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工作方案

食品安全的應急預案範文9篇

欄目: 工作方案 / 釋出於: / 人氣:7.32K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難免會突發一些事故,為了避免事情往更壞的方向發展,總歸要預先編制應急預案。那麼問題來了,應急預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食品安全的應急預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食品安全的應急預案範文9篇

食品安全的應急預案範文1

一、目的

及時有效預防、控制食物中毒和消除各類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提高快速反應和緊急處理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食品安全事故對人民群眾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

二、報告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食物中毒事件應急時(2小時內)向建管處相關部門報告。

三、處置

1、由相關人員將食品安全事故立即報告站食品安全協調領導小組,由領導小組統一指揮、統一組織、統一安排、統一處理。

2、立即派專人到事發地保護好現場、疏散群眾、維持好秩序並設立臨時警示標誌。

3、根據傷亡情況上報相關職能部門,並請求他們立即出示現場共同處理。

4、採取果斷措施,立即將傷員輸送到附近的醫療機構進行搶救,並根據傷情請求上級醫療機構共同救助,同時開展病人的初診、轉診和應急醫療救治工作。

5、妥善安置好傷員和遇難同志的親屬,做好解釋和安撫工作。

6、採取邊調查、邊處理、邊搶救、邊核實的方式,確保迅速有效地控制食品衛生安全。

7、協助相關部門開展食品安全的調查工作。

四、要求

1、必須服從站領導小組統一指揮、統一排程、做到令行禁止。

2、事發地單位要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立即啟動預案,及時向上級報告相關情況。

3、凡因工作不到位,不履職盡責,不服從安排和指揮的單位和個人根據情況給予相應的處分和經濟制裁。

食品安全的應急預案範文2

為貫徹落實衛生部教育部公安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食品衛生安全聯防聯控做好學校食品衛生監督工作的通知》精神,預防學校食物中毒的發生,保證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和《學校食品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制度本預案。

一、組織機構:成立學校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小組

組長:高文學

副組長:胡小江

組員:王敬行牟治靈谷和林

資訊組:各班班主任及班長

二、職責:

1、應急小組組長負責全面工作,平時加強監督管理協調部門之間的工作,一旦發生食物中毒事件,負責組織搶救中毒師生、安排檢查現場、保護留樣食品、調查事件的起因,負責安排善後工作。

2、副組長負責食品安全檢查工作,並制定管理措施及檢查的各項措施,並與區防疫部門聯絡接受監督。如果發生食物中毒立刻向衛生監督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報告,並要在組長的領導下及時展開工作,搶救中毒師生,解決善後工作,並做好家長情緒穩定工作,配合協調解決問題。

3、食堂負責人負責食堂的食物,食品安全檢查工作,並制定檢查的各項措施及管理措施,經常性地組織食堂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和學習,並與區防疫部門聯絡,接受監督。如果發生食物中毒立刻報告,對食堂的食品展開全面檢查,搶救中毒師生解決善後工作。保護好現場和留樣食品。

4、監督組每週五實行大檢查制度,提出發現的問題,並責令限期改正,不定時進行抽查對出現的`食品問題及時提出,交有關部門及時解決,確保師生食品安全。

5、各班班主任及班長對發現的飯菜過期、有異味等及時報告以便檢查,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解決並報告學校。

三、應急處理工作預案程式:

1、學校如發現集體中毒事件要立即啟動應急處理工作預案。

2、一旦發現食物中毒必須在第一時間通知學校有關領導,有學校領導向上級衛生監督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彙報。

3、由副組長負責組織把中毒師生送往醫院進行搶救,確保在第一時間保證師生的生命安全。

4、由組長負責組織調查事故原因,如懷疑有人故意投毒,向公安部門報告並進行立案偵察;防疫部門執法人員到達後立即提取24小時的留樣並進行檢查;組織人員進行調查詢問相關的人員,弄清中毒事件的起因並採取有效措施把中毒人員控制在最小的範圍;配合其他部門進行有效的工作。

食品安全的應急預案範文3

一、日常工作

1、完善制度。在教育局及相關部門下發有關制度和工作意見的基礎上,對本校衛生以及食品安全制度要進行完善。

2、強化督查。學校要以各項衛生以及食品安全制度落實為重點,結合其它安全工作,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

3、落實職責。校長為學校衛生以及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領導小組成員負責做好自己的崗位職責內各項工作。

4、加強教育。加強對廣大師生特別是食堂從業人員的衛生以及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通過知識培訓等形式,豐富衛生安全知識,增強衛生安全意識,提高自覺性和責任感。

5、添置裝置。對照衛生、食堂裝置設施配備標準,逐步落實衛生以及食品安全設施的配備。

二、事故應急處理

1、報告制度。學校發生了衛生以及食品安全事故,必須迅速查清初步情況,立即向上級報告。

2、救援措施。一旦發生較嚴重的學校衛生及食品安全事故,在未接到上級指令前,由學校校長負責救援指揮,組織好救援行動。

學校發現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時,要立即做好兩件事:一是立即將中毒者或疑似中毒者送到當地醫院進行搶救(必要時撥打120請求急救)。二是立即停止有關人群食用相關食物,停止相關食品的生產,切實保護好現場(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裝置等),等候上級教育、衛生、公安等部門的調查處理。

3、聯絡家長。學校發生了較嚴重的衛生、食品安全事故,應及時與發病學生家長取得聯絡,如實說明發病情況,不盲目猜測。做好學生家長思想安撫,防止過激行為發生。

4、人員排程。在接到學校的事故報告後,要迅速趕赴現場,統一排程安排應急處理,明確分工,落實職責,聽從指揮,確保到位。

5、資訊公開。保障廣大師生和家長在事故發生和處理過程中的知情權,及時、準確做好資訊公開,並如實向上級部門彙報,不瞞報、謊報。對一些謠傳也要及時澄清,避免不必要的誤解。

食品安全的應急預案範文4

一、防止食物中毒措施

(一)健全食物中毒報告制度

餐廳要認真貫徹執行衛生部食品衛生以及關於(食物中毒調查報告辦法)精神,以便及時採取防治措施。

(二)廣泛開展預防食物中毒宣傳教育

廣泛深入地開展預防食物中毒宣傳,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黑板報,宣傳畫和實物標本等各種形式,宣傳普及有關衛生知識,提高食物從業人員和廣大師生員工衛生管理水平,減少食物中毒發生。

(三)細菌性食物中毒預防措施

(1)防止細菌對儀器汙染:食品工業和食品商業系統,以及集體食堂,應對食品加強衛生管理,特別是肉類,魚類和奶類等動物性食品,要防止在生產加工和供銷過程中汙染。須知到專車運輸,低溫貯藏,工具售貨,食品從業人員要重視個人衛生,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發現有不適宜從事食品工作病患者或帶病者,應及時調換工作。

(2)控制細菌汙染,控制細菌生長繁殖措施,主要是低溫保藏。按照食品低溫保藏衛生要求貯存食品,防止食品腐爛變質。

(3)殺滅病原菌。殺滅病原菌措施主要是高溫滅菌,當肉類食品深部溫度達80度時,經12分鐘可徹底殺死沙門氏菌。隔餐熟食品和剩菜飯,在銷售或食用前必須充分加熱。

(四)化學性食物中毒預防

(1)有些化學物質與食用面鹼、澱粉、食鹽等形狀相似,以常發生誤用,誤食而造成中毒。因此,對備有有毒化學物質單位,要加強毒品管理,要嚴格執行保管和領取制度,嚴禁把有毒化學物質帶回家中使用。

(2)加強農藥管理和使用。農藥要專庫保管,不能與食品同倉存放,防止汙染食品。並要嚴格遵守農藥使用有關規定。

(3)包裝或盛放有毒化學物質容器,不得用來包裝或盛放食品。

(五)有毒動植物中毒預防措施

有毒動植物往往與某些可食食物相似,人們如不加以識別而誤採食用,就會引起中毒,如有毒蕈類和野果等。因此,要加強宣傳,提高對有毒或無毒動植物識別能力,防止誤採誤食,對不能識別有毒動植物,須經有關部門鑑定,確認無毒才能食用。

二、食品衛生中毒事件應急措施

1、在酒店內發現任何人有中毒症狀,無論是誤服或故意服毒,應立即報警,並向總經理彙報;

2、由大堂副理撥打急救中心電話“120”呼救,等待醫務人員求援;

3、經警方同意後檢視中毒者證件等物品,由警方通知中毒者單位或親友;

4、保護中毒者所在現場,不要讓任何人觸控有毒或可疑有毒物品(如:藥物、容器、飲品及食物、嘔吐物等);

5、將中毒者私人物品登記、保管或按警方要求交給警方,並簽收;

6、將有關資料(警車、救護車車號;到達及離開時間、警方負責人姓名等資料)登記備案;

7、發現投毒者或可疑人員時立即滯留,交警方處理;

8、屬在酒店用餐客人,除做好以上工作外,還應把客人用餐菜餚和餐具及殘渣封存,交由警方化驗、鑑定。

在以上突發事件範圍以外特殊事件應急處理參照以上措施進行安排。

此預案演練由部門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小組負責組織、實施。

食品安全的應急預案範文5

一、成立應急處置指揮部

(一)綜合協調組

(二)事故調查組

職責:組織開展事件調查、現場處置和原因分析,研判事件風險和發展趨勢,作出調查結論,提出防範意見和建議。監督、指導事發單位迅速控制事態,對問題產品採取停止生產、銷售、使用,查封扣押,責令召回、下架,防止危害蔓延擴大。

(三)現場維穩組

職責:負責深入現場,收集各種資訊,及時反饋指揮部,做好患者親屬安撫工作,協助當地政府和公安機關維護現場秩序。

(四)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組

職責:組織媒體開展正面宣傳報道,協調媒體採訪,跟蹤網路輿情,做好輿論引導工作,視情況籌辦新聞釋出會。

(五)專家諮詢和應急檢測協調組

職責:抽調相關專業專家,組成專家諮詢組,對應急處置工作進行技術指導,協調市內檢測機構開通綠色通道,開展應急檢測,為指揮部提供決策參考建議

(六)後勤保障組

職責:負責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所需的通訊、交通工具、資金、物資等後勤保障工作。

(七)處置督導組

職責:負責督導落實各工作組職能職責,對違反處置工作紀律的行為進行糾正或查處。

二、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及應急響應

酒博會期間,各區縣局和各科室在日常監督工作中發現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關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後,應當立即對情況進行核實,並立即上報市局值班室。經核實屬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的,由區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報告區縣政府處置,市局進行指導;屬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由市局核實後,報市政府並開展處置。

三、事故處置

(一)控制問題食品。事故調查組對事發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可疑問題食品和原料、工具、場地等依法採取停止生產、銷售和使用等緊急控制措施;查清問題食品及原料的來源和市場流向,責令生產經營企業召回、下架或銷燬問題食品。

(二)開展事故調查。事故調查組開展事故原因調查,對可疑問題食品進行抽樣和檢測,儘快查明原因,作出調查結論,提出事故防範措施意見和對相關責任單位、責任人依法處理的建議。根據需要組織相關專家對事件進行研判。

(三)追蹤來源流向。事故調查組核實問題食品的生產廠家、經銷商、生產批號及流向,對已銷售的問題食品進行追查並通報有關部門協查。

(四)加強現場穩控。現場維穩組對事發現場、酒店、醫療機構等場所出現的患者家屬進行疏導穩控。

(五)及時報告情況。綜合協調組持續協調各組開展工作,並隨時掌握事故變化動態和處置工作進展,及時向指揮部報告。

(六)專家研判。根據調查進展情況,適時組織專家對事件性質、原因進行研判,作出研判結論和意見,並及時報告領導小組。

(七)新聞宣傳。收集相關資訊資料,關注網路輿情,接待相關媒體,撰寫新聞通稿,必要時組織召開新聞釋出會,加強輿論引導,及時處置不良資訊。

(八)響應終止。當事件原因調查清楚、安全隱患或相關危害因素等消除,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後,領導小組做出終止Ⅲ級應急響應的決定。

四、工作紀律

(一)強化值守,保持通訊暢通。值班人員要高度負責,嚴禁脫崗,全體幹部職工保持通訊24小時暢通。

(二)認真履職,確保隨叫隨到。酒博會期間,週末照常上班,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全體幹部職工要按照本預案要求迅速開展工作。

(三)落實責任,嚴格責任追究。對在食品安全事故調查和處置過程中,有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等行為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食品安全的應急預案範文6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妥善處置學校食品安全事故,高效組織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學校師生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教育秩序。根據《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和檔案精神,特制定我校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一、工作原則

1 .以人為本,生命至上。預防和控制學校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最大限度地保護師生的食品安全,切實保障廣大師生的切身利益。

2 .預防為主,常抓不懈。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的日常監管,積極開展食品安全事故的預防工作,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

3 .反響及時,措施果斷。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後,學校應主動與有關部門加強協作、迅速反響、妥善處理,及時把有關情況上報當地、及衛健、市監等部門,並迅速採取救治的控制措施。

二、領導小組組長:

副組長:

組員:

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有:

1 .負責制定和實施學校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2 .會同相關職能部門,組織、協調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調查及應急處置工作;.負責事故資訊的日常管理工作;

3 .負責師生的緊急疏散,穩定師生及學生家長情緒,保持學校正常教學秩序;

4 .向當地、衛健、市監、教育主管部門報告事故應急處置;

三、應急處置程式

1 .及時報告

學校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發現)後,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報告。相關負責人接到1報告後,應在知悉事故並經初步核實後小時內,按有關規定向當地、衛健、市監及教育主管部門報告。

報告內容有: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單位、地址、時間、中毒人數,主要臨床表現,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並按照相關監管部門的要求採取控制措施等。

2 .立即搶救

在第一時間組織人員,立即將中毒者送到有急救能力的醫120療機構搶救(特殊緊急情況首先撥打附近衛生院、急救中心)。積極做好中毒學生的就醫陪護工作,及時聯絡學生家長,如實向學生家長闡述事故經過,並認真做好學生家長的工作,爭取家長的配合、諒解。

3 .保護現場

發生食物安全事故後,在向有關部門報告的同時要保護好現場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於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於沖洗,病人的排洩物嘔吐物、大便)要儲存,並提供留樣食物。

4 .配合調查

配合衛健、市監等部門進行食品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如實反映食品安全事故情況。將病人所吃的食物,進餐總人數,同時進餐而未發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點,可疑食物的來源、質量、存放條件、加工烹調的方法和加熱的溫度、時間等情況如實向有關部門反映。

5 .資訊通報

在學校適當範圍內通報食品安全事故的基本情況以及採取的措施,穩定師生員工情緒,並開展相應的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提高師生員工的預防與自我保護意識。

6 .善後處理

(1)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做好受害人員的善後工作,對有關責任人按規定作出處理;

(2)對突發事件反映出的相關問題、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問題及有關部門提出的整改意見進行整改;

(3)儘快恢復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對因食品安全事故而致暫時集體停課的,必須對食堂等相關場所進行徹底清掃消毒後,方可重新啟用。

食品安全的應急預案範文7

一、總則

(一)工作目的

為建立健全應對突發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預防救助體系和執行機制,規範和指導應急處理工作,有效預防、積極應對、及時控制食品安全事故,高效組織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食品安全事故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根據《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國辦函20xx第86號),《××縣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試行)》,結合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的特點,制定本預案。

(二)工作原則

按照“政府統一領導、職能部門配合、各方聯合行動”的食品安全工作原則,根據食品安全事故的範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流通環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實行分級管理;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按照本預案規定,制定本地區工商系統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落實各自的職責。加強日常監測,及時分析、評估和預警。對可能引發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出快速反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嚴格控制事故發生,有效開展應急處理工作,做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後處理及整改督查工作。

(三)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在流通環節發生的(含可能發生的)危害人體健康及生命安全,並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本應急預案適用下列情況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 事故造成1人以上死亡或者中毒人數超過30人以上的。

2. 發生自然災害情況下或者全縣性重大活動期間出現死亡或者中毒人數超過20人以上的。

3. 事故處理涉及縣政府多個職能部門,需要實施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協調。

4. 事故原因有可能是新的不明生物所引發,或者隱含重大食品風險,需要實施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協調的。

5. 事故性質惡劣,有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

二、應急處理指揮機構設定及其職責

(一)縣局應當處理指揮機構及其職責

1、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及職責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後,縣局根據需要成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以下股稱應急指揮部)及其辦公室,在縣局黨組的領導下,負責全縣工商行政管理系統流通環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工作。應急指揮部的主要職責如下:

(1)根據國家、省、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的指示,制定應急處理措施。

(2)確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的決策與指導意見。

(3)組織和協調全縣工商系統及時、穩妥地開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預防和處理工作。

(4)負責報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重要資訊。

2、成員單位職責

公平交易股、辦公室(資訊辦)、市場股、企個股、法制股、監察室為縣局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各成員單位職責是:

(1)公平交易股(消保)

制定預防和處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措施,指導督促各分局、工商所重大食品事故預防與處理工作,組織查處大要案件,協調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做好相關工作,負責指導各地查處在重大食品安全期間囤積緊促生產、生活物資,牟取非法收入,嚴重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行為及不正當競爭行為,參與大要案件的查處工作。

(2)辦公室

將各部門提供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材料,按照有關程式和要求上報當地政府和上級工商機關,並負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情況,重大案件查處情況的宣傳工作、正確引導輿論導向。

(3)市場股

負責組織、指導(分局)各所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期間對食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等集中交易市場進行專項檢查,維護市場交易秩序。

(4)企業個私股

負責組織、指導(分局)各所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期間對涉案企業有關商標違法問題的依法查處工作及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期間對涉案食品違法廣告依法責令停止釋出和查處的主體資格進行核查,並對其違反企業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登記管理規定的行為依法進行查處。

(5)法制股

負責做好重大食品安全案件或者社會廣泛關注的行政案件的行政複議工作,參與指導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有關法律、法規的研究和協調工作。

(6)監察室

負責按照有關程式和許可權,指導(分局)各所工商行政管理機構調查處理有關責任單位和人民的責任。

三、縣局應響應措施

(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現)後,事故發生縣局應立即向縣政府和市局報告,在縣政府統一領導和市局的指揮下,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按照要求落實防控措施,指揮排程,實施應急保障。向有關部門、毗鄰或者說可能涉及縣局通報情況。

(二)事故發生在分局、各工商所的應立即向鄉(鎮)政府和縣局報告,在鄉(鎮)政府的統一領導和 縣局的指導下,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按照要求落實防控措施,指揮排程,實施應急保障。有關事故情況及時向上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和相關部門報告和通報。

縣局對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給予指導、協調、監督和檢查落實以及給予有關方面的支援。

(三)先期處置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後,未啟動應急預案前,事發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根據現場情況,進行先期妥善處置,控制事態。

(四)應急等級的轉換

進入各級應急響應狀態後,應急辦公室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彙總和分析有關情況,及時嚮應急指揮部報告。

(五)響應終結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相關危險因素或者說隱患消除後,應急辦公室進行分析論證,現場監測評價確無危害和風險後,提出終止應急響應的建議,報告應急指揮部,經應急指揮部批准,應急響應終結。

應急辦公室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單位、責任單位的整改工作進行監督,及時跟蹤處理情況,隨時通報處理結果。

四、報告、監測與預警

(一)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後,事發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採取電話、傳真、行為、網路等多種方式同時報告當地政府、上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確保準確、及時,萬無一失。並視情況向事故可能波及縣(區)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通報。

(二)報告單位和時限

1、對本縣發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事故發生地工商所應於2小時內立即報告鄉(鎮)政府和縣工商局。

2、事故發生縣工商局應於2小時內向市局和縣政府、縣食品安全委員會報告。

3報告內容

(1)初次報告

包括事故發生時間、地點、單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數、事故報告單位及報告時間、報告單位聯絡人員及聯絡方式、事故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事故發生後採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等。

(2)階段報告

對初次報告的情況進行補充,包括事故原因、發展、變化、處置程序、處置程序中發生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處置建議等。

(3)處理報告

包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鑑定,對事故的處理工作進行總結,分析事故原因和影響因素。

4、資訊監測

總局、省級及市、縣(區)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建立統一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監測、絡體系。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期間,通過以下途徑,密切監測已經確認的有毒有害或者質量嚴重不合格的某種食品是否還在流通環節進行銷售。

(1)市場巡查、市場清查、專項執法檢查、流通環節食品質量監測等,以及對有問題食品下架、召回、退市、銷燬等;

(2)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網路受理的消費者申訴舉報;

(3)有關新聞媒體。

(4)相關部門通報。

5、訊息預警

縣(區)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期間,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或隱患、可能涉及的範圍、危害程度等情況做出分析預測,組織專家進行評估,按照有關規定釋出預警資訊。

五、後期處置

1、責任追究

對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預防、報告、調查、控制和處理過程中,工作不力,不負責任,有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等行為,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紀律規定追究相關責任單位和人員的責任。

(1)嚴格追究資訊瞞報、遲報、漏報責任

分局、各工商所未依照規定履行報告責任,對本地區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隱瞞、緩報、謊報的,要追究有關領導和責任人的責任。

(2)嚴格追究相關人員“不作為”責任

對未按照市局及當地政府應急預案要求、不積極配合,推諉、扯皮,嚴重損害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形象,影響惡劣、後果嚴重的,要追究有關領導和人員的責任。

(3)嚴格追究工作不力人員的責任

對因監管不辦、玩忽職守、失職瀆職,造成市場程式混亂或者嚴重危害社會公共利益的,依法依紀追究有關領導和人員的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工作獎勵

對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預防、報告、調查、控制和處理過程中,工作突出,做出貢獻的,依據有關政策,及時給予表彰或者其他獎勵。

3、善後總結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結束後,事故發生地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分析應急教訓,提出改進應急處理工作的建議,形成善後總結,逐級上報。總結內容包括應急基本情況、組織體系建設、應急執行機制、應急保障、監督管理等方面的情況。

4、制度完善

事發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在認真分析原因,查詢人工漏洞,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完善相應應急制度,提高應對同類事故的能力,要進一步加強日常監管工作,通過制度和機制建設,落實責任,切實消除安全隱患,做到防患於未然。

食品安全的應急預案範文8

為了保障我園廣大教職員工和幼兒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預防食物中毒的發生,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建立並完善應急救援機制,以便在發生重大事故時,能及時、正確、高效地處置可能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把事件造成的損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預案。

一、 情況簡述

我園現有教學班10個,在園幼兒460人,教職工43人,食堂1個,安全重點問題是:食物中毒等食品事故。

二、成立食品安全事故領導小組,落實各部門職責 1、成立由園長分管園長助理、保健人員、食品採購員、各班主任、保育員組成的領導小組。

2、園長助理、保健人員協助醫療人員負責救護工作。

3、食堂班長負責儲存好食物留樣。

三、建立及時逐級報告制度

教職員工和幼兒如發現短時間內出現多例有嘔吐、腹痛、腹瀉等類似食物中毒症狀的病人時,當班老師應立即向園安全領導小組彙報,安全領導小組接報後立即彙報園長,並趕赴現場指揮、協調事件的處理。園領導則立即向上級食品衛生部門、醫院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報告。報告內容有:發生中毒的單位、地點、中毒人數及死亡人數,主要臨床表現,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以利於有關部門積極採取措施,組織搶救,調查分析中毒原因和預防方法。若懷疑投毒則向公安部門報告。

四、事故處置方法及具體措施

一旦發現有食物中毒的現象,幼兒園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搶救措施。並在第一時間向有關部門報告。

應急處理程式:

1、一旦發現有食物中毒的現象,事件發現人要立即向安全領導小組彙報。園領導則在第一時間組織人員,並即時啟動應急預案,及時通知有關人員趕赴現場,按照分工開展工作,並立即將中毒人員送醫院搶救。

2、食堂人員負責保留好飯樣本及餐具,並送往衛生防疫部門進行檢驗。期間,嚴禁無關人員進入食堂。

3、組織由園長助理保健人員、骨幹教師組成的.陪護隊伍,具體負責陪護事宜。

4、穩定幼兒情緒,做好家長工作,保證幼兒園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工作秩序。

5、及時向主辦單位及當地衛生防疫部門報告有關處理情況。

五、後期處置

發生食物中毒後在向有關部門報告的同時要保護好現場和可疑食物,中毒者吃剩的食物和排洩物(嘔吐物、大便),炊事用具,飯菜成品,半成品,留樣品等保留待查,以便衛生部門檢驗,為確定食物中毒提供可靠的情況。每天留取食品樣本,24小時後,全園一切正常後處理掉。

食品安全的應急預案範文9

為更好地保護廣大師生身體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促進學校行,開展,維護學校穩定,防止傳染病在學校傳播、爆發和流一旦出現疫情能迅速、有序、高校控制疫情、處理疫情,及時報告。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制訂本預案。

一、工作原則

依據“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在校長的統一領導協調下,科學防治,依法管理,責任明確,任務到人,快速反響,高效處理,一旦學校出現傳染病發生和流行,迅速控制疫情,做好處理工作,有效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生活秩序。

二、組織機構和職責成立學校傳染病流行處理領導小組組長:

副組長:

成員:

1 .領導小組職責

負責協調各部門關係,統一領導,統一部署,迅速控制事件並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應措施上報市同意後迅速組織實施,並指導檢查工作措施落實情況,對事件迅速做出處理,根據疫情情況決定對學校進行停課、區域性封鎖、病人隔離等措施。

三、預防

學校大搞愛國衛生運動,開展好春季、秋季滅蚊和“滅四害”活動,清理整頓校園衛生環境,不留衛生死角。堅持室內通風換氣制,教室每天堅持開窗通風,在傳染病高發季節用紫外“84線和消毒液”對教室地面,空氣進行消毒。醫務室結合傳染病流行的季節特點,採取多種形式進行防疫、防病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師生的公共衛生和食品衛生安全意識,促使師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自我防病意識,並催促師生加強體育鍛鍊,不斷增強體質,增強防病抗病的'能力,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

四、應急處置

接診的醫務人員一旦發現法定的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應在規定的時限內向所在地的醫院報告,核實診斷。一旦確診,於第一時間向衛生防疫站迅速報告疫情,及時收集疫情動態和傳播範圍,根據疫情流行趨勢,人、時、地三間分佈,做到彙總、分析,並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對需要隔離的病人和接觸者,提出隔離措施並負責實施。同時報告學校領導,以便以最快的速度與上級主管部門取得聯絡,採取最有利的措施,控制疾病的傳播。

五、其他措施

一旦發現有傳染病的發生,要讓同學少去公共場所,學校減少或停止任何大型活動。但凡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或疑似病人在治癒或排除前一律停課,不得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