網路,可增加隔離卡加一塊硬碟。

四、凡處理過涉密檔案或內容的電腦要斷開網際網路、印表機不能共享、不混用u盤、並安裝防毒軟體。

各部門要迅速按照以上要求進行一次自查,辦公室近期要組織人員對各局室網路技術安全問題進行一次檢查,對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將在開發區內通報。

  中共阿拉善盟經濟開發區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內蒙古阿拉善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XX年5月5日

技術方案 篇8

我校經過連續多年對學生進行跟蹤調研和對企業提供給學生的就業崗位進行分析,發現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學生就業具有多層次性、多方向性的特點,具體包括軟體開發、軟體測試、電子商務、資料處理、網路維護、線上技術支援等不同的崗位。根據南京市政府建設軟體名城的思路,本著職業需求為導向、行業支援為依託、能力培養為本位的原則,我校將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培養模式確定為一體多翼,即以軟體開發和軟體測試為主體,以軟體應用為多翼的人才培養模式。

實行五年制而不實行三二分段式教學,有利於將中等職業教育與高職教育很好地銜接起來,可以高效率地、最優化地進行課程設定,保證文化基礎課與專業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時數,無論是文化基礎課還是專業課的學習都能達標。同時,中職與高職相互銜接,不存在重複學習等問題,有效教學時數高,最終學生既在基礎理論的掌握上高於中專生,又在動手操作技能上強於本科生。而且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在校時間長,有利於系統地進行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能力的教育培養。因此,一體多翼的人才培養模式非常有效。

為體現這種一體多翼的人才培養模式,我校在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設定中,將課程分為公共課(即文化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選修課。其中,選修課又為分人文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專業核心課以軟體開發和軟體測試崗位為職業面向,從第二學期起至第八學期,以市場較為熱門的開發軟體和為核心課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通過不斷的專案實施與實訓,最終使學生在基礎理論的掌握上高於中專生,在動手操作技能上強於本科生。

學生由於個性差異和興趣不同,對就業崗位的選擇不同。為保證學生在就業時具有適應市場需要的職業技能,選修課的開設相當重要,是實施一體多翼人才培養模式的保障。

我校計算機應用技術的選修課包括四大類:第一類為提高學生文化素質的人文素質類選修課;第二類為專業必備技能選修課文字錄入;第三類為IT從業預備課程企業課程;第四類為專業技能選修課。

人文素質類選修課程

人文素質類選修課是我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包括音樂、形體、交往與禮儀、書法、大學生心理健康、消費心理學等。這些課程的開設起著優化學生知識結構、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等重要作用。因此,我校人文素質類選修課開設了不少。此類課程的開設旨在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陶冶人文情趣,培養人文精神,提高綜合素質,使學生受益匪淺,從而保證了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利於實現以素質教育為底蘊,培養複合型、高素質技能人才的目標。

不間斷選修課程文字錄入

經過調研發現,文字錄入雖為簡單的鍵盤錄入,但其卻是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基本技能,甚至是不少IT企業從業人員必備的.基礎技能,而且有些單位對輸入法有指定的要求(如銀行、保險、醫藥等行業要求學生使用的輸入法必須為五筆)。因此,我校將文字錄入設為不間斷的長期選修課程,從入校時的第一學期到離校前的最後一學期,每學期都開設該門課程,從基本的指法訓練到長篇文章的錄入,形式上從看打(看著文稿錄入)到聽打(聽他人口述進行錄入)再到想打(用電腦進行寫作,邊思考、邊修改、邊輸入),使每個學生在掌握大眾化的拼音輸入法之外,還掌握一些行業規定使用的五筆輸入法,還有些學生通過興趣小組的形式學習了縱橫碼輸入法。第四學期,讓學生參加南京市文字錄入統考,學校每年的技能節也將其作為一個必賽專案,每學期都有相應的考核要求,通過各種形式和方法刺激學生的訓練積極性,使每個學生在實習前都能達到若干企業關於錄入速度的要求,這是一般中職生和高中起點的高職生在校訓練期間達不到的。文字錄入選修課程的有效教學,為學生在就業時競爭各種崗位提供了基本保障。如從事資料處理、電子商務、線上技術支援的崗位就對文字錄入速度有非常明確的較高要求,我校的五年制高職學生在企業的表現與其他學校三年制高職學生或中職學生相比都較突出,因此獲得晉升的機會也更早、更多。

IT從業預備課程企業課程

為有效地縮短與企業具體用人需求之間的差距,最便捷的一條路就是企業課程的嵌入。我校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雖未與任何一家企業合作進行訂單培養,也沒有冠名班,但學校在學生在校期間的第七學期、第八學期中的選修課中嵌入了IT從業預備課程企業課程,其實質是將企業培訓前置。這些選修課由學校與企業共同商量教學計劃,由企業根據教學計劃派工程技術人員或專職培訓師作為兼職教師到學校進行技術培訓和實踐操作指導,並通過學校實訓基地的裝置進行現場操作,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在教學內容上,除了針對工作崗位專門的技術培訓外,還包括企業共享的價值取向、道德歸屬、思維方法、生活觀念、發展走勢及共創的精神氛圍等,同時他們還會對學生進行愛崗敬業教育、誠信教育、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等;在教學過程中,會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讓學生提前瞭解自己將來就業的工作單位,親自耳聞目睹工作現場情況,使學生對企業有更深的印象,增強學生對企業的認識和認同。在教學方法運用上,企業授課教師有更多的實踐經驗,他們更側重於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的最大特點是具有真實性,由於企業的案例都是具體的例項,加上教師切身的體會並採用形象、直觀、生動的教學形式,給學生以身臨其境之感,易於學習和理解。我校與兩家企業開展了這類選修課程的嵌入教學,課程結束後,學生對企業有了一定的認識,對企業高度認可,對就業前景充滿信心。

專業技能選修課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學生就業具有多層次性、多方向性的特點。根據近幾年來對學生就業時的崗位、工作任務、對應的知識、技能和素質要求的分析,學校開設了專業技能選修課,以拓寬學生就業渠道。隨著網路的快速發展,網路中繼裝置維護的工作量越來越大。市場上已經有專門的公司承包了電信、移動的這部分工作。因此,我校在專業選修課中開設了維修類和網路類課程,這樣學生既有硬體的知識,又有網路的基礎知識,加上主動學習的態度,對維護工作上手較快。網路的普及使網路媒體越來越重視互動性,可監測性使其有傳統媒體不可比擬的優勢,前景非常廣闊。個人、企事業單位都需要建立網站作為宣傳自己的平臺,因此,網頁設計的前景很好,需要更多的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才。根據其崗位對應的知識、技能,我校開設了《影象處理》、《網頁製作》、《網頁動畫》等選修課程。

以上是我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選修課的開設情況。由於五年制高職整合了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避免或減少了某些課程的重複,使得學校有更多的時間完成選修課的開設。這樣的課程體系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使學生眼界開闊、擇業面寬、適應性強、後勁足、就業率高、就業競爭力強,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技術方案 篇9

一、評審、認定資格條件

(一)評審資格條件

1、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

2、中學二級教師任期滿4年(任期內取得碩士學位或研究生學歷的,滿3年),可報評中學一級教師;中學一級教師任期滿5年(任期內取得碩士學位或研究生學歷的,滿4年),可報評中學高階教師。

3、繼續教育學時達到人社部門要求,參評年上溯5年內,總學時達到360個學時;其中專業學時達到240個學時,公需科目培訓合格。供需科目僅針對參加評審的教師。

4、45歲以下教師報評中學高階教師,須按規定完成支教工作任務(駐點支教一年,或兼職支教滿120個學時)。

(二)認定(中學一級教師)資格條件

1、與任教學科專業相吻合的研究生學歷。

2、3年或以上從教經歷。

3、繼續教育學時達到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本要求。

注:評審、認定中學二級教師條件,參照市人社局、教育局檔案執行。

二、教育教學條件及評分標準

1、工作量(基準分10分),以任期內每個學年度實際工作量與學科標準滿工作量課時數之比的平均數為任期平均工作量。計算公式為(任期起始年實際工作量/學科標準滿工作量課時數+…+評審當年實際工作量/學科標準滿工作量課時數)÷任期年限×10。校級領導以每週2課時、中層幹部以每週4課時為滿工作量標準。

2、教齡:一年1分,累加得分。

3、校齡:一年1分,累加得分。

4、教案:符合學校管理規定,教案總體評價達到合格以上等次的,按照合格、優秀分別加2、4分賦分。

5、聽課筆記:符合學校管理規定,聽課節數達到規定標準,記錄完整、規範,按照規定節數以上每超10節加1分賦分。

6、班主任或管理工作年限:一年1分,累加得分。其中管理工作是指由學校認可的,在已承擔本學科教學任務滿工作量的基礎上所承擔的學校行政管理、工勤或教輔崗位工作。

三、教育教學成績條件及評分標準

1、任期內獲得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骨幹教師、教壇新星、學科帶頭人、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優秀班主任或其他由校評審專家委員會認可的專業類榮譽的.,按照市、省、國家每次1、3、5分賦分。

2、任期內任教班級本學科學業水平考試合格率達到100%、且優秀率達到70%的,每次加2分。

3、任期內任教高三年級,所帶班級一本率、三本率實現預設目標的,每次加2分。

四、教研條件及評分標準

1、任期內承擔市級以上課題研究,已結題或已取得經主管部門認可的階段性成果的,按市、省、國家級每項加1、2、3分。參評人若是課題負責人或排名在前三位的課題組主要成員,按兩倍計分。

2、任期內撰寫有學術價值的教育教學論文、教學設計等,在專業類期刊發表或由省級以上主管部門評為三等獎以上獎次的,每篇加1分。

3、任期內代表學校參加市級以上課堂教學比賽,並獲得市級一等獎以上獎項的,按照市、省、國家每次1、2、3分賦分;校內公開課,按照每節0.5分賦分。

4、承擔市級以上(含)教學大賽獲一等獎以上獎項的,按照市、省、國家每次1、3、5分賦分。

五、一票否決

1、不滿工作量。任期內,有超過一個學期工作量不滿的。學年度病假超過一個學期(5個月)、事假超過3個月,視為不滿工作量。

2、任期內無1年以上班主任工作或經學校管理部門認可的其它管理工作經歷的。

3、職稱評審存在弄虛作假行為的。

4、在教務處、年級部教學檢查中存在缺項或檢查不合格的。

5、有觸犯國家法律法規,或違反師德行為的。

技術方案 篇10

1 .工程概況:

1.1建築特徵

1.2結構特徵

2.方案考慮:

2.1主體施工期間內腳手架採用滿堂架。在每層頂板或基礎底板混凝土

達到能一定強度後搭設。

2.2外腳手架待回填土完成後,從地面搭設。主體外防護架先設挑架搭

設。採用雙排架搭設。外裝修使用。

3.施工準備:

3.1腳手架搭設材料:

3.2腳手架圍護材料:

立面採用密目式安全網。平面採用大眼安全兜網。

4.操作工藝:

4.1滿堂架搭設說明。

4.2具體施工工藝為:

4.2.2放置掃地杆:掃地杆距地150mm,底端與縱向掃地杆扣接固定後、裝設橫向掃地杆並與立杆固定。

4.2.4搭設樑和板所需的橫杆、立杆和防護欄杆。以5100*9000mm跨滿堂架為例搭設做法見附圖。

4.3外腳手架搭設:

4.3.1本工程外架採用雙排腳手架。雙排腳手架搭設見附圖:

4.3.2搭設順序。

回填土找平夯實---放線、抄平---鋪木跳板---放線、安放鋼底座---站立杆---立八字拋撐杆---大橫杆---掃地杆---連牆杆---剪刀撐---掛立面密目安全網

4.3.3搭設方法.

a.為確保腳手架的安全,保證基礎牢固,不產生不均勻沉降,對地基進行夯實處理,並且抄平。做好排水坡向。腳手架下通鋪50mm厚,200mm寬木跳板,然後根據立杆間距劃出位置線,並安放150×150×8鋼鋼墊板。

b.立杆吊正,然後用八字撐及拋撐臨時固定。立杆全採用對接扣件連線,對接接頭應符合下列規定:立杆上的對接扣要交錯佈置,立杆接頭不得在同步內設定,同步內隔一根立杆的兩個相隔接頭在高度方向應錯開500mm;各接頭中心至主節點距離不得大於布距的1/3。

c。放置縱向掃地杆,自角部起依次豎立底立杆,底端與縱向掃地杆扣接固定後、裝設橫向掃地杆並與立杆固定,每邊豎起3--4根立杆之後隨即安設第一步縱向水平杆。掃地杆距地150mm。

d.校正立杆垂直和平杆水平符合要求之後,將架體起始端與建築物牢固連線。按上述方法依次向前延伸搭設,直至第一步架交圈,交圈後再檢查一下架體質量後,設定連牆件(或加拋撐),連線牢固後再拆除拋撐。按第一步架的作業程式和要求搭設第二步、第三步.

e.隨搭設程序及時裝設連牆杆和剪刀撐。連牆杆水平方向為7m,垂直方向為4m左右設一道。連牆杆必須與建築物有可靠的連線。

g. 剪刀撐搭設:剪刀撐應由底至頂連續設定,中間各道剪刀撐之間淨距不應大於15m.在轉角處必須設剪刀撐。每道剪刀撐連繫五至七根立杆,斜杆與地面的傾角為45-60度。剪刀撐的搭接不得小於1000mm,搭接處不少於3個旋轉扣件固定。斜杆底端與立杆接點的距離不得大於500 mm,剪刀撐最下一對斜杆要落地。剪刀撐刷桔黃色油漆。

5.安全網的掛設方法

外腳手架垂直封閉採用密目網,密目網連線處用同材料的網繩線將密目網綁紮到立杆或大橫杆上,使密目網和架體牢固的連線在一起,要求綁紮孔全數綁紮。在一層和四層分別設定安全兜網,做法同上。

6.腳手架搭設與主體施工同步進行。

7.腳手架拆除:

7.1腳手架的拆除遵循先搭的後拆,後搭的先拆的原則.

1. 腳手架拆除順序:腳手板 連牆杆 剪刀撐 大橫杆 小橫

杆 立杆 掃地杆

7.3拆除時,先將腳手板傳遞下來,每檔內僅留一塊腳手板反倒下一步,

人站在腳手板上拆除扣件式鋼管架的`各構件,拆除完後,將腳手板在下翻一步,如次逐層拆除。

8.質量驗收標準

8.1保證專案

8.2基本專案

8.2.1立杆必須採用對接接頭,角部第一根立杆高度6m,第二根立杆高度4 m,相鄰兩立杆的接頭最少錯開一步架。立杆接頭與相鄰大橫杆的距離不宜大於步距的1/3。

8.2.2相鄰大橫杆的接頭最少錯開一跨,大橫杆接頭與相鄰立杆的距離不宜大於步距的1/3。各杆件端頭伸出扣件蓋板邊緣的長度不應小於100mm.

8.2.3扣件式腳手架必須用扣件連線,扣件的擰緊力矩為40—50N.M,同時要注意扣件的開口方向,直角扣件開口不得朝下,對接扣件開口應朝上或朝內。

8.3允許偏差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