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歷史解讀

盧照鄰的作品長安古意介紹

欄目: 歷史解讀 / 釋出於: / 人氣:8.95K

在文學上,盧照鄰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傑”。以下是由本站小編整理的盧照鄰的作品長安古意賞析,希望能幫到大家瞭解!

盧照鄰的作品長安古意介紹
  盧照鄰的作品長安古意賞析

盧照鄰,初唐著名詩人,也是初唐四傑之一,尤其擅長詩歌和四言六言古詩。盧照鄰詩歌風格多變,主張以生活為藍本進行自由的抒情。盧照鄰的長安古意被世人所稱讚,也被譽為中國詩壇的一次全面的革新。也對中國詩歌史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意義。長安古意的問世,激起了千層浪花,意味著這首詩歌在中國詩壇上的地位之重。

這首長安古意可分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又有各自的側重。在第一部分的表達中,盧照鄰非常清晰的表達了長安的`繁華和統治階級不諳民間疾苦的奢侈生活。開頭的描寫已經將盛世的長安描繪的栩栩如生,大街小巷縱橫穿梭,香車美女相互穿行,馳騁於奢華的長安街道,奢侈的府邸和華麗的宮殿,長安壯麗輝煌,一派歌舞昇平的美好景象。長安古意突出描寫了初唐盛世繁華的生活景象,讓人為之嚮往。在後半部分,詩人著重把筆墨傾向於富家子弟,富家子弟生活富裕,無心無事,只對歌女名媛流連忘返,庭院深深深幾許,對於那些優伶而言,攀上枝頭做鳳凰,便是此生幸事。便有了名句“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的傳頌。長安古意雖描寫了帝都的繁華景象,卻更是充滿了反諷的意味,借繁華之景突出自己身居陋舍,一派清明的作風。

盧照鄰長安古意借古諷今,也是告誡自己和世人,遠離塵世的紛擾,潔身自好,做一名兩袖清風的詩人。

  盧照鄰寫過哪些詩

盧照鄰,盧照鄰,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初唐著名詩人,雖不及杜李有名,卻也是初唐四傑之一,在文學造詣上與楊炯,駱賓王,王勃齊名,被世人稱之為“王楊盧駱”。盧照鄰現存有七卷本的《盧升之集》。盧照鄰的詩讀起來蕩氣迴腸,頗有深意。

盧照鄰在唐高宗永輝五年,為鄧王李元裕府典籤,在這之後,盧照鄰受到器重。並將盧照鄰納入自己府下,深得李元裕的歡喜。李元裕是唐高祖李淵的第十七個兒子,在皇家也是比較有權威的,李元裕本身愛書,藏書更是多,盧照鄰便利用工作的便利,常常在李元裕府中看書,可謂是博覽群書。

盧照鄰一生在政治上可謂是跌宕起伏,頗為不順。盧照鄰在屆滿去官後,離開蜀地,搬到洛陽居住,但是因為政治上的事遭遇橫禍,鋃鐺入獄,後得得救於友人才倖免於難。後又感染了疾病,居住在太白山,據說服丹藥中毒,手足皆廢。在往後的日子裡,生活越加艱辛,身體上的疾病讓,盧照鄰鬱郁不得志,最後投潁水而亡。

盧照鄰擅長詩歌體和駢文,詩句朗朗上口,不少佳句廣為傳頌。盧照鄰的詩對七言古詩的發誓有著巨大的貢獻。盧照鄰的詩算不上有特別多的華麗的語言,但是以質樸的文風和簡潔的語言取勝,給初唐的詩壇帶來了些許清流,也是初唐時詩歌的典範。

  盧照鄰的墓地

盧照鄰墓,是我國古代存世到今天的為數不多的文人墓冢之一,那他到底是什麼人呢?

盧照鄰是唐朝初年的一個詩人。他的字是升之,他給自己起的號叫做幽憂子,漢族人,老家在幽州范陽(就是現在的河北涿州),一生做了很多詩篇,後來因為生病給他帶來了極大的痛苦,所以最後選擇了跳水自殺。於是也就有了存世至今的墓冢,大名鼎鼎的盧照鄰墓。盧照鄰的出生日期和去世的日期在史冊上都沒找到記載,於是就流傳出了許多種說法,但並沒有得到證實。他有三個兒子,他的後人現在都居住在河北正定。

盧照鄰的出身也算高貴,家族也是當時的名門望族,他又擔任著益州的新都尉一職(就是現在的成都)。他在文學上的造詣很高,能和王勃、楊炯、駱賓王這三個人的名號比肩,號稱是“初唐四傑”。有很多優秀的作品一直流傳至今。盧照鄰特別擅長寫一些詩歌,其中歌行體是他最拿手的,留下了很多佳句被世人傳頌,比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就是他的作品,一直被後人視為文學經典。盧照鄰投穎水去世之後,被後人埋葬在現在的河南禹州市下屬的尚家村的小河旁。盧照鄰墓冢十分高大,到現在依然存於世間,地址在河南禹州的尚家村,每年都會有人來到盧照鄰墓前,緬懷這位盛唐時期的文人。